第一篇: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结题流程
天津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
结题工作流程
★第一步:递交结题申请
课题负责人经由区县教育学会向市教育学会提交书面的《天津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结题申请书》(见附件1),包含简介课题完成情况,拟请的鉴定专家名单(5位)及其职务职称,加盖课题申请单位公章。注意须按照《关于做好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结题工作的通知》(见天津市教育学会[2013]11号文件)要求,拟请课题鉴定专家。
★第二步:准备结题材料
审核通过后,市教育学会向课题申请单位发结题申请批复。课题负责人与课题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结题工作,填写结题鉴定书(见附件
2),撰写结题报告请参照《课题结题报告格式(参考)》(见附件
3),准备结题材料。结题材料,尤其是研究成果报告(亦即结题报告),须先经鉴定专家审阅指导修改,最后定稿、打印,连同专家鉴定意见,按照《课题结题鉴定文本材料装订格式》(见附件4)装订成册。
★第三步: 上报结题材料
采取通讯结题方式的,每两个月受理一次,报市学会的时间为单月的第二周;采取会议结题方式的,召开结题鉴定会后两周内将结题材料报送市学会。
课题结题上报材料:
1.按格式要求装订,且经过专家审阅的课题结题鉴定文本材料一份,由区县学会留存。
2.上报市教育学会办理结题手续的课题材料纸介文本(一式三份),内容包括:
(1)结题申请书。
(2)附专家鉴定意见的结题鉴定书。本着简化程序和节约的原则,《天津市教育学会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等级评定表》不再单独填写,其内容并入《专家鉴定组成员个人鉴定意见表》。
(3)课题重要事项变更书
3.上报市教育学会办理结题手续,各区县同时报电子版《课题结题统计表》(见附件5),内容包括:
结题证书内容确认表:单列表格,包括课题立项编号、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姓名、课题组全部成员姓名(务与结题鉴定书一致)、成果等级、鉴定专家组长姓名、鉴定专家组全部成员姓名。★第四步:
结题课题的鉴定结果分为通过和不通过;对中国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和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定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市学会立项的规划课题和一般课题暂不评定等级。如规划课题和一般课题确有研究成果特别突出,特别优秀的,可由组长提名,五位专家一致同意,报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复议。
★第五步:
最后由市学会秘书处颁发结题证书,发布结题公告,并在学会网站上公示。
第二篇: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提高农村孩子口语交际水平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盐城市大丰区大桥小学
储晓卫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新时代,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可笔者在农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几年来,却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跟不上时代步伐。孩子的天性本应活泼开朗、喜说爱问,而接触到的事实却是绝大多数农村孩子憨厚老实有余,好说爱问不足,有显得过于腼腆者,有懒于口语交际见人一笑了之者,稍好一点的也只是问一句勉强答一句,既不自然,也不大方。至于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称得上能言善辩者则寥寥无几。
我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又有家庭启蒙教育欠缺的影响,但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因为担负培养学生口语交际重任的农村语文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重文轻语”,只追求学生笔试成绩的高优,不大关心学生口语能力的低弱。国家开设的专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口语交际”课,在农村被绝大多数教师上成了写字课、背诵课、作文课,农村孩子失去了锻炼说话的机会,使得他们越加不会说、不敢说、不愿说。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亟待提高,这不得不让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课题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1)提高大家对农村孩子口语交际水平的重视程度,为大家如何提高口语交际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相应的策略。让大家明白,重视学生口语交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针对农村学校学生口语交际目前得不到重视的现实窘境,本课题深入提示形成这些现状的成因及如何应对的做法。
(3)通过课题的研究,唤起教师和学生对口语交际的重视,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有助于他们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其效果直接对以后的习作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使教师在学生的说写联系上潜心研究。
2、实践价值
(1)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实践研究,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形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这门学科的兴趣。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行规范学生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研究,以点带面,总结推广,探索一系列有关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策略,构建农村学校口语交际课的新思路、新模式。
(4)为当下社会比较关注的学生心理辅导提供技术支撑。学生心理辅导,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种种社会原因,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呈现出了种种问题,引发了各种不良后果和多方面的社会矛盾。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也和学生不善于口语交际有关,人际之间缺乏沟通,易于形成孤僻、自闭等不良性格。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同类的研究综述
1、关于英语口语交际方面的研究
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格局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对于涉外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突出地表现在更加注重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英语课堂来说,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能够激发出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潜力。然而,当前我国的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教师片面性的把英语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英语学习的标准,造成了学生对于英语口语学习的错误的功利性态度,也难以充分的开发小学生在新语言学习的天赋,其结果依然是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低下。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英语交际要求,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提高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命题。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时,表现出一定的交际障碍。有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口语基础,但缺乏自信心,表现为不敢说、怕说;有的学生虽然敢说,但缺乏一定的口语基础,表现为说不好、表达不清楚,同样不能达到交际目的;还有的学生既没有一定的口语基础,也没有一定的自信心,在交际过程中,只能保持沉默。这些交际障碍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2、关于汉语口语交际方面的研究
目前农村小学生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较为普遍的是学生“不会说话”。农村的学生在数理化方面比城市学生成绩高,而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城市学生弱,农村学生普遍不关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得体等。好多同行进行的研究表明,农村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加强对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开展对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课题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三、课题的界定
口语是谈话时使用的语言。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是指交际者出于某种社交需要,运用的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交活动。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它具有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点,是语言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结合体。在口头交际的过程中,每个说话者都是根据自己所处的情景。讲话的动机以及与对方的关系来调整自己说话的方式,这种在口语交际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就是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综合性,它包括良好的语音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农村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研究策略,培养他们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和内容
(一)思路
1、就现在小学生目前已有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作调查分析,制定调查实验方案。
2、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成果的收集、整理、学习。
3、课题组成员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4、实施调查实验方案。
5、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评价。
6、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①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实践研究,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形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这门学科的兴趣。
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行规范学生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通过研究,以点带面,总结推广,探索一系列有关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策略,构建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课的新思路、新模式。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层面上:
农村学生方言过重,文字语言表达贫乏;培养学生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学生胆怯,不敢交际,使之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口语交际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主要因素是:良好的语言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
2、教师层面上:
通过研究,我们将透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透视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教学结构上:
若教育拘泥于教材,静态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必然使之走入死胡同。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学生交际的舞台,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给学生交际的方法,还应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实践交际的本领。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高效运用拓展性材料的策略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个案研究法。笔者计划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些个例、利用平行班优势,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练习上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分析运用不同策略情况下教学效果的差异,从教学实效角度比较运用策略的优略。
(3)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4)调查访问法。在该课题研究之初,对本校部分语文教师、学生作一次关于“口语交际”的调查和访问,更深入地了解“口语交际”开展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5)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这也是本课题组成员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观察每个研究对象在不同阶段口语交际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搜集相关的资料,初步把握课题的基本内涵及意义,做好课题的设计申报工作。
主要措施:
①关于口语交际现状的调查研究,概括当今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存在问题。
②收集关于口语交际的理论材料和书籍。
(2)研究阶段:(2014年6月——2018年3月)根据课题的设计方案,对课题研究的各项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探索与研究,总结、积累相关的研究成果资料,不断完善整个研究的内涵及体系。
主要措施:
①开展“提高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水平”的课题研讨活动,通过课题研讨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探索开展拓展阅读的有效策略。并做好讨论、反思记录。
②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积累、整理课堂中运用到的有效的拓展性材料。
③在校园网上设立专门的主页,及时将上述活动中呈现出的课例、反思材料上传。
(3)总结阶段:(2018年4月——2018年6月)
反思、总结整个研究过程,整体建构研究的成果框架,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并申请和组织课题结题工作。
主要措施: ② 学生口语水平测试分析
②全面回顾研究的过程,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和个案分析记录。③整合课题研究成果。
七、本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推动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通过研究我们构建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自主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老师们根据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围绕交际话题精心创设交际情境,鼓励学生大胆交际,主动交际,有效提高了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口语交际教学突出了语文课的特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语言意识,突出了语言训练,做到读说结合,读写结合。
夏月芹老师在2017年大丰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优秀课评选获二等奖;
周华老师在2017年大丰区小学语文让学引思优秀课评选获一等奖;
蔡蓉蓉老师在2017年大丰区小学语文让学引思优秀课评选获二等奖。
姜红梅老师2015年在盐城市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
2、课题实践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与理论素养的提升。在课题研究中,以研促学,提升了老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师围绕课题研究进行理论学习、讨论。实验教师按照设计的教学实验方案拟定实验工作计划,阶段总结,撰写研究文章、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以及经验文章等,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与理论素养的提升。
3、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等语文素养有了明显提高。经过观察、比较、评价对比,我们发现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及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2017年,四名学生参加时代学习报组织的读报用报活动中获一等奖。
4、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学校形成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有科研课题的新局面。各位老师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中,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陈小平,大丰区教育科研课题,2017年,《小学高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5、形成的论文成果
梅志军,《语文教学通讯》2014第10期,《会变通、善观察、多推敲》
梅志军,《新作文》2015第9期,《在“狡黠”中品味“智慧”》 朱丽峰,《爱上说英语,快乐说英语》获2016年盐城市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夏月芹,《孩子,有话请大胆地对老师说》发表在《辅导员》杂志上。
夏月芹,《浅谈课堂中不同声音的应对》发表中《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24期。
姜红梅,《木偶奇遇记》教学实录发表在2016年《小学语文教学》。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通过这段时间的课题研究,我们发现了好多问题
1、教师的教。有些教师把口语交际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使它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很多老师更是忽略而过,或者只是提一提、说一说,如果硬说要有,那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问答。偶尔看见教室里有几只小手举起来,让这几个同学说一说就可以了,没有整体性,或者是问答不能进行下去时教师一人的独白,几乎没有对话交流的机会和气氛。
2、学生的学。首先,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小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日常的交谈中很难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另外,他们平时与外界的交流也相对较少,缺少了口语表达的机会。第三,农村学生受其独特的文化与生活环境影响,惯用方言,造成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不佳。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使他们缺乏口语表达的勇气和信心。
今后的设想:
1、建立完备的课题研究机制
机制的完善是课题顺利实施的保障。为此,我们成痒痒了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完善教科研制度,并将课题研究纳入年终考核,激发教师课题研究的兴趣,发挥教师群体自主研究的作用。
2、转变教师的观念。要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对这一教学环节的认识,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一问一答或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3、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我们可以利用他的好奇心,采用题目新、内容新、手段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从而引发学生说话的源泉,打开学生说话的匣子。
总之,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农村小学教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应提高认识,不断研究。我们不仅要凭借教材,把握课堂这一学习的主阵地,还应把说话训练的领域延伸到教材规定的内容之外,善于挖掘和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让农村小学学生的口语交际显出勃勃生机。
第三篇:盐城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提高农村孩子口语交际水平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盐城市大丰区大桥小学
储晓卫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新时代,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可笔者在农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几年来,却发现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跟不上时代步伐。孩子的天性本应活泼开朗、喜说爱问,而接触到的事实却是绝大多数农村孩子憨厚老实有余,好说爱问不足,有显得过于腼腆者,有懒于口语交际见人一笑了之者,稍好一点的也只是问一句勉强答一句,既不自然,也不大方。至于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称得上能言善辩者则寥寥无几。
我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又有家庭启蒙教育欠缺的影响,但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因为担负培养学生口语交际重任的农村语文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重文轻语”,只追求学生笔试成绩的高优,不大关心学生口语能力的低弱。国家开设的专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口语交际”课,在农村被绝大多数教师上成了写字课、背诵课、作文课,农村孩子失去了锻炼说话的机会,使得他们越加不会说、不敢说、不愿说。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亟待提高,这不得不让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课题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1)提高大家对农村孩子口语交际水平的重视程度,为大家如何提高口语交际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和相应的策略。让大家明白,重视学生口语交际,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2)针对农村学校学生口语交际目前得不到重视的现实窘境,本课题深入提示形成这些现状的成因及如何应对的做法。
(3)通过课题的研究,唤起教师和学生对口语交际的重视,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和思维的发展,有助于他们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其效果直接对以后的习作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使教师在学生的说写联系上潜心研究。
2、实践价值
(1)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实践研究,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形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这门学科的兴趣。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行规范学生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研究,以点带面,总结推广,探索一系列有关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策略,构建农村学校口语交际课的新思路、新模式。
(4)为当下社会比较关注的学生心理辅导提供技术支撑。学生心理辅导,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种种社会原因,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呈现出了种种问题,引发了各种不良后果和多方面的社会矛盾。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也和学生不善于口语交际有关,人际之间缺乏沟通,易于形成孤僻、自闭等不良性格。
二、国内外关于本课题同类的研究综述
1、关于英语口语交际方面的研究
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格局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对于涉外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突出地表现在更加注重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英语课堂来说,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能够激发出小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潜力。然而,当前我国的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教师片面性的把英语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英语学习的标准,造成了学生对于英语口语学习的错误的功利 性态度,也难以充分的开发小学生在新语言学习的天赋,其结果依然是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低下。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英语交际要求,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提高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命题。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时,表现出一定的交际障碍。有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口语基础,但缺乏自信心,表现为不敢说、怕说;有的学生虽然敢说,但缺乏一定的口语基础,表现为说不好、表达不清楚,同样不能达到交际目的;还有的学生既没有一定的口语基础,也没有一定的自信心,在交际过程中,只能保持沉默。这些交际障碍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2、关于汉语口语交际方面的研究
目前农村小学生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较为普遍的是学生“不会说话”。农村的学生在数理化方面比城市学生成绩高,而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城市学生弱,农村学生普遍不关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得体等。好多同行进行的研究表明,农村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加强对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开展对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课题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三、课题的界定
口语是谈话时使用的语言。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是指交际者出于某种社交需要,运用的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交活动。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它具有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点,是语言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结合体。在口头交际的过程中,每个说话者都是根据自己所处的情景。讲话的动机以及与对方的关系来调整自己说话的方式,这种在口语交际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就是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综合性,它包括良好的语音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相对于听说能力 而言,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农村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研究策略,培养他们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和内容
(一)思路
1、就现在小学生目前已有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作调查分析,制定调查实验方案。
2、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成果的收集、整理、学习。
3、课题组成员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4、实施调查实验方案。
5、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评价。
6、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①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实践研究,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形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这门学科的兴趣。
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行规范学生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通过研究,以点带面,总结推广,探索一系列有关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策略,构建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课的新思路、新模式。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层面上:
农村学生方言过重,文字语言表达贫乏;培养学生说普通话,逐 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学生胆怯,不敢交际,使之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口语交际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主要因素是:良好的语言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
2、教师层面上:
通过研究,我们将透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透视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教学结构上:
若教育拘泥于教材,静态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必然使之走入死胡同。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学生交际的舞台,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给学生交际的方法,还应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实践交际的本领。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高效运用拓展性材料的策略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个案研究法。笔者计划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些个例、利用平行班优势,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练习上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分析运用不同策略情况下教学效果的差异,从教学实效角度比较运用策略的优略。
(3)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4)调查访问法。在该课题研究之初,对本校部分语文教师、学生作一次关于“口语交际”的调查和访问,更深入地了解“口语交际”开展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5)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这也是本课题组成员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观察每个研究对象在不同阶段口语交际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搜集相关的资料,初步把握课题的基本内涵及意义,做好课题的设计申报工作。
主要措施:
①关于口语交际现状的调查研究,概括当今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存在问题。
②收集关于口语交际的理论材料和书籍。
(2)研究阶段:(2014年6月——2018年3月)根据课题的设计方案,对课题研究的各项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探索与研究,总结、积累相关的研究成果资料,不断完善整个研究的内涵及体系。
主要措施:
①开展“提高农村孩子的口语交际水平”的课题研讨活动,通过课题研讨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探索开展拓展阅读的有效策略。并做好讨论、反思记录。
②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积累、整理课堂中运用到的有效的拓展性材料。
③在校园网上设立专门的主页,及时将上述活动中呈现出的课例、反思材料上传。
(3)总结阶段:(2018年4月——2018年6月)
反思、总结整个研究过程,整体建构研究的成果框架,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并申请和组织课题结题工作。
主要措施: ② 学生口语水平测试分析
②全面回顾研究的过程,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和个案分析记录。③整合课题研究成果。
七、本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推动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通过研究我们构建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自主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老师们根据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围绕交际话题精心创设交际情境,鼓励学生大胆交际,主动交际,有效提高了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口语交际教学突出了语文课的特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语言意识,突出了语言训练,做到读说结合,读写结合。
夏月芹老师在2017年大丰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优秀课评选获二等奖;
周华老师在2017年大丰区小学语文让学引思优秀课评选获一等奖;
蔡蓉蓉老师在2017年大丰区小学语文让学引思优秀课评选获二等奖。
姜红梅老师2015年在盐城市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
2、课题实践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与理论素养的提升。在课题研究中,以研促学,提升了老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教师围绕课题研究进行理论学习、讨论。实验教师按照设计的教学实验方案拟定实验工作计划,阶段总结,撰写研究文章、案例分析、教学设计以及经验文章等,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与理论素养的提升。
3、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等语文素养有了明显提高。经过观察、比较、评价对比,我们发现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及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2017年,四名学生参加时代学习报组织的读报用报活动中获一等奖。
4、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推动了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学校形成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有科 研课题的新局面。各位老师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中,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陈小平,大丰区教育科研课题,2017年,《小学高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5、形成的论文成果
梅志军,《语文教学通讯》2014第10期,《会变通、善观察、多推敲》
梅志军,《新作文》2015第9期,《在“狡黠”中品味“智慧”》 朱丽峰,《爱上说英语,快乐说英语》获2016年盐城市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夏月芹,《孩子,有话请大胆地对老师说》发表在《辅导员》杂志上。
夏月芹,《浅谈课堂中不同声音的应对》发表中《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24期。
姜红梅,《木偶奇遇记》教学实录发表在2016年《小学语文教学》。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通过这段时间的课题研究,我们发现了好多问题
1、教师的教。有些教师把口语交际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使它成了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很多老师更是忽略而过,或者只是提一提、说一说,如果硬说要有,那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问答。偶尔看见教室里有几只小手举起来,让这几个同学说一说就可以了,没有整体性,或者是问答不能进行下去时教师一人的独白,几乎没有对话交流的机会和气氛。
2、学生的学。首先,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小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日常的交谈中很难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另外,他们平时与外界的交流也相对较少,缺少了口语表达的机会。第三,农村学生受其独特的文化与生活环境影响,惯用方言,造成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不佳。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使他们缺乏口语表达的勇气和信心。
今后的设想:
1、建立完备的课题研究机制
机制的完善是课题顺利实施的保障。为此,我们成痒痒了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完善教科研制度,并将课题研究纳入年终考核,激发教师课题研究的兴趣,发挥教师群体自主研究的作用。
2、转变教师的观念。要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对这一教学环节的认识,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一问一答或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3、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我们可以利用他的好奇心,采用题目新、内容新、手段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从而引发学生说话的源泉,打开学生说话的匣子。
总之,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农村小学教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应提高认识,不断研究。我们不仅要凭借教材,把握课堂这一学习的主阵地,还应把说话训练的领域延伸到教材规定的内容之外,善于挖掘和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让农村小学学生的口语交际显出勃勃生机。
第四篇: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题、“十三五”课题立项通知
关于开展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017)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部门、各课题组:
根据《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吉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和《吉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精神,吉林省教育学会(以下简称“省学会”)研究决定,开展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结题、“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2017立项(滚动立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结题工作
按照要求,为加强立项课题的管理,保证立项课题按期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做好课题结题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结题范围:2014、2015年立项的部分课题(附件1)。
(二)提交课题成果材料:
1.《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题鉴定•审批书》一式三份(样式见附件2)。
2.立项通知书、申报表复印件1份。
3.研究报告(结题报告)一份。主要内容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与主要过程,研究成果与效果,研究的未尽事宜(没有解决或者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课题研究本身的缺陷或问题)。
4.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调研报告、论文、著作、教材、音像作品、典型经验、成果应用及转化的佐证材料及其他能佐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材料一份。
5.除纸质材料外,还需提供电子版。
6.课题变更材料。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由课题主持人提出书面申请(附件3),经所在单位同意、盖章,报省教育学会审批。变更课题主持人及主要参与者。改变课题名称或课题学科分类。改变成果形式。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变更课题管理单位。对未经批准而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
(三)请各部门初审结题材料,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结题材料格式要规范,内容要充实。对不符合要求和质量较差的课题,将不予受理。
(四)课题结题材料以部门为单位统一在2016年1月9日上报所在校区科研处。同时,把填好的本通知所有附件的电子稿发送到下面指定的电子邮箱。
(五)收费标准
每项课题收取300元结题费,由省学会出具发票。
附件1: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课题立项名单(2014年立项;2015年部分)
附件2: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题鉴定•审批书 附件3: 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变更申请表 附件4: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结题材料清单
二、立项申报
(一)选题和申报
1.凡在我省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均可申报课题立项。课题负责人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综合研究能力,有能力把握和统筹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团队精神。2.申请人可依据《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三五”科研规划课题指南》(附件4)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向,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和选题,也可以不受《指南》内容的限制,自拟选题。提倡中小学校教师申报应用性小课题,选题时应结合实际,切忌题目空泛、过大,脱离教育教学实践或简单重复。
3.课题负责人只能限报一项课题,课题结题后方可申报下一项课题,“十三五”规划周期内最多可申报两项课题。每项课题只能确定一位负责人。
4.“十二五”课题未能按时结题者,暂不申报“十三五”课题。应继续做好原课题的后续研究和结题工作。
5.课题研究周期最短为一年,最长不超过4年。
(二)材料与要求
1.申报者需填写省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表(附件5),并提供纸质材料一式2份和电子版材料。申报表格等材料可从省学会网站科研课题栏目中下载。
2.申报者要如实填写申报材料,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凡在课题申报中弄虚作假者,经发现取消其三年申报资格,获准立项的无效。
(三)组织实施
1.课题申报主要由各单位会员、各分支机构负责组织。各单位应按照通知要求宣传、动员并组织好课题论证与申报工作,要对申报材料进行认真审查和严格筛选,择优推荐。
2.各部门将电子版材料和申报汇总表(附件6)发至指定邮箱。3.申报时间:2016年12月15日-2017年1月10日。
(四)收费标准
每项课题收取300元咨询费,由省学会出具发票。
附件4:《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研究参考目录》
附件5:《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表》 附件6:《吉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汇总表》 联系人:张海燕、刘艳滨、康建国
联系电话:0431—85116807;89246215;89287365 电子邮箱:1581180950@qq.com(南湖);175949083@qq.com(高新);1819678318@qq.com(远洋)
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远洋)学校
科研处
2016年12月15日
第五篇:历年高考省教育学省教育学会_十二五_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
。
..。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
2011.2.18.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结合我省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特提出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供全省会员选择参与研究。
一、教育发展研究
1、中外教育思想、理论、思潮的研究
2、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3、信息技术对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4、苏南、苏中、苏北中小学教育发展比较研究
5、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中小学教育公平实践研究
7、推进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
8、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研究
9、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研究
10、学校办学体制多元化的研究
11、中小学办学规模研究
12、关于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研究
13、江苏中小学小班化教育研究
二、江苏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
1、江苏推进素质教育过程研究
2、江苏推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法规与制度保障研究
3、江苏中小学素质教育先进典型研究
4、深入推进江苏中小学素质教育策略研究
5、江苏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特点研究
6、江苏区域推进素质教育行动研究
7、江苏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价研究
三、德育工作研究
1、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行动研究
3、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
4、中小学专题德育活动设计及其实践研究
5、中小学理想教育的行动研究
6、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
7、中小学生礼仪教育研究
8、中小学法制教育研究
9、中小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研究
10、社区、家庭、学校德育三结合研究
11、新时期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研究
12、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13、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研究
14、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
1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研究
16、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17、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8、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德育研究
19、青少年校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0、满足不同需求学生的教育个案研究
21、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教育研究
22、大众娱乐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23、现代传媒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24、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个案研究
25、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研究
26、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27、学生青春期教育研究
28、中小学男女生交往研究
四、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
1、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2、国际中小学课程比较研究
3、苏版中小学教材研究
4、江苏中小学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5、江苏中小学特色课程开发研究
6、减轻中小学过重学业负担的实践研究
7、江苏中小学不同教学流派研究
8、创新中小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9、新课程下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10、中小学差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11、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12、中小学学科教育思想、学科思维与教育方法研究
13、中小学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
14、中小学网络课程研究与实践
15、中小学教学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研究
16、新技术新媒体环境下教学方式变革研究
17、中小学学科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18、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19、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20、优秀学生的教育培养方式的研究
21、中小学学科基地建设研究
22、江苏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3、中小学建设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
24、中小学学生个别化教育研究
25、各学科有效教学的标准与评价研究
26、中小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研究
27、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28、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29、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
30、中小学写字与书法教学研究
五、学校管理研究
1、现代学校制度管理研究
2、江苏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研究
3、中小学教育家办学机制研究
4、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研究
5、中小学民主管理制度与建设研究
6、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模式的实验研究
7、江苏中小学办学特色研究
8、发挥江苏名校的辐射作用的机制研究
8、江苏“西藏、新疆”民族学校教学管理研究
9、中小学RSO9000实践研究
10、中小学校长与教师流动的实践研究
11、江苏中小学规范化办学管理研究
12、中小学班集体管理研究
13、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
14、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研究
15、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研究
16、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
17、校务信息管理平台的架构研究
18、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19、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研究
20、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推进策略研究
21、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研究
22、维护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研究
23、中小学教学设备与有效应用研究
六、教育评价研究
1、中小学实施新课程教育评价研究
2、区域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3、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价研究
4、中小学不同层次学校教育工作评价研究
5、中小学民办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研究
6、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监控机制建设研究
7、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研究
8、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9、中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10、中小学教育督导工作研究
11、中考、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12、江苏各大市中考命题评价及比较研究
13、江苏高考及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评价研究
14、中小学学科质量检测命题设计研究
15、中小学学科作业设计研究
16、高中学分制管理研究
七、学生心理研究
1、中小学积极心理教育研究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研究
3、中小学学生心理调查与研究
4、学生自我认同、心理和谐教育研究
5、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标准研究
6、教师素养及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7、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8、中小学心理健康监测机制研究
9、构建中小学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研究
9、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发展研究
10、中小学学生耐挫折能力培养研究
11、优秀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行为方式的个案研究
八、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中小学师德现状与师德教育的研究
2、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教师自主发展机制的研究
4、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研究
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6、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研究
7、“校本教研”活动设计研究
8、中小学学科教研组建设研究
9、中小学教师优秀群体建设研究
10、中小学教学研究活动研究
11、江苏名师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方法研究
12、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
13、特级教师的成长与再发展研究
14、江苏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研究 九.农村教育研究
1、中外农村中小学教育比较研究
2、农村中小学教育评价与督导的研究
3、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
4、城乡中小学教育互动协作的研究
5、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的研究
6、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况的研究
7、有效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研究
8、现代化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研究
9、乡镇中心小学、初中地位与作用的研究
10、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
11、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12、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研究 十.江苏民办教育研究
1、中外民办中小学教育比较研究
2、中小学民办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3、民办中小学发展模式的研究
4、民办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5、社会力量办学质量保证机制研究
6、民办中小学管理体制研究
7、民办中小学的社会生存环境研究 十一.江苏特殊教育研究 1.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研究
2.特殊学校课程改革实施策略研究 3.各类残障学生教育方法研究 4.盲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5.聋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6.智障学生有效性教育研究
7.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8.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问题研究 9.普及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问题研究
10.实施特殊儿童学前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
11.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建立及指导策略研究
十二、专题教育研究
1、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
2、中小学绿色环保教育研究
3、中小学人防教育研究
4、中学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5、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6、中小学消防教育研究
7、中小学禁毒教育研究
8、中小学预防艾滋病教育研究
9、中小学青春期教育研究
十三、教育学会工作研究
1、教育学会加强自身建设问题的研究
2、群众性学术活动的探索和创新研究
3、扩大和改善学会科研服务功能的研究
4、学会专委会开展学术活动的个案研究
5、优秀县市区教育学会工作个案研究
6、教育学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模式研究
十四、自选课题
凡不在上述课题范围内的明确表述的研究选题,即为自选课题。研究者可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变化的形势和需要,根据自身研究基础和研究力量,提出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具有特色和优势、创新程度较高的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