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旅游规划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全州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辖州府吉首和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顺、龙山8个县市,总人口270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湘西州是湖南省唯一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地区,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是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重点地区和扶贫攻坚主战场。
湘西州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湘西州旅游景区面积占全州面积的6%,高于全国1%和全省4%的比例。湘西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凤凰古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芙蓉镇、里耶镇),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溪州铜柱、老司城、里耶战国古城、沈从文故居、红色塔卧、凤凰古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项(土家族打镏子、土家族摆手舞、苗族鼓舞、土家族毛古斯、辰河高腔、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土家族梯玛神歌、酉水船工号子、踏虎凿花、凤凰蓝印花布、凤凰纸扎、苗族民歌)。湘西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湘西州是湘鄂渝黔地区民族风情表现最鲜明、最浓郁的神秘之地。土家族和苗族两个主体少数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习俗、服饰、建筑、饮食、音乐、舞蹈,民族风俗流传千年,民族艺术门类繁多,民族服饰别具一格,民族饮食风味独特。湘西有神奇的山水风光。有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猛洞河、德夯),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溪),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不二门、南华山),2个国家地质公园(红石林、凤凰)。
湘西州旅游业发展很快。近年来,湘西州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分别以百万人次和过亿元的速度增长。2007年,全州共接待游客79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3亿元,同比增长21%和27.3%。预计2008年,全州共接待游客85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44亿元,同比增长7.45%和22.8%。全州经营收入过千万元的旅游企业已达15家。有骨干旅游公司9家、星级宾馆48家、旅行社27家、旅游车队5家、旅游车辆400余台,其他从事旅游餐饮住宿、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农家乐等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20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达15万多人。
湘西旅游是湖南旅游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尤其是自2000年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之后,以凤凰古城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南方长城的发现为契机,州委、州政府和有关县市狠抓了旅游产业建设,湘西旅游出现了梦幻般飞跃式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异军突起。湘西州已成为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地区和高增长地区,是湖南省三大旅游板块和四条黄金旅游带之一。长沙—张家界—凤凰精品旅游线路已成为全国10条黄金旅游线路之一,湖南省规划期内重点发展的11条省内精品旅游线路有2条经过湘西州,重点培育的11条省际旅游线路有4条经过湘西州。
湘西州旅游业前景十分广阔。前国家总理朱镕基到湘西州视察时指出:旅游是湘西今后发展的最大门路。新一届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把旅游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来抓,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州发[2008]21号),明确提出提升“神秘湘西”旅游品牌,建设吉首旅游集散中心,舞活凤凰旅游龙头,打造两条旅游风景线,形成三大核心景点圈,实现旅游产业升级增值,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到2012年,把湘西州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100
亿元,相当于全州GDP28%以上,旅游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实现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经济强州转变。
为加快推进湘西州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州人民政府对《湘西自治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及相关专业规划编制》有关事项的批复精神(州政函[2008]148号),现面向国内外公开邀请《湘西自治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及相关专业规划编制》单位,请有意参加的规划设计单位,及时按程序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参加公开邀标活动。中标单位一经确定,我局将及时以书面形式把结果通知贵方。
一、项目名称
《湘西自治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及相关专业规划编制》
二、主要内容
规划修编时限2008年至2020年。规划修编成果由总报告和专题报告组成。
1、总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湘西州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2)湘西州旅游资源现状与综合评价;
(3)湘西州旅游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4)湘西州旅游业形象策划与营销规划;
(5)湘西州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6)湘西州三大核心景点圈规划
(7)湘西州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规划;
(8)湘西州旅游文化发展规划;
(9)湘西州旅游产业要素规划;
(10)湘西州旅游分工协作规划;
(11)湘西州旅游近期行动计划。
2、专题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吉首旅游集散中心专项规划;
(2)凤凰旅游龙头专项规划;
(3)打造两条旅游风景线专项规划;
(4)以芙蓉镇为区域核心的旅游板块专项规划;
(5)以里耶为区域核心的旅游板块专项规划;
(6)湘西州旅游商品开发专项规划;
⑺湘西州旅游发展项目概念性专项规划与投资分析。
3、规划修编成果形式为文本(含有关图表)、文本成果电子版(光盘形式)及实景模型。
三、编制形式
本规划编制采取公开邀标的方式进行,对接受邀请的单位经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审查,确定2至3家单位作为投标单位(凡本次参加投标单位低于2家,邀标单位有权进行重新邀标)。项目组专家现场考察调研后,每个投标单位报送一个投标方案,经评标小组评选后,确定一个方案为中标方案。
四、邀标单位
湘西州旅游局
五、投标对象及要求
1、具有旅游规划设计甲级或乙级资质,旅游规划业绩突出,市场信誉好,旅游科研工作成效显著;
2、投标项目专家组须包括国内一流旅游规划专家、省内知名旅游规划专家;
3、规划修编专家组要有宏观经济专家、区域经济专家、旅游发展研究专家、自然生态专家、历史文化专家、民族及民俗文化专家、旅游项目策划专家、旅游市场营销专家、旅游投融资专家、城市研究专家、交通等基础设施研究专家等各方面专家;
4、专家组组长须有参与国家重点旅游规划项目经历,专家组组长及主要成员的现场调研时间不能少于30个工作日;
5、专家组的考察必须服从邀标单位的统一安排。
六、投标单位应提供的材料
1、投标单位资质证书;
2、近2-3年主持的旅游规划文本(简略本)及主要课题研究成果;
3、规划主要负责人和该项目编制人员业务简历;
4、法人代表签字的投标单位申请和单位简介;
5、说明联系方法和常设办公地址。
七、时间安排
1、项目准备阶段:2008年12月27日至2009年1月20日,确定工作方案,召开工作会议,发送邀标文件,接受投标单位报名,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并发送实地考察邀请函;
2、实地考察阶段:2009年2月至3月,组织投标单位进行实地考察;
3、规划竞标阶段:2009年3月至4月,组织投标书评审,选定规划修编单位;
4、规划修编阶段:2009年4月至2009年10月,规划修编单位编制规划文本,期间召开二次咨询论证会;
5、成果提交阶段:2009年11月,规划修编单位提交规划修编文本,并召开规划修编评审会。
八、联系方式
邀标工作组织机构:湘西自治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及相关专业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系地址:湘西自治州旅游局
湘西州的建设规划的不合理布局,以严重影响湘西经济发展...以吉首市为例: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布局,不合湘西吉首经济发展的实情.吉首市的乾州新区,工业园布局与医院等放在水源地的上游,下游是老城区和民聚集区,把污染源规划在新城的上游这是以个常识性问题.......与朋友在吉首市转了一圈,不合理的规划布局比比皆有,它将使本来就贫困的湘西州在经济发展在基准面上多花两倍以上的钱.据朋友介绍这规划是湘西州的建设界的精英们请外边高手所做,....湘西州的人啊:用你的肚子养“外边高手”的孩子....你们弱智啊?!吉首市花上亿元打一绕城遂道的路,它就竞能给你们贫困的湘西州带来多少经济拉动?每年维护遂道的开支要多少钱你们算过帐吗?好看不实用,不实惠啊!据说吉首市每一项目建设都得经规划委员会的精英们审定后才能实施,不知这些规划委员会的精英们干些什么....他们真是湘西州建设界的精英还是“烂玉冲数?”....一些常识性问题和原则问题是怎么给领导层当参谋的? 与朋友在湘西州转了一圈,问朋友为什么不提些建议.他笑谈中....我们是“下岗职工”...这“下岗职工”可能有难言之隐呀.....
第二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关于认定湘西自治州民族体育学校为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请示
国家体育总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湘、鄂、渝、黔边区,全州辖7县1市,总人口265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0%。湘西自治州是湖南省唯一进入国家西部开发范围的地区,也是湖南省扶贫攻坚主战场。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体育学校创建于1976年,系“湖南省地级重点业余体校”、“湖南省举重后备人才基地”和“全国举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曾连续8次被评为“湖南省业余体校先进单位”,1983年被评为“全国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先进集体”,1987年和2000年两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1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授予“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该校有教职工41人,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18人,设有举重、田径、摔跤、皮划艇、赛艇5个奥运项目,有小学五、六年级和初、高中各三个年级等8个文化教学班,在校学生310人。建校28年来,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了300余名优秀体育人才,其中运动健将37人,一级运动员62人,尤其是该校培养输送的举重运动健将龙玉玲、罗红卫、杨霞、刘华勇、陈初富,田径运动健将董官清、刘少元、龚秀春、丁代兵、丁建华、黄桂秀、黄诚和激流回旋运动健将田勤等一大批顶尖体育人才,先后在全运会、亚锦赛、亚运会、奥运会和世锦赛上频频夺魁,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中国人民争了光,被中、外媒体誉为神奇的“湘西体育现象”。
为落实国家奥运争光计划,打造“体育精品工程”,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的顶尖体育后备人才,州人民政府决定申报州民族体育学校创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并采取以下措施予以保证:
一、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副州长梁秋松为组长,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和体育局、州教育局、州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的湘西自治州创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领导小组。
二、确保专项经费。州民族体育学校系全额拨款单位,“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立后,州财政局每年给州体校增拨40万元专项训练经费,并列入州财政预算;州体育局每年从州体育彩票收入中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拨20万元专项训练经费;运动员外出比赛经费另行解决。
三、建立基层训练点。为广泛挖掘体育人才,搞好各年龄组的衔接和早期培训工作,州政府决定将“古丈县玉玲举重学校”、“保靖县杨霞举重学校”、“花垣县体校举重班”及我州8县市基层体校列为州体校“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基层训练点,统一招生标准,统一训练计划,定期检查辅导,每年进行一次基层训练点选材比赛。
州委、州人民政府有决心、有能力办好“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代表湘西265万各族人民,恳请国家体育总局认定湘西自治州民族体育学校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并一如既往关注、支持我州的体育事业,以巩固和发展“湘西体育现象”,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的顶尖体育后备人才。
专此请示。
二00八年九月八日
第三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现辖7县1市,158个乡镇,1970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5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77.2%。湘西州是湖南省唯一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是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重点地区和扶贫攻坚主战场。湘西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两座小城之一;里耶战国古城,考古专家称之为“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八百年土司王都“老司城”,堪称“中国的马丘比丘” 和“东方庞贝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了民国总理熊希龄、现代文豪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民族歌唱家宋祖英等一批政治文化名人。湘西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湘西土家族、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土家族山歌、苗族的对歌,曲调优美,悠扬悦耳;土家族茅古斯舞被称为民族舞蹈活化石,苗族鼓舞堪称中华一绝;酒鬼酒、土家织锦和苗族银饰、蜡染已成为游客珍藏的佳品。湘西有着神奇的山水风光。境内有国家级景区景点3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猛洞河漂流,被誉为“天下第一漂”;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免遭第四纪冰川侵袭的原始次生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吉首德夯,被人们称之为“天凿奇峡”,拥有全国最高的流沙瀑布。还有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等一批著名景区景点。湘西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山地资源丰富,全州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堪称华中“生物基因库”和“中药材宝库”,拥有中药材资源2000多种。矿产资源丰富,在州域内已勘查发现63个矿种485处矿产地,锰、汞、铝、紫砂陶土矿居湖南省之首,锰工业储量居全国第二,钒矿遍及全州,有“锰都钒海”之称,全州矿产资源总价值达2万亿元以上。旅游资源丰富,拥有50多个国字号生态和文化旅游品牌,荣膺“中国魅力城市”和“中国最佳旅游去处”,“神秘湘西”旅游品牌已蜚声海内外。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直各部门大力支持下,湘西州充分
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和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等政策机遇,大力推进优势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狠抓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推进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2010年,全州生产总值达30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4%;财政总收入32.2亿元,年均增长22.8%;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4亿元,年均增长24.4%,占建州以来投资总额的7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2115元和3173元,年均增长13.2%、12.4%。工业初步形成了以锰锌为主的矿产品加工业、以白酒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以中药材加工为主的生物制药业、以民族工艺品为主的旅游商品加工业等四大产业集群。农业初步形成了以椪柑、猕猴桃为主的水果业, 以优质烟草、茶叶为主的高效经作业,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以青蒿、百合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等四大特色产业。旅游初步形成了凤凰、吉首、芙蓉镇和里耶四大旅游板块,去年共接待游客12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5亿元,年均增长17.1%和25.8%。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常吉高速建成通车,6条高速在建,大通道格局正在形成。民生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和谐,社会大局稳定。
第四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河道管理条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河道管理条例
2001-5-31 0:0 来源:法律教育网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发文单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1-5-31 执行日期:2001-5-31 第一条 为加强本州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保护河道水资源,发挥河道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州、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为本行政区域的河道主管机关。
第三条 里耶至镇溪的酉水干流、大龙洞至武溪的武水干流、毛沟至狮子桥的花垣河道段及跨县(市)行政区域河道段由州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其它河道由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对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道,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对其辖区内的河道段进行日常的监督管理。
跨县(市)行政区域河道段的具体范围由州人民政府确定。
第四条 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行洪区的堤防及护堤地;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和行洪区。
第五条 由州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的河道的规划治导线由州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州人民政府批准;其它河段的规划治导线由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有关部门编制航运、城市和工业供水、旅游、渔业等专业规划涉及河道的,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先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河道堤防管理范围为背水坡脚向外延伸出10米,经过城镇的堤段不得低于5米,新建堤防,在建设的同时,应划定护堤地。
河道管理具体范围按河道管理权限由州、县(市)人民政府划定后公告。
第六条 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输水、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以及重点工程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水资源评估方案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因经营或建设需要临时使用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或陆域的,应当按照河道管理权限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全部申报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同意建设的,出具审查同意书;不同意建设的,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逾期不告知的视作同意。
第七条 第六条规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将工程设施建设的位置和界限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建设工程竣工后,其涉及防洪安全的项目经水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八条 城市、集镇、村庄的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河道的滩地。城市、集镇、村庄规划的临河界限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有堤防的河道,临河界限应当在堤防背水侧护堤地以外。
(二)无堤防的河道,临河界限应当在设计洪水线10米以外。
第九条 河道清淤、疏浚、加固堤防和堤身两侧填凼固基取土应不占或者少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调剂解决。取土或者占用土地,免交土地补偿费。第十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侵占损毁堤防、护岸、闸坝等水工程建筑物和防汛设施、水文监测设施和导航助航设施;
(二)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
(三)向河道内倾倒垃圾、土、石、渣:
(四)在堤防和护堤地建房、开渠、挖窖、打井、采石、取土等危及堤防安全的活动;
(五)在水文监测河段河床内采石、取土、淘金、挖砂、设置排污口;
(六)砍伐沿河护堤护岸树木,挖掘树蔸和砍火畲;
(七)损毁和擅自移动界碑、界标、界桩、固定宣传牌等河道管理标志。
第十一条 禁止在有山体滑坡、崩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河道两岸从事开山采石、采矿、开荒等危及山体稳定的活动。
第十二条 依法在河道两侧山坡开矿、采石和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以及进行其他建设活动,应有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有相应资质单位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
第十三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采石、取土、淘金实行生产作业许可证制度。
在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采矿许可证时,地质矿产部门应当验证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的生产作业许可证。第十四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河道水功能区划分、监测水质,审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河道管理权限对污染严重的河道进行整治。
第十五条 对河道管理范围内阻碍行洪的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强行清除。所需费用由设障者承担。
在紧急防汛期,州、县(市)防汛指挥机构可对严重影响行洪、排涝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漂浮物发布清障令,作出紧急处置。
第十六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发展渔业、旅游业、运输业等,应当符合河道防洪输水、整治岸线规划的要求,维持河道合理流量,保护水质。
第十七条 直接从河道内取水的单位和个人,除依法不需要办理取水许可证的外,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
直接从河道日取水2万立方米以下的,由县(市)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发放取水许可证;日取水2万立方米以上的,由州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发放取水许可证。
第十八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采砂管理等费用应当用于河道堤防工程的整治、建设、管理、维修和设施的更新改造。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六条、第七条规定,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工程建设方案审查同意或者未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位置、界限,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工程设施建设活动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办审查同意或者审查批准手续;工程设施建设严重影响防洪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影响行洪但尚可采取补救措施的,责令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不执行经批准的防洪方案或者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的防汛抢险指令及清障令的;
(二)阻碍防汛指挥机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三)阻碍或干扰河道管理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除没收非法所得外,视情节给予五万元以下罚款;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未按要求办理审批手续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视情节给予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四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河道管理执法人员,对管辖范围内的河道进行现场检查时,应当出示水行政执法证件。
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河道管理执法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对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经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
第五篇: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畜牧业(范文)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畜牧业
不久前,随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的几位领导来到湖南湘西州。在短短几天走访中,让记者充分感受到湘西发展畜牧业的热情,特别是畜牧业新科技、新技术撩播着养殖户们的心弦。湘西十万大山,已不再闭塞,高速公路连通州内外,东部畜牧业发达地区人们想的,也正是湘西农民今天追捧的。大山深处,处处是畜牧科技的律动,改良品种,养优良牲畜,提高经济效益,正成为湘西农民的共识。
湘西州是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是湖南省唯一被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地区。全州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下辖7县1市,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聚居区,总人口270万。湘西州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有各类草场1050万亩,其中湘西黄牛、湘西黑猪(浦市铁骨猪)是优良的地方品种,已列为国家地方品种保护名录。2009年,全州生猪饲养量334.35万头、牛74.16万头、山羊178.95万只、家禽1374.25万羽,实现养殖业产值22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14.9亿元。据统计,畜牧业占全州农户人均纯收入达800多元,成为湘西州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农民对发展优质畜牧业,改良品种需求正浓,湘西州在农业部和省畜牧部门支持下,先后建起州、古丈县、保靖县、龙山县肉羊良种繁育场。永顺和泸溪县的良种繁殖场也正在建设中。在湘西州波尔山羊原种场记者看到,波尔原种羊正在围栏内吃着草。这是国内较早引入波尔山羊的一家原种场,总场和两处分场共饲养着波尔原种羊550只,年可生产种羊1000余只,为全州山羊杂交改良提供优质的种源。据该场的罗宗礼场长介绍,这里的波尔原种羊的品质较好,很受当地和周边地区养殖场的欢迎,几年来,州种羊场为全州山羊改良起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同时,羊场旁的100亩土地还是州的草种基地,其中用于草种试验区域30亩,草种制种扩繁区域40亩,通过几年的牧草品种的引进、筛选、扩繁种植,目前,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牧草品种21个,扁穗牛鞭草、黑麦草、三叶草、鸭茅草、鲁美克斯等优质高产牧草在基地都有种植,其中基地常年制种扩繁品种有5个,尤以扁穗牛鞭草和黑麦草最适宜当地推广。10年来,基地共向全州及周边地区供应牧草种子1000余吨,可种植50万亩次。
湘西黄牛是当地优良的地方品种,近年来,全州加大了湘西黄牛冷配改良工作,建立健全了州-县-乡三级冷配改良推广体系,每年可冷配湘西黄牛达7万胎次以上。今年4月,全国畜牧总站在湘西考察时,又决定向永顺县赠送500剂优秀德系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帮助和支持永顺县开展地方黄牛品种改良,提高当地黄牛生产水平,帮助农民致富。
在湘西花垣县民乐镇坝务水库旁的山坡地上,一群农民正在放着牛。镇畜牧改良站的同志介绍,当地的黄牛通过与西门塔尔牛冷配改良后,个体明显大了,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很受当地老百姓欢迎。过去,老百姓对改良黄牛没有认识,农技推广人员追着农民为其黄牛改良,如今是农民找上门来,要求实施冷配改良。花垣县畜牧水产局的同志讲,2009年,这个镇冷配湘西黄牛588头,人工授精率达到83%,目前已产犊牛388头。今年到目前为止,全镇已配600胎黄牛,其中480头是品改的冷配黄牛。
该镇坝务村的杨保说:“自打一改革开放,我就养起黄牛,到现在已有30多年,年年养牛年年卖钱,年年都有效益。如今,国家在我们湘西推广冷配技术改良黄牛,效益明显好于过去。村里最初只有几户养牛,现在村里已有20多户养起了牛,全村大多数的农民都养了牛,而且多数养的改良牛,主要是与西门塔尔和利木赞牛杂交。”田家村的石宗海,最近6年,他养的黄牛通过冷配改良,每年都能下个小黄牛。他养上6个月,就可以卖上3000多元,而过去当地本交的黄牛只能卖2000多元,冷配改良使效益一下增涨了30%多。今年,他的牛下了头小母牛。前来考察的全国畜牧总站谷继承站长讲,应把这头小母牛留下,不要卖了,用它来做母本。石宗海讲:“是的,我也这么想的,把这头小母牛留下来,用它来做母本,改良自家的黄牛品质。”说到这儿,在场的人都笑了。畜牧推广专家和农民想到了一起。看来,品种改良已成为湘西农民发
展优质畜牧业的自觉自愿的意识。
2007年开始,国家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对项目区内使用良种猪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能繁母猪每年补贴40元精液购买费。这大大减少了生猪人工授精配种的成本支出,提高了种公猪使用效率。与之前相比,减少了90%的公猪饲养量,为养殖户节约了大量的种公猪饲养费用。同时,通过选用优质精液配种还提高了生猪的生产水平,增加了农民生猪养殖效益。
近年来,湘西州为组织实施生猪良种工程,对湘西州原种猪扩繁场和10个县级种猪场进行了改扩建,永顺、凤凰两县被国家纳入猪人工授精良种补贴项目。2007年~2009年,全州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910万元,对194个生猪规模养殖场进行了改扩建。2009年,全州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达到326个,其中年出栏5000头~1万头的12个,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6个,生猪规模养殖比例达43.8%。
今年4月17日,全国畜牧总站在湘西州组织的生猪良种补贴项目技术的培训,吸引了全州畜牧农技推广部门技术人员和人工授精员,其火热程度为近年少有。
在凤凰县裕丰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大院内,记者看到能繁母猪人工授精公示栏中,写着人工授精的价格,国家补贴的数额,本人支付的数额。“裕丰”公司是湘西最大的养猪企业,年出栏生猪5万头。公司是湘西州为数不多的几家种公猪供精点之一。公司董事长梁从林告诉记者,湘西地区,山高路远,过去老百姓养猪配种很不方便,都是公猪养殖户赶着种猪走街串巷,配一回少的六七十元,多的要一百多元,还不一定能配上。现在,国家在凤凰实施了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养殖户只需交20元,就可以保证配上种。县畜牧推广部门与公司合作,每两至三天,人工授精员或推广站到公司提取一次精液,公司为授精员配备了冷藏箱,保证了精液的成活率。养殖户不用出家门,也不必费心,就可以为自己的能繁母猪配上种。
如今,湘西的养猪户都知道通过人工授精的母猪产子率高,猪的品质好,生产效益高,而且还很少交叉感染疫病。因而,传统的养猪繁殖方式已被人们逐渐地放弃。
品种改良,人工授精,发展优质高效的畜牧业,在湘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农村养殖户所接受。品种改良之风在湘西风正劲,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并无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