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2年2月18日在黑龙江省湿地建设表彰推进大会上的讲话(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3:1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2年2月18日在黑龙江省湿地建设表彰推进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2年2月18日在黑龙江省湿地建设表彰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2年2月18日在黑龙江省湿地建设表彰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在黑龙江省湿地建设表彰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张永利

(2012年2月18日)

同志们: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黑龙江省湿地建设表彰推进大会。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家林业局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多年来对林业和湿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由衷的敬意,对全省林业和湿地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龙年春节刚过,黑龙江省政府就召开这样高规格的全省湿地建设表彰推进大会,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林业和湿地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哈尔滨市政府等四个单位作了很好的典型发言,大家听了很受启发。一会儿,吕维峰副省长还要发表重要讲话,对进一步推进黑龙江省的湿地保护建设作出部署安排。下面,我就湿地保护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黑龙江省湿地保护建设成绩很大、经验很多

黑龙江省是我国湿地资源大省,湿地面积位居全国前列。黑龙江省的湿地保护建设,事关全国湿地保护建设的全局。近年来,黑龙江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湿地保护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当中来谋划、来推动,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了几个全国第一,为全国的湿地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起到了引领作用。一是开创了我国湿地立法的先河。2003年,黑龙江省人大出台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湿地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湿地保护管理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湿地保护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为国家层面的湿地立法探索了路子,为推进地方湿地立法起到了带头作用。正是有了黑龙江省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全国已有11个省(区)出台了省级湿地保护条例,全国湿地保护条例的制定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二是率先推行了流域保护的理念。2001年,黑龙江省结合本省湿地资源分布特点,提出了从源头保护抓起,按照流域抢救性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发挥流域整体保护效能的理念。按照这一理念,在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生态功能极为显著、分布最为集中的乌苏里江、松花江、黑龙江等三江平原湿地区,共建立国家和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5处,总面积达121万公顷,形成了较为完善的 1

流域和区域湿地保护网络,创造性地落实了国家抢救性保护湿地的政策。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及商品粮稳产高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建立了湿地生态补水的长效机制。针对扎龙湿地生态缺水状况,从2002年开始向扎龙湿地进行补水,在此基础上,黑龙江省政府从2009年起批准为扎龙湿地建立长效补水机制,设立扎龙湿地补水专项资金,每年投入400万元,年均从嫩江补水2.5亿立方米。这项措施,为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全国湿地的生态补水进行了有益尝试。

四是形成了湿地保护项目的示范体系。结合实际,扎实实施了一系列湿地保护项目。2006—2011年,完成了21个国家林业湿地保护工程项目,中央投资达1.06亿元,占全国的9.1%。2010年,成为首批开展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的省份之一,近两年共实施补助项目17个,中央财政投入6350万元。同时,实施了湿地GEF、中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安邦河、三环泡等一些项目点自主开展了退耕还湿工作,全省通过退耕还湿等措施,完成湿地恢复面积9000公顷。近日,中咨公司在对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时,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黑龙江省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已经形成了湿地保护项目的示范体系。

总之,黑龙江省的湿地保护建设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对湿地工作的重视、谋划和举措,林业等相关部门抓湿地保护建设的力度、做法和经验,值得全国学习、借鉴。同时,也应当指出,黑龙江省湿地保护也面临着开发压力大、水资源短缺、保护设施薄弱、工作难度大等突出矛盾,湿地退化及丧失的速度仍在加快,特别是有的地方还存在违法开垦破坏湿地的现象,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我国湿地保护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我们知道,湿地既是独特的自然资源,又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而且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国际社会已将湿地保护与气候安全、生物安全、水资源安全、人类健康、防灾减灾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的实践证明,谁更重视生态保护,包括湿地保护,谁就会赢得更多的发展主动权,这已经成为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应当看到,我国湿地保护仍然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湿地退化和丧失的速度超过了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在我国这一问题同样突出。我国自然湿地面积5.43亿亩,仅占国土面积的3.77%,远低于世界9%的平均水平。我国湿地不仅总量不足,更为严重的是,其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区域经济、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占用量势必大量增加,与耕地、林地等国家已有专门立法的土地相比,在一定时期内湿地仍将处于劣势地位。一些地方为了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将开发建设的对象瞄向了湿地,肆意破坏湿地、征占用湿地的现象屡禁不止,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的任务极其艰巨。

党中央、国务院对湿地保护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多次视察湿地并做出重要指示。国家林业局把管理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建设措施,取得了巨大成绩。“十一五”期间,全国每年新增湿地保护面积30多万公顷,恢复湿地近2万公顷。目前,全国湿地自然保护区达55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达21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达41处。随着我国湿地保护建设的深入推进,湿地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国家已经将保护湿地,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作为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保护好草原和湿地”,刚刚下发的2012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了“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的工作要求。这就为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国家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推进、中央财政湿地生态保护补助专项资金的设立、全国“十二五”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的制定等,都是我们继续强化湿地保护建设,抓好各项工作的大好机遇,必须牢牢抓住,用好用足。

应该说,我国湿地保护建设正处于非常关键的攻坚阶段。在这个阶段,既要总结成绩,树立典型,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更要抓住机遇,鼓足干劲,迎难而上,继续把这项事业推向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讲,黑龙江省召开的这次表彰推进大会,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全国湿地保护建设的一个贡献,充分体现了黑龙江省的全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对黑龙江省湿地保护建设的几点建议

黑龙江省湿地保护建设在全国总体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省里作出的继续推进湿地保护建设的部署,符合黑龙江省实际,对于实现全国湿地保护建设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作用,国家林业局将给予大力支持。希望黑龙江省紧紧抓住工作基础扎实、社会各界积极性高的有利条件,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推进湿地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要继续推进自然湿地的有效保护和退化湿地的科学恢复。要进一步强化抢救性保护湿地的政策措施,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要把湿地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在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等相关重大规划中,对湿地保护需要予以重点考虑,凡是涉及占用自然湿地的,要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防止在重大项目建设中造成自然湿地的大面积破坏。要探索建立建设项目等占用湿地的审批审核制度、占补平衡制度、损失补偿制度,实现对湿地占用的可控可管。要通过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继续扩大保护面积,完善湿地保护体系。要科学开展退耕还湿、湿地生态补水、植被恢复、栖息地恢复等工作,逐步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要正确处理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积极探索依托湿地资源促进绿色增长的有效模式,引导农牧民、渔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科学利用湿地资源,实现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双赢”。要严格执行《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加大执法力度,经常开展执法检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打击违法开垦、占用、填埋以及污染自然湿地的行为,维护湿地资源安全。特别要高度关注、妥善应对、认真处理公众和媒体反映的破坏湿地资源事件,充分发挥公众和媒体对湿地保护的监督作用。

二要努力实施好湿地保护项目。当前,《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11-2015)》正在评估之中,待评估完成后,将上报国务院审批。该规划已对黑龙江省的湿地保护建设给予了重点考虑。省里要按照这一规划,尽快制定全省湿地保护专项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湿地保护建设的奋斗目标、总体布局、重点项目和政策措施。国家林业局将在国家湿地保护工程项目、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方面,继续对黑龙江省给予积极支持。黑龙江省也要落实好项目配套资金,认真落实项目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切实提高项目成效。要及时总结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探索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技术模式。要在实施湿地保护补助项目中,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标准和办法,并积极开展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方面的探索,为全国出经验、出模式。同时,要切实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一批地方级的湿地保护项目,充分发挥项目对湿地保护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要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目前,由于我国在湿地与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气候变化关系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在湿地保护恢复实用技术研究等方面,还有大量问题没有解决,全国湿地保护的科技水平偏低、科技支撑薄弱的局面还没有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湿地保护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黑龙江省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多,人才济济,要组织科技力量,围绕重大战略和热

点问题,对急需的重大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力争有所突破,提高科技对湿地保护的支撑能力。并衷心希望黑龙江省在湿地保护科技推广方面多做工作,多出成绩,为提升湿地保护科技水平做出贡献。

四要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设。2008年,国务院明确由国家林业局“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建立了湿地保护管理的专门机构,部分省正在加紧建立专门机构。国家和省级机构的建立,使我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黑龙江省已经批准了省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各地也要建立或明确湿地保护管理的专门机构,明确具体职责,配齐配强人员,落实工作责任。要重视湿地自然保护区机构和管护队伍建设,通过建强基础设施、健全管理机构、建立管护队伍、完善相关制度等多种措施,全面加强基层湿地保护管理能力。要积极推进湿地公园建设,注重提高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水平。要加强湿地保护小区等保护形式的培育,不断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要采取多种手段,广泛开展湿地保护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同时,要加强湿地保护管理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经费,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

同志们,湿地保护是一项造福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让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不断开创湿地保护事业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第二篇: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2年2月10日在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张永利

(2012年2月10日)

同志们:

新年伊始召开的第五次《湿地公约》履约委员会会议非常重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各项工作,研讨湿地保护的重大问题,谋划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推动湿地保护事业进一步发展。通过参加这次会议,能与各位见面和认识,感到很高兴。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林业局,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湿地保护事业的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

湿地保护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国际社会已将湿地保护与气候安全、生物安全、水资源安全、人类健康、防灾减灾、社区可持续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湿地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功能受到高度重视。在刚刚结束的应对气候变化德班会议决定中,专门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对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对国际河流及水资源利用,对重要湿地和水坝建设也更加关注。鄱阳湖保护就是一个例子。很显然,湿地保护的国际关注程度在提高,政治化趋向在加强。

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在涉及湿地保护的重大问题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跨部门协调作用,形成了多部 1

门共同保护湿地的局面。湿地保护涉及多行业、多学科、多部门,世界各国普遍采取跨部门合作的办法推进湿地保护,这种模式也适用于中国,经国务院同意,2007年我们成立了这个委员会。几年来,履约委员会开展了多项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共同参加《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研究大会有关议题形成对案、完成《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报告》、指定国际重要湿地、妥善处理达赉湖和鄱阳湖等国际重要湿地的敏感问题,在编制湿地规划、推进湿地立法、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和宣传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通力合作的结果。因此,跨部门合作推进我国湿地保护的做法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这种机制在湿地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说,履约委员会通过几年的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应该在总结此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强化合作。合作的形式要进一步多样化,特别要加强联合调研,就一些重大问题共同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合作的内容要进一步突出重点,要针对全局性问题,包括在政策、立法、规划、重大项目、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相互沟通,加强配合。工作信息,也要及时交流,加强共享。

国家林业局作为履约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单位,在跨部门协调中将更好地发挥组织、协调、联络作用,主动与各成员单位沟通、联系,为大家做好服务。同时,请各成员单位继续支持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工作和履约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履约委员会的作用,全面推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发展,为展现我负责任大国形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2年5月18日在中国经济林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的讲话

在中国经济林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的讲话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

(2012年5月18日)

各位理事、同志们:

中国经济林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今天召开了,我代表国家林业局和赵树丛局长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大家长期关心支持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积极推进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经济林建设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山区综合开发、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改善生态状况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经济林产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经济林建设,把发展木本粮油、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作为加快林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重点扶持,为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当前,我国经济林建设形势喜人,截至2010年底,我国从事经济林种植的农业人口已达1.8亿人,经济林栽培总面积达3200万公顷,经济林果品年总产量达1.26亿吨,总产值5158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22.6%。按照“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经济林种植面积将达到3580万公顷,主要经济林产品产量达2亿吨,产值达7000亿元。我国经济林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为中国经济林协会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和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1

中国经济林协会是推动经济林产业发展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如此。自2011年5月协会换届以来,第三届理事会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宗旨,履行协会职责,在为政府和企业的双向服务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协会在加强自身建设、整合分支机构、规范运行机制、强化服务功能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提升了服务能力,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当前,我国社会组织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自“十二五”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快了社会组织建设步伐,去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设立专章,阐述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组织发展和规范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之一。中国经济林协会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好作用:

一要在促进经济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中,发挥好引导作用。目前,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总体形势很好,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由于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辩证关系,在规模化快速发展中,还存有一定的盲目性。中国经济林协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我国经济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为行业发展把脉会诊,帮助会员、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增强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经济林建设质量和效益,引

导经济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要在联系政府与企业中,发挥好纽带作用。在我国社会组织的现行管理体制中,行业协会处在政府与企业的“中介”地位,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重要作用。在协会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将国家有关经济林建设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行业信息,及时传达落实到会员、企业。同时,要将会员、企业对行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反馈到政府及主管部门,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在传递政务信息、反映行业呼声中,努力发挥好桥梁作用。

三要在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发挥好主体作用。应该承认,目前我国经济林产业总体上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还不够健全,地方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发育滞后,林农缺乏组织引导,大多还停留在分户经营、自产自销的经营状态,信息流通不畅,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及时,科研、生产、加工、销售脱节等问题还比较普遍,亟待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国经济林协会要积极承担起这一重要社会职责,不断探索和创新产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努力构建经济林产业联合发展平台,在信息、技术、培训、产销及行业管理等方面,为行业、企业和林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

四要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中,发挥好自律作用。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自我管理水平。行业协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自我管理组织,担负着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职责。要着力建立健全行规、行约等自律性管理制度,完善自

律性约束机制,加强行业道德教育,推进行业诚信建设,着力规范会员、企业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同志们,随着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深入发展,经济林建设不断推进,经济林协会任重道远,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不负重托,为尽快做大做强我国经济林产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祝会议圆满成功!

第四篇: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1年12月16日在全国林业生物质成型燃料现场会上的讲话

提高认识

扎实工作

积极进取 努力开创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新局面

——在全国林业生物质成型燃料现场会上的讲话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张永利(2011年12月16日)

尊敬的罗富和副主席,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国家林业局党组同意,在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面临良好机遇,同时又面对许多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挖掘林业潜力,发展木本粮油和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指示精神,观摩学习延边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成功经验,回顾总结“十一五”、研究部署“十二五”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

昨天,我们参观了大兴沟林业局和天桥岭林业局木质颗粒生产和供暖现场,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历程,见证了他们的发展成效,感受了林业生物质能源给延边带来的巨大变化,感触很多,令人振奋。通过参观,大家可以看到,延边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开始进入了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兴林与富民有机结合的成功之路。延边的实践证明,林业生物质能源是个大产业,是个富民产业,是个具有多种功能的、前途无量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对于加强生态建设、实现兴林富民、繁荣地方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这也是我们选择在延边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原因。

刚才,延边林业集团和吉林省林业厅分别介绍了颗粒燃料产业发展和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情况,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吉林省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工作,增强了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信心。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也是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探索、起步,并取得初步成效的五年。

(一)机构建设得到加强。为适应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需要,全面加快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步伐,2005年,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林木生物质能源领 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造林绿化管理司,并确定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此后,各地都将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纳入了职能范围,云南、江苏、四川、吉林等省相继成立了省级林木生物质能源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并开展了大量工作。同时,科研机构建设也取得很大进展。在国家能源局的支持下,依托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成立了国家非粮作物研发中心,重点加强生物质能源原料培育、开发和利用研究。在国家林业局的推动下,分别在中国林科院成立了国家林业局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在国际竹藤网络中心成立了生物资源利用科学研究院,在北京林业大学成立了林业生物质能源研究所,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及相关企业成立了生物乙醇研究中心及产业化基地,在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设立了林业生物质能源室。林业生物质能源管理机构与科研机构的全面加强,为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一是编制了发展规划。通过近两年的调研和编写,完成了《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系统总结和梳理了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分析了原料数量、分布情况和发展空间,提出了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任务、目标、重点、布局和具体措施。该规划业经专家论证,将报国家林业局党组审定后发布。二是实施了财税扶持政策。2006年,我局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2009年以来,对7个企业营造的89.2万亩油料原料林基地进行了补贴,补助资金达1.78亿元。特别是今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将林业成型燃料纳入享有增值税100%即征即退优惠政策的范畴。三是加强了对能源林建设的指导。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国家林业局相继颁发了《能源林可持续培育指南》和《小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经财政部同意,印发了《林业生物能源原料基地检查验收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能源林发展的范围、目标、建设原则和建设内容,提出了纳入国家补助范围的企业能源林基地建设标准和检查验收办法。加强了能源林种苗管理,指导建设了一批能源树种种苗培育基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能源林营造所需的良种壮苗。在国家政策的拉动下,全国建设能源林5000万亩以上,其中基地建设面积300万亩。

(三)试点示范效果显著。各地以能源林基地和龙头企业为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试点示范工作。一是能源林基地建设成效明显。通过引进和试验,各地筛选出一批优良的油料类、淀粉类以及木质类的能源林树种,借鉴经济林管理模式,开展了能源林基地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如福建源华、三青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无患子基地、云南神宇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的小桐子基地、北 大未名集团建立的光皮树基地等。今年11月28日,生物燃料客机成功试飞使用的原料,就出自云南神宇公司的小桐子基地。二是企业转化引导得力。将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吉林辉南宏日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试点示范企业,成功实现了生物质能源的集中利用。通过试点,摸索和积累经验,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自2008年11月投产以来,利用沙柳进行生物质发电6000多万度,并带动当地建成33万亩沙柳能源林基地。吉林辉南宏日新能源有限公司利用林业剩余物、废弃木耳菌袋加工成型燃料,为周边酒店、企业供热,为林区职工供暖,年生产能力已达到5万吨,成为北方林区新能源供热取暖封闭运行的样板。三是林业生物质能源企业发展迅速。在各级地方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目前,河北、云南、湖南、安徽等省涌现出一大批林业生物质能源龙头企业,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四)科技支撑明显增强。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科技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一是加强了有关科技项目的立项工作。“十一五”期间,通过“948”、国家科技支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科研计划,在林业生物质资源培育与能源转化利用等方面设臵项目53项,安排经费近7000万元。二是研发了一批关键性技术。先后攻克了农林废弃物生物降解制备低聚木糖、生物质多途径热解气化、利用二氧化碳培育螺旋藻等技术难关。开发出发电能力1兆瓦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将生物质原料气化发电系统转化效率提高到18%以上。三是加强了技术的推广应用。由陕西德融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高科技专项“黄连木采种基地建设及其生物柴油生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已建成生产,并获得多项独立自主的生产专利和知识产权。江苏强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联手中国林科院生化所,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建成了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北大未名集团依托湖南省生物柴油工程中心,成立了湖南未名创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成为市场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典范。四是加强了国际合作。延边林业集团成功引进瑞典热/电/颗粒燃料联产技术,破解了发展林业剩余物循环经济的难题。此外,还与英国、奥地利、意大利、美国、马来西亚等拥有生物质能源先进技术的国家开展了交流与合作。

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必须充分结合当地资源状况,有什么样的资源,就利用什么样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生物质能源建设。如延边林业集团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森林抚育剩余物和木耳菌袋开发生物质能源,既消化了剩余物,消除了林火隐患,又满足了居民、企事业单位的供暖需求。二是必须坚持科技先行。科学技术是可以流动的生产要素,是第一生产力。发展 林业生物质能源,延长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链,降低运行成本,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北大未名集团开发生物柴油的成功范例证明,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首要前提是先拥有经济实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生产技术。三是必须坚持示范带动。成功的发展模式也是生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最为有效和成功的模式就是依托龙头企业进行生物质能源建设的模式。在这一模式的示范带动下,各地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规模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四是必须坚持政府引导。绝大部分新兴产业的初期发展,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和激励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延边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吉林省林业厅、延边林业集团在资金、土地、技术等多方面给予的大力扶持和有力引导。

“十一五”以来,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初步打开了局面。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才刚刚起步,与国家对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需求和应发挥的作用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对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工作没有摆到应有位臵,认为可抓可不抓,工作不连贯、不系统、不得力,迟滞了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进程。二是能源林建设标准低。一些重要的能源林树种还未列入当地主要造林树种,一些虽已纳入造林计划,但建设标准偏低,没有配套基础设施保障,其产量也难以达到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三是科技支撑仍显薄弱。在原料林综合开发利用、良种壮苗选育、营造林、经营管理等方面仍缺少先进技术。特别是一些企业营造的能源林,技术问题尤显突出。四是建设经验少。生物质能源产业链长,对基地建设与产业的衔接、发展途径、建设布局等研究不够,成功案例和可供借鉴的典型模式单一。五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中央财政对利用秸秆生产成型燃料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综合性补贴,但利用林业剩余物生产成型燃料尚未纳入补贴范围。六是支持企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的资金渠道较窄。目前,已经出台的造林试点补贴政策不包括企业造林。纳入国家补助的企业种植的油料能源林基地,目前每亩补助只有200元,与企业的实际投入相比,差距很大,影响了企业建设的积极性。

二、充分认识加强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的重大意义

200多年工业文明的发展,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无限的幸福与憧憬。但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福音,能源的巨大消耗、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生态状况的持续恶化,已使人类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应对这些问题刻不容缓。发展生物质能源,特别是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缓解能源危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是在工业文明发展触发的阵痛中找到的一条可 行之路。

(一)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缓解国家能源危机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能源消耗大国。2010年,我国能源消耗达32.5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24.49亿吨标准煤。按照煤炭现有储量817亿吨标准煤计算,只能维持33.4年。石油净进口量已达到2.39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5%,超过国际公认的50%的安全警戒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化石能源年均消耗量仍会增加,能源需求与能源供给的矛盾将日益突出、长期存在。目前,我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一难题。其中,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就是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生物质能源是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是国际公认可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替代方式。根据国际能源署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统计,全球可再生能源的77%来源于生物质能源,而生物质能源中的87%是林业生物质能源。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95亿公顷,生物质总量超过180亿吨,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可利用的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主要有3类:一是木质纤维原料。包括薪炭林、灌木林和林业“三剩物”等,总量约有3.5亿吨。木质纤维原料的主要成分为木质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木质纤维原料可转化为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和固体成型燃料。通过纤维素酶生物降解可获得燃料乙醇,即第二代液体燃料;通过热裂解方法可制备快速热解油;也可通过生物降解和化学合成相结合的途径直接制备生物柴油。木质纤维原料转化气体燃料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即热解气化和生物发酵,得到的生物燃气可直接燃烧,也可进一步用于发电。上述转化产品中,热解气化生物燃气、生物发酵生物燃气(沼气)、固体成型燃料已形成规模化产业;第二代液体燃料,即纤维素酒精已建成5000吨级生产示范线;快速热解油和木质纤维素直接制备生物柴油尚处于中试阶段。林业生物质是纤维素的丰富来源。据报道,全球生产出的纤维素总量相当于6700亿桶石油的能量,约是现在全球每年石油消费量的20倍。目前,科技人员已研究发明了一项堪称21世纪最重要的工业和生物技术——裂化纤维素技术,它可使纤维素有效地转化为生物乙醇。纤维素是天然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化学惰性非常强,很难转化,但现在发现的一种存在于真菌中的酶,能裂化植物细胞壁的纤维素链,使其转化生成生物乙醇。我相信,这一技术必将成为又一缓解能源危机,特别是缓解液态燃料危机的新途径。二是木本油料资源。我国林木种子含油率超过40%的乡土植物有150多种,其中油茶、油桐、光皮树、黄连木等主要能源林树种的自然分布面积超过100万公顷。这些乡土植物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态作用,还可年产100万吨以上果实,如能全部加工利用,可获得40余万吨的生物柴油。三是木本淀粉植物。如栎类果实、菜板栗、蕨根、芭蕉芋等,其中栎类树种分布面积达1610万公顷,以每亩产果100公斤计算,每年可产果实2415万吨,生产燃料乙醇约600万吨。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从哲学意义上讲,只有基于可持续资源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基于不可持续资源的发展永远不可能持续。能源可持续供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能源可持续供给的根本途径。林木是真正的可再生物质。大家知道,能量的主体都来自太阳能,就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它转化为生物能,再把生物能转化成各种各样的能量,我们用的所有东西,实际上都是不同形态的能量,包括一部电话、一杯水、一支铅笔都是如此。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是最强大的,也就是说,它通过光合作用接收和转化太阳能的本事和数量也是最大的。只要太阳永远挂在天上,这种能量的获得就是可持续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只要经营得法,便可源源不断地获得,这是一种可持续供给的能源。林业生物质能源最突出、最重要的优点正在于此,就是“可持续”。因此,我国丰富的林业生物质资源,不仅可以为林业生物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基础,而且可利用空间很大,这将为缓解国家能源危机,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可持续供给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二)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化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形成温室效应而导致的。应对气候变化,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林木是固态的碳,是地球碳循环的主要载体,是维持空气碳平衡的重要杠杆。发展林业,增加林木蓄积量,增强碳汇功能,是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缓解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和行动。通过培育能源林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可同时发挥增加碳汇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两方面的功能。我们种植的油料能源林,利用的是果实,林分主体可长期发挥固碳作用,利用果实生产的生物能源又可替代化石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气候变化。据测算,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使用1吨生物柴油替代化石柴油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吨,使用1千度生物质电能替代燃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吨。《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新增油料能源林422万公顷,按5年后达到林木盛果期计算,到2025年仅新增油料能源林一项,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519万吨。众所周知,化石能源是由4亿年以前的生物资源转化而来的,并已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化石能源的形式收集和封存起来,现在加以利用,又重新释放到大气中来。但我们现在利用的林业生物质能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物中,通过燃烧、利用 又释放到大气中,可以说是来于大气还于大气,实现的是二氧化碳零排放,可有力地控制气候变化。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全面加强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充分发挥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在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维护气候安全中的重大作用。

(三)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实现“双增”目标的有效途径。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郑重承诺,“争取到2020年中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目前,我国现有的宜林地,87%处于气候和立地条件差的区域,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群众造林积极性不高。要实现“双增”目标,就必须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用于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树种,大多是抗逆性优良的乡土适生树种和优良的生态经济树种,特别是油料能源树种,不仅适宜在贫瘠干旱的荒山荒地、沙地和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上生长,而且郁闭成林快,有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等生态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发展能源林能够给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收益,群众造林积极性高,利于组织、发动。另外,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是一个可以长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通过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不仅可以激发全社会参与营造林的积极性,还可以吸收大量社会资金用于营造林,加快实现“双增”目标;既可以较好地解决现有宜林地造林难的问题,又可以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因此,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已成为当前林业实现“双增”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

(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迫切需求。昨天的现场参观,我想大家已经看到了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改变,以及对社会进步带来的变化。林业生物质能源不仅让该地区彻底告别了木柴柈子取暖的历史,用上了清洁、高效、价廉的新能源,同时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较好地改善了群众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我想,不久的将来,这一景象将在北方广大林区普遍显现。中国有9亿农村人口,其中约50%分布在比较贫困的山区、沙区,生活条件差,生活水平低。近年来,我局加强了这些地区的油料能源林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油料能源林树种种植简单,投入相对较少,一次种植,多年采收,只要合理规划,科学经营,每年都会有可观的收益。林农既可以通过土地入股取得收益,也可以通过参与原料采收、运输、加工等,增加收入。根据现有建设经验推算,建设一个2.5万千瓦的林木生物质发电厂,可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仅卖原料一项就能增加当地群众收入4000万元。种植1亩小桐子,每年每亩可增加林农收入300—700元。除直接增加林农收入外,开展林业生物质能源 林建设,还可以拉动下游产业的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形态有三种:第一种是简单的固体直燃,如固体成型燃料用于各种各样的用途;第二种是气态利用,如利用高温热解技术将植物体转化为以一氧化碳为主的可燃气体,用于居民生活燃料或发电燃料;第三种是液态利用,如利用生物质转化成的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使用石油等液态燃料的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当今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但石油等液态燃料供给的不可持续性造成了液态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试想,如果这些发动机都无“油”可用了,或者必须改用其他形态的能源,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什么?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人类生活的“动力系统”的改造成本,而且还有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阻碍社会进步,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非常现实和可怕的挑战。利用林业生物质转化成的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可有效解决液态能源危机,减少社会改造成本,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因此,必须加大生物质能源发展力度,特别是加大生物质液态燃料,特别是生物乙醇的研究与生产力度,增加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需要。现在,我们在考虑很多问题,包括作规划的时候,为把握起见,对这一块留的余地最大。其实,恰恰是这一块,潜力、意义、前景也最大。

三、切实做好“十二五”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工作

“十二五”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为目标,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推进能源林基地建设。强化良种繁育,发展乡土树种,积极引进适宜的能源植物,通过定向培育、定向利用,着力发展以固体成型燃料、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和燃料乙醇为代表的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增加林业生物质能源在可再生能源中的比重,提高林业在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影响力和贡献率,提升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地位,推进林业资源、生态环境与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后十年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国建设能源林834万公顷,林业剩余物能源化利用率达15%以上。林业生物质能源替代1070万吨标准煤的石化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达到1.52%,其中,生物质热利用贡献率为90%,生物柴油贡献率为10%。到2020年,能源林建设达到1678万公顷,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替代2025万吨标准煤的石化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达到2%,其中,生物质热利用贡献率为70%,生物柴油贡献率为25%,燃料乙醇贡献率为5%。

实现上述规划目标,需要坚持以下五项原则: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的原则。发展生物质能源,要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可开发利用的林业生物质原料及能源结构状况,规划发展适合当地实际的林业生物质能种类,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二是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发展生物质能源,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灌木林、薪炭林、林业剩余物、木本油料林和含淀粉类林业资源,提高林地质量和林地产出率,新造能源林要和现有的林业工程紧密结合,推进国土绿化及边际性土地利用,加快生态建设步伐。三是坚持山区、林区优先发展的原则。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通过合理安排开发规模,优先满足林区和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推动社会发展。四是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要坚持生态优先。根据现有林业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能源林建设,实现林业资源、生态环境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协调发展。五是坚持示范带动、多方共赢的原则。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要在以市场经济规律为主导,以示范带动为模式,以政策激励为推动的框架下,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科研成果有效转化的共生共赢。

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要落实好以下基本布局:

在北方林区和南方集体林区:重点布局以木质成型燃料为主的“林热一体化”产品。结合森林抚育、林业剩余物利用及原料供应基地建设,实现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利用,着力解决林区基层用能问题。

在三北荒漠化地区:重点结合生态建设,布局以灌木林为主的“林电一体化”产品,通过开展生物质发电,拉动三北地区以造林治沙为主的生态建设,增加群众收入。

在西南、中南、东南及降雨量较为充沛的地区:重点布局以生物航空燃料及生物柴油为主的“林油一体化”产品,积极营造含油量高、结实早的速生树种,如油棕、无患子、小桐子、光皮树、文冠果等,尽快形成产业链,取得实效。

在西南地区:重点发展以淀粉植物转化燃料乙醇为主的生物质能源产品。结合退耕还林、发展林下经济等,推广种植芭蕉芋、葛根、菜板栗等淀粉植物,通过加强淀粉原料植物培育,发展林下经济,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

按照以上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和建设布局,“十二五”期间各地 要着力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林业生物质能源机构建设。虽然“十一五”时期各地做了大量工作,但总体来看,各省区市发展很不平衡,甚至有的地方还没有真正行动起来。通过这次会议,各地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林业生物质能源机构建设。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机构,特别是还没有确定林业生物质能源主管领导和处室的,要尽快明确,落实职能。林业生物质能源是一个新兴领域,技术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业务能力要求高,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尤其要注重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自我学习,以确保正确履行职责。要切实转变职能,将工作重心进一步转化到服务、指导和监督上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狠抓落实,完成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各地要依据《全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摸清家底,因地制宜,系统谋划,编制好本地区的发展规划。规划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成本,不断完善和延长产业链,确保产业的良性发展,实现经济收益和生态建设共赢。全国规划已经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各省区市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各地要坚定不移地发挥龙头企业和造林大户等主体的骨干带动作用,统筹抓好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既定目标。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实施进展情况,不断解决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全心全意为企业和林农服务。同时,要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保质保量完成规划任务。

(三)突出重点,加强能源林培育工作。科学培育能源林是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关键所在。各地要结合实际,正确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能源林树种。营造能源林与营造经济林有很多相似之处,大多是一年种植,长期受益,必须高度重视良种壮苗的选育。要通过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和建设采穗圃、种子园和定向培育苗圃,尽可能地提供营造能源林所需的良种壮苗,确保营造能源林的产量和效益。要大力开展能源林基地建设,加强现有低产能源林的抚育管理和改造,提高能源林建设的规模和产出量。要积极主动地与发改、财政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千方百计寻求能源林培育政策方面的支持,积极争取能源林造林计划实行单列、能源林营造纳入造林补贴范畴、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扶持等方面的政策,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营造能源林的积极性。

(四)着眼关键,加大林业生物质能源技术研发力度。林业生物质能源是一项新兴产业,工作基础薄弱,没有可供借鉴的模式和经验,而且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要学习掌握最新科技成果,并将其转化应用到生产中去。科 研主管部门和广大科研院所要把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规划和科技项目安排的优先领域,积极服务于生物质能源建设。特别要加大优质速生高产能源植物的选育、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如大规模良种育苗技术、纤维素乙醇技术、抚育剩余物收集技术、机械采摘技术、林业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等,努力解决制约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技术瓶颈。对成熟技术要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包括鼓励制定企业标准、地方标准。今后我局将按照能源林树种栽培技术的成熟度,陆续编写和印发相应的培育技术标准和指南,以指导能源林培育,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五)示范带动,加快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步伐。生物质能源是商品能源,也是完全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在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过程中,要重视采取市场经济的措施和办法,突出抓好典型示范,在示范中带动,在带动中发展,全面加快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进程。各地要重点加强能源林示范基地建设,集中各项技术和行政手段,率先引导龙头企业、造林大户、合作组织等,建立起高标准的生物质能源示范基地,并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示范要覆盖产业链的全过程,包括原料种植、收集、运输和生产转化等各个环节。示范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归纳可供借鉴推广的经验和做法,逐步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科学实用的林油、林热、林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这次会议后,每个省区市至少要抓好1—2个示范项目。我局将对各省区市的示范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在适当时间组织示范工作交流和命名表彰。2012年,国家林业局将在严格检查评审的基础上,命名一批能源林建设示范项目。

(六)扩大宣传,营造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宣传,努力营造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既要大力宣传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的重大意义和功能作用,也要宣传国家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还要宣传林业生物质能源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先进典型,普及有关基础知识,取得广大民众和各种社会主体对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工作的支持,引导和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中来。

同志们,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帷幕已经拉开。希望各地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加快开创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新局面,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2年4月19日在林业与绿色经济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林业与绿色经济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

(2012年4月19日)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4月的北京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在这宜人适事的大好时节,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和国际组织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相聚在此,共同探讨“林业与绿色经济”问题,倡导绿色增长,谋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尤显重大。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国家林业局对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研讨会的各位嘉宾和国内外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绿色经济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议题和重点合作领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享受前所未有发展成果的同时,气候变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曾在2010年达沃斯夏季论坛上说: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人们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大大忽略了环境破坏的后果。在过去25年中,世界经济翻了两番,惠及亿万人民。但是与此相反,支撑人类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的生产和服务能力有60%已经退化或者正以不可持续的方式被使用。绿色增长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模式,是一条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发展道路,体现着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011年举行的联合国森林论坛第九次会议《部长宣言》,号召各国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林业在发展绿色经济中的作用与贡 1

献。今年6月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即“里约+20大会”,又把绿色经济确定为大会主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国政府明确要求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十二五”规划对绿色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胡锦涛主席在去年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指出,森林在推动绿色增长中具有重要功能,要高度重视林业在实现绿色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并再次重申,“中国将继续加快林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为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强调:“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这是中国政府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庄严承诺。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做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决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把对林业的认识升华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对林业的支持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36%,森林面积达到1.95亿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137.21亿立方米。2000年至2010年间,世界森林面积每年净减约520万公顷,但中国的森林面积实现了年均净增248万公顷。这表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积极应对全球生态危机,为中国乃至世界促进绿色增长、推动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女士们、先生们,森林具有可再生性、多样性、多功能性,森林及林业为绿色经济提供了生态基础。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绿色增长,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承载能力,需要绿色的资源能源支撑经济发展,需要先进的生

态文化引领时代潮流。为了更加明确林业在绿色经济、绿色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林业多种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生态建设,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希望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开展互动交流,献计献策,探讨合作,谋划未来。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研讨会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对进一步提高林业在绿色增长中的贡献,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和这么多国内外绿色经济领域的志士仁人聚在一起不容易,在职务发言之外,从个人角度,我还有两个小小的建议和期待。

一,此次会议的题目--“林业与绿色经济”--选得好、选得重大、选得有意义。因为林业与“绿色经济”的“血缘关系”最近。换句话说,林业最具有“绿色经济”的遗传基因和样貌特征,包括可持续、低碳、绿色、生态等。在可持续发展的语境下,谁越“可持续”谁的优势就越突出、越可贵!因为从哲学意义上讲,只有基于可再生资源的发展才可能是“可持续”的,基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发展不可能“可持续”。林木资源、生物质资源是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其生物生产力最高,只要经营得当,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这是林业最可骄傲的地方,也是最值得重视的地方!尤其可以在发展生物经济方面大展宏图。林业的低碳特点、绿色特点众所周知,不再赘述。此外,林木资源、生物质资源既是弥足珍贵的经济资源,又是实现生态和谐的物质基础,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扩大环境容量,提高生态承载力,增强自然耐受力。因此,我非常希望大家能把林业与绿色经济的关系探深探透,使之在实现绿色增长、促进绿色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我还希望大家能够回答一个和提出“绿色经济”、“绿色增长”

命题用心类似的问题,即什么是发展?这是一个更基础、更根本的问题。我认为,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一切“发展”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类自己的幸福!那么,从让人幸福的角度讲,发展从方向上起码应当是一种前进、而不是倒退!中国民间有一个故事,说兄弟二人,哥哥是村里有名的勤汉,弟弟是村里有名的懒汉。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下午时分,当哥哥带着一身泥汗、疲累不堪地从田间干活归来的时候,正看见弟弟翘着二郎腿躺在村口的大树下纳凉,就不无羡慕地说了句:“瞧你,多舒服啊?!”弟弟说:“是啊,我已经在这里舒服了一整天了!”故事原本是夸勤骂懒的,现在,我看要倒过来看了。假定,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承受了巨大的艰辛和痛苦去挣了1000块钱,而这1000块钱所能带给你的快乐、满足、享受远不如你所付出的力气、艰辛、痛苦大的话,那么这1000块钱,原本就可以不挣。我们现在所做的很多事,都很功利、很短视,成本计算不全,往往是拆东墙补西墙,这边创造了一点点财富,那边却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导致很多人生病,不仅给人带来了痛苦,影响幸福指数,而且加大了医疗支出,增加社会成本!总账算下来,得不偿失。这样的事情,现在比比皆是。所以,我非常希望大家能够对所谓“发展”给出一个界定,以便于我们,能够较为简单易行地鉴别和筛选,在我们现在所做的所有事情里,或者所开展的全部生产建设中,哪些是属于真正“发展”的内容?当进!哪些是属于“逆向发展”的内容?该止!

这就是我个人的两点建议和期待。

最后,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下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2年2月18日在黑龙江省湿地建设表彰推进大会上的讲话(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012年2月18日在黑龙江省湿地建设表彰推进大会上的讲话(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