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演出市场调查
导语:每年5月都是中国文化市场的演出季,从小长假各地演唱会起跑,交响乐、芭蕾舞、话剧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近两年,普通观众发现买一张演出票越来越难以下手,“高价逼人”让艺术、文化、乃至最简单的快乐、满足都变成了奢侈品。[详细]
中国人月薪1/10购“山顶票”,美国人月薪1/20买最好位置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内地演唱会最高票价正在逐步升级。北京地区最高票价从1080元一路攀升至王菲演唱会的2500元,到了今年,刚刚结束的滚石30周年演唱会上,主办方称最高2580的VIP票和最低280元的票卖的一样好。或许几乎满座的鸟巢说明了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但要对比滚石30去年11月台北开唱时的票价(折合人民币最高860元,最低173元),几乎同样的演出,钱会不会花的有些冤枉?
演唱会并非特例,京剧、传统歌舞、音乐会几乎都是普通人消费不起的“高雅艺术”。据不完全统计,280元是大型演出最常见的最低票价,约相当于中国普通城市工薪阶层月入的1/10——这个价位所能获得的座位往往是距离舞台最远的“山顶票”。相比之下,美国百老汇热映的歌舞剧售价从59美元到119美元不等,而119美元(相当于一般国内演唱会中、低档价位)已能坐到最好位置,还不到美国工薪阶层(平均月入3000美元)月入1/20。此外,百老汇和伦敦现场歌舞演出普遍售价为几十美元或几十欧元,而且很少出现中国商业演出的巨大差价。[详细]
滚石北京演唱会五一在鸟巢上演,9万名歌迷,两岸超过40组歌手创下华语乐坛最大规模演唱会纪录。
沪上一张最贵票,够去香港三日游加观演
同样一场演出,内地票价也常常比港台地区高、与三地的收入水平不成比例。“飞儿乐团”在香港的演唱会票价分别为280、380和580港币,而他们在北京的演唱会票价为从380至1180元不等;台湾歌手刘若英的北京演唱会票价为380到1680元,比同样内容的台北演唱会(800到3200新台币)高出55%到60%。赴港自由行的带动下,就有旅行社打出“在上海买一张流行演唱会的最贵票,够你去趟香港三日游、外加红磡体育馆演唱会前排票一张”的宣传语。
有媒体介绍香港红磡体育馆的定价体系,红馆1年演出2800多场,一台演唱会一做就是二三十场,全部能消化得掉,很大原因就是因为票价低到“酒楼推点心车的都看得起”。香港演出运作者认为消费群体稳定了,定价的时候很好把握,演出总票房有了保证,尽管每场所获不多,但能细水长流,就是“积小胜为大胜”。2007年底,因为红馆要封馆大修,有人“趁热打铁”把演唱会最高票价做到了千元,旋即遭遇各界炮轰。[详细]
外国演出移植国内后“升值”,国产大戏“出口”后“贬值”
继2001年北京故宫 “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广场音乐会”创下2000美元的天价票之后,外国商演在华票价高的“特色”至今没改变。4月鲍勃·迪伦在北京、上海两场巡演,持1280元门票的歌迷只能坐在看台与偶像隔岸相望。网易娱乐则给出性价比很高的“越南追星加观
光”方案,来回成本可控制在1800元左右,关键是鲍勃迪伦在越南演唱会只有两档票,折人民币普通283元、VIP票787元。
与此相反,国内的不少大制作“出境”或出国后反倒“自动降价”。自1998年起,张艺谋执导的大型歌剧《图兰朵》在全球巡演,在慕尼黑的演出票价在28欧元至153欧元(相当于人民币280元至1500元),在北京太庙却创下了直逼20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6万多元)的最高票价。同样,歌手萨顶顶五一在人民大会堂的音乐会票价为180到1000元,而她此前在香港办的音乐会票价仅为100到430港币,甚至还开出50港币的学生票。[详细]
演唱会广告费年增10%,上海体育馆每场安保费用5万
观察当下票价畸高的演出市场,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是,高票价并不意味着演出商都赚的钱袋叮当响。九州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田京泉曾表示,这两年北京的大型流行演唱会基本只有两成赚钱,六成都是赔的,还有两成勉强收支平衡。但是,为什么还有高票价?各中原因复杂,由明星歌手、演出公司、演出场馆、票务系统、售票公司组成严格分工的产业链上,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利益需求,成本则全部由消费者来承担。
一般而言,若是精品力作,在演出人员酬劳、舞台布景、灯光、音响的设计,场租等几大部分的开销相对偏高。除去这些,演唱会广告费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而且媒体逐渐不再接受合作的方式,而更希望硬广告的投放;为保证演出顺利进行,演出单位不得不支付高额的安保费。以上海体育馆为例,每场演出的安保费用在5万元左右。[详细]
北京工体场租较台湾同等规模场地贵4倍
功能齐全、档次比较高的演出场所有限、分布集中相应推高了租金。北京演出行业协会2010年统计显示,北京演出经纪公司及文化公司众多,但是可供演出的场地少,登记在册的场所仅107家,西城区、朝阳区和东城区就占了93%以上。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场租80万,还要扣去主席台附近最好的坐席门票,而在台湾同样规模的体育场馆租金只要20万。不仅如此,配合大型演出的舞台、灯光等供应商在内地也十分稀缺,即便找到合适的场子,也凑不齐设备。许多对质量要求较高的演出设备都是从国外直接空运来的。在缺乏资源、缺乏比较、缺乏竞争的状况下,演出商寄望快速收回成本,高票价在所难免。
香港红磡体育馆内场第一、二排座位,500港元已是“天价”,“这是香港的流行文化,贵了怎么流行? ”陈奕迅演唱会的经纪人这样说。
票务公司收取15%佣金,高提成转嫁给观众
演出票销售环节,北京业内通行做法是,票务代理公司收取票款收入的10%至15%左右作为代理费,在上海大约8%。国外一般只有5%,日本最大的音乐剧集团四季剧团,票务提成不到3%。不但票务系统本身效率底下,做不到薄利多销,演出商之间还存在恶性竞争,为促销不惜付给票房公司高额代理佣金。比如,两家演出公司同期推出实力和人气相当的歌手,一个演出商可能暗中把代理费提高,以促使票务公司更加卖力地替其推销。当自己的利润被票务代理公司“趁火打劫”夺去一部分,演出公司往往可能会提高票价,将这部分费用转嫁到买票的观众身上。[详细]
“洋明星”眼中的内地演出市场:“人傻、钱多、速来”
演出票价格构成中最大的因素还在于“人”,也就是明星艺人的酬劳。据演出策划人宋柯称,一些艺人的出场费占到总成本的50%以上。特别在欧美明星来华演出时,由于演出商之间相互抬价,造成的错觉就是中国观众的钱特别好赚。有报道称,欧洲的演出商,在欧洲卖一个项目,与到中国卖一个项目,中间的价钱能差出10倍。2001年的“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广场音乐会吸引国内多家演出商竞标,最后380万美元的成交价,费用数倍于“三高”在韩国的价格,当这些都转到门票上,2000美元的最高价也就不奇怪了。
一位演出商在评价“三高”项目时说,聪明的外国演出商,拿来一个好项目,往中国市场这么一放,转身就走,其它都不用操心,只需要看着中国演出商们来争抢这个项目。中间人一多,层层加价,经常导致最后出场费比国际惯例还要高。[详细]
在故宫举行的“世界三大男高音音乐会”以最贵2000美元的票价轰动一时,也因拖欠120万场租,主办方被告上法庭。
赠票占所有座位的30%至40%
在演出各项成本中,最难控制的就是灰色地带,即公关赠票。FT中文网《中国演出票价为何贵?》透露,据不成文的规定,每次举办大型演出,演出商要各级主管部门、媒体、赞助商留座,加起来要占到所有座位的百分之三十到四十,要想盈利,只能提高可以出售的那些票的价格。这就意味着,当你一脸沉醉地摇晃着荧光棒的时候,也许没有想到,你同时也已经为那个坐在你前后左右的人买了单。
“说实话,没有演出商真心愿意赠票,但确实存在不赠票就不行的理由,这些理由有强制性的,也有人情上的,还有怕冷场丢面子的,赠票的苦酒一多半是演出商自己酿的,实际促成了票价怪圈的形成。”中国动漫集团副总经理胡月明说。实际上,大多数歌手在与演出商签订的合同中,都会对上座率提出明文要求,以避免冷场尴尬,若实际售票率达不到,演出商就有可能主动向外赠票来填满场子。[详细]
团体票的销售额占了总销售额的30%,起到关键作用
有演出商介绍,内地演出门票的一个重要流向是那些拿支票来购买的大企业。尤其到节假日,赠送高档演出门票,已经演变成企事业单位的重要公关手段。“给自己的客户送一张高档演出的门票,既体面又显得很有文化,价格当然就不是主要考虑因素了。”一位在公司负责公关工作的张先生称。莎拉·布莱曼2009年北京演唱会,最高票价是2600元,团体客户并未因高票价降低购票热情,在这次赢利的演出活动中,团体票的销售额占了总销售额的30%,起到关键作用。[详细]
高税收,审批繁琐,演出商没耐心培育市场
受困高税率,国内演出业普遍承受“中国式烦恼”。据北京政协2010年提出的建言,多数文化文化演出场所没有被列为公共文化设施,不仅要缴纳房产税,而且按照商业和娱乐业的标准缴纳5%至20%的营业税。一家民营演艺公司董事长称,不算付给剧场方的租金,一张票有5.5%的营业税、25%的企业所得税,总体有30.5%的税赋。此外,如果艺人来自港台,还将遇到现阶段无法解决的双重纳税问题,只能上调出场费以弥补“损失”。
内地有基数庞大的潜在观众市场,如果耐心培育市场,形成消费习惯,商机自然不言而喻。但主办者多半不愿意“放长线”的原因还在于演出管制的存在。据媒体披露,组织一场演出,需要几十个部门批条子,公安,消防,文化主管部门等各个都有权力不允许办演出,涉外演出还要经过海关、检疫等等。演出场地也有严格限制,演出主办方的资格也受到审批。一系列相关的行政障碍导致演出组织者缺乏综合开发的耐心和经验,市场一旦形成某种定势就没有人愿意率先打破它,既然搞一场就能回本或者赚钱,何必还费劲连续很多场。[详细]
大量赠票的存在为黄牛党提供了获利空间,图为黄牛在场馆外兜售赠票。
高票价背后是原创精品的匮乏
近年华语唱片不景气,CD销量已到了不值一提的地步,个人演唱会无疑是最快、最大、最持久的赢利点。于是,刨除国外艺人,活跃在中国演出市场并且能单独立项的音乐人大多来自港台,高昂的演出费加上旅行成本,最终都要由大陆观众承担。内地歌手习惯于传统“走穴”演出,在这个市场巨大但缺少本土原创音乐的环境里竞争力低下。北京演出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北京大型演出场馆演出的票价居高不下,平均票价772元,比上年平均票价637元上升21%。
不只演唱会,这两年以低票价炒热市场的小剧场话剧也遇到瓶颈,有观众直指,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戏剧作品仍然有限,大多是泡沫,有些是垃圾,有些甚至是倒退。来自小剧团的苦衷则是,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为它寻找合适的演出机会甚至比创作更艰难,一不留神就会步入陷阱,一个艺术节、一场晋京演出、一部电影大片、一部电视连续剧、一场足球赛,对它来说也许都是致命的打击。中国戏剧的受众群体仍不稳定,很容易被其他新鲜刺激分流。[详细]
吃“财政饭”的国营团体拒绝改革
国内许多演出公司或机构的营销模式普遍单一落后,演出运营商仅仅把目光盯在剧目本子和票房收入上。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艺术作为商品,不能仅仅考虑它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它的社会效益以及演出商的长远发展。如同美国,早在1971年的联邦税法就对非盈利性文化团体和机构免征所得税,并鼓励基金会、大公司等社会财富投资文化产业。与之相对应的,接受政府或社会资助的艺术团体在票价上亦充分体现了公益色彩。
但在中国,一些接受政府经费补贴的艺术团体和机构办演出,成本比纯商业演出其实
要低很多,但票价一点儿也不低。网友戏称这类高票价相当于“二次征税”。有数据显示,1995年和1996年,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的经费自给率,分别为40.3%和62.4%,而1997年至2008年的经费自给率不升反降,均在40%以下,不少团体仍需国家财政拨款支持,办演出无关“生计”,对市场十分不感冒。[详细]
临时性组团的台湾纵贯线乐队1年多时间巡回海内外47个城市,唱了52场,超过136万人次观赏,门票收入达9亿元。
演出票是有价票券,开场铃声一响,卖不出去的不过是废纸一张,高票价的吆喝声再大也是赔本。之所以中国演出商敢于冒风险开出高票价,尽管有靠“一锤子买卖”赚取暴利的野心,更多的恐怕还是在不完全开放市场中彼此缠斗的无奈和忐忑,“过把瘾就死”的演出商们还看不到太多希望。
第二篇:中国电缆市场调查
中国电缆市场调查
电线电缆行业是中国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行业,产品品种满足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电线电缆总产值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电线电缆生产国。伴随着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高速发展,新增企业数量不断上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主要呈现出:大型企业在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赢利能力较强;中小型企业资产营运能力较好;民营企业市场化运作机制灵活,发展迅速,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电线电缆制造企业优势明显的特点突出。
以资产计算,目前国有经济成分仅占15%,三资企业占近25%,而民营经济成分达60%以上。在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前十名的企业中,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华东地区是电线电缆产业最重要的制造区域,占全国50%的资产和产值,形成60%的销售额,并赢得行业70%的利润额。
2008年1-5月,中国电线电缆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4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6.47%;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2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6.26%;实现累计利润总额8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6.55%。
目前我国电线电缆企业总数达到了5497家,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河北、浙江、江苏地区,总数达到了3113家,占国可全国电线电缆总数的一半。已有数据显示,目前已经进入网并且通报其产品种类的电线电缆厂家有4263家(2000年5月数据),其中光缆生产企业73家,通信电缆生产企业504家,电力电缆生产企业3686家。
光缆生产企业分布在江苏、山东、上海我、四川、浙江等地区,其中江苏省达到了23家,占有全国光缆企业总数的将近1/3(31.51%)。而西部地区则没有光缆生产企业,如青海、宁夏、贵州、新疆、云南、内蒙古、吉林没有一家光缆企业(2000年5月数据)光缆企业在2家以上的省份有河南、辽宁、福建、北京、陕西、安徽、河北、广东、浙江、四川、上海、山东、江苏。我们以西部、中部、东部地区来分析光缆生产企业分布情况。西部十个省份(青海、宁夏、贵州、新疆、云南、内蒙古、甘肃、广西、陕西、四川)共10家,中部十三个省份(山西、重庆、江西、湖南、黑龙江、湖北、天津、河南、辽宁、北京、安徽、河北、吉林)17家,东部6省(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广东、福建)为
46家,超过全国分布的一半以上。
通信电缆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总数达到了270家,超过了全国通信电缆厂家总数的一半。厂家数量在10家以下的省市有19个,其中青海、宁夏、贵州没有通信电缆生产厂家。
电力电缆厂由686家,其中超过300家以上的省份有河北、广东、江苏、浙江,总共达到了1876家,占全国电力电缆总数的50.90%。不足50家的有青海、宁夏、贵州、新疆、甘肃、云南、内蒙古、广西、福建、山西、重庆、北京,总数只有286家,不足浙江省的60%。根据以上数据显示,进一步知道以下事实,并且可以推断出,西部的电力电缆生产能力不足东部生产能力的1/10,而由于目前国家对西部开发和实行“西点东送”措施,我国西部电力电缆需求进一步增加,必将成为我国电力电缆厂家竞争的台。
具有交联电缆生产能力的厂家全国共有73家,主要分布在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北京、天津。总数达到37家,超过全国的1/2以上。塑力缆的厂家达2483家,几乎全国电力电缆厂的一半以上都具备塑力缆(包括布线)的生产能力,而高度的长期的激励竞争,使得该产品已经没有多少利润可言,并且市场上的塑力缆的价格已经几乎透明了。具备导线生产能力的厂家达到1159家,占到全国电力电缆的总数 1/4强。而且这些电缆厂都是规模比较小,生产能力也比较小,主要是基础建设比较热的时间中兴起的一些小型电缆厂,比如在塑力缆方面,江苏省和浙江省两省就分别有387家和498家,占到了总数的1/3以上(35.66%)。其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
全国电力电缆生产能力分布,对于企业的性质,我们以北京市的电线电缆厂家为例来分析其中的一般情况,北京市国有16家,集体28家,合资2家,民营和股份共2家(生产能力不明确)。北京市的厂家情况可以和全国电缆厂家总体性质情况雷同。目前电缆企业以集体企业为主,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59%)。合资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为少数,不足总数的1/10(8%)。而目前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的合资、民资、股份制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民间资本不断进入电线电缆行业(因为行业进入门槛比较低,投资规模可大可小),部分地区的小型电线电缆厂家林立,在塑力缆产品上,已经非常激励。另外导线的生产厂家也非常之多,而且不断有新的厂家。但全国目前总体情况是,国际资本进入电线电缆还不多,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只在局部地区如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这些投资环境比较成熟和战略地位比较大的城市和省份。在集体或者国有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中,相当大的比例是供电系统或者其他系统所属的企业,其产品市场比较固定,以当地的电力电网改造需求为市场,属于“自产自销”型,因此其当地市场就比较难进入。另外,在竞争如此激烈下,其价格
--成本模式已经变形,质量作为电缆厂家的重要指标之一,使很多电缆企业力不从心,这对后起的电缆企业有利。另外,河北省属于电线电缆先期进入的省份,电缆厂家非常多,主要覆盖华北市场,特别是北京市场,例如交联电缆的生产就达到了10家。
附:
2011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100强排名
1、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
4、宝胜集团有限公司
5、铜陵精达铜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亨通集团公司
7、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8、东莞华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9、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10、山东齐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青岛汉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通鼎集团
13、山东阳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14、华洋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15、中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6、山东蓬泰股份有限公司
17、安德鲁电信器材(苏州)有限公司
18、清远市胜利铜材有限公司
19、沈阳北恒铜业有限公司
20、台一铜业(广州)有限公司
21、山东省龙口市下丁家实业总公司
23、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24、福州大通机电有限公司
25、浙江万马集团电缆有限公司
26、浙江球冠集团有限公司
27、上海华普电缆有限公司
28、露笑集团有限公司
29、广东精达里亚特种漆包线有限公司
30、永鼎集团有限公司
31、黄山兴乐铜业有限公司
32、浙江先登电工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33、浙江洪波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34、安徽华菱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35、住友电工运泰克(无锡)有限公司
36、上海胜华电缆厂
37、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38、兴乐集团有限公司
39、杭州电缆有限公司
40、重庆渝能泰山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41、辽阳铜业集团铜材厂
42、四川明星电缆有限公司
43、宝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44、广东电缆厂有限公司
45、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6、珠海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7、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48、惠州市金龙羽电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49、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
50、昆明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51、安徽江淮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53、宁波东方集团有限公司
54、江苏江扬电缆有限公司
55、广东中联电缆实业有限公司
56、无锡市沪安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57、龙口龙盛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58、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59、惠州震雄铜导体有限公司
60、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公司
61、广东南洋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62、江西沙神集团公司
63、江苏海达电缆有限公司
64、河北金桥线缆有限公司
65、辽宁万兴达集团
66、江西华夏金属线制品有限公司
67、天津精达里亚特种漆包线有限公司
68、绍兴市力博电缆有限公司
69、江苏七宝光电集团有限公司
70、住友电工(苏州)电子线制品有限公司
71、江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72、江苏金牛线缆集团有限公司
73、上海起帆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74、杭州华新电力线缆有限公司
75、绿宝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76、宏安集团有限公司
77、江苏新远程电缆有限公司
78、沈阳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79、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
80、新疆百商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81、宝应县迅达电磁线有限公司
82、江苏亨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3、杭州电缆有限公司富阳分公司
84、无锡华能电缆有限公司
85、徐州苏源银龙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86、佛山市顺德区华声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87、上海日立电线有限公司
88、上海华新丽华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89、上海飞航电线电缆公司
90、长江电缆有限公司
91、如皋市林梓铜材厂
92、广东省广州番禺电缆厂有限公司
93、丹阳市无氧铜材厂
94、安徽华海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95、沈阳阻燃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96、鹤山市德兴环球电缆有限公司
97、无锡电缆厂有限公司
98、天津市津成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99、湖南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100、辽宁东港电磁线有限公司
第三篇:中国精油市场调查(定稿)
中国“香薰精油”市场现状和前景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需求也朝着更高级的目标前进。这几年中国市场逐渐兴起的“香薰”产品则符合大众的这种需求,已从无知到逐渐被大众认识、了解,再到认识可接受,更甚至是狂热追捧,这些都表明了时代对时尚自然的需求。这表明中国尚有十分巨大的香薰市场有待挖掘。
根据痧道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香薰精油品牌公司最新针对中国市场的研究,中国目前化妆品市场容量高达1800亿,而这其中香薰精油连2%的份额都不到。实际上,中国历来都是世界芳香产业的中药供应者,然而在香薰精油的生产及消费方面一直处于缺失状态,众多小型厂家急于抢夺短期利益,造成中国香薰市场混乱。而反观消费市场,尽管潜力巨大,但形式单一,且品牌消费意识不强。据了解,一段时间以来,消费者对于香薰精油产品的消费大多集中与专业的SPA馆、美容护肤场所等,而相关香薰精油品牌也依托于这些专业场所进行销售。从这个角度来看,精油产品由于本身的产品特性及消费者对其认识的有限造成了中国消费市场的现状。香薰的主要市场在北美、西欧及日本人,这几个城市约占全球市场的80%,销售额高达136亿美元左右,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消费量很少。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持续发展,特别是国内众多一二线城市的不断成长,造就了一大批高收入阶层,拥有强大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由于工作压力的剧增、消费意识的转变以及生活品质提升的需求等因素影响,香薰精油消费已经开始走出传统的专业场所,从而更加促进了消费者对于精油产品的了解。从欧美市场经验来看,香薰精油类产品一般占到化妆品市场30%左右。由此推测中国香薰精油市场潜力巨大,并且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快速成长自然引起了国际知名品牌的关注,它们先后进入中国市场,意大利FENNI(芬旎)、法国L'OCCITANE(欧舒丹)、加拿大Fruits & Passion(嘉贝诗)、新西兰FETISH(菲碧仕)等,都寄望在中国消费者刚刚形成消费意识的时候就抢先占据国际名牌形象,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第四篇:中国咖啡市场调查
中国咖啡市场调查
据相关数据显示,咖啡在中国的消费仍处于草木萌动的阶段。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的转变,以及文化思潮的多元化等趋势,“咖啡经济”确实还有无可限量的发展空间。„„即可预计,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消费国而非生产国,到2020年中国人人均每天喝一杯咖啡的话,仅咖啡豆市场每年将达到500亿美金,整个产业链将产生上千亿美金的市场。
看似前方一片坦途,但咖啡市场却不是我们臆想中的一片繁荣,它遇上了种种瓶颈。那么究其原因,咖啡行业的发展除了强大的消费能力和可靠的市场还需要什么?
关键词:咖啡 咖啡市场 市场经济 行业经济 咖啡行业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即象一块海绵一般,已迅速的吸收之姿,全面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从科技新知到经济转变,均被视为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的表征。
在中国的都市里,咖啡馆的出现,成为了中国走向西方,面向世界的一个活生生的见证,代表着中国都市在迈向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与西方接轨的一个小场景。从外国知名财团旗下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市场来看,中国咖啡市场有很大潜力。但究竟咖啡市场的潜力将如何带领中国人走进西方文化而与世界接轨,打动相关产业,不仅指日可待,也被众多企业视为餐饮界的明日之星。
一、国内咖啡行业现状与前瞻
①中国咖啡市场分析
中国咖啡市场,整体上在快速发展,这间接和直接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品位日益多元、提升,具备了咖啡的消费的经济可能。
全球化的影响,导致消费习惯的国际化,喝咖啡的人群在扩大。(全世界公认的四大国际饮品:1矿泉水、2可乐、3茶、4咖啡)
出国旅游、留学、工作回国的人数在增加,他们及周边朋友的生活习惯在改变,所以喝咖啡人口增加。
大型咖啡连锁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如星巴克、上岛、真锅、名典、两岸等等,国内本土的咖啡店也在崛起之中,咖啡店在国内大部分城市得到了发展,各种促销、广告、公关传播活动的开展,使得咖啡消费的人群在增多,地域在扩大。
②咖啡在中国的市场契机
据相关数据显示,咖啡在中国的消费仍处于草木萌动的阶段。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的转变,以及文化思潮的多元化等趋势,“咖啡经济”确实还有无可限量的发展空间。这一点,从以下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说明。
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而就地区而言,从 “北京市经济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已提前两年实现基本现代化,2009年人均GDP(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而上海市在2008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3698.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这是自1992年以来,GDP增长率首次低于10%。虽然整个中国的咖啡消费仍处于起步阶段,年消费量只在3万至4万吨之间,而且由低价咖啡豆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咖啡消费的增速惊人,每年保持在10%---15%之间。
全球喝咖啡频率最高的国家是芬兰,平均每人每年1240杯;瑞士800杯;美国400杯;日本200杯;韩国140杯;中国台湾40杯。中国大陆因人口和幅员等原因没有数据可供参考。但以饮用咖啡频度、人口和对外开放程度来看市场潜力,即可预计,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消费国而非生产国,到2020年中国人人均每天喝一杯咖啡的话,仅咖啡豆市场每年将达到500亿美金,整个产业链将产生上千亿美金的市场。
二、咖啡市场在中国发展遇到的瓶颈
看似前方一片坦途,但咖啡市场却不是我们臆想中的一片繁荣,它遇上了种种瓶颈。那么究其原因,咖啡行业的发展除了强大的消费能力和可靠的市场还需要什么?
①当咖啡遇上茶
请问你需要茶还是咖啡?当你走进任何一间写字楼的时候接待人员基本上都会有这样的询问,咖啡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国已经国际化了,传统再也无法回避来自时尚的冲击。办公休息时间来杯咖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不管是速融的还是现煮的,咖啡的确已经和茶一样的普及,而且不管从心理上的想往到生理上的依赖,咖啡的魅力都是其它饮品所无法比拟的。
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这种传统孕育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一片茶叶的背后衍生出茶具市场、茶艺学校、各类茶馆茶庄,第一家办起茶艺学校的企业,第一家专业经销茶壶的公司,第一个开办茶庄的老板想必都赚得盆满钵满,同时也更加带动了这个产业的发展。如何处理好以咖啡和茶为代表的中西文化关系及不同的消费主体和市场是每个专业的、精明的经营者不得不考虑的。
②咖啡行业的“硬伤”
在咖啡市场的发展中,一部分企业长盛不衰,一部分企业时间不常就倒下,这是普遍业主更改不了的事实。人们看好咖啡业的发展,说明咖啡市场的份额较大,但如何突破企业经营中遇到的瓶径问题,却不知何去何从,以下为咖啡业发展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分析:
(1)国外咖啡品牌在中国
人们接受新世物的观点加快了各种咖啡餐厅的迅速发展,不同风格各异的咖啡餐厅应运而生,尤其中、西餐结合类。国外的咖啡餐饮的进入占据了一定的餐饮市场且效益很好;这就说明了国内咖啡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国外品牌固然知名度较高,进入内地市场后,尤于多种原因开始都比较火爆,但时间一长却都冷却下来或者是加入国人的消费观念,才能适应国内人群的消费需求,归结原因:
首先国外的咖啡餐厅进入中国市场后,没有更好的进行市场调研和结合国内人的消费观念; 其次国外的咖啡厅太正统化,不能适合国内大部分人群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再次是大品牌的原因收费价格不符合市场的消费能力,这也就促使了中西结合的适合于国内人群的咖啡厅的迅速堀起。
(2)国内连锁咖啡市场
在人们普遍看好咖啡餐饮市场的同时,许多人都想在咖啡餐饮市场中分一杯羹,迅速投入,每天都有新 的餐厅开业,又有许多餐厅迅速倒下,没有更好的发展下去。究其原因:
其一,由于对咖啡餐饮市场的不熟悉,盲目的投入,定位不清。
其二,企业主抱着迅速在咖啡餐饮市场里快速赚钱迅速抽身的心态,没有发展观。
其三:国内的咖啡餐饮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没有一定的核心竟争力。
其四:咖啡餐厅在经营管理中疏忽了细节操作,没有科学合理的连锁经营管理方法及顾客维护系统。
其五:各种咖啡连锁企业没有统一标准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参差不齐,同时有部分连锁企业抱着大赚加盟商的加盟费心理,根本不管加盟后加盟店的经营效益,致使许多加盟店不能赢利等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经营失败。
咖啡行业因其巨大的发展空间和高额的利润,已成为众多商家抢战的又一块阵地,各品牌咖啡馆也成为都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开发商、加盟商也几乎各个赚得盆满罐满;但纵观当今诸多已经耳熟能详的和未成熟的众多咖啡品牌其经营模式几乎毫无二致,都是以餐点配以咖啡,跟风无异于自断后路,这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给我们的商业忠告。所以谁先创新、谁能理性看待市场机遇、谁能正确引领咖啡文化,谁就是这一领域未来的领航人!
三、经济危机下的咖啡行业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全球经济正在进行震荡调整。所有行业无一幸免的能够躲过这场危机。与此同时,咖啡价格在08年12月初下跌至每磅1美元以下的水平后,近日出现复苏态势。同2008年9月的平均126.69美分相比,2009年1月30日ICO综合指导咖啡价格为每磅112.02美分。
①经济危机对全球咖啡消费的影响
早前的报告表明,食品类产品相较于其它非食品类产品的销售情况相对较好。似乎食品销售大连锁商们宁愿通过削减价格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不愿意丢掉市场份额或是看到商品销售量降低,即使是价格已经低到成本价也在所不惜。相较于其它商品,咖啡在消费支出中只占据很小的比例,但咖啡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消费的重要商品。不同于全面限制咖
啡消费,消费者们似乎更多的从国外品牌消费转向国内消费,从消费高价咖啡转向低价品牌。咖啡消费主要市场则由新兴市场所组成。消费情况受危机影响与否和程度则比较难得出结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者们也并未形成牢固的咖啡消费习惯。如果大面积的失业和经济不稳定情况出现,我国咖啡消费量则会大幅减少。目前俄国是最大的新兴咖啡市场。俄国的报告显示,大量的信贷融资手段、途径出现短期崩溃,对食品类产品的分销业理所当然地产生了一定影响。从近段时间的资讯及消息来看,俄国咖啡行业出现回复正常的苗头,但整体的前景仍不明确,尤其是在卢比会否贬值的不确定性所笼罩下。相比较,中国仍然是相对较小的咖啡消费市场。中国咖啡市场的发展程度还未能对贸易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②经济危机对咖啡生产的影响
我国咖啡生产主要在海南和云南,种植面积小,而且不是主要经济作物。我国咖啡豆主要为进口,所以影响还不大。但对咖啡的进出口贸易有很大影响。
目前只能初步的分析2008年9月以来的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应当倍加小心与谨慎的观察进展。经济前景仍不明朗,并充满不确定性。然而,早期的分析表明现在的经济形势对咖啡消费并未产生重大影响。毫无疑问,这是非典型性的一年,这一年,世界经济基本面为咖啡行业发展鲜有积极贡献,但这一年,咖啡经济的基本面因素则表明需求稳定,供应则相对紧张。无论最终结论是什么,有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咖啡价格要达到这样一个水平:能够同将来咖啡生产所亟需的更多投入相并存、相协调。
第五篇:中国机柜发泡机市场调查
中国机柜发泡机市场调查
目前,中国生产机柜发泡机的厂家有很多。但是,根据业内人士的调查分析表明,真正做的比较好,能用的住的厂家并不多。
使用二氯甲烷清洗,是老式设备的清洗方式,这种设备已经逐渐退出了市场。因为二氯甲烷不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会产生致癌物质有害人体健康。
水清洗,因为有着环保、低成本的优点,成为了发泡机的首选。
国内拥有水清洗技术,并且做的比较好的企业有三家:大连华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大连金杰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善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其中大连华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因为其起步早于大连金杰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善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所以占有了较多的市场份额,但是大连金杰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善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作为后起之秀,也给予了市场强有力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