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出经营与管理
演出产品的特性
一、无形性
不同于可以触摸和拥有的产品,演出产品是无形的,人们对演出产品的感受完全不同于有形物质。潜在的消费者在购买演出产品之前不能试看表演。购买无形产品比购买实物感受到的风险更大,演出产品促销要通过提供尽可能完整和清晰的主题,保证潜在的消费者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二、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性
一般产品生产一段时间后才被购买和消费,而演出是消费和提供同时发生,对消费者而言消费演出产品的价值在于经历而非拥有。
三、不等同性
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场演出,演出产品的质量和表现形式,由于创作者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同样一部作品也如此。演出产品的交货方式使其产品的营销人员面对着独特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产品的可调节性即创新性是演出产品的基本需要,也是一个不变的主题。
演出市场观众消费需求有哪些特点
人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按其重要程度的大小,由低级需要逐渐向高级需要发展,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观看演出的需求是满足人们的高层次精神需要。作为一种文化消费行为,演出市场观众消费需求具有如下特点:
一、多样性特点
这是演出市场观众消费需求的基本特征,由于每个观众的年龄、性别、收人、爱好等因素都不同,导致其消费需求也存在千差万别。年轻人注重一些时尚的艺术,老年人注重一些怀旧的艺术;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喜欢一些通俗艺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喜欢一些高雅艺术。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市场的差异性,为细分演出市场提供了基础。
二、弹性特点
演出市场观众消费需求作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客观环境的变化对演出的消费需求会产生较大影响。一般来说,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对演出市场的消费需求就强烈一些,反之,则较弱。每年的节假日尤其是新年、春节、五一、十一等假日,人们对娱乐消费的要求增加,同时对演出市场的消费需求也大幅增加,而平常的日子,这种需求就会减少。因此,演出市场观众消费需求呈现出明显的需求弹性。
三、诱导性特点
演出市场观众消费需求具有典型的诱导性,可通过环境的改变或外部诱因的刺激、引导,诱发消费者对观看演出的需求。演出的性质决定了其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性,演出公司通过各种营销和促销手段,诱导和引导潜在的观众并开发许多报有好奇心的观众来观看演出,为演出公司提供了发展空间,增加了市场机会,从而使企业由被动的适应观众需求转化为积极主动创造消费需求
演出市场观众消费需求是如何分类
观众是演出市场的消费主体,是演出服务的对象,观众的需求是演出产品创意、制作的出发点,满足观众的消费需求是演出公司达到的最终目标。因此通过研究和分析,掌握观众的消费需求是演出产品生产和营销的关键。
一、团体观众与零散观众
(一)团体观众的消费需求
团体的观众是单位、企业、机构为教育或娱乐的目的,统一组织购票观看演出的消费群体。其购票集中,一次的购买量大。团体观众按消费需求来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类:
1.公务型观众出于公务社交的需要,邀请别人或者被别人邀请观看演出。这类观众偶然性较大,一般不易开发。如:对外友协邀请国际友人观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2.享受福利型的观众企事业单位、公司机构在节假日、庆典日等为自己的员工包场观看演出,作为一种公司福利体现,这种需求的弹性较大。
3.会议会展型的观众举办大型国内外会议、会展的机构,通常会安排专场或特色演出,介绍传播地方文化或作为娱乐休闲节目,答谢与会的各界人士。
4.接受教育型的观众有些演出的思想性、教育性强,有关部门集体组织观看,目的是使观众接受教育。如:针对小学生的,各个学校都组织人员观看。
5.旅游类的观众 目前,针对旅游夜场的演出越来越多,几乎每一个旅游区都有当地特色的夜场演出活动,一般旅行社会推荐、介绍这种演出,组织游客集体观看。如:云南丽江纳西古乐演出,北京朝阳剧场的杂技演出等等。
(二)零散观众的消费需求
零散的观众是自己购票观看演出的消费群体,其没有组织,购票的随意性大,但人数众多,成员多样。零散观众按消费需求来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类:
1.喜好型观众喜爱舞台艺术,对舞台艺术有一定的研究,对艺术有追求,欣赏舞台的表现形式。这种观众比较专一,是最稳定的潜在消费客户。如:京剧票友,由于喜爱京剧艺术,因此对所有京剧演出都有观看的欲望,很容易购买演出票。
2.休闲型观众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寻找一种自我放松的方式,作为娱乐消遣来观看演出。这类观众一般对剧目不太挑剔,是可开发的潜在消费客户。
3.时尚型观众这类观众一般经济条件较好,追求更有品位的生活方式,观看演出,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高层次需求,享受一种时尚浪漫的感觉。这种观众一般观看一些高雅艺术演出,不在乎演出价格和促销方式,是容易争取的消费客户。
4.追星型观众随着演出行业的发展,演出公司、经纪公司不断包装和推出新的明星,这些明星的演出,最符合20岁左右年轻人的口味,因此只要有明星出场,就会吸引追星族观看。如:F4、周杰伦演唱会,几乎所有观众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二、潜在观众与现实观众
(一)潜在观众的消费需求
潜在观众是指目前没有观看行为而在一定时间内可能创造观看条件成为观众的群体。
潜在观众的消费需求通常是由于某些消费条件不具备,导致消费需求强度降低,消费意识不明确,而没有显现出来,但只要条件满足,潜在的需求即可转变为现实的需求。如有些观众可能通过新闻媒介宣传,对某些演出产生兴趣,一旦有类似演出,就会抱着好奇的心理去观看。
(二)现实观众的消费需求
现实观众是指对演出已有观看行为的群体。这类观众已经享受了演出带来的精神愉悦,但由于每个人对演出的想法、看法、评价不一样,因此,他们对再次观看同类或不同类的演出还存在着不同的消费需求,有些观众通过观看演出,喜欢上某种艺术剧目,因此变成有强烈需求的铁杆观众;有些观众则通过观看演出,对演出艺术产生了兴趣,成为了演出市场的潜在观众。
第二篇:经营与管理
广告行业自律由广告从业者成立行业组织,制定行业章程和行业规则,并以此为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我限制、自我协调、自我管理,使广告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职业规则和社会道德的要求。对广告行政管理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广告社会监督广大消费者通过广告社会监督组织借助媒体等的作用依法对广告进行日常监督,对违法广告和虚假广告向政府广告管理机关进行举报与投诉,并向政府立法机关提出立法请求与建议。其目的在于制止或限制虚假、违法广告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以维护广告消费者的正当权益,确保广告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广播电视媒介的节目制作人制度媒介直接从专业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购买节目用于媒介播放,而用自己招揽的广告所得来抵付节目购买费用,多出来的部分作为媒介盈利;或者由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购买媒介的若干时段,播出自己制作的电视节目,制作人自己招揽节目广告,媒介只向节目制作人收取时段费作为媒介的盈利。
AE制:Account Executive即广告公司指派特定的客户负责人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一种制度。“AE”制度在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广告界较为流行。作为广告公司对客户提供不同服务功能的总负责和总协调者,能确保公司业务的协调运作、服务效能的有效发挥。
业务档案制度广告公司代理所有的广告业务时,都必须建立业务档案。建立业务档案,是公司业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便于控制业务按计划展开,随时检查、发现和修正业务中的漏洞;也是公司进行业务总结的重要依据,以及处理各类业务纠纷的重要法律凭证。
1、广告市场四大主体:广告主厂商、广告公司、广告媒介、广告受众。
2、广告管理系统构成:广告行政管理(主导地位)、广告行业自律和广告社会监督
3、广告行政管理子系统:广告行政管理机构、~管理法规、广告验证监督管理、~管理对象
4、广告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信息内容。广告行政管理法规是广告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广告行政管理的主要依据。
5、对广告经营单位的审批是广告行政管理的基础,一是对广告经营资格的审批,即核准广告经营权(确定是否允许经营广告业务,是否合法经营);二是对广告经营范围的审批,核定广告经营范围(确定允许经营什么,是否超范围经营)。
6、对广告经营者的监督:履行广告法规规定的义务;建立、健全内部经营管理制度;监督其在核定的业务范围从事广告经营活动。
7、广告审查的内容:对广告主主体资格的审查和对广告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审查。
8、广告行业自律由广告行业自律组织、广告行业自律规则两方面组成。
我国的广告行业自律组织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中国广告协会。
9、我国广告社会监督的组织主要有:中国消费者协会和各地的消费者协会。
11、从西方广告界来看,广告代理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时代: 处于媒体依附地位的媒体推销时代、脱离媒体的媒体掮客时代、独立的专门化代理时代。
12、1917年,以15%为标准的代理佣金制在美国正式确立,标志广告代理制度的正式建立。
13、广告代理费的收取分类:佣金制、协商佣金制、实费制、效益分配制、议定收费制。
14、广告公司的经营大体上有三种模式: 欧美经营、日本经营、韩国经营
16、按照服务功能和经营范围的不同,广告公司分为:综合性广告代理公司和专门型广告代理公司。
综合性广告代理公司通常有两大组织类型:一是以功能为基础的部门组织类型(又称为
职能型广告公司。通常由客户部、创作部、媒介部、调研部和行政部几大职能部门组成),一是以个别客户为基础的小组制组织类型。
17、广告经营的前提是:广告客户的选择与维系;广告经营的基础是:广告市场调查。
19、媒介的广告业务来源主要有: 广告客户直接向媒介委托刊播广告、广告代理公司委托刊播广告、媒介业务员承揽广告
20、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有: 公司企业自己建立的网站、广告电子邮件、企业购买网络广告商的广告空间所发布的广告
21、企业的广告目标三种类型: 创牌广告目标、保牌广告目标、竞争广告目标
22、明确的广告策略须具备要素:卖点、目标受众、如何将核心广告讯息传达给目标受众
23、企业与广告公司关系建立发展分三个阶段:互相选择、建立合作关系、保持合作关系
广告行政管理的内容
指国家通过一定的行政干预手段,或者按照一定的广告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广告行业和广告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控制和指导。广告行政管理机构依照广告行政管理法规对广告行政管理对象进行广告验证管理并进行广告发布后的监督管理。
内容:
1、进行广告立法和对法规进行解释;
2、对广告经营单位的审批(是广告行政管理的基础,是监督广告活动、保护合法经营、取缔非法经营的前提);
3、对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的监督与指导,对广告主:监督其传播程序是否符合广告法规;企业的广告费用预算和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财务制度。对广告经营者:履行广告法规规定的义务;建立、健全内部经营管理制度;监督其在核定的业务范围从事广告经营活动;
4、对广告违法案件的查处与复议。广告违法案件的发现途径:日常监督、揭发和函件转来。
广告审查方法:
①广告审查机关的事先审查——药品、农药、兽药、医疗器械、社会力量办学的广告、营业性的演出广告等。需要事先出具证明文件的有:医疗广告、烟草广告、自费出国留学中介广告、因私出入境广告、专利广告、卫星接收设施广告。
②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的事先审查(核实广告内容,对内容不实、证明文件不全的广告不得提供服务)
③广告行政管理机关在广告发布后的审查和监测
广告审查的程序:目前我国现行的广告审查主要由广告经营者担任,审查程序如下:
阶段一:承接登记。阶段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交复审人员进行复审。阶段三:复审。广告业务负责人提出复审意见,决定是否准予该广告的代理和发布。阶段四:建立广告业务档案。全部资料归档备查。
广告公司的业务运作程序:
1、客户接洽与委托:以客户下达正式的代理委托书为工作目标;
2、代理议案:具体工作计划的确定与工作计划书的编写是这一阶段应达成的工作目标;
3、广告计划:完整的广告策划方案或广告计划书是这一阶段应达成的工作目标;
4、提案的审准与确认:广告方案最终获得客户的认可是这一阶段应达成的目标;
5、广告执行:完成广告制作、媒体购买、媒体投放与发布监测是这阶段应达成的工作目标;
6、广告活动的事后评估与总结:完成广告活动的事后评估、完成对客户的评估报告和业务总结是该阶段应达成的工作目标。
为推进媒介广告业务的发展,媒介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1)具有一定的覆盖域,当媒介的覆盖范围与广告客户的目标市场区域相符时,广告客户才会考虑进行广告投放;
(2)拥有比较明确和固定的受众群,广告客户只会选择受众群与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相符合的媒介;
(3)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这与媒介的覆盖率、视听率、发行量、权威性、可信度、受众成分、媒介的内容及形式等各方面的特点都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信誉好、有权威的媒介更受群众的信赖,其刊播内容,包括广告也更容易受到受众的接受和认可。
(4)企业能够承受广告发布的成本。再好的媒介,如果广告刊播价位高得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它也不可能成为广告媒介,只要企业能够承受广告费用,企业一般都愿意在大众传播媒介上做广告。
在争取广告代理公司的过程中,媒介要注意和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1)加强与广告代理公司的联系,及时将本媒介的特点、节目内容、媒介优势、刊播价格、受众结构等方面的信息传递给他们。尤其在节目有调整、内容有变化、栏目有变动的情况下,更要让广告代理公司及时知道。
(2)加强与广告代理公司AE和媒体人员的联系。
(3)加强与广告客户方面的联系。
(4)对广告代理公司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影响媒介单位版面或时间的定价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媒介广告定价的因素:①发行量或收听收视率 ②媒介的权威性 ③媒介的受众成分。深入家庭或办公室的媒体广告价值比较高,广告效果比较好。
影响同一媒介广告定价的因素:①时间 ②具体节目 ③版面 ④整售与零售 ⑤长期刊播与短期刊播 ⑥指定刊播与非指定刊播。
企业制定广告预算的方法有哪些?其优缺点?
(1)销售额比率法。这种方法的广告额是根据销售额和比例算出来的,企业的总广告额等于各类产品按不同的比例算出来的总和。其优点:可以合理的控制销售预算,尽管产品各阶段支出会有所不同,但销售人员在制定长期的销售预算时,可做一个总量上的合理控制,把最终的广告投入与销售额的比率顶出来。缺点:一是,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位置或者根据产品品种不同,广告费的销售额需要变动,这不利于广告预算;二是先决定销售额的标准,再决定广告预算,这种顺序忽视了广告会提高销售额这种本来的因果关系。
(2)主观的广告(对销售)效果估算法。主观的广告效果估算法是一种基于经验基础上的带有科学成分的“感性投放”,也就是以广告的销售额效果作为主观的估算,决定广告预算的方法。其优点:此种方法一旦成功,回收不菲。缺点:忽视了不确定性;缺乏客观的论据;忽视了竞争对手的广告费;忽视了从广告到销售额之间的市场反应(如销售者的知名度、选择度的变化)。
(3)竞争对手广告费对抗法。竞争对手广告费对抗法是在决定各种产品、各种商标广告预算时的一种现实的经验方法,即在确定广告费用预算时以竞争对手为参考依据,与之持平或更超前。优点:具有针对性和打击性。缺点:竞争对手决定的广告费并一定合理;竞争对手的广告费因为攀比有可能向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有可能忽视本公司的盈亏状况;决定广告预算的模式不明确。
广告对媒介的发展造成了哪些不良影响?
(1)由于对广告客户的依赖,迫使很多媒介的节目或版面安排、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受制于广告客户,从而导致媒介品质的降低;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媒介,其内容表现必然以势利、娱乐、消费等商业取向代替教育、环保、监督等公益取向作为基本的指导原则。现有的基于广告的赢利模式,使得媒体最终会舍弃高品位的文化内容,或者将其挤入非主流的媒体或主流媒体的边缘位置。
(2)对媒介道德的挑战(如实报道与广告收入的冲突)。
(3)用优厚的广告收入诱使媒介用更多的版面和时间刊播广告,导致广告传播的“专制与暴力”。打破节目和广告之间的界限,将自己混同于节目,以便让人们像接受节目一样接受广告。
针对广告对媒介造成的诸多不良影响,各国家和地区采取相应对策加以抵制:
(1)严格区分商业性媒介和非商业性媒介;
(2)严格限制各类媒介广告刊播的版面和时间
(3)加强对传媒版面和节目内容的管理,不得完全以赞助者的意志为转移。
(4)加强对收费传媒的管理,不允许广告随意占用新闻和娱乐性节目的版面和时间。媒介对广告进行限制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改变自己,寻求与广告的适应:
(5)增加媒介的信息容纳量,争取更多的广告传播空间;
(6)传媒的联网、集团化、细分化。
企业在全球化营销战略下开展广告传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以肯德基和麦当劳为例,肯德基在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其在中国的销量永远高于全球第一餐饮品牌麦当劳。一是超越文化差异。双方在内部管理、价格、渠道、广告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和探索,但真正导致肯德基在中国市场超过麦当劳的最主要原因是肯德基采取了更适合中国的营销战略——本土化战略,而麦当劳仍然坚持走国际化的路线。二是规避不同市场的广告法规管制;三是广告与其他营销、非营销要素相互协调共同为建立国际强势品牌服务,只有品牌才是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资本。麦当劳在中国不如肯德基,但表现也还不错,在全球市场上,更是取得了不错的业绩。麦当劳计划,2013年前,80%的麦当劳中国餐厅将完成形象升级,从消费群体定位改变和扩大经营抢市场
西方发达国家广告公司的发展趋势?其对我国广告公司的发展有哪些启发意义? 西方发达国家广告公司的发展趋势:
(1)广告公司的集团化——传播环境的变化,市场环境对企业广告传播的要求,广告业务国际化的需求促使广告公司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实现横向联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降低成本、风险共担,兼并,重组。
(2)经营业务不断拓展——整合营销传播策略。集多种推广服务于一体,为客户提供从广告到公关、从公关到行销等服务,提升营销传播服务的比重。
(3)多元化的产业经营。如日本电通公司,开发内容产业,积极开拓电影、电视节目、动画、音乐、其他娱乐产品的生产,电通和媒体联合制作电视剧、新闻节目,再请客户赞助。日本电通公司的内容产业公司有:从事电视节目策划与生产、动画软件研发公司、通讯卫星节目的生产与版权管理公司等。
媒介最初的广告经营是集广告的招揽、发布多种功能于一身。
美国:完全代理制。除分类广告外,一切广告活动均由广告公司代理,媒介只负责发布广告。日本:广告公司与媒介相互拥有股权,媒介的广告经营职能几乎与广告公司相同。中国:媒介几乎都有自己的广告公司。
第三篇: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2015年3月福师离线作业: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3分)
1、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
2、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大,能敏感地反应资金供求关系和货币政策意图,影响货币市场利率的,因此,它是货币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大额可转让存单: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面额、固定期限、可以流通转让的大额存款凭证
4、贷款政策:
5、补偿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一定百分比(一般为10%-20%)的最低存款余额。从银行的角度讲,补偿性余额可降低贷款风险,补偿遭受的贷款损失。对于借款企业来讲,补偿性余额则提高了借款的实际利率。
6、利率敏感资金:指在一定时限内到期的或需要根据最新市场利率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
7、票据发行便利:是一种融资方法,借款人通过循环发行短期票据,达到中期融资的效果。它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签定的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由银行以承购连续性短期票据的形式向借款人提供信贷资金的协议。
8、回购协议:指的是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商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 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得及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抵押贷款,其抵押品是证券。
9、贷款承诺:贷款人要求借款人对合同签订之后可能发生的事项,作出要做什么不做什么的保证的条款。
10、远期利率协议:是买卖双方同意在未来一定时间(清算日),以商定的名义本金和期限为基础,由一方将协定利率与参照利率之间差额的贴现额度付给另一方的协议。
二、简答题(共10题,每题5分)
1、简述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作用。
答:(1)是银行经营的先决条件,是银行开展资产业务的基础和前提。
前提性作用;基础性作用(支付中介的基础,信用中介的基础);决定性作用(决定着资产的规模和结构)。据<<巴塞尔协议>>国际标准,负债提供了银行92%的资金来源。(2)是保持流动性的手段。(3)把闲散资金转化为资本。
(4)构成社会流通中的货币量(现金+存款)(5)是银行同社会各界联系的主要渠道。
2、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原则及其影响因素。
答:对于已经出现风险信号的不良贷款,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控制风险的扩大,减少风险损失,并对已经产生的风险损失作出妥善处理。1)督促企业整改,积胡催收到期贷款。银行一旦发现贷款出现在产生风险的信号,就应立即查明原因。
2)签定贷款处理协议,借贷双方共同努力,确保贷款安全。(1)贷款展期。(2)借新还旧。(3)追加新贷款。(4)追加贷款担保(5)对借款人的经营活动作出限制性规定。(6)银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3)落实贷款债权债务,防止企业逃、废银行债务。
4)依靠法律武器,收回贷款本息。当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或经过银行努力催收后仍不能收回贷款本息的,银行就应当依靠法律师武器追偿贷款。5)呆账冲销。经过充分的努力,最终仍然无法收回的贷款,应列入呆账,由以后计提的贷款呆账准备金冲销
3、简述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渠道。
答:影响因素:(1)存款波动;(2)贷款的发放与回收;(3)其他因素:向央行借款、同业往来、法定存款准备金、信贷资金调拨、财政性存款。调节途径:(1)同业拆借;(2)短期债券回购及商业票据交易;(3)通过中央银行融资;(4)商业银行系统内的资金调度;(5)出售其他资产。
4、简述商业银的功能和地位
答: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特别是活期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为基本业务的综合性银行。商业银行不是国家行政机关,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商业银行是组成银行业的主干,占据着主体的地位
银行为客户和客户之间因商品交易、服务收费、资金借贷等所产生的钱款收付进行清算了结的服务,就是转账结算。我国银行在转账结算中,主要使用支票、本票、汇票、银行卡等作为结算工具。通过转账结算进行支付,具有以下优点:客户可以节省大量现金清点、保管、押运等劳动,安全性也大为提高;国家可以节省大量印制货币的开支;银行可以通过提供转账结算服务收取手续费。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十分重大。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金融服务,是社会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纽带。
5、简述资产管理思想三种理论的核心观点。
答:资产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将经营管理的重点放在资产方面,通过对银行资产结构的合理分配来协调、维持资产流动性,实现银行经营目标。资产管理理论先后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及预期收入理论等几个阶段。
(一)商业贷款理论
商业贷款理论对推动商业银行尤其是早期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理论强调银行贷款与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且期限也短,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该理论缺点也很明显:
(二)资产转移理论
资产转移理论产生于二十年代末,它是一种关于如何保持银行流动性的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是:商业银行能否保持流动性,关键在于其资产能否在金融市场上不受损失地及时变现,即银行的资金应当用于购买可以立即出售的资产,这类资产一般要具备如下条件:
1、期限短;
2、信誉好;
3、流通性强。因此,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债便是商业银行投资的首选对象。
资产转移理论为商业银行应如何实现流动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而积极的方法。该理论使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由单纯的现金、短期贷款向证券投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看到该理论也有不足之处,即商业银行所持有的短期证券能否及时变现取决于金融市场状况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如果变现不了,流动性风险便不可避免。
(三)预期收入理论
该理论主要观点是:只要借款人有可靠的预期收入,贷款偿还就有保障,即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条件是借款人能否取得预期收入,如果能,贷款期限长一些也没有关系,如果不能,即使短期贷款也不能发放,银行可以根据借款人未来收益实现来安排贷款期限、方式、金额。根据这一理论,商业银行不仅可以投资短期证券、短期贷款,还可以投资于分期偿还中长期设备贷款及不动产抵押贷款。该理论使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范围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只要贷款项目能获得预期收入,商业银行都可以涉足,这就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商业银行在金融业中的地位。当然,该理论也存在不足,即“预期收入”难以测定,特别是针对较长期限贷款其预期收入能否实现受很多因素影响,商业银行自身难以控制,这必将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
6、简述表外业务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1)适应利率下调,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2)化解不良贷款,减少金融风险(3)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产报酬率(4)利用表外融资技术,增加资金来源(5)通过业务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7、简述创立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哪些条件?
答:1有符合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的章程 2有符合商业银行法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3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4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5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备 还应当符合其他审慎性条件
8、简述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含义、意义及每一类贷款的特征。
答: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贷款五级分类制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损失四类。
9、简述商业银行存款创新的原则。
答:
(一)规范性原则。创新必须符合存款的基本特征和规范,也就是说要依据银行存款所固定的功能进行设计,对不同的利率形式、计息方式、服务特点、期限差异、流通转让程度、提取方式等进行选择、排列和组合,以创造出无限丰富的存款品种。
(二)效益型原则。存款工具创新必须坚持效益性原则,即多种存款品种的平均成本以不超过原有存款平均成本为原则。银行存款创新以获取一定的利润为目标,若因成本过高而导致银行收益下降甚至亏本,显然与银行的经营目标相悖。
(三)连续性原则。银行存款工具创新是一个不断开发的进程,因此必须坚持不断开发、连续创新的原则。
(四)社会性原则。存款工具创新还必须坚持社会性原则。
10、简述商业银行短期借款的特征及经营意义。
答:一是对时间和金额上的流动性需要十分明确。短期借款在时间和金额上都有明确的契约规定,借款的偿还期约定明确,商业银行对于短期借款的流动性需要在时间和金额上即可事先精确掌握,又可计划地加以控制,为负债管理提供了方便。
二是对流动性的需要相对集中。短期借款不像存款对象那样分散,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金额上都比存款相对集中。
三是存在较高的利率风险。在正常情况下,短期借款的利率一般要高于同期存款,尤其是短期借款的利率与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密切相关,导致短期借款的利率变化因素很多,因而风险较高。四是短期借款主要用于短期头寸不足的需要。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
1、试从效应分析的角度论述国际银行业并购的动机,并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阐述国际银行业并购后的影响
答1.同一银行内部的机构合并:通过银行的内部并购来调整现有的经营布局与人员规模,进行内部经营机构、管理机构的撤并,发展网络银行。推动银行内部组织体系的再造,走集约发展的道路,是银行提高效率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那些已经或者即将出现支付风险、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进行并购,来寻求银行退出市场的方式,从而为建立一个良性的金融体系打下基础。目前的金融体系由于退出机制不完善,经营再不善、效益再不好的机构也难以被淘汰出局,而过高的准入条件又使那些可能胜任的机构难以进来。这种好的进不来、坏的出不去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其结果必然是严重损害金融体系的健康性,并最终危害到整个国民经济。
2.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购:从金融发展未来趋势看,逐步放松分业经营管制,打破银行、保险、证券投资分业经营的限制,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将是必然:在条件成熟时,商业银行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向保险和证券投资领域渗透,培育全能化的超级金融集团,实现服务多样化、资产多元化、利润最大化。
3.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并购:通过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并购,可以变分力为合力,提高它们与国有银行的竞争能力。虽然股份制银行的经营情况好于国有银行,但毕竟规模对比悬殊,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哪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单打独斗”,都无与匹敌,无法撼动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这也是国有银行无所顾虑的主要原因。只有通过并购,在壮大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身实力的同时,增大国有银行的外部竞争压力,才能对国有银行改进经营、提升效率发挥促进作用。
4.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并购:通过并购,将业务开展不好的分支机构予以撤消,使金融供给总量在区域层次上与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总量相适应,解决银行组织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矛盾,提高银行的效率和竞争能力,增强其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5.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间的并购:国有银行现行的组织制度是计划体制的产物,在网点分布、市场份额、资产规模和信誉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但组织成本高昂,而且容易受政府行为干预。而股份银行有灵活经营策略、以追求最大利益为主要目标、不容易为政府行为干扰,两者的并购相互受益,既可以完善经营方式,又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金融体制的变革。
6.国内外银行相互并购: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本来就是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之结果的银行并购,对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国际金融和国内金融完全混为一体,加入WTO后,随着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必将引起国外银行业对国内银行业的并购,以及国内银行也并购国外银行业。
2、“存款越多越好吗?”试从存款规模控制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答:不对。
银行的存款是靠利差收入的。如果只有存款,代款跟不上,等于银行只付利息而无收入,相當于银行代人保管财务,同时还要倒付錢,肯定是真心亏本买卖。
银行存款多, 並非是絕對的好事,主要有是相對于哪一面來說:
1、對于商業银行來說,银行存款一方面是银行代款指標的來源,你不想想银行利用很多資源來競爭客戶存款,你就知道其目的了與重要性了;
银行存款另一方面是银行的負債類科目,银行存款利息更是银行成本的重要組成部份,商業银行它自己會有一套完美的管理機制,充分使自己存代比例協調發展,産生最大的經濟利益。
2、對于央行來說,人們的银行存款,和商業银行的存款都一樣,央行主要行駛其中央银行的管理職能,協調全國經濟態勢,協助國家穩定經濟,協調發展。
當全國經濟不景氣時,央行會采取積極的政策手段,加以調控,如采取利率政策,下調存款利率和代款利率,令更多的貨幣注入市場,繁榮經濟。
當全國經濟高漲,有可能産生通貨膨脹時,央行亦會采取宏觀調控手段,采取利率政策等手段,上調银行存款及代款利率,緊縮银根,防止經濟過熱。
3、對于企業來說,银行存款的增加,表示企業帳上閑散資金增加,一方面說明企業的償債能力增加,另一方面,卻反映了企業的大量資金閑置不用,浪費企業的資源,降低企業的盈利能力
第四篇:小区经营与管理
小区经营与管理
现有物业小区,大部分把盈利及企业利益放在首位,很少物业公司以高质量的服务来赢得业主的赞同,以服务创品牌,用以服务谋求企业长久发展的模式来管理物业,使得现有小区鱼龙混杂,在今后的物业市场以致房产市场只能站在市场边缘,或被别的经营者代替或淘汰出局。在以及公司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定会打造出一个一流品质的团队,经营起一个一流品质的物业公司,通过不懈努力,力争实现3年追平建业,5年赶超建业的奋斗目标!
一、经营思路与理念
个人的经营理念是把现有的物业管理融入到酒店式管理,以及管家模式来经营小区。以高质量服务来打动业主,赢得业主发自内心的赞许与支持。以高品质团队的力量,为企业出谋划策,开拓市场提升企业总体的品牌知名度,以铁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同时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把企业的员工放在首位,因为为企业创造巨大效益的就是为公司付出辛勤汗水的员工,这样也能激发员工的企业意识,员工把企业放在首位,使得员工在工作中能更大的为企业付出。
二、前期经营管理模式
1、前期筹备工作。前期只有4栋144户,20000平方,6层带电梯,这样就会使小区的运营成本大大增加,小区前期虽然很小,但是想成为一个正规的小区,就要把各个部门组建起来。做好企业文化和各项礼仪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培训,要求各部门员工礼貌用语,工作姿态规范,仪容仪表标准,服装配套整洁,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更好的为业主服务。为企业争创品牌效应。使得公司无形资产大幅提升。能在未来的物业市场以及房地产开发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能够做大做强。物业进入小区后要把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做好各项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和工程部协调处理,把所有能处理的事情尽早在交房前都处理完毕,同时制作双书、交房流程表、装修流程表、消防手册以及小区管控方案,制定应急预案、规章制度、以及各项表格、小区内部标识牌等等。
2、人员配备与服务规范。前期的人员配置是保安6名分2班,客服如公司支持的情况下客服应上3名,为了今后公司项目能随时调配出人员,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人员跳槽撤离,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维修人员2名,以便有调休时不空岗,保洁绿化人员前期上5名,每人每天打扫一栋楼,和小区内部的卫生,还有日常小区绿化、浇水。以及垃圾清运,后期业主装修完毕,保洁员可多分配责任区,保安人员配置白天4名保安夜班有2名保安,按12小时工作制,后期按业主入住率再次调整保安人数,以及工作时间。保安人员不光是负责门岗,小区内的正常防盗、防火、防透水的日常巡查,还要做到为老、弱、孕、残这些业主动帮忙,主动帮业主提拿重物,摆放楼道前的自行车、电动车,以及疏导小区业主的车辆进出等。创建一支纪律严明﹑服务热情和严格纠章的保安队伍,保持本小区良好的治安秩序,更好地为广大业主服务。
3、后勤服务流程。客服是小区物业与业主沟通的桥梁,客服也是以后经营模式改变中的一个主体,客服人员前期交房验房,后期转变为小区管家,不仅是为了物业费征收,还要融入到业主的内心,与业主日常沟通,为业主排忧解难,及时反馈业主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客服还要兼顾受理业主的日常报修信息,以便及时派发业主报修单,维修人员接到报修单后,5分钟只内必须到达现场,小的室内开关,以及小的管件维修,必须在30分内操作完成,维修大型管件要在24小时内完成,若物业当时无能力完成,则要向业主做好解释说明,并于48小时内请专业维修公司协助完成。小区的维修工还要负责小区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的维护保养。维修人员到达业主房中之前,先按门铃或敲门,业主开门后维修人员应主动表明身份和来意,使用文明用语,如:“对不起,打扰您,我是物业的维修工,请问您这里是不是有东西需要维修?”进入业主家室内前要佩戴鞋套才可进入,在确认业主维修项目后,要将收费的项目维修费用及时告知业主。业主对维修服务收费有疑问时要耐心讲解。免费的维修项目要马上展开工作,操作完成后要用随身携带的干净毛巾打扫工作现场,维修完成要请业主在报修单上签字确认,有需要收费的项目,维修人员要通知客服人员,做好收费登记,维修人员不能私自收取维修费用,严禁吃拿卡要行为。维修人员离开现场要与业主说: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维修完成后维修人员要立即通知客服,客服人员要在2小时内做回访登记,报主管领导备案。
4、小区绿化。建议前期栽植地面草坪,铺设停车位,后期种植果树,果实分给业主。小区绿化占小区投入一大项,公司可考虑租用一片地,建设苗圃,自己培育树苗和花草这样既可降低成本,又可将培育出来的花草租给用户使用或出售。要让小区绿化既美化景观,又彰显生态文化与人文特色,< 课 件>从而提升小区整体品味和公司的品牌形象,增加公司的无形资产。
5、丰富完善小区产业链。小区不能单一靠小区物业费以及停车费用来维持小区的发展,小区应在前期展开多种经营。本小区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建议高总在小区内投资一个温泉洗浴,这样不但能扩大小区经营还能为企业争创效益。小区门面房由小区物业代为经营管理,或租给商户使用或物业自主经营扩大市场,开设一个洗车场,以及配套的车内装饰物,价格同比市场低与其竞争抢得先机.洗车场下面做几个沉淀池,洗完车的脏水流到沉淀池内,经过沉淀,可重复使用,这样可降低成本,洗车场可相对小区业主有一定优惠条件,来吸引刺激更多的车主消费。还可考虑在小区内建设一个恒温游泳池,可实行会员制,按不同会员收取不同费用,泳池卫生清洁要有严格的消毒制度,配足备齐救生人员及急救设备,小区内可提供单独护卫服务、小区业主代驾服务、家政服务以及有偿钟点工、月嫂、护工、保洁等服务。同时建议为小区70岁以上的老人在寿辰之时,以公司名义为其送上爱心蛋糕,祝寿献福。物业还要定期举办社区活动,邀请业主参与,以便拉近业主与物业的良好关系,和谐如同一家人。每季度搞一次业主测评,了解业主对物业今后发展的意见与建议。以便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赢得业主对物业服务及公司品牌的肯定。
本人所写经营管理模式,只是看到今后市场的发展趋势,有共同目标的可以探讨一下,如果感觉我写的的扯淡。呵呵就当扯淡吧!
第五篇: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发展中作用越来越明显,跨国公司也显得愈发活跃。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跨国公司仍有一个巨大的问题要去面对,文化差异。分析文化差异对跨国经营管理的影响,识别文化差异,促进文化融合是跨国公司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跨国公司
文化差异
跨文化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跨国公司发展愈发迅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各类资源,不仅跨越了国界,同时也跨越了文化。但是在不同的文化之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语言,习惯和信仰等都存在着明显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而会导致摩擦不断甚至冲突,使跨国公司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有效的应对文化差异,适应跨文化管理新趋势,促进文化融合便是企业所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1、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根据调查显示,从管理心理学角度将文化定义成在一个环境中人的“共同的心理程序”。他认为,文化不是一个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地域或国家的程序互有差异,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理程序”是在多年的生活、工作、教育下形成的,具有不同的思维。可见,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价值观念、信念、态度、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另一个群体的显著特征。由于国际公众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相互沟通上的困难,一般称之为“跨文化差异”,即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距离。有调查显示,约82%的跨国公司的失败是因为跨文化管理失败而导致的。跨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1、企业经营理念
跨国公司内部存在着至少两种以上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在如何权衡经济效益与社会福利,短期获利与长远发展等问题的时候,会表现出很大差异。比如,美国、德国等国的管理者,他们的经营观念都是围绕市场需求而形成的,重视生产更重视营销,给予员工充分发展的空间,重视横向信息交流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而中国等一些亚洲国家的管理者大部分还是停留在注重生产而忽视营销,经营趋于保守,缺乏创新。
1.2、决策原则
由于文化差异产生信息不对称,经常导致沟通和交流的失误和误解。为保证组织的决策能体现全体员工的希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重要一环,往往在决定之前要征求和听取员工们对方案的意见和建议,而缘于文化差异的交流失误使得这一点做不到。同时决策方案的实施和统一行动也较为困难。比如美国人强调自我,注重思维清楚明白的文化传统和直率的表达方式。他们强调时间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征求大家意见以求得共识的决策方式是低效率的。而中国公司有明显的集体主义倾向,存在对上级的崇拜合服从同时又强调达成共识,决策过程时间冗长。
1.3、管理模式风格
因文化背景不同引起管理方式差异,也是影响跨国公司有效管理的重要因素。西方管理者强调严密的组织结构和控制手段,由于崇尚自我,强调独立,西方的管理体制是强有力的。许多企业往往依靠严密的组织机构,健全的控制手段实施管理。日本公司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终身雇佣制,提倡公司精神,定期进行工作轮换,发扬团队精神,实行民主方式。
1.4、人力资源
现在很多公司都把人力资源看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差异造成选择雇员,社会化,管理和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的不同实施原则。①如微软公司的招募原则是,需要人力时立即到市场上去找现成的,最短时间就能担当某个最具体的工作,培训5%的人员,另外95%靠自学和在职学习,公司业务成长而员工没有能跟着成长,就会被淘汰。所以当吴士宏主动帮助员工跟着企业成长,在中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策略时,由于不能适应文化差异而辞职。跨文化差异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此,它还体现在公司目标、管理费用、规模等方面。
2、如何有效地实施跨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是指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事的管理。跨文化管理的研究重点就是在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克服异质文化的冲突,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如何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最合理地配置资源,特别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企业的潜力和价值,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②西方国家十分重视跨文化管理的研究,并在实施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加拿大管理学家南希·爱德勒提出跨文化管理的三个战略:(1)凌驾。组织内的一种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而成为统治文化,按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工作模式来运行公司的日常业务。当一种文化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时可以采用这种战略,其优势是可以在短期内形成统一的文化并纳入正常的经营和管理轨道。(2)折中。即不同的文化采取妥协与退让的方式,有意忽略回避文化差异,从而实现组织内的和谐与稳定。这种策略可以避免文化的直接冲突。(3)融合。即不同文化在承认、重视彼此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尊重、补充、协调,从而形成一种合二为一,全新的组织文化。这种文化不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且极具杂交的跨文化优势。对大多数公司来说,通过融合的方法吸收异质文化中的精华,形成自身特有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是适应跨文化,降低文化障碍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佳选择。跨国公司可根据本公司目前所处的国际化发展阶段,与东道国当地文化的差异程度以及企业综合实力等具体情况选择具体的战略。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战略,都必须辅之以具体有效的措施。如何有效地实施跨文化管理有以下几方面: 1.1、识别文化差异
只有先正确识别各种文化差异,才能从中寻求共同发展的共同点。③一位跨国公司的美国经理说得直截了当: “你不得不把自己的文化弃之一边,时刻准备接受你将面对的另一种观念。”这就是不同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比如,美国公司重视“法”,中国是以“人情”为特质管理哲理。文化差异可以分为三种:基本价值观差异、生活习惯差异、技术知识差异。人们基本价值观念的差异往往难改变;生活习惯和风俗不同造成的差异可以通过文化交流解决,但需要较长的时间;由管理风格、方法或技能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可以通过相互传授和学习来克服,较容易改变。因此,只有首先识别文化差异,才能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1.2、强化跨文化理解
理解是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前提条件。跨文化理解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要理解他文化,首先要理解自己的文化。对自己的文化模式,包括优缺点的演变的理解,能够促使文化关联态度的形成,这种文化的自我意识,使管理者在跨文化交往中能够识别自己和有关他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上的类同和差异的参照系。二是善于文化移情,理解他文化。文化移情要求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摆脱自身的本土文化,克服心理投射的认知类同,摆脱原来自身的文化约束,从另一个参照系反观原来的文化,同时又能够对他文化采取一种较为超然的立场,而不是盲目的落到另一种文化俗套中。
1.3、锻造跨文化沟通能力
国际企业经营的经验证明,一个跨国公司的成功取决于该公司的“集体技能”,即公司基于跨文化理解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体系条件下产生的“核心技能”,而跨文化沟通正使促成此核心技能的中介。跨文化沟通能力,简单地讲,就是能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交往的能力。跨国公司必须又意识地建立各种正式的非正式的、有形和无形的跨文化沟通组织与渠道,着力培养有较强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例如,日本富士通公司为了开拓国际市场,早在1975年就在美国檀香山设立培训中心,开设跨文化沟通课程,培养国际人才。
1.4、进行跨文化培训
跨文化培训是为了加强人们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④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对方民族文化及原公司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文化的敏感性、适应性的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与冲突的处理能力培训;地区环境模拟等。一项对跨文化培训的全面调查显示,培训促进了跨文化沟通技能的提高,改进了管理人员与当地员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还明显降低了与外国合作伙伴、客户和竞争对手进行谈判时失败的比率,使管理者更快地适应新文化新环境。⑤许多公司将经理人派到海外工作或学习,使其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冲击,或者让他留在国内,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如宝洁,英特尔公司,摩托罗拉公司都份份建立了跨文化培训机构,将不同企业文化背景下的经营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结合在一起进行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培训。从而加强每个员工对新文化的适应性。
1.5、利用文化差异,施行多样化战略
一个真正的跨国公司能够利用并且明确估计出多样性的价值公司,而不仅仅是包容这种多样性。利用文化差异的战略能够产生竞争优势。公司应重视并利用员工多样化以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适应性和接受差异的水平,并把差异资本化,使之成为促进公司效益提高的主要手段。例如惠普公司认为多样化是其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大多数国家员工队伍多样化,并通过强力的多样化企业政策,鼓励跨文化理解和对文化差异的积极态度。
1.6、建立共同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经过识别文化差异和跨文化培训,公司员工提高了对不同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在对文化共性认识的基础上,应建立起与公司总体跨国经营战略一致的文化。这种文化把每个员工的行动和企业的经营业务和宗旨结合起来,加强国外子公司和母公司的联系,增强了企业在不同国家文化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这种公司文化的建立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这就需要不同文化的员工的积极参与和与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等外部环境保持长期的、良好的沟通关系。只有形成集体的力量,建立共同价值观,才能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① 蔡雯
略伦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管理问题
经济与管理,2002 ② 杨泉
跨国企业中的跨文化管理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 ③ 苏勇,罗殿军
管理沟通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④ 韩经纶,崔立新
论企业全球化引起的沟通障碍
南开管理评论
1999 ⑤ 张怡梅
企业文化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商业研究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