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港口2006煤炭运输形势分析与2007展望

时间:2019-05-14 03:0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港口2006煤炭运输形势分析与2007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港口2006煤炭运输形势分析与2007展望》。

第一篇:中国港口2006煤炭运输形势分析与2007展望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对外贸易1.76万亿美元,增长23.8%,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2006年中国港口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2006年中国港口形势分析

2006年中国港口是历史上吞吐量增长最快,港口建设投入最多,变化最深刻的一年。总的评价可概括为:港口生产已开始适应并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的需求;港口建设的大量投入使得港口能力快速增长,长期以来港口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运需求的状况得到了改善;港口开始从制度竞争的层面参与国际竞争。在发展的大主题下,快速成长是2006年港口发展的关键词,生产增长的快速,港口建设的快速,呈现出六大亮点。

1.港口生产快速增长,世界注目

煤炭运输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2006年,我国石油及其制品进口量增速加快,全年原油进口1.45亿t,较上年增长14.5%;进口成品油3638万t,同比增长15.7%。我国已形成青岛、大连、舟山、宁波等大型石油码头和石油储备基地。

中国港口的发展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吸引了全球港口的注目,展示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航运大国,最大的集装箱生成地和出口国,最大的矿石、石油、煤炭运输国,港口的快速发展为“十一五”提出的建成“世界港口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我国主要煤炭运输港口简介

我国主要煤炭运输港口简介

一、秦皇岛港

秦皇岛港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之一,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综合性大港,设计年吞吐量超亿吨。秦皇岛港自然条件优越,不冻、不淤、水深、浪小。

全港拥有51个泊位,其中,2万—10万吨级煤炭泊位10个,港区陆域面积8.5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152平方公里。拥有先进的装卸机械,自营铁路,港口作业船舶等,有四条铁路干线直达港口,与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保持经常性的贸易往来。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装卸单位成本指标为全国港口最高水平。

二、烟台港

烟台港位于山东半岛北侧,芝罘湾内,隔海与辽东半岛相望。港口北侧有芝罘岛与市区相连,形成天然屏障。港区水域面积867.4平方公里。水深域宽,不冻不淤,是山东半岛北岸天然良港,在全国综合运输网中居于重要地位。

烟台港现有泊位4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1个,码头岸线总长6943米,最大水深-20米,航道水深-15米。货场总面积108万平方米,仓库总面积9.2万平方米,铁路线总长25172米。有效长度21588.4米,有效车位1400个。目前港内有调车机6台,港口固定机械560台套。2003年全港吞吐量达到2593万吨。自2001年三月份开始,烟台港开始接卸外贸出口煤炭。现拥有3个煤炭专用泊位,3个与泊位相连的煤炭堆存场地及相应设施。

三个煤炭专用泊位分别为23泊、26泊和37泊

23泊长195米,水深-11.2米,航道水深-9.9米;26泊长236米,水深-9.7米,航道水深-9.9米;37泊长218.5米水深-14米,航道水深-11.2米。

煤炭专用泊位,用门式起重机装卸船,沿23-26泊岸壁设置门式起重机13台,其中16吨门机3台,10吨门机10台。沿37泊岸壁设置门机5台,其中16吨门机2台,10吨门机3台。

煤炭装船作业,10吨门机装船效率为150吨/小时,16吨门机装船效率可达200吨/小时。

三、万寨港

万寨港是国家“七五”期间投资一亿元建成的年设计吞吐能力 650万吨的专用煤炭中转港口,加之后来投资近5000万元的港区扩建,港口年设计吞吐能力可达880万吨,固定资产1.10亿元,在岗职工870人。万寨港设备先进、管理科学、质量优良、服务上乘、环境优美、重互惠、讲信誉,是全国内河上的现代化大型煤炭中转枢纽港口,素有“京杭运河第一港”的美誉。

万寨港东连京沪、西接陇海两大铁路干线,陕、甘、晋、豫、鲁、冀等地的煤炭经此可中转至苏、浙、沪等地区。十余年来,港口共中转煤炭3700万吨,促进了东西部经济联合,有效缓解了华东地区能源需求不足的矛盾,较好地发挥了京杭运河黄金水道和“江苏水上运输北大门”的作用。

万寨港陆域面积40.3万平方米,堆场面积15.5万平方米,最大堆存能力可达100万吨。港区铁路专用线22.1公里,其中装卸作业线6.65公里,可同时接卸列车160节。港口水域面积15.8万平方米,码头岸线长1330米,国家二级航道,港池水深常年保持4米。

万寨港共有生产作业线8条,14个区,56个货位,可同时堆放30多个煤种。港口有8个泊位,其中2000吨级泊位3个,1000吨级泊位5个,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煤种的需求和2000吨级以下船舶的装载。

四、天津港

天津港目前港区面积近200平方公里,新港航道码头可通航和停靠 7~10万吨级船舶,海河内可通航和停靠5至7千吨级船舶全港码头岸线总长度为12032米,库场总面积为300多万平方米,各类装卸机械1360多台,各类港作船舶60余艘;港内共有铁路65公里,设有1个编组站和5个分区车场;公路14条、总长

度为20多公里;全港各类泊位140多个,其中公用客、货生产泊位62个,包括47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8个集装箱泊位,年通过能力100万标准箱;现代化粮食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为为350万吨;2个国际客运泊位;2个油轮泊位,1个船舶供油供水泊位,其余均为杂货泊位。通过天津港的货物以外贸为主外贸吞吐量和外贸出口量分别位居国内大陆港口行业的第二、第一位。天津港港口腹地以华东、西北和广大内地省市为主,总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2亿多人口拥有占全国比重较大的盐(约占总量的1/4)、煤(约占总量的3/5)、油(约占总量的1/6),矿(约占总量的1/7)等丰富资源,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力;港区周围半径300公里内集中着中国北方庞大的都市群体作为港口发展的坚强依托。

天津港自一九八六年开始从事煤炭装卸作业以来,一直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不断适应和满足货主对港口煤炭运输需求,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在全国煤炭装运港口中率先实行煤炭堆存单堆单放,原来原转;煤炭从库场至装船运输全过程实行质量监控等项服务措施,从根本上确保了煤炭运输质量和货主利益,开创了煤炭装卸港口运输服务新局面。吸引了众多煤炭用户云集天津港进行交易和运输。天津港煤炭运输生产也由此蒸蒸日上,到目前已然成为我国第二大能源输出港,年平均吞吐量达3300多万吨。

一.港口泊位能力:

根据我港的生产布局,现利用33#、35#、36#、37#、38#、39#、40#七个泊位装运出口煤炭,在煤炭集中到达时,根据情况穿插使用19#、20#、25#、26#四个泊位。各个泊位水深和机械配置情况如下:33#泊位(-11米)配置25吨门机3台;

35#→40#泊位(-11米)配置25吨门机10台,10吨门机4台,35吨门机2台;

19#、20#泊位(-10米)配置10吨门机7台;

25#、26#泊位(-10.5米)配置10吨门机7台;

S5#泊位(-11米),配置30吨门机2台、40吨门机一台;

S6#泊位(-13.8米),两台进口皮带传送装船机,作业效率4000吨/小时;

年煤炭码头通过能力为3300万吨。

二、港口火车接卸能力:

现港内用于接卸煤炭火车的道线共有七条:储运公司和建设公司共有道线五条,线路有效长度分别为:1道750米、2道830米、3道951米、4道954米、5道911米可同时摆放整列火车5列,另有一条走行线(6道)。另东突堤有用于接卸煤炭火车的道线有2条,另有2条走行线,每条道线有效长度都为1188米,可同时摆放整列火车2列。

全港同时可摆放煤炭整列火车7列。我港年煤炭接卸火车能力为1000万吨。

三、港口堆场堆存能力:

现港内局属煤炭堆场有效使用面积为98万平方米,其中:与铁路直接配套的场地60万平方米;一次性堆存能力120万吨;汽车进港煤炭配套场地38万平方米,一次性堆存能力60万吨。全港局属煤炭堆场一次性堆存能力为180万吨。

四、煤炭经营管理模式、主要部门和分工

天津港煤炭生产经营统一由局业务处货运市场科负责宏观管理,对煤炭进港储存计划和库场实行统一调控和安排,并负责对外煤炭运输储存协议、合同的签定。

天津港负责煤炭装卸的主要公司有:港埠六公司(35#-40#泊位)、东方发展公司(33#-34#泊位)、港埠五公司(25#-26#泊位)、港埠四公司(19#-20#泊位)。

天津港沿海煤炭运输主要货运代理单位:贸易公司(负责进港火车下线煤炭的代理)、货运公司(新港货代中心)、劳动服务公司货贸分公司、兴港货贸开发公司(负责在港埠六公司汽车进港储存的煤炭代理)。天津港进港煤炭火车接卸公司:港埠六公司、储运公司、物资公司。

天津港主要煤炭储存公司:港埠六公司、储运公司、物资公司、贸易公司、建设公司、东方发展公司、金海公司、兴业公司等。

五、日照港

日照港湾阔水深,天然形成的7公里耳型港湾,外延1公里,自然水深达13米,整个海域为沙质岸线,不淤不冻。日照港所处地域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7℃,年大于6级风的频率为0.51%,大雾年平均出现天数为11.4天。港口全年作业天数可保持在300天以上。日照港共拥有生产泊位18个,吞吐能力为2210万吨。日照港是我国大型煤炭输出港之一,拥有两个10万吨级煤炭专业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为1800万吨,列世界主要煤港第15位。

日照港位于中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中部。东临黄海,北与青岛港,南与连云港港比邻;隔海与日本、韩国、朝鲜相望。港口陆上铁路经兖石线与全国铁路网相联;公路有三条干线通往全国各地;水路可直通我国沿海及世界各港,目前已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随着中国兰新铁路与哈萨克思坦土西铁路的全线贯通,作为新欧亚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之一的日照港,正日益成为国际海陆运输的重要枢纽。

日照港湾阔水深,天然形成的7公里耳型港湾,外延1公里,自然水深达13米,整个海域为沙质岸线,不淤不冻,是建设15至2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理想选址。

日照港所出处地域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7℃,年大于6级风的频率为0.51%,大雾年平均出现天数为11.4天。港口全年作业天数可保持在300天以上。

日照港于1980年开始建设,1986年5月正式开港。目前,港口共拥有生产泊位18个,吞吐能力为2210万吨。日照港是我国大型煤炭输出港之一,列世界主要煤港第15位。

日照港拥有不同特点的第一装卸公司、第二装卸公司、铁路运输公司、第三装卸公司、轮驳公司、引航公司、储运公司等专业型公司,并具有先进的通信、电力系统和建筑(港湾工程)、机修等能力。港区陆域范围为1034公顷,水域范围为300平方公里。营运码头总长为4000多米。

煤炭装卸运输:日照港煤码头目前拥有两个10万吨级煤炭专业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为1800万吨。港口配有现代化的煤炭装卸机械,大型机械有:翻车机2台,每台能力为3600吨/小时;螺旋卸车机4台,每台能力为400吨/小时;堆料机3台,每台能力为3600吨/小时;取料机4台,每台能力为3000吨/小时;堆取料机1台,堆料能力为3600吨/小时、取料能力为3000吨/小时;装船机2台,每台能力为6000吨/小时; 港口煤堆场堆存能力为170万吨,可根据用户需要实行专垛堆存;煤炭装卸作业现场由中央控制室实行系统控制和连锁;高精度电子计量装置对进出港口的煤炭进行动态计量; 在煤炭卸车、装船过程中均有现代化的金属杂质分离器对其质量进行把关,有先进的化验仪器对进出港的煤炭发热量、灰分、水分、挥发分、含硫等进行监测。

六、连云港

连云港煤炭专用码头装船能力可达1200万吨。码头有效长度475米,港区水深达-12.5米,有6万级和3.5万吨级泊位各一个,可接船型最大长度240米,宽度32米,吃水12米,最小3000吨。码头装卸生产工艺流程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监视和管理,接卸能力和单线装船能力均达3000吨/小时。

港口设施

连云港港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境内,连云港市为1984年全国首批沿海14个开放城市之一。连云港市辖4县5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连云区、云台区、新浦区、海州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为7354km2,总人口为432.96万人;市区面积830km2,人口约60万。其中建成区面积40km2.依港形成的连云区与市府所在地新浦、海州两区间由一条东西向23km长的市区大道棗新墟一级公路相连。新墟公路从西向东依次联结云台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碱厂等。

集疏运条件

(1)铁路。国家已于1992年开通连云港至欧洲国际集装箱联运列车;客运列车已直达北京、南京、上海、天津、宝鸡;港区铁路线长60km ;两个港口站即中云交接站和墟沟港口站年编排能力分别为 2050万吨和1500万吨;东陇海路邳县至连云港复线工程即将完工。

(2)库场。市区有仓储企业约83家,面积约293万m²。其中库房面积约32万m²,库场年储转能力达960万吨以上。

(3)公路。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国道、连云港至新疆霍尔果斯国道、连云港至济南公路国道均入境内,宁连一级公路建成通车,徐连高速公路、连洛汽车专用道准备在建。汽车客货运直达几十座大中城市。

(4)内河航运。全市境内有内河港口4个,拥有码头泊位约140个,主航道盐河南接京杭大运河,与长江、洪泽湖、淮河等水系相沟通。

(5)航空。民航机场可以起降大中型客饥,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厦门、成都等航线。港口航道

为淤泥质,总长20.35KM,水深-9M。其中外航道63。--243。走向,底宽160 M,弯道段底宽为160M-270M,通航水深-9M,总长12.35KM,3.5万吨级船舶可双向航行,5万吨级可单向航行。该航道已于1993年供七八万吨级船舶非满载乘潮进出。

港口位置

连云港港地处中国沿海中部的海州湾西南岸、江苏省的东北端,位于北纬34.4',东经119.7'(主要港区),为横贯中国东西的交通大动脉棗陇海、兰新铁路的终点港。横穿东西的霍尔果斯至连云港和纵贯南北的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的两条最长的公路国道在此交汇。它北倚长6km的东西连岛这个天然屏障,南靠巍峨的云台山东麓,人工筑起的长达6.7km的西大堤,从连岛的西首将相距约2.5km的岛陆相连,使之形成约30平方km的优良港区,并使可建港区岸线延至60km。它西距徐州223km、乌鲁本齐3626km。连云港港海路距青岛港101海里、大连港339海里、天津港481海里、上海港388海里;距日本长崎539海里、大阪825海里,距韩国木浦355海里、仁川383海里、釜山514海里,距香港 1112海里。连云港港处在中国沿海与内陆实行广泛交通联系的最佳地带,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东首最便捷的桥头堡。由它上陆桥,可以直驶1万km外的欧洲大西洋沿岸诸港。

港区泊位

至1996年,连云港港辟有5个港区,生产性码头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为2025万吨。

(1)老港区。已建成码头(船台)11座计23个泊位,其中,生产性码头5座计13个泊位:3个5000吨级、10个万吨级及其以上泊位(6号泊位为临时性客轮泊位),港区内第一港务公司:拥有2座包括2个5000吨级和4个万吨级泊位的散杂货突堤式码头,设计年吞吐能力200万吨。第二港务公司:拥有1座包括 5个2~3.5万吨级泊位的散杂货突堤式码头(其中1个端部泊位为非生产性备用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140万吨;1座万吨级煤炭、矿石专用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超过275万吨;1座5000吨级顺岸式杂货泊位。港区年设计吞吐能力超过615万吨。该港区23个泊位中有港务辅助性、渔业、军用、修造船泊位计11个。年通过能力达100万吨的危险品码头基本具备靠船条件。

(2)庙岭港区。己建成码头4座计14个泊位,其中,生产性码头3座计8个泊位:均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港区内连云港集装箱公司 :拥有1座包括2个2.5万吨级泊位顺岸式集装箱专用码头,设计年吞吐能力110万吨,约为国际标准集装箱20万只。第三港务公司:拥有一座包括2个 2.5万吨级木材专用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100万吨)和1个非生产性备用泊位(为突堤端部泊位,近期将改造为7万吨级兼顾10万吨级船舶停靠的深水泊位);1座3.5万吨级散粮装卸专业化泊位码头,设计年吞叶能力200万吨;散粮码头泊位与木材码头泊位分别位于突堤码头东西两侧。煤炭装卸公司:拥有1座包括1个1.6万吨级和1个3.5万吨级泊位的煤炭专用码头,设计年吞吐能力超过900万吨。港区设计年吞吐能力超过900万吨,该港区14个泊应中有港务辅助性和航务泊位计6个。

(3)墟沟港区。总设计年吞吐能力210万吨的一期工程 6个万吨级深水杂货泊位中2个泊位已建成投产,设计年吞吐能力新增 70万吨。另一个泊位基本具备靠船条件,由第四港务公司负责港区管理和生产,该港区还建有600吨级和1300吨级船台各1个,海关船艇码头1座。

(4)北港区。依西大堤和连岛内侧建设而成,已在连岛南侧建成的码头泊位有:连云港港务局外轮航修厂码头1座1个泊位、1处航修船台,中国船舶燃料供应连云港公司油轮码头1座计1个5000吨级泊位、1个1000吨级泊位和1个600吨级泊位,另有小型造船码头、渡轮码头、航务码头各一处。

(5)灌河口港区。己在灌河南岸陈家港和北岸燕尾港各建有3000吨级泊位1个,均为生产性泊位(以散盐出转为主,设计年吞吐能力30万吨),由港务局驻灌河口办事处管理经营。该港区另外还有两个滑坡码头泊位和1个500吨级散杂货码头泊位。青岛港建于1892年,位于山东半岛胶州湾畔,濒临黄海,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港深域阔,不淤不冻,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都十分优越,是中国沿黄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是中国特大型港口,国家520户重点国有企业之一,现有职工16000人。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和前湾新港区组成。年通过能力超过亿吨。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原油、矿石及粮食、化肥、钢材、水泥、氧化铝、纯碱等件杂货进出口的装卸服务和国际国内客运服务。

青岛港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海上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世界知名集装箱班轮公司在青岛港开辟国际集装箱干线32条,每月有280多个航班把青岛港和美东、美西、欧洲、地中海、波斯湾、澳洲、东南亚等世界主要航区连为一体,青岛港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国际集装箱中转港。铁路运输通过胶济线和胶黄线与石太、京广、京九等铁路大动脉相联。公路运输通过济青高速公路、胶州湾高速公路、青烟公路与全国公路网相联通。管道通过东黄管线与华北、华东管道运输网相连。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管道立体交叉的畅通运输网络。

港区陆域面积为24.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420平方公里。现有仓库总面积8.7万平方米,油罐容量为100万立方米,堆场总面积202.9万平方米。拥有码头15座,泊位73个。是一个多功能、全方位、高效率的现代化国际亿吨大港。具有集装箱、煤炭、矿石、原油,装卸的四大优势。

煤炭:青岛港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出口基地之一。拥有煤炭专用泊位2个可进行5000吨到10万吨级煤炭船舶作业,年通过能力在1500万吨以上。拥有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煤炭专用码头和全套先进的自动化的翻车装船系统,翻车效率为每小时120节7600吨、装船效率为每小时9000吨。

矿石: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20万吨级兼顾25万吨级的矿石码头,年吞吐能力达到2200万吨以上,拥有2艘20万吨级海上矿石过驳浮吊和装车效率为每小时9000吨的装船设备、卸船效率每小时5000吨的矿石卸船机、堆取效率单机每小时4500吨的堆取料机4台装车效率单机每小时2500吨的装车机2台,可满足20万吨级以上大型矿石船舶的装卸需要,矿石装卸系统全部实现自动化作业。

原油:是中国大陆沿海最大的进出口原油中转基地,年通过能力3000万吨。拥有大陆沿海最大的20万吨级原油中转码头和100万立方米的钢质浮顶油罐群。

集装箱:青岛港是我国第一个国际集装箱中转港,最大的冷藏和进出口港。世界知名集装箱班轮公司在青岛港开辟国际集装箱干线32条,每月有280多个航班把青岛港和美东,美西、欧洲、地中海、波斯湾、澳洲、东南亚等世界主要航区连为一体。

八、锦州港

锦州港的货物集疏条件目前主要通过铁路和公路。港区内一条长6,566米的铁路直通前沿码头,后方直接与沈山线、锦赤线、锦阜线相连接,通过该等铁路与中国东北、华北铁路网相联接。

公路是锦州港集疏货物的又一主要通道。目前,本集团的货物主要和102国道相连接,经102国道与103国道在绥中、304国道在新民、203国道在沈阳及沈大国家高速公路与经济腹地相联系。京哈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1999年末建成。届时,进出锦州港与其经济腹地之若干公路之公路运输时间亦将随之缩短。

锦州港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类开放口岸及辽西地区唯一的对外开放港口,锦州港全年无台风袭扰,冬季冻

而不封。锦州港是辽西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内外物资重要集散地之一,是黑龙江和吉林西部广大区域物资中转最经济和便捷的出海口之一。

第三篇: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回顾与展望

一、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运行情况

(一)进出口快速增长,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2002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全年进出口总额达6207.68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大大高于国民经济8%的增长速度。2002年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全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303.6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8.17亿美元,其中出口实现3255.65亿美元,同比增长22.3%,比上年净增594.67亿美元;进口2952.03亿美元,同比增长21.2%,比上年净增516.50亿美元(见表1)。

表1 2002年进出口基本情况(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2002年12月。

(二)非国有企业出口持续高速增长,国有企业出口增长缓慢

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民营企业出口增长很快,分别高达27.6%和66.47%,但国有企业出口困难的局面没有改变,2002年国有企业共计实现出口1228.58亿美元,仅比上年增长8.5%。增速的差异引起出口企业格局的变化,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集体企业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分别为37.74%、52.19%、10.07%,其中国有企业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8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集体企业出口同比分别上升了2.1和2.7个百分点。

(三)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并驾齐驱

2002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同步快速增长。全年加工贸易出口1799.37亿美元,同比增长22.02%,占全部出口的55.27%,与上年55.40%的比重基本持平;一般贸易出口1362.04亿美元,同比增长21.70%,占全部出口的41.84%,与上年42.05%的比重基本持平。2002年,一般贸易进口

增长稳定,加工贸易进口增长迅速。全年加工贸易进口1222.16亿美元,同比增长32.04%,占全部进口的41.40%,与上年的41.12%基本持平;一般贸易进口1291.2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3.71%,占全部进口的43.74%,较上年的46.58%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

从加工贸易的实际运作来看,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增长较为缓慢,为14.86%,而进料加工贸易增长迅速,为2

9.44%。此外,2002年加工贸易进口迅速增长预示着2003年加工贸易出口将会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四)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

1.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2年,机电产品进出口3126.65亿美元,同比增长30.67%,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50.37%,比2001年高出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570.77亿美元,同比增长32.3%,高于全年出口增长率10个百分点,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从2001年的44.63%上升到48.25%,净增381.11亿美元,占全年出口增

加额的64.08%。机电产品全年进口1555.88亿美元,同比增长29.1%,占全部进口的52.71%,比2001年的49.47%提高3.3个百分点,净增350.91亿美元,占全年进口增加额的67.94%。

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2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在2001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78.6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6.1%,比2001年的25.4%高出20多个百分点。在全年新增的594.67亿美元出口额中,高新技术产品为214.13亿美元,占36.01%,较2001年有所下降。

3.工业制成品进出口增加较快

2002年,初级产品进出口777.52亿美元,同比增长7.8%,占全部进出口的比重为12.53%,较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其中,初级产品出口284.80亿美元,同比增长8.1%,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为8.75%,较2001年下降1个百分点。2002年初级产品进口492.72亿美元,同比增长7.7%,占全部进口的比重为16.70%,较2001年下降2个百分点。

2002年工业制成品进出口5430.16亿美元,同比增长24.09%,占全部进出口的比重为87.47%,较上年上升近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制成品出口2970.85亿美元,同比增长23.9%,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为91.25%,较上年略有增长。2002年工业制成品进口2459.31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占全部进口的比重为83.30%,较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

4.传统大宗商品出仍不理想

传统大宗商品中,粮食出口呈现较好局面,稻谷和大米、玉米、大豆出口数量分别增长94.6%、13.3%和11.1%,钢材、玩具、服装、鞋类平稳增长,增速分别为17.1%、7.9%、12.7%和10.4%,其他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不同程度减少,其中原油、水泥、煤和成品油出口金额减幅较大,同比分别减少10.9%、15.7%、5.0%和1.2%。从总体上说,2002年传统大宗商品出口不是很理想,虽然粮食出口呈现较好局面,但是如果按照出口金额计算,玉米和大豆的出口均呈下滑趋势,同比减少1.4%和0.5%。

(五)大宗商品进口增加较多,关税配额商品已用配额比例普遍不高

2002年传统大宗商品中,汽车及底盘、肥料、钢材进口增长最为迅猛,分别增长81.6%、51.2%和38%。原木、锯材、纸及纸板、初级形状塑料的进口也都是两位数增长,原油进口数量增长15.2%。关税配额管理的商品中,化肥的使用配额比例最高,为87.1%,其次是食糖、棕榈油、羊毛和毛条,分别为67.1%、66%和65.4%。其他的到目前都没有过半,粮食类使用最低,其中小麦使用比例仅为7.4%,玉米使用比例为0.2%,稻谷和大米的使用比例为6.1%,豆油使用比例为22.8%。

(六)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基本平稳

从主要贸易地区来看,对新兴市场和传统市场出口都实现了快速增长,改变了2001年对北美、欧盟、亚洲市场等传统市场出口增长缓慢的局面。在进口方面,从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进口较2001年增长较快,而从北美的进口较2001年下降较快(见表2)。

表2 2002年中国对各地区进出口情况(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2002年12月。

从贸易伙伴来看,2002年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中国2002年前10位的贸易伙伴同上年相同,但名次有所变化,台湾省成为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中国对美国等市场出口增长较快,但对日本出口增长仍然不振。中国对美国、欧盟、中国香港的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对加拿大的贸易顺差和上年基本持平,与日本的贸易差额从上年的顺差21.61亿美元转变为逆差50.31亿美元,对东盟、中国台湾、韩国的贸易逆差继续扩大,对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贸易逆差在逐步减少。2002年,日本仍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美国仍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见表3)。

表3 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十大贸易伙伴(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2002年12月。

(七)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出口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2002年东部沿海10省(市)出口占全国出口的87.9%,所占比重较2001年同期进一步提高。另外,中西部省(市、区)的出口也不平衡,四川、新疆、黑龙江、内蒙古、陕西等出口连续多月为全国增长最快的省份,除北京和海南省外,出口增速在10%以下的全部是中西部省份,而且有3个地区出现负增长。

二、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实现双高增长的原因分析

(一)世界经济的好转为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002年初以来,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较2001年都出现不同程度地好转,尽管增长速度较年初预计的要慢。美国经济出现复苏势头,进口也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尤其是第一季度主要受补充库存和住房、汽车行业活跃的推动,美国经济取得5%的高增长率;欧盟,特别是欧元区的经济已基本稳定;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各国GDP也都实现了较高的增长率;与东盟改善关系,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则使中国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竞争力。虽然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制约,但总体上判断,200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为2.8%,高于上年水平。世界经济的好转带来了国际贸易的复苏,2002年世界贸易预期增长3%左右,高于2001年的负增长,世界经济的复苏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为外贸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的多项指标都好于预期:经济运行中消费需求旺盛,投资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增强,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8%,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1482亿元,同比增长11%,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累计完成投资26119亿元,同比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0886亿元,同比增长8.8%。这种良性增长的局面,给外经贸打开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大大提升了中国出口和引资的竞争力,也给进口的同步增长带来了可能,可以说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中国进出口的快速增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物质和经济基础。

(三)加入WTO的积极效应开始显现

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入世后,按照承诺,中国不断削减关税和调整非关税措施,给国际社会以市场开放和政策稳定的信心,同时,国外原来对中国的一些出口产品设置的限制措施也受到多边的约束,增加了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如对欧美出口的纺织品、箱包等被动配额限制已部分解除(约40亿美元)等。另一方面,中国充分运用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国际贸易争端,维护了世贸组织成员国应有的权利,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的进出口公平贸易环境,改善了中国的外贸环境,扩大了出口,如2002年1~11月国外对中国的各种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调查和起诉有47起,明显低于2001年的67起。

(四)国家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出口的增加

2002年以来,国家充分估计了外贸出口可能面临的严峻形势,在保证外经贸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同时,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研究制定了新政策,并通过多种渠道开拓新兴市场。

首先,加入WTO后,中央和地方制定的促进扩大出口的政策和措施继续保持稳定。如继续对出口商品退还增值税和消费税;继续实行出口收汇贴息政策;继续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继续管好用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外经贸公共信息服务专项资金,西部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境外贸易中心建设资金等;继续推动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逐步在全国各商业银行推广此项业务,缓解出口企业的资金困难;稳定加工贸易政策,对加工贸易中的深加工结转由海关实行保税监管,不收增值税。

其次,在进一步推行出口货物“免、抵、退”等税收管理办法的同时,提高了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快了退税进度。在前几年连续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2002年国家将棉花、大米、小麦、玉米的出口退税率由5%提高到13%,对钻石出口实行17%的出口退税率。2002全国出口退税指标预算安排1000亿元,加上2001年预留的250亿元,共计1250亿元,缓解了出口企业的资金紧张,增加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2002年国家采取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例如,为了发展中俄经贸关系,中俄高层领导多次会晤,朱镕基总理还专门邀请俄罗斯企业家代表团访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针对中国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遇到的难题,还推出了一些特殊的险种。此外,中国还积极改善和东盟的关系,推动了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2002年,中国对俄罗斯和东盟出口分别增加了29.9%和28.2%。

此外,国家对外贸进出口权的放开大大调动了各类企业出口的积极性,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加较快。如浙江省1至10月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专业外贸企业这三大外贸出口主体出口累计增幅排序依次为:生产企业增长52.22%,外商投资企业增长27.33%,专业外贸企业增长7.17%,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幅高于全省外贸出口增幅27个百分点。外贸出口企业的主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五)美元贬值和美国补充库存是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2002年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等世界主要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由于中国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美元的贬值增加了采用浮动汇率制的我周边国家货币连锁升值的压力,客观上形成了人民币相对其他货币的贬值,从而使中国出口商品成本降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尤其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得到增强。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相似,出口市场均以美国市场为主,我与其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美元贬值对中国2002年对美国和东南亚出口的正面影响比较明显。另外,2002年以来,尤其是第一季度,美国企业大量补充库存,对中国向美国出口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六)世界制造业加快向中国转移,并迅速形成了较强的生产出口能力

2001年以来,在全球经济显著放慢特别是美国经济严重滑坡的大背景下,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加入WTO、申奥成功等一系列因素,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安全岛”。为鼓励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提高中国利用外资的效率,从2002年1月1日起,对从事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其投资者在原合同以外追加投资项目所取得的收入,可单独计算享受企业所得税法定减免优惠。在不少行业出现了跨国公司增加在中国的生产和采购,压缩在其他地方生产和出口的现象。在电子信息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世界上主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都将其生产网络扩展到中国,将中国加入其全球生产和供应链之中,如摩托罗拉公司关闭了在欧洲和南美的工厂,增加了在中国的投资和生产。因此,在全球信息技术产业和贸易大幅收缩的背景下,中国以信息技术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仍能维持40%以上的增长率。

(七)国家富有成效的进口调控政策的刺激

2002年中国遵守入世承诺,一方面大幅降低了进口关税,平均关税已由15.3%调整到12%,另一方面逐步取消了一批非关税壁垒,2002年中国实行进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种类从上年的26种减少到12种,减少了一半多。大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取消促进了中国进口的增加,但是没有预期增加的那么快,其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中国原有50%的进口产品是不交税的,如加工贸易是保税的,外商企业的机器设备进口和国家技改项目的设备进口以及外国政府的捐赠等享受免税待遇,也就是说只有不到一半的产品进口要交税。二是2002年国家对部分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减少了部分进口。调整的内容主要有三项:一是对1996年4月1日前按国家规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改造项目、基本建设项目(含重大建设项目)、外商投资项目(包括享受外商投资政策的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在项目额度和投资总额的剩余额度内进口的商品,实行了《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和《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的限制。二是依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产品全部直接出口的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新批准的外商投资项目的进口设备,一般先照章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返,5年内返清。三是今后一般不再受理和审批个案减免进口项目的申请,除国务院规定的一律不予减免税的20种进口商品外,对进口的生产原材料及各地为举办大型活动进口的车辆,也将一律不予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由于国家富有成效的进口调控政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由于关税降低、非关税措施减少而冲击国内市场的情况。

三、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展望

(一)世界经济的复苏将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些世界组织和机构对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的预测高于2002年。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2年10月25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3.7%,美国预计实现增长2.6%。世界银行的内部报告分析认为2003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2.9%,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将分别达到2.4%和4.4%。世界经济的复苏将会带来世界贸易规模的扩张,IMF预测2003年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将达到6.1%,世界银行预测2003年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将上升为8.8%。世界经济的复苏和世界贸易的扩张将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将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2003年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一些有利因素将会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首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改革目标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经济发展的环境将会继续改善。其次,从宏观政策看,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2003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不会缩减,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向积极的方向发展,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力度将加大,这为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基础。最后,从市场层面看,随着对外开放扩大和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国内的需求规模将有所扩大,这将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虽然中国经济的发展仍受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但总体上说,2003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

(三)加入WTO和外经贸体制改革的积极效应将进一步显现

中国入世大大加快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明显增强,2002年中国入世的积极效应得到初步释放,预计这一趋势在2003年会表现的更为明显。随着对世贸规则的逐步熟悉和入世协议的执行进入实质性阶段,2003年中国入世对改善中国贸易环境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国外对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壁垒将逐步减少,这将有利地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为继续发挥出口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发动机的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为履行入世协议,中国政府所做的一系列政策调整,特别是有关国民待遇和透明度原则方面的政策调整,将会大大改善投资环境,跨国公司将继续进入中国,并以此带动中国的出口。最后,外贸体制的改革仍将继续深化,外贸经营权放开的积极效应仍将进一步显现。

(四)进口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将会增加进口

关税水平的降低以及部分非关税壁垒的取消是导致2002年进口快速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预计2003年这一效应将进一步显现。2003年中国将继续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2002年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关税总水平将由2002年的12%降低到11%,逾3000个税目的税率将有不同程度下调,其中工业品和农产品平均税率降幅为7.2%和9.6%,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总水平,由2002年的3.5%降低到1.5%,降税幅度高达57%左右,共有215类信息技术产品实行零关税。在关税总水平降低的同时,中国也将逐步取消一批非关税壁垒,如从2003年起中国将取消相机的进口配额等。另外,根据入世承诺,实行进口配额管理商品的进口配额将在上年的基础上再提高,如汽车的进口配额在2002年60亿美元的基础上再提高15%。国内进口关税总水平的降低以及一些非关税壁垒的消除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进口的增加。

(五)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将对中国扩大出口构成障碍

贸易保护主义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是中国外贸发展进程中的“暗雷”。中国已经是各国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发达国家还以环保标准、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标准、反倾销等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对中国产品进口实行限制。另外,由于产品的竞争优势以及加入世贸组织有关配额取消之后,WTO任何成员国可能对中国任何进口产品提请特别保护。以纺织品为例2002年9月5日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向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署下属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CITA)正式提出申请,试图首次启用《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之242条(纺织品特别保障条款),对中国5类纺织品提请重新设置配额。贸易保护主义的强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六)出口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直接影响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虽然政府在出口退税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但是仍有一些企业反映,出口欠退税时间长、金额大,加剧了资金流动紧张。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因退税滞后时间超过贷款偿还期限,导致贷款预期,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积极性。部分出口商品低价竞销问题比较严重,导致我企业利润减少,同时也容易招致国外频繁的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此外,中国出口产品中存在的质量、卫生、安全问题,加之出口环节物流成本高,也对中国扩大出口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四、政策建议

(一)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变动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尽管国际上许多机构预测世界经济在2003年将走向复苏,但是世界经济走势仍受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首先,美国、日本和欧盟这三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前景仍然不明。美国企业的财务丑闻不断,股市下降,美元贬值,大大动摇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日本经济短期走势趋好,但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欧盟内部的结构问题远未解决,经济复苏乏力。其次,美对伊动武的可能性仍存在,中东等局部地区冲突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将给冲突地区带来不稳定因素,也将影响世界石油等商品的价格,阻碍世界经济的复苏。第三,南美地区金融危机的影响难以很快消除。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以及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对未来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仍将产生不利的影响,给中国外贸工作也增加了不确定性,因此我们要继续跟踪这些因素的变化,加强对重点地区市场的研究,以应对外部形势突变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二)继续保持扩大出口和吸收外资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针对世界经济尤其美国经济前景仍不明朗的情况,应该继续保持出口和吸引外资等各项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宜做大的调整。在保持现行政策稳定的同时,要研究制订新的鼓励扩大出口的政策,要完善出口退税政策,适当增加出口退税规模,逐步完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和委托代理出口的“免、抵、退”政策;扩大出口信贷规模,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出口的支持力度,简化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此外,还要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法制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并抓住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扩大对外宣传,让跨国公司加深对中国投资环境的了解,将其产生加工环节转移到中国,以带动出口增加。

(三)继续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美、日、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传统出口市场,我们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但市场过于集中,风险比较大。从目前情况分析,阿拉伯市场消费水平较高,增加中国商品的市场份额仍有较大空间;俄罗斯经济增长很快,对消费类机电产品需求量较大,是中国较大的潜在市场;近邻印度经济持续发展,未来10年将保持7%的增长速度,2001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900亿美元,而中印双边贸易额2001年仅约36亿美元,2002年仅达到43亿美元,中印贸易潜力巨大。为此,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对美国、日本、欧盟、中国香港、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传统重点市场出口的同时,我们可有针对性地挖掘市场潜力,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切实做好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印度、东欧、中东、拉美、非洲等市场的开拓工作。

(四)做好进口管理和调控工作,保持进口的适度增长

为了避免发生国际贸易摩擦,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适当增加一般贸易进口,重点是中国国内市场需要的原材料,国内企业技术改造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对有利于扩大出口的进口,要继续给予鼓励和支持。按照世贸组织要求,改进进口管理,在管理方式上,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国际通行做法为主转变。要充分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原产地规则、政府采购、技术措施等手段,加强对进口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此外,做好关税配额商品的进口配额的管理。

(五)大力整顿和规范外经贸秩序

进一步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等违法行为,促进外贸出口健康发展。对涉及走私、骗退税、逃汇骗汇等违法犯罪行为的企业要依法进行惩处。继续严厉打击走私、逃套汇等违法犯罪活动,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依法整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政府管理工作。通过外经贸与海关、税务、外汇联网,建立以海关货物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外汇和出口退税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网络技术为手段的全国统一的进出口企业行政监管电子网络系统。

市场经济研究所 赵怀勇

第四篇: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

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回调的影响,住房销售 低迷,房价涨势逐步回落,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调整程度 逐步加深。208年下半年,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中央及地方政府连续出台了多项鼓励住房消费、活跃房地产市场 的调控政策。2009年较高的房价将有一定下行空间,随着房价的 合理回归,政策逐步落实,自住型需求将陆续释放。

一、我国仍处在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阶段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住房市场已进入成熟期不同,我国正处在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阶段,住房水平低和需求比较旺盛,是 我国住房市场快速发展的市场基础,其中除了少数低收入群体住 房需要政府提供保障性外,还有几种类型的住房需求依靠住房市 场:

类是刚刚步入社会不久,成家立业需要住房的年轻人,包

括本地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和外地进入大中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 们需要的住房是功能设施齐全、舒适、方便,小户型、价格适中,可以承受得起的住房。一类是已经购买房改房,生活水平提高,希望以小换大改善居住条件的人群。这两部分人具有一定收入和 经济能力,借助银行贷款,可以购买普通住宅,他们是社会的基 本群体,占大多数,也是住房市场自住型的基本需求群体。还有

类是投资型需求。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财富有了较大增长,需 要有保值增值的渠道和工具,一部分人选择了住房市场。购置住 宅不是为了自己居住和使用,而是为了出租获利或住宅涨价后出 售获利,是通过购房实现手中的货币增值。

二、此轮房地产市场调整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作用

从2007年年末开始,住房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进入调整期,其 根本原因是市场内在规律对房地产行业几年高速增长积累的矛盾

和问题进行自我强制调整的结果。2004年以来,在我国经济较快 增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对房地产市场预期向好的基础上,投 资型住房消费大量入市,不断推高房价以获利;开发商大量高价 拍地,以获取更高的回报,推高了住房的成本;自住型消费者在“买涨不买落”的心理驱使下,集亲戚朋友之力提前购房,透支 了部分基础消费需求。几种因素叠加,埋下了隐患,导致了目前 住房市场需求减少、调整期的到来。

第一,大量投资者进入,市场需求过旺,使房价快速上涨,脱离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加之市场供应的中小户型、中低价 位的住房偏少,将普通消费需求挤出了市场。

第二,房地产市场过快发展、房价过高弓l起了国家连续实施 房地产调控政策,随着宏观调控的累积效应发挥作用,尤其是对 第二套住房贷款政策的调控,一些投资性和投机性资金撤出住房 市场。

第三,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中国经济向下调整,消费者收入预期及对房价预期发生变化,观望气氛浓厚,加剧了 市场调整的程度。

虽然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短期内对经济稳定增长带来了较大影

响,但此次调整是对前几年房地产业过快增长和房价虚高的修正。将使过高的房价逐步向合理水平回归;使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更 加合理。这次调整是我国房地产业自198年市场化改革以来,经

历的真正市场周期性调整,得到市场的锤炼和洗礼的房地产业将 更具竞争力。房地产市场只有充分调整到位,才具备持续、健康 发展的基础。

三、影响209年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因素分析

1、影响住房消费者预期变化的因素分析

2008年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前期国家偏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影响下,消费者预期比较悲观,持币观望。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 策的调整,消费者预期将逐渐发生变化,在观望中寻找机会。一

是国家已经将支持房地产业稳定发展作为保增长的重点产业,并 连续出台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从政策层面上给予消费者 信心。二是我国连续出台强力度的刺激经济的措施,力争2009年 经济增长保持在8%以上,在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方面基本稳定了 预期。三是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目前仍然处在经济较快增长阶段。从较长时间看,住房价格仍然是稳步上升的趋势。近期房价下行 是对前期房价过高的修正,而且国家连续出台多项鼓励住房消费 政策,一旦房价调整到位,将会出现反弹。因此,部分自住型消 费者开始关注房市,而理智的投资型消费者也在观察抄底的机会。

2、国家一系列调控政策影响分析

2008年下半年,国家连续五次降低贷款利息,五年以上的贷

款利息降低1.9个百分点;为了鼓励住房消费,将购买普通住房

8的贷款优惠利率由基准利率的0.5倍下调到O7倍,使利用按揭

8...贷款购房者节约了较大的利息费用。据银行计算,按等额本息还 款方式的按揭贷款,以上两项因素使月还款额节约18%左右。1O月份,财政部、税务局决定购买9O平米以下的普通住房契税减按 1%收取,使购房成本降低了2%以上。同时,对个人购买和出售住 房暂免印花税,出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出售普通住房 给予营业税的优惠,降低了二手房的交易成本。

3、住房的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2004年以来,尤其是2007年,我国住房价格较快上涨,一定 程度偏离了居民的承受能力,使得住房市场量缩、价落。经过一 年的调整,房价仅回落到2007年末的水平,2007年价格虚高的水 分并没有挤掉,虽然国家优惠政策降低了居民购房成本,但与居 民的实际支付能力还有距离。据央行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居民未来三个月有购房意向占比仅为133分别比上季和同期下

.%,..降1.8和2.8个百分点,为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反映出房价调 整还没有到位。

综上分析,住房市场调整正在进行中,消费者持币观望等待

机会,市场存量房较多,房价还有下行的空间,直至下跌到消费 者接受的水平,整体看调整有向深度发展的势头。由此预计2009年上半年,房价承接2008年的下滑势头,房价水平将继续回落。由于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各地区调整的进度和幅度不尽一致。一 些调整比较早、调整幅度较深的城市,随着价格的下降,将有自 住型需求陆续入市。随着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大量入市,下半年 市场成交量将出现趋稳的迹象。

四、政策建议

在国家已经出台较多的调控政策条件下,2009年政策的立足

点应该关注和解决房地产市场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遵循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第一,在市场调整中,应以开发企业自救为主,鼓励开发商

针对市场需求开展多种方式营销、合理定价,协助缓解与老业主 矛盾,打消开发商降价的后顾之忧,只有房价合理回归,才能释 放需求。

第二,应注重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和自我修正作用,利用市场的力量挤出泡沫,这样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促进行业的 调整和市场洗牌,促进行业集中度的提高。

第三,各地要因地制宜,不断探索,解决经济适用房和限价

房建设和销售中出现的问题。应适时调整规划,可尝试采取政府 收购作为廉租房,或扩大申购范围,甚至可以转为商品房的方式 解决弃购现象。根据市场形势变化科学、合理的核算经济适用房 和限价房的发标价格,选择交通方便的地点。对于建设经济适用 房和限价房增加成本、甚至亏损的开发商,要给予减免税费、资 金支持等优惠政策,鼓励开发商积极参-9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第四,重视开发商资金紧张和存量房增加的问题,地方政府

可以收购资金链断裂的项目作为廉租房,避免出现烂尾楼;并鼓 励社会资金(包括企业和机构)低价收购部分存量房,用于做周 转宿舍或出租。

第五,着手研究和解决制约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问题,应抓住调整机遇建立行业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如地方财 政与房地产业的关系、物业税、规范市场及房地产融资机制创新 等,为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廖英敏)

经济复苏前景有待观察

从一季度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看,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2008年

下半年以来的回落趋势,GDP增速进一步下降到6.%,比上年四

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但是,随着政府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的实 施和效应的逐步显现,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和先行指标明显好转。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比—2月份加

快4.5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同比增长28.8%和15.9%,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4.2和3.6个 百分点。可以判断,一季度应为本轮经济回落的底部,二季度经 济增长将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这样,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 况下,我国经济有望率先复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复苏前景及

可持续性不容乐观。

首先,一季度消费、投资增长达到较高水平,但在相当程度

上是政府政策效应的反映,如政府大规模增加投资、信贷规模急 剧扩张、家电下乡等,而市场主导的内需扩张缺乏有力支撑。经 济增长持续下降,对就业和收入预期均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大量 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农民工就业机会减少和收入下降,不利于 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如果短期需求回升主要来自中间需求而非 最终消费需求,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需求不足问题,还会加剧已 经存在的产能过剩。从投资看,年初以来,出口占比较高的外向 型企业经济效益比上年四季度进一步下降。通过产业关联和收入

第五篇:本科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展望

本科生就业形势分析与展望

时下,2013年准毕业生在为实习就业的事情奔波劳碌。求职市场、招聘会上本科生就业的难题比比皆是。很多本科生苦读四年踌躇满志的走向招聘单位,有时候却发现自己的竞争力还比不上高职类毕业生。大学本科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本文我将探究本科生目前的就业形势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探究分析出现这样形势的原因,并且对症下药,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提出我认为解决途径。

一、本科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自从本世纪初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培养从精英化教育模式转化为大众化教育模式。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本科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本科生,毕业大学生数量远远超了社会的需求数量。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数量虽然呈大规模增长趋势,但其素质却没有大的提高,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没有学到深入精通的知识,只是拿到一张文凭而已。

对于我们本科生来说,选择不同的行业对学历要求也不同。但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中,高学历无疑是占有一定优势的。尤其是教育、科研医疗机构以及企业研发部门,招聘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已成为用人的基本要求。虽然高学历成了这些单位的“敲门砖”,一些汽车、电子、计算机、维修、工程等技术含量比较高一些的一线技术岗位对于一些应用型专业的高职生来说也“吃香”依旧。高职生的就业率已经开始超过本科生,而本科处于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学历,往往就业情况更令人担忧。

二、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

第一,从本科生个人层面上看:

1.大学生自身心高气傲,“高不成低不就”现象严重。每年都会有几万、甚至几百万的大学生去应聘只要几百人的公务员岗位,又或者一些挤破头都难进的大公司。而一些服务性行业或者一些中小企业的岗位却有很大的空缺招不到人。就是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好的岗位竞争激烈,一般的岗位又看不上,所以导致迟迟无法就业。

2.理论与实践没有结合。很多大学生在学校可能是奖学金的常客,又或者理论知识丰富,但一到实践中所有的理论都没有用。当前的应试教育只注重个人成绩,而忽视了实践的作用。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3.专业不对口,工作不理想不喜欢。很多本科生发现自己所学专业难就业,或者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的专业不符,对工作不喜欢不满意,这就促使他们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

第二,从学校方面来说:在我国,目前仍有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了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现象。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指导力度不够等问题。

第三,从社会层面上来看:

1.社会现状:我国处于人口多,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普通高校就必须进行的大规模扩招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

2.就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就业歧视现象普遍存在,就业歧视的存在破坏了就业公平。大学生的薪酬降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政府没有指定一个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就业的最低起薪点来保障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劳动保护法还是很难对大学生有一个实际的保护作用。大多数毕业生都会更多的想保住自己得来不易的饭碗,所以面对用人单位的一些不合理要求都很少反抗。

3.我国的社会发展的区域还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能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因此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即使处于失业待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而在西部地区,虽然存在大量的岗位,却找不到合适毕业生来就业。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就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三、提出的本科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方案

就像前面所说的本科生自身心高气傲,“高不成低不就”,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加以纠正。首先要本科生自我改变心态。认识到大学生没有什么不能做的,只要可以锻炼自己的任何方面的能力,我们就要勇敢地往前走并且还要坚持下次,这样才能有所成长。其次,社会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加以主观的评价。再次,企业方面也要加强改善,不盲目的追求高学历人才,多给本科毕业生一些平等就业的机会。

据了解很多人在大学里拿了各种各样的奖学金,在找工作的时候却屡屡碰壁。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把学过的东西可以多去实践。而且,学校也可以多建一些实训的基地,同时在平时上课的时候也可以锻炼一下学生的实践的能力,多多举办一些活动,这样的生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同时锻炼了能力。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就业也是一样,很完善的就业体系就会很好的带动很好的就业,上面提到我国的就业保护不是很完善,在很多的方面还不能照顾到大学生。所以,要想很好的改善这一点,国家需要很好的制定一些规则。譬如,大学生刚刚就业的最低工资标准,企业不能随便决定他们的去留等。另一方面,国家也可以扶持一些企业,只有更多的企业发展起来了,才需要更多人来创造价值。另外,大学生创业也是一个变相的就业,不仅自己就业了,还能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相信通过本科毕业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就业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每一位学子都能在自己理想的岗位下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班级:日语102班姓名:学号:

下载中国港口2006煤炭运输形势分析与2007展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港口2006煤炭运输形势分析与2007展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新型建材行业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3新型建材行业形势分析与展望 我国新型建材工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从1979年到1998年是我国新型建材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新型建......

    中国就业形势变化与未来展望

    中国就业形势变化与未来展望 2009-02-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调查人:王德文(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我有话说 序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了巨大的......

    煤炭的运输方式及其分析

    煤炭的运输方式及其分析 煤炭是重要的能源之一,主要是用于工业或民用燃料及供给动力,也是冶金、化工等部门的重要原料。煤经过高温或低温干馏加工,可生产出焦炭以及气体和液体......

    港口运输车辆油耗定额管理分析

    港口运输车辆油耗定额管理分析运输业务整合后,目前应用的车辆运行燃油消耗定额沿用了区域修正系数方法,以货运或吊装工作量为基准进行核算,运输车辆油耗运行技术定额的修订主要......

    新型建材行业形势分析与展望_职教论文

    一、行业发展状况分析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我国新型建材工业是伴随......

    新型建材行业形势分析与展望详细内容

    新型建材行业形势分析与展望详细内容 一、行业 发展 状况 分析 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

    2009年外贸进出口形势分析、展望与措施

    2009年xx市进出口形势分析、展望与措施 08年,美国华(0.05,0.00,0.00%)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日益加大。目......

    江苏省煤炭运输的研究分析

    江苏省煤炭运输的研究分析摘要:煤炭在江苏能源生产和消费中都占主体地位。我国东部地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历史长,资源已远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煤炭资源调出重心随之西移,导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