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未来以文化论英雄
不可触碰责任的底线
冯并《经济日报》原总编
首先,企业是社会最基础的经济组织,离开了经济活动,离开了经济竞争,社会责任无从谈起。第二,企业要对社会负责,在福利框架下进行活动,这也是企业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不可碰到这个底线。
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就是社会问题、文化问题。我们要看到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比如地区的不平衡,比如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之间所存在的一些差距问题,有一些问题,政府在解决,而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经济细胞,必须在这方面做一些事情,也只有在这方面做好了,最终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力,所谓的社会责任问题就不难处理了。
-现场打分
记者提问: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您认为温州企业家群体可以得多少分?
现场回答:平均80分。当然个别的还有高低。
温州民企文化最精彩的部分就是温州人的开拓创新精神。但温州民企文化中还缺乏沟通。企业文化沟通形成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从强制灌输到主动接纳的良性循环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信息流的交换和运动———即企业、社会、员工三者之间的沟通,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文化。
制度不是捆绑人的杨台轩美国强生公司中国CEO
企业需要不需要制度?没有一场不需要规则的球赛,企业制度也一样。那么制度是做什么用的?是不是捆绑人?制度是降低可能出现的差错,制度不是挂在墙上看的,主要是用的,来实施的,有的企业制订了42条,有的把制度制订给下面的员工用,不是给自己用的,有的制度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制度都是不利的。温州人需要什么样的制度?要制订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员工需要的、参与的制度,这样才能执行下去,有利于企业发展。
温州的民营企业市场反应力特别快,而且企业主具有了温州特有的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企业主往往都想把事情做大,那是好事情,有其价值所在。
生长于温州民企这块土壤上的民企文化,已经具有了活泼性,具有很大的弹性。不过,温州民企企业文化还很薄弱,没有和人很好地结合起来,有的企业只是将文化当成一种口号喊喊,假文化充斥其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温州的企业文化没有达到一个平衡,对企业主和员工往往有不同的要求。企业对人的价值还不是很重视,只重视一些量的东西,不重视质的东西。
-现场打分
记者提问: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您能给温州企业家打多少分?
现场回答:70分。温州的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是很辛苦的,如果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森林,他们可以不断增加工作强度、时间强度来经营好,如果摆在面前的已是一片花园,不能再只使用蛮力、苦力了,要讲科技。要明白人的价值是无穷的,1+1永远是大于2。但我们温州民营企业家还没有足够重视人的价值。
温州民企文化特征不一般
金惠红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博士
温州人的鼻子特别灵,所以温州人特别善于闻到机会。温州人的脚特别快,所以温州人特别善于抓住机会,温州民间资本特别活跃,所以温州人特别善于利用机会。这么多年来,温州的民营企业一直快速发展,我们认为,没有好的文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温州民营企业的丛林中已经出现了尤为优秀的民营企业,它们表现出与温州一般的民营企业不一般的文化特征,简单概括为:有开放的视野,具有宽广的胸怀,具有行动的力量。
-现场打分
关于温州企业家形象,我认为这个分很难打,不打分。
让企业家精神转变为企业文化
南存辉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文化向企业文化力的一种演化。
我个人认为,对于当今时代的民营企业家,最根本、最重要、最迫切的就是要树立和强化创新精神、务实精神和奉献精神。
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温州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就是见证。创新精神必须与时俱进。务实是企业家的本色。专心致志谋发展,才能实现企业基业长青。奉献是民营企业家的责任。财富取之于社会,理应回馈社会。
-现场打分
记者提问:如果给温州企业家形象做一个测评,您会给自己打多少分?
现场回答:我给自己打50分,这几年经营企业的成就主要还局限在国内,在国际上温州的民营企业还是小学生,所以需要不断努力才能达到及格分。
没有文化力的企业不可能持久
钱金波 红蜻蜓集团董事长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关键性力量。
没有形成文化力的企业是不可能持久发展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力就是企业的竞争力。红蜻蜓在诞生时就确定战略理念,我们的经营理念是从距离中寻求接近。在体制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归纳四句话:制定最激励于人的制度,构筑有利于人发挥的平台,涉及最利于人畅想的空间,建立最利于人沟通的渠道。
-现场打分
记者提问:请您给自己打个分吧。
现场回答:我给自己打80分。红蜻蜓一向注重青年的使命和责任,使它们能够在企业中得以体现,特别在社会的爱心事业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切实的工作,从这两点看,应该够80分吧。
专家速访
中等企业要注意文化脱节现象
———访浙江省企业文化建设与竞争力联合课题组负责人金惠红
今年8月,金惠红率领课题组对温州17家民企做了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查。
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不过20多年,企业刚创办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如何生存,注重市场、产品、谋生,随着温州企业在近年来的不断壮大,具有温州特色的企业文化也跟着成长,金惠红说温州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的时间虽然还较短,但没有外地一些企业因文化而文化的形而上,比较务实。
金惠红将企业文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摸索和磨合阶段,第二阶段是企业领导者提出企业文化,并对员工进行人文精神方面的关怀,而第三个阶段是企业倡导的主张变成员工的行为习惯。温州的企业多数处于
第二阶段或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变过渡阶段。
温州企业文化调查篇中最精彩的一页是什么?金惠红称,调研针对17家温州企业进行,而这17家企业仅去年一年的慈善捐款就在2亿元,作为企业文化中社会责任感的部分,温州的企业做得非常不错。
目前温州民企企业文化中的缺陷是什么?金惠红说,一是以企业现有的传导手段、渠道还不能完全有效地进入企业的最低层面,不少企业文化尚停留在表面文化阶段;二是温州的小企业和大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较高,因为小企业亲情文化体现得相当浓厚;而大企业则有自己完善的企业文化制度。相对而言中等企业存在企业文化淡漠化现象,对外部效益的追求高于内部文化制度方面的建设。
金惠红称,温州民营企业中印象最深的是正泰集团。因为愿意把家庭股份稀释,作为一家公众、公正、公开的企业,在全省也是少见的。另外,正泰把销售额的5%投入到研发中也是大手笔,它将为更多人才提供发展空间。
本土说法
民企新文化已与国际接轨
温州的商业文化不同于北京等其他地方,经过对温州28年来市场经济实践活动的观察,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现象,感到温州商业文化已经与市场经济相融合,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温州商业文化的新概念。
它把企业、社会、市场联接起来,弘扬企业家精神,然后,通过这种新文化精神,影响人们的生活。这种新文化在企业、社会中体现了出来,体现在企业中就是企业文化,在市场中就是商业文化。这也是一种温州新文化,而且这种文化已经和国际接轨。洪振宁温州社科联副主席
民企文化三大烙印
温州企业文化带着三个明显的烙印,一是家庭烙印;二是学习烙印,温州第一代企业家学历普遍比较低,随着时代变迁以及企业壮大,学习成为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篇章,温州企业不但老板要求学习,同时也鼓励员工学习;三是慈善烙印,温州的民营企业通常是在亲朋戚友的资金、人力等等帮助下走向成功,所以企业成功后对社会的慈善反馈也从不吝啬。谢健温州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温州民企文化要“三化”
温州民营企业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后天构建基础上的实践型文化,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单方面实践到全方位演进的过程。相比之下,温州的企业文化很注重实效性,下一步,温州民营企业文化应该努力实现“三化”:家族凝聚力的转化、外显价值观的内化和共同愿景的活化,也就是要把家的文化转化成企业的文化,把企业的价值观转化为员工内心的信念,把企业的愿景从静态的存储中激活。吕金记温州市委党校讲师(作者:贾钧寓、潘贤群、钟捷音、周俊朗、刘峤)
第二篇:论三国英雄
论三国英雄
利用自习与业余时间,听了许多滨海讲坛,尤其《易中天品三国》让我受益匪浅。
论三国英雄首当推崇的是曹操,世人眼中,他是英雄,心狠手辣,为了自己的霸业,不惜杀害所有妨碍他的人,然而通过易中天教授对曹操的分析与评价,我有了更新的了解与认识。
首先,我不得不承认他是英雄,原因有三:其一,他海纳百川,广贤纳士,他不像袁绍那样只收豪门士儒做门客,而将地位低微的人拒之门外,曹操在诗中也表明过对人才的渴望,“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便道出了他海纳百川的气概。其二,曹操的用人之道堪称一绝,他讲究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他也能很好的处理了五种关系:名与实、德与才、廉与贪、降与叛、大与小的关系。关于曹操务实的例子是很多的。其中,他与第一任夫人丁夫人离异后,娶出身卑微的卞夫人为妻,就足以证明他不在乎出身,看中的是卞夫人的贤惠与才能。在唯才是举方面,曹操提出治平赏德能,治乱赏功能。他把有功有能之人放在首位。因为他清楚的明白,在战乱时期,有德无能的人是不能平天下的。对于官员,曹操又奉行不拘小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态度,他深刻明白,人无完人、水至清则无鱼,成就大业者千万不要追求清一色,应该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接纳能人贤士。因此,也便有了“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佳话,也有了郭嘉离开袁绍投奔曹操的历史。
三是曹操以身作则的态度,举例说明,一次行军中,曹操下令官员下马行走,为的是防止践踏百姓的农田,而且下严令规定,违者一律杀头。可曹公并未下马,自己的马偏偏踩上了农田,他便请来刑法官如何询问如何处罚,可刑法官道:法不处尊者。于是,曹操割发代头,以示惩戒。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曹公以身作则的态度。而且,他对将士的感情也颇为深厚。他还是个性情众人,善于诗词。因此深得人心。他的聪明、随和、真诚、深沉以及大气,充分显示了他的大将风范,堪称英雄。
下一位提到的是刘备,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描述的刘备似乎只有两个能耐,一是会跑,二是会哭。刘备哭荆州便是很好凭证。那么又为什么说刘备是英雄呢?这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说刘备是英雄不只是后人才有的看法。曹操曾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说到:“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尔。”当时的刘备,只是区区地方官员,没有强大的军队,没有地盘,没有名气。却被曹操视为英雄,一显示了曹操独特的眼光,也表明了刘备将来将有一番作为。
刘备能跑,似乎是不好的形容。可试想,败了要活活等死吗?赤壁之战,曹操不也跑了么?况且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大丈夫应该能屈能伸。这正是他不同于曹操的大气的另一种英雄气概。说刘备英雄,亦是有理有据的:刘备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气、英雄之魂、英雄之意。也有人称刘备能与曹操、孙权平分天下,凭的全是运气,能得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可是世人皆知的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凭的全是毅力与真诚,他放下架子与身份三次请见足见刘备能屈能申的气概。
谈完了刘备,平分三国的人物已有两个了。而我却想谈谈诸葛亮。他虽是蜀中之将,却为刘备的基业鞠躬尽瘁,为刘备攻打江山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诸葛亮是一位无双国士,他以天下为己任,满腹经纶,他有抱负、有志向、德才兼备、高风亮节,更是知恩图报、鞠躬尽瘁以报知遇之恩。诸葛亮26岁出山,已知晓天下,年纪轻轻已有对当时形势独到的见解。也许,有人会怀疑,当时最强的并非刘备,他为何不选择曹操或者孙权呢?单单是为了刘备的三顾之情吗?在易中天教授的讲解中我得到了一下结论:诸葛亮具有良好的从政条件,却迟迟未肯出山的原因是:未找到好“老板”。他认为刘表无能;曹操又太强,自己去了没有大显身手的空间;而孙权本身也是文韬武略,自己也无用武之地;最终选择了身单力薄的刘备,除了可以尽显其能,也有他对刘备极为认可的原因。他认为刘备有着帝王之相,史书记载,刘备耳大垂肩,身高八尺有余,有着极具帝王的相貌。刘备还有帝王之术,称帝之志,帝王之福。仅此,也足见诸葛孔明的独到见解。
此外,诸葛亮为刘备出谋划策所打的胜仗,他功劳显著,在刘备去世之后,仍竭尽全力辅佐刘备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凭他的才能,他足以称帝,可却甘心为人臣子,尽其职能,也足见他高风亮节的气节。此乃真英雄。
以上三位,便是三国中我认为最可能称英雄的三位。
第三篇:英雄论。相声
《破阵子》:天纵豪情万丈,生来气冠三吴。百二秦关如铁铸,视若吹灰俎上鱼。戟横万骨枯。勒马自封王霸,息兵笑划疆图。歃(霎)血为盟情意重,怎奈刘邦非丈夫。隔江绝唱书。秦朝末年,朝纲不振,群雄四起,在楚国出了一位英雄,姓项名籍自羽,目生重瞳,板肋球筋,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只因秦二世荒淫无道,才引出来这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那项羽率八千子弟兵反秦起义,兵进汉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分裂天下,威振四海,自封为西楚霸王,此时出了一人,姓韩名信,投在了霸王帐下,霸王未曾重用,只以执戟郎授之,到后来,张良卖剑访韩信,韩信改投刘邦,又有那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才有登台拜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九里山十面埋伏困住霸王,暗中又有那张良张子房乔装改扮混入楚营,手捻玉箫,将那楚歌来颂,真个是,情何哀切,透入骨中,离散英雄之心,消磨壮士之气,一声长,一声短,一声高,一声低,五音不乱,六律合鸣,九月深秋兮四野飞霜,天高水涸兮寒雁悲怆。最苦戍边兮日夜彷徨,披坚执锐兮孤立沙冈。离家十年兮父母生别,妻子何堪兮独宿孤房。虽有余田兮谁与之守,邻家酒熟兮孰与之尝。白发倚门兮望穿秋水,稚子忆念兮泪断肝肠。胡马嘶风兮尚知恋土,人生客久兮宁忘故乡。一旦交兵兮倒刃而死,骨肉为泥兮衰草濠梁。魂魄悠悠兮枉知所倚,壮志寥寥兮付之荒唐。当此永夜兮追思退省,及早散楚兮免死殊方。我歌岂诞兮天遣告汝,汝其知命兮勿谓渺茫。汉王有德兮降军不杀,哀告归寄兮放汝翱翔。勿守空营兮粮道已绝,指日擒羽兮玉石俱伤。楚之声兮散楚军,我能吹兮协六律。我非胥兮品丹阳,我非邹兮歌燕室。仙音彻兮通九天,秋风起兮亡楚日。楚既亡兮汝焉归,时不待兮如电疾。歌兮歌兮三百字,字字句句有深意。望汝莫作等闲看,入耳关心你们牢牢记,此歌从鸡鸣山吹到九里山,沿山而行,直吹的是人人悲痛,各个伤情,八千子弟兵俱丧争斗之心,唤起思乡之意,军心涣散,溃不成军,霸王无奈,垓(该)下别姬,痛断肝肠,胯下乌骓马,手使虎头盘龙戟,这才闯出重围,直奔乌江,前有大江拦路,后又韩信追兵,万般无奈,摘盔卸甲这才自刎而亡,后人有诗赞之曰,七孔玉箫钻心洞,离散八千子弟兵,天亡我楚命当尽,可惜项羽真英雄。
第四篇:【省内】以项目建设论英雄看实绩
【省内】以项目建设论英雄看实绩
省委书记徐守盛在日前举行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强调:办好湖南的事情,第一要务是抓发展,关键是抓经济建设;离开了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要坚持以项目建设带投资、促发展,以项目建设论英雄、看实绩,进而在全省形成项目建设“大干快上”的浓厚氛围。对于湖南这样的中部内陆省份而言,所有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发展不够,发展不够的根本原因还是投资不够、项目不多、项目不大。投资不够、项目不足,对湖南而言,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项目是载体,项目是竞争力,一个地方发展和变化最终落实在项目上。项目偏少特别是重大项目偏少,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补齐、拉长这一“短腿”,就需要全省及时组织实施推动一批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民生工程为主体的重大投资项目建设。这既是确保稳增长的现实之需,更是全面夯实湖南经济社会长远持续健康发展后劲的战略考量。
湖南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与发展空间。继长株潭、湘南、大湘西发展进入国家战略层面之后,作为我省第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有望进入国家“笼子”,湘鄂赣皖“长江中游城市群”呼之欲出。这既是我省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将为我省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广阔空间和持久动力。要将政策机遇变成发展机遇,让加快发展的梦想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就必须发挥大项目对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导作用。
抓项目建设,首先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逐个项目解决诸如审批、资金、征地拆迁、施工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确保施工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形成实物量,努力做到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必须始终突出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工程、生态民生工程、跨国企业在湘投资项目等建设,实现以项目建设带动转方式、调结构的目标,既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以强烈的紧迫意识,加强项目的开发和储备。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对接,力争在新一轮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湖南有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国家“笼子”。同时,要积极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全力引进一批带动力强、成长性好、贡献率高的重大项目,进一步夯实湖南发展的基础。
抓项目建设,领导干部是一线指挥员。指挥员的心态、状态,决定着事业的成色、成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须尽职尽责、真抓实干,心无旁骛干好自己的活,全力以赴守好自己的阵地,更加奋发有为地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五篇:第三章 英雄文化[模版]
第三章 英雄文化
教学目标:了解宁河土地上诞生的民族英雄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谁来说一则我县的英雄人物故事?
二、师讲授新课:
1、宁河的红色文化
宁河县是清雍正九年三月十九日(1731年4月26日)从宝坻县划出正式建县的,当时总面积有2500多平方公里,包括了现在滨海新区的塘沽、汉沽和东丽区、北辰区,南临渤海,与丰润县、玉田县、宝坻县和天津卫交界。后几经变故,逐步形成今天的版图。作为退海之地,宁河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有“泽国水乡”美誉,自古以鱼盐之利、漕运之便、鱼米之丰而驰名遐迩。造化钟毓秀,地灵必人杰。这里很早就播撒下革命火种,孕育出革命传人,谱就了红色经典。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早期,宁河出现了一批革命活动家和领导者。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共产党天津党组织、中国共青团天津团组织创始人于方舟。他出生在宁河县俵口乡,也就是“七里海”的核心区。1916年,考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后任天津第一个学生会组织“直隶省立第一中学学生救国团”团长,创办“新生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3年9月,经李大钊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天津地委第一任书记。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1927年,在玉田县发动暴动,失败后不幸被捕,于次年就义,年仅28岁。因为于方舟,七里海聚集了周恩来、邓颖超等一批仁人志士,特别是1920年于方舟同周恩来等进步学生去省公署请愿入狱后,于方舟把周恩来、邓颖超等多名进步学生(他们大多都成为天津最早一批党员)接到俵口家中居住,直到周恩来一行赴法勤工俭学。至今,宁河还流传着周恩来、于方舟夜游七里海的故事。与于方舟一样,宁河还有天津早期革命青年领袖卢绍亭(岳龙镇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工人党员之
一、京汉铁路大罢工领导人之一康景星(芦台镇人),优秀的地方革命领导者陈狄和韩松等等。宁河也因此成为天津革命烽火的燎原地。抗战时期,这里出现了冀东抗日传奇人物武宏等,至今还有“大武宏、骑大马,白盔白甲把敌杀”的民谣。还有更多宁河人,他们投身革命甚至献出生命,但事迹并不为人知,有的,也只是在长长的宁河县英烈名单中看到简单的记载,其精神同样彪炳史册。因为红色文化在这里汇聚、流淌和传扬,反映农民革命的史诗巨作《红旗谱》,在这里拍摄成电视剧,并在此修建了《红旗谱》作者梁斌同志的文学纪念馆。就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纪念馆重新整修一新,成为红色传承的新阵地。
2、宁河的英雄文化
宁河战国时为燕地,自古多慷慨英武之士,曾有刘仁恭、刘守文、刘守光等唐代名将,出过刘兆麟(丰台镇人)、刘殿衡(丰台镇人)等清代名臣,但历览闻人、究其代表,可谓文有杜立德(宁河镇人),武有王锡朋(芦台镇人)。杜立德何许人也?他是明崇祯癸未进士,后入清廷为官,经顺治、康熙两帝,历任太常寺少卿,工部、兵部、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加太子少保衔,后调任吏部尚书,后任保和殿大学士、兼任礼部尚书,后任太子太傅,致仕还乡后加封太子太师。他把清廷“吏户礼兵刑工”各部基本干全了,为清开国后汉人第一重臣,病故时赐谥号“文端”,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人物。王锡朋呢,清嘉庆年间中武举,官至福建汀州镇和安徽寿春镇总兵。曾参与平息维吾尔族暴动和瑶民起义。1840年,英国第一次攻占浙江定海时,他镇守着上海吴淞、宝山一带,1841年,与定海总兵葛云飞和处州总兵郑国鸿共守定海。1841年10月,英军2万人进攻定海,王锡朋以寡敌众,一条腿被炸断仍“手刃蜂拥而上之敌数人”。殉国后,谥号“刚节”,在定海和宁河立专祠祭奠。还有聂士成,他虽非宁河人,但曾率淮军驻扎芦台9年“扼守北洋门户”,在保卫天津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中殉难,芦台专建聂公祠并有专人看护。历史记载,宁河人民还积极呼应太平天国北进、李自成义军过境“附之势张甚”、广泛组织“义和团”和“红灯照”、自发组织抗税赋。可以说,宁河有着较深厚的忠义传统、英雄情结和反压迫的斗争精神。
三、让学生阅读课本32-44页,了解英雄人物故事。
四、教师反馈:通过本课学习,你应该向英雄们学习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
第五章 文学艺术
教学目标:了解宁河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艺术,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知道我县有哪些著名的作家、书画家?他们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二、新授:
宁河人亲文化、爱文化、懂文化,并通过创作和表演进行展现。宁河评剧团曾名噪一时,宁河的潘庄比较早建成影剧院和文化中心,成为全国文化乡镇典型。由于良好的群众基础,宁河在创作表演方面名人辈出。比如著名戏剧家丁一三(七里海镇人),他编剧的电影《英雄虎胆》、话剧《陈毅出山》等,至今仍受关注。著名女画家周思聪(芦台镇人),其代表作《人民和总理》家喻户晓。写过《罗兰小语》、《寄给飘落》的台湾女作家罗兰(宁河镇人),她的书曾在华人世界风靡。书画家李昆璞(丰台镇人)、诗人郑愁予(宁河镇人)的作品也广为人知。此外,北京人艺著名演员张瞳(芦台镇人)、刘秉义(祖籍宁河)、李瑛、张宏声仍活跃在舞台上。宁河还留下许多创演名家的足迹,比如当代天津画派代表性人物之一何家英,就曾在宁河插队,后调到县文化馆工作,在宁河的日子为他打开艺术之门。现在,创演文化在宁河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延伸,连续举办四年的七里海文化旅游节成为集中展示的舞台,节庆假日成为集中展示的时段,创演文化的繁兴是推动文化整体发展的重要抓手。
三、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加深印象。
第八章 饮食文化
教学目标:了解饮食文化的内涵,热爱家乡美食。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知道我县流传下来的传统小吃有哪些?
二、新授:
多年来,宁河这块土地因依海靠水,保持了河味、海味、野味“三鲜”的饮食风味,物产丰富、食材广泛、菜品精良,从冷盘到主菜再到主食,形成有别于京津,相对独立的菜品特色。比如,作为冷盘“凤爪”、“熏肚”味道独特,而且清蒸紫蟹是当成冷盘摆出来的,这是宁河一个特点。热菜有炒七里海苇蘑、“马二烧鸡”、潘庄“麻辣豆腐”等特色菜。主菜是“大锅炖鱼”等河、海、野味。另外,汉沽著名的“八大馇”食法,宁河也很普及,毕竟宁汉曾一家,只是宁河把馇技更多用于河产品。这里,着重说说宁河具有代表性的两道主食:“肉米饭”(也叫肉闷儿)和“河蟹面”。“肉米饭”要先把五花肉放料炒好,然后用宁河地产米蒸饭,并把肉、蘑菇、配料放入一起蒸,直到把米香、肉香、蘑香和料香融在一起,出锅后饭上一层油亮,口感咸、鲜、香、糯。而“河蟹面”做法更为讲究,要先备好手擀面,专用宁河七里海的“紫蟹”,先去其壳、腮、脚,把蟹黄取出,然后把蟹白压成肉汁,用肉汁把手擀面煮熟,再放入蟹黄,端上来面上应浮着一层蟹油,点缀着金色的蟹黄。宁河苗庄镇的“河蟹面”是最著名的。这些饭菜,再佐以宁河好酒和新鲜果蔬,听着就有滋味吧。现在,“河蟹面”等宁河代表饭菜不少传到京津大饭店,但滋味也改良了,吃地道的还得到宁河。值得一提的是,宁河人比较看重吃饭环境,如果条件允许,一般要通风、位正、整洁。也只有好环境才能配得上宁河的好饭菜。
三、阅读课本
四、拓展延伸:说说你所在地区饮食的特点是什么?
第九章 酒文化
教学目标:了解宁河酒文化的历史,热爱家乡美酒。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知道家乡的美酒有哪些?
二、新授:
宁河因水甜气候好,自古便出“美酝佳醅”,明清尤盛,制酒坊林立。在众多的酒坊中,位于芦台老北街西侧的德和酒坊因采用传统工艺、独特配方,其酿制的德和老酒广受推崇。民国总统徐世昌品罢留下“宁邑才俊郎,芦阳烧酒香”的评价。解放后,德和酒坊更名为宁河县酒厂。1972年,该厂在继承传统酿造工艺基础上,引用现代科技,并聘请著名白酒专家周恒刚研制出酱香型白酒“芦台春”。此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多种微生物为发酵剂,形成酱香突出、醇和优雅、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一出品就受到公认,誉为“北方小茅台”,价格曾一度高于汾酒,且供不应求。一般只有春节时,天津市民每家才能凭票购买两瓶“芦台春”。该酒曾用作国宴酒,招待过国际友人,曾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芦台春”的研制生产,带动了宁河酒业的发展,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酒业人才,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酒业产业链。近年来,“芦台春”酒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深文化沉淀,形成系列酒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加上宁河良好的水土环境、众多制酒人才、较为成熟的酒业环境,带动和吸引了著名酒业纷纷来到宁河。比如,原来位于大直沽的义聚永酒厂已迁入宁河,并建立了酒文化博物馆;北京红星二锅头最大的生产基地也落户在宁河。还要说明的是,宁河人能酿造好酒也善豪饮,现在仍有这样的说法:没有半斤以上高度白酒的量,就别在桌上张罗酒。最近,看到网上有一组博文叫《宁河印象》,有一篇叫《斗酒》,讲宁河酒文化讲得很生动,酒文化已成为印在宁河版图上的闪亮标签。
三、阅读课本
四、拓展:我县与酒相关的文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