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渤海将变成死海(阅读理解)
(一)渤海将变成死海
水利专家杨振环说:“眼下,渤海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一些近岸海域已经超过了自净能力,达到临近点。再不拯救渤海,后果不堪设想!”
海洋专家鹿守本说 :“渤海污染是毁灭性的,在渤海近岸的海湾和河口,出现了无大型物质区和地区性生物的灭绝。”
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碧兰说:“90年代以来,渤海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优势种群基本消失。大型鱼类资源基本破坏殆尽,小型鱼虾资源严重衰退。1997年的监测资料显示:渤海无机氮超标率为60%;无机磷超标率为69%;油类超标率为64%。”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专家丁德文说:“整个渤海的危急问题,在海区生态系统的失衡中表现最为明显。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经济鱼类持续减少,有的濒危,有的绝迹。随着物种的消失和食物链的断裂,海区整个生态系统逐渐走向解体。”他强调说:“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破坏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那么,这片海域就无法恢复生产能力,这就意味着它濒临死亡。”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不堪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文章内容回答。
(1)题目中的“死海”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渤海将变成“死海”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括号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这篇文章四段话分别引用了专家的语言,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拯救渤海写一句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字之内)(提示宣传语中要用上一个成语)
答案:
(一)渤海将变成死海
水利专家杨振环说:“眼下,渤海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一些近岸海域已经超过了自净能力,达到临近点。再不拯救渤海,后果不堪设想!”
海洋专家鹿守本说 :“渤海污染是毁灭性的,在渤海近岸的海湾和河口,出现了无大型物质区和地区性生物的灭绝。”
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碧兰说:“90年代以来,渤海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优势种群基本消失。大型鱼类资源基本破坏殆尽,小型鱼虾资源严重衰退。1997年的监测资料显示:渤海无机氮超标率为60%;无机磷超标率为69%;油类超标率为64%。”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专家丁德文说:“整个渤海的危急问题,在海区生态系统的失衡中表现最为明显。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经济鱼类持续减少,有的濒危,有的绝迹。随着物种的消失和食物链的断裂,海区整个生态系统逐渐走向解体。”他强调说:“如果一个生态系统破坏到了不可逆转的程度,那么,这片海域就无法恢复生产能力,这就意味着它濒临死亡。”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不堪设想:不能够想象会出现什么情况,形容事情发展下去后果很严重。
2. 联系文章内容回答。
(1)题目中的“死海”指的是渤海。
(2)渤海将变成“死海”的根本原因是
1、死海近岸海域已经超过了自净能力,达到临近点。
2、随着物种的消失和食物链的断裂,海区整个生态系统逐渐走向解体。
(3)文中画括号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说明污染的严重,(4)这篇文章四段话分别引用了专家的语言,这样写的好处是具有说服力和专业性。
3.请为拯救渤海写一句宣传语:____拯救渤海,刻不容缓____。(20字之内)(提示宣传语中要用上一个成语)
第二篇:『Photoshop』将黑背景变成白背景
『Photoshop』将黑背景变成白背景
我最近被问到如何将一张照片的黑色背景变成白色背景。这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任务,所以我认真思考了一下。问题之一是被摄体很可能对黑色背景反光,所以仅仅移除背景中的黑色是不够,你必须处理这些反光问题。本文介绍的方法并不适用于任何图片,但对那些照明良好,没有太多暗部反光区的照片来说,这个方法快速且有效。
第一步 首先对背景图层创建3份拷贝,右键点击背景图层,选择复制图层,3次。
将最上面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颜色”,下一个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变亮”。
第二步 选择第3张图层,选择菜单“图像”-“应用图像”。将源通道选为“红色”,因为红色通道是3个通道中最亮的。勾选“反相”,注意混合模式是“正常”。在预览中你已经可以看到照片背景变成了白色。点击“确定”。
第三步
现在你必须做的就是修正一些问题。最典型的问题是颜色和边缘。在此例中我创建了另一份背景图层副本,并把它放在最顶端。使用快速选择工具粗略地选出背景区,按着Alt键点击面板底部的“添加图层蒙版”图标。现在就可以用这个图层来修正各种问题了。在这张图中,我把不透明度设在30%附近,给花朵恢复一些细节。我还增加了一个图层,选择了花瓣上的一些颜色涂抹上去,以覆盖那些因黑色被消除而显出粉红色的区域。
PS如何把模糊照片变清晰
1。激活通道面板,观察RGB三个通道,发现红色通道中的信息比较丰富,质量较高,决定用红色通道工作。复制红色通道为红色通道副本。执行滤镜-风格化-照亮边缘,参数如图。
激活通道面板
2。对红通道副本高斯模糊,如图
对红通道副本高斯模糊
3。用色阶命令对红通道副本进行调整,参数如图:
用色阶命令对红通道副本进行调整
4。设置前景色为黑色,选择合适的笔刷工具把不需要锐化的部分涂掉,如远景等。
设置前景色为黑色
5。选区已经做出来了,然后把红副本通道作为选区载入,回到图层面板,将背景复制一层,不要取消选区。执行滤镜-艺术效果-绘画涂抹,参数如图:
选区已经做出来了
6。再将背景副本复制为背景副本1,将背景副本1移动到背景副本之下,将背景副本1的透明度改为30%,将背景副本改为滤色,目的是将画面稍微调亮。
再将背景副本复制为背景副本
修理后的图片
这样便可使原本模糊不清的画面,变得清淅不少了,不妨试一试这个方法,很管用的呀!
注:有朋友说照着做出不来效果,请朋友们仔细看下面这段文字,理解制作原理:
查找一个最适合的通道,查找原则:该通道内的白色区域(可以被选择的区域)包涵需要处理的部分。比如有一张人像的照片,中间人物的衣服和脸部需要变得清晰 一些,那就需要在、G、B三个通道中选择一个白色区域覆盖最广泛,同时也是相对来说最亮的通道,这就相当于我们获得了处理象素时必要的选区
复制该通道,然后来处理这个Alpha通道(通过新建出来的或复制原色通道而得到的通道就是Alpha通道),然后使用 滤镜-风格化-照亮边缘(边缘的宽度一般情况下不要太大,3以内的值就OK了;边缘的宽度根据你需要处理区域的大小而定,值一般偏大;平滑度建议设置为3 以内的值,因为高了得到的选区会产生透明度,我们首先要获得大选区之后再修正都行,就像雕刻眼睛要先刻小一点,而鼻子要先刻大一点,才有更多的处理空 间)。这项操作的目的是为了去除不需要的部分(总不可能复制来的通道中的选区全部是你需要处理的部分吧),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需要部分的亮度(在 通道中提升的亮度就是加强白色部分选区中或者边缘的不透明度)
之后高斯模糊。聪明的人也许会问,刚才为了提升亮度而做了操作,这一个高斯不就全白费了?在此我对你的疑问表示赞赏和肯定。
其实这种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得到的通道会发现,经过照亮边缘这个操作之后得到的白色区域有种视觉上被“锐化”的感觉,其实不过是提升了白 色的亮度的同时,将很多一些细节的部分也精确等量的提升了指定值的亮度,抠图的时候我们都要仔细的处理一丝一毫的多余区域,在这里也是一样的,高斯模糊可 以更快捷、全面的帮我们达到这个目的
也许有人会指着刚刚高斯过灰灰的通道说“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没错,这时,我们同样可以使用 图像-调整-色阶 这道经典的命令,通过调整该通道直方图中的白场和黑场(直方图下的白色和黑色三角箭头,不是最下面黑白渐变下面的两个!),将黑场向右边拖、白场向左边 拖、中间的灰场不变,让整个通道中的对比度降低而使得白色达到我们所需要的范围;记得,一要适可而止,不要太过分了,作图是严谨的。怎么样?还有什么好说 的?
最后自然是拷贝一份,然后修正不需要的白色区域,用套索工具或者硬度100%的画笔进行修正,大大咧咧一点,仔细一点,很快将不需要的部分用R G B=0 0 0 的黑色盖掉
按住Ctrl点击刚处理完毕的通道,回到图层面板中,选择背景层-ctrl+j 在范例中的图片,作者是使用 滤镜-艺术效果-绘画涂抹 给予适当的值之后设置适当透明度再调整图层混合模式最终完成的,实际效果不管怎么样都不理想,这里我采用的方法是将刚才拷贝的图层调用“叠加”模式+50%不透明度
这个范例的启发点:不管在处理什么样式的照片的时候,获取适当选区后对某些边缘部分进行对比度的降低就可以达到肉眼意义上的锐化效果,而且比较自然,当 然如果你愿意直接调用锐化也可以,记得在新图层上做,同时调整适当的 图层混合模式外加一定的不透明度也可以取得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最后送大家一句,方法是用来启发大脑的,不是用来一味来模仿的。
第三篇:瞬间将夏季转变变成冬季雪景
先看下效果图
首先,找一个比较美观的场景图片。我选择了一栋房子的图片,当然
你可以找到比我更好的图片。
好吧,首先让我们来修改下颜色。图像 > 调整 > 色相/饱和度,或是用Ctrl+U来打开,通过调整饱和度、明度、色相,使色彩对比不再那么强烈,让它看起来柔和些,更冷一些,这样看起来才有冬天的感觉。
现在创建一个新的层,我们将在上面画雪。使用一个粗糙的笔刷,以创造出不规则的形状,让雪看起来更真实自然。在工具窗口,把前景色设为白色,背景色可以在图片天空中的浅蓝色里选择,我们将用它们来画雪和给雪添加阴影。在以后所有步骤中都会用到这2个颜色。接下来在房子边缘以及可能有积雪的地方画上雪,让它符合自然定
律。
白色和蓝色阴影之间需要细心调整,这将表现积雪的程度。
另外再创建一个新的层,用与上面相同笔刷和白色在窗户上画上冰冻效果,让它看上去像是凝结的寒气,有点磨砂的感觉。把这一层的显示模式改成叠加,让它更为逼真。再创建一个层,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给屋顶加上雪。这里一定要遵循图中本来的光线角度,在顶部光线直射的某些地方会更亮一些,这样
会显得更加立体真实一些。
当雪画完后,你可以使用模糊工具,让面与面之间,白色和浅蓝色之间过度的更自然些。然后,使用 加深工具 和 减淡工具,增加或减少反差,让冰雪的味道更浓 创建新层,把草地变成雪地,我使用了一个不规则的笔刷,使基层不完全包括在内,通过浅蓝色和白色的细微搭配来模拟一个草坪起伏效果,草坪也不要全被雪覆盖住,适当露出一些,比如大门前的走道。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在灌木和树上加雪。使用Dodge工具,让房子的内部走廊、阳台内面适当的亮一些,用笔刷在光照面的墙体上加上雪点效果。雪是无处不在的,所以这里那里都需要添加上面的效果。用同样的方法,把树木弄亮点,让它显得更朦胧点,并加上凝雪效果。这里所说到的效果很微妙、细小,但它是必须要做的,因为它增加了重要的细节,使画面看起来更真实。
再次创建新层。我们要做的是极为枯燥的一步。粉状的雪下在树上,给人的感觉是很微妙的,画的时候顶部不要加的太多,适当就可以了。树杆树枝上的积雪,应该是最困难的一步,尽量要符合实际规律,它的完善表现将提升你的图片品质。
左边的大树位于近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树叶。我选择了在全部树叶上添加积雪的方法,这可能会非常耗时,需要耐心,你不应该选择以牺牲品质从而换取时间的工作方法。
关键需要耐心,还要提高你的绘画水平。
第四篇:思政教育新举措将辅导员工作经验变成科学
思政教育新举措:将辅导员工作经验变成科学
——高校辅导员广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这些天,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辅导员潘国廷总是乐呵呵的,因为他的新著《大学生辅导学——基于辅导员视角》刚刚出版。
这已经是潘国廷写的第二部作品了。2007年7月,他的《大学生成长随思——一位大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感悟》一书出版,有网友评价该书“实实在在,是大学生必读之书”。
一名年轻的大学辅导员怎么也能著书立说?潘国廷说:“中央16号文件下发之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得到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得到大力扶持,我就是赶上了这样的好时候。”
加强培训研究设立学科支撑
华东师范大学辅导员张昆参加了复旦大学基地举办的2008年骨干辅导员高级研修班。在历时3个月的研修学习中,他聆听思想政治教育专家的精彩报告、奔赴各省市考察交流、到其他学校挂职锻炼,还完成了一篇5000字的研究论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提高了自己对学生工作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坚定了信念,受益匪浅。”张昆如是说。
培养一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自2004年以来,教育部已经举办了19期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班,累计培训4000余人。
2007年,教育部又在全国设立了21个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健全了岗前培训、日常培训、高级研修、学位培养的辅导员培训培养体系,大大提高了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除加强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外,另一项工作也在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决定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思想政治教育等6个二级学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
在2008年和2009年试点工作基础上,教育部于2010年正式实施高校辅导员骨干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计划,今年将有100名辅导员骨干进入各基地攻读博士学位。各基地为这些博士生量身定做培养计划,组织专家力量编写专用教材,全力以赴确保培养质量。
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后备人才正在成长。
搭建研究平台提供研究经费
华中师范大学辅导员冯圣兵的课题“大学生党员考评体系的构建研究”入选了2009年教育部的辅导员专项课题,他获得了研究经费一万元。
这位创办了“圣兵爱心社”的“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在科研上也颇有心得,他说:“教育部设立辅导员专项课题,给我们辅导员搭建了研究平台、创造了研究条件,推动了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近年来,教育部每年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设立面向一线辅导员的专项课题,大力鼓励辅导员边工作、边研究。仅此一项,每年就有100名辅导员能够获得研究经费支持。许多省市也设立了专项研究基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保障。
2008年7月10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正式成立。自此,高校辅导员有了自己的研究组织。
研究会成立以来,组织开展了全国辅导员人物评选、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评选等多项活动。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说:“任何工作都是有一定规律的,辅导员工作也不例外。我们要把研究会真正办成全国高校辅导员的精神家园、锻炼培养人才的摇篮和研究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平台。”
交流创新经验总结创新成果
创新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途径。
1980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早日建立马克思主义德育学》一文中说:“我们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科学地做思想政治工作。”
2008年2月,全国首届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北京大学辅导员陈宝剑在论坛上介绍了北大从点到面、点面结合的“森林单树法”人才培养新模式,赢得了一片掌声。“现在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很多辅导员也是‘80后’,如果辅导员工作不创新,很难有效果。”陈宝剑说。
此后,创新论坛年年举办,成为全国辅导员界的一件盛事。
5年来,教育部先后召开网络教育、助困育人、实践育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多个专题研讨会,研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有效的新途径、新办法。这些研讨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打开了新思路,总结了一批富有成效的新做法。
从辅导员出书“第一人”包涵到已经有两部著作问世的潘国廷,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正在发展壮大,一大批有价值、有分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已经问世。
“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学习,自觉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积极探索学生工作中的规律,大胆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力图将学生工作中的经验变成科学。”中山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郝登峰提出了大学生专业、学业、就业、职业、事业相统一的“五业一体论”的就业指导理论,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他还带出了3名学校优秀辅导员,指导8名研究生,其中4名已经毕业并且都当上了辅导员。
“一个称职的辅导员,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应该是一个热爱学生工作、扎实推进工作、积极研究工作的人。”在《大学生辅导学——基于辅导员视角》一书的序言中,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谭秀森这样写道:“学生辅导员必须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探索,进而不断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教育报》
第五篇:将生物课堂变成有韵律的音乐会
将生物课堂变成有韵律的音乐会
伴随着新课改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自主、合作、研究”的推进和延伸,生物课堂已经由原先按部就班的“流水生产线”变成一场有韵律讲节奏的音乐会.将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剖析成有节奏的音符,协助学生成为生物课堂“演奏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以及写作意识,这才是适应新课改的生物教学新模式.从编写音阶到绘制音符,再通过各种乐器进行演奏,其实高中生物教学是一个有条不紊的“进阶式”过程.而教师起到的是引导和推进作用,只有学生自己摸索和创造的东西才能让他们牢牢掌握.而注重实验,强调动手能力的生物学科最能体现这一点.因此,笔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通过分组协作的形式,借助多元化的创新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收到了十分好的成效.一、绘制线谱:先声夺人是关键
新课改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中,“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素养”已经成为各个生物知识模块串接的核心诉求.如何将细胞学、染色体、遗传学、微型繁殖等较为抽象的生物学名词通过学生生活中可以捕捉到的事件或者话题引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就令学生对知识体系有个完整的印象轮廓,打好“演奏线谱”,掌握好节奏起伏,这系列前序篇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基因工程”专题知识的学习中,笔者在课堂教学之前,先播放影片《全城戒备》的一小段,透过变种人、生化武器、基因突变等元素迅速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度,让学生迅速融入到“基因”这个核心话题中.然后再提出系列性的话题加深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基因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突变、变种人是否可能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等等,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进入角色,随后便是学生自主化的探索过程,而书本则成为学生寻求答案,抓住本质的最好工具.因此,在“基因突变”教学开始之前,学生对于整个书本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轮廓.此时再进行课堂事实陈述、概念板书以及考点引导,令学生轻松完成课堂记忆,将抽象化的生物学知识变为形体化,帮助学生更深入、更持久地对“基因工程”这一大的知识模块进行提前掌握和入门学习.当然,在谱写“基因线谱”的过程中,笔者至始至终都将“变种人是否会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作为中轴话题,时刻掌控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当了一回“发现者”,完整地为“基因工程”教学先声夺人,开了一个很好的头.通过这样的方式,令学生提前了解和知道自己研究的生物知识本源,随后通过实验、分组讨论等各种各样的方式,透过现象捕捉本质.也就是这样的方式,令学生自己学习绘制了生物知识音符,一方面做好了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又良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了真正的双赢.二、编写线谱:通力合作是升华
在有了课前的知识积累之后,笔者在现场实际教学中,通常以话题式或者疑问式的方法把所有的知识点进行罗列提出,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因此,笔者在班级里组建了生物学习小组,让通力合作成为课堂的主节奏.在合作实验的过程中,小组的每一位成员其实都进入了一个看与动手的过程:人员分工、通力协作、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得到结果、结果呈现、探讨与研究.通过这样的流程图,将课堂教学前的乐谱进行现场课堂演奏,教师与学生进行主客体转换,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动手去发现,发现去寻找,寻找去收获,对生物学知识进行现场演奏,最终获得课堂教学的升华.例如,在进行《果酒的制作》教学时,实验前笔者就制作果酒的原理、过程和实用性等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随后进行了分组实验.要求学生详细记录每一阶段实验步骤,最终实验完成后,笔者将自己制作的果酒与学生所做的果酒一同呈现于全班学生面前,大家细细品尝,相互交流,再将实验结果与实验记录进行比对,许多小组纷纷发现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事实呈现与实验记录的比对令学生对自我操作方式进行了整体化的回味和反思,也令果酒制作的原理、方式、流程、问题以知识链的形式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帮助学生成功演奏出“果酒制作”这一学习乐章.通过促进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尝试操作、收获结果,以这样连贯的线谱编写,将整篇生物学习乐章的韵律节奏进行规划,收获了非常好的效果.三、乐章演奏:现场反馈华丽收尾
很多教师也或多或少都采用过分组实验、现场互动的教学方式,但很多情况下收效甚微.有些教师百思不得其解后,又重新回归到“我讲你听”的老式教学方法上,创新化的生物课堂教学改革自然变成了一纸空文.其实,这仅仅因为缺乏了一个收尾的关键环节,使得前期努力都付诸东流.就像优秀的词曲作家在完成了他们的作品后,如果没有好的演奏者进行现场演绎,那么这个作品也最终无法展现其魅力.很多教师在教学现场互动结束后草草收尾,并未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动手能力进行现场评估,最后趁热打铁进行目标知识的系统化呈现,这才是创新课堂缺陷的致命伤.例如在经典遗传学理论教学之后,学生进行提问:“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前提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独立,这个前提是否有可能不成立?如果不成立,基因型的分离组合还符合9∶[KG-*2]3∶[KG-*2]3∶[KG-*2]1吗?”笔者并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告诉学生去查找“连锁遗传”的相关资料,一周后将独立学习成果结合PPT汇报讲解.通过深入学习,学生理解了独立遗传、不完全连锁和完全连锁并非相互孤立的三种情况,而是重组率在50%到0%[JP3]之间的连续变化,课外遗传学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达到和谐统一.课堂反馈的知识也许并不属于大纲要求,但是却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习的层次.教学工作不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应当追求“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更高境界.通过教师实例说法以及课堂反馈的双重结合模式,每个学生对于生活学习的知识模块进行了记忆到陈述再到记忆的过程,极大地提升了生物学习的效率.而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会学、会做、会看,挖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谱写乐章到演奏音乐,从而真正演奏出属于自己的生物乐章,最终实现生物学习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