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追求人格价值的奋发向上精神
追求人格价值的奋发向上精神
清代士林中,“足迹几遍域中”的爱国志士魏源所提出的“游山学”思想,对中国古代山水文学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故龚自珍曾称赞魏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曲,成一家言”。魏源曾在其《衡岳吟》中对五岳进行生动刻画“: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如飞。”而在其《游山吟》中曰:“人知游山乐,不知游山学。人生天地间,息息宜通天地籥。特立山之介,空洞山之聪,渟蓄山之奥,流驶山之通。泉能使山静,石能使山雄,云能使山活,树能使山葱。谁超泉石云树外,悟入介奥通明中?游山浅见山肤泽,游山深见山魂魄。与山为一始知山,寤寐形神合为一。蜗争膻慕世间人,请来一共云山夕。”魏源认为“一游胜读十年书”,故对士人游山若要得山之真谛,则需“寻幽不惮遥,山深险亦好”“,奇从险极生,快自艰余获”“;好奇好险信幽癖,此中况趣谁知之。不深不幽不奥旷,苦极斯乐险斯夷”。魏源的这种“游山学”的辩证思想观念,既是建立在其《游山吟》中所曰“我亦造化所铸之一物,本与山川同自出”的思想基础之上,又是对明代“游道”思想观念的继承发展。其不仅超越了对山的审美范畴,而且体现了人生哲理和显示了士人追求人格价值的奋发向上精神。
第二篇:历练人格,追求梦想
历练人格,追求梦想
——新任教师培训心得
【摘要】学生时代的我对教师这门职业就充满了憧憬,十分仰慕和敬重教师-----三尺讲台,口若悬河,妙趣横生,桃李芬芳。在学生眼中教师是百科全书;是学生心中的太阳。老师能让学生体会到最温暖的春风和情感,能让学生体会到世上最真最纯的友爱。自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教师。毕业后,圆梦了。和大多数老师一样怀揣着梦想和信念,踏上了从教的征程。为师者,励志当先,教师成长需要智慧,需要机遇,更需要锲而不舍的毅力和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梦想,教育,人格修养
7月25号至8月3号,我们参加了郑州市教育局举办的新任教师培训,这次培训,对于我们即将踏上教师之路的年轻人来说,不仅仅只是一次专业技能的培训更是一次提升我们人生境界的课堂。这里的老师们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对新教师们将来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逐一讲解和分析,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或实实在在的案例,没有哪一个老师不是对我们谆谆教诲,语重心长。杨卫平老师的《留一份心意给青春》专题讲座告诉我们,为了与之相伴一生的教育事业如何完善自我,如何锤炼心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身为人师,要修炼一颗善于学习的心。
“立身以立学为先。”事业有多宽,知识有多广,事业格局就有多大。“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什么吸引学生呢?教师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渊博学识感召和吸引学生。怎样才能达到呢?学习,学习,再学习!
杨老师教导我们,向名家学习:读文字,看视频,学理念,取精髓,提精神;向同事学习,熟校情,勤观课,多请教,常交流,多总结;向学生学习:陶
行知先生在《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中写道:“人人都是小孩子,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天书,向孩子学、与孩子交朋友、和孩子进行生命的交流,使我真正懂得了生命,发现了生命成长的规律和秘密,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学校,什么是教育。在相互促进中,在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一起享受着生活和生命的欢乐。”
2.修炼一颗钻研的心。
专业化是教师获得人生幸福的支点,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育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劳动能够给你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走上从事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的确,研究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原动力和生长点,是学校生机与活力的激活因子。缺少科学研究的教育,就不可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教育,就不可能是高质量高效能的教育。纵观魏书生、李吉林、邱学华、窦桂梅等名师的成长历程,他们的成功都与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有关。这不是偶然,这也不是巧合,这足以说明:教育研究,造就名师。
3.修炼一颗坚强的心。
冰心:“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只有经历过痛苦的磨练、挫折的洗礼,生命的火花才会闪光发亮。伟大是熬出来的!不要相信太多的职场神话,更不要朝三暮四,急切出头,要静下心来熬。苏东坡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成功缺少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意志力。
4.修炼一颗甘于寂寞的心。
波澜万丈的生活激荡人心,令人心驰神往,但通往成功的路上,往往更多的是寂寞。教师作为一份特殊职业,需要精神的宁静与丰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人云:耐住寂寞,方成大业。寂寞,是为了让你积累知识,发展自己;寂寞是为了让你静心思考,周详计划;寂寞,是为了磨练你超长的意志力;寂寞是为了厚积薄发,一蹴而就。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陷于忙碌,但很多人是身体积极活动着,灵魂却在流浪,并未参与其中。海明威说:“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独的生涯。”读书,在最有体验、最有感悟的时候,也是一种孤独。在学术追求上,不经过这个孤独的追求是不可能取得成就的。当你感到寂寞、孤独时,请轻轻的合上门窗,关掉手机,不受干扰,沉浸于书本之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搞科研、做学问;泡一壶浓茶,点燃一根根香烟,反思生命的本质及生命的真谛,回味过去,以明得失,计划未来以未雨绸缪。
5.炼一颗乐于奉献的心。
奉献是师德的着重点。作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政治家,陶行知先生曾甘愿放弃城市大学教授的优裕生活,以农村为基地,在艰难的环境里踏上了改造中国旧传统教育的荆棘之路,创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崭新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改造旧教育、创立新教育作出了宝贵贡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终生的座右铭,他的精神至今都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思想至今值得我们借鉴。陶行知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一生放弃了个人成功的机会,来到孩子之中。他常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工作的很多方面必须依靠师德来完成,一位教师如果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是永远不可能成为一流的教师。把我们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活里,这才是尽了教师的天职。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新时代,尤其要求我们要向陶先生学习,学习他的奉献、学习他的无私、学习他的无畏,学习他的无悔……
6.炼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幸福和成功的源泉。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生活的人,一定是个幸福的人。感恩是爱的源泉,也是快乐的必要条件。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教师职业你会觉得这是修炼自己的好机会,面对调皮的学生你会觉得是上天送你的最好礼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会觉得别人不愿带的班级,自己带了,是“占了便宜”„„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勇于直面眼前的困难,就会把一切困难都当做提升自己的绝好机会,就会从当下的处境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进而愉快、积极的迎接每一天。
人生需要有梦想,教育生涯就是不断追求教育梦想、享受教育梦想、实现教育梦想、创造教育梦想的过程,我们正站在追求教育梦想的路上。我们所从事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事业,一项培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正是寓伟大于平凡,寓崇高于琐碎,寓日月永恒于朝暮细节。只要有梦想,有追求,我们就会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就能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自找麻烦去解决问题,也就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并源源不断的享受快乐、幸福的教育生活。
第三篇:价值追求演讲稿
我真实的价值追求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安全工程学院的崔诗博,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真实的价值追求》。
“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筑长天”,不知道你们听没说过,有这样一个人,他才华横溢,却甘心做个教书匠,他培育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等许许多多的人才,也许有人为他可惜,但他却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教书育人,看着那些个出色的学生啊,我就觉得足够了。”这就是一代宗师杨昌济的价值追求,并不伟大,但却十分的真实。
一开始当我听到价值追求这四个字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智慧的科学家,英勇的战斗英雄,叱咤风云的政坛名人以及各种商界精英,就好像只有这样人的身上才闪烁着价值的光芒,或者,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安安静静的存在,但是看看默默耕耘的乡村教师,看看烈日暴雨下的交警同志,看看守候在边防哨卡上的一抹翠绿,或许这是价值追求更深刻地含义。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有目标,都应该去奋斗!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梦不是国家的梦,不是别人的梦,是整个民族的梦,是每个人应该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习总书记多我们的谆谆教导。
价值,就像熊熊燃烧着的青春火焰;价值,更像川流不息的奔腾之水。追求者活着总能引领风流,追求者逝去也将千古不朽。人可以不美丽,但要健康;人可以不伟大,但要快乐;人可以不完美,但要有追求。新世纪的曙光已经照亮了我们前进的征途,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同样我们也是未来的创造者。历史的交接棒已经传到了我们手中,中国梦的实现与传承的重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上。让我们像夸父逐日,一步三秋,让我们共同挑起历史的重担,共奏新世纪的凯歌!
第四篇:体现价值 追求奉献
甘做红烛照后人
——在庆祝建党九十一周年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稿
陈汉中小支部
朱才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在这繁花似景的火红六月天,在这神九回家的喜庆日子里,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共同庆祝建党九十一周年。我作为优秀党员代表在这里发言,这是党组织对我们的亲切关怀和莫大的鼓舞,这将激励着我在育人的岗位上更加奋力工作!
我,八九年元月加入党组织,我曾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那铿锵激昂的宣誓词,她给我的工作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时时在激励着我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共产党才有人民的翻身解放,只有共产党才有强大的新中国。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力挽狂澜,砥柱中流,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改革开放年代又是党引领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感受着党好政策的温暖,我们没有理由不爱教育事业啊。
我七八年参加教育工作,由一个热血小伙子慢步到苍发中年,回首过去,三十余年的教坛生涯伴我走过风雨历程,有笑有泪,有苦有乐。在平凡的岗位上,我时刻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三尺讲台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当然,有时在工作中也难免有些骄燥烦闷的心情,然而当走上讲台,面对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心情就平和了,把烦恼和愤懑抛在脑后,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乐以忘忧,在互动的课堂里与学生共度着生命的历程。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就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保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努力加强党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永远保持较高的党性,发扬成绩,改正缺点,践行科学发展观,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扎根山乡,为党的教育事业,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关心爱护儿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年轻的心态实现自己的职业追求和人生价值。
永当教坛好园丁,百花园里勤躬耕,愿化春雨润桃李,甘做红烛照后人。
2012年6月30日
第五篇:追求课堂教学改革价值
屹立于课改潮头
——枝江一中“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王明华
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在课程改革洪流中,枝江一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前沿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旅程中求证标准、求证价值、求证尊严,从关注课程到关注课堂,从“教”的方式传承到“学”的方式转变,从课堂流程再造到课堂文化构建,原创了“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我校现行教育教学的主流文化,有力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式发展,而且坚定了我们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与决心!
一、艰辛曲折改革路
枝江一中历来重视课堂教学改革,曾提出“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的课堂教学指导原则,根据学科特点,总结提练一些具有校本和科本特征的教学模式。进入新课改以来,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与实践。
1、三案导学,开始研究。2006年秋季开始,我们集中探讨了“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对学案的功能、学案的编写与应用、学案与教案的关系有了一个较明晰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学案、教案与练案三案合一的编制与应用模式。
2、限制讲授,深入研究。2007年秋季,我们又总结提炼出了“211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即在“211”时间分配的指导下,师生按“三案”互动教与学,使主导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促进教与学过程的最优化,通过限制老师的讲来突出学生的学。半年后,我们发现学生的预习很难落实,便将课堂时间由40分钟改回至45分钟,提出了“2115三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5分钟的预习时间设置来落实学生的预习环节。
3、大师引导,深化研究。2009年5月,中央教科所教授韩立福来校指导,我们结合前两年的研究,与韩教授所研究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课堂教学模式成功对接,创造性地总结提炼出了“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让我们突破了三大思维定势:座位模式可以改变,改变可以搭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课型可以变化,变化(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综合解决课)可以让学生的预习、交流与合作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学生学习内驱力可以用学习愿景来促进,问题为主线、评价为手段、任务驱动为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动力的生成。
二、简约而不简单的“423” “423”是枝江一中课堂模式的高度概括,说其简约是因为它只是三个数字的组合;说其不简单是因为它是“草根”研究的结晶,是高效健康课堂组织形式的具体体现。
“423”既指课堂的组织形式,同时又包括课堂教学的流程。它的基本内涵是:新知预习分“四步”,课堂推进设“两环”,教学全程分三段(或教学全程用三案)。
新知预习分“四步”:即一看二读三填四练,一看,走进文本;二读,精读教辅;三填,填写学案;四练,基础演练。这一流程的最大特点是“变课外预习为课内预习”,让学生通过预习提高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基础知识结构。
课堂推进设“两环”:第一环是展示交流、方法提炼,实施问题生成;第二环是拓展提高、能力升华,实施问题解决。这一流程的核心是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基本方式,“变个体学习为主为个体、小组学习并重”。在学生“自学”(课内预习)的前提下,首先进行“对学”与“助学”(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生成问题,然后进行“群学”(组间交流)与“导学”(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取长补短,提炼方法。
教学全程分“三段”:第一学习时间段为新知预习,实施问题发现;第二学习时间段为“两环”中的第一环;第三学习时间段为“两环”中的第二环。这一做法实现了“变用节次划分学习内容为用内容划分学习时间”,体现了单元式教学法核心要义。
教学全程用“三案”:学案、练案、教案三案形分神聚,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整体,变“教案教学”为教案、学案共举、练案辅助的“三案教学”,丰富了教学载体,使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促使教师角色由演员变成导演。
由此可以看出,“423”课堂的灵魂在于:摆正教与学的位置,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主人地位,赋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重建课堂教学流程与文化,师生共同打造高效课堂,在和谐民主的教学关系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三、理念引领课堂常态化
“教学有模、但不唯模、贵在创模。”这种理念往往引领我们找到模式发展的新方向。2009年以来,我们坚持“不断创新、稳步推进”,努力实现了“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常态化。
1、以“三个结合”为策略,确保正确研究方向。“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是行动策略研究与理论研究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在建构主义、有效教学、健康课堂等理论指导下,研究中不断完善、完善中发现问题、问题解决中创新发展的结晶;是继承与突破的产物,从先教后学、以教定学走向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也是自身改良发展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的产物,是学案教学范式下更贴近我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
2、以“三个过程”为途径,逐步常态化实施。“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经历了三个过程,一是样本备课组、样本班试点,样本先行,示范引领;二是一、二年级推行,新课教学全面实施;三是三年级推行,复习课全面实施。以样本备课组为中心重点做好学案、练案编写和学案高效应用于课堂教学问题研究,逐步实现模式学科化、课型化、年段化突破。以样本班级为核心重点抓好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合作学习机制构建、学习过程评价等问题研究,逐步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到小组合作管理的新机制。
3、以“三类培训”为抓手,促成教师理念更新。从培训对象上看,有全体教师学科教学培训、班主任班级管理培训、学生培训(班主任培训小组长,科任教师培训学科长);从培训方式上看,有理论培训与实战培训;从培训效果检验上看,有模式理论测试与达标课验收。
4、以“三项活动”为支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教学评价支撑。制定了《基于观察的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多维度(教学行为、学习行为、课堂训练、时间分配等纬度,六十多个观察点)课堂观察评课,矫正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是校本教研支撑。建立基于校本研究和解决模式推进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校本研究制度,在征集典型、突出、瓶颈问题基础上,变问题为课题,以课题组为单位攻关,校本教研成为促进集体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常规性活动。三是各类竞赛支撑。我校每年坚持组织好课堂教学研究月活动、“423”达标课活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年会论文评比和模式论坛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代评,以评促教,以研促教,物化成果,积累成果。
“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实现了以下六个方面的转移: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讲、听为主向说、做为主的转移,追求教学效率最大化;先讲后练向先学后导的转移,以学限讲;无组织的课外预习向有交流的课内预习的转移,明确了不读不导、不做不导、不议不导的基本策略;单纯知识传授向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举的转移,注重能力培养;无差异教学向因材施教的转移,关注人人发展。
2009年,我省进入新课程改革,枝江一中加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六年来,一中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不惧艰辛、不辱使命,续写了高考成绩六年持续增长的辉煌成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应届纯文、纯理科一本重点上线人数,2009年199人,2010年207人,2011年211人,2012年263人,2013年318人,2014年332人。
中国梦,教育梦,课改梦!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了学校办学品牌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永无止息,让我们仰望天空,去追求高效课堂教学背后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