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温江探索”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温江探索”
(2008-12-1
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四川成都市温江区自今年2月被列为全市首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县以来,在坚持和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还权赋能”,让产权明晰、要素流动,实现农村土地、房屋资本化,逐步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要素流动”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并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和农村可持续繁荣。
“五证一卡” 还权于民,还利于民
“五证一卡”即集体土地所有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房屋所有权证(房屋共有权证)、集体土地使用证以及耕地保护卡。为确保确权颁证工作顺利进行,温江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挂帅、区长总体负责的区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将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的确权工作分解为宣传动员、调查摸底、确权登记、公示发证4个阶段,认真把握好方案制订、村组公示、公告发证3个关键环节。
在抓好国土、农发、房管、花卉园林等职能部门以及试点镇街产权“操盘手”专业培训的基础上,温江区组建宣传动员组,深入各村(居)民小组,采取召开党小组长座谈会、村民代表座谈会、院坝会、逐一走访农户等形式,宣讲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精神和政策。为把改革的主动权和决策权交给群众,试点各村(居)组成立了村民代表议事会,具体处理产权改革相关事务及纠纷。在万春镇某社区小组,村民要求颁证的愿望很强烈,但组长工作不力,村民便自发组织起来,用投票方式罢免了组长的职务。今年4月22日,温江区首个确权颁证仪式在寿安镇东岳社区活动中心举行。到10月初,全区已领取农用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农户达1.8万余户,全区范围内的确权颁证工作预计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五证一卡”的颁发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真正“还权于民”的重要标志。率先建成流转服务中心,第一单抵押贷款“温江造”确权后,如何把手中的“本本”转变为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温江区坚持市场化取向,搭建农村产权流转
平台,创新金融服务手段,以建立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推动农村产权合理流转。
今年5月31日,温江区成立了成都市第一家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积极为农村房屋、林权等产权交易提供评估、担保、抵押、保险、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6月13日,温江区公平街道办刘光福、永盛镇罗正中、和盛镇杨建彬3户农民在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进行了成都市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来第一单房屋所有权、林权抵押融资业务。刘光福说:“以前我明知自己的房子值钱,就是贷不了款。现在办了房产证后,就可以在信用社办理抵押贷款了。”
为使农村产权与金融资本实现有效对接,温江区出台相关配套文件,成立区商会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构建农村产权流转抵押还款风险保障机制。在吸收以往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温江坚持以组为单位,对资产和土地进行股份股权量化,对集体经营性净资产按1元1股、集体土地收益权按0.01亩1股量化到人,由农民持股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各股份经济合作社根据市场需要就近或跨区域、跨层级组建股份经济合作联社,形成自主经营、民主管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与运作机制。
网格化管理将耕保责任落实到人到地块
很多学者担心,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地方政府可能会为了短期和局部利益,肆意扩大建设用地规模,进而加剧耕地短缺矛盾。温江区充分考虑了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此类风险,把保护耕地确立为改革的核心,运用网格化管理,将耕保责任落实到人到地块。
按照国家土地调查规程,全区统一按1︰500比例尺,对试点区域进行调查测量并制图,明晰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利用现状和分类土地面积。区国土局与承担耕保责任的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耕地保护合同》,对耕保地块、地类、面积、补贴资金标准以及违约责任等作出约定。6月15日,全区已完成对寿安、万春、和盛、公平等镇街29个组的耕地保护面积调查确认工作,确认一类、二类耕地面积共4735.07亩,确认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户3050户。
为充分保障承担耕保责任农户的权益,温江区根据全区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将耕地分为一类、二类耕地,分类别予以保护和补贴,并设立耕保基金专户,由区政府垫付耕保基金62万余元,主要用于承担耕保责任的农户的养老保险补贴和集体经济组织的现金补贴。
早抓配套,城乡多种改革齐头并进
为避免农村产权改革“单兵突进”可能造成的“脱节”和“短板”现象,温江区在改革中深化“大统筹”理念,及早运筹了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城乡社会保障和就业、完善基层治理机制等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改革。
按照“靠近城市、靠近城镇、靠近产业集中发展区”的原则,分城镇型、集镇型、独立型三种类型进一步优化全区农村新型社区规划,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公共服务组织体系,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逐步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参与机制。
取消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身份限制,允许从业年龄阶段的农村居民参加城镇保险,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项目业主共担、政府适当补助的多方资金筹集机制,减轻农村居民缴费压力,将年满60周岁以上城镇孤老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纳入城镇养老保障范围;在镇街、社区建立劳务派遣合作社,加大对失地农民就业创业的扶持,签订3年以上承包土地流转合同的农民可办理《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再就业扶持优惠政策。
创新村(社区)治理机制,在符合条件的各类经济实体、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组织以及农民集中居住区建立党组织;引导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委员经过法定程序进入村委会及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层任职,建立村(社区)“两委一社”联席会议制度、党务公开等制度;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委员公推直选。(编辑:叶含勇)
第二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探索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探索 ——关于赵家峁村的调查与思考 省委农工办王 军杨月华
2013年以来,榆林市榆阳区赵家峁村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要素流动”的思路,以“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资源被有效激活,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农民收入快速显著增加,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面上推开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穷则思“变”
赵家峁村属典型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地貌,面积7.8平方公里,耕(林)地5300亩,人均8.4亩。全村4个村民小组、171户575人,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小杂粮、马铃薯、林果等。多年来,赵家峁村一直以传统小农经营为主,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耕地闲置荒芜,村庄“空壳”,集体“空心”,民居“空巢”,“三空”现象十分严重。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6650元,农民收入80%来自外出务工。2013年6月,赵家峁村村民、优秀共产党员、榆林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张春平,高票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从此时起,张春平和他的支部一班人为了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拉开了赵家峁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
(一)资源变资本。张春平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积极谋划村上的产业发展,准备建设设施果蔬基地和现代养殖区。但他很快发现,发展现代农业和其他产业都需要集中连片的土地,而赵家峁村的耕地全是二八分的“绺绺田”,住房也是东一家、西一家,分散零乱,零散的土地成了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面对这一现实,张春平多次召集支委会、村委会、党员大会进行讨论,挖空心思找对策、想办法。经过充分思考和论证后,张春平决定先做两件事:一是响应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二期治理移民搬迁项目的号召,拆除滩大饼式的旧村庄,修建新民居,让大伙住上好房子。二是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把村里零散的耕地、林地和撂荒地折股量化,流转到村上统一经营。这两件事实施后,村上原有的沟沟峁峁里的绺绺地变成了集中连片的大块地,土地面积大幅增加,价值也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而大幅提升,为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资金变股金。为了发展集体经济,村上动员村民用现金入股,但条件是入多入少采取自愿,决不强求。在张春平的带动下,村上很快又筹集到400万元资金,成立了红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金润园、丰景两个种养合作社。2016年底,农民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的资金达1310万元。
(三)农民变股民。2015年,移民搬迁项目完成后,村民集中搬迁到新居,村上打算把农户原来的老房子改造后用于发展乡村旅游。为了把大家的各项权益划分清楚,村“两委会”经过反复商议,决定把土地、人口、劳动贡献、资金、旧房产等要素都转化为股权(其中,土地股占38%,人口股占22%,劳动贡献股占5%,资金股占23%,旧房产股占12%),并把这些股份量化到户,这样每个农户手里就有5项股权。2015年3月1日,村上决定将10月1日定为基准日,留半年时间给村民准备,并确定只要是基准日前户口在本村的都是股民,基准日之前核定的人口既是股民也是村民,基准日之后的新增人口只是村民,不享受分红,只能通过继承和转让来获得利益。“变”出奇迹
“三变”改革后,村民的热情空前高涨,部分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开始悄悄返回村庄,一个充满活力的赵家峁村开始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一)现代农业快速发展。2016年初,赵家峁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成立,农民按股分红,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目前,村上已建成40亩设施果蔬、150亩葡萄、150亩山地苹果,以及30亩酥梨为主的设施农业和时令水果采摘区,同时还建起了35亩现代养殖小区和300亩葡萄酒加工基地。2016年,村集体产值达到600万元。
(二)休闲农业发展迅速。赵家峁村按照“景点错位特色、产业高度融合、脱贫小康同步、主体多元互补、城乡统筹一体”的思路,以“杏花溪谷、峁上人家”“老家记忆、难忘乡愁”为主题,开发了多种乡村旅游项目。2016年7月,“一山一水一片绿,宜居宜业宜旅游”的美丽乡村初步形成,空中滑索、森林穿越、水上游乐、河滩烧烤、农家体验等娱乐设施全面向游人开放,其中王震将军1947年转战陕北驻扎过的老院子,成了游客争相游览的热点场所。现在,每到节假日,驱车前往赵家峁村的游客络绎不绝,仅去年“十一”黄金周,游客数量已突破5万人次,5天时间旅游收入超过7万元,单日游客最高峰值达到2万人次,农家乐和特色餐饮等营业收入超过6万元。
(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目前,赵家峁村已建成112套美丽农居,卫生室、警务室、老年活动中心、医务室、敬老灶等设施应有尽有。现在,村上的基础设施完备,人居环境优美,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人人干劲足”的良好局面,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四)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现在的赵家峁村人人是股东,人人按股分红,集体经济充满活力,农民已由村民转变为股民和产业工人双重身份,不仅有股份分红收入,还能通过在村上的园区、旅游区打工挣钱,增加工资性收入。2016年,村民在园区、旅游区务工率超过80%,工资性收入达到50多万元,户均1万多元。短短3年时间,赵家峁村集体资产已逾千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比3年前翻了一番,达到11200元。
由“变”带来的启示
赵家峁村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我省深化农村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最大亮点,是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小岗村精神”在黄土高原的生动实践,是一个离城市较远的纯农业村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的重大尝试,其经验弥足珍贵,值得认真总结推广;赵家峁村通过这次改革,破解了山区土地零散、贫瘠撂荒、资源利用率低下和村集体经济“空壳”的难题,所取得的成果催人奋进,发人深思,给人的启示非常深刻。
启示之一: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是决定农村改革成败的关键。赵家峁村的产权制度改革,尽管有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但推进改革的主体是农民,是以张春平为首的“两委”班子的主动作为,是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这是一种“内生动力”起了主导作用,这种自我觉醒表现出的创造力、生命力更为强大。
启示之二:深化农村改革必须配好村级组织带头人。“将熊熊一窝”,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没有张春平,就不可能有赵家峁村的今天。赵家峁村的改革刚开始时,群众思想认识五花八门,反对的、迟疑的、观望的样样都有,面对这一状况,张春平并没有因此而退却,而是利用广播、宣传栏、横幅、标语等载体,进行宣传发动工作,并且组织50名群众代表专程到袁家村、马嵬驿、茯苓小镇考察学习,让群众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在面对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的条件下,张春平不是被动等待或观望,而是积极主动找出路、想办法。正是有了张春平的带动和引导,赵家峁村“两委会”的作用才得到了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才得到了充分调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才得以顺利推进。
启示之三:党委政府是村级组织干事创业的“主心骨”。在赵家峁村的改革发展中,榆阳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多次到村上调研,在充分肯定村上做法的同时,多次召开现场会、观摩会、办公会,专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赵家峁村的这场改革中,区委、区政府为村上争取到各类财政支持资金达2190万元,为赵家峁村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各类项目的按时落地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启示之四:农村集体经济完全可从“无”到“有”。昔日的“空心村”,谁能想到今天会成为人们蜂涌而至的好去处;昔日的破败景象,谁能想到会有今日的华丽转身;昔日背景离乡的打工族,谁能想到会纷纷背着行囊、携着老小,返回村庄创业就业,这一切都来自于产权制度改革,来自于“三变”变出的奇迹。赵家峁村的改革充分说明一个事实,农村资源只要被激活、被充分利用,就会“点石成金”,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近两年,在我省的很多地方,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声音:“没有集体经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就没法搞。”赵家峁村的实践证明,产权制度改革恰恰是集体经济启动的关键一步,不但穷村弱村可以进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而且完全可以改成功。启示之五: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贫困人口长期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2013年6月以前,赵家峁村是省级贫困村,有150户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近90%。经过产权制度改革后的今天,全村贫困户减少到5户,其中3个是智障人口,另外2个是孤寡老人。可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壮大起来的村集体经济,不但可以使贫困人口彻底脱贫,而且可以同步致富。
启示之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补齐“四化同步”短板的重要抓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唤醒了农村沉睡的资源,把农村的“死资源”变成“活资本”,形成了清晰完整的产权关系,有利于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这正是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扫清了制度障碍,加速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步伐。农业现代化,是我省“四化同步”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短板,补齐这个短板,必须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推动,当然也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就是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创造条件,就是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个重要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拉长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赵家峁村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正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报告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报告
根据县委、县府领导要求和4月16日召开的全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会精神,我乡村列为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于4月18日立即召开了党委会,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安排部署了此项工作。同时在4月23日召开了全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启动暨业务培训会。现将我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东南部边缘,东邻县乡,南抵乡,西北镇,幅圆面积40.6平方公里,距县城70公里,下辖5个行政村、1个社区、1个街道,总人口4988人,总户数1436户,耕地面积4555亩,其中:田3616亩、地939亩。
二、进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构。
我乡党委政府按照南委办[XX]12号文件《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精神,认真领会、传达会议精神,制定了北府发【XX】17号《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XX]18号文件《关于成立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及乡属各办所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了农村产权评估领导小组,乡产权交易中心“九有”、村产权交易服务站“七有”的平台建设已经完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经济发展办公室,成立了以建设办牵头的矛盾调处办公室,以经济发展办公室牵头的技术指导办公室。试点村也成立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二)认真学习,深入领会。
我乡于4月23日召开了由全乡村组干部参加的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会,认真传达了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的相关精神,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目的、意义,以及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基本路径等相关政策及要求进行了学习和讲解,要求全乡全体乡村干部要深入领会、认真学习,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广泛宣传,深入调查。
我乡XX两个试点村通过召开村两委干部会、村民代表会、群众大会广泛宣传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在我乡村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工作,使村民知晓确权登记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步骤。为了做到农村产权制度试点工作家喻户晓,我乡书写石灰标语一幅,张贴和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利用逢场天在乡街道进行了广泛宣传。同时乡、村组干部深入到农户家中对农村土地、林地、房屋产权的基本情况以及矛盾纠纷进行了全面的摸底和调查。到目前为此,各村、社都按程序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并选举产生了村、社议事代表和成员。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在村对农户土地、林权的调查摸底,存在7个方面问题:
一是全村各农户第一、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既没有原始依据,又没有县国土局颁发的土地证,对户主名下田、地的名称、块数、面积、四至介畔都模糊不清。
二是该村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到户一直未给农户办证。三是通过调查询问农户长期的粮食补贴面积是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按产量与人口调配的。四是户籍在当地且全家现已到城镇安家,原来在农村的房屋已转卖给他人,当时买卖双方也具备协议,卖方已将自己名下的土地、山林等全部赠送和转让给买方,但,这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买方则要求把卖方在第二轮承包时的土地、山林等全部确权在买方名下,怎么办?五是原来是耕地,后来变成了林地,如何来确权;六是原来荒山转包或赠送出去了,现在林权确定给承包人还是发包户;七是原来是荒坡,且属集体所有,后来农户自发在荒山上种植了林木,现已成材,不知如何来确权;(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今年召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培训会后,我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力争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进一步吃透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土地、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充分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积极性;三是充分发挥党员、群众代表“一事一议”的作用,充分发挥议事会成员的作用;四是加快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进度,力争按时保质量完成确权颁证工作。
第四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稳步推进我镇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照成委发[2008]1号文件精神和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市委、市政府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大举措;是提高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客观要求;是加强耕地保护的有效手段;是依法维护农民利益的充分体现;是提高农村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此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帮助村组和农民摸清家底、理清产权关系,通过确权、颁证等方式,进一步明晰相关权属,理清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关系,通过依法流转,切实保障集体和个人的权益,使农村产权流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证可据,农民的权益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域成都”理念和市委1号文件要求,紧紧围绕市委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以“35223”为核心的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发展思路,把握改革的市场化基本取向“还权赋能”根本要求,大胆创新,积极推进,真正还权于民,让利于民,逐步实现农村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着力破除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领域的体制障碍,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全县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提供试点经验,为争创全县推进城乡一体化样板镇奠定基础。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将尊重农民意愿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农民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主体和利益攸关者,也是最大受益者。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农民各项权利,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二是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创新机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职能。通过召开村民小组议事会和村民大会,把群众的事情交给群众来处理,真正做到“还权赋能”。
三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到每户的切身利益,必须严格政策,不得简单以三分之二多数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每项改革的实施必须透明。否则,将会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影响改革的推进。
四是坚持“五改”联动。五项改革,必须统筹兼顾,协调配合,整体推进,确保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四、实施范围
在镇官塘村、火石岩村、钓鱼嘴村、秦皇寺村、凉风顶村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包括五个方面: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权属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农村房屋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
五、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培训阶段(2008年8月12日——9月20日)。健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报批各村实施方案;对镇、村相关负责人、参加改革试点的工作人员(各村村支部书记、村文书)进行培训。
2008年9月10日,召开xxx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动员暨培训会。
(责任人:xxxxx)
2008年9月12日——2008年9月22日,召开各村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党代表会议、院坝会议,宣传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法规。
(责任人:xxxxxx)9月22日,各村上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名单。(责任人:各村支部书记、驻村干部)
2008年9月23日——2008年9月26日,召开各村民小组产权制度改革动员会,选举村民小组议事会并公示,确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人员并公示,确定议事会成员联系户名单并公示。以村为单位建立耕地保护农会,各村民小组建立耕地保护农会分会。
(责任人:各村支部书记、驻村干部、村民小组长)2008年9月27日,村民小组议事会成员开展入户问卷调查,收集梳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和问题。
(责任人:各村支部书记、驻村干部、村民小组长)2008年9月28日对村民小组议事会成员和工作组成员进行集中培训。
(责任人:xxxxxx)
2008年9月29日,各村民小组召开议事会议定本组确权方案草案,提交村民会议或户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村委会审批,同时报镇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向村民公示。
(责任人:各村支部书记、驻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第二阶段:调查摸底阶段(2008年10月8日——2008年10月23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制定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确权的配套实施细则和办法。
2008年10月23日——2008年10月29日,对各类统计数据进行公示。对公示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正。
各村民小组收集办证所需资料:户主声明书、办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户口簿复印件等。
(责任人:xxxxx)
第三阶段:确权颁证阶段(2008年11月10日——2008年11月25日)。在全镇开展农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农村房屋产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制定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流转的配套实施细则和办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
2008年11月10日——2008年11月17日,制作各类权证、耕保金卡、社保卡。
(责任人:国土局、房管局、农发局、社保局)2008年11月18日——2008年11月25日,颁证。2008年11月18日召开全镇产权制度改革颁证大会。
(责任人:xxxxxx)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8年11月26日——2008年11月30日)。回顾总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经验,对所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责任人:各村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建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机构。
1、成立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任常务副组长,负责改革试点的决策和统筹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文秘信息组、信访维稳组、问题调研组、驻村工作组、监督检查组。
2、各村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
(二)建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三会”制度。即: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参会人员为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专项听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二是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由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镇、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人员参加。原则上第周召开一次,小结上周工作,安排下周工作,并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三是不定期召开专项工作推进协调会议。由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召集,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协调会,协调推进试点工作。
二是建立党政领导和驻村干部对口指导工作制度。党委委员、副镇长xxx对口指导xxx村;党委委员、副镇长xxxx对口指导xxxx村;党委委员、副镇长xxxx对口指导xxxx村,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xxxx对口指导xxxx村,党委委员、副镇长xxxx对口指导xxxx村。驻村干部负责指导联系所驻村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三是建立“两报”制度。即:每周一简报、半月一汇报。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全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情况收集汇总后,形成简报报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两次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四是建立培训机制。建立镇、村、组三级培训机制,分别对镇、村负责人和工作组(队)成员、村民小组组长、村民代表进行培训,各村建立农民夜校,对农民进行政策、法规培训,让各级干部群众真正把握改革的政策、要求、重点和方法。
五是深入宣传发动,充分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热情。采取多种形式,层层动员、深入发动,引导农民群众走出“丈量测绘”就是要“搞拆迁”等认识误区,充分激发农民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的热情。全镇要组织妇联、共青团、场镇老年大学走村串户发放宣传资料以快板、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镇产权制度改革宣传工作组要录制产权制度改革宣传录音,组织宣传车在全镇范围内巡回宣传;各村要城醒目位置书写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固定标语五幅以上,在农户中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奖知识竞赛,广泛宣传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和好处,让产权制度改革家喻户晓;中小学要在学生中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知识问卷调查、开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黑板报专栏。全镇要将深入宣传、广泛发动群众贯穿于工作始终。
第五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自查报告
村产权制度改革自查报告
村位于
南面,距县城
公里,全村有
户,总人口:
人。耕地面积
亩,亩林地,其他用地
亩。
2018年以来村两委认真按照镇党委、政府关于我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安排和部署,本着“有法依法,无法依归,无归依民”、“程序规范”、“群众满意”要求,扎实开展了我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现将我村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根据县镇召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后,我村及时进行安排部署,按照要求认真开展,先后召开了两委会和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产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成立了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各小队成员参加的清产核资领导小组,成员认定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职责分工。为我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圆满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持。
1、认真完善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一是多次召开两委会议会、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把每个阶段的工作向群众进行讲解,使群众及时了解、掌握产改工作动态和每个阶段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从而主动参与和主动监督,做到了产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村监督小组工作人员进行全程参与和监督,村干部参加县培训学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业务知识,确保了产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2、自查工作开展情况
在产改工作情况进行认真自查自纠,针对自查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及时进行了改正,我们及时做好人员登记公示和清产核资的各项公示工作,取得了群众的理解。总的情况来看,我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是按照市县、县政府相关部门的安排要求进行认真浇实,绝大部分群众是认可和满意。
二、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因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到群众的利益重新调整,特别是很多群众把村积蓄当做是产权制度改革的一块蛋糕,借这次改革可以分导一份的想法,我村将在下上一步工作中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宣传、和讲解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知晓率;二是及时解决人地认定中的矛盾,提高群众的满意率;三是抓好年龄核实工作推进和圆满的按上级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每一步工作。
村村民委员会
2018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