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漳州芝山红楼有感 1006字

时间:2019-05-14 03:4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观漳州芝山红楼有感 1006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观漳州芝山红楼有感 1006字》。

第一篇:参观漳州芝山红楼有感 1006字

参观漳州芝山红楼的实践体会

我们到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伟人精神,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又称“芝山红楼”。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在毛泽东主席率领下,一举攻克漳州,取得重大胜利。红军在漳州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不怕牺牲前仆后继、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到底的“革命精神”。为了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弘扬红军革命精神,1957年,漳州市将毛主席居住过的“芝山红楼”辟为“闽南革命纪念馆”,1971年改名为“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芝山红楼”先后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漳州市重要的思想教育基地。

为了进一步弘扬红军革命精神,拓展、延伸教育阵地,扩大宣传效果,1992年,红军攻克漳州60周年纪念日,经报中央和省委批准,在纪念馆左前方建立“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原东路军政委聂荣臻元帅题写碑名。纪念碑造型新颖,寓意深刻。碑形采用抽象设计,主碑既像面红旗,又像把尖刀,体现红军主体。它是根据毛主席的词十六字令设计的。主碑体由两根人字形的台柱支撑,象征着工农支持红军,三位一体。碑底座是3层黑色花岗石圈,表示红军是在粉碎国民党3次“围剿”后,东征漳州的。碑高19.32米,表示东征漳州的时间是1932年。纪念碑底座有6层台阶,代表60周年。碑顶上金色镰刀铁锤图像,告诉人们要永远不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军队和革命人民打下了社会主义江山。纪念馆与纪念碑交相辉映,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参观者络绎不绝。

纪念馆馆藏丰富,既有闽南地区革命活动的大量党史资料,又有红军攻克漳州图、表、文告和人物肖像、遗址照片。馆里共设四个展室。根据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原则,突出漳州战役这一专题。其中,“毛主席工作室”是根据当年同住该楼的邓子恢、罗明、曾志、吴洁清等老同志的回忆和指点,按原样摆设的。展品中还有珍贵的《毛主席致电周恩来》三封电报原文抄件、《林彪、聂荣臻在飞机前合影》、《红军指战员参观飞机》、《红四军全体指战员合影》等历史照片。还有1932年进漳、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94名将军的肖像。红军进漳,留下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构成一部珍贵、生动、直观、真实、特殊的爱国主义教材。 纪念馆再现了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历史场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种紧张而又激烈的战斗氛围深深感染着每一位来访者。

第二篇:游芝山红楼及毛泽东故居纪念馆有感

四月中旬,教育系党课第二组全体学员踏上了红色之旅,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芝山红楼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忆往昔,岁月峥嵘。看今朝,众多的文物,动人的故事,收获甚多。

走进芝山红楼,映入眼帘的是高19.32米的三字型纪念碑,这座纪念碑造型新颖,寓意深刻,主碑既像面红旗,又像把尖刀,体现红军主题。纪念碑上有聂荣臻将军提名“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

接着就是红砖青瓦的纪念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在,显得格外庄严肃穆。1932年毛主席率领东路军从长汀出发,挥师东进,占领龙岩,一举攻克漳州,距今已是70周年了。走进红楼内部,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革命先辈生活在漳州的点点滴滴。毛主席给周恩来同志关于漳州战役决策的三封电文、漳州战役天宝决战的示意图、占领漳州的战果图、还有邓子恢王海萍等伟大人物的头像,这些都让我们这些后代子孙深深体会到了伟大的红军革命精神。

走进毛主席工作室,却只看到简陋的床铺和一张办公桌,谁能想到这竟是主席的办公室?他用自己的行为形成了清正廉洁的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就是人民的领袖!这种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作风,让我久久难以忘怀,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恒久的典范,也许现在的生活条件比那时好多了,但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勤俭的美德,更要保持清廉的作风!通过感受革命先辈的生活遗迹,使我在心灵上受到了震撼,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理想,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同学,共同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第三篇:参观红楼有感

参观红楼有感

今年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一百周年,这在样一个极具历史纪念意义的时刻,借着党课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一个契机,我们小组于11月21号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经过这次学习活动,我们又接受了一次革命再教育,也从中收获很多。由于城市道路的整修,红楼的位置变得有点特殊。在走到红楼入口时,最先扑入人眼眸的就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了。静静的伫立在整个红楼的外围广场上,它所创造出来的氛围,与周围流动而又喧嚣的车流、人流形成了强烈而又鲜明的对比!据馆务人员介绍说,这座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是中国最早的一座,是1931年树立起来的。我们本来都以为革命伟人的铜像应该是高高耸立、傲视一切的,但是这座孙中山铜像却有些出乎我们意料,显得比较矮。那铜座上也同样不高的伟人身躯似乎比真人都还小了一圈,可即使是这样,整座铜像却更让人感觉到孙中山先生作为一代革命领导人,那纵观一切,洞察一切的气势。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湖北地区的革命党成功地发动了武昌起义.翌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宣告废除清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义声所播,全国响应.从而结束了在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从此红楼便成了人们的向往之地方、奋发之起点,拓展之源泉,被誉为“民国之门”。

越过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再往前走,就是军政府的旧址了。军政府旧址大门的两旁仍矗立着旗帜。二面铁血十八星旗不得不让我们肃然起敬。革命初期,就是这样一面旗帜号召关内十八省的全体炎黄子孙都联合起来,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战场上青年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在此刻变得异常清晰,正是他们“敢为天下先”的革命勇气和不怕牺牲精神吹响了武昌起义胜利的号角,使革命的炮火响彻全国。

很不幸今天是星期一,军政府的大门不向外开放。我们很遗憾的没有参观到军政府内的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等等,但红楼的气氛依然让我们感到震撼,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孙中山先生和众革命人士的勇气和为国家为人民的决心。虽然只能透过大门看红楼,但红楼依旧是那么的端庄典雅。百年的风雨并没有洗涮掉那鲜艳夺目的红色,日光下红楼依然是那么的雄伟庄严;正如百年的历史并没有使人们忘却这段历史,在心里对这群先行者的感激之情与日俱增。

站立在宋庆龄女士的题词前,看着虽只有两层楼高,却已在我们心中巍然耸立的红楼,久久不愿离去。我们走过了红楼,仿佛走过了我们伟大的中国黯淡的20世纪上半叶,走进了阳光灿烂生机勃勃的新天地。往昔,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换回了今天祖国的繁花似锦;将来,我们将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创造出更辉煌的明天!在长江和汗水的交汇处——武汉,我们将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努力奋斗,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为我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作出自己应尽的贡献。而这座饱经了历史风霜,焕发生机的红楼将安静地矗立在这里,含笑凝视着发生在这里的一切变化,把所有的沧桑剧变溶入胸中,见证历史、现在与将来。

“斑斑热血,永励后昆。”红楼,记载了辛亥革命的足迹。这里,是中国一段漫长历史的终点;这里,更是中国一个崭新纪元的开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应该纪念,我们当自豪,我们当奋起。

今年就是武昌首义100周年纪念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缅怀历史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放眼未来,用今天的奋斗缔造明天的幸福生活!

第四篇:参观“红楼”有感

参观“红楼”有感——中国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

摘要:五一期间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在纪念馆中的见闻引发了我对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思考。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却是资产阶级寻求发展道路的第一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繁荣。

关键词:探索 阶级 经济 经验

五一长假期间和同学一起去了阅马场的“红楼”,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一进正门,标准的旧时西式的主楼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一切都保持着49年前的样子,馆藏的1000多张照片记录着当时社会的动荡,也记录着辛亥革命的壮烈。仿佛时光倒流般回到了那个黑暗却不乏希望那个年代。

马克思曾说过:“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绝不是就具备了资本主义存在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资本才产生。”中国明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局限了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自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人民承受着帝国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人民苦不堪言。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经济政治制度,希望可以挽救中国。

一、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面临着农民起义和帝国主义侵略的紧张形势下,封建统治者不得不进行一场自救性质的运动,缓和社会的矛盾。于是在1861年,封建统治阶级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掀起了一场“自强”、“求福”的“洋务运动”。他们引进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一系列军事和民用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一个带头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企业的开办和发展。但封建的管理方式和腐败的官风导致了这场自救性质的运动只是效法资本主义经济的制度的表面,在自救方面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二、戊戌维新

随着帝国主义殖民扩张,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瓦解,思想文化的出现、传播和流行更促进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成长。因而资本主义在中国迎来了第一次短暂的发展。

19世纪90年代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开辟道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使得倡导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们,寄希望于封建统治者,希望中国可以效法日本,通过维新走上富强的资本主义道路。他们的意愿是好的,但是却忽略了当时中国的国情。维新派过分依赖没有实权的皇帝,而日本在维新之前,权利的中心已经从幕府回归到天皇手中。而且日本的维新是全国范围的,中国则更趋向于统治阶级内部。戊戌维新只持续了103天,同洋务运动一样,虽然都是以失败告终,却是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一次勇敢探索。正是有了这样失败的经历才使得后来的民族资产阶级意识到:若想让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必须革命。

三、辛亥革命

20世纪初,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战争是政治的手段,而政治是经济的特殊表现形式。发动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意愿,而民族资产阶级又象征着中国的资本主义。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均不同,也正是因为国情的不同,所以不能完全效法别的国家。

四、反思

纪念馆中的照片展示着战争时的景象以及战争发生时和发生后的社会状况共进会成员的合影,攻占武昌的照片,革命军将领的头像无一不在向我们说明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没有经历过旧时代,不知道旧时代人们对于生活的绝望;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不知道战争带来的社会的萧条。可以说,中国资本主义的探索史是一部血与泪的辛酸史!

烟盒上的美女图案的广告,批量生产的留声机,以及各种杂志都展示着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的繁荣。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因为它推翻了通知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给人民带来了思想上的空前解放。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和软弱性。但无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无疑,它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这次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引发了自己对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思考。从洋务运动到戊戌维新再到辛亥革命,这半个多世纪的探索正是中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积极寻找立足之地的表现。随着资本主义发展探索的一步一步深入,民族资产阶级也一步一步发展壮大,他们不断地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并努力在黑暗中找寻新的出路。

历史是未曾经历的过去。铭记历史就是为了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居安思危。虽然现中国最终还是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中国现在得富强前人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缅怀革命先烈,我会像先人一样,为自己信仰的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马克思《资本论》136页

第五篇:参观红楼有感

红楼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1号),因主体建筑为红砖砌墙、红瓦覆顶的红色两层楼房,故又称“红楼”。

武汉红楼作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记陈列馆”.昔日见证清廷颓败、共和新生的红楼,如今成了游人瞻仰前辈英魂、涤荡自我灵魂的圣地。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时,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即清末湖北谘议局的旧址,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在此建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湖北军政府)建立了纪念馆,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列馆里,革命先辈的血衣历经世纪沧桑,清晰的纹路里依旧可见的血渍斑斑,见证当日的激烈斗争,斗争前夜前辈的视死如归英勇执著仿佛就在眼前。这里,借助珍贵文物,我们的感知和思想穿越时空界限,回到当日水深火热的中国,生灵涂炭的社会,风雨如晦的时局。换作是我,我会如此将生死置之度外,用我的生命换来他人的幸福么?何况,我的牺牲在强大的敌人、艰难的环境下,就像飞蛾扑火,留下的或许只是同志们的扼腕叹息,敌人的轻蔑嗤笑,世界依旧是黎明前的黑暗„„前辈们的革命理想,今日我们能体会得到的又有多少?我们的这些小心思、小算盘在前辈们火热的革命理想,崇高的人生境界前,是多么渺小无意!安逸的生活让我们慢慢远离战争远离死亡,但奉献进取依旧是品格最美丽的花朵。美好的生活吸引人们不断拼搏,那么,美好的品质呢?不也应吸引着我们不断进取吗?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时的教规之严,和大家的积极进取的心,在那样的时期内是多么的耀眼,多么的不容易。我们了解到当时的毛主席为了工作难以顾及妻子在医院的临盆,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没马上见面。为了革命的任务,不辞劳苦的千里奔波到革命最需要他的地方,可以说是把自己的一切都献身给了革命。在陈列在纪念馆里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人民群众在当时不畏艰苦,斗志昂扬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他们的这种革命时代的艰苦朴素,不断奋斗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支柱灵魂。想一想,没有老一辈的艰苦风斗,哪里会有今天我们安安稳稳的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运用着各类高科技技术的学习的机会呢?又哪里会有多姿多彩的业余生活呢?又哪里会有现在这类那类的名牌,香烟以及各类的奢侈品?!可以说没有他们的话,我们现在也许还在一边躲避战乱一边找机会学习。没有他们的话,国家还是四分五裂,民族还在被列强欺压。连自己的生存的一切都在受到他人的凌辱。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强大的新中国!

虽然现在我们没有了饥荒,没有了颠簸。也不会随便被人欺凌。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革命的这种精神!没了这种精神就犹如一个人失去了灵魂,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迟早会再一次被列强所控制所侵占所欺凌。有许多学者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我们没有吃苦的精神,我们没有崇高的信仰,我们没有一颗奉献的心.我们有自己的思想,我们善于独自思考,我们不容易被个别人的主张所同化,我们在思想这方面显得更多样化,也许这不利于社会动员,但却有利于抵制极左或极右的风潮。我们有较高的英语能力,我们敢于走出农村,走出城市,走出国门。我们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祖国推荐出去,让世界更加真实地了解中国,而这正是我们国家所需要的。再者,我们有更好的团队精神,有更为开放先进的思维观念,这也都是有利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我们从刚出生便进入了竞争社会,也许这并不好,但是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有利的东西,我们有一种紧迫感,时时都有,因为不努力便要落后,我们都不希望落后,所以我们在不断往前走着。以上是我对于我们这一代的思考,我是对我们这一代很有信心的,但是我也不否定我们存在这许多问题,比如说,吃苦耐劳的精神、奉献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等。作为一个中华民族好男儿,我们更应该为了民族勇敢献身,为民族的崛起而奋斗。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勇敢的肩负起民族赋予我们的光辉的责任。好吧,让我们大家一起为了民族而加油,我们一定会让中华民族这头沉睡的雄师苏醒过来。

中山先生曾发出铮铮誓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至今振聋发聩,引人深思,浩然之气于胸中荡漾。纪念馆外,中山先生伟像高高矗立,凝视远方,若有所思。但凡伟人,英魂长存,留给世人的不仅是生前做了什么,还有死后我们因他而起的讨论和思索。从范仲淹到康有为,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历史不断重复的是革命家的拼搏斗争、思想家的批判思索。仰望星空,繁星浩浩,不禁思考,他日我们离去,除了亲朋好友的哀思,我们能够留下些什么,可以让那些素不相识的甚至不是同一时代的人提起我们,并给他们以指引,让他们失落时以我们为希望,得意时以我们为借鉴,拼搏时以我们为榜样?给世界留下些积极留下希望,中山先生做到了,革命前辈们做到了,我们呢?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回首100年前,中国还是一个男人留辫子、女人裹小脚的封建制农业国。那时,古老的中国已经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轰开国门,备受欺压凌辱。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人民愤怒,使中国人民觉醒。从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不甘沦落的中国人民一次次变革图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艰难探索着中国救亡振兴的道路。尤其是台湾被迫割让日本后,愤怒的中国人民再也按捺不住了。康有为“公车上书”,呼吁变法;孙中山组织兴中会,准备推翻清王朝;黄兴立下成为“铲除世界一切障碍之使者”的志向;蔡元培则愤而辞去翰林院职务,倡导实行“教育救国”。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纷纷站了出来。

1911年10月,以孙、黄、蔡为代表的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合并成同盟会,发动和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2000年之久的中国封建社会,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划时代的不朽功业。可以说,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影响了所有的中国人。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辛亥革命促使中国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建立了中华民国,践行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迈向现代,实现了政治形式合法化、政治结构理性化、政治行为多元化。辛亥革命的是非功过,至今招谤涉讼,但遗产丰富,启迪深刻:民主、共和、宪政是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趋势,也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变革,需要立足现实实践,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完善。

百年辛亥革命,百年风风雨雨,百年政治现代化实践,反复证明,一个背负“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民族,一个直面“欧风美雨”浸融与挑战的社会,一个探索“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国家,政治现代化、政治文明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回望历史,反思当下,我们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应牢记历史,时刻铭记孙中山先生临终嘱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努力学习并掌握新技术,为将来的美好事业做奋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辛亥革命,虽然离我们已有百年之久,但辛亥精神依旧会长存与我们心间,革命先辈们的探索精神、不屈奋斗精神,敢于创新精神等等,会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满怀豪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团结奋斗。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参观很快就结束了,但此行的影响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一个半小时学习、观察、聆听。我们的思想也飞扬一次吧,不再仅限我们生活的小圈子、学习的小范围,去追寻前辈们的足迹,思考现世。我们可以平凡,为社会平稳运行默默奉献,但我们绝不能平庸。

下载参观漳州芝山红楼有感 1006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观漳州芝山红楼有感 1006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北大红楼有感

    参观北大红楼有感 不久前,我们一行人,前去参观五四大街上一个不起眼的小红砖楼里。起初我并没有对这个地方感兴趣,直到知道它是北大红楼,里面蕴藏着一批批仁人志士在这里投身于......

    红楼有感

    红 楼 有 感 曾经年长的人说过,人生就是偶然的堆积,我们所追求的并不一定是我们可以真正得到的。所以我一直以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凭生“的态度面对生活。而每一次阅读《红楼......

    红楼有感

    红楼有感 很久以前就发现,看书与看电视的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式,能够加深记忆,更深刻的去体会。 新版红楼梦我看过一部分,总起来说不是很喜欢。前几集还可以,演出了那种虚幻的......

    游红楼有感

    游红楼有感 还是上个学期,我们军事爱好者协会去参观红楼。那是一个万里无云的秋天,菊花开的很灿烂,满天星,绿牡丹,红楼门前,还有菊展。没去之前,我对那一段历史的认识,甚至是有些模......

    读《红楼》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句话描绘的就是曹雪芹的巨作:《红楼梦》,一曲红楼蕴含多少悲欢情愁,有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泪? 红楼梦这本书讲的主要是多情潇洒的......

    红楼有感(5篇材料)

    在文学是史上,《红楼梦》被称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其深远的社会影响并不仅仅在于它高度的思想性,更在于它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红楼梦》以贾府为中心活动舞......

    读红楼有感

    我想大家大抵都看过吧?就算没看过最起码也应该听说过了吧?原来一开始我也只是听说过它的名气,可是并未读过,一来觉得太长了浪费时间,二来则是觉得我应该不会喜欢上这类文章......

    观红楼有感

    观《红楼梦》有感 纵观整部《红楼梦》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贾、林、薛三人的爱恨情仇,但这其中的感情交缠、伦理道德种种矛盾纠缠在一起,就不是简简单单的爱情故事了,所以它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