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行政执法力度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加强行政执法力度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王彧
摘要:作为一个烟草稽查队员,如何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认为就是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过硬的业务素质、铁面无私的执法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市场烟草销售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关键词:烟草执法奉献素质
我是一名中国烟草的稽查队员,从事这个行业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内,我感受到了一个烟草稽查队员身上所担负的职责,领略到了烟草稽查的酸甜苦辣。我们的所作所为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首先,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我永远也忘不了五年前的一个冬天的傍晚,那时,从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刚刚影响我市。北风呼呼地刮着,干瘦的枯枝发出凄惨的“呜呜”声。我们已经下班了,不到六点,天已经暗下来了。这时,队长打来了电话:“今晚犯罪分子利用恶劣的天气,将大批的假烟要运入本地区!我们作为烟草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要和公安部门一起联合行动,让犯罪分子插翅难飞!”接到任务后,我二话不说,顶着寒风,开着摩托车,路上早已不见了一个人影,陪伴我的只有那呼呼的北风。我花了二十分钟时间来到烟草局。下了车,手和脚都已经冻麻木了,我进入汽车车库,发动了汽车,汇合好几个同事后,我们就直奔这次行动的关口——海门港而去。到了那里,我们就开始了伏击行动:只知道这次犯罪分子的运输工具是卡车,共有三个人,运输大约有30箱的假烟。根据队长制定的行动计划,我们分成两个小组,一前一后,两组间隔300米,警车在后面那一组,以防犯罪分子狗急跳墙。
所有的人员分好工后,我们就开始各负自责。夜幕像一张大网,牢牢地盖住了这个大地。只有天上的几颗或明或暗的星星在陪伴着我们。偶然传来几声汽笛声和几道耀眼的灯光。我们几个人是在第一组的。见到汽车来了,我们就举牌示意对方停车,然后,登车检查。
上半夜还好,车来车往,我们也没有多少空闲,再加上身上裹着厚厚的衣服,披着大衣,还不觉得怎样。可到了后半夜,车辆渐渐地少了,北风越来越猛烈了,刮在脸上似乎刀割一样,在空荡荡的马路上,又没有什么挡风的地方。再加上肚子又有点儿饿了,眼皮开始打架了,手冷得都没有感觉了。这个时候,大家就一个劲儿地开始抽烟,驱除身上的寒冷、饥饿和孤独,有时,打火机怎么也点不到香烟,可大家都默默地、毫无怨言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即将到黎明的时候,才慢吞吞地开来了一辆车。登车检查,扒开厚厚的伪装后,在电筒光的照耀下,赫然是几箱香烟,人赃俱获,此次伏击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我想,只要我身披烟草稽查队员的队服,维持烟草市场秩序,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其次,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
作为一名稽查队员,要像孙悟空一样具有“火眼金睛”,就是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对于假烟要一看一个准!为此,我积极参加局里组织的各种培训,听专卖科的领导介绍假烟的特征。与同事交流,吸取他们的经验,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鉴别手段:
一望,就是看烟盒的外表。只要是假的,它就肯定有破绽,而且破绽肯定不是一个,色泽、图案、包装等肯定和真的有细微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进行自己的鉴别。
二闻,就是用自己的鼻子闻。每一种香烟,都是有独特的配方,使用不同的原料,特别是香精,我们的鼻子要像“电子狗”一样地灵敏。
三问,就是问香烟的来历,凡是假的东西,它肯定有着不法的渠道。因此,鉴别香烟,这也是必须要了解香烟的来历和流通渠道。
四品,就是对香烟进行品尝,凡是假的,它的口感肯定是和真的有区别的。通过这样的四个步骤,我想,假烟就一定能鉴别出来。有时消费者对香烟有一点儿怀疑,我们就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进行鉴别,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让消费者满意而归。
在我做稽查队员的这几年中,鉴别的香烟有了千千万万,可以说从来没有出过差错,这和我们的平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通过我们的火眼金睛,我们正确地辨别香烟的真假,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秩序,让假烟再也不能露头,确保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最后,要有无私的执法过程
作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执法机构,我们总是尽心尽力地为消费者服务。在前几年的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也就是在我们烟草稽查大队刚刚成立的时候,市场的假烟一度是呈泛滥之灾的。因为假烟具有低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这个时候,我们对于销售假烟的窝点是发现一处,处理一处,不徇私情,铁面无私,坚决予以打击。
那一年,我在三厂稽查中队任职。根据群众的举报,我们对镇上的一家销售假烟的商店进行了查处,共发现假烟三十多条,涉及到多个品牌,涉案价值达三千多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法》,我们对假烟进行了扣留,吊销了烟草销售许可证,并做好了相应的笔录,准备按照规定对这家商店和有关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这家商店的负责人开展了一些公关活动,请与我们部门有关的机构来说情:“是初犯,脑子发热了,稍微拉拉耳朵就算了。”“都是朋友,低头不见抬头见,做事情,别搞得这么僵!”„„接着呢,请有关人士出面,以私人名义邀请我们去喝酒、吃饭、唱歌,要求与我们联络联络感情。但是我们都坚守一个烟草执法人员的底线,牢记领导的嘱咐:“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我们坚持自己的做法,坚持依法办事,最终,这家商店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现在的烟草市场干净了许多,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烟草的制假售假并没有彻底地消失,只不过是隐蔽了许多,犯罪人员也狡猾了许多,但是我们相信,凭着我们的努力,凭着我们的尽职,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一定能得到保障的!
第二篇:浅谈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浅谈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在课外研学讲座中,任教授用形象的语言,生动的例子给大家讲述了一些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并在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通过法律途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方法。虽然这些途径对大多数消费者都适用,然而我们也不得不考虑一些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保护。
一农村消费者维权现状及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三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的消费现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农村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仍不容乐观。
在大多数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不得不做出低质的消费选择,从而将对商品的选择限定在最狭窄的范围内。同时在自己的权益受损时,更倾向于息事宁人,打掉牙往肚里吞,而不是积极寻求相关部门的帮助;尤其对一些老年消费者,选购商品往往只注重价格,而不太注重质量,为了节俭,食用不安全、不卫生的食品,致使最后身体受到损害。
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首先,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长期以来一直对农民起到潜意识的影响,“熟人拉不下面子,小来小去的事不愿意找麻烦,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打官司’”,“我们也打不起官司,碰到有毛病的自认倒霉了”也许这些就是对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写照。
其次,文化素质的制约.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商品知识匮 乏,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较差,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商品知识都不了解,更不要说对商品的鉴别能力了.绝大多数农村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没有索取相关证据(票据、信誉卡等)的习惯,当自身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提供有效的证据,给解决纠纷带来一定的困难。
再者,救济途径狭窄,维权成本过高,使农民消费维权望而却步.壹是农村消费者居住分散,距购买商品的经营地和能够解决纠纷的部门路途遥远,而大多数纠纷并非壹次就能解决,花费很大的精力,有的甚至要用高于商品价值幾倍的成本才能解决,使得消费者认为得不偿失.因此只有采取自认倒霉的态度,不了了之.贰是在解决消费纠纷,维护消费者权益工作中各级消费者协会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成为
主力军,但是不可能包打天下,而在解决消费纠纷的伍种途径中采取和解、仲裁、申诉、诉讼方式的少之又少,原因是程序复杂,成本太大,不到万不得以不愿采取消协调解以外的其他方式,造成维权途径不畅.最后,上级部门的关注较少。目前对农村和农民的关注主要是集中在经济方 面,比如说“五保”,最低生活保障,家电下乡,灾害补助之类的,但是对农民法律权利的关注少之又少,其中主要的侧重点又在于农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利以及农民工在城市的权利保护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农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现代化和商品化。在生存需求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之后,必须要做的是逐步保障其他需求,从而促进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改变农村消费者维权现状
首先应加强宣传,强化引导,增强农村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上级部门应该进一步深入广大农村,开展多形式的普法宣传,搞好消费警示、现场进行消费维权咨询和识假辨假知识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村消费者自觉养成在购物时索要发票或购物证明、查验经营者的有关进货证明资料和查验商品标识是否齐全等习惯。逐步提高广大农村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能够自觉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学会保护自己。
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监管,执法维权。工商行政管理等行政执法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农村市场监管执法力度,积极建立完善商品质量市场准入、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检查、不合格商品退市等工作机制,前移监管关口,在各类市场经营业户中建立完善进货查验、索证、索票、重点商品备案等管理制度。
另外,当前,许多造假者将造假地点选择在一些偏僻的乡村,广大农村地域广阔,行政执法机关市场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假冒伪劣商品出现的比率比较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有限,所以,在消费领域出现问题给政府和有关行政机关造成被动,因此,应由政府或有关执法部门,建立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警和防护机制,对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快速进行处置,防止问题扩大,减少群众损失。
其次,消费者应该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做到时刻觉醒。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商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造成消费者对信息认识问题更加突出,致使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
第三篇:加大粮食行政执法力度
加大粮食行政执法力度
确保粮食流通市场安全
平山县粮食局副局长王辉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市场放开后,政府对粮食流通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流通管理的对象也转向全社会粮食经营者,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也发生了重要变化。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我县粮食局依据《条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赋予的行政执法职能和省、市粮食局有关规定,按照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的总要求,开展了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近两年来一直是全市先进单位。但是,在近几年的执法工作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工作难点,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难点和问题严重阻碍着粮食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如不及时破解,势必导致粮食执法工作走入“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歧途,影响粮食流通正常秩序。在市场化条件下管理全社会的粮食流通,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全新课题,伴随而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不适”:
一是观念不适。长期以来,粮食部门实行计划经济,凡事按政策,习惯于行业内部的管理。现在国家颁布了《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权,管
理全社会的粮食流通,观念上一下子难以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转变过来,执法理念淡薄,甚至不会执法;而粮食经营者本身,他们对头戴“大盖帽”、身穿制服的行政执法人员已经普遍接受,而对粮食管理部门执法却不以为然。
二是人员不适。首先,人员明显不足。粮食行政执法大队与监督检查科、业务科为一套人马三块牌子,工作人员只有3人,且身兼数职。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全县的粮食流通管理执法确有困难。其次,职工队伍年龄结构偏大,都在45岁以上。再次,行政管理素质不高,执法水平偏低,缺乏专业技能与知识。
三是政策不适。《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国粮政[2004]121号)第八条规定:“年收购量低于50吨的个体工商户从事粮食收购活动,无须申 请粮食资格”。很显然,这一规定为遍布农村的个体粮贩无证收购粮食开了“绿灯”,同时也给粮食收购市场监管带来负面影响。目前,我县除国有粮食企业外,主动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粮食收购资格并获通过的个体工商户仅10家,多为无证收购。《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还明确规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查出无收购资格者收购粮食的,须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罚。监督与处罚的分离,无疑削弱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地位。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粮食执法工作,我认为要切实领会《条例》精神,转变思想观念,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明确立法宗旨,确立依法管粮的思想。《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是建国以来我国第一部面向全社会的粮食流通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由过去内部管理向全社会的粮食流通领域转变。《条例》的颁发顺应了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颁布《条例》,就是为了使改革后的粮食市场放而有序、活而不乱;粮食流通秩序更为规范;切实维护好粮食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的根本利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流通领域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遵守立法宗旨,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依法管粮。做到主体合法,程序合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粮食监督检查工作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第二,明确以人为本,确立为民管粮的思想。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符合所有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需要,而粮食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涵盖所有社会人。因此,粮食安全,影响全社会。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待粮食流通管理,树立以人为本、为民管粮的理念,将自己工作上升到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百姓生活正常的高度,时刻想着人民,切实维护好流通秩序,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明确公正意识,确立公平管粮的思想。法律本身就要求公正公平。因此,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树立公正意识,公平管粮的理念,对国有粮食企业、非公有制粮食企业,个体经营者一视同仁,对粮食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同等考虑,在制定有关实施措施、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时掌握好尺度,确保执法公平、公正。
作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采取务实的措施,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粮食流通市场安全。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由行业内部管理转为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是法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神圣职责,成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大突破。对于这项新生事物,当今社会却鲜为人知,不甚了解,以致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产生怀疑、误解,甚至抵触。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宣传工作力度还不够,国家法律政策未深入人心。为此,各级粮食部门要本着施教于先的原则,通过广播电视、标语墙报、培训办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之家喻户晓,路人皆知。以宣传落实法规、政策,促进观念转变,提高思想认识。
二、完善政策,避虚就实。针对粮食行政执法实践中发现和暴露的问题,要在政策上进一步完善,不断充实。年收购 量50吨以下者无须办理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在实践中争议较大。一是对象难以界定,即使超过50吨者也可化整为零。二是“双重”管理标准,在法律适用上有失公平。三是主
体庞大、人数众多,容易扰乱粮食收购市场秩序,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否则,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就难以到位。
三、健全机构,充实力量。粮食行政管理、执法要名副其实。内设执法机构要统一规范,重新调整,以示严肃。执法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挑选年纪较轻、素质较高、责任心较强、符合资格条件的公务员充实到执法队伍中来,人数在4—6人为宜。
四、理顺体制,净化环境。首先要明确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使粮食局回归政府序列。其次是针对当前部门职能交叉,社会职责不明的问题,企盼政府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理顺部门职能关系,明确社会职责。再次就是执法经费要真正列入财政预算,满足执法需要。
二0一0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效解决消费纠纷,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建立客户投诉处理的工作标准,使客户投诉能够及时、准确地得到解决,提升客户满意度。
第二条在辖区工商局(所)的指导下,设立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以下简称维权站),由专职人员负责消费纠纷的受理和处理工作,对外设置投诉举报箱,公开消费投诉电话。
第三条客户投诉遵循“谁接待、谁受理、谁跟进、谁处理、谁回复”,受理人为第一责任人。
第四条消费纠纷发生时,消费者可以通过投诉举报箱和消费投诉电话进行投诉,也可以直接向维权站工作人员投诉。
第五条消费者和经营商发生消费权益纠纷时,双方可在维权站工作人员调解下自愿协商和解。协商无法和解的投诉,要防止矛盾激化。
第六条消费纠纷调解时,维权站工作人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投诉事项进行公平、公正的调查和调解,积极促使双方的友好的气氛下协商解决纠纷,并认真登记投诉举报内容,做到事事有回复、件件有落实。
第七条协调不成的,应告知并协调双方当事人向当地消协、辖区工商所或其他行政部门寻求帮助,由相关部门进行调解。
第八条维权站工作人员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向其他工作人员宣传消费者保护法律法规,倡导诚信文明经营理念。
第九条定期组织消费维权站工作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掌握民事纠纷调解的方法措施,不断提高调解工作水平。
第十条维权站工作人员要做好消费投诉和调解的记录和统计工作,定期对消费者投诉相对集中的问题,向工商等有关部门汇报。
第五篇: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教学反思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问题的教学状况。作为学生,他们本身就是消费者,如果只是泛泛而谈,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因此这堂课我主要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搭建了坚实的平台,使学生感觉自己是真的主人,能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通过我创设的问题情境,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独立思考了一些消费过程中的现实问题。通过检测,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实效,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在上课前我作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了案例“大头娃娃事件”并将此案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整堂课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带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显示了相关图片,学生看了有了很强的感观刺激,引发讨论的热情,让学生体验到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被侵犯的现实,启示大家应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达到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市场经济的理解。整堂既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理论为依据,又不空背理论。课堂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学生兴趣高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地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
以上是我所上的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但任何课都有缺憾,例如时间安排欠妥,练习没有完成,语诉较快等,这些都需要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