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与思考[模版]

时间:2019-05-14 04:3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与思考[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与思考[模版]》。

第一篇: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与思考[模版]

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与思考

摘 要: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制约了煤矿的安全发展和科技进步。本文针对江西省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培养方面的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以为加快煤炭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乡镇煤矿;人才;现状;对策我省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现状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7%。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2005年,国务院制定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以煤炭为主体”的发展战略。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具有不可替代性,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的和稳固的。但是,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人才短缺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人才结构极不合理,而我省的煤炭行业的专业人才也同样非常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省属煤矿技术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据统计,2002年省属煤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754人,到2003年减少为12673人,其中矿山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仅有3170人,与九十年代相比,总体呈递减趋势。从学历结构看,大学本科学历比例为10%,研究生比例仅有0.1%,中专以下学历比例达58%;从职称结构看,高级工程师比例只有4—6%;从专业结构看,矿山工程系列专业人员比例仅为25%。

1.2地方煤矿技术人才匮乏,技术力量难以支撑煤矿生产。地方煤矿由于规模小、层次低,本来就很难要到大专以上毕业生,技术人员以中专毕业生为主。近年来,由于煤矿改制、转制等原因,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基本处于只出不进的状况。

1.3乡镇煤矿技术人员凤毛麟角,基本上处于无技术人员状态。一个煤矿有一个中专毕业的技术人员就算技术力量很强了,煤矿安全生产关键在于有一批专业素质较高的技术人才。而这一点,正是小煤矿所缺乏的。绝大部分乡镇煤矿的井下工人都是民工,目前全省700多家乡镇煤矿基本上严重缺乏技术人员的状态。我省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具体情况

乡镇煤矿是我省煤炭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煤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一所煤炭类高校,学院领导非常重视目前煤炭人才严重缺乏的严峻现实,近年来,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国家新出台的有关政策,对我省乡镇煤矿专业人才情况进行了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工作,走访了江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江西省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及江西省九个设区(市)及20多个采煤大县的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经分析统计,情况如下:

2.1数量

截止到2006年12月30日,我省乡镇煤矿共有700多个,乡镇煤矿主要管理人员(矿长、副矿长、技术负责人)共计2132人。

2.2学历层次

我省乡镇煤矿主要管理人员煤炭中专以上学历的仅为20%,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却占了近80%。

2.3年龄结构

乡镇煤矿主要管理人员年龄40岁以上的达51%,老化严重。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提高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准入标准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07]5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委〈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调〔2007〕95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工作方案〉(赣府发[2005]18号)》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到2010年,乡镇煤矿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煤炭院校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必须达到每矿8人以上,我省现有乡镇煤矿企业700多个,需要相关专业技术人员5600人以上。按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2130人计算,我省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缺口数达3000人以上。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极度缺乏的主要原因

从前面的调查结果来看,我省乃至全国煤矿专业技术人才都非常匮乏,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由于煤矿经济效益较差,报考煤炭类专业考生逐年减少、企业人才不断流失等现象导致了目前的人才断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技术人员出大于进,总体呈递减趋势。由于绝大部分乡镇煤矿属于民营企业,技术人员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信心,工作压力大,条件艰苦,工资低等诸多原因,毕业生到乡镇煤矿工作大多只是暂时过渡,中国煤炭报的调查显示,93%的煤矿企业技术人才调出大于调进。

3.2煤炭职业院校“改行”,煤矿技术人员“断流”。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煤炭院校纷纷更名,除中国矿业大学和甘肃煤校外,全国50多所煤炭院校全部更名。除少数本科院校煤炭专业仍维持少量招生外,其他大多数学校都“弃煤改行”,煤炭专业毕业生已“断流”十多年。

3.3艰苦行业的专业招生困难,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为从根本上解决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问题,煤炭院校责无旁贷。煤炭院校、煤矿企业和各有关部门应通力协作,加速专业人才培养,制定良策,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为煤矿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为确保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3.4人才总量较少,层次偏低。由于我省煤炭类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省煤炭集团公司和省属煤矿,其次是各级煤炭主管部门,真正在乡镇煤矿从事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严重不足。85%左右的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齐,甚至是几个煤矿共用一个技术人员。从学历层次看,煤炭中专以上学历只有20%,远低于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再就是,现有技术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更新慢,跟不上煤矿安全生产所需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的步伐。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4.1 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煤炭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煤炭工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鉴于江西省煤炭行业专业人才的实际情况,在江西省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江西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江西省高等院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为煤炭企业优秀青年报考我院煤炭类专业提供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我院领导也非常重视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针对我省乡镇煤矿的特点及开采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要求,确定了以乡镇煤矿企业自身推荐的优秀青年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思路,以解决生源问题。由于这些来自煤炭企业的青年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时间和培养费用方面也能得到充分的保证,这样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员稳定性较强。考虑到乡镇煤矿人才梯队建设的实际情况,我省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学历层次主要以中专层次为主,兼顾高职。

4.2 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1)产学结合,订单培养

产学结合是教育与行业、企业合作,实施职业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的一条成功经验。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煤炭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根据我省乡镇煤矿企业的特点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采煤大县当地进行现场教学,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现场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教学理念,校企双向参与,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通过产学结合、顶岗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适应乡镇煤矿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既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方便,也为现场解决了实际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截至2008年底,我院与江西各主要煤矿企业签订中高职订单教育协议共700余人,其中“零学费培养”600人,企业不但承担学生的全部学习费用524万元,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享受工资,企业解决了人才短缺、技术力量不足等现实问题,学校也解决了生源和顶岗实训等问题,学生解决了学费和就业问题,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受益。

2)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由于教学地点就设在企业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让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交替进行,着重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根据现场的需要进行调整。通过校企合作来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着重强调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我们要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用性的特点,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真正属于基础性的内容精选出来,而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则应将与专业有关的现代高新技术知识及时充实进去,要充分考虑把那些最必需的知识教给学生,这样,既能保证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同时还兼顾了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与了解,使学生不但要通过课堂和实践去学习和掌握知识,更要掌握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结语

目前,我省乃至全国煤矿技术人员的紧缺的情况依然严重,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急需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煤矿企业也迫切希望有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煤矿工作,使煤炭企业发展步入持续稳定的快车道。我们不仅要认识到煤炭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迫切性、必要性,而且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自觉性,改革煤矿职工招聘办法,主要技术工人要变招工为招生。通过发展职业教育,认真实施校企共同参与培养适合乡镇煤矿生产和管理要求的技术人才的有效措施,积极培育企业自己的科技、人才队伍。大力实施“人才兴矿”战略。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提供有利于吸引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优惠政策、提高待遇等各种方式吸引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煤炭行业工作,提高科技人员比重,使乡镇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煤炭企业永远保持较强的发展能力,更好的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策思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探索吸引、使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新举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明显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逐步提高。通过调研发现,我市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结构不够合理、布局不够均衡、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开发投入不足、环境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

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现状

截止底,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350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1615人,中级9120人,初级16221人,未聘人员6544人。从文化程度上看,研究生学历74人,本科学历11485人,大专学历14943人,中专学历5436人,高中及以下1562人。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17326人,36-40岁5782人,41-45岁4356人,46-50岁2656人,51-54岁2184人,55岁以上1196人。

1、分布结构:从国民经济分布看,第一产业占3.44%,第二产业占8.66%,第三产业占87.9%;从地域分布看,市级占7.42%,县区占36.79%,乡镇占55.79%。

2、年龄结构:专业技术人才45岁以下占81.98%,46岁以上占18.02%,高级专业技术人才45岁以下占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总是的53.62%,46岁以上占46.38%;中级以上技术工人40岁以下占31.36%,41岁以上占68.64%。

3、学历结构:研究生以上学历74人,占0.22%,本科11485人,占34.28%,专科14943人,占44.61%,中专及以下6998人,占20.89%。

4、专业结构:专业技术人才中中小学教师占76.76%,工程类占8.7%,医疗卫生类占9.1%,财经类占1%,农业类占3.44%,其它类占1%。

二、专业技术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才结构不合理。农业技术人才1153人,占专业技术人才的3.44%,使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大量的人才支持;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等工业行业的人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专业技术人才有76%的都集中在教育、卫生和文化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等行业仅占0.76%,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人才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我市人才市场,在促进人才资源开发、人才流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受人才市场场地等硬件投入不足的制约,存在着人事代理覆盖面窄、市场功能不完善、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人才求职和企业用人游离在市场之外,人才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

3、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在人才投资方面主要局限于各类专家的慰问、体检和白银市“215”创新人才工程的培养等有限的范围上,以待遇留人的政策难以有效实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急需加大投资,从政策、措施等各方面鼓励人才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我市各级财政预算内专项安排人才培养、引进工作的经费与我市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水平也不相称,与我及其它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人才投入不足,已成为我市人才资源开发的瓶颈。

4、现行管理体制不活,缺乏竞争激励机制。在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工作中,重评轻聘,重待遇轻管理,职称基本上是终身制。部分评聘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思想上失去了目标,工作上没有动力,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工作,也影响了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

5、人才创业环境不够宽松。我市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引进人才大都以政府行为为主,用人单位作为引进人才主体的格局尚未形成。吸引人才创业的政策不够优惠,分配水平偏低,技术人才所作的贡献与获得的报酬反差较大,减弱了对外地人才的吸引力。而且由于企业效益下滑,人才流失严重,许多国企变成了沿海、外地企业培养人才的基地,科技骨干越来越短缺。

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思考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既是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现实课题,涉及到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环境等诸多因素,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好以上问题,使我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白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必须求真务实、多策并举,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切实解决观念“瓶颈”。在全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竞争的最大资本,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的新理念,在全社会倡导和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对专业技术人才要在政治上信任、生活上关心,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要在媒体上加大力度宣传其创业先进事迹并给予重奖,增强专业技术人才的荣誉感和成绩感,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持续强化组织实施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体现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党管人才要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建立人才工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工作机制,把人才开发和使用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中,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对锐意改革,大胆使用、引进、留住人才的“伯乐”给予宣传和奖励。尽快形成齐抓共管人才工作的良好格局。三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最好的服务来聚集最好的人才,以最优的环境来吸引最优的人才,以最大的诚意留住最需要的人才。大力营造崇尚实干的工作环境、诚信开明的人文环境、宽松透明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真正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四是要更加保护好人才。树立保护人才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观念,支持人才大展手脚,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坚持看人看主流,用人用长处,扬其长、避其短,敢于大胆使用,放手让各类人才大胆工作、安心工作。对他们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失误,不过多指责,形成允许在创新和探索中出现失败、不怕失败的氛围。健全以一流业绩、一流回报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保护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抓好人才规划的落实,整体开发人才资源。

《白银市“十一五”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确定了“十一五”期间我市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规划》的制定,为我市“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的人才工作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要按照规划的要求,全力以赴抓好落实,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协调发展。同时,要紧紧围绕“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做好专业技术人才预测和规划。一是要紧密结合本县区、本部门的实际,与本县区、本部门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制定各自的具体规划。二是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实际,制定专业技术人才开发的具体措施,充分考虑现有人才队伍的数量、结构、专业及分布等诸多因素。三是要做到预测规划与保障性的方法措施相结合,实现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开发的具体目标,提出相应的配套措施。

(三)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一是做好高层次人才的选拔。继续推进“215创新人才工程”,对优秀人才给予重点资助和扶持。对一、二层次人选人员提供科研项目资助、出国培训资金支持。二是加大继续教育工作力度。健全继续教育工作机制,实行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由政府人事部门主管,各部门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强化继续教育管理,建立培训学习与年终考核、职称晋升、干部提拔、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相结合的约束机制,实行培训基地资格认证制度、教育质量评估制度、证书登记验印制度、统计制度和考试考核制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由政府、单位和个人按比例负担培训费用,确保继续教育资金保障;整合师资资源,引进和吸收一批各行业的专家和骨干,同时聘请周边地区、经济发达省、市乃至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建立继续教育师资库,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熟悉教学技能而又掌握学科前沿、学术造诣较高、具有创新能力、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实现师资资源的社会化共享;积极引导相关机构、用人单位进入继续教育市场,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构筑以自主学习和个性化教育为特点,具有终身学习特征的继续教育新平台。通过扎实有效的继续教育,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得到及时更新,眼界不断开阔。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三是要做好短缺人才培养工作。采取定向培养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一批我市短缺的专业技术人员,具体办法可采取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沿海开放地区短期考察学习、长期对口交流、选送骨干人才到国外考察学习等方式,培养急缺人才。同时,做好学成归来后的工作安排和后续服务工作。

(四)着力壮大人才总量,加大引才力度。

一是项目吸引人才。凡是我市紧缺的高新技术、重大工程、支柱产业等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国内外某一学科领域或技术领域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拥有专利、发明或专用技术属国内领先水平的人才,以及经审定的其他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都要放开引进。力争通过引进一个高层次优秀人才,带起一个重点学科,完成一个重大科技项目,促进一个产品的开发,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凡是我市紧缺的本科学历以上的毕业生,不论生源、不论是否找到单位,都可以先到白银市落户。同时开通引才“绿色通道”,按照就地、就近、方便的原则,办理人才引进手续。二是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按照“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大力实施工业引智、农业引智和项目引智,重点引进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精细化工一体化、矿产和资源再生利用、能源和新能源、机械和专用设备制造、培育发展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产业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加强引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引智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国外智力引进政策,加强聘请技术管理专家、出国(境)培训、引进推广新技术项目等工作。三是内外兼收。在大力引进外地人才的同时,积极鼓励本籍专业技术人才回白银建功立业。对回白银的人才同样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破除白银本土人是“自家人”,多奉献、少索取是天经地义的认识,树立新型的市场经济人才观,不厚此薄彼,树立平等对待人才的理念。四是积极争取回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设。充分发挥“创业园区”、“孵化园区”的功能,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人员来创业园从事科研成果转化和开发工作,扶持他们来创业园办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五)进一步创新人才机制,充分使用好专业技术人才。

一是健全科学、务实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陈旧的人才评价方式和标准,研究出台专业技术人员评价的条件和标准,充分体现市场和出资人认可、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切实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二是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行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强化“谁用人、谁聘任、谁管理”的自主管理机制,利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杠杆作用,允许“低职高聘”、“高职低聘”,对有突出贡献人员采取特殊政策,直接聘任上岗。实行专业技术人员任期目标管理,用人单位同专业技术人员签订任期任务书,督促其在任期内不断创新。客观、公正地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考核评价,初步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形成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其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三是创新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分配方法,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建立多元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工资总额内,由单位自主设计分配方案,积极事实特岗特薪、特殊岗位津贴,鼓励企事业单位把技术等生产要素纳入分配,充分体现按能力、工作业绩为导向的“多劳多得”分配原则。鼓励对工作业绩突出、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给予重奖。四是做好高校毕业生进村(社区)和“三支一扶”工作,加强调查研究,积极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积极为推荐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把实习基地打造成为“提升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平台、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桥梁”,激发毕业生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基层单位的发展和我市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出贡献。同时要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小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对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职称评定、流动、培训、户籍管理、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申请科研项目及经费、申报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等方面,与国有企业单位员工一视同仁,对自主创业的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毕业生就业公益性服务活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才有序流动。

一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合同制和岗位管理。按照国家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和全员聘用合同制。尽快研究出台我市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任职条件,实行岗位管理和竞争上岗;同时,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用人单位与专业技术人员签订任期目标责任,加强考核,督促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危机感。二是打破人才选拔的地区、行业、体制、身份、岗位等限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扩大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事业单位急需人才可不受单位编制限制,自主引进,实行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方法,鼓励、支持事业单位人才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三是加大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力度,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和法制化体系建设。以白银市人力资源市场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市场软硬件,加强人才公共服务和网上人才市场建设,促进人才市场多样化、开放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各类专业人才市场和县区人才市场,促进用人单位和人才两个主体进入市场,继续办好公益性人才招聘会,不断拓宽公益性公共服务领域。

(七)健全人才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人才工作资金投入。把人才开发、培养、引进经费列入预算,保证人才开发工作的资金需要。不断加大“白银市人才专项资金”的投入,加强对现有人才资金使用的统筹规划,切实保证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培养、优秀人才的资助奖励、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引进、企业人才知识更新与技术创新培训的资助以及科研项目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资助等,为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智力成果的尽快转化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拓宽人才项目经费的筹措渠道,探索多元化投入办法,鼓励企业加大对科研和人才开发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人才开发的投入,构建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和个人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

二是建立人才储备制度。要制定政策条件,保证企事业单位每年补充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对白银市急需专业和高层次人才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不限制生源地、户籍所在地,只要来白银就业创业者,在尚未落实就业单位或创业项目前,政府要出资为其提供一定限度的免费集中住宿和一定生活补助;对白银籍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落实就业岗位之前一定期限,由市财政和民政部门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为其提供生活补助。

三是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研究出台广覆盖、社会化统筹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养老、医疗、工伤保险政策,实现“保随人走”,使现有人才安心,引进人才放心,解决其后顾之忧。

四是建立健全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和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项目所需人才信息库,加强供需对接,实现动态管理。

第三篇: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2007-02-02 21:56:3

5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四月下旬,市人大组织市政府相关部门就《统计法》、《贵州省统计管理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到我县进行调研,并先后到镇、镇、发电厂、水泥厂检查了这几家单位的统计基础工作情况。之后,我们又对全县各乡镇的统计基础工作及在岗统计人员的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县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全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健康有序发展。但相对来说,全县的基层统计工作建设还比较薄弱,与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相差

甚远。因此,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水平已刻不容缓。

一、我县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⒈统计网络不健全。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层统计网络也就是乡镇统计机构以及统计人员的设置和配备问题。我县目前的乡镇统计工作基本上是一种松散的、不稳定的网络结构,构成这个网络结点的统计人员不仅承担着繁重的统计工作,也大都兼任着其它的乡镇工作,如分包村户、计划生育等,且都与工资挂钩,导致部分统计人员往往安不下心来,统计工作缺乏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⒉统计队伍不稳定。由于统计工作的繁重琐碎和统计人员的清苦贫寒,尽管各乡镇都配备了统计人员,但专职的极少,而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个别乡镇甚至一年几换。按《统计法》规定,更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统计人

员的频繁变动,造成了统计资料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⒊统计资料不完整。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乡镇由于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统计员之间交接手续不完整,致使统计资料丢失、损坏,统计资料断档现象较为严重。同时,一些乡镇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设置统计台帐,对统计资料的归档不够规范。

⒋统计服务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汇总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少,而各种统计调查过多,个人承担的工作过重,无暇开展统计服务;另一方面,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应有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必要的专业知识。由于乡镇没有设置综

合统计机构,全县个乡镇的统计工作是分散的,农业统计、工业统计、人口统计分别由不同的统计人员承担,也没有专职的统计人员对全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⒌统计制度不健全或不实用。目前的统计调查制度大都以满足本级和上级的需求为主,而基层统计人员往往只是简单地收集和汇总各种统计报表,不能满足乡镇对其经济情况分析的需求。加上市、县一些部门常常擅自制发不符规定、未经统计部门审批的报表,且大多不能采用抽样或难于取材,加重了乡镇统计人员的负担。即使是统计部门的正规统计报表,虽然规定得很详细,也难免有一些与乡镇的实际不符,导致乡镇统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几乎只能是简单应付,无法真正实行。

二、对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和搞好基层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统计工作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统计调查单位遍布城镇乡村的每个地方,全县统计调查单位有近个,统计范围之广,单位之多,是其他工作少见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而要真正的解决好以上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在于最基层的乡镇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和统计队伍的稳定与否。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确保统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⒈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根据我县情况,乡镇可成立联合型综合统计机构,设置专职统计员名,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任命,明确身份为乡镇行政编制,享受正(副)股级干部待遇。承担乡镇农村统计工作,并负责收集乡镇各站(所)的全部统计资料及运行情况,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统一编制的统计报表进行归集、汇总、分析,将月度统计报表资料和相关分析材料于次×月×日前提供给乡(镇)有关领导,经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同时报送县统计局和县直有关部门,充分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畅通。

⒉稳定队伍,上下联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适时开展必要的统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⒊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统

计报表报送制度》、《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责任追究制度》等,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工作,管理约束统计人员,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⒋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对乡镇历史资料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乡镇统计人员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优势,撰写出有一定份量的统计分析文章,为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三是加快统计数据对乡镇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提供速度,在统计数据上报县级统计部门审核和评估通过后,要及时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切实体现统计数字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快捷性。

第四篇:乡镇档案工作现状与思考

乡镇档案工作现状与思考

调研报告

一、乡镇档案管理存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乡镇档案工作的非良性循环。镇乡领导思想认识的浅与深,直接关系到乡镇档案工作是否到位。一些镇乡领导将档案工作简单地曲解为把文件材料收集一下、装订一下,正因为如此,他们即使抓也只是应付一下,很少从档案工作的整体管理、长远规划和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去考虑问题。调查表明,在乡镇档案事业建设上缺人员、缺经费、缺库房、缺设备是普遍现象。大多数镇乡档案人员都是兼职。由于档案工作量大、事细,大多数乡镇干部不愿意干。由于档案人员频繁变动,造成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档案工作顺利开展。

2、基础设施差,室藏档案贫乏,存在着严重的短期行为。由于认识不到位,导致档案工作标准不高。从目前现状看,乡镇档案很少有专用的档案库房,更不用说有“六防”设施,保管条件差,多数已成为仓库。而且室藏档案相当贫乏,一些乡镇收集的仅是些红头文件、上级文件,缺乏本乡镇工作活动形成的文件:如党委会议记录、党员干部名册、土地房产档案、山林档案、婚姻档案等等,造成室藏档案贫乏、材料不齐全。也有的乡镇片面地为追求档案管理升级达标,忽视了档案服务功能的开发,最终使档案室花了在钱却成了摆设。很少有乡镇从农牧业、农村工作的长远发展来高

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档案工作。

3、体制不顺、组织不全、制度不严、管理不善,档案工作缺乏有效机制。目前,我镇部分乡镇档案管理工作较为紊乱,认为搞经济建设是硬任务、硬指标,而档案工作可有可无,部分乡镇分管领导没有落实,档案工作处于松驰状态。不少乡镇虽然建立了档案室,但档案工作流于形式,不规范、职责不明确、任务不落实、人员不到位,而且不少档案人员又缺乏必要的职业素质和基本技能。有的乡镇虽然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但由于管理不严,档案收集难、利用难、编研难等现象十分突出。档案室虽然建立了制度,但流于形式,档案利用、库房管理、档案检查等没有按制度落实,甚至有档案室成为堆放杂物的仓库,造成档案的保管不安全。大多数镇乡虽建立了档案管理领导小组,但执法力度不够,尚未开展有效的、正常的档案管理工作。

4、档案管理创建活动参与面不广,档案利用力度不足。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作,需要激发乡镇各部门和广大乡镇机关干部职工踊跃参与的积极性,并使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但是有的乡镇只将档案工作当作“临时工程”来对待,没有充分认识到乡镇档案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一些乡镇领导疲于孤军作战,热衷于阶段性成果,一旦档案管理达到省级标准,就放松了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一些乡镇的档案工作只注意治表不治本,没有将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列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范围之内,只搞突击性,虽然花了很大力气,但收获甚少。

二、加强我镇档案事业建设的对策

(一)要着力构筑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

1、健全机构、落实职责、明确目标。乡镇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争工要明确,对档案工作思想上要有位臵,切实解决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乡镇党政办应是乡镇档案管理的主要职责部门,各乡镇首先要加强综合档案的工作,并配备与档案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其次是建立档案管理网络小组,配备兼职档案员,并将档案管理与目标管理责任制相结合。同时各乡镇要根据《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细则,使乡镇档案工作尽快走上制度化轨道。各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不同层次的管理目标,分阶段加以实施。

2、加强档案设施投入,完善档案服务功能。资金短缺、投入不足是影响乡镇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增加档案事业经费投入,完善档案服务功能,是搞好乡镇档案工作的基础条件。因此,档案经费开支要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足额到位;乡镇财政确实有困难的,可暂缓或想办法争取财政补助,以保障乡镇档案工作正常运转。同时,乡镇根据

实际需要,对乡镇档案管理提出一个中长期规划,促使乡镇档案能真正服务于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力争在近期内使全市乡镇档案管理达到省市级标准。

3、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健全档案事业组织网络。各乡镇要根据档案管理制度,力争做到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员、各职能科室配备兼职档案员。同时专(兼)职档案员要接受档案业务培训,而且各乡镇要按工作规范、岗位职责对专(兼)职档案人员加以督查和考核。乡镇档案事业应打破政府包揽一切的格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要加大对特色档案的收集,以丰富乡镇档案的内涵;另一方面对名人(知名人士、企业家等)档案的建档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以争取企业和社会个人对档案事业的支持,逐步使档案事业走上一条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性循环之路。

4、开展多种载体的档案宣传工作,使档案意识深入人心。各镇乡要充分利用广播、有线电视、街头宣传栏、公益广告等媒体,开展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提高档案法制观念。也可编写和发放《档案知识入户手册》、《档案利用效益汇编》等,努力使档案工作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使群众形成良好的档案意识,为各项农村工作的贯彻执行打好扎实的社会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各种载体,广泛开展档案为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稳定农村经济秩序等活动,以促使乡镇档案的长效管理、增强群众对档案是重要历史凭证和法律依据的认识。

(二)要进一步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把乡镇档案事业建设提高到更加突出的位臵,真正摆上议事日程。要认真组织全体乡镇干部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对于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要适当加大对档案事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档案事业建设纳入乡镇社会发展目标来进行评价考核。

第五篇:乡镇档案工作现状与思考

一、乡镇档案管理存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乡镇档案工作的非良性循环。镇乡领导思想认识的浅与深,直接关系到乡镇档案工作是否到位。一些镇乡领导将档案工作简单地曲解为把文件材料收集一下、装订一下,正因为如此,他们即使抓也只是应付一下,很少从档案工作的整体管理、长远规划和提高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去考虑问题。调查表明,在乡镇档

案事业建设上缺人员、缺经费、缺库房、缺设备是普遍现象。从统计情况看,富阳市乡镇专职档案员仅8人,而且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有的乡镇甚至把档案工作岗位作为安排老弱病残人员的阵地。大多数镇乡档案人员都是兼职。由于档案工作量大、事细,大多数乡镇干部不愿意干。由于档案人员频繁变动,造成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档案工作顺利开展。调查中还得知:富阳市大多数乡镇没有将档案事业经费列入乡镇财预算,档案管理无法正常开展,致使档案工作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2、基础设施差,室藏档案贫乏,存在着严重的短期行为。由于认识不到位,导致档案工作标准不高。从目前现状看,乡镇档案很少有专用的档案库房,更不用说有“六防”设施,保管条件差,多数已成为仓库。而且室藏档案相当贫乏,一些乡镇收集的仅是些红头文件、上级文件,缺乏本乡镇工作活动形成的文件:如党委会议记录、党员干部名册、土地房产档案、山林档案、婚姻档案等等,造成室藏档案贫乏、材料不齐全。也有的乡镇片面地为追求档案管理升级达标,忽视了档案服务功能的开发,最终使档案室花了在钱却成了摆设。很少有乡镇从农业、农村工作的长远发展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档案工作。

3、体制不顺、组织不全、制度不严、管理不善,档案工作缺乏有效机制。目前,富阳市部分乡镇档案管理工作较为紊乱,认为搞经济建设是硬任务、硬指标,而档案工作可有可无,部分乡镇分管领导没有落实,档案工作处于松驰状态。不少乡镇虽然建立了档案室,但档案工作流于形式,不规范、职责不明确、任务不落实、人员不到位,而且不少档案人员又缺乏必要的职业素质和基本技能。有的乡镇虽然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但由于管理不严,档案收集难、利用难、编研难等现象十分突出。我们曾调查了10个乡镇的综合档案室,结果发现有4个档案库房能真正成为保管档案的基地,其余6个档案室虽然建立了制度,但流于形式,档案利用、库房管理、档案检查等没有按制度落实,甚至有3个档案室成为堆放杂物的仓库,造成档案的保管不安全。大多数镇乡虽建立了档案管理领导小组,但执法力度不够,尚未开展有效的、正常的档案管理工作。

4、档案管理创建活动参与面不广,档案利用力度不足。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作,需要激发乡镇各部门和广大乡镇机关干部职工踊跃参与的积极性,并使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但是有的乡镇只将档案工作当作“临时工程”来对待,没有充分认识到乡镇档案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一些乡镇领导疲于孤军作战,热衷于阶段性成果,一旦档案管理达到省级标准,就放松了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一些乡镇的档案工作只注意治表不治本,没有将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列入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范围之内,只搞突击性,虽然花了很大力气,但收获甚少。

二、加强我市乡镇档案事业建设的对策

(一)要着力构筑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

1、健全机构、落实职责、明确目标。乡镇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争工要明确,对档案工作思想上要有位置,切实解决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乡镇党政办应是乡镇档案管理的主要职责部门,各乡镇首先要加强综合档案的工作,并配备与档案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其次是建立档案管理网络小组,配备兼职档案员,并将档案管理与目标管理责任制相结合。同时各乡镇要根据《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细则,使乡镇档案工作尽快走上制度化轨道。各乡镇可根据《浙江省乡镇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制订出不同层次的管理目标,分阶段加以实施。

2、加强档案设施投入,完善档案服务功能。资金短缺、投入不足是影响乡镇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增加档案事业经费投入,完善档案服务功能,是搞好乡镇档案工作的基础条件。因此,档案经费开支要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足额到位;乡镇财政确实有困难的,可暂缓或想办法争取财政补助,以保障乡镇档案工作正常运转。同时,乡镇根据实际需要,对乡镇档案管理提出一个中长期规划,促使乡镇档案能真正服务于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力争在近期内使全市乡镇档案管理达到省市级标准。

3、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健全档案事业组织网络。各乡镇要根据档案管理制度,力争做到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员、各职能科室配备兼职档案员。同时专(兼)职档案员要接受档案业务培训,而且各乡镇要按工作规范、岗位职责对专(兼)职档案人员加以督查和考核。乡镇档案事业应

打破政府包揽一切的格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要加大对特色档案的收集,以丰富乡镇档案的内涵;另一方面对名人(知名人士、企业家等)档案的建档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以争取企业和社会个人对档案事业的支持,逐步使档案事业走上一条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性循环之路。

4、开展多种载体的档案宣传工作,使档案意识深入人心。各镇乡要充分利用广播、有

线电视、街头宣传栏、公益广告等媒体,开展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提高档案法制观念。也可编写和发放《档案知识入户手册》、《档案利用效益汇编》等,努力使档案工作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使群众形成良好的档案意识,为各项农村工作的贯彻执行打好扎实的社会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各种载体,广泛开展档案为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稳定农村经济秩序等活动,以促使乡镇档案的长效管理、增强群众对档案是重要历史凭证和法律依据的认识。

(二)要进一步提高乡镇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把乡镇档案事业建设提高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摆上议事日程。要认真组织全体乡镇干部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对于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要适当加大对档案事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档案事业建设纳入乡镇社会发展目标来进行评价考核。

下载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与思考[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与思考[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档案工作现状与思考

    一、乡镇档案管理存的主要问题1、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乡镇档案工作的非良性循环。镇乡领导思想认识的浅与深,直接关系到乡镇档案工作是否到位。一些镇乡领导将档案工作简单地......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2-24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文/尚春华[导读]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统计工......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近年来我县的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统计工作环境有了较大改善,统计在全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统计事业不断......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

    名词解释:1. 职称制度:职称制度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既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专业技术人才任用的基础。职称制度是我国人事制度的重......

    铁路站段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铁路站段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摘 要:近年来,铁路发展突飞猛进,高速和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大量新技术、新装备更加全面地运用到运输生产中。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

    专业技术人才管理

    专业技术人才管理 本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管理人才,使用人才,为技术人员提供公平、公开的成才环境,良好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将激励、奖励有机结合,全视角、全方位地激......

    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办法

    XX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人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专业人才管理,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视专业人......

    乡镇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现状与思考

    乡镇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现状与思考 ——— ##### 农村纪检监察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部分,也是农村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农村党组织基数大,党员人数较多,既同群众接触最紧密,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