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 强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在 历 史 教 学 中 的 地 位

时间:2019-05-14 04:5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 强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在 历 史 教 学 中 的 地 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 强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在 历 史 教 学 中 的 地 位》。

第一篇:加 强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在 历 史 教 学 中 的 地 位

加 强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在 历 史 教 学 中 的 地 位矿建中学王晓东(安徽宿州234000)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赞歌。中学历史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素材,通过形象、具体的人物事件去感染、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滋润和升华。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应有一个逐步升华的过程,首先从“接受”这一情感水平层次出发,教师应选择典型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创造浓厚的情感教育氛围,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刺激,产生满意的爱国主义情感体验;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所有站在时代前列,推动历史前进的杰出人物,无一例外都是爱国的。从古到今,自上而下,爱国事例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岳飞;明朝后期奋战十年、荡平倭冠的戚继光;明未清初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使台湾回归祖国的郑成功;还有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毛泽东、┉所有这些历史人物,都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的爱祖国、爱人民的赞歌,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发扬和丰富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和崇高的品德,为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为今天的中学生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让他们真正理解“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真谛。

其次从“确信”这一情感水平层次考虑,通过典型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例,对爱国、爱国者和爱国主义的范畴进行价值层面的探讨,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到爱国主义是千百年历史发展长河中,积淀、凝聚的对自己民族和国家一种最无私,最纯洁、最深厚的感情,以形成对爱国主义的正确态度,即爱国主义情感的倾向性,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最后只有达到“性格化”这一情感水平层次,即学生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朴素的爱,升华至爱国主义价值观层面的理智的爱,形成相应的思维定势,以此作为准则,来分析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判断社会上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并以此作为规范,来指导反省自己言行举止和所做所为,才能真正使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落在实处,收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

弘扬传统美德,提高民族素质,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同时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重任。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是门综合性学科,从培养学生 的素质来看,它的科学价值是通过历史发展规律,反映多样性特点,揭示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它的政治价值 是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它的伦理价值通过从古到今人物史实的感化达到道德教育和品性陶冶。我们应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发扬、光大,从而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篇: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学科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历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学历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通过对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的分析,探讨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弄清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希望能对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地位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61-01

历史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中学历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并且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奋发学习以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运用比较法

一是中外对比,即将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发明创造,放在整个世界历史范围内进行比较,进一步阐明其地位和贡献。例如,在中国古代史的讲述中,教师在讲到“造纸术”的发明时,除了介绍造纸术发明的经过及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外,还要拿出中国和外国最早出现的造纸厂造纸的时间进行对比。在中国,蔡伦于公元105年便造出了当时世界上“精美”的纸张,而在欧洲,直到公元1150年才在西班牙的沙提法出现了第一个造纸厂,比中国晚1045年。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我国造纸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二是正反历史人物的对比,即将不同阶级或阶层和社会势力的代表人物在爱国与卖国、革命与反动、进步与落后等重大问题上的思想言行进行比较,烘托出爱国者的高风亮节和卖国者及奸臣贼子的丑恶脸嘴。例如:在讲到“岳飞抗金”一目时,教师除了叙述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抗金的英雄业绩外,还必须揭露出赵构、秦桧投降卖国的丑恶灵魂和残害忠良的可耻罪行,以突出岳飞爱国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样的比较,使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从而学习爱国者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爱憎分明的感情,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二、对史实的始末进行生动形象的介绍

具体而生动形象的介绍史实的始末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而播放历史影片又是最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之一,同时,观看历史影片也是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在多媒体教学中适当播放电影片段。例如,讲中国近代史中《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教师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讲到“黄海战役”时,教师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的片断,让邓世昌等爱国官兵为国家为民族英勇捐躯的壮烈场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而英勇斗争的崇高精神,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又如,在讲到一二九运动时,教师除了详尽的叙述运动的经过外,还必须得对爱国学生顶着大刀木棒和迎着皮鞭,振臂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等这些细节进行生动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到革命前辈们为反对外来侵略和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浴血奋斗的精神,进而学习他们的英雄行为和高尚品质,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图强。

三、充分利用乡土史料进行乡土史教学

乡土历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史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和认识上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培养。

乡土史教学是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国与家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一个人在认识上是先熟悉家人及至家乡,再逐步扩大到了解国家,因此,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爱祖国是从爱家乡的情感中萌发并得以升华的。在我们祖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我们的祖先洒下的血汗和创建的劳动成果以及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乡土史料在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先辈在历史上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了解到家乡人民在历史上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的业绩,进一步体会到家乡的可爱和祖国的伟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历史课外活动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之一,是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推出的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开展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主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中的课外活动形式多样,有参观访问、专题报告会、历史知识竞赛、办小报或墙报、文艺活动等。例如,在学到遵义会议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遗址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访问老红军、老干部等,使学生直接接触到真人和实物,直接获得感性认识,这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如,在讲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办一次办小报或墙报的历史活动。其中重点开设“中国历史上的世界之最”、“著名历史人物评析”等栏目,集全体学生的智慧,把历史小报或墙报办成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园地。

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历史教学,寓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中,采取适当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有系统、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篇: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科:初中历史

单位:庐江县同大镇南闸学校 姓名:张平贵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创设情境民族精神 责任感使命感

主题词: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广大青少年是教育的重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也是历史教师的神圣使命。爱国 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我们有责任,义务去挖掘一切可用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而广大青少年是教育的重点,它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人生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工作。学校则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去,特别是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中学历史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具有许多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作为历史教师,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更有责任和义务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育需有现代性和思想性,否则它就没有生命。而历史教育的生命若没有爱国主义的滋润就不能焕发,也不能有力量。于是,爱国主义自然成为了历史教育的灵魂。这是国人赋予学校历史教育的第一功能:即历史教育是为了增进国民的爱国心而准备的。

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在历史教学中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方可收到预期的效果。一: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进行内心体验,培养高尚品德。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过往的一切既无法重演,后人也无法亲身体验。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曾经感动过百年乃至千年的英雄人物或重大事件,对现在中学生来说,已变得遥远而陌生。对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亢奋点和兴趣走向,特别是如何有效地引导他们从历史人物的成长历程和民族命运的跌宕起伏中汲取精神力量?为此,创设历史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可以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升华。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历史情境中,以不同身份、角色扮演,展开丰富的想像力,去体验历史、理解历史,从而拓展学生的思想空间和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其一:教师可以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从孔子“发奋忘食,乐以忘忧”的风范到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誓言;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概;从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壮志到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豪情;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奋举到邓世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又如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治国理念,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诸如这样的爱国人士和英雄人物可说是灿若群星、枚不胜举。为了国祚命运与民族前途,进行不懈地努力与抗争!他们的英雄事迹深深植根于国人的心中,永远激励着后人。教师都可以用自己的激情引领学生徜徉历史长河,感受民族精神的熠熠光辉,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德育情操。其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声像、视频资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去再现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比如“南京大屠杀”,那是一个想起就让人落泪的日子,那是这个城市最深的痛,那是市民心中难平的疤痕,那是中华儿女难忘的屈辱。教师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依据历史记录片、图片和大量的史实,把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学生沉浸在民族悲惨的往事中,内心感受到强烈的震撼。接着联系现实,指出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修改历史教科书,竟污蔑“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等史实。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此举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否认历史、否认战争罪行,是置中国人民的情感于不顾。而且日本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日本的态度与行为,引起亚洲人民的愤慨和中日关系的恶化。通过教师的介绍和资料的展示,这样学生不但牢记了这段历史,从而形成“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的深刻认识,更会自觉地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关注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并最终确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学习动力。

二:发挥历史教师的作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全方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族的事业,不能仅凭历史老师一己之力,靠历史课堂45分钟来完成。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更宽广的舞台,汇集多方面的力量。在学校,我们要经常配合团委、政教处、学生会,利用课外时间,结合传统的节日和纪念日进行专题教育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的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多样。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我国人民,特别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忘记历史就是背叛”。19世纪四十年代,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封闭的中国大门,肆无忌惮地撕扯这块肥沃而又贫穷的土地,镇压敢于抗争的人民,中国人民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可爱的中国被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几万万同胞在水深火热中呻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怀着“振兴中华”的豪情,艰难地探索着一条能够指引中国步入光明的道路。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反抗外来侵略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甚至牺牲。但在半殖半封的大环境下,却事与愿违,以失败而告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便焕然一新。先进的中国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坚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和英雄的人民军队这三大法宝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有在红旗下长大的人们都听过这句话,唱过这首歌。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它是千万志士仁人经历了无数次曲折磨难用鲜血和生命探索出来的真理。无数的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精神和光辉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作为年轻的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优秀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009年是新中国60周年甲子华诞。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能力的精神,我们设计了一组有关“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纪念活动。通过学习(八年级下册),让学生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与法制、国防现代化及外交战线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使他们从这些建设成就中汲取精神财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仅靠历史教材是不够的,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找大量的资料,并依此联系团委等部门组织了一场以“祖国在我心中—新中国光辉60年”为主题的校园征文活动及演讲比赛。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深刻。此举培养了他们对祖国政治经济发展与民族前途的关切感、使命感,以及报效祖国养育之恩,今后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做贡献的责任感。

三:充分利用乡土教材资源,使学生感悟家国情感。人们对自己的家乡往往有着浓厚的感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果从学生熟知、亲近的家乡人物和风土人情入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出发点。很难想像一个对家乡没有感情的人会对祖国有浓厚的情感,热爱祖国与热爱家乡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安徽有数量可观的历史遗迹、遗址、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和县猿人”、“安丰塘”、“抗日英雄纪念馆”、“安徽历史纪念馆”等等,都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依托。

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我们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如征文、演讲、国旗下的宣誓等。我们组织了一场“安徽抗日英雄”的专题活动,组织同学们听课、观看影视作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到安徽战场上涌现了许多抗日英雄,如彭雪枫、高敬亭、罗炳辉及皖籍抗日英雄冯玉祥、方振武、戴安澜,他们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光耀千古、彪炳史册。像无为的戴安澜,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屡屡出奇制胜,重创日军。1942年初,他率部参加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配合英美联军抵抗日军进犯。在缅甸的崇山峻岭中成功地挫败了日军的进攻,使中国远征军声威大振。5月初,在朗科突围中身负重伤殉职。周恩来曾致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这些活动有效培育了学生热爱家乡,献身祖国的情感和理想。诚然,爱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所应当具备的起码情感,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学校、媒体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承担的责任。但许多年以来,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事实上存在着某些缺陷,以为爱国就是坚信自己民族的一切都好,就是拒绝承认他国的优秀、先进。这种观念是不科学、不准确的。当然一个饱受凌辱、蹂躏的民族关乎国格、气节的神经是非常敏感的,这可以理解但若一味借辉煌的历史或想像的辉煌历史来自我陶醉则未免阿Q气太重,再若一味扬己贬人则更不利于同世界各民族的沟通与交流。时代不同了,屈辱的历史我们应该把它藏在心中,更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学习别人、尊重别人,甚至赞美别人都不是屈膝求欢、卖国媚敌的。相反还会增进我们与他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以我们的谦虚、友好、勤奋,去赢得他人的尊敬,去树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2008年第29届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即是最好的例证。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过:“我们应该首先明白告诉青少年的是:爱国不仅仅是热爱祖国的辉煌成就,也包括对历史的深刻反省,对无知与错误决策的检讨,对苦难与屈辱的缅怀,并且学会对他国和他国文化的尊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最后借史学前辈钱穆老先生的一句话作结语:“所谓民族争存,底里便是文化争存。所谓民族力量,底里便是一种文化力量。若使我们空喊一个民族,而不知作为民族生命渊源的文化,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参考书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赵亚夫《历史教育与爱国主义》。3.钱穆《革命教育与国史教育》。4.魏剑美《变味的“爱国主义”》。

第四篇: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学科显著特点是基础知识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上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其特殊的优势。历史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历史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点燃学生胸中的爱国主义火焰,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把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将如何利用历史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现仅就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以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中华民族以聪颖的智慧,辛勤的劳作,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在170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当人类还处在幂幂洪荒之时,我国历史的车轮已驰进了文明的大门。从夏朝开始,我国进入了阶级社会——奴隶制社会。当古罗马奴隶制的丧钟响起,西欧揭开封建制序幕时,我国已在封建社会渡过将近一千年,封建制正处于上升时期,走在世界各国的最前列。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巴比伦、印度这三个文明古国都无法与中国相比,它们三国都相继受到外族的蹂躏而使国家失去独立或处于分崩离析之中,人民饱尝亡国之苦。唯独中国几经磨难尽管在近代饱受侵略和欺凌,但仍然独立存在,没有中断历史。其延续 时间之长,是世界各国所没有的,这是祖国的骄傲。教学中,通过分析、归纳、摸比,画龙点睛地指出,使学生在比较中,深感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从而加深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祖国历史的绵延不断,是各族人民奋斗的结果。我们的国家也曾有过分裂、割据的局面,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统一是长期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祖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在世界各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讲述中华民族发展的悠久历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使学生为我们国家和民族悠久历史而自豪。

二、运用我国古代的文化科技成就,激励产生民族自信心。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经济文化,对东方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被誉为“发明的国度”的中国,有很多处于世界之最的地位。如最早种植粟和水稻、最早发明地动仪、最早测算子午线的长度,祖冲之圆周率成就,华佗制成的“麻沸散”,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还有四大发明的成果为全世界瞩目,万里长城是文明于世的伟大建筑工程,李诫的《营造法式》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而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丝绸之路也是举世闻名的等等。历史教材中,反映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先进地位的代表和成就不可胜数。这些珍贵、丰富的文化遗产,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教材。事实表明,我国古代无论在科技文化方面,还是在社会进步方面都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祖国的光荣,民族的骄傲,只是在近代,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勾结,统 治腐败,才使我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科技文化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发展,某些成果不断直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讲述我国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各个方面给学生证明我国各族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的智慧才能,用活生生的历史感染学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励他们立志攀登科学高峰,为国争光的爱国热忱。

三.歌颂杰出人物的光辉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高尚情操;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抗敌的气节,一直被后世传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伟大情怀,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孙中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爱国主义思想都激励着后人报国之志,戚继光奋力抗倭,郑成功收回台湾,康熙帝反击沙俄,维护祖国尊严的光辉业绩,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的。以上是古代英雄怀着爱国爱民之志,勇赴国难,甚至为国捐躯。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正义凛然,虎门销烟;关天培坚守虎门,血染战袍,舍身殉国;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奋不顾身与舰同亡。他们为打击外来侵略者而英勇抗争,舍死忘生,同敌人血战到底。现代史上涌现像李大钊、林祥谦、方志敏、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共产主义战士。他们为拯救中华抛头颅、洒热血、献青春也义无返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民族独立和祖国的繁荣,战斗到最后一息。历史教材中,出现爱国精神的事例和英雄人物,不胜枚举。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芒,他们光辉事迹,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 动素材。在课堂上教师对爱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和爱国事件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述,用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听到栩栩如生,激动人心的英雄人物事迹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感到其亲切,把爱国主义寓于知识熏陶之中,而不是抽象地懂得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颂扬我国人民的抗争业绩,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在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时,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1840年——1949年的109年里,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受尽了欺凌和侮辱。教学中用大量史料进一步揭露了侵略者的罪行,使学生仇恨敌人越深,对祖国就更加热爱,并使学生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也是造成中国人民从没停止过抗争和奋斗。如三元里人民的抗英、虎门销烟、珠江口的激战、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都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反抗压迫和剥削,保卫祖国独立,不受侵略的民族,反映出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无数的革命先烈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热爱,也是中国人民所具有的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才使我国身经危殆而永立不败之地,从而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崇敬。

在无数次反帝反封建斗争失败的同时,中华儿女没有停止艰苦的 摸索救亡图存之路。中国共产党和许多仁人志士历尽千辛万苦,28年的奋斗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事实让人确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在这一百年中,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充分表现了热爱祖国的最深厚感情和大无畏的民族传统精神,中国人民一百多年的斗争本身就是一曲爱国主义的赞歌。老师在讲述历史事实的同时,有意识的进行对比、综合、解释、牵引,在课堂上制造一个情感交流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学有楷模,恨有所指,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激情。

祖国的历史悠久而延绵不断,治乱兴衰的变迁,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然而历史课毕竟不是政治课,历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和任务。教学中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知识教学、培养学生智能相结合,爱国主义与传统、国情、形势、德育等方面思想教育相结合等。教法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除课堂上教师讲授外,也可组织学生讨论,还可根据条件开展其它活动,如:参观、调查、访问、开讲演会、搞专题报告等。把课内外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中应注意使用挂图、幻灯、录像片和投影片等多种教学手段,利用课本中的插图、画像或资料,加强直观性,使教学更形象、生动。

我在教学中体会到:正确发挥历史学科优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但能帮助学生提高爱国主义觉悟,而且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从而完成历史教学的双重任务,做到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

第五篇:论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途径

论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途径

【摘 要】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长期以来,人类社会按照地域划分为许多国家,这种情况还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每个国家的人们,总是要在祖国的怀抱里,在祖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特定环境中生活和发展,竭尽全力为祖国昌盛和人民幸福而奋斗。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笔者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青少年,而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做到爱国主义教育常抓常新,就必须充分认识爱主义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新途径,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连续性、针对性,才能促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爱国主义 地位 途径

【前 言】素质教育面临的课题是极为巨大的,一方面它要求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即包括课堂教育、课余活动、社会实践、日常行为)都要进行素质方面的提高;另一方面它要求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包括学习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更包括学习能力弱、心理素质脆弱、身体素质差的各类学生,特别是后一类学生,都要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甚至是尽可能大的进步,素质教育更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教育等诸方面素质都有提高。我们认为,素质教育要以德育为主线渗透在各教育过程中,而爱国主义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应当是德育教育的主旋律,行为规范是德育的表证,课堂教育是素

质教育的主战场。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数千年来,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成为祖国统一、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给予中华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以巨大的影响。作为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爱国主义使中华民族能够经受住无数次自然的、社会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而一直保持坚定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当前,仍是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团结凝聚、共同奋斗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曾使中华民族历经了无数来自自然、社会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而一直保持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爱国主义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为爱国主义赋予了崭新的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传统,用爱国主义这面旗臶引导全国各族人民,激发人们知我中华、爱我中华、建我中华的热情,是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抵制和克服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振奋 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的需要。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党的思

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 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并使其成为“全社会的主旋律”,以增强全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笔者认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突出思想性。爱国主义在整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处于特殊而重要的地位。爱国主义教育应着 眼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为此,我校从确立社会“主旋律”的高度,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师生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作为贯穿于各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主线,切实抓好正面的教育和引导。事实上,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丰富。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到处都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是爱国主义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改革开放的现实结合起来进行教育,经实践证明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各项教育中,应突出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传统。要通过教育,树立高度的爱国责任感和义务感;通过教育,激励人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和效国之行、造就一代又一代“四有” 新人。

其次,要注重系统性。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既包括深入、细致的正面教育,也包括丰富 多彩的群众活动;既需要集中的教育和活动,又必须着眼建立长远的运作机制;既

要有一般性的要求和号召,又要有具体的、规范的操作措施;既需要发挥各种基地的教育作用,又需要利用必要的礼仪和规范。要搞好这样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工程,就要从总体思路到具体实施,从工作内容到工作方法,体现计划性和系统性,力求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立体化。要切实改变过去工作中那种临时性、突击性的活动多,规范化、经常化的教育少;在针对实际问题开展的教育上下的力气大,在情感培养、习惯养成方面下的功夫小;一般性的要求多,操作实施的具体办法少等现象。要按照重在建设的原则,搞好相关的理论、舆论、教材、作品、制度、基地等软件和硬件建设,设计可行的活动项目,建立经常的教育机制。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发挥宏伟目标的激励作用,建设成就的鼓舞作用,近现代史的警示作用,传统美德的熏陶作用,丰富活动的吸引作用,优秀作品的感召作用,先进人物的引导作用,良好环境的渗透作用等,科学运筹,合理动作,多管齐下,整体推进。

第三,要体现务实性。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政治理论教育,感性的、理性的东西都有,思想性、实践性很强,这方面的教育一定要依据《云南省中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本着务实、扎实和狠抓落实的态度进行。要多办实事、少说空话,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去建设,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去落实,力求每抓一项工作都要建立起制度,取得实效。在工作中,既要有要求又要有措施,既要有布臵又要有检查,力戒形式主义,切忌大起大落。

第四,要坚持长期性。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创新。《云南省中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作为对今后一个时期德育工作乃至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部付诸实施。因此,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最基本、最经常的国民教育,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让爱国主义 思想和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学校是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场所。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件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具有战备意义的大事,作为面向全社会、覆盖全社会的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为此,笔者认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极其广泛而丰富。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到处都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从历史到现在,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瑰宝,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各级各类学校在学生德育管理中,要善于运用国情资料,并注意挖掘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以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了解并热爱祖国的国旗、国徽、国歌、版图和首都。国旗是象征国家的旗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长方形,长与高之比为3∶2。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的1/3,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的1/10,环拱于大星之右侧。旗杆套为白色。国徽是国家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

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我国国徽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多年来已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国务院所在地,是全国政治、经济、外交、科学文化中心和交通中心,有众多闻名于世的建筑和名胜古迹,是全国各族人民敬仰和向往的地方。

学生一入学,就应对他们逐步进行国旗、国徽、国歌的教育,进行热爱首都和祖国版图的教育。要使他们逐步准确地理解国旗对祖国的象征性含义。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尊敬国旗、爱护国旗,学会参加升旗仪式的规范动作,一看到国旗和国旗冉冉升起应产生肃然起敬的心境。要使他们认识到国徽图案内容。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爱护国徽的情感,对悬挂和印有国徽的地方和物品应倍加珍惜。要使他们了解国歌对祖国象征性含义。在此基础上,教他们欣赏国歌,会唱国歌。要让他们对我国版图有一个空间形象认识,知道祖国领土、领海的面积,了解人口和物产情况以及在地球上的地理位臵,这有益于培养他们保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意识。要让他们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了解北京对祖国的象征性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热爱首都的感情。值得提出的是,坚持并严格升、降国旗制度,以爱国旗为中心展开各种活动,有利于对中小学生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二、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和丰富资源。

要让学生们了解祖国的地理概貌、名川大山以及富饶的宝藏,珍贵的动物,繁茂的植物。使他(她)们懂得,祖国疆域辽阔,江河浩荡,山峰峻秀,自然景观极为壮丽。我们的祖先自古就劳动、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使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得以延续和发展。要教育他们为有这样的伟大的祖国而自豪。同时,还应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容许任何侵略者肆意践踏。

三、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四千多年文字可考的悠久历史。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要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通过近代史和现代史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古往今来,不仅产生过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和其它爱国人士,而且孕育出许多著名诗人、作家、画家、音乐家、戏剧家、表演艺术家、书法家,他们用自己不朽的作品装扮了独具魅力的东方文化艺术殿堂。从古到今,我们又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我国的文物,年代久远,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工艺精美,为举世所叹服。前

人所留下的经典著作,内容博大精深,泽及后人乃至海外。这些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学校应教育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而尽心竭力。

四、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热爱劳动人民。

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息息相关。要教育学生懂得,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而富于智慧的民族,是酷爱自由与和平的民族。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是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勤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自古以来,我国人民以其勇敢斗争的精神,排除过无数艰难险阻,进行过无数次反对外部侵略和掠夺的斗争,英勇捍卫了祖国的和平,中国人民是具有优秀品质的伟大人民。建国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业的飞速发展,都蕴含着各族人民的辛勤汗水和智慧。

在教育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同时,应激发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习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与此同时,要让学生懂得,爱人民须从身边的人们爱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古人的劝勉,历史的忠告。要教育学生由尊敬和热爱父母及兄弟姐妹,到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并同情和帮助残疾孤老者,进而推及到与各族青少年及外国朋友友好相处。唯有如此,才能逐步培养起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五、了解祖国新貌和发展成就,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祖国新貌和建设成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建国以来,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靠社会主义制

度的优越性,初步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综合国力大有提高,祖国旧貌换新颜。通过对比加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确立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的远大志向。

六、了解中国的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要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社会、文化、人口、资源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任务、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并从我国与世界其他不同类型国家的对比中,看到我国的优越之处与差距所在,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建国的精神,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赶上或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底子薄弱的发展中国家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确是一项前无古人的重大举措。既无雄厚的经济、技术基础,又无既成的经验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只能利用自身的各种有利因素,靠全体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经过艰苦奋斗,去争取美好的前程。作为青少年学生,任重而道远,应立志为祖国文明富强而建功立业。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统一大业尚待完成。这是不可回避的国情。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方针。我们还将运用这一方针解决台湾回归祖国问题。作为学校,应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正确宣传党和政府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方针政策,为祖国和平统一尽上微薄之力。

七、把爱国家与爱家乡联系起来。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热爱祖国需从热爱家乡开始。一个连自己的家乡都不热爱的人,要成为热爱祖国的爱国者,那是不可思议的。的确,家乡是令人眷恋的,作为爱国者,尽管身处千里之外,或居异国他乡,也不会忘记家乡故土和父老乡亲,不会忘记自己成长的摇篮。古今中外所有爱国的仁人志士概莫能外。因此,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应从热爱家乡开始培养。要使他们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概貌,名山大川、矿产资源、文物古迹、革命遗址、历史名人、先进人物,激发学生建设美好家乡之志。实际上,建设好自己的家乡,也是爱国的表现。家乡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名胜景点等,其本身就能激发起人们对祖国壮丽河山和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至于家乡的革命遗址、英雄模范人物对学生爱国教育的作用,更是直接的,显而易见的。

八、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所讲的爱国主义,在本质上讲有别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所宣扬和推行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我们的爱国主义是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闭关自守“关门称大王”的狭隘的民族意识,这是应该排除的。随着改革开放,有些人失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盲目崇洋媚外,丧失人格国格,这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毫无相通之处,理应遭到鄙视。对此,青少年学生应有清醒的认识。应教育他们关心国际形势的发展,懂得和平与发展对于国际社会的意义。还应让学生懂得,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受压迫人民的事业是互相支持和互相援助的,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职责。

国际主义教育应由浅入深,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的英雄事迹,逐步理解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事业及利益的一致性。国际主义教育还应由近及远,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家乡,逐渐扩展到爱祖国、爱一切为祖国作出贡献和争取荣誉的人们,憎恨一切出卖民族利益、破坏祖国建设和统一的败类,善于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共同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下载加 强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在 历 史 教 学 中 的 地 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 强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在 历 史 教 学 中 的 地 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合集5篇)

    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 山东省东阿县铜城街道办事处第一中学 徐玉军 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因......

    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建议

    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建议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把爱国主......

    浅谈王莽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应有地位

    浅谈王莽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应有地位 虢邦杰 (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河南安阳455002)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王莽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许多人眼中,他被看作是阴......

    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体会

    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体会 百色市第一小学(百色市八一希望学校) 黄美芬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基础教育,一项公民教育。古今中外历来把爱国主义视为凝聚民族精神、动员和......

    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万源市花楼学校严 健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我们的伟大祖国,......

    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古诗文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

    浅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浅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钟育芬) 面对着21世纪以来各种世俗文化的冲击,当前中学生自我观念的强化,外来文化带来的意识形态上的模糊混乱,造成无纪律、无道德,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下峪口中学 晋 军 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初中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