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烟农用电问题保证农民经济收入
解决烟农用电问题保证农民经济收入
2008年7月22日下午,六屯乡星中村白泉组全线停电,此时正值烤烟烘烤用电高峰之际,烟农为之心急如焚,手脚无措。六屯乡党委、乡政府及烟草站心系群众,急民之所急,乡党委书记秦正辉及烟草站站长张开军等相关领导及时赶赴现场,了解情况,指挥抢修,排查困难,保证了该组烟叶烘烤期间的正常用电,深受大家欢迎。
近日来,各家各户的烟叶烘烤趁着季节争相拉开序幕,六屯乡星中村白泉组的烟农们连日忙碌着烟叶成熟采收入炕。7月22日下午,由于该组用电变压器及部分电路烧毁,导致全线停电。这场突然的停电事故让大家手脚无措,心急如焚,因丰收在望而带来的喜悦一扫而光。没有电,则数十间烤房里所有烟叶将变为一堆烂烟,烟农连日来的心血将付之东流,同时影响了烟农的经济收入。事故发生后,乡党委、乡政府及烟草站高度重视,为了控制损失的进一步扩大,确保烟农稳定收入,乡党委书记秦正辉及烟草站站长张开军等有关领导于当晚9点亲自赶赴现场了解情况,组织乡供电所等相关部门人员对用电线路进行抢修,及时更换新变压器,并对该条线路其他线段作了全面检查。经过一夜的奋战,于次日早上正常供电,确保了该组烟农烤烟烘烤的顺利进行。
据了解,该组用电变压器原来只能供应家庭及原有小改密烤房用电,如今为了扩大种烟规模而增修了一个烤房群,原有的变压器因为无法承受超负荷供电而烧毁,导致本次停电事故的发生。
(供稿:修文县烟草专卖局〃颜勤飞)
联系地址:修文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六屯乡烟草站
第二篇:当前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调查
当前农民家庭经济收入调查
当前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调查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邹玉叶
指导老师:唐振先
摘要:本文通过农村住户资料调查,了解中国农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的现状、结构及要进行快速增收所面临的制约因素等,并探讨增加农民收入的策略和途径,促进农民经济收入的快速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农民纯收入,来源,制约因素,对策与建议
0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虽然我们对于农村家庭经济来源这个领域的调查比较陌生,但是我们从小生活在农村,熟悉农村的情况,加之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和理论性文章,逐渐的了解到农村家庭经济来源问题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农村占大多数的现状之下,农村的经济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对于农村家庭经济来源的了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只有在了解了中国广大农村家庭经济来源的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地探究其原因,探讨增加农民收入的策略和途径。
1数据调查
抽样数据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石亭子镇241名村民去年的家庭经济年收入5000以下的占调查人数的33.34%,5000~10000为28.99%,10000~20000为21.74%,20000~30000为8.7%,30000以上的仅有7.25%。各收入段比之去年平均增加10%。其中农民家庭的收入来源39.24%来自外出打工,13.92%来自农产品收入,7.59%来自养殖业,10.13%来自家庭副业,5.1%来自本地乡村企业收入,6.33%为自己的企业,其它为17.72%,农民收入方式多却各种所占的比例都低,尤其是来自本地乡村企业收入,仅占了5.1%。相比过去几年,农民家庭平均收入有所增长,但是增长速率不大。农民纯收入来源分析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农村住户全年人均纯收入为4137.5元,比上年增加529.4元,增长10.5%;从收入来源的四个层次看,其中农民收入来源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收入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可分解为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整体上家庭收入呈三增一减趋势。
1.1 工资性收入稳中有升
随着经济运行的企稳回升和物价、务工工资的上涨,与上年同期相比,农村住户各种来源的工资性收入也程度不同的增长。2002年本镇人均获取外出从业收入为1208元,对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为41.9%,比1997年增长了74%。五年来农民共获得工资性收入为4567元,平均每人每年913元,年均递增11.7%,高于人均纯收入增速4.6个百分点。
1.2 家庭经营纯收入略有增长
2002年本县农民人均从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得到的纯收入为464元,比1997年增长28.2%。对农民纯收入增量的贡献率为16.1%,分产业看,二产业的贡献率为7.8%,三产业的贡献率为8.3%。五年来农民共获得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为2207元,人均每人每年441元,年均递增5.1%,略高于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递增速度0.4个百分点。五年来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呈马鞍型,2000年是高峰期,人均502元,比1997年和2002年高出127元和38元。
1.3 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
2010年,农村住户转移性纯收入人均增加133.4元,同比增长24.2%。在增加的来源中,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和带回收入人均达6.9元,同比实现了零的突破;城市亲友赠送人均11.2元, 同比增加8.4元,增长291.8%;报销医疗费下降70.0%;两相比,由于呈增长的收入来源所占数额较大,所以,整体转移性收入也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1.4 财产性收入降幅较大
从两年资料对比看,住户财产性纯收入降幅较大,人均减少35.7元,下降25.6%;其中,利息收入下降8.5%,土地征用补偿收入下降80.4%,其他股息和红利、租金以及其
他财产性收入等程度不同均有所增长,但由于前两项减幅较大,使财产性收入总体下降25.6%。
从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数据四个部分增减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未来中国农民家庭收入会上升,但由于受某些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民家庭经济增加速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农民收入快速增加的制约因素
3.1 农民家庭经营规模限制了生产的发展
首先是土地规模小,农民人均耕地仅为1.2亩,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受有限耕地面积的制约,使每个劳动力拥有的耕地面积极少,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小而散,规模经营无从谈起。其次是畜牧规模养殖户少,畜牧养殖散户多,畜牧养殖户不到全市乡村户数的1%,不利于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2 农民文化素质低,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成为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由于农村教育基础薄弱,本身文化素质低下,对农业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存在很多困难,导致农产品生产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不佳。同时,部分农村劳动力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外出务工因缺少一技之长,存在找工作难的问题,即使找到了一般也是收入低的苦活脏活。
3.3 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因素增加了农民发展生产的顾虑
由于大部分农产品没有收购保护价,使其价格变化幅度增大、变化频率较快,农民的生产经营存在后顾之忧。如2006年的大蒜价格高刺激农民的种植愿望,增加了种植面积,2007年价格大幅度下降,造成农民对大蒜种植风险心理,种植面积减少。
3.4 自然灾害增加了农民发展的顾虑
目前农民由于基础实施薄弱,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局面,如遇大的自然灾害,将影响农产品产量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去冬的大雪灾害将陈家庄村养猪户张某新建的养猪大棚压塌,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0余元。今年严重干旱,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粮食产量减收三成多,直接导致农民农业收入下降了22.1%。
3.5 农民生产、销售信息渠道不畅通
掌握信息不及时,只是根据往年习惯组织生产,农产品的销售以坐等收购上门为主,直接减少了农民的收入。据调查,2007年一月份毛猪收购价格一些乡村为7.7元/公斤,而大部分地区为8.5元/公斤左右。
3.6 农民种植成本增加
据调查推算,以种植玉米为例,今年农民每种植一亩玉米直接费用为310元,增加了近55元,增幅达20.0%。其中:种籽平均每亩为50元,与去年每亩44元相比提高6元,增幅13.6%;化肥平均每亩费用是120元,与去年每亩97元相比提高23元,增幅23.4%;玉米除草剂平均每亩费用30元,比去年增加了3元,增幅11.1%;农机耕地、拉运平均费用100元,比去年增加20元,增幅25%。另外还有农具购置等费用也都不同程度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上涨,导致了农民种植成本大幅增加,影响了农民的收益。调查中还发现,今年的主要农资如化肥、粮食种子等价格一路走高,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较大,特别是化肥平均价增幅近20%;如磷铵每袋零售价160元,比去年增加了35元,上涨28%;尿素每袋价格105元,同比上涨15元,增16.7%。种子价格平均每公斤也上涨1.5-3.0元,涨幅为12.5%,如农大84号18元/公斤,同比增加了2元,上涨12.5%;农用柴油同比每吨上涨近1000元,增幅为15.2%。
针对影响我国农民家庭收入快速增长的因素,为了能达到预期愿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建设新型农村过程中的难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和对策
4.1 农民家庭收入组合化
村民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实际情况,自行组合几项家庭收入,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请求各大 高校的教授或专职人员给予科学的指导家庭收入组合化,例如一户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农产品的种植同时可以适当的选择养殖业,这样既可以提高家庭的收入,又可以把一些资源的合理运用。
4.2 建立起农产品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
农业、畜牧等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收集各方面生产、价格等市场信息,并及时向农民发布,化解由于信息梗阻而导致的农业风险,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
4.3 积极拓展农民就业渠道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种,一是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完善政府扶助、面向市场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科技致富或转岗就业的能力,为农民工外出就业打好基础。二是增强农民工自主创业能力,积极引导返乡农民自主创业,并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促使他们在本地大胆创业,扩大从事二、三产业经营的能力,带动就近劳动力就业创收,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4.4 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从农村生产规模方面:一是推进规模养殖,提高抗风险能力。坚持以规模养殖和小区建设为重点,推广一系列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进一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二是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全县生猪生产资源优势,从政策、资金方面支持向屠宰、生鲜肉、肉制品一体化方向发展,增强企业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三是科学管理,尽可能的减少养殖成本,促进养殖效益的稳步提高。
4.5 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通过加大“三农”投入,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直接或间接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举措。总结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把目光更多地关注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民,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民收入少的问题,必须实事求是,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和保护力度;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转移农村劳动力等。同时了解他们的收入状况和生活状况,分析其收入增长慢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小康社会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德文.农民收入问题[M]
[2]农户家庭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2008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王秀芝.二元结构下劳动力转移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05期
[4]王国生 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4期
第三篇:当前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调查[模版]
当前农民家庭经济收入调查
当前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调查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邹玉叶
指导老师:唐振先
摘要:本文通过农村住户资料调查,了解中国农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的现状、结构及要进行快速增收所面临的制约因素等,并探讨增加农民收入的策略和途径,促进农民经济收入的快速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农民纯收入,来源,制约因素,对策与建议
0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虽然我们对于农村家庭经济来源这个领域的调查比较陌生,但是我们从小生活在农村,熟悉农村的情况,加之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和理论性文章,逐渐的了解到农村家庭经济来源问题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农村占大多数的现状之下,农村的经济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对于农村家庭经济来源的了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只有在了解了中国广大农村家庭经济来源的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地探究其原因,探讨增加农民收入的策略和途径。
1数据调查
抽样数据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石亭子镇241名村民去年的家庭经济年收入5000以下的占调查人数的33.34%,5000~10000为28.99%,10000~20000为21.74%,20000~30000为8.7%,30000以上的仅有7.25%。各收入段比之去年平均增加10%。其中农民家庭的收入来源39.24%来自外出打工,13.92%来自农产品收入,7.59%来自养殖业,10.13%来自家庭副业,5.1%来自本地乡村企业收入,6.33%为自己的企业,其它为17.72%,当前农民家庭经济收入调查
农民收入方式多却各种所占的比例都低,尤其是来自本地乡村企业收入,仅占了5.1%。相比过去几年,农民家庭平均收入有所增长,但是增长速率不大。农民纯收入来源分析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农村住户全年人均纯收入为4137.5元,比上年增加529.4元,增长10.5%;从收入来源的四个层次看,其中农民收入来源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收入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可分解为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整体上家庭收入呈三增一减趋势。
1.1 工资性收入稳中有升
随着经济运行的企稳回升和物价、务工工资的上涨,与上年同期相比,农村住户各种来源的工资性收入也程度不同的增长。2002年本镇人均获取外出从业收入为1208元,对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为41.9%,比1997年增长了74%。五年来农民共获得工资性收入为4567元,平均每人每年913元,年均递增11.7%,高于人均纯收入增速4.6个百分点。
1.2 家庭经营纯收入略有增长
2002年本县农民人均从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得到的纯收入为464元,比1997年增长28.2%。对农民纯收入增量的贡献率为16.1%,分产业看,二产业的贡献率为7.8%,三产业的贡献率为8.3%。五年来农民共获得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为2207元,人均每人每年441元,年均递增5.1%,略高于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递增速度0.4个百分点。五年来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呈马鞍型,2000年是高峰期,人均502元,比1997年和2002年高出127元和38元。
1.3 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
2010年,农村住户转移性纯收入人均增加133.4元,同比增长24.2%。在增加的来源中,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和带回收入人均达6.9元,同比实现了零的突破;城市亲友赠送人均11.2元, 同比增加8.4元,增长291.8%;报销医疗费下降70.0%;两相比,由于呈增长的收入来源所占数额较大,所以,整体转移性收入也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1.4 财产性收入降幅较大
从两年资料对比看,住户财产性纯收入降幅较大,人均减少35.7元,下降25.6%;其中,利息收入下降8.5%,土地征用补偿收入下降80.4%,其他股息和红利、租金以及其
当前农民家庭经济收入调查
他财产性收入等程度不同均有所增长,但由于前两项减幅较大,使财产性收入总体下降25.6%。
从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数据四个部分增减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未来中国农民家庭收入会上升,但由于受某些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民家庭经济增加速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农民收入快速增加的制约因素
3.1 农民家庭经营规模限制了生产的发展
首先是土地规模小,农民人均耕地仅为1.2亩,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受有限耕地面积的制约,使每个劳动力拥有的耕地面积极少,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小而散,规模经营无从谈起。其次是畜牧规模养殖户少,畜牧养殖散户多,畜牧养殖户不到全市乡村户数的1%,不利于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2 农民文化素质低,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成为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由于农村教育基础薄弱,本身文化素质低下,对农业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存在很多困难,导致农产品生产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不佳。同时,部分农村劳动力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外出务工因缺少一技之长,存在找工作难的问题,即使找到了一般也是收入低的苦活脏活。
3.3 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因素增加了农民发展生产的顾虑
由于大部分农产品没有收购保护价,使其价格变化幅度增大、变化频率较快,农民的生产经营存在后顾之忧。如2006年的大蒜价格高刺激农民的种植愿望,增加了种植面积,2007年价格大幅度下降,造成农民对大蒜种植风险心理,种植面积减少。
3.4 自然灾害增加了农民发展的顾虑
目前农民由于基础实施薄弱,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局面,如遇大的自然灾害,将影响农产品产量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去冬的大雪灾害将陈家庄村养猪户张某新建的养猪大棚压塌,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0余元。今年严重干旱,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粮食产量减收三成多,直接导致农民农业收入下降了22.1%。
当前农民家庭经济收入调查
3.5 农民生产、销售信息渠道不畅通
掌握信息不及时,只是根据往年习惯组织生产,农产品的销售以坐等收购上门为主,直接减少了农民的收入。据调查,2007年一月份毛猪收购价格一些乡村为7.7元/公斤,而大部分地区为8.5元/公斤左右。
3.6 农民种植成本增加
据调查推算,以种植玉米为例,今年农民每种植一亩玉米直接费用为310元,增加了近55元,增幅达20.0%。其中:种籽平均每亩为50元,与去年每亩44元相比提高6元,增幅13.6%;化肥平均每亩费用是120元,与去年每亩97元相比提高23元,增幅23.4%;玉米除草剂平均每亩费用30元,比去年增加了3元,增幅11.1%;农机耕地、拉运平均费用100元,比去年增加20元,增幅25%。另外还有农具购置等费用也都不同程度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上涨,导致了农民种植成本大幅增加,影响了农民的收益。调查中还发现,今年的主要农资如化肥、粮食种子等价格一路走高,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较大,特别是化肥平均价增幅近20%;如磷铵每袋零售价160元,比去年增加了35元,上涨28%;尿素每袋价格105元,同比上涨15元,增16.7%。种子价格平均每公斤也上涨1.5-3.0元,涨幅为12.5%,如农大84号18元/公斤,同比增加了2元,上涨12.5%;农用柴油同比每吨上涨近1000元,增幅为15.2%。
针对影响我国农民家庭收入快速增长的因素,为了能达到预期愿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建设新型农村过程中的难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和对策
4.1 农民家庭收入组合化
村民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实际情况,自行组合几项家庭收入,以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请求各大 高校的教授或专职人员给予科学的指导家庭收入组合化,例如一户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农产品的种植同时可以适当的选择养殖业,这样既可以提高家庭的收入,又可以把一些资源的合理运用。
当前农民家庭经济收入调查
4.2 建立起农产品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
农业、畜牧等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收集各方面生产、价格等市场信息,并及时向农民发布,化解由于信息梗阻而导致的农业风险,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
4.3 积极拓展农民就业渠道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种,一是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完善政府扶助、面向市场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科技致富或转岗就业的能力,为农民工外出就业打好基础。二是增强农民工自主创业能力,积极引导返乡农民自主创业,并提供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促使他们在本地大胆创业,扩大从事二、三产业经营的能力,带动就近劳动力就业创收,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4.4 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从农村生产规模方面:一是推进规模养殖,提高抗风险能力。坚持以规模养殖和小区建设为重点,推广一系列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进一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二是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全县生猪生产资源优势,从政策、资金方面支持向屠宰、生鲜肉、肉制品一体化方向发展,增强企业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三是科学管理,尽可能的减少养殖成本,促进养殖效益的稳步提高。
4.5 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通过加大“三农”投入,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是增加农民务工收入,直接或间接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举措。总结
当前农民家庭经济收入调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把目光更多地关注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的农民,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民收入少的问题,必须实事求是,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和保护力度;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转移农村劳动力等。同时了解他们的收入状况和生活状况,分析其收入增长慢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小康社会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德文.农民收入问题[M] [2]农户家庭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2008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王秀芝.二元结构下劳动力转移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05期
[4]王国生 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4期
新华网北京8月18日电(记者 孙玉遐、王力)在北京许多家装工地,木工、瓦工等技术工种的大工收入每天是70多元,做辅助工作的小工收入则是30多元,基本不需要没技术基础的工人。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关于农民工收入的调查显示,无技 术的农民工收入不到有技术的农民工收入的60%。
摘自新疆重点新闻网--天山网(http://
第四篇:关于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在分析解决我国当前收入差距以及分配不公问题的迫切性、总体估价近年来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之后,着重从税法调节、公务员工资、垄断性行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应注意研究的问题,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收入分配协调平衡机制。
【关键词】收入分配税收调节体制改革社会保障
收入分配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收入分配领域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却存在明显分歧。由于依据不同的判断会形成不同的政策思路并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因此,有必要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的思考。
一、关于解决收入差距及分配矛盾的迫切性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并且一直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是公认的事实。但目前问题究竟严重到何种程度,社会上也有明显不同的判断。一种判断认为有问题,但并非很严重,收入差距状况及有关矛盾还处于社会可承受能力之内,鉴于部分行业仍存在的平均主义,收入差距再拉大一些也没有关系;另一种相反的观点认为,目前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虽然说还没有引起激烈的社会冲突,但至少已经到了可承受力的边缘。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大范围的收入差距拉大与部分行业内部的平均主义并存。但从宏观角度分析,收入差距及分配方面的问题已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来说更加迫切。
从我国客观的收入差距状况看,目前得到社会各界基本认同的基尼系数(城乡合计)测算结果大概在左右。考虑到农民收入与城市收入的不可比性以及对高收入和非法收入的严重统计偏差,实际差距会更大。左右甚至事实更高的基尼系数,表明中国的收入差距状况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按照国际上公认的经验性结果,基尼系数超过就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甚至动荡。由于中国仍是一个低收入国家,收入差距过大,必然意味着一部分甚至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贫困,而在近几年,这种扩大则伴随富有者越来越富有、贫困者越来越贫困的“两极分化”特征。因此,应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戒。
不仅实际差距状况已经到了值得高度关注的程度,分配过程中还存在严重的“不公”问题。首先是在初次分配领域,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寻租、设租等各种形式的不公平竞争、权钱交易等各种形式的腐败和非法收入问题大量存在,且有泛化趋势;其次是在再次分配领域,调节平衡功能弱化,甚至出现了“逆调节”的特征。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造成了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严重损害了普通公众的基本利益。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可以说更为突出,使得人们更无法认同现有的分配结果。
综合各种调查研究成果,目前公众对收入分配状况的不满程度相当高,其中作为基本政治力量所依靠的工人、农民的不满程度更高,且一些不满情绪已经开始转为对政府以及改革的不认同。更值得注意的是,各种基于严重不满情绪的社会矛盾、冲突已经开始显现。目前各种群体性事件、各种经济犯罪、刑事犯罪问题都很突出,收入差距及有关分配矛盾无疑是最重要诱因之一。此外,过大的收入差距也对经济增长形成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降低居民预期,影响消费增长等等,有关问题在近些年也已经充分显露。
总之,目前的收入差距状况以及分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都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如果长此以往,势必会严重影响经济与社会稳定,甚至会断送改革前程,对此应有清醒认识。
笔者以为:当前,我国在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上的基本政策目标应是: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税收、体制改革等各种有效手段,在不断提高按“效率”初次分配的合理性、科学性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保证再分配调节后的收入差距不再继续扩大,并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收入分配调节平衡机制。
二、对近年来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估价
鉴于收入分配领域一直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客观地对改革以来在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实践进行估价,总结经验和教训无疑十分重要。从所掌握的情况看,目前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评价也存在明显分歧。比较积极和乐观的评价认为,虽然目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分配格局调整是成功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收入分配体制已经基本确立。批评性的意见则相反,认为分配体制改革虽有不少进展,但问题更多,当前的分配体制及分配格局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严重制约因素,很多矛盾还日趋严重。
毫无疑问,否定改革以来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成就以及有关改革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贡献是不客观的。但在目前事实上存在诸多问题、社会反应日趋强烈的情况下,过分突出改革成就也是不客观的。笔者认为,这些年的改革有突出成绩,也有突出问题。最突出的成就集中体现为比较彻底地打破了以平均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计划分配体制,调动了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性;而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新的、适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分配体制和分配格局还远没有形成,并因此导致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矛盾。换句话说,比较成功地完成了对旧体制的“破除”过程,但却没有有效建立新体制。
&nb
国有部门收入分配的主要矛盾
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主要矛盾是计划分配体制造成的平均主义,对此,社会各界都没有异议。年代中期到年代初,则既有计划分配体制遗留的平均主义问题,也有随经济体制和分配体制变革而出现的差距过大问题,对此,社会各界也没有异议。那么,目前国有部门收入分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如前所述,笔者的看法是: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与部分行业内部的平均主义并存。之所以这样讲,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第一,由于所赋予的权力、职责的不同,一些部门可能存在大量的非正常性收入,这部分收入会变相地通过福利、奖金等方式惠及本部门人员;而另一些所谓的“清水衙门”,除了国家财政拨付的工资外,基本上没有获得隐性收入的渠道,这些部门的人员的变相收入较少或者没有,客观上形成了收入上的差距。同时,也不排除在同一单位内部,一些人通过权力寻租以及管理层不合理配股所获得的额外收入。
第二,与收入差距拉大同样突出的是机关事业单位以及部分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事求是地讲,虽然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但在改革的层次、力度包括方式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总体推进的效果还不理想。因此,单位内部正常的工资收入仍然存在着突出的平均主义。这种现象的存在,仍在扼杀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解决国有部门存在的主要矛盾,就应该运用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等多种措施,充分引入内部竞争机制,实行人才、劳动力充分流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打击贪污腐败行为,双管齐下,综合治理。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可首先从公务员工资入手。公务员工资涉及的利益方不多,全由财政出资;人员比较整齐,差别比较单一,主要是职务和级别差距;机制比较单纯,不直接由市场调节。可考虑尽快着手理顺公务员工资关系,逐步地、稳妥地实现统一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在原则上,比较一致的思路是:扩大职级差别,缩小地区和行业差别;扩大基本工资和职务津贴部分,缩小乃至取消非正式的补贴;增加透明度,加大审计和舆论监督力度。要大力加强中央权威,尽快结束自行其是,谁有钱谁发的局面。
关于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是应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建立出资人为主决定收入分配的制度,从产权制度设计上解决出资人缺位问题;二是以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通过建立科学的企业效率评价体系、健全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以及完善面向市场的选聘机制,为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深化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四是转变政府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管理方式,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
五、关于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调节应注意的问题
本文所讲的垄断性行业,在中国的特定情况下,是指有一定自然垄断特性,同时也有很强的行政性垄断性质,通常以国有独资或控股,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全国性、行政性的大公司或主管部门为主的行业。大致可分为技术性垄断行业与政策性垄断行业两种。前者包括水、电、煤气、铁路等行业,其垄断是由生产技术决定的;而政策性垄断则是由政策硬性规定所致,这方面行业有金融、保险、电信、民航、有线电视等行业。
垄断行业依靠国家特殊政策可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工资高、职业稳定,自然成为许多人向往的行业。“能力强不如入对行”,这是民间流传的一个说法,“换个单位上班,工资能翻几番”的现象大量存在。像烟草、电信、民航、电力、新闻媒介等垄断性强的行业和一些资本技术密集型大中型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和各种福利待遇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显示:××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年工资为元。其中,非垄断行业的农林牧渔业职工工资为元,电力、煤气、水等垄断行业是元,而金融业,职工年工资高达元。如果考虑到工资外收入,上述差距还会更大。××年的《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广州市电力集团公司一名普通职工的月工资不到元,但加上奖金、住房公积金及各种补贴后,其年薪可达到万元,相当于全国职工年均工资的倍。深圳一家证券公司的司机年薪达万元,是广东省在岗职工年均工资的倍。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纺织、煤炭、粮食、森工、军工等行业有一大批企业陷于困境,员工收入普遍下降,少数人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考虑到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不少城市家庭成员就业往往集中于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因此,公有制经济的这种分化在一定范围造成了居民家庭之间贫富差距呈加速扩张态势。
关于调节和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分配问题,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制定消除垄断、鼓励竞争的法律法规,对垄断企业建立资格审查及事后监督机制。对政策性垄断行业,要加快企业改制,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使之充分市场化,取消其垄断行业的地位。而对生产性垄断行业,生产的是公共产品,应以满足公共需要为第一目标,其次才是获取利润。
二是要调控其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给垄断性行业职工以中等稍偏上的工资,以社会平均利润率作为企业利润率,最后才计算产品价位,即生产成本加职工工资,再加上平均利润。举行价格听证会无疑是公共产品定价的有效做法,但前提是听证单位的财务必须透明。
三是加强对垄断行业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和职工个人所得税的监管,主要是加强对所得额的审计,准确掌握垄断行业及其职工的真实收入。
六、关于通过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的分析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阶层分化是必然发生的
第五篇:街道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方案
一、我街道被征地农民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二)存在问题
1、富余劳动力多。由于被征地后“洗脚上田”的农民在就业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其一,在外来人员密集片区,部分农民将征地后补偿款用于建造住宅出租,依靠出租房屋作为主要经济收入,如a居委。其二,在被半征地后还剩余部分耕地的c居委,目前大部分农民仍依靠耕地种养谋求出路,也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三,少部分农民依靠投资办实业、工厂做工及做生意等自谋职业实现就业。其四,除以上三种情况外的大量富余劳力,这部分农民约占总数的70%,这些人综合素质和劳动就业能力较低,缺乏技术,就业门路狭窄,加上有的存在着“大钱赚不了,小钱不愿赚”的思想,对粗犷工作不愿做,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做不了,因此,找不到出路,终日无所事事。
2、依靠种养为主的农民收入低。主要因市政建设需要,目前市政道路建设地基抬高,原有的农田排灌系统受破坏,很多农田排灌渠积淤,农田排灌不畅,每逢雨季,农田受浸严重,造成农业、种养业产出不高,农民收入低微。
3、农村片区内涝问题突出。城乡结合部的排灌系统受破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也使居民居住区积水内涝。目前,在我街道的6个涉农居委中都不同程度上出现内涝问题,个别低洼片区只能靠人工强行排水,严重的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b居委尤为严重。
4、农村自留用地和自建厂房的开发建设,应收的税费高,造成居委集体经济和农民负担更大。当前自留用地和自建厂房出租应缴纳的税费标准与城市商品房开发所缴纳的税费属同一标准,使集体经济开支压力增大,同时,过高的税费使农村自留用地和自建厂房出租在价格上失势。
5、商行欠数多。我街道6个涉农居委被商行欠款共近400万元,这些呆帐使居委集体利益受到严重打击。
6、城乡结合部市政设施配套不齐全,卫生设施落后,人居环境较差。由于居委集体收入主要是征地后土地补偿收入。近十年来,居委集中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农民的土地补偿、劳力安置以及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到目前资金基本用完,加上居委收入渠道单一。随着城市化建设要求的提高,居委本身对农村市政设施建设、完善卫生设施配套资金投入乏力。
二、解决被征地后农民问题的主要做法
1、掌握用工单位信息,联系上级劳动部门,在辖区内举行了多场招聘会,促进农民就业。
2、定期举办劳动技能培训,帮助农民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就业能力的提高。
3、发展街道经济,壮大居委集体收入,同时争取上级拨款支持,向农村的水改、内涝整治、道路建设等公共设施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农村的“上学难”、“行路难”、“上市难”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三、进一步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要重视农民的就业问题。一是要增强农民的自我谋生能力;二是要强化辖区内用工单位的招工意识,建议政府出台相关规定,鼓励用工单位优先招收本辖区农民工。
2、要发展效益农业现代农业。在种养的农民中推广良种良法,指导农民把精耕细作的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在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同时,提高农业良种率,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市场竞争力强、优质高效的农产品。
3、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卫生设施建设。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形成新型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切实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4、搞好农村规划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认真做好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二是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当前重点解决好农村道路建设、内涝整治、消防安全配套等问题。三是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加强垃圾转运管理和乱搭建管理为切入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5、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一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不违反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村居集体灵活多样、因地制定发展二、三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是落实农村扶持政策,建议优惠或减免农村自留用地和自建厂房的税费征收,使居委集体有限地资金能够集中用于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同时,上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资金倾斜。三是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依法规范征地程序,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妥善解决已经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
xx街道党政办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