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蚌埠市物流园区发展情况的报告

时间:2019-05-14 05:4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蚌埠市物流园区发展情况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蚌埠市物流园区发展情况的报告》。

第一篇:关于蚌埠市物流园区发展情况的报告

关于蚌埠市物流园区发展情况的报告

省发改委:

根据《关于开展部分省、区、市物流园区发展规划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委下发通知并赴县、区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我市物流园区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蚌埠市物流园区发展整体情况

随着我市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和交通区位优势不断优化,我市物流园区呈现规模化、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基本形成淮上区以农字号为主的商贸物流园区,西部以为大型工业企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园区。

(一)淮上区商贸物流园

蚌埠商贸物流园位于淮上区东部,北接南洛高速公路太平岗出入口,南临淮河,以101省道展开,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经过3年多的建设发展,路网、供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电缆,通讯电缆等配套设施基本形成,一批项目入驻园区并开工建设,一批市场投入运营。目前,商贸物流园区共引进项目14个,协议引进资金47.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其中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项目5个,2009年实现交易额20亿元,同比增长30%。已投入运营的项目情况为:

1、蚌埠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105亩,总投资6000万

元,2009年年交易量13亿公斤,年交易额18亿元。

2、蚌埠现代农资机电大市场。市场以服务皖北广大农村,积极培育农资连锁企业,确保农机、农资产品的正规渠道销售,促进皖北地区农业的健康发展。有效地将农机、农资的配送物流与农副产品物流服务相结合,形成皖北地区“千乡万镇”工程的双向物流。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占地面积181亩。以销售农资、农机为主,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5亿至10亿。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

3、通成国贸广场。占地220亩,总投资4.6亿元,总建筑面积21.6万平方米,其中主题红星美凯龙商场6万平方米,以销售建材、卫浴、家具为主,发展后年交易额超过十个亿。

4、路桥日用品市场。占地面积22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市场是以经营日用百货、塑料制品为主的综合性批发市场。目前市场已投入运营,年交易额达2亿元。

5现代物流。占地400余亩,规划有物流信息交易配载市场、仓储贸易专业物流市场、加工包装生产区、大型停车场及商务服务四大区域。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近5000万元,办公大楼、客运北站和部分仓储设施已投入使用。

(二)姜桥物流工业园

姜桥物流工业园整体规划面积15.4平方公里,位于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园内现建设有姜桥货运站,靠近仁和集高速公路入口,即将建设的铁路货运专用线紧依园区南侧,现有的水蚌线也规划扩站。规划建设分为四个功能区,一是物流产业区,二是工业职能区,三是生态职能区,四是居住职能区。其中物流产业区规划面积225.04公顷,建设分四块,一是建设150万吨仓容的国家、省、市三级粮食储备库(含期货交割库)及30万吨油料仓储库,批发市场及物流区,二是建设粮油及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区,三是建设烟草、医药及中药材产业物流加工区,四是建设钢材及其他建材仓储物流配送区。

(三)西部物流园区

主要包括高新区物流园、震兴物流园、禹通物流园等三个子园区和蚌埠市散装粮食物流、丰原集团第三方物流扩建项目、蚌埠新港及液货码头等项目。

1、高新区物流园。地处蚌西路以西,南环路以北,黄山大道以南,迎河路以东,毗邻合徐高速,规划占地面积640亩。目前,已入区企业为3家,有2个项目已落地,1个项目正在计划审批中,计划总投资2.07亿元;在谈项目7个,意向总投资4.65亿元。

2、禹通物流园。位于禹会区长青乡,项目占地113亩,总投资近5000万元,计划建设信息化大楼、停车场、堆场、商业用房及仓储配送中心。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正在办理征地手续。

3、蚌埠市散装粮食物流。项目占地约55公顷,总投资42302万元,主要用于散粮周转仓库、综合货场、粮食烘干

设施、铁路专用线及厂前站、粮食检测系统、ERP管理系统等设施建设。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已投入2000万元用于项目征地,项目用地已落实,资本金1亿元已到位,项目计划于2010年7月份开工建设。

(四)五河县沫河口商贸物流园

规划用地面积1.5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9亿元,主要建设商贸区、仓储区、配送区、加工区和商业配套服务区等6大板块,规划用地面积14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5万平方米,其中仓储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商贸建筑面积23.7万平方米,商业配套面积25.7万平方米,办公及市政基础设施2.3万平方米。目前,项目规划、用地预审意见、环评批复等前期工作已完成,可研报告已经专家评审正在修改完善。

二、发展思路和规划布局

未来我市将形成以西部工业物流为核心,以淮上区商贸物流和姜桥物流工业园为两翼的发展格局。

以蚌埠新港、蚌埠新港液货码头、丰原集团危化品铁路专用线、蚌埠电厂港口及铁路专线为依托,加快推进蚌埠市散装粮食物流、安徽丰原集团第三方物流、禹通物流和震兴物流等项目建设,形成为大中型工业企业服务的西部物流综合区。依托蔬菜批发市场、现代物流园区、蚌埠现代农资机电大市场、通成国贸广场、路桥日用品市场、蚌埠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将淮上区打造以农字号为主的商贸物流园。

依托姜桥货运站、水蚌线和南环铁路专用线,使姜桥物流工业园成为以加工、仓储为一体的南部物流园区。

三、政策措施和建议

(一)统筹规划物流园区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在了解货源、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物流园区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和目标服务客户锁定,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各县、区发展物流园区时重复、类同建设,努力形成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发展格局,(二)着力解决物流园区发展中土地、资金、人才等问题。积极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出台加快物流园区建设优惠政策,为物流园区发展提供土地、资金、人才等支持,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和银行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尽快明确贷款、贴息政策,基础设施建设补贴,税收优惠,保税区建设,工商、海关、商检支持等具体问题,为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三)建设公共信息平台。明确牵头部门和协助部门,整合和联接政府部门、工商企业、物流企业、物流园区间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升现代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

(四)积极引进物流企业进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设备生产企业、物流软件开发企业、物流咨询服务企业、物流金融服务企业入驻,相互促

进、支持彼此的发展。创造条件,鼓励国内规模较大物流企业参与重组、兼并、收购我市仓储运输企业,整合我市物流资源,逐步实现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激活我市物流市场。

第二篇:2012蚌埠市城市发展报告

2012蚌埠市城市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蚌埠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一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12年,蚌埠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持续快进的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促和谐,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总体形势超出预期、好于全省,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0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5.5%、16.5%、11.5%。财政收入164.7亿元,增长21.1%,其中地方收入78.4亿元,增长27.8%。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亿元,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85元,增长14%,突破2万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7810元,增长1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持续下降。

(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工业经济强势增长。强化运行调度和政策引导扶持,启动实施“服务企业百日提升行动”,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45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0亿元,增长18%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4亿元,增长18%。工业化率达45%左右。年内有73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44.6亿元的国电蚌埠电厂二期工程成功获批。皖酒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提升。粮食总产达261万吨,实现“九连增”。流转土地60万亩,新增标准化设施蔬菜面积1.1万亩、花卉苗木基地1万亩,规模养殖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5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99个。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年”活动,新增旱涝保收田14.5万亩。成片造林5.82万亩,新建绿色长廊85公里。连续1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深入开展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成功列入全国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家政服务试点城市。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98户。南山豪生大酒店、金润国际广场一期基本建成,星宇文化产业园、义乌国际商贸城、蚌埠国际汽车城等项目开工建设。花鼓灯嘉年华一期、森禾现代花卉科技产业园建成运营,旅游市场日趋繁荣。9月28日—10月6日,成功举办第六届安徽省花卉博览会,9天会期,参观人数达93万人次

县域和开发区经济竞相发展。积极实施县域经济腾飞计划,所属3个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省、市平均水平。开发区加速集聚,省级以上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长3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3%。

(二)致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民生工程深入实施。投入资金41亿元,增长17.1%,全面完成40项省、市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孔雀计划”,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在全省率先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发放城乡低保金2.84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8934套,实物配租2659户,发放租金补贴15466户。建设集中供水厂12处,解决了17.7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全面完成。资助贫困大学生987名,补助“一户多残”家庭1800户,成功创建示范社区8个。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投入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74亿元,惠及33.8万名学生。新改扩建幼儿园46所,二中新校区主体封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零障碍”入学。蚌医一附院新门急诊和综合病房楼投入使用,市疾控中心、中医院新院区主体竣工,皖北药品检验中心开工建设。禹会村遗址、汤和墓等7处文物单位被确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场东看台改造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基本建成。投入1.6亿元,新购置公交车385辆。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新当选“中国好人”12人,总量位列全省第二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安全生产、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审计、统计、公积金管理等工作得到加强,国防动员、人防、档案、地震、气象、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展。

社会管理切实加强。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撤销街道办事处6个。科技化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连续6年获评省综治先进市。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蚌埠经验”得到中央、省领导批示肯定,在全省总结推广。认真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入开展大接访、大走访活动,积极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实现十八大期间进京上访“零”记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城建事业发展情况

城市大建设步伐加快。实施项目117个,完成投资170亿元。市区完成征迁拆违520万平方米,交付净地2.6万亩。开工建设各类安置房310万平方米,竣工200万平方米。“十大工程”顺利推进,东海大道贯通提升、中环线高新区段建成通车,市民广场、博物馆、档案馆、规划馆、综合客运站等加快建设。大庆路淮河公路桥、城市西出口、解放路南段一期等38个项目竣工交付。合蚌客运专线正式运营,民航机场启用前期工作有序开展。《蚌埠市规划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专题研究》获批,核定到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人,用地规模为220平方公里,位列全省前

三、皖北第一。

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集中整治十大环境突出问题,八里沟、张公湖、鲍家沟区域环境整治等取得明显成效。新建雨污管网50公里,杨台子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试运营。完成东海大道、燕山路等主干道绿化提升工程,新建、改造街头游园绿地23个。推进环卫、绿化责任重心下移,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全面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完成中心村布点,启动首批中心村规划编制和17个示范中心村建设工作,怀远县4个试点村工程建成投用。10个乡镇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8727户农村危旧房得到改造。完成农村公路县乡道升级改造500公里,危桥改造200座,基本实现“村村通”。

三、2013年城建事业发展计划

全市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力争总量突破1000亿元;一、二、三产分别增长3.5%、16.5%和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财政收入增长15%左右,为迈上200亿元台阶打下坚实基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进出口总额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15%;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出生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国家要求削减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以内。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力争高于去年、确保高于全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吹响冲锋号、打胜第一仗。

围绕上述总体目标,城市建设发展的思路是:突出滨水、生态、文化、服务等特色要素,坚持精品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着力扩大规模、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

抓紧完善城市发展规划。拓展思路,丰富内涵,树立全域蚌埠规划理念,严格落实“四规合一”。完成《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编制工作,加快中心城区单元、同城化发展节点控规编制,努力实现规划全覆盖。围绕城市拓展和人口集聚需要,积极完善教育、医疗卫生、体育设施和绿地系统、电网、供热布局等专项规划。维护规划严肃性,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

继续开展城市大建设。全年安排城市大建设项目146个,总投资180亿元。着力实施黄山大道贯通工程,开工建设胜利东路,改善东向交通环境。完成延安路、朝阳路、解放路南延工程,推动城南新区发展。完成解放北路改造,扮靓城市北大门。启动国道104五河段、206怀远段、省道307蚌埠至蒙城一级公路改建,谋划建设省道101长淮卫淮河公路桥及接线工程。推进城市高速公路外环建设,完善城市外环快速通道。开展淮河、浍河、涡河航道整治工程,推进以新港二期集装箱码头为核心的港口群建设,打造皖北内河航运中心。加快京沪高铁蚌埠南站东广场、东站台建设,推进民航机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7057套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2000户。大力推进征迁拆违,完成市区征迁面积400万平方米,交付净地2万亩,通过征新思路、拆老观念,实现招大项目、引新业态。

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落实省政府下达的“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实施任务,深入开展“绿满珠城”行动和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建设活动,高起点建设沿天龙河绿化景区带、淮河沿岸景观带、中环线东段防护绿化带,加快张公山公园综合提升改造,建成龙子湖北公园二期,完成黄山大道、水蚌线等地块补绿工程。开工建设陶山植物园,新建、改造老机场三角线、淮河游园等10个街头绿地游园。成片造林12.6万亩,新增改造绿地100万平方米,努力实现“林在路旁、林在村边、林在水岸、林在城中”。做活水文章,启动引河济湖工程,积极推进三汊河湿地公园

保护性开发建设,实施淮河、天河湖、张公湖、龙子湖“一河三湖”为主的城市水环境整治。建成运营城南污水处理厂一期。加强城区淮河滩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绿化、硬化、美化水平。采取生态养鱼和现代渔场新方式,实现全市主要河湖“荡舟无障碍、饮水不担心”。

持续强化城市长效管理。建设城管数控中心,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完善红绿灯、隔离栏、斑马线等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客货车超员、超载、超限、疲劳驾驶治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加大违法设施、违章建筑拆除力度,狠抓占道经营、店面外扩、户外广告、渣土运输等整治,有效解决群众投诉较多的热点问题。加大环卫投入,推进环卫作业机械化、专业化、社会化。

第三篇:发展物流园区考察报告

X X XXX 物流园区考察报告

月下旬,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牵头,组织 XXXXXXXXXXXX 等市物流园区负责人和当地政府主管领导,专程到 XXX 省 XXX 市、XXX 市、XXX 市学习考察发展物流园区的经验,深受教育和启发。

一、三市物流园区 发展 的 主要特点

XXX 省 XXX 市是省会城市,XXX 市和 XXX 市是全国商贸物流示范城市。他们对发展物流园区工作起步早、力度大、进展快、效果好。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1、认识水平高。三市的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物流园区工作,坚持把物流园区建设作为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摆到与发展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心组织、规范运作。XXX 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到 XXX 年,全市要基本建成两大综合性物流园区、三个物流平台和一批特色专业物流中心,初步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备、运转有序、高效便捷、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2、物流市场旺。

。“十一五”期间,三市的物流总量年递增率都在15%以上,第三方物流企业茁壮成长,规模物流专业市场成批涌现,生产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的物流需求充分释放,物流的社会化处于国内领先水平。XXX 市依托四大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XXX 年

未物流相关产业企业及个体经营户 6.02 万家,年营业收入 2370.8亿元。XXX 市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XXX 年,物流总量达到 3000 多亿元,货物运输量 2.74 亿吨,货物周转量 809.3 亿吨公里,航空货运量 2019.1 吨。XXX 市去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 52.48 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 23.5%。3、、。

拉动作用大。三市物流园区的发展带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吸纳就业人员、扩大生产、拉动消费、增加财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XXX 年,XXX 市物流从业人员达 15 万人之多,物流业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 21.5%,实现生产总值 2400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 115.5 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408.3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1157.2 亿元,三次产业占比达到 11:50.3:38.7。XXX 市是个只有 287 万人口的省辖市,XXX 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 1000 亿元,境内财政总收入 349.87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 55 亿元。XXX 市到 XXX 年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全市生产总值 3910.8 亿元,地域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145.1亿元和266.1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由 2005 年的 7.28:45.90:46.82 调整为 XXX 年的5.50:41.87:52.63。

二、三市发展物流园区的基本经验

XXX、XXX、XXX 三市发展物流园区的经验很多,最值得学习借鉴的有以下四个方面:1、依托优势建设园区。三市在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上,坚持从

实际出发,发挥本区域的资源优势,依托产业集群、依托商贸市场、依托交通枢纽、依托信息科技建设物流园区,从而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示范效应和联动效应。XXX 市着眼于为全市生产和居民生活服务这个大局,在城市东南西北的城市郊区间建设了四大园区,各个园区功能分工各有侧重点,实行差异化经营,优势互补,科学发展。其中位于 XXX 市主城区北大门的盖世国际物流园,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居民生活物资配送优势,建成了一个集储运、流通、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XXX 年,园区实现营业收入 220亿,日均人流量 6 万人、车流量 1.2 万辆、货流量 5 万吨,从业人员5.5 万人。XXX 商城拥有各类大型专业批发市场 93 个,总营业面积900 万平方米,经营摊位 5 万余个,每天进入市场交易的达 30 万人次,围绕市场搞服务的达 30 万人、搞加工的 100 余万人。商品交易辐射全国 26 个省市区,远销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XXX 年批发市场交易额突破 700 亿元。市里依托这些批发市场资源,布局了三个现代物流园区,配套建设了现代仓储区、商住服务区。由于有丰富的商品交易作为依托,使得物流园区搞得红红火火,去年物流配套总额达到3000 亿元。XXX 市凭借独特的港口优势设立物流园区,去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 2.27 亿吨,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106.1 万标箱,实现进出口总值 133.14 亿美元。2、整合资源聚集园区。三市在发展物流园区工作中,十分重视现有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将分散的物流企业、物流市场、物流设施设备等资源聚集到园区,形成物流、商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五

流融合的繁荣局面。在 XXX 商城物流园内从事货运配载的业户 2000多家,物流从业人员 20 多万人,设有专业货运配载站场 15 处,营运车辆 2.1 万台,大型停车场 3 处,物流配送区域北至黑龙江、西至西藏、西南至云南、南至海南,基本实现了国内全覆盖。商城年物流货运量 6800 万吨,货运周转量 50.3 亿吨公里,资金流量近500 亿元。XXX 市盖世国际物流园先后有 1100 多家物流和商贸企业入驻,特别是 XXXXXXXXXXXXXXXX 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入驻,为园区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XXX 市港口物流园和三运物流园,先后有 300 多家物流企业入园,聚集道路货运车辆 1.8 万辆,其中集装箱运输车辆 500余辆,快件和厢式货车 800 余辆,使园区的物流服务能力明显增强。3、龙头企业主导园区。考察中我们发现,三市的大型物流园区中都有几个经济实力较强、经营规模较大、经营管理较好、发展后劲较大的企业集团,主导园区的建设与管理。这是物流园区运作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XXX 集团是 XXX 市最早创办批发市场和建设物流园区的两家企业之一,通过近10 年的努力,相继建立了纺织品、汽摩配件、家电厨卫、小商品、五金机电、农资、教育用品等 16 个专业批发市场,市场占地 2000 余亩,总建设面积 120 万平方米,经营户已达 1 万余家,年交易额过百亿元。集团下辖建设公司、市场公司、物流公司、置业公司、客货运公司等多家二级公司和几十家三级公司,总资产 12 亿元,年缴税过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主导、商贸物流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正是这个 XXX 集团主导着商贸物流园的发展,为园区的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盖世集团是盖世国际物流园的建设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目前,集团资产总额达 56 亿元,仓储面积 150 万平方米,园区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物流园区之一。XXX 三运物流园的始作者是一家国企改制的运输公司,凭借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成功地将园区打造成能为社会提供物流信息交易、物流方案策划、仓储理货、加工包装、配送配载、商务办公、停车食宿等综合性服务平台。4、政策引导扶持园区。三市物流园区发展的轨迹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初始阶段是自发性草根式的运作,郊区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利用农民自有的土地开发市场、建设园区起步,然后在政府的引导下逐步扩大规模,逐步规范管理,逐步打造特色品牌。XXX 市盖世国际物流园就是由历城区华山镇盖家沟村投资建设的,1998 年以 30万资金、300 亩土地起步,涉足配货站及物流园区建设和运营。2005年,由村办企业改制为股份制民营企业。后来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不断完善土地政策,不断完善规划布局,不断完善功能定位,不断规范经营管理。按他们的话说,就是先建设后规范、先发展后完善。在政策扶持方面,三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 XXX 市为例,市委市政府自 2006 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城区市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对物流用地、市场准入、规划布局、资金扶持、税收优惠、收费管理、人才培养、组织协调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5、人才队伍支撑园区。人才是园区的第一财富,高素质人才是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关健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盖世集团从一个不起眼的村办企业发展成全国闻名的现代大企业,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高度重视智力投资,真心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2006 年 1月,他们聘请了国家及省内有关科研单位、政府、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物流专家和知名企业家组成专家队伍,作为公司发展的智囊团,凡是涉及到集团发展战略的重大事项及管理流程体系变革,均经过专家顾问团会议研究后作出决策,为集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技术保障。同时,他们十分重视员工培训,先后投资 500 多万元,开设了中高层培训、基层骨干培训、普通岗位培训、新员工入职教育培训等课程,采取内训、外训、封闭训练、外出参观交流等培训模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XXX 年,集团投资建立了盖世集团网络商学院,致力于将集团建设成为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的大型现代企业,将园区打造成为现代物流企业成长的摇篮。

三、加快我省物流园区发展的建议

“十二五”期间,是我省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机遇期和黄金期。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抓住机遇,因势利导,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努力开创全省物流园区发展工作的新局面,这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为此,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端正建设物流园的思想认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物流园区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物流园区和供电、供水、供气及公交系统一样,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

业创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产业链的整体优化,对其它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上。物流条件也是投资环境的有机构成,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物流园区通过产业的空间集聚、资源的有效整合、业务的流程优化,能够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轻能源和环境的压力,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枢纽性设施。在土地供给上,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社会效益账。从而自觉地把物流园区纳入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象投资其它基础设施那样,支持物流园区建设。2、以需求为基础布局物流园区。物流是生产性服务业,物流园区一定要以需求为基础,以产业、市场、交通为依托,以着力整合资源、推进集聚发展、防止同质竞争、推动产业升级为原则,合理调整物流园区的布局,优化物流园区的结构,促进物流园区的转型升级。物流需求的规模、结构、特点,是物流园区设立的重要基础和首要条件。离开了对物流需求的分析和把握,物流园区有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各地在物流园区的选址方面,最好选择城乡结合部、公铁水联运交汇点、产品生产与销售的集散区。同时应淡化城市意识,模糊城市边界,打破行政区划和条块分割,防止同类型物流园区在同一地区的有效辐射半径的重复建设。此外,还要防止物流园区建设上出现的“需求不清、定位不准、功能不齐、布局不顺和实施不力”的倾向。3。、着力培育优势企业主导物流园区。物流园区运作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培育市场主体,在于是否有一批经济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经营管理好的优势企业,特别是企业集团入驻园区。否则将可能成为有场无市的空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下力气整合本地分散的物流资源入园经营,积极引进国内外的物流项目、工业加工企业和商贸企业、仓储和运输企业入驻园区。对入园企业中有发展潜力的公司,要给予必要的支持,有目的地进行培育,让其做大做强做专,成为园区经营的主力军、领头羊。要鼓励重点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重组资产和整合业务,打造一批本土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提高市场集中度,发挥在园区经营活动中的骨干带头作用,促进园区健康发展。4、尽快制定物流园区设立的基本条件。在国家层面对物流园区设立的标准和条件未出台之前,建立根据我省的实际,由省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牵头,研究制定《物流园区认定办法》,对物流园区设立的标准和条件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明确多么大的需求量,设立多么大的物流园区;要设置居民消费、生产配套和中转物流量的核算标准;要有多种运输方式衔接配套的硬性规定;要有节能环保的具体要求。把这些标准和条件,作为规划布局、批准立项的依据。建议先对省市两级重点物流园区进行认定,凡符合条件的园区可列为全省示范项目,在土地、投融资及税收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5、出台促进物流园区发展的专项政策。建议针对物流园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其特点,在用地保障、税收支持、金融服务、财政扶持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财税扶持方面,设立省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优先向重点物流园区倾斜。对园区内企业的纳税由管委会统一结算,自纳

税起,前三年由同级财政分别按新增营业税地方留存部分的100%、75%、50%奖励给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方面,对纳入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物流园区,优先安排建设用地,享受工业用地价格政策;园区项目用地出让年限可在法定最高年限范围内设定;所缴纳的出让金,地方分成部分的 50%返回给园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仓单质押”、“股权质押”贷款融资,全程物流供应链金融以及票据融资等业务创新,为物流园区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支持园区优势企业改制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优化配套环境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级物流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发挥物流业相关联的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真正形成推进物流业发展的整体合力,为物流园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四篇:蚌埠市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蚌埠市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蚌埠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6月4日)

首先欢迎并感谢省服务业发展调研组的各位领导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工作。根据检查确定的重点,下面就我市服务业发展及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情况

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召开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工作,于12月底及时召开市四大班子联席会议,传达学习大会有关精神,研究部署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春雨同志为组长;市政府副市长为副组长的蚌埠市推进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三县六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共42个主要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成员。二是强化机构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形成了上下统一、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的服务业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切实保障服务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政策落实。一是抓好政策落实兑现。对《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 1 的通知》(皖政[2011]109号)中出台的税收、土地、行政收费、财政支持等各项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的兑现落实。二是加强财政支持力度。2012年开始,市级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2000万元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业集聚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三是将于近期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大会。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会上拟印发出台《蚌埠市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省服务业大会精神传达提纲》,《关于印发蚌埠市服务业发展评价考核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预计参会人员有三百人,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市直县直相关部门、乡镇和街道主要负责人以及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均参会。

3、明确发展重点。一是提出发展目标。制定了蚌埠市2012年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确定了12个重点发展行业,按照“不低于去年、不低于全省平均、不低于计划”的发展思路,提出了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不低于11%的发展目标。二是推进项目建设。建立了蚌埠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库。谋划储备了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项目。目前,已谋划服务业重大项目59个,总投资达740亿元。三是加强载体建设。以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争取经开区申报省级

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大学科技园、淮上区商贸物流园、怀远县白莲坡食品科技产业园申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二、服务业统计考核工作情况

1、建立考核机制。按照安徽省服务业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认真分析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总量、速度、结构、比重等情况,查找原因,研究对策,参照省服务业发展评价考核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正在研究制定《蚌埠市服务业发展目标和服务业发展评价考核办法》,拟对各县区和相关部门承担服务业发展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并纳入市级目标管理考核。

2、加强统计工作。一是强化服务业统计基础工作。健全服务业统计调查网络,各区县统计部门均配备专职服务业统计人员,服务业指标各相关部门均明确统计工作人员。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基层统计台帐,健全原始记录,确保数出有据。按照“统一制度、条块结合、分级实施、集中核算”的原则,按时组织实施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同时,按照服务业统计制度相关规定,重点加强对相关企事业单位服务业统计工作的培训指导。

3、适应统计改革。今年开始,国家实施“企业一套表”制,意在通过企业(单位)联网直报减少中间环节可能出现的对统计数据的干扰,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针对统计新要求,一是在全市统计部门树立统一规范、阳光统计等现代

统计新理念,努力创新地方统计工作组织保障体系。二是高度重视统计基层建设,健全基层统计体制机制,创新基层统计工作模式,提升基层统计能力,确保源头数据真实准确。三是扎实推进基层统计网络化建设步伐,对在岗统计人员,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努力提高基层统计工作质量和适应能力。

三、服务业发展情况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把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着力扩大服务业总体规模,拓宽服务业服务领域,提升服务业技术层次,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全市服务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规模扩大,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

2011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51亿元,同比增长10.8%,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4。服务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4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4.8%,较2010年提高2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亿元,同比增长18.4%,总量和增速分居全省第6、第7位,其中增速较2010年前移6个位次;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7亿美元,达7.7亿,位列全省第8,同比增长4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36亿元,增长18.1%,贷款余额481亿元,增长24.2%,新增贷款突破100亿元;全市接待入境游

2.494万人次,外汇收入1189.5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140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3.6亿元;旅游总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49%;房地产竣工面积276.4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92万平方米,销售额90.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6%、7.4%和19.2%。

今年以来,我市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总量规模持续扩大,所占比重稳步提高。一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4.5亿元,同比增长10.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2,同比前移2个位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6.7%,较去年底提高4.5个百分点。

2、行业发展稳中加快,产业结构趋向优化。一季度,在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和消费能力有效提升的带动下,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亿元,同比增长16.7%,总量和增速分居全省第6位和第9位。1—4月份,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34.82亿元,增长22.1%,增速分居全省第8、第7位;1—3月,实现旅游总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25.7%,较去年同期提高12.7个百分点; 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80.73亿元,同比增长13.1%,各项贷款余额535.8亿元,同比增长25.5%。金融、房地产和其它服务业中的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1.35亿元,同比增长11.5%,比平均增幅高1.4个百分点。

3、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投资比重不断提高。今年,全市共有170个服务业项目列入市“3461”行动计划,总投资1463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分别占“3461”行动计划的29.2%和35%,其中,万达广场、大明文化产业园、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蚌埠国际汽车城等22个10亿元以上续建和计划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达508亿元。目前,万达广场、金润国际、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力源码头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蚌埠义乌国际小商品城、玉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大明文化产业园、湖上升明月、蚌埠国际汽车城、蚌埠东方国际时装城等项目加快推进;花鼓灯嘉年华于5月30日开园营业。

虽然我市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发展仍不够快。在增长速度上,与工业发展的差距拉大。2011年我市服务业增速低于二产9.4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较2010年下降1.9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二是发展载体不强。我市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技术水平较低,经营方式比较落后,缺少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大公司、大企业,服务业总体竞争力不强。三是结构层次不高。传统服务业一直以来是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支撑。今年一季度,我市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为主要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1.32

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48.6%,而金融、科技、物流、信息和家庭服务等新兴行业所占比重较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

当前,我省正处在加速崛起、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市也处在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服务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对服务业发展要素影响又较为明显,因此,在服务业发展中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企业经营成本和用工成本不断增加。今年一季度,全省企业用工形势呈现“二产业需求下降、三产业需求稳步上升”的态势,但受消费价格等因素影响,服务业企业经营和用工成本不断增加,对服务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二是中小型服务业企业融资难度增加。5月12日,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自去年12月份以来第三次下调,但大型存款金融机构存准率在下调后仍处于20%的高位,货币政策依然处于偏紧的范围。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相对于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如一些中小服务业企业主要从事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经营活动,并无大型固定资产,而银行贷款通常需要抵押不动产,很大程度上造成中小服务业企业融资困难。三是外部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骨干企业出口增速减缓,而新的出口增长点培育不足。一季度,我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5亿美元,增长5.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11.6个百分点。1—4月,全市外贸出口总额1.57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3%。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面对服务业发展机遇和挑战,今年我市将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全面改造提升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创意产业、动漫游戏、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服务业”的工作思路,围绕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不低于11%这一发展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一是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大会,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服务业发展大会有关精神,全面提高对加快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定期召开服务业发展联席会,研究分析服务业发展形势,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工作措施。三是在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1〕109号)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印发出台《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明确服务业支持重点和主攻方向,确定产业发展目标。同时,研究建立服务业发展监督机制,狠抓国家、省、市各项服务业发展政策落实兑现。四是关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政

策。

2、突出资金引导,加快项目建设。一是按照“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积极向国家、省争取引导资金,用足用活用好各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科学把握资金使用方向,重点支持服务业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新兴行业和载体建设。二是继续谋划储备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项目,加强对在建和在手项目的调度力度,及时发现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工建设蚌埠国际汽车城、百乐门、喜来登酒店、玻璃钢游艇研发服务平台等项目;加快建设万达广场、金润国际、大明文化产业园、湖上升明月、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成运营国家特种玻璃检验中心、大润发超市、合百大禹会商业中心、皖北钢材大市场、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期、城南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豪生国际大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东方国际时装城、国购广场、儿童电子书与动漫创意产业园、五河大巩山、固镇县垓下旅游开发等项目。

3、加强统计监测,强化考核督查。一是继续加强服务业统计基础工作,加强服务业统计薄弱环节建设,建立健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与其他调查方式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加强监测分析,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全市服务业发展状况。二是印发出台《蚌埠市服务业发展目标和服务业发展评价考核办法》,实行服务业发

展目标责任制,对各县区和相关部门承担服务业发展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并纳入市级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第五篇:三明物流园区发展概况

三明市现代物流发展情况 一、三明城市物流园区...................................................................................................................2 1.政策优势:............................................................................................................................2 2.区位优势:.........................................................................................................................2 3.物流园区定位及其功能区:................................................................................................2

二、海峡西岸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3 1.优势.......................................................................................................................................3 2.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4 3.无水港项目...........................................................................................................................4 4.功能定位...............................................................................................................................5 5.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5 6.物流区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5

三、个人对三明物流园区的一些看法.........................................................................................7

1、物流园区的有利意义.......................................................................................................7 1.1带动了三明市的经济发展........................................................................................7 1.2.改善交通状况,减轻道路压力...............................................................................7 1.3节约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布局................................................................................7 2.物流园区的消极因素...........................................................................................................7 2.1.物流园区规划缺乏科学性.......................................................................................7 2.2.物流园区建设规模偏大...........................................................................................7 2.3物流园区重设施、轻服务........................................................................................8 3.建议.....................................................................................................................................8 3.1园区专业化................................................................................................................8 3.2建立物流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共享。....................................................................8 3.3政府应有作为又该不作为。....................................................................................8

11物流一班 1124221008 陈荧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己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发展现代物流是增强一个国家、地区及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目前,三明市物流业刚进入起步的阶段,对三明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将日益彰显。主要介绍三明城市物流园区和海峡西岸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两个物流园区。一、三明城市物流园区

三明市城市物流园区于08年开始建设,于13年建成,该项目东西宽1公里,南北长3公里,总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可供开发面积约3000亩。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销售收入可达100亿元以上,成为三明市百亿园区之一。1.政策优势:

三明城市物流园区已列入省重点建设重点项目,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建项目,10年时开发“三通一平”仓储用地1300亩,完成投资4.8亿元,其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亿元,具体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8亿。已有41个项目签约入驻,其中汽车贸易综合服务区已入驻16个项目(品牌汽车4S店14家),建成投入使用7家(品牌汽车4S店6家),商品油仓储2家,公路货运配载平台区4家,农林产品仓储10家,汽车维修服务区11家。物流园内入驻企业,三明市梅列区均以工业用地标准给予供地。

2.区位优势:

三明城市物流区位于三明市区西北的列西翁墩,紧邻市区和福银高速公路三明连接线,距205国道和沙溪河航运码头仅1公里、距鹰厦铁路约3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明显。3.物流园区定位及其功能区:

三明城市物流园依托交通地理优势,将园区定位为七大功能区,即成品油仓储区、汽车贸易服务区、汽车运输物流仓储区、农林产品物流仓储区、汽车维修服务区、工业产品加工仓储区及纺织功能区。重点发展汽车贸易、汽车运输物流、工业仓储、农林产品物流、成品油仓储物流、汽车维修等城市现代物流产业,进一步优化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其中: 3.1汽车综合集中区项目:

该项目建设总用地面积350亩,规划建设品牌4S店、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维修、汽车美容、汽车租赁配套服务等项目,总投资3亿元。目前已建成投产4S店6家,在建4家。一汽大众、东风本田、东风日产、广州丰田、东风标致、斯柯达建成,比亚迪已开始试营业。五菱汽车吊装完成,正进行装修扫尾工作,东风雪铁龙吊装完成,办公楼已开始进行扫尾工作。

3.2华油仓储物流中心项目:

规划建设储油能力3万吨,项目总投资1.6亿元。项目建成后,成品油将辐射到包括龙岩、南平在内的闽西北地区,预计每年可销售成品油40万吨,实现税收6000万元以上。3.3明易仓储物流项目:

由三明市明易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2亿元,面积200亩,建设物流交易大楼5000平方米、仓库6万平方米和物流交易信息平台,目前6层、5000平方米综合楼建设已封顶,办公楼进入装修阶段,水、电、地面、外墙装修,钢管架落下。仓库一正在进行层面楼条、踩板安装;仓库二完成基础施工施工;仓库三开始桩基础,龙门吊进场。届时将成为三明市第一家集仓储、配送、信息发布、展示展销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至2015年该中心年交易额可达到20亿元以上,创税收5000万元以上。3.4纺织功能区:

引进三纺厂、庄记、闽龙仓储等多家企业,其中三纺厂项目为异地技改搬迁项目,于2013年建成投产,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3.5汽车维修服务区:

引进汽车维修、配件销售、汽车租赁、二手车转让等企业16家,于2012年底前建成,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2亿元。3.6农林产品物流仓储区:

引进企业10家,其中在建3家,其余7家正在进行前期工作。3.7成品油仓储区:

引进华油1.5万吨成品油仓储和森美1万吨成品油仓储,目前正在施工建设中。

3.8工业产品加工仓储区:

引进项目19家,其中4家已经建成,其余15家正在进行前期准备。

二、海峡西岸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 1.优势

海峡西岸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位于福建省中部的沙县境内、闽江支流沙溪河下游,由三明市和沙县两级政府共同投资开发建设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也是福建省“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2010年已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物流实验基地”和“常务理事单位”。

开发区所在地--沙县,是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交汇处,是全国百个和福建省四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今后有三条高速、三条铁路、一个机场和一个航运码头在境内汇集,即:已建成通车的长深、泉三高速公路和205国道、304省道,动工兴建的厦沙高速公路和长深高速公路连接线及建成的鹰厦铁路、在建的向莆高速铁路三明北站、开工建设的杭广快速铁路(南三龙段)等汇集形成“陆网”;以动工建设的三明机场、改造中的沙溪河航运码头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形成的“空”、“海”交通网络,在功能上充分体现了物流集散、旅游集结和游客聚散等独具魅力的功能优势。凭借“铁、公、机、水、港”的立体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三明沙县将成为我省交通要素最齐全、对外交通最便捷的内陆城市,融入了省内沿海2小时经济圈,是海西经济区纵深推进、连接西北城市群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三明将成为闽西北地区融入山海协作,参加国内、外经济循环产业集中地和海西经济区重要的商贸平台。2.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核心区开发建设10平方公里。产业规划以现代物流为主线,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大流通市场体系,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发展商贸、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以“打造一个新区(物流企业总部区)、构建一座新城(城市综合体)”作为总体目标,将开发区建设成国内一流、配套齐全、宜商宜居的城市新区。同时以陆地港为平台,陆、空、铁、水多式联运为载体,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为依托,形成海西内陆集运输、仓储、展示、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国际物流运作模式,逐步形成规模化、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集散地,将成为三明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3.无水港项目

海峡西岸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紧邻高速铁路新三明火车站,规划用地7500亩,是一个集加工配送中心区、多式联运中心区、物流中心区、综合服务区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区,是一个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企业发展、依托物流进行产业开发的综合性经济开发项目。该项目已被省政府列入福建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目前计划在该园区先建设“无水港”项目,项目占地1000亩,建成集海铁、公路联运中心、集装箱堆场、仓储货运、报检中心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中心。2007年11月12日,厦门、三明两市政府在沙县举办了“三明—厦门海铁联运推介会”,会上,沙县人民政府与厦门港务集团签订了“三明物流园区(无水港)投资合作意向书”,拟定在规划的闽西北物流园区内建设三明“无水港”项目。目前厦门港务集团已分别与沙县、三明、南昌铁路局签定了相关合作投资协议,已正式动工剪彩。2010年计划完成一期项目征地并开工,完成投资3000万元。4.功能定位

以物流服务为主导,加快培育商贸服务功能,完善居住配套设施,建设交通便利、经济发达、配套齐全的城市新区。本次规划总用地面积 949.0 公顷,其中总建设用地为 937.36公顷,物流用地面积 213.52 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 22.50%;居住用地面积 1158.15 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 16.66%。规划区的居住人口控制在5.3 万人左右。5.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

(1)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规划金桥路以西,围绕“金泉湖”绿地公园,形成环境优美的居住片区;金桥路与 铁路间是物流综合区,包括核心商务区、无水港综合区和物流区。根据用地功能需求及向莆铁路的分隔,规划形成“二心、三轴”的空间结构: 7-14 “二心”:位于金桥路东侧的开发区地标商务中心及金桥路西侧的滨水公园休闲中 心; “三轴”:沿沙溪及 205 国道形成的城市交通轴及形象轴、沿金桥路形成的开发区 交通轴及形象轴、结合中部东西向连续公园广场带形成的开发区绿化休闲轴。

(2)空间布局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949.0 公顷,其中总建设用地为937.36 公顷,由居住用地、公共 设施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及不确 定用地构成。

6.物流区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

三明物流开发区重点发展冶金压延、木竹加工贸易、机械及载重汽车、矿产品加工、生物制药、棉纺、烟草及食品加工产业。物流区具体功能分区为货物集散及中转中心、仓储、公铁联运、城市配送、空港物流、流通加工、无水港、公路陆港、商贸流通、信息服务、应急物流及其功能。功能分区如下:

三、个人对三明物流园区的一些看法

1、物流园区的有利意义

1.1带动了三明市的经济发展

物流园区有这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物流园区是的企业通过企业空间和资源的有效整合,解决了供需间匹配问题,促进了三明市的商贸流通,提升了三明的物流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了三明市地区的发展。目前,三明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产业区的建立后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为物流区周边的商贸、制造等产业提供了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同时,增强了三明作为闽西北交通枢纽的地位。促进了更多的当地企业进驻,为当地经济创收做出更多贡献。

1.2.改善交通状况,减轻道路压力

传统的运输分散化运营,货运信息不通畅,导致汽车运输空载率较高,形成资源浪费。物流园区的建设,通过信息化系统为供需双方搭建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发挥整体优势,大大提高货运运载率,也进而改善了道路压力和交通情况,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提高了三明市的整体物流效率。1.3节约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布局

物流园区的建立可以将众多企业积聚到城市郊区,从而优化城市宏观布局。同时,传统的仓储业规模小、布局散、占地面积大却效率低。建设物流园区,将仓储设施相对集中,则大大节约了土地占用面积。三明城市物流园区和产业物流园区都是建立在郊区,而三明市又是坐立于沙溪河畔,地形狭长,而物流园区的建立则大大减轻了城市建设用地的紧张,缓解城市用地压力。2.物流园区的消极因素

2.1.物流园区规划缺乏科学性

物流园区规划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规划,其专业性和科学性较强。部分地区的建设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分析,就匆忙上马;部分地区虽然制定了规划选址方案,却对诸如功能定位、投资规模、占地面积等具体措施缺乏解决方案,结果导致物流园区在繁荣的建设场面之后,却面临企业入驻率低的冷清和尴尬。

三明市的物流园区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有这政府领导人脑袋一热没有经过详细论证和其他科学的论证就做出决策的问题。如城市物流园区位于列西,那里本身就算是三明市郊区中的郊区,虽然地价便宜,可是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吗,而且在沙溪河滩上,在初期的整治上话费了太多的精力,经费预算紧张。2.2.物流园区建设规模偏大

物流园区的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在自身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园区服务半径,避免重复建设和土地浪费的现象。在三明的几个物流园区建设的末期都有着土地的转让的公告,当然也包括着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产业区,这些就是在规划设计时没有充分尊重市场,而满目的好大喜功,而导致了浪费。2.3物流园区重设施、轻服务

物流园区是物流设施、设备的集聚地,基础设施建设、硬件配备以及交通状况等是园区运行的基本条件。但是单单只是先进的设备是不足以吸引企业入驻的,还需要的是服务意识。三明虽然在物流园区的建设上用心用力,坚持这一流的标准,但是,在进驻物流园区是,还是没有给与足够的手续上的优化,甚至是更加繁琐,这使得企业陷入了想爱不敢爱的困境。3.建议

3.1园区专业化

对各个物流园区进行具体的功能划分,也就是园区专业化,避免每个园区功能同质化,促进完整的物流园区产业的发展。

3.2建立物流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共享。

这个由社会团体进行运营,政府进行“宽管理”,是的三明市的物流信息交流活跃,提高社会物流效率。3.3政府应有作为又该不作为。

作为:加强对物流规范的制定,对优秀的龙头物流园区进行奖励,对刚刚起步的物流企业进行扶持帮助。三明市应该积极听取市场的反馈,听取社会的意见,进行政策的调整,在各个物流园区派驻相关的办公人员,进行资料收集,信息整理,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等等。加强对行政执法队伍的整治,消除乱收费现象。

不作为:政府不该过多的介入物流园区自己的完善扩张,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干涉园区的一些创新,不要那么多繁琐的手续,不要那么多的盖章流程。

下载关于蚌埠市物流园区发展情况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蚌埠市物流园区发展情况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交通运输物流园区发展调研汇报材料

    交通运输物流园区发展调研汇报材料 根据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开展促进道路运输业发展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由洛阳市交通运输局牵头,济源、新乡交通运输局积极配合,承......

    关于物流园区的参观报告

    关于物流园区的参观报告 6.27和6.28两日,我们12级物流管理专业分别参观了位于南昌市小蓝工业园区的苏宁南昌物流基地和昌北南昌保税物流中心。在物流园区的工作人员的解说和......

    物流园区调研报告20110120

    调研时间:2011年1月20日全天调研地点:西红门九州环宇物流园(上午)京良路神龙丰物流园(下午)调研人员:货通八方4人、北京联通集客部3人北京联通研究院1人北京联通大兴分局上午4人,下......

    蚌埠市环境污染实习报告

    关于蚌埠市白色污染调查的实习总结 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09级01班陈猛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了解到:蚌埠市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在为人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

    南通市物流园区发展现状与趋势

    南通市火车站北物流园区区位交通条件: 南通火车站北物流园位于主城区北缘,南侧为国家Ⅰ级干线铁路——宁启铁路,并设有客站和货运站场;往东、往西分别经通京大道、通宁大道可进......

    XX区物流园区调研报告

    XX区物流园区调研报告2009年初,在国家将物流业作为十大振兴产业规划提出之前,在XX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六大产业集群”升级战略,而南......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区调研报告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区调研报告一、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一)物流园区发展总体概况 目前,开发区物流园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区共有过亿元物流园区4个,但都处于规划或建设阶......

    板桥工业园物流园区调研报告

    连云区板桥物流园区申报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一、板桥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板桥物流园区位于连云区板桥工业园内,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依托板桥工业园,板桥物流园区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