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借鉴与创新相结合,促进中国物业管理的再发展
借鉴与创新相结合,促进中国物业管理的再发展
中国的物业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是现实。据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统计,群众对物业管理不满意率高达70%多,有的媒体称其不满意比例还要高。但是,中国的物业管理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发展,完全可以赶上和超越世界先进物业管理水平。我们要借鉴他人的经验,但是更重要的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有所创新。只有有创新才能有更快的发展。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华泰龙安物业公司成立十年,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提出并实践了很多新形势下的管理服务理念,为企业发展和转型打下有利基石。物业管理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应该坚决执行这一决定,这就是体制创新。物业管理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国家独资或“一股独大”企业,其国有企业存在的弊病很难根除,非常影响发展。对照世界先进物业管理模式,我们在专业化、规范化方面的差距虽大,但追赶并不困难。而在市场化、社会化方面的差距,物业管理企业的体制改革如不加快,不能尽快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将很难追赶。
2、加快法制建设,为物业管理的发展提供保证。国外有很多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明确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他们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使物业管理从此走上了有法可依的道路。目前,相应的配套法规及地方法规正在陆续出台。有
了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在加强立法的同时,还应在执法和守法上下功夫,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尤其是执法部门,更应起好带头作用。企业发展了,市场活跃了,社会也就稳定了,人们的生活才能得到提高。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物业管理的水平,法制建设还应加快步伐。
3、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升物业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一个行业要有龙头企业,一个企业要有龙头产品,比如家电业的海尔、长虹;商业的王府井、西单、上海一百;医药业的同仁堂;汽车业的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等。华泰龙安物业公司在发展之路上不断提高企业知名度,长远规划企业品牌战略,从各个方面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只有竞争出来的品牌才是真正的名牌。物业发展的未来必定是激烈而公平的,随着物业行业的发展,新形势下的新型服务会逐步被大家认可,优胜略太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走的路,只有保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不盲目扩大规模,从一点一滴扎实做起,才能不被行业发展浪潮所吞噬。
物业管理的引进与推行,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观念。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今后还会有更快的发展,这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标志之一。我们可能对物业管理的认识还很有限,特别是我国如何借鉴世界先进管理模式,仅仅停留在书本上,今后还要在实践中深化。不管怎样,我相信中国的物业管理行业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走在世界的前列。
第二篇:21世纪中国物业管理发展
21世纪中国物业管理发展
一、新世纪物业管理将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一)规模化经营的必然性
物业管理的规模化经营早就是业内人士谈论的热点问题。新世纪的规模化经营,就是物业管理企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管理面积和管理领域(当然这个最大限度不是无节制,而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确立自身的管理成本和经营目标,在一个适度界定的市场竞争中,最大化的占有市场份额。物业管理企业的规模化是21世纪中国物业管理发展面临的挑战、冲击及对策经营并不是指简单的扩大再生产,从企业的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经营行为来说,规模化经营还充分考虑其投入产出比率,也就是随着投入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其单位增量所产出的效益应逐量增高,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规模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规模化经营能为管理企业降低成本,充分利用有限资源,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规模化经营的途径
扩大市场份额占有率,实现规模化经营是现代物业管理企业不变的主题,但在市场份额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物业管理企业如何实现规模化经营呢?
1、兼并重组,充分利用小企业资源。
目前,无资质等级、小而全的物业管理企业较多,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成立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共同开发的楼盘,但由于面积较小,造成大量重复投资及资源浪费。显然,这种状况对物业管理行业整体进步不利,由于这部分公司服务的不规范,也使本应享受正常服务的业主(住户)的利益受到损害,使业主投诉增多,这极大地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形象。从长远来看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这些小物业管理企业宜通过兼并重组,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共享企业资源如资金、技术、材料、劳动力等。通过企业整合,建立产业规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规模化经营也可推动这些要素的流动和优化组合,促进行业的共同发展。
2、抓住时机,适时介入内地物管市场,扩大物业管理面积。
新世纪伊始,物业管理市场的竞争便呈现出白热化趋势。内地物业管理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实力公司的目光,有品牌物业管理企业把走向内地抢占 市场作为发展目标。一段时间以来,物业管理市场呈现出“四海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的局面。但我们应该意识到,任何一家物业管理企业要到异地发展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占领内地市场的初期阶段,对当地的政策法规的熟悉了解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会出现水土不服以及由于管理链拉长而导致管理成本增加,管理效率下降的现象。同时,内地物业管理消费意识不够,收费标准较低,造成管理过程中矛盾多、风险大,稍不留神便会出现投资亏损、损害企业品牌形象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进军内地的物业管理企业,使其在进军内地之初,很难因规模的扩大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对此,任何一家进军内地的物业管理企业都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摒弃急功近利的念头,潜下心来为真正在内地市场站稳脚跟做准备。
我们还可以看到,物业管理企业进军内地市场的初期阶段,正是其与本土化磨合的关键时期,也是传播自己品牌,并使之具有“本土化”的必由之路。这一时期使我们能够充分了解当地的物业市场状态,适应当地风土人情,积累本地物业管理经验。内地物业管理市场起步较晚,对沿海等地先进的物业管理经验十分重视,他们需要有一个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契机。我们进入内地市场,恰恰为其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因此,只要我们坚持“服务第一”的指导思想,把自身积累的经验和沉淀的理论充分运用于物业管理的实际工作之中,我们就完全能够得到当地市场的认可。
二、新世纪物业管理将向区域化方向发展
所谓区域化物业管理就是利用城市管理理论、系统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辖区物业实行综合管理。它是以市政社区规划为基础,以城市规模的生产、生活为规模,条块结合,组合成若干适度区域,使之成为能全面推行物业管理的小区。例如深圳的华侨城片区、新洲片区、东门商业区、华强北商业区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功能划分越来越细,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快。政府为简化办事程序,从具体事务中抽身出来制订宏观政策,必将部份服务职能让社区和企业来承担,由此,区域化物业管理初见端倪。
区域化物业管理同单一的物业管理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我们知道,任何单一物业都与其周边环境、公共市政、公用事业、配套设施有着必然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单一物业管理是区域综合型物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前是是单一专业型,后者则是综合网络型,后者更贴近城市管理的核心,并具有社会职能和企业 职能的双重性。如区域型物业管理企业必然会承担相当的社会责任,直接介入和参与政府组织的相关活动。区域化物业管理最大的特点是辖区集中成片,具有一定的规模,服务的内容和对象比较广泛,配套齐全,软件建设思路明晰。有利于个业倡导以人为本,便于合理处置城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机、有效、合理地配置资源,并不断回报社会,从而促进物来管理在可持续发燕尾服理论指导下健康、稳步发展。
区域化物业管理的企业会根据区域(片区)物业管理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对区域内辅助配套设施进行规划,最大限度地避免日后维修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为后续管理打好基础。同时,区域化物业管理要求把区域内分散的物业集中起来进行集约化管理。但这并不等同于一个公司要搞区域垄断经营和管理,而是要实现整个区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现代化生产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集约化,即资源的优化组合与专业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相集合,这在21世纪物业管理中将表现的更为突出。
由此可见,区域化物业管理具有比分物业管理更多的优势。首先,区域化物业管理有利于社区的综合管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可以通过区域化物业管理单位提供的全方位的服务来实现;其次,区域化物业管理还有利于社区的治安管理。物业管理企业处于社 区管理的第一线,对辖区内工作、生活的业主比较熟悉,对预防犯罪、维护治安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区域化物业管理还有利于社区整体环境的治理和建设,从区域化大环境的角度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治理、建设、保护,这样起点高、效益好;第三,区域化物业管理还可大大降低管理公司的管理成本。区域化物业管理的规模、容量都大大高于单一的物业管理,可以做到资源共享,为物业管理公司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三丰收”,为企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综上所述,区域化物业管理为物业管理的总体目标得以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问。主要表现在,能继现代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文明、和谐 的理想的居住、生活、工作和娱乐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物业的价值,提升物业的档次,能提升物业管理品牌声誉,增加公众对物业管理的信心,促进物业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
三、新世纪物业管理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发展水平必然会越来越高,城市功能划分将越来越细。对于物业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物业公司将起到统一组织、调度和资源整合与分配的作用。
如果物业公司一味追求小而全,过分地添置各种专业设备及相关专业人员,必将大大增加管理成本和自身负担,且这些专业设备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使用价值,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这不符合资源共享、集约经营的原则。相反,如果组织专业公司对业主服务,则可大大避免这些矛盾,如房屋维护与保养请专业公司,他们可以科学规范地制订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达到预想的维护保养效果,大大减少物业公司的工作量;卫生由专业的清洁公司负责;绿化由专业绿化公司承担,绿化人员每周来修剪、杀虫和施肥、灌溉等。现在物业公司的保安人员只有负责小区安全的职责,没有负责周边地区治安的职责。如果由专业公司负责治安,这些公司必然会在技防、人防方面下功夫,按照规范成片的现代化管理方式运作,这必将大大加强小区(大厦)的治安防患能力,提高广大业主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专业化管理必然导致物业管理人员职业化水平的提高。就目前的物业管理人才培训而言,不是以职业化为目的,持证上岗只是物业管理的普及教育,而不是职业化队伍的培养。随着物业管理专业化时代的到来,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化才能执证上岗。只有这些经过专业化系统培训的人员走上物业管理岗位,才能够有效地组织、协调和指挥各专业公司规范化的工作,并最终使物业管理真正成为千家万户信任、依赖的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整体行业。
四、新世纪物业管理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专业化分工都将导致在新世纪物业管理向智能化趋势发展。
智能化是物业里面固有的一种硬件设施,它是利用现代化4C(即计算机、通讯及网络、自动控制和智能卡)技术。通过有效的网络传输,建立一个由住宅小区综合物业管理中心与安全消防系统、通讯服务管理及家庭智能化系统组成的一套完整的服务系统,为住宅的业主及使用人提供快捷、方便、高效、优质、舒适的超值服务和管理来为住户实施服务的一个理想的环境,以满足业主及使用人的需求。智能住宅小区为物业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主要表现为智能住宅与智能社区的发展方向,其可以概括出四大特点:
1、网络化。目前流行的家庭的办公、网上购物、远程教育等等正是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化的现实表现,离开了网络,也就不可能有住宅与住宅小区的智能化。
2、智能化。住宅的智能化是把住宅的单一居住功能引向休闲、娱乐、购物、教育、家庭办公等多项功能;把住宅小区的狭小、封闭空间变为可触及世界的开放地域。
3、人性化。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是迎合人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了居民的各种现实及需要应该“以人为本”。
4、综合化。智能住宅小区具有很多复杂的功能,这些功能涵盖通信、安防、物业管理、家庭智能化等几大方面,综合性很强。
具备四大特点的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的产生,给了物业管理一个发展的空间,也给物业管理一个展现价值的机会。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的出现,给物业管理增加了很多新的、技术含量较高的管理服务内容,如网络服务等等,使物业管理真正的有了“用武之地”,间接地也提升了小区物业管理的形象。同时,物业管理的参与也才能真正实现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的智能功能。
一方面,物业管理智能化系统是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智能系统的组成部分,没有物业管理的智能化,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住宅与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另一方面,只有物业管理的参与,并通过物业公司管理服务人员对智能化设备设施的管理,及通过提供多种信息为居民服务,居民才能真正感受到住宅与住宅小区的“智能”,也才能感受生活的便利、安全、舒适与丰富多彩。现代的智能住宅小区需要智能化的物业管理。与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相比,智能型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其一,智能化程度高。传统住宅小区由于其建筑、设备设施等硬件缺乏智能性,充其量也就作些住宅小区智能化的改造,在物业管理方面使用一些计算机,但使用范围相对狭窄。智能住宅与智能住宅小区由于其先天优势,给物业智能化管理创造了条件,不仅在计算机的使用上,还是在管理的智能化上,都比普通住宅小区范围要宽、程度要高得多。
其二、效率更高、内容更多、更便于管理。主要表现为:①物业管理中的一些传统收费项目,如房租、水电、媒气、暖气等的收费因为可以使用电脑管理而变得一目了然。房租、水、电、煤气的用量也能通过专门的传感器进行数据的精确采集。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收费纠纷,而且大大方便了住户。②物业管理领域中的一些专项与特约综合经营服务,如快餐盒饭送餐服务、物业租售代理服 务、代聘保姆、代为介绍家庭教师、代订车、船、飞机票、其它中介咨询服务、购物服务、洗衣服务、社区厨房等,通过电脑网络联系与处理将更为方便高效。③物业公司管理服务人员也将变为电脑网络的操作者与管理者,通过电脑网络(广城网与局域网)提供各种管理服务,不仅可以收取网络信息使用费和各种服务费,而且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身的传统形象,提升了物业管理的科技含量、档次和社会地位。管理服务人员的主要工作不再是走门串户、忙于嘴上的协调与劝解,而是管理和维护电脑网络,提供网上信息服务。这样不但增加了管理服务内容,相应增加了物业公司的收入来源和利润,而且因为网络管理服务的高效而使物业管理变得更有效率,更容易管理。
其三,管理人员素质要求更高。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人员要在智能结构方面不但具有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应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网络知识,了解计算机的管理维护知识,熟练进行计算机的各种操作,包括文档处理的网络操作等等。智能住宅小区及其物业管理的上述特点,也对物业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第一、从业人员要了解智能住宅与智能建筑的不同,努力从物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入手搞好物业管理工作。智能住宅是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延伸,但它又有不同于智能建筑的特点。从其智能化的内容来看,重点是生活服务、安保和物业的管理维护;系统结构具有适应众多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的分散性、多样性、灵活性、控制对象分散,信息传输距离长,布线复杂等等。因此,从业人员要真正把智能住宅小区与智能建筑从管理观念和管理服务的具体内容方面区别开来,从住宅小区的角度,向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产品,同时,积极做好智能化设备设施的维护工作。
第二,必须强调和切实督促物业公司对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早期介入。一方面物业公司要从思想上把早期介入真正重视起来,并切实付诸实施;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也要从维护人民生命财产的角度出发,强调和督促物业公司对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早期介入。
第三,必须加强智能住宅小区管理服务人员,特别是智能化系统维护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工作。物业公司应选派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岗位培训,掌握智能化系统管理的技能,并将系统过程、数据全面存档,作为智能化系统启动的初始条件,以确保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并能保证 管理服务人员正常利用该系统为广大居民服务。
第四,努力做好智能小区物业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具有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一般内容,包括:①公共管理服务。具体内容有:房屋维修管理、房屋设备管理、安全管理、道路交通管理、环境环卫管理、供暖管理以及公众代办性质的服务等等。②综合经营服务。包括专项服务和特约服务两个方面。具体内容有:衣着、饮食、居住、行旅、娱乐、购物、文教体卫等方面的服务。另外,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比普通小区物业管理也多了一些新的管理服务内容,如网络信息服务等等。同时,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主要工作也将变为管理和维护电脑网络,而不是以前那种主要是依靠人力来发现和解决物业管理问题。这样,组织和实施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就主要是操作电脑网络、监测各种智能化仪器设备传送的各种信息,并给以及时处理。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微观模式已经由主要是人工运作的模式,转变为主要是机器动作的模式。
在社会信息化进程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自己住宅的关注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居室面积、周边的自然环境、交通道路状况等基本方面的要求,而是会逐渐把更多的兴趣和注意力放在与外界沟通、信息服务、安全防范、物业管理等方面,如何发展一个受大众和住户欢迎的小区楼盘,是物业管理公司以后所要走的方向。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以人为本”对于一个物业公司的重要性,在物业管理行业中的重要性。新世纪,物业管理充满新机遇和挑战。物业公司只有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与业主;才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业主的支持;才能够在公司经营中获取利润;才能够创建物业管理品牌。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进行观念、人才、技术、管理、制度的全面创新,勇于实践,开拓进取,不断拓宽发展空间,才能使物业管理保持可持续发展,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第三篇:制度促进创新发展
制度促进创新发展
一、建立制度
学校在进行多年科技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可强化了系列制度,这些制度使得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有案可查,使得科技教育工作更科学、更规范。
二、激励评价
学校对于科技教育的课题研究、论文获奖、学生获奖等都有相应的奖励办法,每年在教师节上进行隆重地表彰,并且在评职、评先、考核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激起了教师参与科技教育的热情。
三、重视师资队伍培训,提高理论实践水平,培养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多年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师资是科技教育的基本保证,也是科技教育提升水平的基本条件。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以及学科教师。
第四篇:创新思维促进发展
以创新思维促进地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知识经济时代管理活动中的创新需求决定管理者必须有创新思维,管理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源。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经济发展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繁多的市场信息,管理者只有敢于和善于创新思维,才能不断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推动经济不断前进。通过近期的学习、观摩和调研,结合喀什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探讨如何以创新思维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一、创新思维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1、创新思维是经济管理者现实的选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优胜劣汰成为竞争中不可抗拒的潮流。在这种经济环境下,管理者要善于打破陈规陋习,只有用创新的思维作出适应市场的决策,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处于不败之地。
2、创新思维要求经济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素质:善于创新思维是管理者综合素质的体现,需要领导者具有较高的知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是要有宽阔的知识面,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科技、金融、法制等方面知识等。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自觉地更新观念,用新的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二是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要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开动脑筋,谋事、成事,才能推动经济管理不断发展进步。三是要有
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创新思维与风险相伴,承担风险的勇气是对一名领导者德识、胆略、才智的考验与检验。
3、创新思维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是领导者的创新思维与群众智慧的关系。既要有独特的见解,能深谋远虑、远见卓识,还要集思广益,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正确对待和利用好群众的智慧。二是大胆探索与科学求实的关系。经济管理者的创新思维体现在决策中,就是建立在科学求实基础上的大胆探索。三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继承,发展就失去了基础;而没有发展,经济就不会进步,既要继承前人的经验,又要敢于突破陈规。四是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改革不是要牺牲稳定求发展,而是要促进发展保稳定。
二、喀什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喀什地区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新疆跨越式发展战略的确立、对口援疆工作的全面展开以及喀什经济特区的成立,为喀什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1、区位优势更加明显,项目带动能力日益增强。作为南疆四地州互通的交通枢纽,喀什地区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已突显出全国全疆向西开放大通道和桥头堡的作用。国家和自治区对喀什的重点政策和项目支持为打造喀什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十一五”以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喀什边境轻工业园、重工业园、纺织工业园和化学工业园。重点发展农副
产品深加工、轻工业、建材业、外贸旅游业、石油天然气及下游产品等五大支柱产业。
2、发展外向型农业出现新机遇。发展外向型农业为喀什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中国新疆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多,在发展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及其他产品交易市场已成规模,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逐步延长,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3、以工补农的基础条件正在完善,产业格局逐步建立。工业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规模业已形成,工业园区项目不断充实完善,逐渐成为喀什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工业的发展为财政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积累,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以工补农的乡镇企业、民族手工业和服务业创造产值的能力不断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开拓了广阔前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资金有了一定保障,农民依靠二三产业发展增加个人收入的途径正在不断拓宽。
4、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喀什地区在旅游、商贸、土地、光热等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从长远的角度来研究喀什地区的资源优势,实施开发与保护并举,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资源经济价值,必然会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三、促进地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思路
由于喀什地区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政策重点考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喀什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是需要处理好喀什地区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与县域发展定位的关系。喀什的社会转型起步较慢,新一轮援疆给喀什地区的社会转型以强大的动力,是喀什地区社会转型的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也是快速社会转型的开始。在喀什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当中,把进一步发展工农业摆上了重要日程,我们应该把握好这社会转型给区域发展所带来的重大机遇,科学确立发展路径,按照统筹城乡和农村区域发展要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提出优化整合区域定位、实行差别化区域调控政策,以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二是在战略的选择上要处理好全球视野和本土眼光的关系。喀什的社会转型和内地的社会转型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点,那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国际背景和国内条件。就国内来讲,内地的社会转型已经基本定型,就全球来讲,全球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喀什的社会转型应该跳出喀什看喀什,跳出新疆看喀什,跳出全国看喀什。只有在全球视野当中,才能看清喀什发展的时空条件和时空定位,才能准确找到喀什发展的基本路径,只有把全球视野与本土眼光结合起来来看喀什的社会转型,来思考喀什的战略定位,来确定喀什的发展路径,来制定喀什的发展举措,才能够确定适应本地情况的发展方式。在喀什
地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城镇化建设是一个汇聚点,是推动全局的一大枢纽。解决农村区域发展差距问题,应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逐步完成。应在提高城镇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下大气力,使城镇化带动农村一体化发展区率先走在发展的前列,按照以城带镇、以镇带村、城乡一体梯度推进的城镇空间发展思路,积极构筑喀什地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形成区域产业新格局。要牢牢把握将喀什市建成“面向中亚的区域性商贸、旅游中心城市”的总要求,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建立健全一个机制(即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构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格局,选准两个发展模式(即园区经济带动模式、能人经济带动模式);推进三种建设类型(以工补农—增强基础建设型、以工补农—优势资源转换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型);发展壮大农村四大产业(现代农业产业、二三产业、劳务产业、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实施建设四大工程(公共设施工程、培育新型农民工程、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城乡不同区域统筹,不同区域相互协调,不同区域产业优化升级,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梯度向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推进。
三是要处理好政府行为和市场逻辑的关系。不能习惯于用政府的力量去解决发展中的一切问题,要用市场的眼光去观察问
题,用市场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如果把各项工作纳入市场的机制去思考,很多资源就会变成资本,就会盘活区域内很多资源,增加发展动力。
四是要处理好具体操作上的执行上级规定与创新创造之间的关系。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要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不能违背国家的有关法令,都要执行上级的战略部署和分配的有关任务。但是,如何发展,如何遵循国家的规定,如何完成上级的部署和任务,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这就要做好结合文章,提升创新力,用创新的思维,用创新的方法去推动工作。
五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要发展就要改革,要改革就要高度重视稳定,短期的发展靠稳定,长期的稳定靠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健康和谐发展的动力所在。
今年是实施新一轮援疆开局年,在新的历史时期,喀什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实现喀什地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每一位经济管理者身上。只有不断解放思想,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在抓落实、求实效上下功夫,不断解放思想,立足当前,从长计议,努力解决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才能实现地域经济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问题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问题相结合班级:学号:姓名: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了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在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巧妙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可取得很好的效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问题相结合的过程中演变出了毛泽东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此类的重要指导思想。党早期的领导人如陈独秀、李大钊曾提出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李大钊在其《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一文中高呼Большевик为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Большевик的胜利,就是20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由此可见,中共成立之初,党的领导人就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并设法将其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在中国无产阶级随后的斗争中,由于党尚处于幼年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问题相结合这一历史性的艰巨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导致党或多或少地犯了左倾或右倾的错误,有的甚至给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遵义会议后,全党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至此党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经过延安整风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并且逐步引导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的胜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党继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继而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从而使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问题相结合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同时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这引导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且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即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以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问题相结合为前提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其时代背景是对国际形势的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其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的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鲜明的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么建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了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30多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没有过多的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只能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作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在苏共20大后,中国领导人提出“以苏为鉴”,党开始逐步地探索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基本改造完成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于在建设道路上的一些右倾或左倾主义、领导人的急于求成,党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偏差,某些错误观念深害了一代人的思想。在粉碎“四人帮”后,以邓小平同志为党的第二
代领导核心下实现了拨乱反正,展开了关于真理的大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把国家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逐步地摸索中,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问题又一次较完美的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而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随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提出,党和国家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问题相结合的经验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大大减少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同生产力发展不协调的生产方式,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党和国家吧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问题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出的产物,党和国家人民应始终不渝地贯彻这一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打好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温学通20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