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国的珍惜物种的调查报告
对我国的珍惜物种的调查报告
胡伟
中国是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的国家,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有脊椎动物6347种,其中类有1244种,居世界首位,色类有3862种。中国特有物种也极其丰富,高等物种有17300种,其中脊椎动物有66 7种,但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正面临垂直的威胁。被子植物中,频危物种就有28种了,裸子植物中频危的物种有63种,极危的有14种,现已1种灭绝,再加上裸子植物的物种本来就不丰富,现存的裸子植物则少之又少。一,调查目的让我们中学生对生物的保护和重视,对一些稀有的物种使用一些正确而合学的手法善待珍稀物种。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家人,朋友及其周边邻居
一般情况:了解生物,物种人员较多,知识丰富的哥哥姐姐,还有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等等一些长辈等。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时采用随机问答法,用记录人员记录说的物种的灭亡原因等,还有上网查找一些物种的资料,灭绝原因等。
四,调查时间:2011年1月15日—2月10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当前的生物物种的数据,对此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物种的灭绝原因,再为此对原因进行深入思考。
六,调查结果
由于人来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类乱伐树木,滥垦草原,以及环境的污染,造成了 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的丧失,和生活的环境进行严重的恶化,再加上人们的滥捕或过多的捕猎野生的动物,环境破坏,不加节制的开山,把我国特有的植物的栖息地进行严重的破坏,使我国的许多的野生的动植物已灭亡或频临灭绝。
森林,草原等动植物的栖息遭到严重的破坏,由于人们的毁林开荒,滥伐森木和森木大火等,原因使森木的面种垂直线下降,据统计,每年有0.53亿平方千米的森木面积被人类销毁,使得我国的珍惜品种灭绝或频临灭绝。
草原资源的破坏时人们滥垦导致草场,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另一个是不合理的利用,使草场普遍而普遍的超载,过度放收,造成草场的退化,再又使物种的灭绝或频临灭绝。水资源的严重不足也是构成物种灭绝或频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了,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再加上的水资源的污染日益严重,使许多本来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世界上60%的地区面临促水不足的问题,已有20%的人口难以得到清洁水,50%的地区人口无法得到用卫生水,许多国家用水紧张,近年来美国,日本及欧许多国家都出现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甚至淡水资源较丰富的俄罗斯和加拿大,一些土地也受到缺水的威胁,非洲的一些国家连续干旱,缺水威胁人们的生存,由于水的缺水,而使得灭绝或频临灭绝的物种受到人生命的威胁。
总而言之,森木,草原的严重破坏,世界上的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我国的珍惜物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对此,在此生物的杀人凶手就是我们——人类
七,调查体会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主要部分,而自然环境的就是我国动植物的家,保护他们的家就是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学会保护一些栖息地,就等于保护我们这个家园。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第二篇: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发生于7月7日的柳州食人鲳事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警醒与行动,外来物种入侵的紧迫性和严重性已经逐渐暴露出来,逐渐被人们察觉和重视。其实,不光广西柳州,在全中国,尤其是沿海城市。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日益提高,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加之沿海城市有利的交通条件,这里便成为了外来物种入侵的前沿阵地与港口,但由于未经过实地的生态系统考察和治理,加之一些非法的引入途径,以至于大量的引入物种并没有达到人们所想要的地位、目的和作用,反而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不利因素与危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入侵的外来物种。那么在我们身边到底有一些怎样的外来物种呢?请看报告。
1、调查时间:2012年8月1日——2012年8月16日
2、调查地点:××市以及全国各地重大外来物种入侵地
3、调查人:×××
4、调查方式:以捕捉物种并走访,查找图鉴、资料来确定生物种类,以此确定是否为外来物种,并同时辅以利用网络进行查找,以此来了解外来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影响与地位。全方面了解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与深度。
5、调查内容:地区本土物种数量、种类以及外来物种数量、种类和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
二、调查结果
1、巴西龟——本土龟的杀手
乌龟作为宠物市场的重要交易品,每年都占据了一定比例量的销售金额与空间,而巴西龟又逐渐成为了龟市场的主导商品,但是由于每年有大量的巴西龟被放生,所以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巴西龟又叫做红耳彩龟,顾名思义,这种龟的头顶后部两侧的区域上有两块红斑且其属于彩龟家族的一个亚种。巴西龟最初是因为港澳的宠物市场中巴西彩龟供不应求,又因为巴西龟的幼崽形似巴西彩龟,所以逐渐取代了港澳台市场上的巴西彩龟。
“巴西龟”当初引进和“福寿螺”一样作为食用为目的,同属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抗病害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引进后在中国各地均有养殖。由于“巴西龟”整体繁殖力强,存活率高,觅食、抢夺食物能力强于任何中国本土龟种!如果把它放生后,因基本没有天敌且数量众多,大肆侵蚀生态资源,将严重威胁中国本土野生龟与类似物种的生存。而且在只要适于生存的旅游景点加上民众“积极的放生”基本上都可看到满塘皆是“巴西龟”的震撼景象!
虽然“巴西龟”寿命仅为二十几年,但只要达到生殖期,就能顺利交配,顺利孵化,顺利成活,近几年“巴西龟”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个体已呈几何状繁衍,占据了大面积属于中国本土龟种的野外生存空间!所以爱好放生的人们切记不要购买巴西龟用来放生,否则放生则会变成“杀生”。
2、水葫芦——何时重见太湖绿
凤眼莲,多年生水草,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我国见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的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84年,它作为观赏植物被带到美国的一个园艺博览会上,当时被预言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并从此迅速开始了它的走向世界之旅。
1901年,被引入中国,同时也拥有了一个优美的中文名字“凤眼莲”。它美丽但却绝不娇贵,不但在盆栽的花钵里,在遗弃或扩散到野外时也同样长势旺盛。粮食缺乏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水葫芦的茁壮生长是引人注目的,这种南美植物的强壮生命力促成了它的再一次被推广,这一次是作为猪禽饲料。与此同时,它拥有了通俗易记并流传更广的名字——水葫芦。
治污作用:水葫芦能治污水:水葫芦的吸污能力在所有的水草中,被认为是最强的。在适宜条件下,一公顷水葫芦能将800人排放的氮、磷元素当天吸收掉,水葫芦还能从污水中除去镉、铅、汞、铊、银、钴、锶等重金属元素。对As敏感,当水中含As(砷)0.06ppm,经2小时叶片即出现伤害症状,可用来监测水中是否有As(砷)存在;凤眼莲还可用来净化水体中的Zn(锌)、As(砷)、Hg(汞)、Cd(镉)、Pb(铅)等有毒物质。它的自然含Zn(锌)量较高,达115ppm左右。利用含10ppmZnSO4废水栽培,38天后体内含Zn(锌)量高达280ppm。在水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的20纪80~90年代,污水中依然长势良好的水葫芦引发的是人们的惊喜,人们在赞叹之余,给出了它的最后一个被推广的理由:净化水质。1992年,冈山大学的研究者专门出版了《水葫芦拯救地球》一书,力赞其净化水质及空气、还可削减温室气体,并以水葫芦为原料开发出了面包、饼干、包子、面条等各种食品,甚至还有名为“紫美人”的畅销白酒。
虽说水葫芦本身有很强的净化污水能力,但大量的水葫芦覆盖河面,容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水葫芦繁殖速度极快,生长时会消耗大量溶解氧,几乎成了“污染”的代名词。滇池、太湖、黄浦江及武汉东湖等著名水体,均出现过水葫芦泛滥成灾的情况,耗费巨资也无法根治。水葫芦给滇池造成损失的案例是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的经典案例之一。20世纪80年代,昆明建成了大观河—滇池—西山的理想水上旅游路线,游客可以从市内乘船游览滇池、西山。但90年代初,大观河和滇池里的水葫芦疯长成灾,覆盖了整个河面和部分滇池的水面,致使这条旅游路线被迫取消,在大观河两岸兴建的配套旅游设施只好废弃或改做其他用途,大观河也改建成地下河。这些只是直接的经济损失,由水葫芦造成的生态损失却很难估量。
水葫芦原产于南美,在原产地巴西由于受生物天敌的控制,仅以一种观赏性种群零散分布于水体,1844年在美国的博览会上曾被喻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自此以后,水葫芦被作为观赏植物引种栽培,现已在亚、非、欧、北美洲等数十个国家造成危害,在北纬40(葡萄牙)至南纬(新西兰)之间的大部分热带、亚热带地区均在分布,并形成患害。19世纪期间引入东南亚,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引入中国内地各省,并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推广种植,后逃逸为野生。由于其无性繁殖速度极快,现已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的19个省市,尤以云南(昆明)、江苏、浙江、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入侵严重,并已扩散到温带地区,如锦州、营口一带均有分布。
3、小龙虾——餐桌上的重金属
小龙虾原产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腐食性动物,20世纪初随国外货轮压仓水等生物入侵途径进入我国境内。所谓是日本人用来清理尸体的生物,那是不实的。另
一面,当时日本人养小龙虾,是充当牛蛙养殖的饵料(但有资料显示,它是日本人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带入我国山东一带。由于自然界里天敌在我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经几十年的扩散,已形成全国性的最常见的淡水经济虾类,广泛分布于山东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各省市。
考虑到小龙虾喜欢生活在浅滩淤泥这些容易富集重金属污染物的地方,早在1995年,上海的科研人员就对生活在上海地区部分中的小龙虾进行了重金属含量的调查。汞、铜、铅、锌、镉等重金属在小龙虾体内均有检出,但全部低于国家卫生标准,而且大部分的重金属集中于虾鳃和内脏中,肌肉的含量很低
这个结果,在之后十多年陆陆续续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06年,江西农大的科研人员考察了重金属污染水体中的小龙虾的重金属富集情况,同样发现虾肌肉中有毒重金属镉和铅很少,选择性富集了锌和铜等相对危害小的重金属(锌和铜是人体必需矿质元素,但是过量摄取也有健康风险)。08年,安徽大学科研人员对合肥附近的小龙虾进行调查,同样发现几丁质外骨骼和内脏中的重金属要高于肌肉中,并猜测克氏原螯虾把重金属转移到外壳,然后通过不断蜕皮把毒素转移出体内,正是它可以耐受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之一。
有意思的是,上海的一个中学生,还跟科研单位一起,研究了小龙虾“吐”重金属的真实性。她发现有些商贩自己饲养一段时间的小龙虾,然后宣称体内的污染物已经“吐”清,可以放心食用。于是通过市场采样,并设计了一个实验来考察。她的研究表明,熟制小龙虾中的重金属镉和铬的量都踩在国家标准线上,而所谓清水饲养能“吐”重金属的事情,也是子乌虚有,不可相信的事情。
小龙虾导致肌溶解事件(龙虾门)
从2010年七月份开始,南京不同医院陆续收治了因食用龙虾而入院的病人。与普通龙虾带来的食物中毒不同的是,这些患者并没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而均表现为肌肉酸痛难忍,医生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情况严重的还因肾功能受损,出现了“酱油尿”。
9月7日,南京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截止到9月7日上午12:00,南京全市共收治与食用小龙虾相关横纹溶解综合症的病例共有23人,经过初步流行病调查,23人的就餐地点高度分散,其中15名患者分布在8个家庭,为8个就餐点就餐,另有有8人分别在4个餐馆食用了小龙虾。23名患者均有全身肌肉酸痛症状,并伴有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明显增高。临床诊断为横纹溶解综合症,经治疗,已有22人治愈出院,还有1人仍然住院治疗,目前情况稳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7日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南京出现的23人例疑似小龙虾致病病例是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极少数个体出现的一过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综合分析,这些病例均属于哈夫(Haff)病。
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吴永宁表示:迄今报道的HAFF病多为食用水产品在24小时之内出现的症状,应该是不明原因的横纹溶解综合症,临床表现为肌肉酸痛,并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出现酱油色尿,大部分愈后良好,个别严重者会出现急性衰竭。
吴永宁介绍说HAFF病在波罗的海地区、地中海地区、美国巴西和中国北京均有过报道,多有食用水牛鱼、银鲳鱼或小龙虾等水产品史,怀疑含有某种生物毒素。
吴永宁认为南京地区发现的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横纹溶解综合症患者,具有与HAFF相似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如病前4到13小时内均有食用较多小龙虾史,主要症状为肌肉酸痛,无发热和关节疼痛,无神经麻痹,仅个别出现恶心症状,临床检验发现患者肌酸激酶进行性的一过性升高。
据悉,在调查中,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市疾控中心和江苏省疾控中心对来自南京市场的小龙虾及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样品进行了900多种有关化学物质的筛查,作
了6种聚醚类抗生素、10种大环内脂抗生素、23种β-受体激动剂、15种镇静剂、3种苯胺和消极苯胺类化合为因,2种重金属的检测,未发现市场采集的小龙虾中存在已知可致横纹溶解综合症的化学物质。
吴永宁表示:依据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和临床会诊意见,综合分析认为与国际上时有报道的HAFF病基本一致。具体小龙虾对于人体生物霉素方面致病因素,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同时与会专家组认为:
1、本次所报告病例属于HAFF病,与食用小龙虾有关。
2、病人经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3、初步提出了病例定义和病例监测方案建议经卫生部批准后,在使用小龙虾地区开展主动检测,进一步探索确切病因。
4、建议其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进一步开展相关病因排查工作,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积极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通报卫生部门。
三、调查分析
经过几日走访调查,我发现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普遍存在,且各地区的受害情况不一,这一方面表明了我们现在的入侵情况尚可治理,另一方面有加大了治理难度,加之近日我对外来物种入侵的了解,我大致归纳出以下几种入侵方式:
1、引种后就很难受到控制,很快蔓延成为入侵者。
代表物种是互米花草,1979年从美国引进,1980年在福建沿海等地试种,1982年扩种到江苏、广东、浙江和山东等地。当初引种的目的是保滩护岸、改浙江和山东等地。当初引种的目的是保滩护岸、改良土壤、绿化海滩和改善海滩生态环境。不过很快这个物种在上海(崇明岛)、浙江、福建、广东、香港大面积逸生,1990年仅福建宁德东吾洋一带的水产业 一年的损失就达1000万元以上。现在已经成为沿海地区影响当地生态、渔业的一个严重问题。表现在:
1、破坏近海生物栖息地,影响滩涂养殖,2、堵塞航影响船只进出港;
3、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近海水域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
4、威胁原有海岸生态系统,致使大片红树林消失。
2、认为丧失利用价值,弃之野外自然扩散
这类情况最多,代表物种有水葫芦、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飞机草、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这些物种引进当初都发挥过一定作用,随着发展或某种原因,这些物种逐渐丧失了引进时想要发挥的作用而弃置野外。如水葫芦,自一百年前被作为花卉引入中国后,上世纪50年代又被作为猪饲料广泛推广大量种植。随着上世纪80年代新兴饲料业发展,水葫芦再作为饲料,其营养成分含量明显不足,他的使用价值也就逐渐消失,被随意丢弃在无人照管的水塘、路边。但水葫芦原产于美洲,引种后已经失去了天敌的制衡,这样它便获得
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长迅速,很快占据了湖泊、陆地,现有方法难以控制。由于水葫芦疯长,滇池成了臭水塘,滇池草海20世纪60年代还有16种高等植物,到90年代只剩下3种,海菜花等因生存空间丧失而死亡。数据表明,我国广东、云南、浙江、福建等地每年都要人工打捞水葫芦,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水葫芦对农业灌概、粮食运输、水产养殖、旅游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
3、自然扩散或进口其他物种、商品时无意带入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边境地区扩散进人;二是进口、进境时未经检疫,三是经检疫 未发现人侵的代表物种主要有美国白蛾、豚草、毒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螃、强大小蠢。以美国白蛾为例,美国白蛾原产北美洲,1979年传人我国辽宁丹东一带,已经彻底
摆脱了天敌的制约,可随意发展。1981年又由渔民自辽宁捎带木材传人山东荣成县,并在山东安家落户,1985年在陕西武功县发现并形成危害,1995年在天津发现。现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夭津、陕西等地。主要通过木材、木包装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飞翔进行进一步扩散繁殖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km。可为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在果园密集的地方以及游览区、林荫道,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吃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植物死亡,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
4、人为放生有意放归自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种花、养宠物的越来越多,市场越发繁荣,外来的花草、宠物种类不断增加。种花养宠物的人员,一旦失去种养兴趣或能力,由于感情等方面原因,往往选择丢弃或放生,当然也有专为放生而购买的。放生是一种慈善行为无可厚非,但放生一定要注意不要把外来物种列入其中,否则可能成为生态灾难。比如加拿大一支黄花,原产北美洲,因其花开靓丽,作为观赏植物于1935年引进至上海,上世纪80年代扩散至浙江、安徽、江西等地。一株植株能形成两万多粒种子,有极强繁殖力,丢弃一支会很快繁殖蔓延,在上述地区已经蔓延开来,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成为危害很大的典型恶性杂草。另外还有“清道夫”,它原产于亚马逊河,但已在我国一些流域繁衍开来。这种鱼常以别的鱼的粪便和藻类为食,由此得名“清道夫”。最初人们是在养热带鱼时,将这种外来鱼作为“水中清洁工”一同引进的,由于不值钱等原因,常被一些养鱼人随意丢弃或被查处非法经营而倒人河中。如今,在广西的江河、水沟中“清 道夫”已经很多了,其中,大的已重达lkg以上。繁殖能力极强的清道夫,在成长过程中吃掉其他鱼类的卵,已开始影响当地部分河流的生态平衡。
5、管理缺失造成扩散变成入侵种
一是 无 性 繁殖能力强的如修剪下的枝条、清除的小苗等随意丢弃在野外造成扩散。二是防范措施不严,被偷盗扩散到控制区以外。三是特殊人物在隔离种植期间把种苗种到隔离区以外的地方,造成管理、控制上的缺失,凡此种种都会造成外来物种的扩散,可能逐渐变成入侵种。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上,未能与其原作者联系而引用,很抱歉!
第三篇:对我国城乡差距调查报告
对我国城乡差距调查报告
摘要: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农村居民在收入和消费方面同城镇居民存在着较大差距。在当代中国社会,城乡差距已经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这种差距体现在多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教育差距,城乡医疗差距,城乡生活消费差距,就业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社会保障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全局影响,更加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关键词:
城乡消费消费量统计数据总消费消费结构收入差距中国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教育差距就业差距表现原因对策缩小城乡差距城乡和谐发展
引言:
一些外国的专家和游客来到中国,他们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他们的评价是,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豪华的宾馆、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发达国家,旧金山、洛杉矶、东京、伦敦、巴黎也不过如此。第二种情况是看了河南、山西、陕西、新疆及东北,吃住在县城。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第三种情况是在中国工作时间较长,对农村有较深认识,去过诸如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农村,在乡镇、村庄体体验一段时间,他们认识到,中国还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
——《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外国人的眼里,有三个中国,为什么会有这样呢?因为他们所体验的地区不同。从这个材料中,我们很容易看出,中国城乡间差距是很大的。
根据非均衡发展理论,在某一时段内,特别是工业化阶段,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共同存在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按照相关经济理论,在工业化过程中,城乡差距总是先逐步扩大,然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慢慢缩小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城乡经济基本处于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态势,这种不均衡为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加快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但是,中国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努力缩小
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迫在眉睫。正文: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是从1997年起又逐步扩大。2001年居民的人均收入几乎是农村居民的3倍。2002年全国的基尼系数相对于1995年上升了大概两个百分点。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
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从1995年到2002年,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的上升幅度最大,农村的基尼系数反而有所下降,然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扩大,城乡之间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8提高到2002年的3.1。
高收入人群收入超常增长
全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不是表现为低收入人群收入状况的恶化,而是表现为高收入人群收入超高速增长。值得欣慰的是,农村的低收入人群组的状况都有某种程度的改善。城乡消费差距:1个城镇居民>3个农村居民
统计显示,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较大,且此差距存在扩大趋势。从2007年~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从8859元增加到18539元,增加了9680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从4670元增加到8224元,仅增加了3554元。在此期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倍数则从2007年的2.99倍扩大到2010年的3.07倍,进而扩大到2011年的3.10倍。从各类消费项目来看,城镇居民的人均支出均远高于农村居民:20011年,在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与服务等项目上,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农村居民的2.61倍、5.39倍、1.71倍、4.04倍、2.13倍、4.44倍、6.32倍和4.82倍。
图1:2011年城乡人均各项消费性支出(单位:元)
农村居民不仅与城镇居民相比在人均消费水平上存在差距,而且其消费结构也有待升级。从图2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在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与生活质量紧密相关的消费项目上的支出比重均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在食品、居住和医疗保健等属于基本生活保障范畴的消费项目上的支出比重明显偏高。下面我们具体通过食品消费和耐用品消费的结构差异来进一步分析城乡间的消费差距。
图2: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构成(单位:%)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分析
经济学和统计学上常用恩格尔系数表示居民消费结构和富裕程度。所谓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额占总的消费支m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较大,表明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较差.富裕程度较低;恩格尔系数较小,表明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较好,富裕程度较高。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对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测算见表1。
表1恩格尔系数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都有明显下降。但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仍然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显然,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和富裕程度明显落后于城镇居民。
城乡教育差距
城镇居民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远远好于农村。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尤其是大专以上的人口,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相对城市来说,农村教育升学率明显偏低。城市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升入初中的比例已经达到98%以上,而农村还有10%左右的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或不愿升入初中。
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师资等方面和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很多必要的教学设施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换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城乡医疗差距
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差,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农村医疗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医疗卫生人才缺乏、流失严重,由于公共卫生供给短缺,医疗价格大幅度攀升,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参与医疗保险的比例低。2004年城市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者比例为32.3%;小城镇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者比例为59.9%;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者比例为79.4%。
城乡生活消费差距
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城镇消费的增长快于农村。从人均消费量上分析,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545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752元,城镇居民消费高出农村水平5793元。同时从居民消费增速的角度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快于农村。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的消费是为了满足日常所需,而城市居民更多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水平。2007年,城市恩格尔系数为36.3%。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3.1%,比城市高6.8个百分点。
城乡就业差距
城乡就业结构存在明显差距。农村居民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务农及外出打工,而城市居民有多这样的就业渠道,就业前景良好。
农村失业人口高于城市。城市劳动人口的登记失业率为5%,农村劳动人口的失业率没有人计算得出,抛开进城务工的1.3亿劳动力不算,留在农村4亿劳动力的利用率也只有50%左右。由此可见,农村现在还有大量失业人口。
城市居民的就业环境优于农村居民的就业环境。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差,不能得到应有的待遇。
城乡政府的公共投入差距
国家财政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严重不公平。国家各级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1978年为13.43%,1980年为12.20%;1989—1994年在9.2%—10.26%之间;1995—1999年,除1998年由于增发国债达到10.69%外,其余年份在8.23—8.82%之间;2000—2003年则从7.75%降至7.12%,2004年上升到8.28%。
在处理农村与城市关系问题上,仍存在“重城轻乡”的观念,甚至以牺牲农民利益来换取城市和工业的发展。
城乡社会保障差距
养老保险制度的差距。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很大区别在于,前者强调风险共担,较多地体现了社会保险原则;后者突出个人的养老责任,以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为主.。
我国城乡居民不仅统计收入上存在较大差距,在收入统计之外,享受的各种社会福利也存在较大差距。很多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居民的一种隐性收入。因此,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应比
统计上的收入差距要大。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收入保障等,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受。中国城乡差距的原因
(一)城乡差距在解放前就存在(二)建国后,我国长期的二元制经济体制,导致了城乡差距不断扩大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策上长期对城市的倾斜
(四)城乡产业结构的差异,滞后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缩小中国城乡差距的对策
(一)首先要改革中国现行的城乡制度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附加值,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四)进一步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
(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六)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1】2008中国统计年鉴
【2】《人民日报》海外版
【3】中国新闻网
【4】《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高鸿业版
【5】《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讨》迟福林
【6】《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与政策调整》郭玮
【7】《中国收入差距成因分析》周苑春
【8】《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秦文刚
【9】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0】 孙凤,王玉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研究[J].统计研究,2001(4).
第四篇: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报告
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报告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10-1 张秋霞
100914042 暑假时看电视,由山东卫视打造的《调查》栏目中正在播放名为《调查:外来物种入侵 食人鲳咬伤市民》(http://v.iqilu.com/2012/07/25/3797000.shtml)的新闻调查,立即引起了我的关注。于是开始对家里的人进行询问,再借助于网络等工具查询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代表性物种以及身边的常见物种。以至于对于一个学习生物的学生来说,听到外来物种入侵不至于说不出一句话来。
【百度名片】在生物学上,外来物种是指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和分布位置以外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物种入侵是指生物物种由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它有两层意思,第一,物种必须是外来、非本土的;第二,该外来物种能在当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多样性。入侵的外来物种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毁生态系统,危害动植物多样性,影响遗传多样性。
世界上最有害的十大外来入侵物种集锦
一、泛滥成灾的亚洲鲤鱼
亚洲鲤鱼,又称为银鲤,可以长成重量超过100磅的大鱼,但这是以破坏生态系统为代价的。最初,引进它是为了清理美国南部鲶鱼池的海藻。由于数量增多,一些鲤鱼溜进了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在这里,它们迅速泛滥成灾。在暑假看《新闻联播》时也注意到,在美国密西西比河上经常上演一幕幕“人鱼大战”,过多的亚洲鲤鱼抢夺了河流中其他生物的营养以及氧气等资源,于是造成了物种趋于单一的境况。在中国,鲤鱼能够做成极其美味的佳肴,但由于过度捕捞,而几乎绝迹。所以在美国中部,有许多渔民开始捕捞银鲤,经过加工处理后卖往中国。这场水产业的灾难最终通过商业捕捞转化为经济利益。
二、食肉的蛇头鱼
因为这种鱼的头部外形和蛇非常类似,因此西方人称之为“蛇头鱼”。一旦蛇头鱼在池塘或湖泊出现,它们将吞噬掉任何它们可以找到的东西。让蛇头鱼闻名于世的还是它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在极其干涸的环境中仍然可以存活很长时间。据悉,蛇头鱼呼吸一次新鲜空气可以生活4天,它们还喜欢在陆地上爬行寻找新的水体。由于生命力极强,几乎没有天敌,“不挑食”,巨大的蛇头鱼可长到3英尺长,据说是最具侵略性的动物之一。
三、疯狂的葛根
葛根是第一个被编进外来物种史册的植物,也是入侵物种之一。葛根于1876年首次在美国的费城百年博览会上出现,源自于中国南方和日本等地,当时专家把它吹捧为一种耐寒、快速增长的地被植物,可帮助抑制水土流失,帮助当地人抑制土壤侵蚀的问题。但之后因为它生长太迅速,长得遍地都是,从而获得一个新的绰号:通吃南部的藤蔓。如今,葛根遍布美国各州,甚至蔓延到新泽西州北部。可以争夺植物的养分,借其它物种为自己前进铺垫道路,所到之处生物都死在其“蹂躏”之下。由于生命力极强,又是“群体”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天敌,对南方造成极大的生态灾难。
四、野兔侵略者
1859年,一位澳大利亚农场主托马斯·奥斯汀说:“兔子的引进不会产生什么危害,既可以家养,又可以放归自然,成为狩猎的对象。”于是他将24只灰色兔子放到野外,让他们自然生长,以方便猎人寻找猎物,解决冬日生计。结果到19世纪末,澳大利亚的野兔数量多得惊人,以至于当地的原生植物、动物甚至土壤本身都到了崩溃的边缘。1937年,科学与工业研究委员会尝试利用多发性粘液瘤病毒来对付野兔,政府专门在水池里投放药水来吸引兔子饮水。在1950年,该病毒被证明可以安全的运用于对付野兔,两年后,野兔由六亿降为一亿。
五、数量惊人的欧洲椋鸟
1890年,纽约市一位名为尤金·施福林的著名药品制造商是莎士比亚的崇拜者,一天,他走到中央公园,放飞了60只从外地买来的欧洲椋哥。第二年,他又放飞了40只欧洲椋鸟。因为欧洲椋鸟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提到的鸟,他想让美国人也能看到这种鸟,以至于将来在美国本土也可以见到莎士比亚提到的每一种鸟。难道这不是好事吗?但事与愿违,欧洲椋鸟繁殖得太快,导致天空中黑压压一大片,非常嘈杂,居民们被吵得烦躁不安,这是施福林始料不及的。据说,如今,欧洲椋鸟每年造成美国的农业损失高达8亿美元,还导致大量的飞鸟与飞机碰撞事件。
六、能和鳄鱼搏斗的缅甸蟒蛇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据当局统计,有3万多条缅甸蟒蛇出没于沼泽地国家公园,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这种外来的蟒蛇天敌很少,而且当地许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时常受到它们的侵害。一只缅甸蟒蛇可以把巨大的美洲鳄鱼吞到肚子里,对濒危动物产生极大威胁。佛罗里达州的缅甸蟒有的是逃自宠物商店或动物园,有的是被宠物主人放生,还有可能是来自动物偷渡者,全球气温变暖为这种动物在美国东南部地区大批滋生并泛滥成灾提供了适宜条件。
七、体型巨大的甘蔗蟾蜍
甘蔗蟾蜍是澳大利亚环境生态的头号大患之一,它们超强的生命力不但像瘟疫般蔓延整个北部,甚至严重威胁原生物种的生存数量。甘蔗蟾蜍的引进开始是为了控制野兔的疯长,增长到一定数量,又被放进昆士兰甘蔗种植园,以控制虫害。到1937年,超过6万只年幼蟾蜍被用于捕食昆虫,但甘蔗园无法将它们圈住,它们经常跑出来伤害其它动物和植物。甘蔗蟾蜍能够从皮肤中排泄一种很强的毒素,杀死任何一种接近它们的动物。周围的任何东西它都吃,无论是死的还是活的。但只有0.5%的甘蔗蟾蜍能够活到繁殖年龄。甘蔗蟾蜍是澳大利亚政府环境政策的头号错误之一,造成生态浩劫的惨重程度可与该国家野兔的引进相提并论。
八、繁殖超强的灰松鼠
灰松鼠于19世纪70年代引入英国。最初引入目的是装饰花园,然而,仅仅几十年,这种繁殖力强的动物就占领英格兰大部。与本土的红松鼠相比,北美灰松鼠要强壮许多,无论是抢夺食物还是繁殖都远胜于红松鼠。更要命的是它们身上携带着一种松鼠疱疹病毒,这是一种滤过性皮肤病,灰松鼠虽然携带病毒,但在它们身上并不发作,可是红松鼠却对这种病毒十分敏感,一旦传染上就会得病。患病后红松鼠健康状况急剧下降无法觅食,两周内就会死于饥饿。目前在英国的灰松鼠数量达到约330万只,而红松鼠的数量仅为约16万只。查尔斯王储在致乡村土地和商业联合会的信中呼吁消灭灰松鼠以保护红松鼠。乡村土地和商业联合会支持查尔斯的提议。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却不赞成查尔斯的观点。协会发言人说,对灰松鼠实施灭绝措施残忍,而且不一定能达到控制灰松鼠数量的目的。
九、蜜蜂杀手
杀人蜂是一种食肉动物,是靠捕食害虫和其他一些蜜蜂为生的。这些杀人蜂本身,也是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建设有益的昆虫,由于它们往往以森林中的各种害虫为捕食对象,因此对防治森林病虫害有很大作用。“杀人蜂”是由于人类自己的偶然疏忽才产生出来的。1956年,巴西的昆虫学家为了改良当地的蜜蜂,使它们能多产蜜,就特意从非洲引进了一种野性十足、产蜜量高的野蜂,与当地的蜜蜂杂交,繁育出了这种攻击性极强的蜂。后来,因为管理人员的疏忽,一些杂交蜂从实验室逃出,迅速在野外繁殖起来,成了令人恐惧的“杀人蜂”。2007年,只在新奥尔良地区发现有这些杂交蜂,到了2009年,美国的犹他州也发现了它们的蜂巢。在美国南部,它们在不断地蔓延泛滥中。尽管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想消灭这一大祸害,可是,这些杂交蜂适应自然的能力极强,繁殖的速度很快,所以,直至今日还没能有效地遏止它们的蔓延,到今天,非洲采蜜蜂都被认为是一种攻击性极强的物种,十、鼠岛
据统计,老鼠已经入侵了世界上90%的岛屿,并造成了岛上超过60%的鸟类和爬行动物的灭绝。最著名的鼠岛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岛。1780年,挪威的大量老鼠从一艘失事的日本船上窜出,跑到一个岛上。很快,由于岛上没有树木,海鸟的数量急剧下降,这里成了老鼠的乐园。鼠岛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是美国政府用于保存栖息地,抵制外来入侵物种进行的一项实验。2008年,一包一包的老鼠药洒遍了整个11平方英里的鼠岛。在2009年的6月,生物学家宣布鼠岛上的老鼠暂时得到了控制。
从以上十种入侵物种入侵的原因以及手段,我们可以将物种入侵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有意引种是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将某个物种有目的地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这类引种可以是授权的或未经授权的)。无意引种是指某个物种利用人类或人类传送系统为媒介,扩散到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地方,从而形成的非有意的引入。像亚洲鲤鱼、葛根、野兔、欧洲椋鸟、甘蔗蟾蜍、灰松鼠、杀人蜂等都是有意引入的,都是出于某种好的意愿引入,最后造成了不可收拾的结局。而缅甸蟒蛇和老鼠则是无意引入的,出于某种忽略的因素使其趁虚而入,最终也是同样的结局。
不仅仅是国外出现这种物种入侵的现象,从我们接触生物这一门课开始就了解了我国与水葫芦之间不曾停息的战争。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作为猪禽饲料而被大规模“请进来”的水葫芦,如今正在我国南方进行一场不折不扣的生态入侵战,位于闽江流域上游的福建南平无疑是主战场。历年来为清除水葫芦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成效依然不大,争夺水中的养分氧气等,导致鱼虾大量死亡,船舶被迫停止。除水葫芦外,紫茎泽兰、假高梁、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薇甘菊等一大批“毒草害虫”均已被我国政府列入外来入侵生物的“黑名单”。下面是入侵我国比较严重的物种:
一、薇甘菊,原产于中美洲,现已广泛传播,成为当今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严重的杂草之一。1919年前后,薇甘菊作为杂草在中国香港出现。已列为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也被列为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乘风传播扩散种子是薇甘菊广泛入侵的重要原因。它可以攀附到其他植物上,抢夺阳光和场地,导致其他植物成为其“垫脚石”,最后造成了为他独尊的场面。一旦薇甘菊肆虐,当地的生态就生病了:植物首先被「绿癌」蚕食,进而令野生动物失去食物来源而离开或死亡,影响整个自然生态。薇甘菊在中美洲有多达160多种昆虫和菌类作为天敌控制其生长量,其他地区因无天敌制约而造成祸害。灭薇净,是以植物源材料为主要活性物质的防除薇甘菊专用药。灭薇净以“透皮给药”途径进入植株体内,通过对薇甘菊体内的萜烯类和精油类化合物进行缔合、溶解和置换,使薇甘菊的生理、繁殖等器官受干扰,生理、生化功能失常而枯萎死亡,且难于再生。经田间试验,防效在95%以上,具有较理想的持续控制效果。该药剂是目前防治薇甘菊较为安全、有效的防治药剂,现已在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广泛应用。
二、紫茎泽兰,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界里的“杀手”,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牛羊中毒。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无论在干旱贫瘠的荒坡隙地、墙头、岩坎,在石缝里也能生长。结实能力强,每株可结种子3万~4.5万粒,多的可达10万粒。瘦果细小,顶端具冠毛,随风飘移散落,极易在裸地和稀疏植被的生境中定植生长。紫茎泽兰侵入农田、草地后,与农作物、牧草争水、争肥、争阳光、争空间,严重影响农作物、牧草的生长。在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后疯长蔓延,威胁到农作物的生长。
三、豚草,菊科豚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吸肥能力和再生能力极强,在土壤中吸收很多的氮和磷,造成土壤干旱贫脊,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叶子中含有苦味物质和精油,乳牛食入可使乳品质量变坏,带有恶味。豚草还可传播病虫害,豚草花粉是引发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症的主要病源。
四、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的危害尤甚。危害性大。虫情暴发时,黑色的幼虫爬满树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吃光所有的绿色植物叶片。喜食的树种有100多种,如果没有了喜欢吃的树叶,它将会把农作物、蔬菜、杂草等一切绿色的植物一扫而光。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防治:1.实行检疫:严禁从疫区引进苗木,防止美国白蛾扩散;2.人工防治:发现幼虫结网为害时,剪除网幕集中烧毁,杀灭幼虫;3.使用美国白蛾性诱芯:诱杀成虫,抑制产卵;4.药剂防治:在幼虫为害期,喷50%杀螟松1000倍,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或2000倍速灭杀丁加上800倍敌敌畏,均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五、食人鲳,在山东卫视的《调查》栏目中,看到了柳州市出现的一种咬伤市民的鱼,个头不大,但被咬之后伤口血流不止,该市民将鱼带回家放到了鱼缸里,邻居观看时又被咬到,凶鱼接连伤人后,柳州市水产、渔政等部门进行了调查。水产研究所资源保护专家称这条鱼通称食人鲳,一种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食人鱼,有像剃刀一样锋利的锯形牙齿,喜爱群居,是天生的狩猎机器,猎杀河里一切可以移动的动物,并将它们顷刻间分食干净。柳州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认为,食人鲳很可能是作为观赏鱼,通过非法渠道进入中国的。也许是饲养它的人不想再养了,就把它放生,食人鲳顺水流到柳江河。
目前有关部门正对柳江内食人鲳的数量进行评估,并将尽快采取应对措施。而在不久前,同样作为外来物种的巴西龟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六、巴西龟,巴西龟又名红耳龟,大多数种类产于巴西,是世界公认的生态杀手,已被世界环境保护组织列为100个最具破坏性的物种之一,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已将其列为危险性外来入侵物种。然而,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巴西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走进中国百姓的家庭。
大明湖是山东济南的著名景区。从小就在大明湖边长大的纪明,1987年开始从事水面垃圾清理的工作,他说,最近由于大明湖的巴西龟数量越来越多,对湖里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因此,他每天多了一项任务,就是从湖里往外捞巴西龟。一天最多的时候能逮到二三十个。巴西龟因为抢夺食物能力强,繁殖能力强,在世界上也被公认为生态杀手。巴西龟来到大明湖后,什么都能吃,鱼子、鱼苗,甚至咬伤大鱼,被咬伤的大鱼皮肤溃烂后就会因缺氧死掉。
很多国家已经明令禁止巴西龟的进口和贸易,但是在大明湖,正是因为市民来放生,造成了巴西龟数量越来越多。很多市民都很支持放生,但是对于放生所导致的后果却很少有了解。大明湖的管理人员表示,来大明湖放生的人不在少数,但这个善意的举动却影响了大明湖的生态。一只很小的巴西龟能长到巴掌那么大小,有的还能长到脸盆那么大。正是这种被人当作宠物来养的龟,却被世界自然联盟组织列为最危险的100种外来物种之一,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刘全儒介绍说,巴西龟放在自然界,我们看不到什么变化,只是增加了一个物种,但是当地的龟,就会受到巴西龟的排挤,就会导致当地龟的数量越来越少,以致于物种灭绝。瓶盖大小的巴西龟10元钱能买到3个,碗口大小的也只卖15元,远比市场中的本地龟便宜。由于价格便宜,易于饲养,巴西龟已经成为最畅销的宠物品种之一。但对于它入侵物种的身份,则很少有人知道。很多人都将这种看上去乖巧可爱的小动物作为宠物饲养,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种龟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巴西龟一旦出现在野生环境中,将会极大地破坏本地生态物种的多样性。
在北京的花鸟虫鱼市场中,除了巴西龟之外,六角恐龙鱼、清道夫等各种漂洋过海而来的奇特物种随处可见,俨然成为市场上的热销宠物。然而,就是这些被大家当做新奇特宝贝的外来宠物,却隐藏着物种入侵风险。
七、烟粉虱,烟粉虱是同翅目粉虱科的一种很微小的昆虫,但它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定义为超级害虫的一种昆虫。它的主要危害在于它能传播植物的15种以上的植物双生病毒,造成毁灭性的危害。它具有寄生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繁殖能力强的特点,同时对于植物的破坏能力极强。
这些“入侵者”不仅带来生态灾难,还把灾难之火直接“烧”到了经济领域。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三峡库区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极其重要的植物资源库和物种基因库。而近年来,三峡库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中被逐步蚕食破坏。据初步统计,三峡库区外来入侵生物多达50余种,其中紫茎泽兰是最为严重的一种。日前在福州市参加首届生物入侵国际大会的“生物入侵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万方浩说,紫茎泽兰现在我国贵州、云南、重庆、四川、广西等地呈蔓延之势,在一些地区已成重灾,给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重灾区。”万方浩告诉记者,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现有500多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多达100余种;近10年来,新入侵的外来生物平均每年新增约2种。其中,有55.1%的外来入侵物种来源于美洲,21.7%来源于欧洲。据估计,这些“毒草害虫”的入侵给我国带来每年约130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这些外来物种在中国缺乏天敌,正在不受限制地疯狂生长。外来物种一旦适应了本地环境并成为优势物种,将对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影响,并可能导致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不仅是常见的各种宠物,还有很多入侵物种平时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我们却知之甚少。其实不只是在中国,目前,抵御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课题,比如美国是通过签署总统令实行国家行动计划,通过立法加以确权,让各部门各施其责,而在我国也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有效的责任机制,并且落到实处,同时需要科技手段的配合与投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让我们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日前在福州市参加首届生物入侵国际大会的“生物入侵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万方浩说,解决外来生物入侵的问题,一方面,对已有的生物入侵造成的巨大损失,要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另一方面,亟待健全外来生物引进、监管机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有500多种,其中大面积发生严重危害的多达100余种。初步估计,松材线虫等十余种主要入侵中国农林业的有害物种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74亿元。很多单位和个人对外来物种可能导致的生态和环境后果缺乏足够的认识,外来物种的引进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调查表明,在我国已经严重成灾的入侵生物,有39.6%是属于有意引进造成的,49.3%是属无意引进,经自然扩散等其他途径入境的仅占3.1%。其中55.1%的外来入侵物种来源于美洲,21.7%来源于欧洲。“请神容易送神难”,当前建立严格的外来生物引进制度和监管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不是所有的“借鉴”都是有益的,在文化领域我们提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样在生物领域也是如此,不能只看到利益,也要考虑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问题,即便是加上了入侵因素的考虑,也可能会因为环境的变换而引起基因和适应能力的变化,生物的问题就应当从生物的方面去考虑。物种入侵对任何领域都是巨大的挑战,没有人可以明哲保身,每个人也都不应该置身事外。在《中国青年》杂志上有这样一个自嘲的段子:在英国,大闸蟹也泛滥成灾,政府已花费3000万欧元来治理,但成效不大,有一个英国餐馆的老板想到中国人那个强大的胃可以消化,于是出售给当地的中国餐馆,大受欢迎。中国网民自嘲“大闸蟹你有本事在我家门前那条小河里泛滥试试„„”,要发展更要可持续,要经济更要保护环境,希望每一个公民都有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信这也是“造物主”所乐见的。
就在之前刚写完报告之后,去超市逛的时候竟也发现了巴西龟的踪影,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入侵物种存在,并且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每个人都有义务去“发现”我们身边的“外来者”,并且有责任一起把它送回到自己的环境中。这也是每一个科研人员为之努力不止的事业。
亚洲鲤鱼
蛇头鱼
葛根
野兔
欧洲椋鸟
缅甸蟒蛇
甘蔗蟾蜍
灰松鼠
杀人蜂
老鼠
食人鲳
巴西龟
烟粉虱
紫茎泽兰
豚草
美国白蛾
薇甘菊
空心莲子草
第五篇:我国蛇类物种的现状及其保护[最终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我国蛇类物种的现状及其保护
作者:王丹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8期
摘 要:中国的蛇类种类十分丰富,但是由于人对自然界大肆的掠夺,使环境严重受到破坏,加之人类对蛇类资源的无休止的需求,导致我国的很多蛇类都面临灭绝的现状。本文主要对我国蛇类的多样性、分布及其现状、原因的分析,提出保护蛇类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国蛇类多样性濒危现状养殖
中图分类号:S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c)-0119-01 引言
蛇类属于爬行动物的一个分支,最早起源于蜥蜴类,它的生活环境和对食物的获取途径对整个种群的分布和数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年来,由于人们对蛇类的需求量增加和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化,导致了许多种蛇类都濒临灭绝。根据相关网站的公布,在地球上近500年以来,已经有大约15种蛇类在地球上消失,而现阶段受到灭绝威胁的蛇类高达近300种,其中有50余种蛇类处于极危状态,90多种处于濒危状态,150种左右相对也比较危险。
和两栖类物种相比较,蛇类的濒危程度的提升与数量的不断减少在短时间内还不能显示出来。所以,人类对蛇类的关注程度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视还不够。
蛇类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
世界上现在存在的蛇类大约有2750余种,分为18个科、大约450多个属,蛇类主要分布于北纬67°到南纬40°范围内,其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下来是温带,最少的是寒带。陆地上海拔1000m左右的山区、丘陵和沿海低洼地带分布最多,海拔2000m以上的地区分布逐渐减少。
中国已知现存的蛇类大概有205种,隶属9科66属,占世界总蛇类种数的7.5%左右。中国蛇的数量和种类按照纬度从南向北逐渐减少,我国北方地区各省的蛇种类不足20种,宁夏和青海最少,东南地区蛇类的分布比西北地区的蛇类分布大约高出一倍,另外,我国有特有蛇种54种,占据了蛇类种类的26%左右,其中,在四川、广西、云南和福建分布最为广泛,而东北和西北以及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没有特有蛇种的分布。2 蛇类的现状及其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我国的蛇类资源比较丰富,利用蛇类资源也由来已久,人类对蛇类的药用、食用和观赏用致使我国的蛇类资源大量下降, 导致蛇类资源逐渐走向濒危状态,并且有增无减。例如百花锦蛇、黑眉锦蛇、尖吻蝮、金环蛇等部分体型大的蛇类,都随着过度的利用而走向濒危状态;一些以往数量比较多、利用也较少的蝮属蛇类,在目前也被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极易处于濒危或极危状态;还有部分鲜为人知的珍惜蛇类物种,如温泉蛇等,这些年也由于人类追求经济的效益对环境的过度开发而使蛇类的栖息场所遭到严重的破坏而使其数量骤减,濒临灭绝。
当前,我国的6种蛇类已被纳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贸易公约》,包括草原蝗、蟒蛇,滑鼠、舟山眼镜蛇、孟加拉眼镜蛇和眼镜王蛇。纳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蛇类有43种,野生灭绝的有1种,极危的有8种,濒危的有9种,易危的有11种,还有11种需要给于密切关注,其他的几种蛇类数据信息还不完善。有208种蛇类纳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其中有5种极危蛇种,4种濒危蛇种,60种易危蛇种,28种近危蛇种,81种需要密切关注,数据缺乏的有23种,还有7种没有做出评估。
我国蛇类处于濒危物种的原因,除了蛇类自身的生活导致之外,还有就是一些人为的或者是外在的因素所导致的物种无量逐渐减少,比如蛇类的食物越来越少导致了蛇类的繁殖和生长能力的下降,人类的破坏式开发导致蛇类的栖息地面积大大缩小导致蛇类的多样性遭到破坏;人类对蛇的需求量的增加,导致非法的不杀野生蛇类进行贸易等导致的蛇类数量的减少等。3 蛇类保护的手段和方法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蛇类的保护工作,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法律法规、控制贸易、开展宣传教育等方式,这些都是保护蛇类的主要措施。我国政府也早就意识到了蛇类保护问题的重要性,也逐步对蛇岛蝮、莽山烙铁头等珍惜蛇类设立专门的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还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关于加强珍稀野禽、野味和关于野生动物出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国家的重点保护与国际公约的约束来对蛇类物种进行保护,并且利用许可制度加强蛇类贸易管理。
细看世界各国对保护地球物质能够的实际案例,对蛇类的保护主要是栖息地保护和种群保护两方面,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主要是计算机模拟、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和摇杆、GPS等高新技术。但是,由于我国的蛇类研究专业人员较少,所以,研究的技术和成果都比其他野生生物要少。因此,我国要加大对蛇类的保护研究,以便提供科学的数据,特别的蛇类的起源、演化、分布等,产生濒危的原因及保护等方面。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到为,才能做到有效的管理。4 蛇类的养殖利用
最早对蛇类利用仅仅是药用价值,逐渐发展为综合利用。以往使用的蛇类主要是蟒蛇、眼镜王蛇、眼镜蛇、银环蛇、金环蛇、蝗蛇、蝮蛇、竹叶青、尖吻蝮、乌梢蛇、水蛇、鼠蛇、锦蛇、海蛇等种类,对蛇的肉、皮、油、胆、血、毒都有不同的利用价值。对蛇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势必会导致蛇类贸易的发展,过度无制止的蛇类贸易必然会导致蛇类资源的枯竭。中国作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蛇类出口大国,每年都有大量的野生蛇类和产品进入世界市场。国内和国际贸易增多,非法的捕捉和运输防疫不健全使蛇类资源出现耗损,对蛇类的生存产生的巨大的威胁。因此,我国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蛇类的养殖,用人工养殖缓解野生资源的压力,并且人工饲养已经取得成功,市场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5 蛇类物种多样性保护
由于蛇类是自然界中的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物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证农、林、牧丰产的重要作用,是提高生态效益的重要资源动物,并且蛇类作为试验用生物、药用动物和观赏动物都有相当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所以,保护蛇类的多样性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需要大力的重视和关注,才能保证全世界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物种的多样。就我国的蛇类物种多样性的现状和保护的现状,应该采用一系列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比如,野生蛇类资源严格管理,控制人工养殖与产品的开发,特别是稀有蛇类要开展蛇类栖息地的研究和保护;加强宣传力度,严格执法,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贩卖蛇类的违法行为;加强保护区建设,保护蛇类栖息地自然资源的保护,为蛇类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研究蛇类的保护生物学,了解蛇类在生物界的地位和作用;监测濒危蛇类的动态与种群恢复研究,寻找危机的根本原因,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为蛇类研究提供相应的数据资料,以便长久的保存我国蛇类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遗传的多样性。参考文献
[1] 赵尔宓.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两栖类和爬行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6.[2] 孙传奇.我国蛇类药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1(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