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河南省特色农业经济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05:5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河南省特色农业经济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河南省特色农业经济的思考》。

第一篇:发展河南省特色农业经济的思考

发展河南省特色农业经济的思考

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是指以提高农民收入、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 要目标,依托区域各具特色的农业相关资

源,生产出有区域特色的具有较高市场竞

争力的农产品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经营的过程。

特色农业的含义及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意义

特色农业就是利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

资源、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区域内

特有的名优产品,使之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

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

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

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围绕市场需求,突出地域特色、品质特色、加工特色等,形

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

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

系。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在于“特”。特色

农业也是优势农业,它采用规模化种植、标

准化生产,往往是县域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迎来

了前所未有的农产品丰足时代。我国大部

分地区农产品供求关系由长期短缺变为基

本平衡,部分农产品总量出现相对过剩

——区域性过剩和结构性过剩,造成部分

农产品价格低迷,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较为突出。“卖难”实质问题是产品和市场的结合问题,在市场中把农产品作为商品

流通,就要求产品优于或异于其他产品,这

就是竞争力,有了竞争力,经营才能实现最

大收益。所以,现阶段农业就是着眼于发

展在农产品竞争中占优势的特色农业。发

展特色农业对提高农民收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河南省必须大力推广和发展特色

农业,走特色化和产业化生产经营之路,才

能实现农业强省的战略目标。

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及现状

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农村劳动

力资源相当丰富;河南也是农业大省,充足的光、热、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为河南农

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河南的粮棉

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使河 南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 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河南 拥有丰富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态条件,并 拥有生物资源多样性和悠久的农业历史,因而,拥有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土特农产品。近年来,在河南传统农业稳步发展的同时,特色农业经济也得到了推广和快速 发展,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原阳大米、开封西瓜、中牟大蒜、驻马 店小磨油、永城辣椒、淮阳黄花菜、信阳毛 尖、南召柞蚕、西峡猕猴桃、灵宝苹果、新 郑红枣、河阴石榴、内乡山茱萸、方城裕丹 参、信阳板栗、南阳黄牛、道口义兴张烧 鸡、商丘大有丰酱园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 品牌特产,已发展成特色鲜明、效益可观 的特色农业经济,为河南特色农业的推广 和发展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根据不同县域特色经济的特点,河南的特色农业主要有以下4种发展模式。

1.传统药用、经济作物种植地区,依靠

本地传统名、特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生 产,以品牌求效益。

武陟县具有悠久的怀药种植历史,近

年来与“三九”集团、辅仁药业等合作,建起 了10万亩四大怀药生产基地,经济效益大 大提高。上蔡县芝麻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质量好。上蔡县小磨油厂生产的“高级小 磨香油”和“延年牌”白云回春芝麻香油分 别荣获国家保健品银奖和金奖。确山县为 把铜山烟叶这一特色品牌做大做强,烟草 公司派技术人员对烟农进行技术培训、指 导,使烟农从育苗、中后期管理一直到烘 干,全部按照标准进行,在此背景下,铜 山烟叶连年畅销。确山县瓦岗乡特有的土 壤、气候条件很适合红薯的生长,在对原有 红薯品种改良的基础上,确山县注册了“瓦 岗红薯”商标,提高了产品知名度。鄢陵县 把种植花卉园艺业作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 业,调整品种结构,发展地方特色花卉系 列,建成了腊梅、桂花、菊花、月季等八大生 产基地,初步形成了集科研、生产、销售、观 光于一体的花卉基地。

2.粮棉油生产基地在传统产业的基础

上,进行粮食深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 条,培育龙头加工企业,打造加工业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许昌县对粮食、大豆等传统产业,通过 调优品种,实现加工转化增值,初步形成了 以小麦、大豆加工为主的特色支柱产业,湖 雪面粉有限公司的“湖雪”商标被省工商局 授予“河南省著名商标”;建立了以河街为 中心的腐竹工业园区和以蒋官池镇为中心 的食品加工业园区,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 入。武陟县斯美特方便面厂是一家大型面 粉加工企业,在其带动下,西陶、大封等乡 镇建起了优质小麦生产基地30万亩,农业 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3.蔬菜、瓜果、花卉等新兴特色产业,重点加大技术投入,引进名、特、优、新品 种,建立无公害生产园区。

济源市依据地域优势形成了 207 国

道、新济路、梨虎路“三条蔬菜走廊”。博爱 县建立了鲜桃园区、葡萄园区、小杂果基 地、万亩蔬菜生产基地等四大特色农业区,并按照标准化生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 要求,形成了特色产业和产品优势,取得了 规模效益。汝南县不仅是驻马店市的“菜 篮子”,而且是整个豫南地区最大的蔬菜基 地。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与技 术扶持力度,引导菜农由“经验型”向“技术 型”转变,使蔬菜种植实现了规模化、品牌 化,被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定为“无公害 蔬菜生产基地”。

4.畜牧养殖基地发挥传统资源优势,改良品种,科学饲养,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 量和产品质量。

汝南县生猪品质好,冷鲜肉加工精细,在俄罗斯、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很受 欢迎,一直是供港活猪基地县。为发挥传 统资源优势,近年来汝南县通过改良畜禽 品种结构,加强疫病防治和检验检疫,大力 发展股份制、会员制等形式的畜牧饲养龙 头企业。唐河县根据农民的种养习惯、地 理气候条件、区域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选 取了名列天下五大黄牛品种的“南阳黄 牛”,建立起黄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并建起 以肉牛加工集团、明胶加工企业群为龙头的畜产品加工体系。唐河县的豫南黄牛交 易市场、豫南生猪交易市场、中原皮毛城已 成为全国性的区域购销信息中心和价格中 心。河南省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鹤壁、信 阳为重点的禽肉加工和以漯河、周口、许昌 为重点的肉类加工中心。

发展特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河南的特色农业仍以依赖地域气

候产生的农产品特色为主,依靠高科技的 特色农业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

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农业新产品

和高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实现产 品“新”、“特”,是特色农业的精髓。特色 农业要实行生产科学化、管理科学化、效 益最大化,就要把最新技术成果尽快转化 为现实生产力,体现出产品自身以及生产 加工的先进性、差异性,以提高市场竞争 力。国内外一些依靠高科技的特色农业,如美国的生物农场、荷兰的设施农业、以 色列的节水灌溉、日本的农业公园,都取 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有借 鉴意义。

河南特色农业发展重生产、轻市场,重 产量、轻质量现象仍较普遍。

市场要求产品要有特色,而产品特色

又需要适应市场。只有适应市场的需求才 能适应竞争、提高收益。发展特色农业要 正确分析省内外市场信息,要根据市场变 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并组织 生产。根据商品流向、交通条件和市场经 济发展的要求,建设高档次、远辐射、多功 能的市场网络,为发展特色农业架起产销 桥梁。

特色农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

不大。

近几年,河南省农业虽然发展较快,但 特色农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很 小,其主要原因是规模较小。要解决规模 经营的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 念,积极探索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途径,鼓励田、土、山、水向种植能手和大户集中,扩大生产规模,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 区域经济特色、发展特色农业龙头企业。

通过先进的生产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培 育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建设 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优势特色农 产品名牌产品,最大化地发展农业经济提 高收益。

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不够,标准化生产 技术有待进一步推广。

某些蔬菜、水果产品重金属含量较高,农药和化肥过多施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色药材、水果缺乏标准化生产,品质不稳 定,最终影响特色农产品的生命力。要转 变观念,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质量意识,大力推广无公害特色农业产品、绿色食品 和有机食品及标准化生产技术,通过示范,带动全省特色农业的良性发展,这是增强 特色农业产品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作者单位依次是:河南省农科院农作 物新品种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科院种业 公司、舞钢市农业局)

第二篇:对发展农村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

文章标题:对发展农村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

——陈开龙(2007.7.2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着眼长远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下,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我们知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占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少不了,而当前的“三农”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是农村社会是否和谐的关键,也是整个社会是否和谐的关键。因此是否能够解决“三农”问题,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是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大局的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解决的大问题。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如何构建新农村、如何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解决目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我认为可以在建设农村生态农业经济上做文章。

在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中,就目前农村工作的实际而言: “生产发展”、“村容整洁”是最直观的,也是农民最容易感觉得到的,而要在农村实现“生产发展”、“村容整洁”这个目标,从而推进整个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生态农业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生态农业经济

要认识生态农业经济,首先要认识什么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虽已发展了20多年,仍还是处于搞试点的阶段,这主要因为我们对“生态农业”概念的认识比较狭隘,没有在公众理念上达成广泛共识。完整的“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内循环、能量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可持续的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状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这个概念是目前我国学者广泛认可的一种,因此,生态农业经济就是以生态农业发展为载体而成长起来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从上述可知生态农业经济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综合性。就是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从而达到经济上的增长;二是多样性。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都能扬长避短;三是高效性。通过农业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四是持续性。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从而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内在要求

(一)农民增收的需要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增收难问题。我们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广大的农村地区还普遍承续着传统的农业生产习惯,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习惯,在无形之中严重的影响和控制着农业工作者和农业生产者按照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方式指挥着农业生产,其使用工具的落后、科技含量低劣、生产力水平低下、不注重生态环境,思想观念落后,小富即安的特征,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导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滞后,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自然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在国家实施大面积退耕还林以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格局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从耕地中走出的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现,给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如何利用现有的有限耕地,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我们要在极少的土地上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就只能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观念上、技术上、生产方式上去打破农业上沿传下来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习惯力量。根据当前实际,发展农村生态农业经济无疑是增加农民收入一条有效途径。

(二)生态农业内在发展的需要生态农业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对绿色食品的社会需求逐日增加,尤其是现代食物观念的引入,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二是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促进了以劳动密集型的中国传统农业与现代高科技的结合,形成了现代科技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经济有着坚强的科技支持;三是生态农业注重保护自然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四是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是切实保

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五是发展多种农业经济经营类型,发展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有利于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及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牧业、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生态化发展。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需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农村生态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总目标。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精神,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生态农业经济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循环农业的发展,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大力开发农村清洁能源,积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建设乡村物业,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构建物质能源高效转化利用的生态产业链,推进相关产业在区域内的聚集和循环式组合,从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三、发展农业生态经济的思路

(一)以“水”为主,着力抓好农田基本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必须首先解决“水”的问题。这就要对水源实行全流域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综合平衡,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同时要严格控制农药对农业造成的污染,推行禽畜粪便资源化,提升地力;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和经营,完善配套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河流出险保障工作,推广节水灌溉。要大力加强中低产田土改造,重点治理中低产田土,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逐步提高单位面积的

产量,促进农民增收。

(二)以“林”为主,着力抓好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离不开绿化工作,要建设生态农业经济,就要按照中央和省的有关规定,搞好生态林业建设。要坚持贯彻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方针、政策,重点抓好退耕还林还草、荒山造林,搞好国家天然林保护、乡村绿化工程和封山育林,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种植适宜经果林,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着力培育山野菜等,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同时荒山造林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要与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使荒山、疏林地、灌木林地等披上翠绿的盛装,同时农民群众的收入增长得到很好的保障。采取各种措施,尽快营造一个清新、自然、和谐、美丽的人居生活大环境。

(三)以“畜牧”为主,着力抓好综合养殖生态工程建设

发展生态农业,畜牧发展相当必要,要不断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发展和培育畜牧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推进草地畜牧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转变,并且把草地畜牧业和草地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抓好沼气建设及沼肥的综合利用,实行“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搞好农村改圈、改厕、改灶,优化农村用能结构,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四)以“家”为主,着力抓好生态家园建设

生态家园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农田林网化、水渠洁净化、庭院立体化、乡村花园化。乡村道路畅通,森林繁茂,花草点缀,环境优美。农房前屋后栽花种草,果、畜、禽、鱼、菌、沼立体化循环种养配套,发展庭院生态经济。通过营造绿色环境,发展绿色产业,开发绿色产品,使农民享受绿色生活。要疏通水网,开挖水渠,将原来分散独立的坑塘串联贯通,形成项链状。要整修河岸,清除垃圾淤泥,构成乡村美景。要改善水染源。村民住宅要分组建设,建设组团绿地。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朗读,不断改善农村公共设施,包括道路硬化、供排水、文体设施、公共绿地、供电设施及信息通讯和治安、环卫等,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各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五)以“景”为主,着力抓好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

要广泛利用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金融资本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集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合一的区域,在实现高科技、高效益、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经营活动的同时达到美化景观,保护环境,提供观光旅游并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

四、新农村生态农业经济建设如何开局

结合农村实际,现阶段应以农村为载体,以大力发展沼气生态农业经济为突破口。以新农村建设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以生态农业经济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

池在生产生活用煤上和照明上可减少约1500元支出。同时,利用沼气池建设发展种养殖业,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总体上而言,农村发展沼气,一是减少煤炭、木材等常规能源的消耗,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保持水土、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改善农村生活用能结构和治理污染,改善农村面貌,节省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三是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农田肥力状况的改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把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有机的连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的山区实施沼气战略,无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怎样发展沼气生态模式农业经济呢?结合退耕还林的实际,可以发展“猪-沼-果”生态模式;同时以沼气为载体发展多种种养业,比如“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或者“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等。

(1)“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

(2)“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也较为适于西部地区。它的做法是: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小水窖和一个厕所。实行入厕、沼气、猪圈三结合,圈下造沼气池,池上养猪等,还可以在猪圈上设置笼养鸡,形成鸡粪喂猪,猪粪产沼气,沼液肥果林的循环农业生态经济模式。

上述两种模式是农村生态农业经济的雏形,是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最适宜的方式。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农业的投入逐渐加大,在农村逐步开办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业的产业化得到更大的发展,加大对农村农民群众的市场教育,使他们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增强他们的市场意识,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为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发展农村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来源于范文大全网,本站为所有正式会员免费提供文章查找帮助。欢迎阅读对发展农村生态农业经济的思考。

第三篇:2013年河南省长葛市农业经济情况

2013年河南省长葛市农业经济情况

2013年,长葛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农村经济总体继续呈现平稳运行态势。

一、农村经济运行特征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持续增长。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2.09万元,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18.71万元,增长4.0%;林业产值3.08万元,增长4.6%;牧业产值19.72万元,增长4.0%;渔业产值0.16万元,增长1.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1万元,增长6.6%。

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预计达24.25万元,同比增长4.1%。其中,农业增加值10.92万元,增长4.0%;林业增加值2.34万元,增长4.6%;牧业增加值10.65万元,增长4.0%;渔业增加值0.12万元,增长1.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22万元,增长6.6%。

(二)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略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5.55万亩,同比增加0.51万亩,增0.4%。其中夏粮面积56.06万亩,产量27.80万吨,夏粮总产实现“十一连增”;秋粮播种面积59.49万亩,比上年增加0.38万亩,增0.6%,产量为26.56万吨,同比增长0.3%。全年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粮食总产量继续稳定在50万吨以上。

(三)水果面积、产量均有所减少。2013年全市水果面积为240公顷,同比减少5.9%,水果产量达3956吨,同比减少6.0%,其中主要水果产量:苹果230吨,梨180吨,桃1398吨,葡萄1220吨,均比去年减少。

(四)畜牧业生产增长平稳。2013年,全市肉蛋奶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其中肉类产量6.84万吨,同比增长4.0%;蛋产量4.79万吨,同比增长0.8%;奶类1.32万吨,同比增长0.2%。全市生猪出栏78.21万头,同比增长4.4%;存栏42.89万头,同比下降3.1%。家禽出栏648.01万只,同比增长0.1%;存栏507.83万只,同比增长0.1%。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长葛市近些年农业经济与农民收入都有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一是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下,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过快,给农民增收带来一定难度;三是受市场的影响,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对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突出抓好主导产业,增强农业产业化的内驱动力。继续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扶持政策,优化品种结构和布局,认真落实各项科技措施;巩固提升蔬菜产业;健全农产

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业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二)密切关注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宏观调控,强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产品价格稳定,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三)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一是加强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第四篇:突出三化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经济

突出“三化”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经济

齐爱社

区域经济又是特色经济。近年来,冷水滩区立足资源禀赋,瞄准市场需求,以创特色、强特色作为立业之本、竞争之策,建基地,兴产业,积极构建农业经济新格局,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经济持续繁荣。2007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5.9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3337元增加到4172元,增幅达25%。

一、打造特色农业基地,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按照生产规模化、产品特色化的要求,以花卉苗木、反季节蔬菜、时鲜瓜果、优质禽畜水产等为重点,全区大兴特色农业基地,逐步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农业竞争目标。我区充分利用广西、海南等地的西瓜上市的时间差,引进“黑美人”西瓜在伊塘镇种植,该品种西瓜在同类产品中竞争优势十分明显,不仅填补了市场空白,而且市场行情持续上扬。2007年,全区黑美人西瓜产量达10万吨,实现产值近1.5亿元。在政府服务、财政补贴、提供金融服务保障等措施的帮助下,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建成以30万亩优质稻基地、10万头牲猪出口基地、2万亩优质水产品、1万亩花卉苗木休闲观光基地等特色鲜明的农业基地32个。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岚角山的反季节蔬菜、花卉苗木;竹山桥、伊塘的时鲜瓜果;仁湾的药材种植、优质水产;马坪的牲猪;黄阳司的优质稻;普利桥的红薯等,逐步走向规模化。一乡一主导产业、布局区域化的农业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二、创立特色品牌,大力促进农业产品的产业化。区委、区政府及时调整农业发展思路,在打造特色基地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鼓励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等支农惠农政策,在坚决落实上级政策的基础上,实现了由大面积扶持农户向重点扶持农业大户和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一是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农产品标准化认定工作。“黑美人”西瓜已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的认证,顺利地注册了“伊糖”牌商标,成功地举办了三届“西瓜节”,西瓜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确立。岚角山镇杨甸蔬菜基地已通过了省蔬菜局“无公害放心菜基地”的认证。二是加大了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扩大生产,壮大规模。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发展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2007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8.15亿元,同比增长15%。同时,大力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发特色产品,并积极帮助宣传推介,提高市场知名度。熙可罐头、金三禾米业、恒惠饲料、献华中药材等产品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献华中药材种植开发公司已研制出15个享誉国内外的系列保健产品。

三、建设特色载体,不断强化农业服务的市场化。

区委、区政府坚持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的服务,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网络。一是发展壮大经合组织。大力扶持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区已建立牲猪协会、西瓜协会、蔬菜协会、水果协会等大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家。这些经合组织,在农业融资、市场资讯、产品销售等方面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是完善农产品市场销售网络。大胆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加强了乡镇集贸市场、城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目前,全区已建成14个乡镇集贸市场、10个城区农贸市场和8个水果批发市场。国家发改委布点的全国20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之

一、投资9000万元的“永州市农产品批发大市场”也已投入使用。同时,深入广东、深圳、长沙等大中城市,建立了28个农产品直销网点,逐步形成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以直销网点为枝节的较完备的农产品市场销售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三是不断加强政府服务体系和服务队伍建设。区直涉农部门进一步调整职能,逐步实现了从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到指导到服务的转变。各乡镇专门成立了“经济发展办公室”,集中了农技、农机、畜牧、水利等农业技术人员,专门为农业生产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职能作用越来越明显。

(作者系中共永州市冷水滩区委常委、副区长)

第五篇: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

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考

摘 要:特色农业是指各区域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凭借各具特色的农业资源,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高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安陆特色农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充分利用安陆特有资源优势,安陆特色农业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关键字:发展 特色农业 思考

安陆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

优越,是全国商品粮基地、湖北省46个粮食主产县之

一。近几年来,安陆在继续巩固国家粮食主产县市地位的同时,通过优化调整种植调整,强化农业科技推广,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发展形势良好。在此,笔者主张在安陆建立以特色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的市场化、技术化、产品化和标准化的新型农业体系,以增强在国内国际农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面,笔者就安陆特色农业的发展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安陆发展特色农业的必要性

近年来,农民增收问题成为农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农业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也急需解决。而特色农业正是解决这两大难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1、解决安陆农业两大难题的需要

农民增收问题,是安陆目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安陆农产品从总体上看比较单一,投入成本较大,但

缺乏特色,在市场上价格偏低,影响了农民增收。要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途径之一就是根据地区特点,发

展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即抓好二、三产业,通过大农

业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途径之二是在农业内部发

掘增长点。即是当地的“特色”,是安陆要着重扶持的主导农产品和支柱农产品,实现就地增收。

农民再就业问题,是安陆目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

二。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一部分被工业和第三、四产业吸纳,而相当多的农民

工处于半失业状态。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农民“离乡

不离土”、“离土不离乡”的观点,建议各农业区域

就地吸纳或交互吸纳农村劳动力,以缓解目前农民大

量涌入城市所带来的压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

专业化生产正是完成安陆农民再就业的重要途径。

2、提高安陆农产品竞争力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湖北省和安陆市都加大了开放力

度,农业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应对相对“质优价

低”的外地农产品的冲击,减少竞争压力,成为安陆

农业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时提出特色农业,正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减缓竞争压力的必然。安陆

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种类繁多,但由于多以小农户

经营的方式生产,难以在市场上形成气候。安陆农业

抗衡外地农业的压力,需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特色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3、安陆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自九十年代国家对农产品放宽政策,农业的发展

开始由单一的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

束。由于僵硬老化的农业生产模式,造成了农产品种

类少,品质差,销路窄,价格跌的局面。为此,突出

地方特色,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农业迎合市场需求的特

色产品,安陆才能在日益发展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

之地。

综上分析,特色农业作为减轻国际国内市场压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将在安陆农业经济可持

续发展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将成为安陆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安陆发展特色农业的制约因素

安陆特色农业的发展虽然存在有利条件,但也有

一些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特

色农业的发展。

1、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安陆市地处南北气候交汇处,西北部多丘陵低山,历

来旱涝灾害比较频繁,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较差。

2、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现实问题。一方面是种养

殖大户需要集中土地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农业生产;

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农户不愿意把土地交给他人经营,认为自己种田吃粮,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市场风险。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变通处理土地问题的现实矛盾和政策约束。

3、高素质的农技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农技人员应有的待遇难以兑现,造成农技人员流失,目前农业技术业务骨干“青黄不接”的现象,为今后农业服务和农技推广工作留下了“后遗症”。

4、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由于我市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多为老、弱、病、残、妇,影响了农业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农业生产水平难以提高,土地撂荒现象严重,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依然偏低。近年来,尽管我市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增加较快,但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依然偏低,农业组织的抗市场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不强,不足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安陆特色农业的思考和建议

1、着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突出抓好无公害、绿

色产品农业标准的制订和执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加大农业创名牌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品牌的宣传、促销手段。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使品牌农产品能迅速走进市场。继续实施“一镇一品”战略,大力推行“一村一品”,把安陆白花菜、南乡萝卜、吉阳大蒜等品牌打出安陆、打出湖北、打出中国。

2、特色农业产业化、标准化

要长期保存特色农业的市场竞争活力,要对抗外地农产品“低价”的优势,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是第二步。产业化经营能大大减轻地区对固有资源的依赖性,尤其对气候地理条件的依赖性,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能够确保产量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市场由于需求波动而产生的风险。

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在其产业化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集合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它将是安陆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长期目标。要继续依托神丹公司、午时药业等企业,搞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3、特色农业知识化、技术化

特色农业技术化,包括生产管理的技术化和市场的信息化,不论对于特色农业中较为传统的水产农业、旱地农业、高优农业,还是新兴的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的农业等,整个过程的系统化、技术化管理都是其活跃于市场的生命线。一方面,一个地区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努力改造产品品质,以技术提高其产

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在特色农业的管理上,都需要知识化、技术化管理。如质量检测、病害预防、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等方面。今天,信息技术在安陆农业的发展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加快土地流转

给予农民相关的政策支持,鼓励土地以租赁、延

包等多种方式流转,发展反季节蔬菜、食用菌和珍稀水果等特色农业,使“种田不比打工差”已成为安陆农民的共识。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补贴力度,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减少农业灾害损失,以鼓励农民和农业合作组织投资现代设施农业。三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

下载发展河南省特色农业经济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河南省特色农业经济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考与建议XX市“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日前,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围绕“十一五”期间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路......

    秦朝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秦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摘要】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解决好农业问题,才能保证秦帝国的社会稳定。农业问题关系秦帝国的发展全局。秦朝的经济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

    关于学校特色发展的思考

    上周五参加了全市小学校长论坛。一位校长引用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的话说“学校特色一定不能脱离课堂教学”,这对很多学校的“特色”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对刘校长的观点我......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农业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农业经济 [热点综述] 目前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生态恶化的首要原因。农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政......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若干问题探讨

    【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若干问题探讨 张伟 摘 要 循环农业经济在循环经济体系中......

    对长沙特色商业街发展的思考

    对长沙特色商业街发展的思考来源:长沙晚报时间:2010-01-03特色商业街汇集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旅游等诸多现代商业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它将成......

    加快我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实现“文化大繁荣”,掀起新型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对于具备特色文化的xx县,创新特色文化品牌,将文化力转化......

    发展优势特色经济产业调研思考

    沿黄城市带建设战略的实施是**市崛起的契机,打造黄河金岸和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如何在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