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南大学物流工程研究生简介
一、专业领域简介
物流工程指运用现代工程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规划与设计、实施与控制、组织与管理。从系统工程学角度看,现代物流系统的全过程包括需求预测、原材料采购、零部件支持和物料管理、物流中心选址、规划与设计以及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等各种活动。这些物流活动离不开物流应用技术的支持。物流管理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与众多的学科相关联,如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因此,需要运用综合工程技术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解决物流实践中的技术与管理问题。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授予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遵循物流工程专业特点,制定本学科培养目标:掌握物流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物流工程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物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开拓进取、锐意改革、科学严谨的研究精神。应坚实系统地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研究和解决本专业方面的实际问题。能运用一种以上外语较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资料和撰写科技论文,基本达到能读、写、听、说的程度。
三、研究方向
(一)企业物流的管理与运作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物流系统是一个涉及领域非常广泛的综合系统,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主要是对物流战略层面的计划与决策,将对象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从全局的观点出发,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物流系统分析、优化与整合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以及物流系统方案的设计方法与物流系统的综合评价技术。
(三)供应链管理
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储、配送中心和渠道上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移、分销及销售的管理办法。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在配送网络的重构、库存控制、供应链集成与优化、产品设计、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是该方向研究的一些主要内容。
(四)物流产业规划与设计
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便于消费地直接联系的生产活动,具有产业发展的性质,还包括物流园区规划、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等。
第二篇:江南大学导师简介
江南大学微电子学导师信息汇总
1.虞致国,男,副教授,1979.1出生,于南京大学获得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工学 博士学位。2005.7-2012.7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从事系统芯片 设计及IC设计项目管理、物联网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芯 片及VLSI的设计、物联网工程等。在专业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EI检索4篇。取得5项软件著作权、1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及2项版图设计专用 权,申请发明专利5项。主持或参与军用微电子预研课题1项、集团公司预研支撑 课题1项、集团公司青年人才创新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项、军用集成 电路型号2项、江苏省工业支撑计划1项。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 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2011年入选为江苏省第四期“333高 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邮编:214122
电话:***
Email: yuzhg@139.com
2.闫大为,1981年12月生,山东枣庄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毕业,获工科博士学位,师从国际知名学者陆海教授,现任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 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宽禁带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制备与特性研究。目 前,发表第一作者SCI期刊6篇,在国际权威SCI杂志 《Applied Physics Letter 》(IF=3.85)分别发表宽禁带半导体GaN-based LED与HEMT的相关工作,受到国内 外同行的广泛关注。曾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完成了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及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 题,目前主持中央高校自主科研基金青年项目与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 一项。
招收专业:半导体器件(与顾晓峰教授联合培养)
研究方向:宽禁带III族氮化物半导体器件的制备与物理特性
招生要求:具有一定的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基础,热爱科研
联系方式:
地址: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B223
电话:***
邮箱:davidyan2001@163.com
3.倪屹(博士),1970年出生,江苏武进人。2001年7月清华大学核技术专业博士 研究生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 师。
主要从事光电子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专业杂志Optics Express等发表学术论
文30篇,其中SCI检索23篇。主持和参加国家级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重点项目1项,其它省部级研究项目3项。
2.研究生教育
(1)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①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光电子材料
②控制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晶体材料生长设备
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①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光电子材料
②控制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晶体材料生长设备
3.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邮 编:214122
电 话:
Email: niy2011@163.com
4.肖少庆(博士),1980年出生,电子工程系副教授,等离子体光伏实验室主任,硕士生导师。2008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自旋光电子实验室,获博士学 位;2008年至2013年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离子体源与应用中心以及高等 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员的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硅基新能源材料及器件、新型光电器件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等。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篇左 右,第一作者SCI论文11篇,发表在包括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Reports(2013年影响因子13.9,五年平均影响因子19.0), Critical Reviews in Solid State and Materials Sciences(2013年影响因子5.9,五年平均影响 因子7.4),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等在内的国际重 要物理与材料学术期刊上,第一作者发表英文学术专著章节2章,申请国际专利1 项。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2项,分别是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金纳 米颗粒表面等离子激元在n型晶硅HIT太阳能电池中的设计与实验研究”和江苏省 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研究项目“基于绿色等离子体原子化沉积技术的高效硅基太 阳能电池研制及关键技术研究”。作为主要研究者参与完成的代表性科研项目包 括: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新能源应用开发大型项目“基于等离子体处理的低成本微 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Low-cost,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Thin-Film Solar Cells via Advanced Plasma Processing)”、第八届中国-新加坡联合研究计划 项目“基于先进等离子体技术开发商业上可行的硅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ly Viable Si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via Advanced Plasma Technologies)”、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侧向光伏与磁电 阻共存新型光电材料的研究与制备”等。
2.研究生教育
(1)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专业性研究生:集成电路工程
3.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邮编:214122
电话:
Email: larring0078@hotmail.com
5.钟传杰博士,1959 年出生,山东 人。2002年3月日本东北大学固体电子专业研究 生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微电子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专业杂志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Thin Solid Films,Microelectronics Journal,Jpn.J.Appl.Phys,Solid State Ionic,J.Vacuum.Science and Technology.半
导体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约40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7篇。主持和参加国家 级项目2项,其它省部级研究项目3项,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同时,与多家公司和企业合作开发物联网接点设备、专用集成电路等。
二、研究生教育
(1)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微电子学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内容:①新型半导体器件
②有机电子学
③微电子系统及专用集成电路设计
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集成电路工程
三、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邮 编:214122
电 话:***
Email: zhongchuanjie@jiangnan.edu.cn
6.姓名:朱兆旻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计算机技术
集成电路工程
3.联系方式
电话:***
E-mail:431113249@qq.co
7.郭良权,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高工,江南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集成电路工程
3.联系方式
电话:*** 8.陆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高工,江南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集成电路工程
3.联系方式
电话:*** 彭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高工,江南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集成电路工程
3.联系方式
电话:*** 9.孙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高工, 江南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集成电路工程
3.联系方式
电话:*** 10.陶建中,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高工,江南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圆片制造工艺及工艺集成、封装工艺、掩模制版 工艺的研究工作,在专业杂志《微电子学》、《电子与封装》等发表学术论文10 多篇。主持和参加国家级项目10多项,主持省部级重点项目20多项。获得国家级 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
现任《电子与封装》杂志社长、编委。
社会兼职情况: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封装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盟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 集成电路工程
3.联系方式
电 话:***(0510 85810058)
Email: taojz08@sina.com
11.魏敬和,1970年1月9日出生,汉族,安徽庐江人,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现任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数字电路研究室主任,江南大学兼职教授, 江南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
1988.9~1992.7 安庆师范学院物理系物理教育专业本科毕业
1992.9~1994.7 合肥市第五十一中学物理教学
1994.9~1997.4 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
1997.5~2001.7 东南大学无锡工程学院
2001.9~2004.7 安徽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2004.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从事系统设计,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主管研究室全面技术工作,其中 2008.10~2010.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东南大学联合企业博 士后工作站。
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工作近20多年,先后主持系统集成电路、可重构ASIC 等20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的开发,“核高基”抗辐照高速总线接口项目总设计师,获部级科技进步奖2余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 人。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4项,在国内外会议、国内核心期 发表论文20余篇。
2.研究生教育
(1)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器件物理﹑工艺﹑材料, 新型器件设计与应用, 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 用
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集成电路工程
研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
3.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惠河路5号58所
邮 编:214035
电 话: 0510-85866312,***
Email: pume1975@sina.com 12.于宗光,1964年9月3日出生,汉族,山东潍坊人,教授/博士/博导,现任中国电 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专家(副厅级)。分别1985年7月、1988年1月在西安电子科 技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8年1月起在中国电科58所工作(其中1994年3月-1997年1月在东南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历任工程师,高工,研究员,研究 室副主任、主任,设计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所副总工程师、科研项目处处 长、所长助理等。2002年起,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外聘博士生导师。
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开发工作20多年,先后主持安全专用集成电路、CMDSPC30 数字信号处理器等30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的开发,获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次,其中 1998年以来,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四次,二等奖六次;获国 防科技进步奖、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部级科技进步一等 奖五次,二等奖7次。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四部。
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 “金卡用集成电路技术”,获2000江苏省科技进 步二等奖,其研究成果应邀在国际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 的“专用集成电路”、“20万门门阵列技术”等项目解决了亚微米集成电路设计 的各种难题,建立平设计平台技术,为研制多品种、少批量的专用集成电路提供 了强有利的保障,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研制的安 全专用集成电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004科技进步 一等奖和2005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首席专家研制的CMDSPC30 是32位 高性能的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内含双1K×32位SDRAM、4K×32位ROM、64*32位 指令高速CACHE、40/32位浮点/整数乘法器及ALU、32位桶形移位寄存器。采用全 定制层次化基于单元的设计技术完成芯片设计,解决了先进DSP体系结构、高速乘 法器设计、全局时钟设计、高可靠性设计等技术难题,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获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在0.5/0.8μm CMOS工 艺开发、设计建库及工程服务体系项目中,主持完成了有自主产权的0.5微米CMOS 军用集成电路单元库的建立,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应用到30余种产品的开发中,获2008年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在
JM8512型静态存储器电路中解决了超低功耗设计的问题,实现了目前国内最高水平的高可靠4Mb 静态随机存储器,获2008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 奖。
作为博士生导师,从2002年开始,每年招收2-3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集成电路的开发,成为理 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
2004年以来,先后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无锡市“十大杰出青年”,“江 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 领军人才、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优秀 人才等,2008年成为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实施专家组成员,2009年被评为“中央 企业劳动模范”,人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011年起任中国电科 集团公司首席专家,评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百名精英”。
2.研究生教育
(1)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器件物理﹑工艺﹑材料, 新型器件设计与应用, 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 用
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集成电路工程 研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
(2)博士生
招生专业:轻工信息技术, 研究内容:半导体物理和器件,电路与微系统
术及应用
3.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惠河路5号58所
邮 编:214035
电 话: 0510-85866103,***
Email: yuzg@cetc58.com;yuzg58@sina.com
13.张国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高工,江南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
2.硕士研究生教育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集成电路工程
3.联系方式
电 话:*** 张正璠,男,1966年10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现任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所长,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兼职教授、兼职硕导。江南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电子部优秀科技青年,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 一层次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模拟集成电路重点研究室主任。长期
从事微电子技术研究,涉及CMOS集成电路、CMOS/SOI、BiCMOS、抗辐射加固技术 和A/D、D/A转换器技术和新型器件技术等多个领域。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员,完成科研课题3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申 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出版《SiGe微电子技术》专著一部,在国家会议、国 内核心期发表论文30余篇。
1982.9~1986.7 云南大学物理系半导体专业本科毕业
1986.7~1990.9 电子部二十四所,任技术员 1990.9~1993.2 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
1993.3~1995.8 电子部二十四所,任工程师
1995.8~1988.2 电子部二十四所,任研究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主管技术工 作
1998.2~2002.6 信息产业部二十四所,任4英寸单片工艺室主任
2002.6~2004.1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4所,任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主任
2004.11~2009.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4所副所长,分管技术
2009.5~2011.1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4所所长
2011.12至今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58所所长
2.研究生教育
(1)硕士生
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器件物理﹑工艺﹑材料, 新型器件设计与应用, 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 用
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专业:集成电路工程
研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
3.联系方式
联系人:第五十八研究所 黄诚
电 话:***
Email: huangcheng100@163.com
第三篇:江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条例
江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条例
时间:2009-6-25 0:00:00 点击数:
(2004年8月修订)
为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坚持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国家设立研究生奖学金。根据原国家教委、财政部1994年9月26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奖学金办法》(教财【1994】50号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条例。
一、研究生奖学金的种类
研究生奖学金分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两种。
二、研究生普通奖学金
(一)普通奖学金的评定条件
凡是具备下列基本条件的计划内公费研究生,均有享受普通奖学金的资格。委托培养、定向培养的研究生按合同或协议执行。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未受校纪处分; 3.勤奋学习,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各门课程学习成绩合格。
(二)普通奖学金的标准
1.博士研究生
⑴入学前没有参加过实际工作(指应届毕业生及其他非在职人员,下同)和参加实际工作累计时间不满两年者,每生每月320元。
⑵入学前为在职职工,大学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累计时间满两年以上者,每生每月340元;大学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累计时间满四年以上者,每生每月360元。
2.硕士研究生
⑴入学前没有参加过实际工作和参加实际工作累计时间不满两年者,每生每月260元。
⑵入学前为在职职工,大学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累计时间满两年以上者,每生每月280元;大学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累计时间满四年以上者,每生每月300元。
(三)普通奖学金发放管理办法
1.普通奖学金按月发放。普通奖学金从新生报到注册的9月份(春季博士生为3月份)发起,新生因交费、体检、请假等本人原因导致注册延期或参加过工作的研究生未及时交纳《工资转移单》而未能按时发放的,自注册或交纳后发放,之前的不予补发。
2.在校研究生休学期间停发普通奖学金,返校注册后下月开始发放。
3.普通奖学金从毕业生毕业离校的7月份(春季毕业生为4月份)起停发。(即发至6月底、3月底)。因本人原因导致延期毕业的或虽已毕业但因出国、考研等原因暂未离校的,延长期间(博士研究生超过3.5年,硕士研究生超过2年)和暂未离校期间均停发普通奖学金。
三、研究生优秀奖学金
(一)研究生优秀奖学金的类别
研究生优秀奖学金(以下简称优秀奖学金)分四类:
1.研究生一等优秀奖学金(以下简称一等奖学金);
2.研究生二等优秀奖学金(以下简称二等奖学金);
3.研究生三等优秀奖学金(以下简称三等奖学金);
4.研究生单项优秀奖学金(以下简称单项奖学金);
(二)研究生优秀奖学金申请条件
1.申请各类优秀奖学金者,必须是根据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正式录取的本校在籍注册的全日制研究生。
2.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3.学习勤奋,严谨踏实,勇于进取,成绩优良。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凡本学年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无资格申请各类优秀奖学金:
1.违反校纪校规受到校纪处分者;虽违反国家法律、法令、法规,但未受到司法部门或公安机关处罚者; 2.学位课、必修课或指定选修课成绩有不合格者;
3.未修满规定的学分者;
4.无故不参加集体活动者;
5.宿舍卫生不达标者;
6.延期毕业者;
研究生一等优秀奖学金
1.评定比例为6%,奖金额为1000元/学年。
2.一年级研究生学习成绩优异,通过学位英语水平考试,智育排名在学院同年级内前10%;二年级及以上博士研究生有两篇以上学术论文、硕士研究生有一篇以上学术论文在全国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或有科研成果通过鉴定(署名在前二名)。
研究生二等优秀奖学金
1.评定比例为10%,奖金额为600元/学年。
2.一年级研究生学习成绩优秀,通过学位英语水平考试,智育排名在学院同年级内前15%;二年级以上博士研究生有一篇以上学术论文在全国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硕士研究生有一篇以上学术论文在全国性学术刊物上发表,或有科研成果通过鉴定(署名在前三名)。
研究生三等优秀奖学金
1.评定比例为15%,奖金额为400元/学年。
2.一年级研究生学习成绩优良,通过学位英语水平考试,智育排名在学院同年级内前20%;二年级以上博士研究生有一篇以上学术论文在全国性学术刊物或国际刊物上发表,硕士研究生有一篇以上学术论文在学术刊物发表,或有科研成果通过鉴定(署名在前五名)。
研究生单项奖学金
为了鼓励在德、智、体、美中某一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或为学校做出特殊贡献的研究生,学校设立单项奖学金。根据评定条件,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每学年每位研究生只能参评一种单项奖。
1.创新奖
用于奖励在本学年中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出艰苦努力并取得专家认可成绩的研究生;用于奖励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通过先进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各界合作并产生明显社会效益的研究生。奖金额为300-500元/人
2.优秀论文奖
用于奖励在本学年中在全国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并取得专家认可成绩的研究生。奖金额为200元/篇
3.社会工作奖
用于奖励在社会和社团工作中组织管理能力较强、投入较多并取得较大成绩、任期一学年以上的研究生干部。奖金额为200元/人
4.文体活动奖
用于奖励在文体活动中获得省级(不含省大运会)以上奖励的研究生(个人前六名,团体前三名)。奖金额为100-200元/人
5.其它特殊贡献单项奖
为奖励在除前述四方面外的某一领域做出特别贡献或取得重大社会影响的研究生,各学院可根据需要设立此类单项奖。
研究生单项优秀奖学金配额(除优秀论文奖之外)按比例到学院。
(三)评选办法
组织领导:研究生优秀奖学金的评定工作在校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学生工作处、研究生部负责指导和审核。各学院可根据本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学院的学科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评选程序:
1.以学院为单位,由学院向全体参评研究生公布关于各类优秀奖学金名额和评奖条件,提出评比要求。
2.研究生个人对照有关条件向学院提出书面申请,或经班主任、辅导员、导师推荐产生获奖候选人。
3.由各学院汇总候选名单,事先征求研究生导师意见,根据申请条件经充分协商后产生初选名单。
4.学院进行初审后,在学院范围内预公示一周,充分征求师生意见。如有异议,由学院负责复核与解释。
5.各学院将初审后拟获奖的研究生名单和材料按要求送交学生工作处汇总后,经学校批准,由学院正式公布获奖者名单。
(四)其他有关问题 1.优秀奖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于每年十月进行。
2.获得各类优秀奖学金的研究生,由学校发给奖学金和证书。
3.凡已获得奖学金的研究生,如发现有弄虚作假、欺骗组织等行为,学校将追回已发奖学金和证书,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4.获得各类奖学金的学生,凡聚众请客、大吃大喝、挥霍浪费者,学院要进行批评教育,不听劝阻者应追回其奖学金,造成不良后果者,视情节给予必要的处理。
5.全国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是指在CSCD核心库、CSSCI源刊物、三大检索源刊物或江南大学研究生中文重要期刊推荐目录。
本条例从2004年9月起在04级及以后的研究生中执行。
本条例由江南大学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第四篇:江南大学发酵工程研究生面试英语翻译材料_62256
[1]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also known as white biotechnology, is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to th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chemicals, materials, and fuels from renewable sources, using living cells and/or their enzymes.This field is widely regarded as the third wave of biotechnology, distinct from the first two waves(medical or red bio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or green biotechnology).Much interest has been generated in this field mainly because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energy consumpti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waste generation, and also may enable the paradigm shift from fossil fuel-based to bio-based production of value-added chemicals.***************************************************************************************************** [2] In aerobic bioprocesses, oxygen is a key substrate employed for growth, maintenance and in other metabolic routes, including product synthesis.Due to its low solubility in broths, which are usually aqueous solutions, oxygen must be continuously provided by a gas phase, and thus the knowledge of oxygen transfer rate(OTR)is needed for bioreactor design and scale-up.The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oxygen in the broth, a suspension of respiring microorganisms, depends on the OTR from the gas to the liquid phase, and on the rate of its consumption by the microorganism, the oxygen uptake rate(OUR).***************************************************************************************************** [3] An immobilized enzyme is an enzyme that is attached to an inert, insoluble material such as calcium alginate(produced by reacting a mixture of sodium alginate solution and enzyme solution with calcium chloride).This can provide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changes in conditions such as pH or temperature.It also allows enzymes to be held in place throughout the reaction, following which they are easily separated from the products and may be used again—a far more efficient process and so is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for enzyme catalysed reactions.An alternative to enzyme immobilization is whole cell immobilization.***************************************************************************************************** [4] The bioreactor is the heart of any biochemical process in which enzymes, microbial, mammalian or plant cell systems are used for manufacture of a wide range of useful biological products.To design a bioreactor, some objectives have to be defined.The decisions made in the design of the bioreactor migh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verall process performance.Knowledge of reaction kinetics 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how a biological reactor works.Other areas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such as mass and energy balances, mixing, mass transfer and heat transfer are also required.***************************************************************************************************** [5]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ols for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is protein engineering.More often than not, a wild-type enzyme discovered in nature is not suitable for an industrial process.There is a need to engineer and optimize enzyme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activity, selectivity on non-natural substrates, thermostability, tolerance toward organic solvents, enantioselectivity, and substrate/product inhibition in order for the enzymatic process to be commercially viable.***************************************************************************************************** [6] As product purificatio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bioprocess, it is also evident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is part has to be performed in an integral way together with other key elements like biotransformation, fermentation or biocatalyst development.Changes in the bioprocess itself or in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like pH, temperature and solvent, can have a decisive influence on the crystallization, phase separation, extraction or adsorption behavior
of
product
and
impurities.The
combination
of fermentation/biotransformation with in situ recovery techniques continues to be of much importance.***************************************************************************************************** [7] The main goal of metabolic engineering is to improve the metabolic phenotype through genetic modifications.Most of the recent approaches to metabolic engineering have aimed to improve a particular biosynthetic capacity through engineering of the target pathway based on rational assumptions for its improvement.The resulting phenotypes are, however, often suboptimal and unsatisfactory due to the distant effects of genetic modifications or unknown regulatory interactions.It is therefore strongly desirabl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overall metabolic regulation mechanism in metabolic engineering.Metabolic regulation may occur either at the enzyme level or at the gene level.***************************************************************************************************** [8] Grea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last decade to identify genes and pathways relevant to cells enhancing productivity, figure out the metabolic bottlenecks,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protein synthesis, develop better nutrients and media formulation, increase growth rate, and design processes with the aim to increase overall productivity.New technologies have recently become available, which allow a thoroughly high throughput assessment of changes at gene(genomics)and protein(proteomics)levels involved in determining productivity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establish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cellular organization and productivity.***************************************************************************************************** [9] The oxygen transfer rate(OTR)in a bioreactor depends on the liquid sid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kL, the total specific surface area available for mass transfer, a, and the driving force in terms of concentrations.Since the two parameters, kL and a, can not be measured easily individually, they are usually lumped together as one single parameter called volumetric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kLa.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kLa in bioreactors is extensive.Many empirical correlations are proposed for kLa estimation.***************************************************************************************************** [10] A fed-batch is a biotechnological batch process which is based on feeding of a growth limiting nutrient substrate to a culture.The fed-batch strategy is typically used in bio-industrial processes to reach a high cell density in the bioreactor.Mostly the feed solution is highly concentrated to avoid dilution of the bioreactor.The controlled addition of the nutrient directly affects the growth rate of the culture and allows to avoid overflow metabolism(formation of side metabolites, such as acetate for Escherichia coli, lactic acid in cell cultures, ethanol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oxygen limitation(anaerobiosis).***************************************************************************************************** [11] Solid-state fermentation(SSF)has long been applied to the food industry.SSFs are processes carried out with microbes growing on nutrient impregnated solid substrate with little or no free water.SSF can be directly carried out with abundant low-cost biomaterials(starch, cellulose, lignin, hemicellulose, chitin, etc.)with minimal or no pretreatment, and thus is relatively simple, uses less energy than submerged fermentation(SmF), and can provide unique microenvironments conducive to microbial growth and metabolic activities.Currently, SSF is undergoing a renewed surge of interest, primarily because of the opportunities that SSF affords for increased productivity as compared to SmF.***************************************************************************************************** [12] Fermentation broths are complex, aqueous mixtures of cells, comprising soluble extracellular, intracellular products and any unconverted substrate or unconvertible components.Recovery and extraction of product is important in bioprocess engineering.In particular, separation is a useful technique;it depends on product, its solubility, size of the process, and product value.Purification of high-value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using chromatography such as hormones, antibody and enzymes is expensive and difficult to scale up.The necessary steps to follow a specific process depend on the nature of the produc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ermentation broth.***************************************************************************************************** [13] Sterilisation is the action of eliminating microorganisms from a medium.Sterility is the absence of any detectable and viable microbes in a culture medium or in the gas phase.Sterilisation is a process that destroys all living organisms, spores and viruses in a pressurised vessel at high temperature.In the food and dairy industries, sterilisation is commonly used to preserve food products.At the laboratory scale, huge steel vessels with live stream at 105 kPa are commonly used for 20–30 minutes.This is a closed system known as an autoclave;therefore it is batch sterilisation.Wet steam is usually used for effective autoclaving.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long duration may kill all living microorganisms, spores and viruses.
第五篇:江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江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时间:2008-6-25 0:00:00 点击数: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学[2005]6号),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本细则适用于按照国家招生规定被我校录取的接受学历教育的研究生。
一、入学与注册
(一)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及通知书上要求提交的有关证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到校报到,交纳培养费、住宿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应事先向所属学院请假,经批准后方可延期报到。请事假一般不得超过两周;请病假不得超过一个月。因特殊原因暂时无法按时交纳培养费,必须办理缓交手续,否则不予办理报到手续。
(二)新生报到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新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经分管校长批准,取消入学资格: 1.未经请假或请假未准或请假逾期而不报到;
2.入学前隐瞒或录取后发现有严重政治问题或道德败坏; 3.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在报考过程中有徇私舞弊行为;
4.健康复查不符合招生体检标准或隐瞒不符合招生体检标准的既往病史;
5.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在推迟入学期满后未按规定申请入学,或申请入学但复查不合格; 6.未按学校规定或约定交纳培养费、住宿费及其它相关费用。新生取消入学资格后,档案材料退回原单位或家庭所在地。
(三)复查合格者取得学籍,由学校统一发给研究生证、校徽,并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持研究生证到所属学院办理注册手续。(四)新生有下列情况之一,本人提出申请,经研究生部主任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推迟入学: 1.因故不能在两周内到校报到,经查实确系特殊情况;
2.经县级以上医院诊断,确因身体原因在一个月内不能到校报到; 3.在新生体检复查中发现患有疾病,在一个月内不能痊愈; 4.应届毕业生,因某种原因未按期获得毕业证书。5.其他原因
推迟入学以整学期计,最长不能超过一年,因参加志愿服务西部等特殊计划的研究生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新生在推迟入学期间,不享受在校研究生待遇。
(五)推迟入学的新生,需要复学时必须在推迟入学期满前一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提出入学申请,经学校同意后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因身体原因推迟入学者,还需附校医院复查合格证明书。
(六)每学期开学时,研究生要按时返校,按学校规定交纳培养费、住宿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后,持研究生证及交费收据到所属学院办理注册手续。
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须事先向所属学院及导师请假办理暂缓注册手续,不请假或请假未获准,按旷课论处。逾期二个月未按学校规定或约定缴纳相关费用者视为自动放弃学籍。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
二、学制(一)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2年;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5年。
(二)研究生必须在学制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如因客观原因需提前或推迟毕业,必须经导师同意和所在学院批准,提前一学期向研究生部提出申请。
(三)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不能少于2年;最长不能超过3年(在职委培硕士研究生不能超过3.5年)。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一般不能少于3年;最长不能超过4.5年(在职委培博士研究生不能超过5年)。硕士生超过2年、博士生超过3.5年学校不负责在学习和科研中所发生的费用,如科研费、普通奖学金等。
(四)因病休学或停学的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按休学或停学时间往后顺延。
(五)研究生的学制是一个定数,提前或推迟毕业只影响在校学习的时间,不改变学制。
三、转学与转专业和更换导师
(一)研究生一般应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到专业对口的培养单位,且接受专业必须符合培养研究生的条件。
1.拟转至外单位: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转出学院及转入单位同意,研究生部审核,分管校长批准,报江苏省高教部门审批(转至省外的还须两地高教部 门批准),由转入省(自治区、直辖市)抄送转入单位所在地公安部门,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
2.外单位拟转入我校:要求转入者向研究生部提交申请及原培养单位同意其转学的证明和成绩单及鉴定。研究生部在确认其符合转入条件后,组织考核并征得拟转入学院和导师同意后,送分管校长批准,报江苏省高教部门批准,抄送无锡市公安局,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研究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转学: 1.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2.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3.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4.应予退学的; 5.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二)研究生一般不得转专业,如因专业调整、导师变动或其它特殊情况,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转出学院及拟转入学院同意,研究生部批准,方可执行。
研究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转专业: 1.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2.跨学科、门类的。
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研究生换专业时,还须征得定向、委培单位同意。
(三)研究生因导师出国、工作调动、身体健康及其他原因而无法继续履行导师职责,可申请更换导师。更换导师由研究生本人申请,原导师和接受方导师同意,主管学院领导签署意见,报研究生部批准。换导师一般在本专业进行,跨专业还需同时办理转专业手续。
四、休学、停学与复学
(一)研究生因病不能坚持学习,经校医院诊断确需休养治疗或一学期内累计病假超过一个月,可办理休学手续。休学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所属学院同意,附校医院诊断证明书,送研究生部审核批准。
(二)研究生休学一般以一学期为限,期满后仍不能复学的,可继续申请休学,但休学时间累计不能超过一年。
(三)经批准休学的研究生应办理休学离校手续离开学校,回家休养治疗,其往返路费自理。休学期间的医疗待遇、生活待遇按我校有关规定执行。
(四)休学期满的研究生要求复学时,应提前十五天持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和校医院复查后确认能参加正常学习的证明书,向研究生部提出申请,经导师和所在学院同意,研究生部审核批准,方可复学。其毕业时间按休学时间顺延。(五)研究生有下列情况之一,可申请停学: 1.学习期间公派出国超过一个月; 2.定向、委培研究生因单位工作需要; 3.已婚研究生因生育;
4.其它特殊原因需请假达一个月以上;
(六)停学由本人提出申请,同时必须提供有关证明,因生育申请停学须持校计划生育委员会同意生育的证明,经导师及所在学院同意,研究生部审核,分管校长批准。
(七)研究生停学可按学期计,也可按学年计。停学时间累计不超过一年。经批准停学的研究生应办理停学离校手续,停学期间不享受在校研究生的生活待遇和医疗待遇。
(八)停学期满要求复学或要求继续停学的研究生,应提前十五天向研究生部提出申请。
(九)研究生休学、停学期间,有严重违法乱纪情节者,除按有关法律规定处理外,取消其复学资格,给予退学或其它相应处理。
五、退学
(一)研究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由责任人或职能部门提出,经学院同意,研究生部审核,分管校长批准,予以退学: 1.休学时间累计一年,经复查仍不符合复学条件;
2.经校医院(或指定医院)确诊,患有疾病或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
3.硕士生一学期有两门及以上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或一门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经补考后仍不及格;博士生有一门学位课程考试不及格或一学期二门选修课不及格; 4.经中期考核认为不宜继续培养; 5.本人申请自费出国留学; 6.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学习; 7.本人申请退学,经劝说无效。
退学将发给退学证明,学习满一年及以上、完成培养计划要求且成绩合格者,发给肄业证书;学习不满一年者,发给学习证明。(二)研究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由学院提出,经研究生部审核,报分管校长批准,作自动退学处理,并报教育部备案: 1.无故逾期两周不办理注册手续;
2.休学、停学期满未按时申请复学逾期两周以上; 3.未经批准擅自离校两周以上。
4、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按期完成学业,且未办理延期申请或超过延期期限未办理结业、肄业申请者; 作自动退学处理的只发给退学证明,不发给肄业证书或学习证明。(三)退学研究生的安排:
1.对退学的研究生,由学校出具退学决定书并送交本人,同时报江苏省教育厅行政管理部门备案。2.委培或定向培养研究生退回委托或定向单位;
3.其它来源的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落实就业单位的,可由学校推荐,予以派遣;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单位的,可根据本人意愿,退回原单位或其家庭所在地。
4.因课程学习原因退学的研究生,若确属情况比较特殊,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经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部审核,分管校长批准,可以自费试读一年。研究生在试读期间参加中期考核,若考核成绩为良及以上,试读期满,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和学院同意,报研究生部审核,分管校长批准,可转为正式自费研究生;若考核成绩低于良,即取消试读,按退学处理。试读只限一次,试读期内不享受在校研究生待遇。
5.研究生退学自批准之日起,停止享受在校研究生一切待遇,并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离校手续。
六、纪律与考勤
(一)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答辩。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不早退。按规定参加所修课程的考试(考查),严格遵守考试纪律,遵守论文答辩规则。
(二)研究生要按时参加培养计划规定和校、学院统一组织的教学、科研、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专门技能训练及其它活动。因故不能参加者,必须履行请假手续,假期结束后应按时返校并及时办理销假手续。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而擅自离校,或请假期满未续假,或续假未获批准而逾期不归,均按旷课论,旷课一天按4学时计。
(三)研究生一般应坚持在校参加学习,因特殊情况需出校或出国、境,都必须经导师、学院负责人同意,研究生部批准,办理相关出校手续,否则视同旷课。
(四)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提倡晚婚,不提倡生育。有关事项参照《江南大学关于在校研究生办理结婚登记、生育手续的规定》执行。(五)研究生请病假需凭学校或县级以上医院证明,一学期病假累计超过一个月,必须办理休学。请事假,必须有书面报告,说明事由、时间、天数,并附相关证明材料,请事假超过一个月,必须办理停学。(六)研究生请假审批权限:
1.三天以内,由导师批准,报学院备案;
2.三天以上,两周以内,由导师同意,学院负责人批准,报学院备案;
3.请假两周以上,一个月以内,须由导师同意,学院负责人批准,报学院、研究生部备案
(七)对旷课论处的研究生应根据情节轻重和本人的认错态度,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研究生纪律处分按照《江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七、奖励与处分
(一)学校将定期对研究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考核,对于品学兼优的研究生予以奖励和表扬。奖励和表扬采取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奖励与表扬的形式有:通报表扬、发给奖状、证书、奖品、奖金、授予荣誉称号等。研究生奖励和表扬见 “江南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定条例”和“江南大学研究生荣誉称号评定办法”。
(二)对犯有错误的研究生,视其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纪律处分分六种:(1)警告;(2)严重警告;(3)记过;(4)留校察看;(5)开除学籍。研究生处分实施细则按“江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江南大学学生校内申诉管理办法”执行。(三)研究生被开除学籍,应在一周内办理完离校手续,回原单位其家庭所在地。对开除学籍者不发给学习证明。
八、毕业、结业、肄业与就业、离校
(一)研究生按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及必须的实践环节,成绩合格,通过毕业(学位)论文答辩,德体合格,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按学校有关文件执行。研究生毕业前,还必须进行毕业鉴定,鉴定内容包括德、智、体三方面。
(二)研究生按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及必须的实践环节,成绩合格,表现良好,但毕业论文答辩未通过,予以结业,发给结业证书。对有学士学位证书且符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条件的,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论文进行修改可按《江南大学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的规定》的要求申请硕士学位
(三)研究生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按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及必须的实践环节,或未完成毕业答辩,将按肄业处理,发给肄业证书。(四)学校严格按照招生时确定的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填写、颁发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且执行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制度,每年将颁发的毕(结)业证书信息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注册,并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五)毕业、结业、肄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遗失或者损坏,不补办,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可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六)毕业研究生依据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就业,由各学院发给“江南大学研究生离校通知单”,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离校手续离校。(七)结业、肄业的研究生由研究生部发给“江南大学研究生离校通知单” 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离校手续离校,持离校通知单到研究生部领取结业证书或肄业证书。已有用人单位接受的,可列入推荐就业计划,安排就业;无用人单位接受的,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档案等材料转回原单位或家庭所在地。
九、定向和委托培养研究生
(一)定向、委培研究生入学前,须由定向、委培单位、研究生本人和学校三方签订定向或委托培养协议书,除需遵守合同有关规定外,均须遵守我校研究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定向或委培研究生申请学籍异动或变动时,须征得定向或委培单位同意。对定向或委培研究生进行学籍处理和纪律处分时,由学校通知用人单位。若定向、委托单位或研究生任何一方或双方撤消合同,均按退学处理。(三)定向、委培研究生的毕业、学位证书,由学校寄到定向或委培单位。
十、本细则从2006级秋季入学研究生开始执行,由研究生处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