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场镇2011年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总结
马场镇2011年特色小城镇建设
工 作 总 结
一、马场镇基本情况
马场镇位于大方县城西部,距大方县城37㏎,东邻小屯镇,西抵鼎新乡,南与纳雍县接壤,北与高店镇相连,全镇总面积为132.16平方公里。全镇共辖1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共182个村民组。全镇总户数12571户,总人口47286人,其中少数民族有:苗族、菜族、穿青族、白族、彝族、蒙古族等共16417人,占总人口的36.3%。马场镇交通便利,方纳公路、马九公路和牛场公路横穿我镇,11个村已基本修通通村公路。
我镇是国家级名胜风景区九洞天必经之路,境内风光优美的吱嘎阿鲁湖环绕而过,生物资源及旅游资源比较富集,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发展生态畜牧养殖和中药材种植,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二、我镇特色小城镇建设主要做法
马场镇在2011年被列为全区特色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之一以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旅游富镇、科教兴镇的发展理念,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抢抓机遇,奋力推进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第一组长、镇长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协调、研究和解决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跟踪督查小城镇建设项目的实施,多次召开小城镇建设会议,使广大干部解放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实行目标责任制。将小城镇建设目标责任分解至各相关部门,落实责任人,严格考核,并把相关任务列入镇、村干部百分考核中,从而使各项任务都落到了实处,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小城镇建设管理网络以及齐抓共管的良好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主要做好:“三个推进”:
1、会议推进。镇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每10天召开一次汇报会,加大对城镇化建设工作调度及经验总结。
2、督查推进。由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成员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督促检查。
3、考核推进。把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城镇化建设的指标体系,纳入目标管理,每月对城镇化建设工作严格考评,制定考核奖惩细致,对工作开展得好领导干部给予奖励,对完成得差严格追究责任。
(三)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小城镇功能。镇党委、政府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委托毕节地区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以积淀深厚、丰富的彝族民族文化为主题,挖掘和彰显其他民族文化,对马场镇小城镇建设进行总体规划,使其具有多彩的民族性、富含生态的旅游性、产业发展的长远性等特点。在规划过程中,反复多次对马场镇特色小城镇定位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多次召开人代会和全体乡村干部会,广泛听取代表及群众意见,形成整体科学规划,群策群智抓建设,争取基层民意基础,增加规划的可行性。
(四)整合力量多方协作,干群一心狠抓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量大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筹集足够的建设资金是建设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全体镇、村干部积极帮助建设户筹集资金,对资金短缺的建设户提供贷款方便,最大限度的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筹措建设资金;采取宣传促动、行政协调、政策带动、农民自建、商
户联建和投资者开发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并正确把握危改政策,注重危改资金与五园新村、黔西北民居、特色小城镇建设资金的整合,集中力量完成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
(五)立足长远、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完善功能。在注重特色的前提下,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社会资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公共公益事业,积极完善功能,逐步推进城镇现代化,让广大人民享受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依托规划,注重产业发展,继续巩固烤烟种植产业、稳妥推进煤炭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及生态旅游业,进一步拓宽第三产业规模,使小城镇住户住得起、住得好、会享受、会发展。
三、我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我镇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全区、全县城镇化推进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我镇特色的城镇化路子,以“工业强乡,城镇推动,加快发展,加快转型”为工作目标,认真部署我镇城镇化建设工作,目前,随着我镇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矿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着力改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条件,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把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积蓄发展后劲作为小城镇建设主要任务,全力以赴改善城镇环境。一是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我镇特色小城镇建设规划中的一棵树村、白泥村、马场村等公路沿线的街道房屋亮化改造得以整体推进,街道形象得以改善,外来经商、务工人员明显增加,各种市场经济贸易更为繁荣,发展条件更加优越。目前,黔西北民居农户改造及街道建设
步伐加快,黔西北民居实施800户,目前已完工360户,一律按照彝族风格和苗族风格来打造建设,街道两侧进行正立面改造,突出了民族特征,彰显了民族文化。
(二)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小城镇的综合开发建设,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镇稳步发展煤炭开采、烤烟种植两大优势产业,着力发展养殖业、特色经果林种植产业,培育中药材产业,发展生态农业。
我镇是通往纳雍县、水城县、牛场乡、鼎新乡、猫场乡等县乡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境内有合法煤井2口,其中1口就在小城镇建设所在地的一棵树村,全镇有合法砂厂6个、大型养殖场4个、特色种植示范基地5个、经果林基地3500亩、中小型超市4家、各种商铺620余户,经济贸易活动较为繁荣,外来经商、务工等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可以说,发展的硬件需求推动了小城镇建设。
(三)小城镇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城镇综合功能明显增强。通过对镇区道路的建设,以及乡村通组道路硬化“一事一议”工程的实施,全镇街道主要道路硬化率达到了98%,改善了交通,方便了群众出行;污水处理工程和垃圾处理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新建和完善了水、电、路、讯、医院、文化广场、车站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了城镇化农户的生活水平,既推进了全镇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又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一年来,我镇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抓好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的落实,安装了115盏路灯;新建水冲式公共厕所1座(基建中)、街道“白改黑”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小广场建设正在紧密施工中;完成了综合文化站、医院、老年公寓等的建设;改扩建了
410米长、13米宽的街道道路(另,农贸市场、小公园、垃圾处理站等项目已经纳入规划设计);实施生态文明家园 “黔西北民居”建设800户,目前完工360户,统一按地区规划设计院设计图集改造施工,准确定位,突出民族元素,注重创新及特色,永葆特色小城镇建设生机。
四、我镇特色小城镇建设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贸易物流的开发。根据我镇处于连接纳雍、水城等县乡的交通要道之上的优势,我镇将加大对贸易物流行业的投资力度。经过多年的建设,我镇已成为周边县、乡农副产品的商贸集散地,在此基础上,我镇将继续发展,成为辐射更广区域的贸易物流中心。二是组织部分干部及群众到小城镇建设搞得好地方参观学习,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增强抓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信心,进一步充分认识狠抓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三是进一步整合多方项目资源,着力打造特色小城镇的亮点工程,达到树点带面的示范带动效应,用实际效果感化群众,消除群众不支持不理解的抵触情绪。
我镇是九洞天风景区景点的交通要道、境内的吱嘎啊鲁湖景点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开发空间较大,随着大方至九洞天油路改造、马场村街道整治工程、马场至裸朵河(吱嘎啊鲁湖)的旅游道路等项目的开工,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工作必将迎来一个更为崭新的局面。
第二篇:张家湾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1
张家湾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2011工作汇报:
征地180.7亩,拆除合法建筑9户,共70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5户;2011年完成了新街道的绿化、管网铺设及通信、通电线路预铺设工程,完成两座过河桥涵的桥墩工程,街道路网已行成。计划2012年3月份完成路面油化和亮化工程,2011年累计完成投资1314万元。
2012工作计划:
2012年1月份,镇党委、政府制定并下发了2012张家湾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规划,2012年的资金投入计划如下:
(一)集镇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250万元进行原坐窝煤矿前235米二期街道建设;投入80万元进行河道改造;投入30万元进行公厕建设;投入68万元拆迁合法建筑;投入280万元进行旧城区街面油化;投入300万元进行新区街面油化;投入64万元进行旧城区排污管道安装;投入146.8万元进行旧城区人行道青石板安装;支付235米二期街道征地费用48万余元。
(二)房屋建设及建筑风貌发改造
投入328万元改造旧城区居民立面,以西北民居风格为主;投入416万元改造新城区居民立面,以西北民居并融合箐苗风格
修建。做到每一栋房屋都统一设计。规划区范围内附属设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风格与镇区的建筑风貌协调统一。
(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投入200万元进行车站建设;投入80万元进行农贸市场建设;投入100万元进行商品批发市场建设;投入300万元进行政府行政中心建设;投入300万元进行水厂建设;投入300万元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投入580万元进行幼儿园建设。
(四)绿化美化亮化建设
投入28.56万元进行旧城区绿化;投入150万元完成山体公园建设;投入150万元进行广场建设。
2012年小城镇施工计划如下:
(一)、2012年1月已完成二期征地22.878亩,2至3月:完成征地拆迁并支付相关补偿。完成政府行政中心、车站、农贸市场平场及一期油化亮化工程。
(二)、2012年4至6月:完成河道治理、旧城区排污管道安装、广场建设、山体公园建设。
(三)、2012年7至9月:完成旧城区立面和部份新城区立面改造、公厕建设、商品批发市场建设、旧城区人行道板安装、旧城区绿化、235米二期街道建设、水厂建设。
(四)、2012年10至12月:启动车站、政府行政中心、污水处理厂建设。
第三篇:特色小城镇建设方案
猪府发„2011‟138号
猪场苗族彝族乡人民政府
关于特色小城镇“河滨苗族风情苑”建设的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1‟13号)和中共毕节地委、行署《关于印发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若干实施方案的通知》(毕地党发„2011‟2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促进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为核心,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我乡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更大气魄加大投入,以务实高效的工作态度推进特色小城镇——“河滨苗族风情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力争2012年底建成布局合理、规划科学、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完善、生态优良、经济实力较强、社会和谐稳定的农村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二、建设定位
建筑样式上参照“黔西北民居”建设十八字方针,并注入苗族舞蹈、蜡染、刺绣、古歌、酒歌等苗族文化风情元素。
三、建设内容
1、道路基础设施
规划区内街道(主街道长1000米,宽20米)、巷道油路硬化率达100%,人行道铺装率达100%,路灯设施设置完善,亮灯率达100%。
2、供排水设施
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城镇主要道路、公共场所、集中居住区排水设施完善,畅通。
3、公厕
按国家标准建成1个水冲公厕。
4、公共服务设施
按照规划要求,设置机关幼儿园1所,农业服务中心办公楼1栋,教师宿舍1栋,文体娱乐活动中心(文体广场)1个,图书室1个,苗族工艺展售厅1个,集贸市场、集镇超市、乡村旅馆、餐饮店、娱乐会所等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做到服务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服务质量优良,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5、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建设 街道两旁每隔10米种值1棵行道树,周边山地以经果林、生态林为主全覆盖进行绿化,庭院广场进行草场绿化,安装景观灯。对整脏治乱工作实施常态化管理,保持城镇区域干净、整洁、清爽、有序。
四、融资方式
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均采用BOT模式,以招投标方式引进投资,由投资方负责土地征拨、平整、硬化、广场建设、路灯及景观灯安装、行道树种植、草场绿化等。
五、实施步骤
2012年1月10日前完成土地丈量,1月15日前完成招商,1月18日前完成土地征拨并开工建设,1月20日前完成控规,12月底前完成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健全完善机构,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了猪场乡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特色小城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严格执行规划,彰显城镇特色。做到先规划,后建设。
(三)整合项目资金,加快建设步伐。整合“黔西北民居”建设、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资金,加快民居建设步伐。
(四)优惠条件。凡规划区域内被征拨土地的农户,在购买地基时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
(五)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开辟宣传专栏,提高群众参与特色小城镇——“河滨苗族风情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六)建立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建立领导挂帅、单位督查的工作机制,明确督促工作职责,细化工作目标,加强对特色小城镇建设进度考核,并奖此项工作作为干部职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奖罚分明的奖惩机制,为特色小城镇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猪场苗族彝族乡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元月一日
主题词:特色小城镇建设 实施方案
报:县委、县政府
送:城乡规划局、住房建设局
发:各村委、乡直各单位 猪场乡党政办公室 2012年1月1日印发
共印40份 留存2份
第四篇:特色小城镇建设方案
毕节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关于抓好纳雍县维新镇、寨乐乡特色小城镇建设联系
点工作方案
根据《中共毕节地委办公室毕节地区行署办公室关于扎实抓好2011年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通知》(毕委办字[2011]8号)和地委于3月28日召开的全区特色小城镇建设、五古建设工作座谈会议的精神,结合实际,特拟制对纳雍县维新镇、寨乐乡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方案如下:
一、建设特色小城镇的目标
对纳雍县维新镇、寨乐乡特色小城镇建设要立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实际,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通过工作进一步协调好相关部门指导支持好维新镇、寨乐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增强特色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注册职能,提高管理能力,培育支柱产业,不断夯实特色小城镇经济基础,积极协调指导提高管理水平,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优质人居环境,积极支持维新、寨乐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增强特色小城镇建设活力。通过督促努力,促进纳雍县维新镇、寨乐乡特色小城镇建设有新的成效。
二、对纳雍县维新镇、寨乐乡特色小城镇建设督促的主要内容
(一)了解纳雍县拟建设维新镇、寨乐乡特色小城镇的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审定工作情况,看是否具有提炼地方特色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充分体现独具特色的黔西北民居风格和乌蒙建筑文化特色。
(二)深入调查了解加强特色小城镇供水系统、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公共厕所、供电设施等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建设和防洪排涝、人防、消防、防震等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完善特色小城镇的服务功能。
(三)结合维新镇和寨乐乡的农业特色和实际,积极支持当地政府着力培育企业和农产品专业市场,建立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引导企业积极申报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积极引导私营经济投资特色小城镇等经营活动,积极推进餐饮、商贸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努力督促维新镇、寨乐乡提高管理水平,创新小城镇管理方式,加强特色小城镇建设管理,提高特色小城镇综合运用效率,增强特色小城镇文化内涵。
(五)努力抓好民居房改造工程和12315维权体系及“一会两站”推进工作。
三、督促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为了确保对纳雍县维新镇、寨乐乡督促特色小城镇建设
工作顺利进行,地区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杨晓铁(地区工商局局长)
副组长:周杰(地区工商局副局长)
蒋春光(地区工商局纪检组长)
成员:杨琴(地区工商局副调研员)
刘英(地区工商局副调研员)
费明(地区工商局办公室主任)
李贵书(地区工商局财务科科长)
李卫宏(地区工商局注册科科长)
刘宁(地区工商局商广科科长)
陈定江(地区工商局市场合同科副科长,主持工作)
宋勇(纳雍县工商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由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从相关科室调整组成,办公室负责整个工作的协调及投资资料报送。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置三个工作组:
1、基础设施建设民居房改造工作由财务科牵头,责任人:李贵书,责任单位:财务科、信息中心。
2、培育支柱产业工作由市场合同科牵头,责任人:陈定江,责任单位:市场合同科、注册科、商广科,责任人:李卫宏、陈定江、刘宁。
3、12315维权体系及“一会两站”建设工作由消保科牵头,责任人:张燕玲,责任单位:消保科、消协办,责任人:张燕玲、路灯。
4、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日常工作开展由纳雍县局及维新工商所负责。
(二)具体工作方法方法步骤1、4月8日至20日由局相关领导率有关人员深入纳雍县维新镇、寨乐乡与当地党委、政府联系接洽,并按照地委下发的相关文件进行调研。
2、5月20日前,按照毕委办字[2011]8号文件精神编制出各项工作实施的子方案,并开始实施。
3、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月、季、半年、年终的方式深入督促点进行调研指导工作。
4、12月25日前将督促点工作情况拟制成文向相关部门报送。
5、在督促工作开展后根据两乡镇推进特色城镇建设中涉及的困难和问题主动协调地直相关部门努力解决。
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是地委、行署安排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好相关工作措施,强化督促考核,推进两乡镇的特色小城镇建设。
第五篇:特色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实施好“三百”示范工程,改善我县城乡面貌,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州“三百”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在对项目实施乡进行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示范统筹城乡发展为切入点,以全面改善农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和城乡面貌为突破口,以突出乡镇功能完善和特色风貌改造提升重点,有效整合财力、物力、人力资源,通过集中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特色特色小城镇,使我县农牧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社会明显进步,农牧民收入增加,推动我县农村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
二、目标任务
按照全州“三百”示范工程建设总体要求,我县特色特色小城镇实施范围为××镇、麦尔玛乡、查理乡、安斗乡4个乡镇。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机制、整体推进的原则。在2010年9月30日前,使示范村庄形象明显改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业特色明显形成,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明显完善,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具体目标任务是:
(一)“一个达标”:示范乡镇全面达到《××州“三百”示范工程建设工作达标要求》的相关目标。
(二)“三个率先”:示范乡镇的生活垃圾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主要环境指标,率先达到西部地区领先水平面;率先在村寨完成“四改两建调结构”(“四改”:改厨、改厕、改圈、改水;“两建”建太阳能洗浴设施、建生物质炉或在有条件地方建沼气池;“调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支柱产业);率先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管理体制。
(三)“五个到位”:示范乡镇要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思想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队伍建设到位,确保特色特色小城镇工程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三、建设原则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特色特色小城镇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区别乡镇不同特点,紧密联系示范点自然地理条件、优势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相应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多途径、多形式、各具特色地推进特色特色小城镇工程建设。
(二)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坚持以规划(实施方案)引领特色特色小城镇工程建设。结合乡镇实际,进行合理精心规划。加强对特色特色小城镇工程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统筹兼顾,始终坚持人与环境和谐,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同时坚持特色特色小城镇规划与灾后重建规划、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等有机结合,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
(三)强化示范、整体推进。按照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规划、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宣传动员、强化督促检查的要求,选择有一定基础的乡镇作为示范点,强化示范,保证示范点的典型性、先进性和代表性,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同时,在特色特色小城镇工程建设过程中,坚持整体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建设,重点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四)树立标杆、打造精品。特色特色小城镇工程建设将从硬件建设、特色风貌改造提升到产业培植,体现高水平、高质量,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标杆,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真正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更加注重各类设施的整体配套,更加注重群众的长远生计,更加注重农村的持续和谐发展,全面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变化。
(五)突出重点,注重长效。特色特色小城镇工程建设,坚持突出特色和魅力,坚持以突出乡镇功能完善、特色风貌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在突出示范点重点建设内容的同时,注重长效性、着眼长远,谋划未来发展空间。
(六)把握关键、精心实施。一是对特色特色小城镇示范工程所涉及的乡镇进行统筹协调、互为映衬,体现层次感,扩大覆盖面。二是建设各类特色特色小城镇,坚持规划在前,设计在先。规划一旦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三是优质建设。重点将建设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时间服从进度、进度服从程序、程序服从质量。四是严格验收。坚持按特色特色小城镇建设标准予以验收,优化验收程序,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
四、建设标准
(一)道路广场及景观。
1.乡镇道路按规划实施,在满足交通和消防等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宜高则高,宜低则低,宜弯则弯。路面铺设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干、支路安装路灯,光源多采用太阳能灯,路灯完好率95%以上。配套建设游憩、健身、避灾多功能一体的道路广场。
2.景观。注重乡镇建成区的绿地景观建设,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择植物、乔木、灌木配置,滨临水体的路侧绿化带应结合地形和岸线进行设计,形成有景观特色的滨水绿带。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体之间留出透景区域,使水体、绿化和街景相互融合而成为有机的整体。
(二)乡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1、完善乡镇教育、体育、文化、医疗卫生、商业服务等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缺一补一完善配套。
2、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按标准和规范新建或改建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垃圾日产日清,添置并更新垃圾桶、垃圾清运车辆、洒水车辆和保洁车辆;完善乡镇给、排水管网建设,建成区管网覆盖率100%;因地制宜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配建和改造公共厕所。
3、建有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的县城和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应达到8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应达到60%以上;其余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应分别达到15%以上;建制乡应因地制宜建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4、列入特色特色小城镇示范工程建设的乡镇,推行生活垃圾定点定时分类袋装收集,分类处理;居住区污水排放应经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法进行预处理后,进入城镇污水管网。
5、标识标牌设置。乡镇、村庄标识标牌设置在出入口处,交通叉口设置公共设施引导牌,并按旅游发展需求设置相应的旅游标识标牌。
6、乡镇应根据需求配置停车场。住宅停车应结合宅院布局,公共停车场根据乡镇旅游发展的需求合理布局。停车场应注重停车安全和减少对村民的干扰,在乡
镇周边集中布置。
7、乡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上,建制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应达到1平方米以上;建制乡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应达到0.5以上。
(三)乡镇风貌塑造。
1、注重乡镇风貌塑造,提升乡镇整体形象,明确乡镇风貌特色定位,根据本乡镇风貌特色定位及整体风格特色、居民生活习惯、地形与外部环境条件、传统文化等因素,确定建筑风格和色彩,编制风貌规划设计。
2、完成拆除影响城镇观瞻、交通的违章乱搭乱建和“裙房卡口”、背街小巷的整治。
3、抓好环境综合治理。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做好环境综合治理。
四、实施内容
(一)道路广场及景观。
配套多功能广场;乡镇砼道路建设;干、支路路灯安装等。
(二)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新建垃圾中转站;配套建设垃圾处理点;添置和更新垃圾桶、垃圾清运车辆、洒水车、保洁车;新建和改造排污管;新建公厕;增设标识标牌配置;新建停车场;风貌改造等。
五、工作进度
根据全州统一安排,我县特色特色小城镇示范工程于2010年9月30日前完成。为确保项目建设有序高效进行,实行工期倒排。(详见附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实施“三百”示范工程建设是事关全县城乡面貌改善、事关新农村建设、事关群众生产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的民心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全县工作的重点。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严跃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王军、县委副书记泽郎达尔基、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苏均任副组长,相关副县级领导和县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三百”示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改善民生推进综合办公室。项目实施乡镇成立以对口联系乡镇的副县级领导任组长,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任副组长特色特色小城镇实施领导小组。将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
(二)搞好规划设计,确保整体推进。经批准的乡镇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公布并负责组织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修改或者变更。
(三)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强化工作落实
1、健全工作运行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工作职责,落实工作措施,整体联动,合力推动。
2、健全严格的工程招标制度。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严禁项目转包、分包。加强项目质量,进度管理,确保项目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建设。
3、健全严格资金监管机制,制定《“三百”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资金用途公示制、资金管理专帐核算制,资金使用审计制。确保专款专用,提高投资效益。
4、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建设以县为主导,统一实施的机制。统筹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和资源。对于“三百”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的新建项目,包括村民活动中心,水、电、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实行县乡政府为主导,统一实施的机制,由县政府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代建单位,加强建设过程的管理。
5、健全舆论宣传和信息报送机制。县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深入广泛的宣传实施“三百”示范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激发牧民群众的热情,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的浓厚氛围。切实把广大牧区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州委的战略部署上来,为实施“三百”示范工程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持。各项目实施乡镇每月13日和28日前将工作推进情况报县“三百”示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审签后报州 “三百”示范工程建设办。对项目实施不力,不按时报送推进进度的单位将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6、健全督查落实机制和工作问责制。县“三百”示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示范村的建设内容和要求,把实施特色特色小城镇工程建设作为各乡、县级相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重要督查事项,做好经常性、专题性的检查督促工作。充分掌握建设进程、发展动态及矛盾问题,并会同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地对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和及时通报。同时,在实施计划过程中,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财金纪律,从规划设计抓起,从建材施工抓起,严格工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坚决杜绝各种违法、违纪和违规现象。
(四)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投资效益
各项目实施乡要严格按照《××县特色特色小城镇实施方案》实施项目建设,切实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对擅自改变项目实施方案,调整实施项目,不按规定使用资金,不履行项目公告、资金公示程序,项目实施效果明显低于规划预期的,将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加强质量和进度管理,确保高效优质
民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做到质量和进度相统一。民房结构必须符合抗震设防要求,严禁降低设防标准。要严格施工程序,规范施工行为,加强质量和进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要充分发挥对口支援工程技术人员和代建单位监理单位的作用,强化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要严把建材质量,杜绝使用劣质建材,确保工程建设又好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