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家族史

时间:2019-05-14 05:2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业家族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业家族史》。

第一篇:创业家族史

创业家族史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经常跟我说他小时候是如何奋斗,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次借李文胜老师的课题作业,综合性地把爸爸的创业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

七十年代,我爷爷是在我们家乡当地的食品站任站长,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的年代,社会资源极度匮乏(计划经济的年代有钱还买不了东西,日常用品还需要凭票供应),而且我们老家是在山里面,家里境况更是窘迫,所以爸爸十来岁的时候就跟着奶奶去山里面砍树,烧成炭,然后运到十多公里的县城里面去卖,维持家用。

八十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爷爷退休了,爸爸接替爷爷到食品站上班(那个时候国营企业和单位,儿子是可以接替父亲到工作的单位上班的),从一个小职员做起,没几年的时间,爸爸便熟悉业务,和领导、同事关系处理的比较好,慢慢地成为食品站的负责人。八十年代的年轻人没几个是能压抑内心的热情不去下海创业的,我爸爸也不例外,八十年代末,爸爸便辞去了食品站的职位,追随着下海创业的人潮,来到了深圳,带着他积攒的一些资金,承包起了一个小砖厂。那个时候的深圳就如雨后春笋,国家资金大力扶持,国外资金的入注,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爸爸的砖厂也算办的有模有样,但是好景不长。八十年代末的一次大规模学生运动,让国外的投资人担忧这个刚开放的土地会就此夭折,大量外资撤离,高楼没资金的运作停建了,自然,建材价格一落千丈,爸爸的砖厂也就此破产,还欠下了一笔债务。

九十年代初,爸爸回到了原来的单位,从头开始做起,因为以往对业务的熟悉和积累的经验,没几年就当上了食品公司的经理,零四年的时候筹划兴建肉联厂,升职为商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兼任肉联厂厂长,零六年的时候商业公司筹建旅行社,爸爸调任旅行社的经理,创造了一系列不俗的成绩,几年后因城镇的肉类市场混乱,需要重新整顿一零年重新回到肉联厂兼任厂长至今。

脚踏实地地干,一步步从山沟沟里面走出来,这就是我爸爸的创业史。

第二篇:家族史调查报告

家族史

关注十八大 聚焦新农村

当代中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学院:机电学院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李振华

目录

摘要............................................................................................1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2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3

新农村建设的开展....................................................................5

新农村建设的成果....................................................................8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0

新农村建设的建议..................................................................11

新农村变化的感受.................................................................12

摘要

2012年11月14日,中共十八大胜利闭幕。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作出承诺,让农民得到更多土地增值收效,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当代社会最大的惠农政策,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力手段,是共同富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因此农村生产发展,仍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百姓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党的工作的基本尺度。农村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农村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村民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能够让农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是建设的重点,也是建设的难点,我们作为新农村的一份子,不能只是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更要发挥自己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为此做了对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了解,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从党的十六大起,党中央、国务院就颁布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家电下乡、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新农合、新农保……项目纵多,投资巨大。但由于配套政策的不够健全和市场监管的力度不够,部分资金流入了不法商人腰带中,农民需得一定实惠,但效果不够明显,城乡差距缩小还不够明显。而且由于受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仍然比较落后。

从总体上来说,农村面貌没有根本改变,环境脏、乱、差,使得城乡差距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2、主要目标

在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修编的基础上,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从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500个左右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10000个左右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总体实现以下目标:(1)生态宜居村庄美。

3(2)兴业富民生活美。(3)文明和谐乡风美。

3.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农民主体。始终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2)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

(4)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色。把农村生态建设作为生态强省建设的重点,保持田园风貌,体现地域文化风格,注重农村文化传承,突出乡村特色。

(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防止中心村建设占用基本农田。

(6)坚持以县为主,合力推进。省市两级加强政策扶持和指导督查,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一、实施村庄建设工程

1、修编村庄布点规划。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科学确定中心村和需要保留的自然村,与城镇规划体系相衔接。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制定中心村建设规划,2、重点建设中心村。以村庄布点规划为依据,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以农村社区化为方向,培育和新建中心村。扎实推进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和公共场所亮化,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通村到户,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利用。

二、实施环境整治工程

1、整治农村生活环境。加快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逐步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等多种垃圾处理模式。结合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程,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的状况。

2、改善农村生产环境。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实施,推进田、水、路、渠综合配套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

3、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以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村村绿”和绿色家园示范建设活动,推进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 道路林荫化建设,全面提高农村生态涵养功能。

三、实施兴业富民工程

1、发展特色产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形成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2、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向,重点支持对农民就业增收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严格控制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

3、发展农村服务业。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面向农村居民生活需要,积极发展通讯、文化、餐饮、旅游、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

4、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工程,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农民职业技能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

5、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制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支持引导各地开发符合农村实际的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四、实施土地整治工程

1、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数量不减少、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采取集中连片整治的方法,整村推进,全面 6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

2、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因地制宜、改善条件、提高质量,提高高 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大力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和农田水利建设。

3、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应缴纳而留给地方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耕地占用税全额用于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

五、实施管理创新工程

1、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2、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 系。统筹建设中心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模式

3、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保护,发掘、保护、开发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传承弘扬具有特色的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

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农村刺绣厂房

西藏新农村的小洋房

新农村图书馆一角

新农村的生态农业

新农村里的大学生村官

新农村重返校园的孩子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目标:新农村的“二十字”目标缺乏清晰性,不能唤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虽然是广大农民十分关心的话题,但发展到什么水平,富裕到什么程度,显然模糊不清。“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让人感觉平淡,难以打动人心。为此,大家期待中央为新农村提出一个更加醒目而动人的目标。

2、政策落实不到位,新农村建设成果不能共享。

(1)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一定数量的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农民的农业生产成本大收入少,导致大多数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农村出现空巢现象。

(2)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农业的发展水平还很低,对农业的科技支持不足以达到发展科技农业的需要。再次,由于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致使对于农村引进的产业不加以限制,造成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

(3)新农村建设过分强调速度,实际的达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一些优秀的农村文化遭到破坏,出现千篇一律的农村格局,毫无新意和持续发展可言。

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1、加大多元投入力度。将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改为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大力整合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危房改造和农村清洁工程等相关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建设中心村,兼顾治理自然村。

2、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将耕地、山林、水面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参与企业经营,将符合规划、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通过招商引资、作价入股等形式,发展二、三产业。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大力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和扩大“阳光村务工程”成果,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

4、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市、县(市、区)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农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将其纳入各级党政干部综合考核,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新农村建设的感受

作为当代一名农村大学生,我感到无比的幸运和幸福,因为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致富了农民,也给农村孩子带来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我怀着感恩的心情来谈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点感受,回首近几年来农村的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崛起的小楼房,多起来的私家车,电脑的普及,真的是有点不敢想象。农民富了,乐了,心情也好了,对党的情感也更深了。

不过,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表面的幸福,还有幸福背后的隐忧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走出去求学,可是学成归来的人却越来越少,农村发展和延续的问题进一步突出。大多数的人向往外面世界的美好纷纷外出求职,绝大多数老人空守农田,农村老人成为又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农村里的差别也很大,有些人确实富了,可是却不曾以富带贫,导致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农村贫富差距拉大也日益明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反而要更加重视并用实际行动去解决。

我仅仅就自己的看法而言,我觉得当代大学生毕业后应该有几年时间回到农村,支持家乡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锻炼我们做事的能力和品质,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发展的机遇和回报家乡的机会。其实哪里都是有机会的,就看我们是否真正利用了它的价值。

第三篇:家族史(xiexiebang推荐)

家族史

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 摘要:

每个家族的历史都是逝去的时间,“那时候”祖父祖母是怎样一路走过到如今呢?

梁氏,是个十分古老的中国姓氏。明清时期,梁姓已遍布全国,且以广东、福建、浙江为主要聚居地。我们家就是梁氏的后人,现居住在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一直以来,我对自己家族的历史都十分好奇,但也从没开口问过父母,只有偶尔听奶奶提起过“那时候”,“那时候”对于我来说该是很久很久之前吧„„

关键词:历史;艰苦;如今 梁姓源流:

梁氏出自嬴姓,起源于东夷少昊部,伯益之后。伯益三十五世大骆生非子。再五传秦仲,秦仲的小儿子康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南),建立梁国,为伯爵。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灭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都逃到晋国,以原国名为氏,就是梁氏。此即《元和姓纂》所云:“梁,嬴姓,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是为梁伯,后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梁王嬴康就是梁氏始祖,史称梁氏正宗。

得姓始祖:伯益。相传颛顼帝有一孙女名女修,因偶拾燕子蛋食后生了大业,大业娶少典氏之女为妻,生下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复续嬴姓祀,伯益便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西周时,因其后裔中秦仲父子征讨西戎有功,周宣王封秦仲次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建立梁国,立为国君,称梁康伯。公元前**一年,秦穆公攻灭梁国,梁伯的后代遂以国为氏,称梁姓,伯益也就成为梁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

梁姓支派较多,但据史料所载,其最早发源地当是今陕西一带。晋代以前,梁姓多集中于北方居住,且以西北为主要分布点。秦汉时期,梁姓散居于山西,据载,汉景帝时,有梁林任太原太守。汉末,山西梁姓迁往陕西耀县、富平一带。汉平帝时,梁姓集中于安定(今甘肃东部及宁夏大部分地区)、扶风(今陕西关中西部一带)地区。其中安定梁姓最为旺盛,成为当地一支望族。此时,天水一带也有梁姓郡望,为少数民族改姓发展而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为避战祸而南迁者络绎不绝,梁姓自然也不外其列。据载,西晋“永嘉之乱”时,有梁芳率家族随晋南迁于浙江杭州与广东河浦之间。又有梁遐开基福州,被视为闽、粤始祖。此时,梁姓遍布南方的四川、安徽、江西、湖北、浙江、广东、福建一带。隋唐时期,梁姓在南方又有了大的发展。宋元时期,由于金兵及蒙古军队的入侵,致使梁姓又一次大举南迁,进一步推动了梁姓在南方的繁衍发展。明清时期,梁姓已遍布全国,且以广东、福建、浙江为主要聚居地。今日梁姓以广东为多,约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七,占全国梁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四。

主要内容:

我们家就是梁氏的后人,现居住在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一直以来,我对自己家族的历史都十分好奇,但也从没开口问过父母,只有偶尔听奶奶提起过“那时候”,“那时候”对于我来说该是很久很久之前吧„„

高二那年,在整理爷爷遗物的时候,翻出了许多“以前”,还看到了传说中的家谱。我慢慢翻开那“泛黄的历史”,上面的每一个名字,只是一个名字吗?不是的,是逝去的时间,是历史,也是我看不到的过去。一页一页地看着,我惊讶着过去家族的强大,也感叹着今天的人丁单薄,以前,是十几户的人家组成一个家族,但到了我父亲这代,就只有我和弟弟两个子女了,父亲也只有一个姐姐,即我的大姑妈,也只有一儿一女。翻看着族谱,翻到了祖父那代,不知为何是空白的,我带着疑问,跑去问父亲。

听了我的提问,父亲他跟我说了,他也是不太清楚的,说应该是60年左右,那时的父亲还没出生,奶奶是64年生的父亲,那是大饥荒的时期,周围都是荒地、一片萧条。

当时国家进行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1958-1960年,是大饥荒时期,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其时国内盛行“浮夸风”、“大跃进”、“放卫星”,提出了很多不切实际的生产口号,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三年超英、五年赶美”等,各地虚报产量、土地亩产越报越高,导致缴粮多而农民自留粮太少。1958年丰收后,各地虚报产量,导致农民生活难以为继,此情况引起了中央的注意。1959年的庐山会议,原本就是要纠正政策路线的“左倾”,但由于会议期间彭德怀所上的“万言书”,指出了当时存在的严重问题,引起毛泽东的不满,会议遂有“纠左”变成了继续“反右”,最终使问题越发严重。自1959年夏开始,全国开始大面积干旱,国内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大幅下降,而缴粮任务却日益增多,出现全国性粮荒。其时与苏联交恶,苏联撤走了全部援华专家、资金、设备,导致国内经济发展严重受损。

自1959年开始,全国各地开始出现大范围“非正常死亡”,即饿死现象,尤其是河南、安徽两省,出现大量人民饿死现象。父亲说,他本来也是有两个哥哥的,据说也在那时被饿死了。奶奶当时都顾不得心痛只有继续拼命活下去,树根,草都吃过了。1962年,党中央痛定思痛,召开“七千人大会”。提出“调整、发展、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后来经济才开始好转。

我不能说什么话安慰父亲,什么都没经历的我,也不够资格,只在心里留着深刻的话语。我又问了母亲小时候是怎样过的。母亲也笑笑说不太记得了,只记得很苦很苦。外祖父有五个孩子,母亲排第三,而且外祖父还要养活自己去世的兄弟留下的两个儿子。我惊讶了一下,心想,那时的环境应该也不好吧,外祖父一个人该熬得得多辛苦才能把孩子拉扯大啊。然后想到外祖父的兄弟是怎么去世的呢?母亲说,是生病过世的。只能说医疗机构在那是也是少的吧,医生的能力也不如现在,没钱看病也是最大的问题。

我想起去世的祖父,他似乎还坐在摇椅上给我讲过去,我很后悔那时为什么没好好听一下,那是祖父用他一生来诉说的啊!对爷爷我一直都是有点畏惧的,但他确实真的对我很好很好,不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真的对我这孙女是满意的。父亲说祖父当过国民党的军师,写得一手好书法,是个有文化的人,祖父和兄弟们都是在香港出生,后来才回到新兴的,出生在动荡时期的他,还是有好好学习。十四五岁的时候随曾祖父又去了香港打工,后来的事也不太清楚了。直到和祖母结婚,才又回来了,生下了我的父亲及其兄弟姐妹。

祖母也是受了很多苦的人,到现在她还是十分简朴,一点一滴都不浪费。说起祖母,16岁就嫁入了梁家,当时,她还是一个刚刚初中毕业的女学生。一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学生。16岁的年龄,还不懂得想些什么,在香港和我的祖父相爱,不顾家人的反对跟着祖父,嫁到了新兴,我的曾祖父还为祖父准备了丰厚的嫁妆。于是,祖母穿着新衣,坐着花轿嫁进了梁家的门。

一个十六岁的女子,为了爱情不顾父母反对远离家乡,在那个盲婚哑嫁的年代该多令人佩服。

结婚后,经历过抗日艰苦时期,日子一天天地熬过去了。随着儿子的长大,女儿的出嫁,家里的生活逐步有了改善,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1984年,政府出台了新政策,凡是符合“四个条件”的家庭可以拿回过去的房产。之前是曾有间大屋的,但成了生产队的粮仓。祖父祖母又重新回到了梁家大屋。

经历了兴衰沉浮、荣辱生死,祖母在当年的豪宅里面过着平静的生活。父亲每天煲粥煲汤送来给祖母。比起年轻时所受的和中年所受的困苦,现在的生活算得上是幸福了。

但是,二十多年前不小心摔伤的腿痛,有时候还会发作。时常叫我帮她擦油。如今,祖母要靠着拐杖才能在院子里走走路。88岁的她思维清晰,神清气朗,风采依旧。

偶尔抽支烟,看一下电视,就是祖母最大的消遣了。让她唯一觉得遗憾的,是没能实现她年轻时候的理想,那是她也文化高,是想做医生的,可过去已经过去了。

总结:

以前的事,在这位经历过无数**的上一辈看来,已经是过眼云烟,不值得再提了。我只有听着前人的话语,跟着前人的脚步,在现在这安定的年代继续上一辈的生活。

第四篇:家族创业

家族创业

时钟停留在1999年春节刚过后的某一天晚上。

电视机里还在转播武汉一台录制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音量调得很低,但还是吵醒了身旁熟睡的丈夫。他翻个身,嘴里咕噜了一句,不久就不见动静了。

偶尔有一两声警笛传来,她知道那是马路对面的武昌分局的干警们在出勤了。隐隐的还可以听到不远处传来的搓麻将的声音。除此之外窗外一片死寂。

夜已很深了。

韩增桂女士苦笑了一下,自言自语道:“都打了一天的牌了还在打,下岗了也没有说出去找点事做做。”看看钟,还有几个小时就又要起床了。可是新店到底租不租呢?那家店门面倒是不错,价格也还是公道。如果租了那家新店,又由谁来经营比较合适呢?妹妹最近的生意又不太好,这次要不要再帮她一次?自己年纪也一天天老了,将来的这一摊事又由谁来接手呢?这一切都该如何和大嫂谈?

韩增桂

韩增桂女士是这条街上有名的“女能人”。早在1983年,由于家中经济困难,她就在所在单位办理了劳保休养手续,回到家中开了本街区的第一家早点摊位。由于这是当时本街区的第一家早点摊位,又加上她服务态度非常好,全无国营单位的生硬作风,包子也是个大量足,口味也随时随顾客的偏好而调整,不久就在该街区卖得非常好。

“黑店”之一

1991年以后,韩增桂女士又回到单位,做上了食堂管理员。于是她开始借此机会学习正规餐饮业的经营管理技巧和一些相关的技能。经过两三年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以及在大排档基础上不断的试验,终于在1994年借助于自家的空闲房屋开始了正规的中晚餐的供应。这时韩增桂女士也相应地在单位办理了退休的手续,准备全身心投入自家新开张的餐馆。由于韩增桂女士一开始就奉行着物美价廉、薄利多销、顾客第一的原则,虽然刚开始时做出的菜还谈不上什么风格,但味足量大,加上她踏实、肯干、不辞劳苦、处处为顾客着想,极大地解决了周围商业单位职工午餐的问题。更由于就近的武汉音乐学院和武昌公安分局等单位内部食堂伙食水平低或根本没有食堂,因而培养了一大批忠实客户。再加上学习和工作在这些单位中的人们就餐时间不固定,而且有消费能力,餐馆也满足了他们对弹性就餐时间的需求。渐渐地,餐馆成为了这些顾客们的“第二食堂”。

由于餐馆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去餐馆的路上有一条必经的四季阴暗的小巷,所以人们就亲切地将这家小店叫做“黑店”。

生意日益火红,经济上也日渐宽裕。但由于刚开始时的目标仅仅只是为了解决必需的家用,且孩子们也都相继有了不错的工作,帮忙的时间越来越少,加之由于本着补贴家用的目的,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资金有许多没有用在扩大再生产上而多留作他用;这时餐馆的发展也就显得相对缓慢。

刚开始聘请的员工中还有一两位是非亲非故的,后来也都全部换成了丈夫家庭中由于所居住地理位置的限制而无非常好的发展机会的子弟们了。这些职工,在血统上是夫家的远房亲戚,从辈份上而言都是她的儿孙辈;因此,平时在一起工作时他们都叫她“奶奶”。妹妹

1996年时“黑店”已发展得小有规模了,共有三层营业厅提供给顾客就餐,员工多时也有10余人。这时由于妹夫突然被检查得了胃癌,看病住院花费甚大,且妹妹的单位经济效益一直欠佳,自己做生意又不太成功,因而她家里的经济状况直线下滑。本着帮助同胞姐妹的目的,韩增桂女士将“黑店”承包给了妹妹。另外也由于同等档次的餐馆最近在该街区成长很快,且餐馆的经营需要大量的体力。连年的劳作,让她心中已十分厌烦,希望有一段时间的休息调整。

妹妹在来“黑店”之前长年在一家土特产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原本想凭她多年来在商业中从事工作的经验,可以很顺利地接手“黑店”的管理工作。可事情却并非如此。

长期以来,“黑店”内基本没有成文的规章与制度。每当员工有什么错误时,韩女士多用口头的批评来解决,极少数情况下也有将员工重新交由其父母带回家乡的事件发生。员工全部住在她自家专门腾出的几间宿舍里,平日就餐也多与她及自家子弟在一起。虽然韩女士在工作时对他们要求严格,批评起人来也毫不留情面,但在工作之余,彼此之间关系十分和睦,员工们如看到她有何决策不当的地方,一般都会当面指出。有时员工还会开开她的玩笑,她也丝毫不计较。由于平时工作、生活都在一起,且这些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的员工彼此都是亲戚,大多自小就认识,在刚来不久就能很快融入到这个小集体里。由于这些员工多是韩女士的儿孙辈,他们的父母在他们来“黑店”工作前一般都不仅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进城打一份工,也更希望韩女士在让他们有一份合适的工作的同时,能帮助他们远在家乡的家长来管教他们,纠正他们的一些不当的行为。甚至有几位在初来时,都由其父母陪同;在其父母住在韩女士家中时就开始了工作,以适应新环境。在其父母表示对一切都满意、即将离开武汉前,一般都会对韩女士嘱托再三,要求她帮助他们自己来管教他们的子女。为了限制这些子弟员工们的行为,韩女士一般都是一年只发两三次薪水。每次发薪时,韩女士都将他们各人的工资存入他们自己的存折中,在他们看过存折后,又将存折收回,代他们保管。在他们春节回家前,会将存折及红包一并交还他们。在这时,他们的车票一般也都是买好了的。员工们也都乐意如此,因为他们的生活空间相对狭小,又是集体宿舍,他们必须考虑到财物的安全问题。平时如有急需,他们可以随时同韩女士讲明原因,取回属于自己的那份存折。从未发生存折取不回的现象。除工资之外,韩女士还会不定期地以零花钱的名义向他们发放数量不等的奖金。但大多数员工并没有将这笔奖金花光,而是小心地保存起来。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平日的住宿、伙食费用都不用操心,日常的生活用品也都是随时可向韩女士索得。除少量开销之外基本无重大支出项目。“黑店”对于这些员工而言,并不只是一个工作的场所,而更是一个家,韩女士则代他们的父母在行使权力,承担义务。1995年后,韩女士也曾试着将“黑店”的管理交由她下岗在家的媳妇——杨女士来管理,而自己只从事宏观的管理。但由于杨女士当时经验还不够丰富,最终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而韩增桂女士的这些做法却让已失去工作的媳妇对“黑店”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妹妹刚来到“黑店”时,由于对餐饮业的运作方式还不太熟悉,因而在初期,还是主要由韩女士来作决策。随着妹妹经验的积累,韩女士就将“黑店”的业务基本上交给妹妹来管理,原先负责“黑店”管理的杨女士此时也退居参谋与协助的位子。在刚开始时,妹妹在管理上基本上仍然沿用韩女士的管理办法。在对店中的许多不明不白的现象,如部分员工在收银时未将现金如数上交等事上,也遵循着韩女士一家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而未进行太多的干涉,保持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之后不久,她在征得韩女士的同意后,让自己身体状况稍有好转的丈夫来店中担任收银员的工作,店中的现金流失现象才稍有好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妹妹也相应地推出了许多制度。当后来问起她为何在当时要转变管理模式时,她回答道:“我从事商业行业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每个单位都是只有在建立了良好的制度,并有效执行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正常运转。咱们店开张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大,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咱们在运作时,太多地考虑人际之间的亲情因素。好不容易挣到的钱,有许多不明不白地流到个人的手中。如果说办这个店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维持家用,那也就罢了;但是现在的情况是,由于单位的效益不好,许多下岗后的工人都在开餐馆,我们的顾客越来越少,利润也越来越薄,如果再像从前那样,将来怕只有倒闭一条道了。而且,虽然说是一家人,什么都好商量,但如要办成大事,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才行哪!”但是现实的情况却并不像妹妹想象中的那么如意。随着制度的推行,员工(亲戚)们都越来越感觉到行为的被束缚,从前韩女士管理时的宽松气氛不再存在。妹妹在执行起制度来时是毫不留情面,许

多员工开始怀念起韩女士管理时的情形。虽然从表面上看来许多从前不明不白的现象得到了制止,但是,消极怠工的情绪却在四处蔓延。妹妹的指挥也不似从前那样有效了。

担任妹妹助手的杨女士听到的抱怨最多,而且她自己也感受到压抑。从前那种大家一起劳作、不分彼此的家的气氛已不存在了,“黑店”这时对她而言只是一个工作场所。许多时候,她都在想,如果自己从前能更加努力地工作,得到韩女士对自己能力的信任,那么今天管理“黑店”的也许就不会是妹妹而是自己了,而自己是决不会采用这种管理方法的。事是人做出来的,如果做事的人没有积极性做事,那么事又怎么可能做得好呢?而且在最近,妹妹为了改变她在“黑店”中指挥失灵的现象,又让她的儿子来担任一部分工作。而这个十来岁的毛头小子,一来就将自己放在了老板的位置上,对许多员工出言不逊,动则指责,甚至发生了与顾客、员工冲突的现象。这让她更感到心中不畅。

韩女士也多次向妹妹表示道:“不要管的太严了!”后当妹妹对韩女士提出进一步的人事权时,也遭到了韩女士的拒绝。

所有的这一切,让妹妹的介入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事后的结果证明果然如此。家族中从前的矛盾也让职工(亲戚)们对妹妹的到来存在着许多抵抗情绪。

#7

韩增桂女士在家族中排行老二,大哥性格比较内向,长年工作在武汉市的一家特大型企业中,从事着经济事务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工作。加上他的教育背景好,事业上较有成就,因而他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了自己本人的工作中,而对家庭的事务只是局限在一般性的过问上。在父亲过世之后,大哥在家中越来越多地充当家长和协调人的角色。但因为各个兄弟姐妹早已长大成人,他的这种家长和仲裁人的身份也就越来越滑向于流于形式和“临时消防员”的角色。

而对姐妹们的实际生活的关心方面,韩增桂女士是做得最多的。由于一直在做生意,韩增桂女士的家庭生活相对于一般的市民阶层要好出许多。各个兄弟姐妹同在武汉三镇,交通十分便利,彼此之间来往也十分密切。加上韩增桂女士热情好客,自家又是干餐饮的,因而绝大多数时候当姐妹们来武昌时,都由她来提供伙食甚至住宿。一两次可能无所谓,但是由于此种情况过于频繁地发生,而引起了在“黑店”中担任职工的夫家的亲戚们的不满。更加上妹妹在此之前也在“黑店”附近开过一家小餐馆。两家餐馆之间不但存在竞争关系,甚至还有一笔谁也说不清的糊涂帐。这些,也加深了“黑店”亲戚——职工们对妹妹到来的反感。“黑店”之二

当1997年,韩增桂女士再次接手“黑店”的管理时,“黑店”的生意已大不如前。这一方面有因前一段时间以来内部管理混乱而造成的服务水平下滑、客户外流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整个宏观经济开始不景气,团体消费锐减。从前的老顾客如市公安局的干警们也因单位内部办起了伙食不错的食堂,而减少了来“黑店”就餐的次数。武汉音乐学院的师生们也因校门改了方向,且在新大门两旁迅速地生长出一大批餐馆而同样少来“黑店”就餐。宏观经济不振,造成的更大的负面影响是大批职工下岗,下岗后的失业工人也在附近开始从事各种不同档次的餐饮服务业。商业机构中的顾客也都自带便当,附近的居民也减少了订餐的次数。原本是作高档酒宴的大酒楼也放下架子,开始经营早餐、大排档等不上档次的项目,以求个薄利多销。这时“黑店”在地理位置和经营方式上的劣势开始明显地暴露了出来。“点点店”

1997年韩增桂女士再次接手“黑店”之后,马上发觉了导致黑店走入低谷的几个具体的内外部原因。经过协商后,韩增桂女士将“黑店”再次以承包的方式,将经营管理权交给了杨女士。用她本人的话讲,这一来解决了杨女士的就业问题,二来也是为她本人腾出了精力以为家庭的发展开发别的新项目。她本人只在财务上采取一定的手段加以控制。

正好这时家境稍宽裕的大嫂——阮女士也办理了退休手续,正为家中的少量资金无处发

展而发愁。于是二人在一起试探了众多的投资可能之后,决定从“黑店”前不远处的一家行将倒闭的工艺陶瓷商店中将其门面转租过来。不久,她们就成立了一家小商店,起名为“点点店”。

新店

经过一年多的辛苦耕耘,“点点店”发展得十分健康。1999年春节刚过,韩增桂女士得知在现“点点店”不远处有一家店辅需要转租。而且转租后,不需过多地接手原店主遗留下来的货物,价格相对而言也是较便宜的。加之韩女士一直有开连锁店的思路,顿时又有了将其承租下来的念头。

而与此同时,妹妹在离开“黑店”之后,也开始在别处与人合伙做生意,但由于近两年宏观经济不振等方面原因,生意也不是很好,最近又赋闲在家。韩女士想,自家几个子弟近几年来因无生活的压力而过于闲散,承租了这个新店后,一来可以再次帮助妹妹解决目前的困难,再者也可为子弟们找些事做,为将来的扩张打下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但考虑到他们从前过于闲散,一下子加担子又可能承担不起,心中不禁一片茫然。

后记

第二天清晨,韩增桂女士与往日一样很早就起了床,在对“黑店”作了简单的检查之后就直奔前面的“点点店”,安排了员工今天的工作并作出了今天的采购计划。中午,当她采购回来时,阮女士也早已来到了店中。韩增桂女士便将昨天晚上的考虑跟阮女士全盘托出,在提出了对未来承租了那个新店的经营构想后,她提出未来的发展仍然是以从前已商量好的连锁店的方式进行。将来在承租了新店后,目前的这个“点点店”将以承包的方式让妹妹来经营,未来的新店也将使用点点店的店名,但在其经营上与目前会有许多差异,人员上也要依靠几个后生的子弟。

阮女士在听过之后,沉思良久,最后说道:“首先,我不同意妹妹的介入。理由很简单,与她的合作从前就不愉快,将来如仍沿用从前的办法也难有起色。第二,我也不同意考虑子弟的安排问题。他们目前都已有较好的工作,而且对我们的生意发展也不太关心。我认为即使是将来要扩张,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外聘或提拔我们店内现有的员工的方式进行。最后,我认为将来如想有大的发展,就必须使制度相应地跟上,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不明不白了。” 说完这后,两人便陷入了沉默„„

韩女士最终决定承租新店,并将点点店的经营权全部转交给妹妹。新店同样用“点点店”的店名。新旧两店目前仅维持店名上的联系,未来将会冠以不同的店名。在对未来的接班人的考虑上,韩女士一方面采纳了阮女士的意见——提拔内部员工,另一方面也在家族中物色合适的人选。

问题

1、企业的经营目标主要只是盈利吗?韩女士应如何看待企业的经营目标?

2、家族型企业的管理与一般企业的管理有何异同之处?在何种情况下,家族型企业会表现出特殊的优势?

3、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哪一种更适合于家族型企业?

4、是否还应让妹妹再次介入?如何介入?为何第一次介入没有成功?韩女士坚持妹妹的进入体现了家族型企业管理上的什么特点?

5、你对韩女士对“点点店”未来的人力资源的构想有何评议?

6、阮女士此时提出几条建议与当年妹妹提出的类似的几条建议意义相同吗?

第五篇:我的家族史

我的家族史

货运1511 沈艳丽

父亲在我还年幼时就给我洗了脑,让我成年后去当兵。我没有被他洗脑成功,反而对当兵反感起来。当兵,不止是他对女儿的期待,更是他自己的梦想。我的爷爷,就是一名军人。对于他,我都是听说来的,但听的也不是特别多。爷爷在我实岁1岁时就与世长辞,后来关于他的一切一切,我都细细碎碎的,听说。

我只听说爷爷是部长,却不知他是何职位的部长。奶奶说起爷爷总是很骄傲,也总是很想念,这么多年,她一个人,十分辛苦。

爷爷奶奶总共生了三个孩子,分别是老大,我的爸爸,老二,我的叔叔,老三,我的姑姑。

我是在十多岁是才知道,我的爸爸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老大。在爸爸之前,还有两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夭折了,奶奶在对我说的时候一笔带过,说是脑子里的病。第二个孩子,是养到了十三岁,也是因为脑子里的病,与世长辞。

她说不清楚是什么脑子里的病,那时候的条件,当然不比现在。如果是在现在,至少能说得出是什么病来。也有了更好的医学条件,若是经济上的困难,也许现在,更容易度过这个难关一些。我听到这个的时候,一度很担心我的父亲,他会不会也潜在的存在着这种病?所幸是没有,直至现在他依然很健康,依然是家里的顶梁柱,依然在我身边,我每次回家依然能见到他,他总问我要吃什么菜。

在我们家有一个老桌子,我小时候总爱翻那个老桌子,我对一切“古董”的东西感到新奇。

也不知道为什么,老桌子里的东西是没变过我,我却总能翻得津津有味。最大的抽屉里,还有爷爷离世前保存完好的药。只不过与现在不同的,并不是纸盒里的,药是放在一个小小的纸袋里,里面几颗白色的药。

还有许多信,我识字后又偷偷看过,字体很繁,像是爷爷的战友、朋友写给他的信。泛黄的纸张,很有年代感,上面是用蓝色的钢笔写下的字,开头便是我爷爷的名字。

在我小时候生活的房子里,客厅里便挂着爷爷的遗照,黑白的。因为是在客厅,大概很多来客都会觉得害怕,可能我从小就见惯的原因,又因为那是我的爷爷,我从不害怕。

那个时候还是三层楼,有时候一个人在家,我还会同爷爷说说话,可能是童真,但真的没有害怕可言,因为爷爷去世的早,我只能以这个方式表达我对爷爷的亲近,也许他离得太远了,我很希望他还在这个世上。我放学回来,也会同爷爷打招呼,我从来不告诉任何人,但我常会对爷爷的遗照微笑来打招呼。真的,小时候迷茫的事,没告诉别人的事,我都偷偷告诉爷爷了,相信他替我挡去了很多烦恼。

爷爷长得好看,是所有人都公认的,我在遗照上也能看到他的相貌,笔挺的鼻梁,有着双眼皮的大眼睛。好看的五官,这已经是他中年的照片了,想必年轻时是更俊美的。

爷爷家里早年很有钱,他受的教育很好。奶奶是家里的独生女,所以她嫁的人家,一定要好一些。

于是奶奶就嫁给了爷爷。

我曾偶然翻到一张老照片,黑白的照片,是一男一女的合照,端正的坐着。男的是我的爷爷,女的,我并不知道。我就拿着照片问奶奶,问她这是谁。她说这是她。

我感到震惊。照片里的女孩子,脸很圆,梳着两个大麻花,真真切切是个胖女孩。而如今我的奶奶,比我矮了足足有一个头,她只有七十几斤,瘦的可怜。

她说是生活不好,以前,常常挨饿,或是吃的不好。爷爷的父母去世后,家境大不如前,虽然自己能力不错,但那个时候好像所有人家都很穷了,我也不清楚,总之过的都不好了。

奶奶说起一件好笑的事:当时很多女子都迷我的爷爷,他相貌好,个子高,年轻时候真是魅力无限。有个姑娘要嫁人了,当时的交通工具还是船。那个姑娘都已经坐上船了,还在船上哭着闹着,要嫁给沈部长。

奶奶说的时候,是满满的骄傲。我奶奶是个十足的颜控,就喜欢好看的男孩子,如今一大把年纪了,依然。

我很心疼我奶奶,爷爷去世时,虽然她的三个孩子都已经成家,我的爸爸,长子,也有了姐姐和我,她已经当上了奶奶。却往后那么多年,一个人,我算了算,十九个念头,她有多么不容易。

爷爷的去世,我没有问清过病因,但知道也是脑子里的病。他是在家里去世的,那个时候总是吐血,我不敢想,如果我的亲人在我面前吐血,我早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暑假的时候爸爸得了胆结石,比较严重了,需要做手术,我在医院里陪夜,替他看着盐水。从下午到凌晨4点多,我不睡觉,挂不完的盐水,和睡的不好,总是呕吐的爸爸。亲眼看见他吐出黑的东西来,我急的不行,跑去找护士,问医生。医生问我是不是胃出血了,我说不是,医生说吐出来黑色的应该是血,然后交代了护士挂一种盐水,我一个人,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守着爸爸,很困,开了每隔20分钟的闹钟眯一会眯一会的,生怕盐水挂完了我没看好。

爷爷的生病和去世,想必当时所有亲人都饱受了煎熬。特别是我的奶奶,她已经失去过两个孩子。

再听起我的姐姐讲爷爷,她说在夏天,只要爷爷出门,都会给她带回一个冰棍儿回来。爷爷宠她,爷爷也很忙,不过总是能给她带来很多新奇玩意儿。我很羡慕,觉得爷爷真是好。

奶奶也曾对我说,爷爷教过我走路。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爷爷在我身后,举着我的手,我在前面,一步一步摇摇晃晃的走。

我想,如果爷爷没有那么早去世,他也一定很宠我,宠我至今,像现在奶奶宠着我一般。

奶奶总说,这几个孙儿,最心疼我。我也心疼她。

下载创业家族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业家族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我的家族史

    我的家族史 学号:2016666666 姓名:xxx 班号:xxx 伴随着历史的年轮向前缓缓推进,留下了长长的痕迹,而这正是见证我们成长的回忆。在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每一段历史都关乎国家的命运,也......

    中国近代史之我的家族史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 故事无法从1840年讲起,并且我所知的确是有限。就像中国近代史一样,那里充满着上代人的血、汗与泪。 在我的印象中,对我的家族的记忆可以追溯到大概20世......

    史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xiexiebang推荐)

    分布地区 健康郡:十六国前凉置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西南。北朝魏废。宣城郡: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高密郡: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胶西郡置......

    福州七大名门家族史,就是中国半部近现代史(推荐)

    福州七大名门家族史,就是中国半部近现代史 注:由于小编孤陋,文中内容如有出入,欢迎批评指正。林氏家族 (点击可放大,下同)林则徐的文峰林氏文峰林氏,是书香门第之家,世代业儒。其中......

    中国人应该讲述好自己的家族史(范文大全)

    中国人应该讲述好自己的家族史 追寻家族故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我常常感觉,现在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包括我自己在内,每天在社交媒体上接收到很多片段......

    中国近代史之我的家族史(5篇)

    中国近现代史与我的家族 岁月的车轮已经碾过悲痛与欢喜交加的20世纪,21世纪的大学生们正沐浴在充满机遇的社会大背景下。我想,在我们每个家族的背后,应该都曾发生过一段段心酸......

    乔致庸和胡雪岩两个家族的创业故事

    两个家族的创业故事 晋商与徽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大商业群体,乔致庸与胡雪岩是他们的代表人物。 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

    2015.6.15.北大教授徐泓推出母亲家族影像史

    北大教授徐泓推出母亲家族影像史 2015年06月11日10:17 新浪历史 作者:徐泓 我有话说(15人参与) (文/徐泓 北京大学) 我的母亲韩德常(1915.11.13——1990.7,14),如果在世,今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