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煤矿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涉问题的调研报告
市政府:
根据国土资源部【】号文件精神,我县镇已被列入国土资源部煤矿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项目自北而南包括片区、片区、片区、片区、片区、片区、片区、片区、片区、片区、片区十一个片区,治理面积12725.4亩。现将项目情况报告如下。
一、镇煤矿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实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镇位于我县市西南部
山区,距县城公里,全镇辖万人,面积平方公里。该镇是我县的产煤大镇,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累计开采原煤万吨,占全县同期煤炭产量的%。地下资源的大量开采,在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起镇%的地表沉陷,并诱发大量的地质灾害,矿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给全镇的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及社会安定造成了极大影响。一是采空区塌陷裂缝。镇煤矿采区地表90%是农耕地。截止底,驻镇国有统配煤矿及乡镇煤矿的采空区面积达到
平方公里,折合万多亩,涉及到个村庄,其中已形成塌陷裂缝面积约
万多亩,占耕地面积%,严重塌陷造成耕地荒芜约亩,占耕地面积的%,导致大量地表崩塌、滑坡、沉降、裂缝、塌陷。同时造成地面房屋裂缝,地面道路等交通设施、水利设施遭到破坏,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二是地上水断流,地下水破坏。煤矿疏排水及洗煤厂等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地表水体,使全镇境内的季节性河流基本干涸、污染、断流,地下水大量渗漏,地下水系遭到破坏,矿区水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目前,全镇有
村户人畜饮水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不少群众以
元/吨的价格从附近乡镇“买水吃”,农田灌溉用水更无从谈起,人畜饮水成为农民最关注、最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三是煤矸石自燃。该镇目前有六个矿渣堆,煤矸石总放量约三千多万方。破坏占用土地205.85公顷,煤矸石自燃释放出的一氧化硫、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直接危害到
个村群众的生产生活。而矸石中含有的硫化物,经雨水冲刷,细小颗粒顺流而下,使河流两旁的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另外,该镇残煤自燃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多处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对整个镇空气质量危害严重。四是边坡失稳。片区每年两季,均会出现山体滑坡,土体崩塌范围内植被尽遭破坏,潜在威胁公路长200米。村庄后山的滑坡由于雪压及采空区塌陷多种因素影响又有蠕滑迹象,时刻威胁着几百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由此看来,镇煤矿地质治理项目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镇煤矿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进展情况
我们从9月开始组织实施该项目,12月18日,在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财政部、国土部以财建()号文批准立项,成为全省仅有的六个国家级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项目之一。项目批准后,我们及时协调聘请中国地质矿业总公司组织勘测设计。目前已收集了镇近50年的水文地质气象资料、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煤矿地质环境灾害治理平面布置图和现状图、15个灾害片区的村庄地形图等资料,整理归类并作数字化处理。利用国际上先进的rtk卫星测量系统,完成了各片区的静态gps控制点的测量定位工作和近3平方公里的地形测量工作。并初步踏勘了20个村19个灾害片区近20平方公里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基本了解和掌握了该镇目前存在的地质灾害种类和程度。
三、镇煤矿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请示
镇煤矿地质治理项目施工在即,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情况和问题,其中如何对待“尾矿”是一个绕不过去并且必须一次性彻底解决的问题。在长期的煤炭开采后,镇目前存在块总面积
平方公里的原国有统配煤矿以及乡镇煤矿因无法开采而产生的边脚料,废弃矿,不属于国家规划区,不是正式的井田,而是历年历次关闭煤矿的弃采矿、边脚料。在此次地质环境治理中,如果对这些尾矿不进行治理,不达到煤层底板,将达不到项目彻底治理的效果。而且实事求是地讲,这部分尾矿如果放弃不管,可能会产生新的自燃,既损失了资源,又将引发新的生态问题。一定程度上,也给私挖滥采行为提供了一个可乘之机,对全县的安全稳定带来负面影响。与此相对应的是,镇煤矿地质治理项目在同类矿山中极具代表性,治理项目涉及内容多,治理难度大,治理资金缺口巨大是项目实施中的最大困难。如果可以对这些尾矿进行同步开采,既减少了不安全、不稳定隐患,又能进一步增强治理效果。开采收益还可以对治理资金进行必要补充。
基于以上所述,我们恳请市政府允许我县在镇煤矿地质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这部分“尾矿”进行彻底开采。我们将在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进一步争取国家、省级政策支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努力把这一民心工程办实、办好,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使镇的生态环境成为全县一流的宜人、宜业、宜居环境。
第二篇:关于实施全区绿色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实施全区绿色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调
研报告
绿色矿山是在新形势下对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矿业发展道路的全新思维。是促进矿业经济进步的必由之路,节能、低耗、环保和可循环是绿色矿山的基本内涵,而创新是搞好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保证。为了实现矿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不断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
全区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始于XX年。几年来,在自治区政府和国土资源厅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政策,从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入手,创造条件逐步开展矿产地质环境整治工作,建立真正的“绿色矿山”。通过调研,并结合已掌握的资料和当前工作实际,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存在隐患
内蒙古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种类齐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稀土、有色金属基地。矿业开发为自治区国民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及地质灾害问题。全区矿业开发过程中占用破坏土地现 象非常严重。据统计,矿山开采占用破坏土地79108.14ha,其中采矿场占用破坏土地47798.02 ha,地面塌陷破坏土地22620.88 ha,固体废料场占用破坏土地6080.5 ha,尾矿库占用破坏土地2608.74 ha。按占用破坏土地类型分别为:耕地占7552.11 ha,林地占3048.91 ha,草地占34539.44 ha,其它占33967.68 ha。
地面塌陷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面塌陷调查报告》,截至XX年底,全区因矿业开发造成的地面塌陷面积226.20 km2,占全区总塌陷面积的99.8%。煤矿地面塌陷破坏土地面积225.76 km2;全区由于地面塌陷共造成50人伤亡;造成5935间居民房屋损坏、近10所学校损毁,居民和学校被迫搬迁,经济损失约为1.81亿元。地面塌陷共毁坏农田26553亩,经济损失达XX多万元。
全区矿山开发对土地资源占用破坏,主要发生在地下开采所形成的地面塌陷,可是,露天开采对土地资源、地貌景观破坏更为严重。
(二)对地貌景观的破坏
在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采石和采砂坑。根据近年来全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矿山治理立项报告。在交通干线两侧的有:G025、G207、G208、G210、G303;G301、S105省际大通道、S302、S203等。这些采坑多由过去修路和城市 建设开始,后期群采滥挖形成的。它们的存在,严重影响交通视觉效果和城市形象。
矿山开采与冶炼过程中,必然产生各种废弃物,这些对环境的影响也极为严重。
废水、废液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矿山固体废弃物包括采矿废石、煤矸石、尾矿、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淋滤污染、尾矿风化扬尘与土壤污染。
二、我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进展
基本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制度。一是为了加强和规范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管理,有效使用两权价款专项资金,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与财政厅共同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办法》;二是出台和编制了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治理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开展了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责任机制的试点工作;三是XX年第四次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的存储、管理、使用和监督等事宜。
逐步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安排。自治区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非常重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国土资源部从XX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矿山环境治理试点工作。自治区 从XX年开始,逐年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安排。截止到XX年底,共安排中央、自治区两权价款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68998万元,进行了144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项目;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9600万元,安排了 48项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自治区财政资金49398万元,用于96项矿山环境治理。其中,XX年安排了共26个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
这些项目的实施,大大地改善了部分矿山地质环境,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截止XX年底,已峻工验收的30个项目完成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4600 万元,完成矿山治理面积54.15平方公里。完成固体废弃物治理量465.42万立方米;动用土石方工程62.2万立方米;完成土地复垦2156.62公顷;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量29.73万立方米;其它水利设施排水沟、排水埂36049延长米,配套面状工程89.09万平方米。
地质灾害隐患及时治理。
包头市石拐区位于包头市东北38公里处,辖区面积650平方公里,区内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业一直是石拐区的主体产业。由于几百年来的无节制开采,石拐区域内的地质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导致山体滑坡,居民房屋下沉,地面塌陷,采空区上的居民随时都有生命和财 产危险。
石拐区的地质灾害问题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就石拐区的地质灾害问题及时向上级国土部门汇报,国家发改委于XX年派人来石拐对石拐区地质灾害进行评估。经过野外实地调查和评估,石拐区被定为国家重点灾害区。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投资2.2亿元对石拐区地质灾害重灾区居民整体搬迁。XX年和XX年石拐区政府投入60多万元,从大发、大池等采空灾害区搬出60多户居民,现在已建立了监控措施,定期观测地质变化,汛期、雨季,组织街道办事处、居民及时采取措施。同时,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与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大力支持,成立了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应急小组,防灾减灾应急小组又下设险情监测工作组、抢险救灾工作组、疫情监控组、交通保障组、治安组、通信电力保障组、后勤保障组。XX年,在国土资源厅和各有关部门的组织下,石拐区棚户区搬迁改造住宅工程项目在包头稀土高薪技术产业开发区万水泉举行正式开工仪式。
不仅仅是包头石拐区,列入国家、自治区确定的其他6个资源型城市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作也在紧张的进行当中。每年初步安排3亿元,分三年完成,基本解决资源型城市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使资源型城市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坚持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方针。
鄂尔多斯物华XX,资源富集,享有“扬眉吐气”之美誉。目前,全市共发现矿产资源46种,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产27种。其中,尤以煤炭等能源矿产资源储量最为可观。然而,鄂尔多斯境内地貌有低山、丘陵、黄河冲积平原、沙漠、沙地和波状高原等,复杂多样的气候、土壤、植被和地质环境条件,成为形成地质灾害的自然因素。特别是低山丘陵地区和煤炭集中开采区域是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加之一些人为不合理工程活动,导致了地域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变大和发生频率递增,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此,鄂尔多斯市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方针,在保证矿区良好生态环境和矿产资源最大程度有效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新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新建矿山企业和新上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必须符合当地生态环境准入条件。要充分论证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的保护和防治措施。
——现有采矿集中区和矿山环境治理 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要以“三废”排放达标和文明开采为重点,加强现有生产矿山的监督管理和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
——闭坑和关闭矿山治理 严格执行闭坑矿山报告审批 制度。对于历史遗留的闭坑矿山和关井压产中的关闭矿山,各级人民政府要列入土地复垦规划进行整治,到XX年达到30%。
——煤矿采空区塌陷治理方面 XX年、XX年自治区共下拨1000万元用于治理黑龙贵矿区122万平方米煤矿采空区塌陷,取得了明显效果。XX年编制了《鄂尔多斯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和《鄂尔多斯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XX年成立了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灾害防治机构、人员、制度和职责,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排查整治。30年来,全市建立了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和网络,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和评估,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对采煤塌陷区和城市周边、交通沿线两侧的损毁山体进行了重点治理,完善防治工作程序,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和汛期灾害天气预警制度等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基本没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地质的灾害。
以鄂尔多斯的企业采矿与环保相结合,边开采边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和恢复生态等一批典型,在全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三、实现绿色矿山存在的问题
治理资金需求量大。地质环境治理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投入大,见效慢或经济效益不明显,因而社会公众参与度低,投资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就 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治理责任制度和补偿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采矿权人不惜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利益,重开采、轻保护、不治理的现象还是大量存在。开山采石企业以采矿权有偿取得、负担过重等种种理由为借口,想方设法不缴或少缴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护金,即使足额缴纳了保证金,也不愿意履行恢复治理的义务。
四、相关建议
建立矿山环境保护诚信准入制度。对没有履行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义务或不缴、少缴、拒缴保证金的矿山企业,列入矿山环境保护诚信档案黑名单,采取不予其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或变更登记、不受理其新的采矿权申请等管理措施;对黑名单矿山的开办、投资、入股、出资、控股单位和个人,限制其进入采矿权市场参加竞买的资格。
加大“绿色矿山”创建力度。更好的督促矿山企业落实边开采、边治理措施,推广台阶式、机械化开采,推广无尾矿、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实现矿山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相协调,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建立“绿色矿山”激励机制,对列为“绿色矿山”创建的在采矿山,可由企业提出整治方案,由收取保证金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项目竣工经验收合格后,其整治经费可从该矿山上缴的保证金中按整治 面积比例进行返还。矿山最终闭坑时必须完成矿山环境治理。
进一步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加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缴力度,严格按照规定标准,足额收缴保证金。开展保证金收缴情况清查,依法限期追缴。拒绝缴纳保证金的,不予办理采矿许可证年检、注销采矿许可证。
加强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精心抓好工程施工。规范整治项目运作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资质准入制度、公开招投标制度、投标保证金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工程验收制度。
绿色矿山的实施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业经济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矿产资源管理理念的一个飞跃,对促进我区社会经济建设具有重大作用。也是矿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更加科学、更加理智、更加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创造性的崭新阶段。
第三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相关问题(郑敏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相关问题研究 郑 敏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259信箱,101149)摘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是我国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重点项目之一。由于此项工作是近几年才开展起来的部门专项,在项目管理运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待研究解决的新问题。本文以调查研究为切入点,从管理实践出发,对部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这一专项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关键词:环境治理 项目 对策建议
一、关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是国土资源部近年来新上项目,属于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管理工作范围之内,此项目是国家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项目。有关此类项目的审报、项目内容、管理等由国土资源部负责组织管理。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符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确定的支持方向与重点,也就是符合我国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目的;依照《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通知的规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国有矿山因采矿活动而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需恢复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所需投资。该通知明确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矿山全部由国家财政支付而且是单一所有制形式,其遗留下来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理应由国家负担。项目申请与实施: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由各省市国土资源厅组织各省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申报工作及已下达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国土资源部负责项目初审,对符合国家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方向并按照部申报程序与规定提供相关申报资料的项目,由部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批并上报财政部申请中央财政专项支持。
二、关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目前我国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一)采空沉陷
开采沉陷主要表现形式为塌陷、沉降、开裂三种形式。
1.塌陷:指在人为和自然地质因素作用下,地表岩、土体中洞穴顶部向下断错坍塌,形成塌陷坑、塌陷洞、塌陷槽的一种地质现象。
2.地面沉降:地表水平面下降。地面下沉,影响范围大、分布面积大。沉降一般继塌陷之后形成,形态多数似锅状、蝶状等。
3.地面开裂:采矿引起岩层、土体沿一定方向破裂,在地面上形成裂缝。地面开裂是矿山塌陷和沉降的伴生产物,涉及的范围广、数量更多。
4.岩溶地面塌陷:指岩溶地区,由于隐伏下部岩溶洞穴扩大而致顶板岩体塌陷,或上覆岩土层洞顶板失去平衡产生下沉或塌陷。
(二)崩塌、滑波、泥石流
1.崩塌是位于陡崖、陡坎、陡坡上土体、岩体及他们的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失稳而突发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倾倒、翻转、堆积于山体、跛脚和沟谷的地质现象。
2.滑坡是指斜坡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特定面或组合面产生整体滑动的地质现象。
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自然地质现象。是黄土、粘土、松散岩石碎屑由于降水(降暴雨、融雪、冰川)等激发掺合下形成泥浆,特殊性洪流。泥石流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三)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干枯、污染
矿山地下水位下降、干枯由于采矿过程中耗用大量的生产用水,及疏干排水,水资源过量采用与浪费,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引致矿区出现大面积疏干漏斗,造成地下水动态平衡遭到破坏,以致水源枯竭或者河流断流。地下水污染是因采矿引起的在害矿物成份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污染。
(四)危损尾矿坝、废渣场问题
危损尾矿坝问题:尾矿坝是用于规范矿山废渣堆放的坝体,由于矿山废渣数量大,如果坝基选择不当,年久失修等就会导致坝基裂缝、滑动,或由于废石堆积过高,没有采取稳固、加固措施而导致滑坡,突涌等灾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停产、公路坡坏以及超前占用良田等恶果。
废渣场问题: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石、尾矿,数量巨大。这些固体废物简称废渣,往往堆放于矿区固定场所内,即废渣堆放场。矿山废渣占用大量土地,矿山固体废物中,常含有多种金属元素,长期堆放,流失会损伤地表。与空气发生氧化、分解及溶解作用,有害物质随着雨水流失,污染水体和破坏土质并影响农作物生长、质量,造成农作物减产。食物链进入人体危机人体健康,由于这些有害物质在空气、水、细菌综合作用下,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往往形成酸雨,威胁动植物生存,侵蚀污染自然景观。
(五)残煤自燃灾害
煤矿残煤自燃主要原因:由于煤层暴露于地表与空气直接接触,在太阳的直射下达到燃点引发自然燃烧;或由于采矿过程中不规范操作导致巷道冒
顶空气涌入山体纵横交错的巷道中,迂高温引发自燃,火势漫延,如不及时治理多导致矿井塌陷,又形成外燃,火势很以控制。残煤自燃地质灾害治理是我国仍至世界矿山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一但发生很难控制,易复发。残煤自燃引发多重环境灾害:大气污染、酸雨、地表及地下水污染、地壤污染、寸草不生、水土流失严重。
(六)土地破坏
采矿过程中因挖掘、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使其失去原有可利用状态。
(七)矿区生态破坏问题
采矿活动严重破坏森林,加剧草场退化;动物生存环境造受侵害;自然景观、地貌、地质遗迹、土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侵蚀。
目前国土资源部已下达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从国土资源部2001年下达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任务以来,各省国土资源厅积极组织项目的申报工作,并对已下达的矿山环境治理项目进行了认真的组织与实施,地方政府与当地人民对环境治理项目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从2001至2003年国土资源部已下达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共计88项,累计投资1.7亿多,预计未来产生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可达到投资的4倍。2004年国土资源部对首批已完的18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进行了验收,其中涉及的治理内容有:地表塌陷治理;崩塌、滑波、泥石流治理;地表、地下水污染治理;危损尾矿坝、废渣场治理;残煤自燃灾害治理;土地复垦;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由于各省厅与地方政府的热情支持与配合,80%的项目落实了地方配套资金,其中大部分为地方政府投资,也有部分企业投资。项目总投资平均达到中央财政总投资的123.28%。90%的项目工程量超出原定计划,18个项目工程质量均达到预定要求,全部验收合格。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相关问题
针对国土资源部已下达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我们组织了相关调研,并就已验收的18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对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1.项目组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深得省厅、地方政府、百姓的支持,对项目的组织与实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配合。2001年该项目主要直接下达给项目申报单位(企业),由于是新上项目,规范化管理还处于探索中。2002年始国土资源部开始实行规范化管理,从项目申报、审批、下达、验收都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项目运作逐步走上正规,下达到各省的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实行网上公开招投标。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形成了“部门审批-省厅上报-公开招标”的管理程式。各省国土资源厅与项目地资源局、地方政府负责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项目设计、工程承担单位的招标工作、负责工程监理与审计工作的落实、监督工程与资金落实工作、组织专家审查与验收等。中标单位承但相关设计、工程实施任务。由独立资质监理单位、审计事务所负责对工程的监理与审计。从国土资源部已验收的18个项目分析,95%的项目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并通过了专家论证,80%项目聘请了监理公司或由通过部门认证资格的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了监监。40%的项目通过社会审计事务所审查,并出具投资审计报告,其余由省级国土资源厅组织负责审查。80%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得到落实。
2.项目投资。
由于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的历史欠债太多,需要投资治理环境的申报项目较多,目前各省申报的项目数已达300多项。而国家专项投资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实际落实的只有申报项目数的30%。矿山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来源主要是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矿权使用费与价款,目前中央下达的专项资金也只是占其中的一少部分,占矿山历史所创利税的1%,可见总体投资量不大。由于矿山地质环境复杂,治理工程难度与技术要求高,工程量大,不可预见因素多又难以控制,从另一方面加大了资金缺口。对国土资源部已验收的18个项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 80%的项目配套了地方资金,20%的项目只有中央投资;80%的项目出现投资不足超出设计预算总额,平均超出率为123.28%,最高超出率为150%。95%的项目完成投资工作量后,因无投资而余留环境问题有待治理。
3.项目管理。
由于矿山环境治理项目是国家近年来才开展起来的项目,许多项目管理运作规范、规章、标规还没有建立,项目实施管理落差很大。部分项目设计预算没有具体尊从的依据;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与审查工作还没有规范;对项目工程的技术规范、预算标准以及监督管理没有出台部门要求;工程实施过程中缺乏管理规章责任制,工程监察工作不到位,部分项目不能提供工程质量监理报告与投资审计报告等。以上问题将会给今后的项目实施带来管理及工程质量等漏洞。
四、对策与建议
1.走“中央、地方、企业共同治理”之路。由于矿山环境治理专项资金缺口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中央、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合作,同时也需要矿山企业的积极合作,走“以矿治矿”的道路。在这方面已有些好的典型,如浙江、新疆、山西等省,为填补资金上的缺口,他们采取了企业出资、自筹集资、义务劳动、以矿产资源抵偿劳务支付等多种办法,这些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很有借鉴意义,值得推广与政策鼓励。
2.加强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为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程实施与质量,加强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批准下达的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进行施工,严格实行项目公告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加大项目预算的执行和检查力度,按照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检查的要求,建立健全具体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检查制度;对具体施工中出现的新问题应建立严格的上报审批机制,杜绝隐瞒、谎报情况的发生,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不断出台、修订部门监管规范。矿山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治理成果也需要监督与维护。建议国土资源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在加强项目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重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果的后期维护与监管工作,要求地方政府做好配合工作。
3.做好专项资金项目规范化管理的研究工作
对国家新开展的专项资金项目,建议应建立案例分析制,进行跟踪研究。目前针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技术以及预算规范与标准尚未出台,为确保工程质量与投资目标实现,急需加强技术与预算管理规范、标准的研究工作,不断完善项目工程设计与设计预算规范化管理。为防止套用国家财政专项资金,促进国家专项基金项目规范化管理,建议对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与管理机制进行研究,要求各地政府管理部门对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进行建度,确保国家投资与地方投资的落实与投资综合效益最大化。
4.充分重视环境治理工程科学研究。矿山环境治理,是一个地质学、力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解决地质环境问题必需以大量的分析研究工作为基础,不同地质、水文环境条件,不同岩性,不同矿种,不同规模,不同开采方式,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不同,治理保护的措施和方案也不同。如矿区地质环境分析,土地适宜性分析,植物适应性分析,环境变化分析,治理技术与方案确定等,这些研究工作复杂而艰巨,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需要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与重视。工程技术手段是解决矿山地质灾害问题的关键,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比较晚,技术手段的研究也落后于发达国家,一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而得不到解决。近年来,此方面的问题引起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曾设立了相关治理技术方面研究的课题,但因没有专项资金来源支持,很难立项。即使立项也只能列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之中一小部分,其投资不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总投资的1%,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国家应在重视环境治理的同时重视环境治理工程科学研究,中央、地方财政也应积极支持地质环境灾害治理工程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参考资料]
[1] 张梁,《矿山环境治理项目技术编指南》,研究报告,(内部出版)2002,12。
[2] 《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财建[2003]530号文
[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案例分析》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内部出版)2004。
作者:郑敏(1966-),女,副研究员,1989年毕于河北地质学院经济管理系,现就职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第四篇: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治理和研究现状报告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治理和研究现状
专业:资源勘查
学号:2010118512145 姓名:姜定学
班级:资堪1011 完成日期:2012年4月7
日
【摘要】:随着矿山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越来越严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迫在眉睫。依据矿种所进行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划分方案,虽然较为详细具体,但有些问题是相互重复的;依据矿山开发阶段所进行的划分方案,虽然刻画了矿山开发演变整个历史过程中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但较为宏观简单;对中国目前的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做了简单的介绍,并提出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针对目前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管理情况有直观的了解。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三废问题矿山开发;矿山治理和保护;矿山预测。
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产量均排于世界前列。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和消耗越来越大,而采掘业的发展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大。目前品位较富、埋藏较浅,易采易选、交通方便的矿床已优先开采。但是目前,人类从地表和地表深处开采出巨大数额的矿石和围岩,改变和破坏了地球表面和岩石圈的自然平衡,使地质环境不断地改变和恶化,给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划分是环境地质学和矿床水文地质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环境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对众多复杂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实施科学的分类研究,不仅使现代环境地质学论基础上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可有效地指导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估评价、预测预报和保护与复坑治理等工作。
一、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问题 1、“三废”问题
矿山环境地质的“三废”问题包括固相废弃物、液相废弃物和气相废弃物。(1)固相废弃固相废弃物堆积是矿山地质环境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它一般包括煤矸石、粉煤灰、剥离废弃物、废石(渣)、尾矿库和含放射性物质等固相废料。固相废弃物堆积一般具有占地、边坡稳定、淋滤污染、风化扬尘污染四大环境效应。但铀矿等废弃物除四大环境效应外,还具有放射性污染效应;在我国相废弃物堆积中具有典型代表性意义的煤矸石山还具有自燃环境效应。(2)液相废弃物 矿山液相废弃物一般是指在矿山勘探、开采、采后和洗选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如按污染水所含的污染物性质来划分,液相废弃物可划分为无机无毒水、无机毒水、有机无毒水和有机有毒水4 大类型。无机无毒液相废弃物主要包括酸性水、高硬度水、高混浊水和含氮磷的富营养化水等;无机有毒液相废弃物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水(汞、镉、铅、锌、铬等)、氰化物污染水和氟化物污染水等;有机无毒液相废弃物主要包括含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污染水;有机有毒液相废弃物主要包括含多氯联苯或有机氯污染水等如按污染水类型来划分, 矿山液相废弃物又可划分为酸性水、高硬度水、高混浊水、重金属污染水、有毒有害元素污染水、放射性污染水和有机污染水等。(3)气相废弃物 根据气相废弃物的类型, 可将其划分为煤层、矸石、富含黄铁矿成份的铁矿废石自燃产生的废气、沙漠化导致的扬尘、采场或排土场的风化扬尘、井下粉尘、天然气或煤层气自燃以及二氧化碳气田产生的废气等。气相废弃物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包括总悬浮颗粒(TSP)、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2 地面变形问题
(1)开采沉陷 煤等有用矿产资源被采出后, 开采区域周围岩体的原始地应力平衡遭到破坏, 随着开采工程活动进行, 地应力将重新分布并达到新的平衡。在此过程中, 矿体周围岩层或地表将经历一个连续移动、变形和非连续破坏(开裂、冒落等)的复杂过程。这种现象称为“开采沉陷”。开采沉陷可划分为冒落式、沉陷式和地堑式三种类型。煤炭是重要的层状用矿物, 它的井工开采必然会引起岩层或地表的下沉, 导致大量土地的沉陷, 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采煤沉陷”, 形成的沉陷区(土地)称之为“采煤沉陷区(土地)”。开采沉陷作一种外生地质灾害, 破坏耕地, 损坏地面建筑物, 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并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 产生了十分突出的社会经济矛盾。更严重的是它不仅表现为近期的经济损失与危害, 由此引起地貌改造和地质作用过程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将影响到子孙后代, 目前已成为环境工程学和环境岩土分布有岩溶空间, 加之现代地下水的不断溶蚀, 常形成不同规模被水或部分松散物充填的排水前相对平衡稳定的隐含空隙。在这些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中, 对威胁矿山安全生产的岩溶充水含水层一般均需疏排水, 将其地下水位疏降到安全开采标高以下, 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达到消除水患威胁的目的。岩溶充水含水层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 使得覆盖型岩溶地区上覆的松散含水层与其岩溶充水含水层的地下水位差逐渐拉大, 松散含水层地下水将补给下伏低水压的岩溶含水层, 同时松散含水层中一些细颗粒物质也随补给速度的逐渐增大, 而运移至下伏含水层的隐含空隙中。久而久之, 随着这种潜蚀作用的不断增强, 隐含空隙将逐渐向地面发育扩大, 当空隙发育到地表时,就产生了地面岩溶塌陷, 这就是岩溶塌陷机理的潜蚀说。当然, 地面岩溶塌陷机理十分复杂, 其形成还有其它的成因假说, 如真空吸蚀说、重力说、震动说、冲暴说等。(2)地面岩溶塌陷 在覆盖型岩溶表面, 一般多分布有岩溶空间, 加之现代地下水的不断溶蚀, 常形成不同规模被水或部分松散物充填的排水前相对平衡稳定的隐含空隙。在这些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中, 对威胁矿山安全生产的岩溶充水含水层一般均需疏排水, 将其地下水位疏降到安全开采标高以下, 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达到消除水患威胁的目的。岩溶充水含水层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 使得覆盖型岩溶地区上覆的松散含水层与其岩溶充水含水层的地下水位差逐渐拉大, 松散含水层地下水将补给下伏低水压的岩溶含水层, 同时松散含水层中一些细颗粒物质也随补给速度的逐渐增大, 而运移至下伏含水层的隐含空隙中。(3)地面沉降 一般地说, 液相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卤水、热水和地下水等, 气相矿产资源包括天然气、煤层气和二氧化碳气田等。在对液相或气相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 由于液相或气相压力不断降低, 根据力学平衡原理, 赋存液相或气相矿产资源的多孔介质有效应力将必然增大, 使地层固结压缩, 导致地力重新分布, 从而造成地面沉降。(4)边坡 矿山环境地质的边坡问题除了固体废弃物堆积边坡外, 还包括露天采坑边坡、排土(岩)场边坡、尾矿库边坡和矿山边坡。(6)崩塌 在采矿过程中, 由于矿体本身性质恶劣或必要撑砌条件跟不上, 很易诱发崩塌。另外在矿区由提升到地表的废矿矸石堆积引起的崩塌问题也时常发生。崩塌既可在矿区地表出现, 如鄂西宜昌地区盐池河磷矿山崩塌造成巨大灾难, 长江西陵峡链子崖山体开裂(裂缝宽达6 米多), 新滩地段不断崩塌,除与区域构造活动有关外, 也与小规模开采崖下二叠系煤层有一定关系;崩塌也可在地下井巷中出现, 如地下采掘导致地面倾斜、山体开裂和崩塌等。(7)泥石流 与矿山开采有关的泥石流, 除矿床开采之前即以天然状态形成的以外, 主要是由于采矿产生的废石矿渣不合理堆放(即人类工程活动)而引起的, 特别在丘陵山区地带的矿山开发过程中, 极易发生泥石流问题。矿山泥石流形成除与开山采矿、废石矿渣堆放等采矿工程活动有关外, 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和人为滥砍山林等也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
(一)、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坚持以下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通过矿业规划及各种矿业管理手段,采取防范性措施,防治破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尽量避免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或者将其消除于矿山生产过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不可能避免的矿山地质环境污染和破坏,则通过各种净化和恢复治理措施,达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要求。
2、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采矿产资源;在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首先力求消除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或降低影响程度:对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治理措施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指标。
3、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
发展绿色开采技术,实现矿区生态环境无损或受损最小;发展干法或节水的工艺技术,减少水的使用量;发展无废或少废的工艺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矿山废物按照先利用能源,再选择用于建材或其它用途,最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的技术原则。
4、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一般要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进行,同时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出最符合当地实际的治理方案。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目标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应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以采矿原因引发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为重点,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改善、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具体应达到如下治理目标:
(1)、采矿引发的采坑边坡崩塌、采坑边坡滑坡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治理,确保矿山安全、正常生产。
(2)、对这次采矿造成的地形地貌破坏进行恢复或治理,实施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恢复矿区生态环境。
(3)、对2004年以前当地村民乱采区采矿造成的地形地貌破坏进行恢复或治理,实施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恢复矿区生态环境。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任务
(1)、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引发的采坑边坡崩塌、采坑边坡滑坡应及时处理,尽量减少地质灾害对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的危害。(2)、采矿完成后,对采坑进行回填,对采矿区植被破坏区应及时进行绿化,绿化率达到100%。
(3)、对2004年以前当地村民乱采区采矿造成的采坑进行重点监测,并对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重点防治。
(三)次重点防治区治理
1、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采矿过程中须对潜在地质灾害如小型崩塌、滑坡进行及时处理,尽量减少地质灾害对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的危害。
闭坑后,要对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及时处理。对于潜在的崩塌、滑坡体,清除崩塌、滑坡体(主要针对有无向上及两侧发展可能的小型崩塌、滑坡体);排水(采取整平地表、填塞裂缝、夯实松动地面、修筑排水沟);护面、刷坡;支撑加固等措施。必要时设立警示标志牌。做好边坡护坡工作,保持边坡稳定。
2、采坑回填工程
采矿结束后,利用矿区的废渣、废土对采坑进行回填填方约19700m3。
按照当地价格水平,利用本矿山的废弃物直接回填,每方5元。
3、矿区绿化工程
对次重点防治区(采坑和排渣场)和植被破坏区进行种草绿化(面积约0.006km2,约合10亩),恢复生态环境。
按照当地价格水平,每棵柏树25元,其中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其它费用及现场经费等。柏树间距3m×3m。
(四)一般防治区治理
1、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闭坑后,要对2004年以前当地村民乱采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及时处理。对于潜在的崩塌、滑坡体,清除崩塌、滑坡体主要针对有无向上及两侧发展可能的小型崩塌、滑坡体);排水(采取整平地表、填塞裂缝、夯实松动地面、修筑排水沟);护面、刷坡;支撑加固等措施。必要时设立警示标志牌。做好边坡护坡工作,保持边坡稳定。
2、乱采区覆土工程
对2004年以前当地村民乱采区运输、覆土15000 m3(面积约0.15km2覆土厚约10cm)。
按照当地价格水平,在矿区运输、覆土,每立方米5元。
3、乱采区绿化工程
对乱采区进行种草绿化(面积约0.15km2),恢复生态环境。按照当地价格水平,在矿区种草绿化,每平方米0.36元。2)地裂缝治理:根据地裂缝的规模和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小的,采用土石填充并夯实,防渗处理等措施;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可采取填充、灌浆等措施。3)崩塌、滑坡治理:已经发生过的崩塌或滑坡灾害,可采用清理废土石和危岩以恢复场地,或者修筑拦挡工程和排水工程防止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潜在的崩塌、滑坡灾害,可采用削坡减荷、锚固、抗滑、支挡、排水、截水等工程措施进行边坡加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4)泥石流治理:已经发生过的泥石流灾害,可采用清理泥土石以恢复场地,或者修筑拦挡工程防止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
三、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的前景展望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态势良好,GDP每年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左右,矿业经济也随之增长。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全国矿山环境治理规划,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则矿预测评估表明,预测采矿区引发采坑边坡崩塌、采坑边坡滑坡地质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严重,其它地区引发采坑边坡崩塌、采坑边坡滑坡地质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为较轻;预测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程度为一般;预测采矿区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为较严重,评估区内其他地区预测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为一般;预测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为较严重。
(4)本方案将评估区划分为两个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区,露天采场及堆渣场为地质环境次重点防治区,评估区内其它地区划分为一般防治区,其中次重点防治区需按照防治措施进行治理。
(5)采矿过程中采坑边坡崩塌、采坑边坡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监测随着矿山开采同步进行。其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在矿山停采以后进行。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有可能缓和,生态文明的目标可逐步实现。
四、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1、监测内容
监测对象包括乱采区、排渣场和露天采场。监测内容包括崩塌、滑坡、危岩体等隐患;排渣场堆放情况。
2、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点布设
在乱采区、露天采场、排渣场共设置5个地质环境监测点,在采矿的过程中进行动态监测。
在乱采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布置4个地质环境监测点,主要监测崩塌、滑坡、危岩体等隐患。矿区排渣场设置1个,主要监测矿渣堆放情况,如堆放数量、渣堆的稳定性等。
地质环境监测点每日监测1次。露天采场,降雨季节要加密监测。矿山停产期间可适当减少监测次数。
3、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法
方法包括人工观测法。监测结果要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4、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设置
矿山企业成立设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小组。设组长1人,专职或兼职监测人员2人。监测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能够熟练掌握监测方法、熟练使用监测仪器。
结语
(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类研究, 不仅在基础理论上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现代环境地质学, 而且在实践应用中可有效指导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预测和保护与复坑治理等工作, 具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册.[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第五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S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条 为加强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管理,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湖南省地质环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湘国土资办发[2010]36号)、《湖南省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湘国土资发[2010]8号)等文件的规定,结合我市地质环境治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是集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生态环境修复以及矿山废弃地综合利用为一体的专项工程,工程性质属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利用各级财政资金或者社会资金开展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全市的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市财政部门负责项目预算的审查、资金的拨付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 项目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二)因地制宜、统筹安排:
(三)规范操作、提高效率;
(四)分级管理、各司其职。
第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为市人民政府,项目承担单位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并对项目建设履行项目法人责任。
第六条 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和支持方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治理目标明确,治理技术科学,实施计划可行,投资测算合理。
第七条 市财政支持项目、社会资金投资立项,由市国土资源局会同项目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依据本市的治理规划和计划组织申报。
第八条 市财政支持项目、社会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设计由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市财政局委托具备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并由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专家论证。
第九条 承揽市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资质,并在省国土资源厅登记备案。
第十条 实施项目工程监理制度。项目工程监理单位代表项目承担单位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实施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
主要单项工程的施工,应由具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理。涉及生态环境修复的项目监理可联合具有园林绿化相关资质单位共同承担。
项目工程监理单位由市国土资源部门和市财政局采取招标形式或直接委托形式来确定。
第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依法对市财政支持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社会资金投资的项目在经各投资主体同意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可由投资主体依法直接发包。项目施工的发包应实行招标形式。
第十二条 项目施工招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招标人已经确立;设计及项目预算已经审查论证通过;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成已履行审批手续;资金已经落实、项目具备开工条件。
条十三条 项目施工招标人为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根据自身技术力量可以自行组织招标,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代理组织招标,招标应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
项目施工应当公开招标,发布招标公告,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投标,招标公告须在市级以上媒体发布。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市政府批准可进行邀请招标,招标人应当向三家及以上具备招标项目的实施能力、资信良好和具备业绩的特定的法人发出投标邀请书:
(一)单项施工合同标额在50万元以下的工程;
(二)受自然地域或环境限制;
(三)项目技术工艺复杂或有特殊要求,只有几家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
第十四条 项目施工投标时,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不得少于三家。少于三家的,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组织招标。
参与项目前期论证、方案设计的法人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可参与项目的施工投标。
第十五条 项目招标的评标办法应采用综合评估法。商务部分占总评分的30—40%,技术部分、企业资信、业绩占总评分的60-70%。
第十六条 项目评标由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委员会由项目承担单位、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财政局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专家(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评标专家库随机抽取的人员)共同组成,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第十七条 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抄报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项目承担单位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第十八 条中标人确定后,应当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在30个工作日之内签订施工合同。
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得将中标项目拆分后向他人转让。按照合同约定或者经招标人同意,可以将中标项目的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分包给具备相应资格的他人完成,接受分包的人不得再次分包。
第十九条 项目实行履约保证金制,履约保证金一般为
项目总造价的5%左右。
第二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工程施工前应在项目市设立公示牌,公布项目工、基本情况,接受监督。
第二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设计书,组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施工。
市国土资源部门应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项目设计、投资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不作调整。如遇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应按照相关程序审核,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二十二条 项目应在规定的实施期限内完成。项目完成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做好验收准备工作,提交验收申请。
项目未按期完成,项目承担单位和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项目合同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项目验收一般分竣工验收和交付验收。竣工验收、交付验收由项目承担单位报相应的国土资源部门组织。
第二十四条 项目验收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施工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照技术要求和标准,全面进行自查自检,自认工程符合要求、具备验收条件的,可向项目承担单位和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工程竣工验收,同时递交工程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二)工程项目监理单位根据工程竣工情况应及时向项目承担单位和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交工程竣工验收申请监理报告。
(三)项目承担单位和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收到工程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后,按项目管理权限向相应的项目主管部门提交竣工验收申请。
(四)项目主管部门受理验收申请后,应及时组成治理工程验收组,明确职责和分工,确定验收日期及验收方案,实施验收。
第二十五条 项目验收时,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提交以下资料:
(一)项目立项批准文件;
(二)项目设计方案及审查论证意见;
(三)项目中标通知书、项目合同;
(四)工程参加单位相应的资质复印件;
(五)开工报告、施工日志、工程竣工图、工程施工总结;
(六)监理单位工程监理报告
(七)施工质量评定及验收评定表;
(八)重大质量事故处理资料;
(九)与工程有关的影像图片资料;
(十)工程进度付款凭证复印件及其汇总表,工程费用
调整文件及其批准意见,工程决算及审计报告;
(十一)项目承担单位和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工程验收的意见;
(十二)其他必须提供的有关文件。
第二十六条 项目验收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市财政部门应将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验收情况及时上报。项目验收不合格的,应责令项目承担单位限期整改。规定期限内不整改到位的,应追回项目投资。
第二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做好项目成果档案管理工作,并按要求汇交成果档案。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接收项目成果档案。
第二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工程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工程安全生产责任。
第二十九条 对工程项目实行跟踪审计制度,审计部门由市财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组织实施。
第三十条 项目资金的拨付。
(一)前期费用的拨付。前期费用指地面附着物补偿、协调管理费及治理方案编制设计费。地面附着物补偿,由市财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
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报市财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核准后按实予以补偿;协调管理费用按1000元/亩由项目承担单位包干使用。
(二)工程费用的支付,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并经审计结束后,支付工程款的80%,剩余20%作为项目维护费待交付验收通过后(竣工验收后二年)再行支付。
(三)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余量资源的宕口,其余量资源经评估后由项目承担单位组织竞拍,所得收入冲抵项目工程款。
第三十一条 各有关镇财政所应对项目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财政部门应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检查,追踪问效,实行绩效评价。
第三十二条 项目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弄虚作假的,施工单位发生严重工程质量事故的,工程验收不合格的,转让或分包主体、关键性工程的,除按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处理外,停止在市内从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相关业务。
第三十三条 严格执行国家治理商业贿赂的规定,对在项目管理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经费的,一经发现,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分条例》《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市财政局
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