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职业观
特殊教育,从此与你结缘
记得上小学时,班上一位同学的爸爸是张掖聋校的校长,所以她会一点儿手语,偶尔课间活动时,会跟着她学几个手势,那时是我第一次接触手语。假期去她家玩,于是,我第一次走进了聋校,看到了很多聋人。再次接触到手语是在高中时观看了甘肃省残疾人艺术团的文艺演出,看着手语老师在台下用手语指挥聋人跳舞,自己心里一颤,既为聋人的优美、整齐的舞姿所感染,又对手语老师产生一种敬仰之情,但那时,怎么也没想到,十几年后的自己会成为一名特殊教育老师,能为残疾儿童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7年高考,在爸爸的建议和鼓励之下,我报考了我国唯一的一所独立设置的、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南京特殊教育学院,从此,我与特殊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大学,我系统地学习了特殊教育与儿童康复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了各类残疾儿童,认识到特殊教育对残疾儿童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我便下定决心,将来我一定要从事于我所学的专业,要用我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来服务于特殊人群。
后来,我来到了XX特殊教育学校,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特教老师,终于实现了自己大学时的理想,但是,这只是我实现特教理想的第一步。因为我知道,做一名特殊教育老师只是刚刚踏入特殊教育这个崇高的事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特教老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此过程中,荆棘满路,我要不断地克服困难,努力提高,才能不断向前!
理想不是梦想,理想更切合实际,而且,我们理想可以怀揣多个理想,亦或是实现了一个理想,还可以再追求更高的理想。对于刚刚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我,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和社会经验,在工作中还有诸多困难等着我去克服,还有很多问题等着我去探究,还有不少难题等着我去挑战。所以,刚刚走上三尺讲台的我,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老师便是我特教生涯的第一个理想。只有先达到合格,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有更高的追求。
自从我成为一名特教老师,许多同学、朋友都说,“你从事的真是一个崇高的工作!”“我真佩服你,你能教残疾孩子,说明你真有爱心!”是呀,特殊教育工作的复杂程度非普教所能比,与普通的中小学教师相比,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责任心和耐心,我认为,特教事业就是“爱”的事业。“爱” 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作为特校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这些残障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蔟缤纷。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的耕耘者,自己心中必须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残缺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残疾的学生呢?在没有来到特教学校之前,他们的世界也许是灰暗和压抑的,但是,我希望在他们来到我们学校之后,他们的世界便多了阳光和欢乐。滴水,可以穿顽石;
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的心田,做他们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
除了对学生更多的爱心和关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也是一名合格的特教老师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我毕业于在特殊教育领域比较权威的南京特殊教育学院,但是,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不过硬是我的缺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教老师打下坚实的基础。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我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发现各类问题,积极探索有效地解决方法,多多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
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我想,作为特殊教育教师,不但要以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来武装自己,还要要以真诚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我必坚定自己心中做一名优秀的特教人的信念,与特殊教育这个伟大的事业终生结缘,用自己不断地努力和辛勤的汗水为残疾孩子服务!
第二篇:我的职业与专业观
体育教师的职业与专业观
蒋正华
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位邮递员,他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
“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他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他就是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
他就像一面镜子,让我扣问自己的职业观,反思自己追求的“职业幸福”。
自从教育局开展“三大”活动以来,我认真研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和《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这两本书,我越来越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一种职业。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虽然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没有太多的掌声和鲜花相伴,但我内心是充实和向上的,因为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不断地实现着自己的职业价值。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他取得什么。”这句话,恰如其分地道出了教师职业价值的衡量标准。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我愿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教育水平,创造教师的职业价值,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我坚信,教师的职业价值将长存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漫漫长路中,教师职业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通的。对于一种职业,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把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另一种是把职业当作事业。时代要求我们爱岗敬业,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所以,我们要为自己的职业投资。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位30年教龄的老师上了一节历史公开课,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听得入迷,竟然记录也忘记了,自己也成了学生样。课后,邻校的一位老师说:“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你:您花了多少时间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安排,或者说现场备课,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开启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学的一些奥秘。每天读书,潺潺小溪,每日不断,诸如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培根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从“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我懂得了生活的曲折,认识到人生路的坎坷;从“事在人为,莫道万般都是命”,我知道了自我努力的重要;从“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我懂得了人要经得起失败与挫折,从书里,我知道了人应当有尊严、理想、追求还有责任心……师范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原本以为在师范里学的那点知识就差不多了,事实告诉我并非如此。我发觉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现有的知识都不够用。我们都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哪里来?我看,惟有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储备真知、积淀能量。所谓厚积而薄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读书的过程中接受熏陶、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形成个人魅力、展示为师者的风范。所以我感觉到: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它是教师生存之必需。无论是感性的求知,抑或是理性的思辩,教学生涯中读书与成才是一种高贵生命与神圣责任的结合。惟有读书,方能与时俱进,追寻梦想,收获成功。最后,我想以这样一个故事来表达我的感受。1985年,一位天资聪颖而普通平凡的教师克里斯塔麦克奥利佛被选为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空间设计教师。当被问及她为什么参加这一设计时,她迅速直接而充满自满地指出:“难道你们不明白吗?我是一位教师,每一天,通过学生,我感触未来。”
正如克里斯塔麦克奥利佛启示我们的那样:教育过去是、将来也是:决定未来的力量。
第三篇:特教教师我的职业观
特教教师我的职业观
我是一个从事十七年特教工作的教师,还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非常的失落,在教学中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也看不到自己希望得到的回报,学生在学习和康复训练上的进步微乎其微,这跟普通教育教师的桃李满天下差别太大了,时间久了,我才从工作中慢慢体会到了那种幸福。因为幸福感来源于每个人内心的价值观、人生观,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只有相信自己,我们对聋校孩子付出了多少,孩子们就一定会回报你多少的,哪怕是那么一点点的进步,哪怕是别人看不到的进步,都能够成为我工作最大的动力。
特殊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发自人性最深处的关爱,这些孩子或许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或许无法用成功的事业和伟大的人生来回报我们,只要能看到他们健康、快乐并能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就是我们教育最大的成功,就应该是特教人最大的幸福!
每当面对一个个或这样或那样的残疾孩子,面对一个个家长担忧却又无奈的面孔,深感自己职业的神圣和责任的重大,倍感?爱?字千斤,?爱?值千金。对于一个从事特教的教师而言,有别于从事普通教育。简单地说:特教教师要当学生的??安全卫士、健康医师、生活护士、学习良师、人生导师,以爱的名义来担当。
梁起超曾说过: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对于我们聋校的孩子,付出的再多,我也无愿无悔,因为我选择了特殊教育,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走下去。我们学校已经退休的一位老师说曾说过的这段话:?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怎样才能高兴呢?让每一天都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能不高兴吗?
以爱的沉淀,感悟人生的真谛。爱让学生树立起自尊;爱让学生鼓起拼搏的勇气。爱是挖掘潜能的良药、爱是萌生希望的催化剂、爱是放飞理想的推进剂。爱是一种心态,它挂在脸上、表达在口上、体现在生活中的细微行动上,却永远蕴藏在心里。爱可以是物质的,但更为广泛的却是精神上的。对于教师而言,爱是一个微笑、是一声问候、是一个轻轻的抚摸;爱是谅解、是鼓励、是关注、是期待。爱是表达爱的源泉,它就反映在特教教师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中。有些我们永远也不在乎、永远也想不起来的看似没多大意义的语言、行为却成为学生心中永恒的记忆和感激,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普校的老师盼望学生学业有成,仕途坦荡,财源享通;我们从事特教事业,不期盼有?桃李满天下?的学生,但盼望我们的学生能走出校门,自立于社会,不做社会的累赘,而成为生活的强者。最后,我要大声地说:我自豪,我是特教老师!
第四篇:大学生职业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职业观调查
职业观是大学生职业人生的方向标,它的确定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至关重要,它反映的是人们的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大学生职业观是大学生整个价值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大学生的职业需要、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职业行为倾向等多方面的心理特性,它不仅影响到大学生将来的职业选择与定向以及职业的成就,同时也影响到大学生当前的学业倾向及学习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
此次的实践调查让我明白到大学生就业前景及大学生要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该做到那些,很多大学生都希望能有一份既不用付出太多劳动又有较高报酬的工作,但那是不现实的,只有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但哪些才是我们应该考虑到的呢?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要求的看法主要有收入与财富、兴趣特长、权利地位、自由独立、工作环境、人际交流情况等,我们还了解到多数理工类大学生会较多地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吻合的职业而人文类与社会科学类的学生愿意从事离家近但待遇不理想的职业。
不言而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普遍处于形成之中。在学习期间,能够明确“以后能做什么、要做什么”的大学生为数不多。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机会,不清楚如何学以致用。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逐步推进,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逐步激烈,下岗和待岗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在择业时变得越来越现实。他们希望在职业活动中达到对物质利益、权利地位、成才等各种需求的满足。收入和职业发展是大学生在择业时最重视的两个因素。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唯利是图。事实上,当代大学生在职业中考虑得最多的一个因素还是自身的发展,他们在职业评价和职业选择时,越来越突出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一现象说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着“现实与理想并重”的特点。一方面,他们有非常强烈的成就感,期望未来的工作符合自己的特长爱好,在工作中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职业生涯能够比较完整;另一方面,他们并不将理想束于空中楼阁,也注重金钱物质方面的因素,期望将来的工作能够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丰厚的物质生活。这一现象也正好印证了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学生对收入、福利、保险的要求是为了满足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而对于成就、自我发展的要求则是更高层的社会性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现实中还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非毕业生更加倾向于将“实现自我价值”放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的首位,而毕业生则更加注重“收入”因素。这是因为毕业生已强烈感受到即将走向社会的压力,衣食、住房等现实问题是摆在他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这其实也是毕业生面对现实、直面社会的进步表现。
如今的大学生追求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而且比较自信,渴望表现自己,对于自己的特长更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在选择职业时,能否发挥特长是如今大学生择业时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如今的大学生比较叛逆,对于父母不像以前那样的言听计从,况且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接受的都是些先进的思想,与父母思想差异性较大,在择业过程中应该与父母有较大的分歧,没多少人会听从父母的意见。而且由于我国长期的、特有的城乡文化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在农村更加根深蒂固,影响也更广泛,农村学生从小受家庭的影响,要求恭顺隐忍,注重现实,自食其力,特别是商品经济尚不发达又较偏僻的山区,自给自足的经济生活方式,养成了他们安分守己、缺乏竞争的性格特征,因此表现在恃强性、敢为性和敏感性方面,不如从小处于不断变化的外界信息刺激、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长大的城市大学生。同样,作为既无强大经济实力,又无可靠背景的农村家庭,要安安稳稳地生活,一靠政策,二靠风调雨顺,因此,养成了他们克制、压抑的性格特征,生活的沉重压力很难使他们感到轻松、愉悦,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从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走出来的大学生,其兴奋性较低,对社会的期望值不高,很容易感到满足。而且,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心理压力更重,他们学习不光是为了改变自身的现状,中国传统的光宗耀祖思想使他们还肩负着改变自己家庭地位的重担。从经济角度来分析,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不仅要努力保持中学的优势,还要不断为自己的学费操心,因此在择业的过程中会很少考虑甚至是忽视社会地位,劳动强度等因素。
当代大学生在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时越来越现实,学习上的实用主义倾向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消极影响日益突出。
当代大学生普遍热衷于学习一些工具性的学科,期望学了一门课程之后就能马上改变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而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或者比较传统的基础学科,则缺乏兴趣,而这些学科正是增强学生素质和知识储备的关键。
当然,不少大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虽然成功几率不高,但对于那些急需证明自我的人来说,自主创业是个很好的历练自我的平台,所以,多数大学生会选择自我创业,而不会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
此次活动主要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现代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他们基本都会不同程度地关注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2、处世的能力被当代大学生认为是能否成功就业的最重要因素,在选择职业时他们基本都会采纳父母的意见。
3、多数人选择理想待遇而宁愿忽视职业的社会地位、地理位置、劳动强度等因素。但能否发挥特长是当代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4、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希望进入中外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工作,并且希望能在工作中实现名利双收。
5、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情况不能确定,但对自主创业充满期待。
6、多数人不愿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吻合的职业,即便是对自己专业感兴趣的学生。
第五篇:大学生如何转变职业观[定稿]
大学生如何转变职业观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涉及到千家万户,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其中大学生自身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大学生在职业观上存在的问题也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从而使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显得更为严峻。所以如何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观迫在眉睫。
二、活动目的:大学生要完善自我,塑造自身生存本能,大学生找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作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也没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只有正视就业压力,大学生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产生求胜的心理和行动。因此,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要学会勇敢地打破传统主义上的“就业就是选择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业观、就业观;要明白“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人在职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恰当定位,迎接挑战”等道理。
三、活动时间:三月二十五日(星期四)晚7:30
四、活动地点: 二教118
五、参加对象:学生处处长
七、前期准备:
(1)、准备邀请函,邀请各个主要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2)、制作横幅,以及适当布置活动现场。
八、活动安排:
(1)主持人:1名
(2)礼仪小姐:4人(负责指引参与活动人员入座)
(3)摄影:2-3人(记者团负责)
(4)签到:2-3人(组织部负责)
(5)活动策划:现场布置(策划部负责)
九、基本流程:
1、由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讲座开始。
2、请学生代表上台发言。
3、由助学中心发言
4、请进行“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职业观”发言。
5、如果时间充裕的话,穿插一些学院勤工俭学的视频
6、活动结束。
十、活动经费预算
1、横幅:1条×60/元=60元
2、气球:1包×15/元=15元
十一、活动注意事项
由维持现场秩序以及场地整洁。
主办单位:学生处助学中心
承办单位:
2010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