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物业管理发展环境
如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物业管理发展环境
作者:赵移东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161 更新时间:2008-10-22 8:31:57
摘要:在和谐、共赢的社会主流下,物业管理行业依然存在着许多影响其健康、稳步发展的因素,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待和解决影响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物业管理发展环境,才能积极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因而,人们的居住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住房的要求已不再仅仅只是遮风避雨的港湾,而上升到安全文明、和谐舒适乐园。物业管理作为一个能使这一理想变为现实的新兴行业,从上世纪 80 年代进入中国大陆以来,伴随着中国住房制度的改革和 20 多年的探索与发展,物业管理行业己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物业管理已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现实情况是,当前依然存在着许多影响物业管理行业健康稳步发展的因素,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许多的困难。笔者认为,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待和解决影响物业管理行业发展中的问题,营造良好的物业管理发展环境,是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保证。
一、从开发建设源头开始,消除物业管理的先天不足
物业管理需要建立在具有完整配套设施上,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作保障。但物业管理公司作为企业,是无力对开发单位的设计建设起规范约束作用的,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开发单位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小区综合验收制度”,使各单位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今后的物业管理,避免因建、管脱节而造成管理障碍,堵住规划建设中可能出现的不利于后续物业管理的漏洞。
对在新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中已考虑到的物业管理用房的设置规划,不能随意更改,对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新建小区的移交应严格加以控制。针对边建边管的前期物业实行小区管理开发商要补贴物管费用并签订托管合同。如遇到特殊性困难问题的小区,建议以原开发单位补一点、有关部门照顾一点、物业管理公司自身克服一点的办法来解决。面对今后新的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要按照物业管理的要求,条件成熟一个接管一个真正实行物业管理,对于达不到物业管理条件的不能盲目承接,不仅要从形式上搞好物业管理工作,更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群众需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扎扎实实做实事。
同时,物业管理企业也要进一步加深对物业管理的认识和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能再抱着一种“无所谓、无所为”的思想,使工作处于被动状态,要增强超前意识,在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文持下,在新建小区规划建设过程中积极参与、提前介入,对物业的规划设计进行审核,对不适之处提出修改方案,避免今后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设计缺陷问题。
二、加大行业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改善物业管理社会环境。
目前,物业管理在全国的覆盖率逐步增长,上海和北京的物业管理覆盖面积达 60%,深圳达到 80%。但是,行业法规滞后、不健全,尤其是已经出台的一些法规也不被业主知晓。
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是服务,主要依靠法律法规以及管理契约来规范其活动。法律的系统、完善、准确才能保证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所以要利用各种形式和渠道扩大宣传面,多做宣传,做“好”宣传,使人们的思想意识从传统的房产管理的模式转变过来,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观念,给物业管理行业一个规范化、市场化的发展空间。同时,物业管理企业也要改变观念,变管理者为服务者,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坚持诚信和质价相符的原则,提升业主的理解度和信任度。
首先,物业管理公司要力争得到政府与社区的配合与支持。物业管理渗透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社区是联系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的一种粘合剂。它可以帮助和协助物业管理企业做好很多工作,能培养和提高业主的基本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例如目前社区在居民小区里开展的“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就非常有利于构建和谐社区这个大主题,也有利于物业管理工作,减少了物业管理的一些困难和工作难度。对于如何利用好这一优势条件,就需要妥善协调、解决好他们之间的利益矛盾,将物业管理工作纳入社区建设的轨道上。例如南京市 2006 年 2 月 1 日施行的 《 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 》,就增加了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介入属地物业管理工作的内容,为物业管理与政府和社区共同协调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其次,物业管理企业也要进一步探索发展的新路,组建各种小型的专业化公司,与社区服务挂钩,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多种经营及有偿服务,如按小时计件计费制开展清洗、定点维修、送货上门等,既可以解决一部分物业管理企业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又为社区服务注入新的内容,既可以缓解物业管理企业人手少与工作量大的矛盾,又可以部分减轻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工作中遇到的“有人无钱”的问题,使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都可以做得有声有色,取得“双赢”的效果。
第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共同维护行业权益。
行业协会要发挥团队威力,可以不同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活动、沟通信息,彼此交流较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更为重要的是要以行业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向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时提供决策依据和意见建议,协调和帮助企业解决带有共性的问题。
第四、协会还要和新闻媒体建立广泛联系,借用和利用煤体的喉舌和影响力,让社会和业主更多的了解物业管理,公正的报道物业管理事件,树立物业管理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协会还应与比较精通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的法律界人士或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随时得到法律咨询,既可规范自身行为,又可在发生纠纷时得到法律支持,千方百计的为物业管理行业争取一片蓝色的天空。
三、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强化自身造血功能。
首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物业管理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以增强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全面引入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在持续改进的道路上不断提高管理效益和水平。
物业管理企业在提高管理水平和寻找市场发展时,要视服务质量为生命。注意保 “ 质 ” 不
要贪 “ 量 ”,如果盲目抢占市场份额,只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物业管理是微利的行业,应讲求发展的质量,它的积累虽然要通过扩大规模来实现,但其前提是“有利”,否则规模越大越亏损。“以人为本”是物业管理企业的灵魂。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社会效益,确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业主服务,为业主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和方便的生活条件,以质量树品牌,争取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其次,全面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物业管理员工队伍,结构、成分复杂,人员素质不高,严重地阻碍着物业管理行业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和规范化的进程,但是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服务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需要更多懂得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以专业的手段为业主提供专业的服务,促使企业从简单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化。现阶段物业管理虽然含有很大的劳动密集型成分,但对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却非常高。针对目前从业人员基木素质、从业技能不高的情况,物业管理企业除加强自身建设,严格科学管理外,要强化对从业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全面培训,通过对职工进行岗前培训及定向、深层次的专业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建立思想健康、身体素质良好、为人热情大方、服务意识较强的员工队伍,从而使物业管理真正走上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竞争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春淘、蔡育天,《 物业管理基础 》,上海三联书店
2.卜一德,《 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使用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年
第二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宣传稿2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学习宣传和解读文章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宏伟目标,顺应时代要求,符合辽宁实际,是全省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今后五年,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决胜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应该看到,我省长期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较多,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必须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软环境是一个地区市场发育程度、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水平、民生改善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全力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迫切需要,更是推进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实现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我省之所以取得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重大阶段性成就,很重要的是得益于经济发展软环境得到了不断改善。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助推了辽宁加快振兴发展步伐;批复辽宁沿海经济带开 1
发建设总体规划、批准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辽宁振兴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我省坚决落实中央精神,实施了全面振兴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为加快振兴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全省各地区竞相发展,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了推动全面振兴的良好发展环境。我省软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上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实现全面振兴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新的形势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为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提供坚强保障。当前,要着重营造以下五个方面的发展环境。
一是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要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近年来,我省政务环境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三难”现象,“行政不当、服务不优、办事不力、作风不实”的“四不”问题仍然存在。要进一步增强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坚持标本兼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完善机制和健全制度等治本之策上下功夫。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取缔
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乱检查、乱罚款、乱摊派,公开反馈查处整改结果,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受理关于发展环境建设方面的举报投诉。要继续加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力度,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不断完善办事流程,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办事限时制,倡导和建立政务事项代办制,促进政风和行风的转变。要继续推行政务公开、阳光工程、绿色通道、电子政务、网上审批等制度,健全审批监督制约机制,改进行政机关作风,提高行政工作效能。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和经验,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积极创建柔性服务、精细管理、常态治理、民主管理机制和信息系统,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提升全社会的管理服务能力。勇于探索、实践和创新,逐步建立科学合理、行政规范、执行顺畅、公正透明、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行政管理的公信力、执行力和服务质量。
二是营造宽松配套的政策环境。要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完善现行政策、用足用活已出台的有效政策、与时俱进地制定新政策。要紧紧抓住中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的历史机遇,发挥好组合优势,充分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要立足
辽宁实际,勇于先行先试,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锐意创新,研究制定具有较大突破性的新政策,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切实抓好政策落实。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抓住政策的制定、实施、督察和反馈等关键环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大政策舆论宣传力度,建立和完善上下协调抓落实的机制,确保政策对口、信息对称、执行顺畅,防止因基层不知、不明、不懂而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政策效应层层递减、大打折扣等不良倾向。以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精神,确保中央和我省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营造公正文明的法制环境。要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要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地做好地方法规、规章和行政措施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实现全面振兴、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地方性法规体系。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程序建设,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着力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情代法和执法犯法等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落实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要紧绕振兴大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拓展司法服务领域,强化“民心网”、“调节室”等硬件建设,主动回应群众合理诉求,努
力做到“人民调节进万家、化解矛盾在基层”,着力解决群众关注、涉及民生、关系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要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强化行政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服务理念,提升依法办事能力。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社会公民和企业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养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共同营造公正文明、和谐安定的发展环境。
四是营造公平守信的市场环境。要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要求,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要加快征信立法,建立地方性信用法规,制定和完善统一的信息平台和相关配套制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发展。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奖惩机制,及时公布企业信用情况,使其因守信而受益,因失信而受损。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制止并依法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哄抬物价、虚报冒领等各类缺失诚信和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各级政府要带头取信于民,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公信力,在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中起示范带头作用。要加强诚信教育,大力培养社会诚信意识,不断提升全民的道德素质,倾力打造诚信辽宁。
五是营造凝心聚力的人文环境。要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
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和改善人才环境。要综合运用思想引导、政策倾斜、需求对接和激励机制,切实吸引人才;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切实用好人才;要采用培训学习、纵横交流、挂职锻炼等多种方法和渠道,切实培养人才,不断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成长环境。要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工程,充分调动全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人们干事创业,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文化、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大力营造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建小康的浓厚社会氛围。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化我省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营造引领时代进步、促进社会和谐,人们安居乐业,共创共享幸福生活的良好发展环境。
第三篇:浅议营造发展环境
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抓经济工作,应由计划经济时代的侧重配置资源和管理企业等,转到侧重为各类经济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企业的生产发展离不开资源,市委XX书记四月十日在我县调研经济工作时指出,资源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自然资源不行,软环境建设好了,也是资源。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环境经济”,哪里的经济发展环境好,哪里的经济就会充满活力,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那么要怎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水平,是营造经济发展环境的首要任务。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能够提高政府对社会的服务水平、管理效率,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一是要要加快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全面创新行政运行机制、管理方法和工作方式,使政府职能进一步地转变到制定政策、经济调节、实施监督、社会管理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等公共事务上来。二是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必须把思想观念从传统的“重管理”彻底地转变到“重服务”上来,依法行政,规范服务,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三是要大胆改革行政管理制度,努力推进各方面的创新,从政府职能、办事制度、工作程序等多方面为政府规范行政提供坚实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四是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加快“透明政府”建设的速度,勇于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让广大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到政务环境建设中来。
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增强政法队伍执行力,是营造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任务。我县应紧紧围绕执法队伍建设,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拓宽企业维权通道,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以此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一是要以创建“平安蓬安”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二是要拓宽企业维权渠道,企业在生产经营,资本扩张中的合法权益要得到充分的保护,不仅要得到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政法部门也要通过调解、强制执行、专项整治等手段,建设系统的维权网络,使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渠道进一步畅通。三是要广泛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全县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无论是谁,都不得阻挠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得侵害企业的合法权益,否则都要依法追究其责任,大家共同扶助企业成长壮大,以此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营造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提高全社会的信用度和美誉度,是营造经济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要牢固树立“诚信至上”的理念,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对各类市场的监管,窗口行业要实行规范化服务,在全社会营造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一是要树立“诚信政府”新形象,各级各部门要从自身做起,深化改革,全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把依法行政和诚信服务有效结合起来,全面执行“首问责任制”、“承诺公示制”、“定期走访制”等,做到“一切为投资者服务,一切让企业满意”,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要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观念,从小事做起,规范市民言行,重点纠正群体性不道德行为和企业信用缺失形象,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
营造正确鲜明的舆论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监督,是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的前提条件。正确鲜明的舆论环境,有利于资本聚集,产生规模效应和洼地效应;有利于我县知名企业发展,展现示范效应,吸引新的外来资本;有利于赢得口碑,形成地区的品牌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一是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要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是加快发展,增强我县经济竞争力的需要,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的需要,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人人关心发展环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来,共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献计出力。二是要通过强化舆论监督,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和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树立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大局为重的思想;破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树立“从我做起,我就是环境”的思想,破除惧艰怕难、无所作为的观念,树立无私无畏、大有作为的思想。三是要集中力量宣传县委、县政府为营造发展环境的决策部署、政策和措施;宣传改善发展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先进典型等,对内凝聚力量,对外树立形象,确保营造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一个地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状况的综合反映,提高全县人民的综合素质,是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由于受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见识视野、知识层次等方面的局限,部分群众往往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容易做出自认为合情合理但却是违法违规的行为,因而提高全县人民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一是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展开全民荣辱观教育,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增强群众的大局意识、政策意识和法制意识。二是要依法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弘扬正气,维护稳定,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既是文明城市的特征,又是促进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基本因素。有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企业才引得进,留得住;有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干部群众就能一心一意抓建设、谋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努力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为企业生产管理人员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为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就医、就业、住房、养老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解决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心把企业发展壮大。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和发展始终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
第四篇: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所处的环境不同,心境和态度就会有所不同。当所处的环境杂乱无章时,人的精神就会随之松散;相
反,如果所处的环境井井有条,则很容易集中精力。环境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很大。
我们学习的基本环境有两个,一个是课堂,另一个是自己的房间。课堂环境是同学们一起营造的,房间的环境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因此,从现在起,让你的房间保持清洁,让房间里的东西井然有序,你就
会感到心情畅快,学习也会得心应手了。
房间的环境还包括温度和湿度。据专家介绍,温度为摄氏21度,湿度为百分之四十的环境比较适合学习。如果温度和湿度太高,人就会感到闷热,达不到理想的学习状态。除此之外,空气流通情况和周围的辐射也是重要的因素。长时间在密不通风的房间里学习,头脑容易变得昏昏沉沉,所以室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夏天,强烈的阳光反射到房间里,很容易令人心浮气躁,可以用窗帘、竹帘来遮蔽太阳的辐射。书桌的小环境也同样重要。如果书桌上有很多杂物,就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使你产生杂念。如果书桌
上整齐没有杂物,就会给你一个讯息:现在只能学习。
采光情况也要注意。一般来说,白天室内的采光大致不会有什么问题,到了晚上,照明条件的好坏就跟学习效率大有关系了。光线不足,眼睛很容易感到疲劳,睡意也很容易产生,直至浑身倦怠,学习劲头
全失。
一般来说,60瓦的灯泡在离书桌约50公分的高度直射桌面时的亮度最适合看书。亮度适合后,还应该保证光线不能太刺眼,最好加一个灯罩。如果灯光集中在某个部分,其他地方则很暗淡,抬眼看四周的时候,眼球就会不断地调整,这也容易使眼睛疲劳。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还应设法使光源照射到的面积尽
量扩散。
第五篇:营造良好全域旅游环境
从景区建设和人的因素两方面着力
营造良好全域旅游环境(新知新觉)
王晓倩
《 人民日报 》(2016年12月28日
07 版)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旅游业既处在黄金发展期,也处在矛盾凸显期。推动旅游业改革发展,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通过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促进区域发展质量提升、产业融合、成果共享,以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全域旅游,需要从景区建设和人的因素两个方面着力,营造良好的全域旅游环境。
在景区建设上,应改变封闭开发模式,以整体观念促进景区与社区融合发展。传统的景区建设大多属于自循环的封闭开发模式,景区方往往只顾内部建设,甚至圈景为区、竭泽而渔,对周边社区发展欠缺考虑,造成景区内外发展失衡和旅游经济收益分配不合理,形成旅游发展的孤岛效应,不时引发景区与社区的矛盾纠纷。全域旅游强调整体观念,重视景区与社区协调发展。它要求将旅游规划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景区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都坚持景区与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同时,明晰景区方与社区方的责任与义务,实现双方利益合理分配,从景区内外整体上优化环境、美化景观、优化旅游服务,全面提升游客的旅游休憩体验,充分发挥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还应看到,在景区内外,人人都是旅游参与者,人人都代表旅游形象。人是营造良好旅游环境最重要的因素,营造良好的全域旅游环境必须着力提高人的素质。
提高旅游管理干部队伍素质,凝聚旅游发展合力。发展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一场大变革、大转型。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必须切实转变发展思路、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方式、凝聚各方力量。这对旅游管理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旅游管理干部应自觉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着力提高素质、增强本领,自觉做到真抓实干、高度负责,深入开展全域旅游转型发展各项工作,特别是以思想统一破除行为偏差、促进部门协调,营造戮力同心、协作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氛围。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升级旅游消费体验。让游客身心愉悦、享受良好旅游体验,不仅要有优质的旅游产品,而且要有优质的旅游服务。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旅游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乃至每个细节都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这就要求景区既为游客提供丰富、新颖、体验式、互动式的旅游产品,又为游客提供积极健康、热情周到、充满正能量的旅游服务。为此,必须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形成严谨规范的培训和上岗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保障和退出机制,完善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同时,坚决清除旅游潜规则,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权益,避免旅游消费纠纷,杜绝旅游安全隐患。
提高全民旅游素养,树立国民旅游良好形象。当前,我国已迎来大众旅游时代,掀起全民旅游热潮。但有的游客在旅游中做出一些不文明行为,损害了国人的形象。改善国民旅游形象,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文明旅游意识和自律意识。同时,要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监 督,引导游客把文明旅游内化为价值取向、外化为行为准则,形成思想情感上的认知认同,进而营造良好旅游环境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