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社区化管理典型材料
社区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努力提高定居牧民现代文明生活和管理工作水平
-----塔城市畜牧兽医局典型发言材料
近年来,塔城市委、政府按照自治区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和塔城地委确定的以牧民定居工程为核心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活动的总体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两年定居、三年规范、五年完善”的工作思路,整合各类资源,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将全市10个乡镇(场)未实现定居的1091户牧民全部集中定居到齐巴尔吉迭,建立了“千户牧民新村”。三年以来,在国家、自治区、地区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下,塔城市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牧民定居项目建设,目前已累计投资1.2亿元,实现了牧民定居新村水、电、路三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服务功能健全的现代化牧民新村。为进一步实现牧民“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塔城市积极探索推行定居牧民社区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牧民生活的现代化水平。
一、高起点、高标准,强力推进牧民定居社区化管理
(一)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牧民新村建设的领导
按照务实管用、广泛覆盖的要求,我们结合工作实际,于2007年12月成立了牧民定居点社区(临时)党委,次年正式命名为齐巴尔吉迭社区党委,并选配5名熟悉农村工作、精通“双语”的科级干部组建了社区党委班子,协调解决了10个编制,从市直部门、复转军人中选派干部到社区工作,建立了党员服务站、社区学校、卫生院、兽医站、土管所等服务机构,配备了36名工作人员。同时,以村居合一的形式,由塔城市政府行文正式成立了社区居委会,并结合定居点整体布局的实际,划
1分了6个片区,按照“一片区一个党支部”原则,成立了6个党支部,采取“两推一选”、组织委派等方式,配备了片区党支部书记,选任了区长和妇女主任,配合片区党支部书记负责管理各项事务。
(二)建全工作机制,实现牧民新村规范化管理
一是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结合齐巴尔吉迭社区牧民保留现有身份不变、主要生产资料仍保留在原乡镇(场)的实际,积极探索推行社区党委行使决策组织权、牧民大会和牧民代表大会行使表决权、居委会行使实施权、群众和上级党组织行使监督权的“四权”决策制度。二是建立规范合理的议事机制。选拔有一定威信的牧民代表、党员代表、驻社区站所负责人、外来务工人员代表等组成社区共建理事会,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商讨社区重大事项,不断增强广大牧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三是建立全面覆盖的服务机制。统一规划建设了集服务居民、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为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办理与牧民生产生活相关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项目,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60万元建设了1160平方米的齐巴尔吉迭社区办公阵地和活动中心;依托农村社会保障网络的不断健全,将社区500户弱势群体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低保年标准达到516元/人;新建42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把定居牧民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畴;投资300万元新建2500平方米的社区小学,在校学生达300多人。四是建立社区牧民教育培训机制。结合塔城市实施农牧民素质工程的推进,依托新建活动中心和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积极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劳动力技能、农业技术等培训,不断提高广大牧民致富能力。五是建立健全社区维稳工作机制。以全面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为契机,按照“四类管理法”的要求,建立信息快速反应体系,形成了以社区干部为主,联防小组长、联防队员、信息员参与,群防群治、组户联防的社会治安网络,切实维护了社区稳定。
(三)加快“三大基地”建设,不断推动社区经济快速发展 塔城市委、政府按照“社区引领、企业带动、分户经营、统一管理”的发展思路,努力将齐巴尔吉迭社区打造成为饲草料、奶源和肉品加工三大基地。依托养殖示范区、专业协会,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引进了河北陆海乳业、新疆海川乳业、腾飞养殖公司及草原牧家牲畜交易市场等四家企业,引导牧民从事奶牛养殖、牲畜育肥和家禽养殖,实行了“统一供种、统一种植、分户经营、集中管理”的饲草料基地种植管理办法。目前,齐巴尔吉迭社区年末牲畜存栏达38750头(只),其中:大畜8200头(高产奶牛500头),小畜30550只。家禽1万羽,牲畜出栏5000头(只)。集中连片种植饲草料5.6万亩。同时,积极引导定居牧民大力发展建筑、牧业运输,种植饲草,经营商店、餐厅,从事传统食品加工、手工艺品加工等第三产业,推进了定居牧民收入的多元化。截止目前,齐巴尔吉迭社区已开设餐厅6家,商店10家,从事运输6家,组建牧民施工队14个,实现年劳务创收150余万元,人均增收近400元。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管理秩序得到规范。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居委会、党支部分片分组管理社区的各项事务,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服务中心为运转中枢、社区共建理事会为平台的农村社区工作运行方式,充分发挥了社区党组织在为广大牧民提供公共管理服务、反映利益诉求、化解利益矛盾中的作用。
二是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在规划建设中,始终贯穿以
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做到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与牧民实际意愿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牧民定居后居住条件焕然一新,定居点学校、卫生院、兽医站、文化室等社区配套设施齐全,不仅解决了牧民子女上学难,牧民生病就医难的问题,而且彻底转变了牧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实现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历史性的变革。
三是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按照“绿色塔城、人文塔城、人居塔城、和谐塔城”的要求,我们将生态建设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植树造林达4.4万亩,挖道路排水沟21.2公里,聘请专职林木管护员,定期对林木进行防护、除草、涂白,经常性平整、修复排水渠,保障树木正常生长,实现了“村中有林、村在林里”生态建设目标;在大力推行“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生产方式的同时,我们结合塔城市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让长期负重的草原得以休养生息,草场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为防治草场沙化、退化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显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
四是牧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高。定居后的牧民,通过接受科技培训,转变了思想观念,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了生产经营能力,拓宽了增收渠道。2009年,齐巴尔吉迭定居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800元,较2006年增加了2800元,增长了1.4倍。
这次畜牧兽医工作会议的召开,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振兴我区畜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战略举措。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高效益、高产出这个目标,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总结
完善,开创牧区社区化管理的新模式,努力把齐巴尔吉迭社区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篇:农村社区化管理_图文(精)
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社区化管理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体上已进入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 新阶段。在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新形势下,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重大决策。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村生产得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就须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实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发挥土地的最大潜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但长期以来,人们不注重土地利用效率, 采取粗放经营方式,严重浪费土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长。但 土地尤其是耕地的供给是有限的,原来的粗放经营的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只有 实行土地的集约利用, 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土地的需求。正是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新的理念被提了出来——农村社区化管理。
关键词:新农村;社区化管理;土地合理利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 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所以, 加大农村社区建设力度, 为广大农村居民创造更加良 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既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 也是建设农村美好家园、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所谓的农村社区化管理就是着眼于科学的编制村镇规划、合理对居民点和企业进行布 局,促进产业和人口的积聚,以有效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农村社区化管理不仅仅可以改善 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的压力。我们选择了南通市如皋县搬经镇,在这边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暑期社会调查,本次活动 正是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情况以及居民对这种社区生活的满 意程度。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社区化管理的不足, 经过整理分析后给当地政府提供一点建议, 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
一 唐僧西游搬经晒,岳飞行军来加力
5号,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美丽的的搬经镇。搬经镇由原加力乡、夏堡镇和搬经镇合并而 成, 有 “如皋西大门” 之称, 北接海安, 西临泰兴, 地处三县交汇处, 总面积 110平方公里, 人口 9.2 万,辖 21 个行政村和 1 个居委会。搬经人以“勤劳质朴、善良爽直”闻名遐迩,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搬经人民在长江金三角 上,孜孜求索,艰苦创业, 留下了闪光的足迹。改革开放以来,搬经镇面貌日新月异,投资环 境日臻完善,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
我们采访了当地的施书记,向他了解了最近几年搬经镇的新农村的建设情况,施书记自豪的 向我们介绍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搬经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民富,村美, 风气好”这一总体目标,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大大就加速 兴镇富民的步伐。通过今年来的努力, 我们镇的自来水普及率达 100%, 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 100%,数字电视普及率 80%,通达工程普及率 75%,全镇的 22个村已有 8个村被评为奔小 康现行村。” 当我们提及到《十一五规划》中重要部分农村社区化这一方面时,施书记又对我 们介绍说:“我们镇十分重视新农村的建设, 政府协调多方力量, 对农民居住进行集中化, 一 般道路沙石化,主要道路硬质化,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出行的问题。” 通过施书记的介绍,我 们已经初步了解到了:搬经镇虽然是一个农村的小镇,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的经 济状况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在奔小康的路上走出了很远。
二 搬经镇的农村社区化情况及民意调查
一、农村社区化情况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 然要经过的过程,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 标志。农村要向城市逐渐转变,首先要解决人们的居住问题,由于我国传统的农村居住方式 ——农民在自己的宅基地盖房,人们已经十分的适应了这样一家一幢楼、一户一院的生活方 式,如果为提高城市化而强制搬迁进行社区化管理,势必会造成人们的不满,所以城市化过 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所以我们认为在调查该镇的社区化文明建设情况的时候, 十分有必要对当地的居民进行民意 调查,了解他们对这种新型的城市居住方式的满意情况。
最近几年,搬经镇十分的重视社区化管理,从 8年前的因搬经中学扩建的人口迁移到现 在十里修河的大迁移,搬经镇的社区规模已经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 变,很多的人也已经渐渐的适应了这种城市的生活方式。同时搬经镇“四着并举”推进新农 村建设,计划生育协会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组织计生协会会员和志愿者积极投身新农村建 设,从解决群众最急、最盼的问题入手,协助社区为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努力。一是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治理,推进新农村建设快步发展。搬经镇协调多方力量,对农民 居住集中化,一般道路沙石化,主要道路硬质化,切实解决群众走路难问题。到目前为止, 全镇已建筑居民商品用房 1800套,水泥路面 123公里。绿化带 110公里,河道整治 13条, 垃圾处置 1200多吨。
二是发挥计生协会能人优势, 推进新农村建设共同发展。调动镇中的养殖大户、种植大户、运输大户、经营大户的积极性,开展能人带动工程,采取以弱带强、以富带贫、以快带慢、互相帮助、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一对一”、“一帮一”的活动,使每个能人都有帮扶对象, 每个帮扶对象都有帮扶项目。
三是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政策倾斜, 推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优先扶持, 优先安排项目, 优先培训,优先提高技术,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真正使计划生育家庭在政治上有地 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引导农民建立经济互助或专业协助。组织镇医院医师、镇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对 3200多名村民免费健康检查,走访、慰问 86户老党员、老干部、83户计划生育模模范户、14户计划生育贫困家庭。
四是当好社区计划生育政务、村务公开的监督员, 推进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让群众享有 参与权、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帮助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实行村民 自治走向民主法制建设。
通过一系列的建设措施,搬经镇已经很好的实践了这种新型的居住方式,搬经镇面貌日 新月异,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现在搬经镇被列为全国创建文 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科技兴村先进乡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 进乡镇、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江苏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二、社区居民对现在生活情况的满意程度
随着社区改革的不断深入,人越来越多的居民点被集中起来,剩下的大片的土地在政府 的组织下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政府在土地上招商引资,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 解决了当地人们的就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7月 6号,为了解社区管理对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对搬经镇搬东社区进行了一 项民意调查,总共发放了 250份的调查问卷,其中回收了 200份,我们对这 200份的调查问 卷从衣食住行上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下面结果: 表格 1 表格 2
通过上述图表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的社区化管理对人们日常中的的衣食行等方面并没有 什么太大的影响,主要影响的还是人们的居住方式,因此还是有一些人不习惯这种社区化的 生活方式,通过结合表格 2,我们可以发现,收入越高的人越能适应这种城市社区的生活方 式。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原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原来现在虽然近几年搬经镇加大了招商引 资的力度,不少的人已经进厂工作或者是到城市里打工,但是对于该镇的一些以耕种为主要 收入的家庭,这种社区化的集中管理给他们耕种带来了一些不便,他们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才能到他们的田地,所以这一类的人很难
适应这种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而那些收入高的 家庭,一般家里的责任田比较少,他们主要的收入都是工资,没有耕种的任务,所以这种社 区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影响就不是很大的,反而会给他们一种新鲜的感觉。
三 搬经镇社区化后的经济建设
一、传统的居住方式与现在居住方式对比
家门外就是自己的田地 村民集中居住
原来每户家门口就是自己的田地,耕种十分的方便,但是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十分的不合 理,大片的土地浪费,乡间小道林立,路不通畅,大型的播种收割机械到不了田地,每到秋 收的时候只能靠着传统的人力方式进行收割,这种耕种方式带来的收入已经不能满足一个农 村家庭的日常开销,更不用提将剩余的粮食来提供给城市,社区化将人口集中起来的同时将 土地集中起来,搬经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进行道路的修建,路途通畅之后,大型的机械可以 投入田地使用,极大的加快的耕种效率,通过耕种带给人们的收入也是越来越高。
二、搬经镇招商引资情况
随着社区化的不断前进, 土地资源被集中利用起来, 政府在集中利用起来的土地上进行招 商引资,兴建工厂,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目前,搬经镇有近3000户个体工商户,近200家私营企业,其中 24家规模企业产销利 持续高位运行,总投资突破 3500万美元的台资、日资、美资共 11家企业的落户,橡胶、密 封件、服装、纺织、机电、出口蔬菜加工、鲜切花出口等支柱产业,构筑特色明显和优势突 出的产业群,显示出搬经主体经济强劲的发展质态。按照“提升功能,优化环境,营造特色” 的要求,花大力气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七通一平”建设,改善园区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增 强搬经对外吸引力。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已达 3000多万元, 进园企业 48家, 规模 500-1000万 元企业 30家,规模 1000万元以上企业 18家。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和橡胶密封 件三大板块。项目农业园区投入的民间资本超过 1000万元,工商资本超过 3000万元,财政 资本超过 1000万元, 有效的投入机制进一步促进了园区的发展, 形成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群 体, 订单农业面积不断扩大, 带动了农户发展,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四 调查后对土地的集约利用提出的建议。
1、科学、合理布局居民点。新农村建设应该着眼于科学编制村镇规划、合理对居民点和 企业进行布局,促进产业和人口的积聚,以有效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 中要注重将分散的居民点集中起来,引导村民住宅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有条件的地方应 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建设农村多层住宅,以提高土地的容积率。充分挖掘 土地的存量优势,变外延性扩张为内涵挖潜方式,集约高效利用土地。鼓励土地置换,对按 规划向村镇迁建的农村居民点,在做好退宅还耕的基础上,经核准可按还耕面积等量置换到 城镇建设规划区选址,其建设用地指标可以不占用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计划指标。
2、提高市场化供地比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即以最少的土地投入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 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众所周知,依据经济学原理,市场结构可分为完全竞争、垄 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完全竞争是最理想化的竞争结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资 源可以实现最优配置。而垄断市场是最缺乏效率的,目前,我国集体土地市场还具有很大的 垄断成分,很多地方集体土地的征收、转为建设用地等基本都是由地方政府决定的,这样就 出现了大量寻租、私下事先经过协议再出让土地等现象。由于开发商获取土地的代价较低, 也就缺乏集约利用土地的内在经济动力,进而导致土地的粗放、低效利用。如果适当提高土 地市场化供地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地的浪费。因为在对于通过市场手段获取的土 地,如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市场方式取得的土地,土地使用主体在市场机制的调节 下,在利润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会主动追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3、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明晰的产权能够有效的保护权利人的相关利益, 一项财产的归属 越明确,权利人从此项财产获得的收益就越高,其利用效率也就越高。由此可知,明晰的土 地财产权利可以促进土地收益分配更加合理,进而调动土地所有者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积 极性, 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目前, 我国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缺陷, 土地产权不够清晰,在有些地方,经常发生一些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本应属于农民的收益 被村集体或政府部门无偿占有,挫伤农民有效利用土地的积极性。大量实践证明,土地权利 越细化,越有利于土地的有效利用。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其土地权利的划分十分详细,不 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减少了由于土地权属问题引发的争议。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土 地的产权制度体系是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利用土地的有效途径。同时,要加强土地权利的 立法,明确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等的权力和义务。
4、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用地观念。长期以来, 在我国大 多数农村,无论是农民自身还是乡镇领导干部,依然没有摆脱旧的用地观念,传统的土地利 用方式也未得到根本转变。农村居民点分散,建设用地盲目扩张等不合理的用地现象随处可 见。要想改变这种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摒弃旧的用地观念,一方面要靠制定规划,加强立 法等硬性手段,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通 过各种媒体在农村做广泛深入的宣传,使他们对我国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一 些土地政策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用 地观念,合理、有效的利用每一寸土地。真正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利用向集约型利用 的转变。
5、将土地有效利用状况纳入地方领导考核制度。我国现行的考核地方领导的政绩, 主要 还是依靠地方财政收入和 GDP 两个重要指标, 而地方财政收入和 GDP 的主要来源是土地出让 金,因此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其自身的利益,显示其在任期间的政绩,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考 虑当地长远的发展,盲目出让土地,扩大建设,导致大量土地流失,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因 此建立一种新的地方领导政绩考核标准,将各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与其政绩考核相结合,如 以单位土地的财政收入作为考核的标准。这样使地方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执政期间着 眼于当地的长远发展,不再盲目扩大建设,努力探索有效利用土地的途径与方法。在土地供 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我们要科学用地,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从 而促进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坚决杜绝靠出让大量土地来换取当地经济短暂发展的做法。
五 个人心得
一、农村社区化管理必须与本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农村社区化管理是经济社会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我们在实施农村社区化管理中充分考虑 村级的财力情况,有多少财力,就办多大的事情,同时坚持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切实减轻 村级负担,培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在配备专职社工时,充分考虑农村社会管理事务的
实际和村级财力的状况,确定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由区、街道二级财政拨付专项经费,受 到了农村基层和群众的欢迎。从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入手,让群众得到“看得见”的实惠,这样就能有效地引导群众参与到社区化管理工作中来。
二、农村社区化管理必须循序渐进地完善管理与服务体系。实施农村社区化管理,着力 点在于建立制度和机制,不断总结,完善提高,循序渐进。棉丰村社区化管理并没有“另起 炉灶”,而是在原有体制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村级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机制,配强专职社 工队伍,实行包片管理,实现了在新的条件下的村民自治。针对棉丰村外来就业者已构成社 区居民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际,因势利导,建立新棉丰人服务站,实行自我管理,推动社区居 民自治和社会稳定。
三、是农村社区化管理必须把解决实际问题、让居民得实惠摆在突出位置。群众最重实 际,也最通情达理。在棉丰村社区化管理调研期间,我们针对一些群众要求解决住房困难的 呼声,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到村里现场办公,帮助村领导班子理清新村建设、旧村庄改造思路,制订农村新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并协调解决土地、资金市场化运作等具体问题,深受干部群 众的好评。
四、农村社区化管理必须与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外来务工人员的大 量涌入,成为当地社会管理的热点和难点。为使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第三篇:##社区网格化管理材料
##社区网格化管理材料
##社区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创新社会化管理,以“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服务理念,以关爱于民,服务至上为服务宗旨,以居民自治为管理模式,以创新社会管理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
一、“两化”措施实现社区管理网格化
(一)管理区域网格化。
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考虑居民的认同度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状况,依据片区人口和管辖面积,##社区划分成四个网格和十个责任区。网格设内置有“一长四员四组织”,“一长”即为网格组长,“四员”则为网格管理服务员、网格居民自管员、网格单位协作员、网格管理监督员,“四组织”分别是党员先锋组、管理服务组、居民自管组、单位协作组。每个网格里设有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的责任人是社区管片工作人员,要求一岗多责,一职多能,并在网格管理中建一档一册一网实现动态管理。社区管片工作人员是每个责任区的责任人,同时责任区内设网格管理中心户,也就是原来的单元组长,他们既是社区的信息员又是为民服务的督导员,他们能够及时的向上反馈信息,更好的协助社区社区把为民服务的工作落实到户、到人。为实现人到户、户到格、格到网的“一网到底”的管理模式奠定
基础。
(二)管理人员责任化。
办事处下派四名工作人员到##社区,对社区工作进行指导和协助,使工作中遇到的急、难、险、重问题都能及时的解决。同时在网格化管理中,社区工作人员,作为网格责任人,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一份“责任田”,工作内容涵盖了所有条线,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要求更全、更高、更细了,他们成为发现、受理、处理、协调、报告的第一人,因此需要网格责任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工作中做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对于网格内出现的任何问题,都由责任人第一时间接受处理,对于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要与相关责任人、相关部门协调尽快解决,做到“去有目的,来有问题,后有反馈”。
在居民中根据社区所涉及的服务项目设立九大员,即:助残爱心员、助老服务员、就业预警员、社会保障协查员、计生监督员、文体员、安全防范员、环境考核员、民情调解员。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实现自主服务,精细化服务,真正实现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特色项目实现社区服务人性化
(一)居民参与有热情。在社区内组建“七星联动”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即:义务巡逻队、义务护绿队、义务保洁队、义务民调队、义务帮扶队、企业协作组、唱响艺术团。通
过居民自治组织的组建,真正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这些居民自治组织不计报酬、不计得失的奉献,使社区真正达到了“公众参与协调有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局面。同时引导居民代表制定了《社区居民文明公约》号召居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使小区真正成为自已的家。此外,社区还协助业主成立业主委员会,提升居民参与小区管理的热情。
(二)民意表达有渠道。在小区居民楼侧悬挂网格责任区公示板。明示了网格组长、责任人的姓名职务、电话、以及责任区的平面图和便民电话,使社区居民更直观的了解网格管理。同时在每个单元内悬挂了“有事您说话”便民公示板。使百姓的呼声能直接找到对接的出口,解决了居民有事不知找谁的问题。
(三)民生项目有落实。围绕居民关心的各种问题,社区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工作。针对居民关心的健康问题,社区与医大四院,北塔社区医院、爱尔眼科医院等建立联系,为居民进行义诊和免费的体检活动,同时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社区志愿者和医生还自发的组成了“爱心团”为居民提供更贴心更专业的医疗服务,使预防保健进社区、进家庭。针对居民关心的就业问题,社区与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建立帮扶机制,由他们派工作人员为社区的失业人员进行计算机基础及编程的授课,使失业人员增强了就
业的技能,提高了就业的成功率。
(四)网格管理有步骤。在网格管理中要求工作人员做到“六步”即一步尊重、二步掌握、三步服务、四步落实、五步勤动、六步到户。把“创新社会化管理”与“星级社区创建”活动紧密结合,通过社区网格化建设,加强党组织核心作用,建立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社区管理的全方位、精细化、信息化,做到情况掌握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工作推动在网格、感情融洽在网格。
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社区管理模式,也是一项服务居民的实践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快脚步、加大力度、加强领导,不断开创管理与服务相容的城市社区工作新路子,为打造和谐社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社区网格化管理
1、什么是社区网格化管理?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建立在数字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以实现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全员化、信息化和精细化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是创新社区工作机制的一种尝试。
2、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意义?
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有利于改进社区工作作风,切实做到矛盾化解更及时,治安防线更牢固,信访秩序更规范,服务居民更便捷。有利于整合社区资源,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水准。有利于实现社区管理的全员化、信息化、精细化,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有利于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加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建设文明和谐幸福的新型社区。
3、社区网格化管理仅仅是一种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吗?
社区网格化管理不是单纯的城市管理模式,它是城市社区履行社会管理综合职能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还包含了党建、综治、维稳、民政、社保、计生等社区工作的全部内容。
第五篇:社区网格化管理
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水平
---友好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创新社区管理新模式
根据县镇党委政府有关要求,友好社区以换届选举为契机,以解决社区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水平和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为目的,开展了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此次试点工作,是在实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形成“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机制的基础上,为实现社会管理社区化、社区管理社会化,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设覆盖全体社区居民的社会服务网络,构建迅速快捷的社区服务圈而实行的社区管理新模式。
一、友好社区基本情况
友好社区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3年7月,地处县城中心区域,交通便利,东至青园北路,西至如泰河与掘苴河的交汇,南至如泰河,北至掘苴河,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社区现有工作人员6名,其中选聘到社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1名。共有三个商业居住小区:华荣上海城、文峰财富广场、和盛世华城小区,现有居民4101户。总人口10071人,居民小组6个,社区党总支部下设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98名。辖区单位150个,其中机关单位2个,学校2个,私营企业146个,个体工商户391个。社区近几年先后荣获“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省节水型社区”、“省充分就业社区”、“南通市文明
社区”、“南通市卫生社区”、“南通市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及“如东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二、制定网格管理实施方案,落实相关措施
首先,制定网格管理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指导原则、组织机构、工作步骤以及网格管理员职责、工作程序和考核办法等。
其次合理划分网格。按照城市社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总要求,在城区推行网格化管理,把办事处作为一级网格,把社区作为二级网格。在社区内划分若干基础网格,将社区内的市场、学校、医院等驻区单位以及楼栋、院落等归入基础网格,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考虑居民的认同度、社区工作人员状况等因素,参照自管小区、物管小区、单位小区等分类,依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管辖面积等实际情况,将友好社区划分为12个网格。其三,配齐配强网格管理员。一是精心选配网格管理员。每个网格配备1名管理员,共计配备网格管理员12名,网格管理员年龄均在7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政策水平、社会组织管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均较强。二是搞好网格管理员培训。组织网格管理员学习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网格管理的工作程序、考核办法以及南通市在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的典型经验等。参训人员明确了网格管理各项工作职责及有关程序,提高了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其四,落实网格管理员待遇。制作并张贴网格化图谱,并向每个住户发放公开信和网格管理员服务联系卡,累计发放1万余份。网格管理员待遇参照公益性岗位人员待遇,并享受社区工作人员同等福利待遇。经费由社区多渠道筹集,不足部分由镇财政预算。
其五、完善网格管理运行机制。一是明确网格管理员职责,以群众实际需要为着眼点,为网格内的群众提供切实的服务。即掌握网格内实有人口基本情况,倾听群众意见,排查各类不和谐因素,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收集网格内综治、信访、出租屋、计生、民政、城管、就业、安全生产及党建等社会事务各类基础信息,及时上报;掌握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的动态情况,对重点人口、监管对象和有轻微违法人员的开展监督管理和帮教工作。二是规范网格管理员工作程序。一般性工作由网格管理员现场处理,登记备案。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由网格管理员现场受理,带回社区受理中心商处,处理结果报办事处相关部门,并及时反馈服务管理对象。如遇突发性工作,网格管理员应立即上报,社区及办事处相关部门紧急处理,网格管理员现场跟踪。三是全面整合社区资源。依托办事处和基层社区,全面整合社区原有的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协管员、治安巡防员、城管协管员等力量,组成社区综合服务管理队伍,与党建、卫生、治安、城管、信访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管理等基层工作一并纳入服务平台,网格责任人全面承担各项工作任务,实现网格社会服务管理力量配置的优化整合。四是落实激励保障制度。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与所辖各单位层层签订管理责任书,办事处及社区组织考核专班,对网格管理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严格落实网格责任,将网格责任具体化。同时对网格管理员实行月百分制考核,网格管理员每月拿出工资的20%作为考核工资,对网格管理员的“德、能、勤、绩”等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分在90分以上的,考核工资全额发放;考核分在80-90分的,考核工资发90%;考核分在70-80分的,考核工资发80%;考核分70分以下的,考核工资扣发。
综上所述,通过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综合服务协调能力显著提升,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社区环境得到改善,治安明显好转。网格管理员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及时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缩短了社区机关与居民的距离,为广大党员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这是各级领导和社区广大居民有目共睹的。
三、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网格管理员待遇和标准问题如何解决。
三是网格管理经费严重不足,政府需增加投入,以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友好社区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