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版权问题
P2P软件的版权法律分析
学院:姓名:学号:时间:
内容摘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将给作品传播领域带来的是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有着300 年历史的版权制度,因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P2P 技术实现了网络用户之间直接的资源共享和交流,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真正的完全平等自由的网络。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P2P 技术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所接受和喜爱。但是,P2P 技术在极大的方便了网络用户共享文件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法律问题,尤其是版权问题。P2P 技术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博弈行为中存在一系列法律问题。彻底解决 P2P 引发的版权及相关问题,只有将其商业化,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并完善相关版权法律制度。本文针对P2P 的文件共享技术探讨了国内外对此技术的法律实践,并提出了相应的版权管理的设想。
关键词: P2P 合理使用 版权
一、什么是 P2P 技术
1. 定义
P2P技术从英文“peer to peer”即“伙伴到伙伴” 翻译而来,简称“P2P”.P2P技术就是指不通过中枢服务器而在个人电脑之间实现文件交换和共享的一种新技术.这一技术是互联网的基础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客户机逐渐和服务器相分离,个人计算机逐渐成为主要的客户机,提供网络服务和网络内容的ISP则渐渐成为主要的服务器.而P2P技术的最大功能就是改变内容和服务的位置,使“内容”从中心重新走向“边缘”, 也就是说,内容将不是主要存在几台服务器上, 而是存在所有用户的个人电脑上;使以往一直扮演客户机的个人电脑,通过P2P方式再一次成为互联网的核心.P2p 把互联网的架构由集中到分散,再从分散到集中,然后形成了现在这种蜘蛛网式的网络并影响互联网从今而后的架构:服务提供者开始把网上的控制权完全交给网民,网民与网民之间开始直接、简单、自由的沟通。每台pc 都开放硬盘为彼此上传或下载,改变了以往从网站下载文件的方式,然后还能让pc间彼此分享信息,进行运算处理和存储。可以说p2p 从本质上为信息贸易开创了一种新的渠道。
2. P2P 技术面临的问题
虽然p2p 有着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它也存在着负面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网络用户通过p2p 软件能够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上交换文件,共享和下载大量具有版权的和无版权的数字产品,从而给版权保护带来难题。近年来,p2p 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来自于版权组织的诉讼。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p2p 的商业化进程将会举步维艰。
3.P2P技术的新进展
早期的P2P网络系统仍然需要一部对各用户计算机中“共享目录”内的文件进行编目和检索的主服务器,而且只有注册用户才能使用。当注册用户在P2P软件中输入一个关键词以搜索一个特定文件时,这个搜索请求会首先被传送到这个服务器中,由服务器搜索其它在线用户的“共享目录”,列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文件名称和位置,再由这名用户通过P2P软件直接从其它“共享“这个文件的计算机中下载该文件。当主服务器关闭时,P2P系统用户就无法进行文件检索并下载特定文件了。因此,早期的P2P系统对文件的传递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控制。著名的Napster网站就是通过其主服务器向其P2P软件用户提供文件搜索服务的。新型P2P技术则完全摆脱了对主服务器的依赖。采用这种新技术的P2P软件具有直接搜索其它
同类软件用户计算机中“共享目录”的功能,而无需通过主服务器进行文件搜索。这就使信息传递从集中化管理模式到分散模式的彻底转变。
4.P2P技术的重要价值
P2P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是互联网最原始、最基本原理特征。许多技术出现之后往往并不会完全按照原先的设计发展,服务器/客户机的架构逐渐变成了互联网的主流,浏览变成了人们在互联网上最主要的生存方式。互联网的普通用户似乎在慢慢的退化、和电视观众一样被动地浏览着大网站们创造的内容。这样的互联网还是当初那令人激动互联网吗?P2P就是把控制权重新还到用户手中去,使得互联网还原到其最原始的面貌。
二、对此技术的法律实践的探讨
权利与义务的一致与统一将是人类社会相当一段时间内平衡和发展的准则,网络时代也不例外。既然是知识产权,就是有价值的东西,就一定包含着相应的权利于其中,就一定要有人履行相应的义务来实现相应的权利。虽然网络时代这种权利实现的保证有所弱化,这种权利实现的方式有所改变,变得更多样、更间接,但绝不等于,也不意味着知识产权已经变得没有价值。
P2P 可以说是继万维网之后互联网的最伟大的革命,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今天几乎每个网民都在用此种方式,从网上下载数字音乐和电影。而据统计,通过P2P 系统交换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盗版。所以它引起了不少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企业、政府和版权组织的极度恐慌。人类在享受该项技术带来的巨大便利和福音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法律问题,这些问题在著作权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必须对现有的著作权法律制度进行研究,以达到既维护著作权人的利益,又不阻碍科技发展的历史潮流。现今,大量存在的未经授权的P2P 网络音乐共享严重影响了音乐工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现状,音乐工业已经对P2P 网络服务提供商提起法律诉讼。Napster 案与Grokster 案是美国关于P2P 网络服务提供商法律责任的两个典型案例。上述两个案例中,在将传统的著作权侵权法适用于P2P 网络案件时,法院采用了不同的标准,这导致对于相似案件产生前后不一致的判决。
在上述两个案件中,虽然同为ISP,但是由于两案中不同被告的运作经营模式不同,两者的最后结果也不同。在Napster案中,Napster尽管不是MP3音乐文件的提供者,但是它自始至终都处于一种参与终端用户相互交流MP3文件的地位(因为终端用户只有登录其网站并在线时,才能相互共享信息,Napster网站关闭后,网络终端用户便不可能再进行文件共享)。作为ISP,Napster一方面有义务、有责任监控其用户的使用行为,另一方面它同时也能够从为用户提供的软件中获取可观的利益。因此,依照美国侵权法的理论,Napster的行为完全符合代理侵权责任和协助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而在Grokster案中,被告Grokster和
Streamcast只是提供一种含有P2P技术的软件,用户在下载了Kazaa软件和Morpheus软件后,即使在相关网站关闭,也可以随时地交流共享相互间的MP3音乐文件。相比较而言,Grokster 和Streamcast的行为符合知识产权法中的“主要商业用途”原则。该原则规定,如果一项科技成果或商品主要应用于非侵权用途,那么这一点就足以避免该科技或商品因可能的侵犯版权而招致的法律责任。在本案中,被告Grokster和Streamcast提供相应软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网络用户相互之间交流各自已经经合法授权获得的MP3音乐文件,而且它们在提供相应的软件后,便退出了用户间相互交流、共享MP3音乐文件的过程,不再具备监督其用户行为的能力,因而法院依此一点而做出了驳回原告M-G-M公司诉求的判决。
利用 P2P 网络传播技术上传和下载文件行为到底是侵权还是合法?目前国内外的司法界和法律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在利用P2P 网络传播技术上传和下载影视音乐文件十分流行的今天,构建我国P2P 网络传播法律制度的任务变得非常紧迫。如果简单地认为P2P 上传
和下载行为在我国目前的法律范围是合法的,这将会引起更多P2P 用户大量传播各种盗版音乐和色情影视文件,使得文学影视音乐文件的著作权人利益受损,著作权人的创作热情将会受到极大的打击,那我们能听到的好音乐、能享受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用的方便的软件、能看到的好的影视作品将会越来越少。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网络给著作的传播带来的极大地便利。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歌手在为出名时极乐意其作品在网络上传播,可是在其出名后却来痛斥网络给其带来的损失。所以说这是社会公众合理使用利益和著作权人版权利益的一场博弈。判断利用P2P 网络传播技术上传和下载行为是合法还是非法,必须深入探讨它背后存在的法律关系,必须研究这种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合理的权利义务配置。由于P2P 文件共享涉及许多新的关系: 如P2P 公司与传统音乐公司、P2P 公司与P2P 用户, P2P 与网络设备供应商、政府与P2P 市场等。因此, 应当对这些相关利益群体作深层次分析, 通过对版权法的修改来进一步确定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应当正视和考虑如何联合和共同建设P2P市场, 应当看到新技术正在呼唤新的生产模式和版权保护形式。
就P2P 技术引起的版权纠纷来说,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法律都认定: 未经授权而共享有版权的文件是违法的。但面临的问题是, 因为涉及的用户数量众多, 使现实执法存在一定困难。本文拟探讨一种“创作共用”的方法,版权人放弃全部或部分作品版权而使其进入公共领域, 会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一个作品的传播和完善, 所有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知识的传播、丰富和再创造。虽然原版权人放弃版权, 但作品最终完善和所能达到的影响力却能远远超出版权控制的层面, 达到知识和认知的共享。因此,在P2P技术环境下推行“创作共用”制度无疑会是一个比较好的举措。
我国现在应用最广泛的P2P软件当属迅雷。最近,迅雷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运气的确不佳,日前正式宣布暂缓上市计划。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结果除了市场的原因外,就是迅雷所面临的严峻的版权问题,迅雷招股书显示,目前仍有33起针对迅雷侵权的诉讼,索赔总金额约340万美金。早在2008年,美国电影协会公开表示,迅雷作为P2P服务商,帮助网民下载盗版电影,对其电影版权造成了侵害。
所以解决互联网版权问题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针对P2P标准的版权问题解决方案,不仅是P2P软件开发商和网络服务提供者(ISP)的还魂丹,更是版权拥有者和发行商的救命稻草。
三、针对P2P标准的版权管理的设想
我个人认为对P2P标准的版权管理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来分析解决:
1、首先当然是要从完善立法的方面来解决。日下大量的有版权著作在互联网上被
人肆意的复制、传播、使用,最根本的原因是法律落伍了,抓紧完善立法是当
务之急。
2、P2P软件的开发商和运营商在道义上对于版权管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在软件开发和运营过程中给软件添加版权保护的文件以及色情文件过滤器,更改
文件交换软件程序的默认设置。
3、版权拥有者应学会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和使用自己的版权。科技进步的大潮不可
阻挡,版权拥有者要学会应用网络来使自己的版权发挥最好的作用,而不是死
抱着版权不放。实践证明在网络时代放弃部分权利往往可以带来更大的效益,比如很多歌手就是通过网络才出名的。
4、普通的网民——信息的接受者——他们的版权意识也需要加强,政府应加大宣
传教育,让网民意识到网络中也是有版权的,不尊重版权最终利益受损的是整
个社会,当然也包括他们自身。
第二篇:农民三权问题
农民“三权”首入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热议
农民“三权”首入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热议农民财产权利保护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新华社记者 于文静、陈炜伟、樊曦、林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任何人都不能侵犯。
将这三项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权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尚属首次。代表委员认为,以如此明确坚决的态度、前所未有的力度保护农民权益,体现了政府的决心。当务之急是要让政策在基层得到切实落实。
捍卫农民权益的“保护伞”
“听到温总理说到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时,我真是发自内心地和代表们一起鼓掌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兴城市四家村党总支书记张文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情绪激动。
一些代表和委员指出,近年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下,一些地方忽视农民利益,造成侵害农民合法财产权利的事件时有发生。
张文成列举说,一些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失去土地,却得不到合理补偿,或者补偿很低;有的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撤乡并镇,让农民“被上楼”,甚至以让农民进城为条件,要求他们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承包地经营权。
与此同时,有的地方在处置农民集体资产及收益时不公开、不透明,也不时引发矛盾纠纷。个别村干部违背村民意愿,私自处置集体资产和增值收益,村“两委”成员收入明显高于普通农民,也是广大农民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要认真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代表委员在审议和讨论中认为,这些具体措施和保护农民“三权”一起,构成了对农民权益的“保护伞”。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认为,现在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但从户籍上来讲还有很多人是农业户籍,大量的农民工将来还有可能返回农村。
“农民进城会涉及到原有财产和权益保护问题,比如原来的承包地、宅基地在集体有的分配权、林地等等,要保护他们原有作为集体组织成员相应的权利,让他们带着财产进城。”陈锡文说。
城镇化不能以牺牲农民权益为代价
陈锡文委员认为,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方方面面都需要使用土地,所以确实有些矛盾。
“比如现在要发展重点农业产业,要进行适当的土地流转,通过合作经营和专业合作社来扩大经营,但绝对不能因为这个形式让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失掉了!”全国人大代表崔林涛说,“不管怎么流转,农民的土地权利都应得到保障。”
一些代表委员指出,在城镇化过程当中,占补平衡时以次充好的现象损害了农民利益。很多良田被占,盖上楼房,但是补偿的土地是一些产量很低、不
太适合耕种的边际土地。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推行‘土地财政’,这种冲动造成对农民利益的侵害。” 张文成说,一些地方受错误政绩观驱使,在征地时漠视农民的权益,甚至造成纠纷和矛盾。守护好农民的法定财产权利不仅事关农村发展,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多方协作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陈锡文委员说,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对于稳定农村的土地政策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提出了三件大事,将为缓解农村土地纠纷和矛盾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件事是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完成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二件事是由农业部牵头,开始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三件事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来研究,提出对土地管理法中涉及到征收农民土地条款的修改。”
“这三项工作的推进,都会为缓解农村土地各种各样的纠纷和矛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鸿翔指出,让农民在土地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属性不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分享到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增值、土地红利,这是在“十二五”期间应该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谈到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时,一些代表和委员表示,中国农村的城镇化并不仅仅是农民居住形态的变化,还将带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民土地被征迁后,一定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如政府、开发商和农民可从土地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农民个人账户,等被征迁的农民五六十岁之后,再定期发放养老保险。
“一次性的补偿要合理,但使农民的生活长期有保障更加重要。我国处在发展变革的变化中间,农民的利益绝不能被忽视,党和政府关注这个问题,是全局性的。农民比例高,相对又是弱势群体。保障‘三权’就是要保证农民的基本保障和长远利益。”崔林涛说。
第三篇:探望权及其执行问题
探望权是2002年修改后的婚姻法第38条所规定的,内容如下:“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所谓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异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协助非抚养一方行使探望的权利。探望权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而享有的一种身份权,夫妻离婚后,基于婚姻关系的各种身份权,财产权归于消灭,但是父母子女关系是不会改变的。探望权在婚姻家庭法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它可以保证夫妻离异后非直接副养一方能够定期与子女团聚,有利于弥补家庭解体后给子女造成的感情伤害,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探望权的执行是完成行为的执行,是一种以行为为内容的执行,通常,探望权的执行由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从而依照执行协议来履行,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协议不成,或一方当事人不能遵照协议履行的情况,这就需要法院采取强制的措施来确保探望权利的实行。
《婚姻法》的这一条,规定了探望权的以下内容:
一、探望权的主体:是指已离婚的父或母与其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予以配合。
二、探望权的行使:是享有探望权的主体执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离婚判决或双方生效协议的实质性内容。
三、探望权的中止:探望权是在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行使的,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认为行使探望权的一方在行探望权时有损于或者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权的申请,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事实存在,可中止其探望权,待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情形消失后,可通知双方恢复探望权。探望权的中止不是对探望权的实体进行处分,而是暂时停止其行使探望的权利,所以称为“中止”而不是“终止”。
四、探望权的恢复,是指中止的情形消失后,由人民法院通知双方,继续恢复执行生效的离婚判决的行为。
五、探望的方式。
六、探望的时间。探望的方式和探望的时间离婚双方可以约定,协商约定不成的,可由人民法院判决。
在探望权利履行的过程中,依据婚姻法,法院所能采取的强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探望权行使方式的判决实现。既在双方当事人不能达成行使协议的前提下,由法院作出的判决来强制规定;二是中止履行,探望权人的行为符合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之理由时,可由人民法院判决中止探望权的实行;三是强制履行,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八条之规定,赋予了探望权可以被强制执行的效力。
结合执行庭的实际情况来看,本次调研将主要讨论探望权强制执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因探望问题而发生纠纷的,多数情况下是夫妻双方在离异时已矛盾重重,离异后无法心平气和的来讨论探望协议的达成,监护一方坚持不让探望,法院的执行工作的难度也可想而知,且这种执行,标的是行为,且为不可替代之行为,有其鲜明的特点,主要如下:
一、执行的不明确,相对于其它民事案件的执行,如金钱、合同纠纷等涉及到的钱、物具有物质性结果的行为如加工,修缮等的执行,探望权执行的标的具有抽象性,内容并不是十分明确。
二、执行内容的长期性,其余各种民事案件的执行,除抚养费、赡养费的执行,及双方自愿达成的分期还款计划的执行,往往都是一次执行完毕,而探望权的执行则显然不同,且次数也更为频繁。
探望权纠纷案件中这种执行上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执行的困难程度,这就要求我们法官要了解法律,注意方式方法,更好的来办理这类案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第60条第3款的规定:“对于只能由被执行人完成的行为,经教育,被执行人仍拒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妨害执行行为的有关规定处理。”因此,在探望权履行这一问题上,执行过程中可采取的做法有:
一、说服教育,这是最常采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最好的方法,对于探望权的执行,要把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贯彻始终,切实做好疏导教育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的旅行条件是具备的,既不存在履行上的障碍,不能履行的主要原因是一方当事人的阻扰、纠缠,
第四篇:探望权及其执行问题
探望权及其执行问题探望权是2002年修改后的婚姻法第38条所规定的,内容如下:“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所谓探望权,是指夫妻离异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协助非抚养一方行使探望的权利。探望权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而享有的一种身份权,夫妻离婚后,基于婚姻关系的各种身份权,财产权归于消灭,但是父母子女关系是不会改变的。探望权在婚姻家庭法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它可以保证夫妻离异后非直接副养一方能够定期与子女团聚,有利于弥补家庭解体后给子女造成的感情伤害,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探望权的执行是完成行为的执行,是一种以行为为内容的执行,通常,探望权的执行由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从而依照执行协议来履行,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协议不成,或一方当事人不能遵照协议履行的情况,这就需要法院采取强制的措施来确保探望权利的实行。《婚姻法》的这一条,规定了探望权的以下内容:
一、探望权的主体:是指已离婚的父或母与其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予以配合。
二、探望权的行使:是享有探望权的主体执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离婚判决或双方生效协议的实质性内容。
三、探望权的中止:探望权是在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行使的,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认为行使探望权的一方在行探望权时有损于或者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权的申请,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事实存在,可中止其探望权,待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情形消失后,可通知双方恢复探望权。探望权的中止不是对探望权的实体进行处分,而是暂时停止其行使探望的权利,所以称为“中止”而不是“终止”。
四、探望权的恢复,是指中止的情形消失后,由人民法院通知双方,继续恢复执行生效的离婚判决的行为。
五、探望的方式。
六、探望的时间。探望的方式和探望的时间离婚双方可以约定,协商约定不成的,可由人民法院判决。在探望权利履行的过程中,依据婚姻法,法院所能采取的强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探望权行使方式的判决实现。既在双方当事人不能达成行使协议的前提下,由法院作出的判决来强制规定;二是中止履行,探望权人的行为符合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之理由时,可由人民法院判决中止探望权的实行;三是强制履行,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八条之规定,赋予了探望权可以被强制执行的效力。结合执行庭的实际情况来看,本次调研将主要讨论探望权强制执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探望问题而发生纠纷的,多数情况下是夫妻双方在离异时已矛盾重重,离异后无法心平气和的来讨论探望协议的达成,监护一方坚持不让探望,法院的执行工作的难度也可想而知,且这种执行,标的是行为,且为不可替代之行为,有其鲜明的特点,主要如下:
一、执行的不明确,相对于其它民事案件的执行,如金钱、合同纠纷等涉及到的钱、物具有物质性结果的行为如加工,修缮等的执行,探望权执行的标的具有抽象性,内容并不是十分明确。
二、执行内容的长期性,其余各种民事案件的执行,除抚养费、赡养费的执行,及双方自愿达成的分期还款计划的执行,往往都是一次执行完毕,而探望权的执行则显然不同,且次数也更为频繁。探望权纠纷案件中这种执行上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执行的困难程度,这就要求我们法官要了解法律,注意方式方法,更好的来办理这类案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第60条第3款的规定:“对于只能由被执行人完成的行为,经教育,被执行人仍拒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妨害执行行为的有关规定处理。”因此,在探望权履行这一问题上,执行过程中可采取的做法有:
一、说服教育,这是最常采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最好的方法,对于探望权的执行,要把思想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贯彻始终,切实做好疏导教育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的旅行条件是具备的,既不存在履行上的障碍,不能履行的主要原因是一方当事人的阻扰、纠缠,做好思想工作,耐心说服教育是可行的,子女是无辜的,既不能缺少父爱也不能缺少母爱,被探望是子女的权利,是受到宪法保护的。
二、按照妨害执行行为的规定采取强制措施,促其履行。一般可采取的强制措施主要有:训诫、罚款、拘留等惩罚,也可以按照刑法的相关规定: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罪进行刑事处罚。但是拘留或刑事处罚,对于子女的身心妨害可能比得不到探视更大,因此要慎用此类强制措施。在执行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也常常会遇到,就是被探望人主动拒绝探望,这种情况下,则应区别看待,一种是子女自己的想法,还有一种则是子女处于监护人的压力之下所作出的意思表示,法院应根据子女的年龄和智力状况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采用不同的执行方式。对于第一种情况,抚养子女的一方父或母应当做好对子女的说服教育工作,如果劝说不了,则不宜执行,对于第二种情况,当采取较为严厉的措施,来确保探望权的执行。探望权对于离婚后子女的心理健康及亲情的感受非常重要,它不仅是父母的权利,也是子女的权利,离异家庭是造成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而缺少父母的爱护,对于这些离异家庭的子女是非常不公平的。解决探望权的强制执行问题,从理论上主要还是要依靠宣传教育和强制措施相结合的执行方式,同时依靠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第五篇:网络问题总结
环县网络问题总结
环县电力局在庆阳市供电公司信息通讯班领导的全力协助下于2013年4月10日—12日按期完成了信息通道内网接入及网段整合工作。
截至目前我公司的内网稳定可靠运行。但我局内部信息网络仍存在以下问题:
1.环县电力局内部网络采用一台内网核心交换机分别连接机关本部与各供电所,构成了一个星型网络结构。
2.由于租用的电信链路不是本局资源,属于不可控资产。当链路发生故障中断的情况下,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同时,故障恢复的时间本局不可控,对业务的连续性保障缺乏。
3.存在同一台电脑内外网共用现象(向上级单位送报表,上报资料等)。
4.网速不稳定,打开网页速度太慢。
5.集抄系统和营销系统经常出现断网情况。
以上就是我局网络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希望上级领导给出建议和意见以便彻底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