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与成长调查(本站推荐)
农村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与成长调查
——以盘江乡河西村为例
调查的主要内容:
调查时间:8月1号——8月10号
调查地点: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盘江乡河西村
调查对象:河西村农村务工人员子女
调查方法:访谈法、观察法
调查者:###
一、前言
农村务工人员子女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中的缺口,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与成长。根据在河西村委会了解的情况,河西村是沾益县的蚕业发展基地,烤烟种植基地,总人口数为5864,整个村子正处于发展建设中。但据我观察了解以及对村民的采访了解,由于每个季度蚕丝价格的不稳定性,以及养蚕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再者种植烤烟也是工序麻烦,价格较低;还有就是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指导,劳作的收入只能维持家里的日常开支。所以村里的劳动力有35%的常年在外地打工,50%的人选择早出晚归的打工方式,村里劳动力仅有15%。出现那么多的外出务工人员,他们的子女教育就出现缺乏父母的关心、督促,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有效引导与管制等问题。爷爷奶奶的“隔代教育”也多为溺爱,缺少心灵的沟通与行为的约束。所以农村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与成长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就此我在村里展开了调查,努力寻找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探求出科学而有效的解决办法。
二、存在的问题
河西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大致分为三种情况:早出晚归进城打工的务工人员子女;常年在外打工,子女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常年在外打工,子女跟随父母生活在异地。
1早出晚归进城打工的务工人员子女
河西村属于花山,花山是一个工业基地。早出晚归的农村务工人员多到花山做一些辛苦的体力活;一部分是跟随包工头在附近建筑工地打工;还有一小部份从事诸如收购粮食,买卖货物等小本经营。这类孩子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1)思想较简单,明辨是非能力差
由于工作的要求,他们大多在孩子还没起床时就出门,晚上也是孩子们睡了 1
才到家。在白天,孩子多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的饮食。父母与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很短,父母子女之间的沟通交流就更是少之又少。有些父母晚上回家,听到别人家的小孩父母来“告状”,通常是对自己孩子一顿打骂,这更加加剧了父母之间的隔阂。通过与一些小孩交流发现,家长回家也是多询问孩子有没有干坏事,成绩怎么样,还有就是述说父母如何的不容易等。在思想上,父母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很少进行深入的引导。当然这一方面是由于父母本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再者教育的意识不够强。
(2)心理比较敏感
据了解,这类孩子白天50%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50%是一个稍大一点的孩子领着弟弟妹妹在家。由于隔代教育中,爷爷奶奶的溺爱,这类孩子心理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所以会经常与别的小孩子打架。
(3)学习成绩较差
父母白天经常在外,爷爷奶奶年纪也大,很多家务活以及农活都落在孩子们身上,这也占用了孩子们的学习时间,故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都不怎么理想。父母平常由于比较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指导的较少。根据采访得知农村小学的老师素质相对较差,对于经常调皮捣蛋的同学,老师有时会采取体罚,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通过走访一些老师,发现由于教育中家长的不配合,也使得问题学生的教育尤为困难。例如当要求请家长到学校时,一些家长通常是说忙,要打要骂叫老师帮忙管制学生。老师家访也通常见不到父母,多由爷爷奶奶接见。这也让老师慢慢放弃对这些同学的教育,同时使得此类学生加大了辍学的概率,很小就随父母外出打工。
2常年在外打工,子女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他们为了减轻生活负担,通常将自己的子女寄放在父母家里。这样孩子通常只能在过年的时候能见到父母,若遇到经济不景气或父母打工所在地距离家乡比较遥远,那么好几年都难以见到父母一面。通过与村里人的交谈以及对一些当事人的直接采访,发现这类孩子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心理不健全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从小缺乏父爱与母爱,心理发育不健全。缺少被爱,同样就很少会去爱别人,多表现为自私,冷漠。同样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容易受到其他同伴的欺负,心里会有报复感,也会很自卑,易产生孤僻的心理。
(2)品格较差
父母在外常感觉亏欠子女,经常寄钱回家。爷爷奶奶多溺爱孙子孙女,经常是有求必。这样一来孩子多养成花钱大手大脚,与同学不断进行攀比,虚荣心越发的强烈。还有就是有时为了买某一样东西,又害怕爷爷奶奶不允许就以各种
学习上的借口撒谎骗人。这样一来就养成了不诚实的坏习惯,也渐渐养成好吃各种零食等一系列不好的习惯。
(3)学习成绩差,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孩子刚开始学习自制力较差,由于缺少父母在身边的有效监督与指导,孩子们刚开始的学习基础较差。再加上孩子们近年来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需要家长的辅导,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不能辅导孩子,这使得这类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上,后面的学习越来越难。孩子们在班上的排名比较靠后,容易受到老师的歧视,慢慢就失去了学习的劲头,产生了厌学的情绪。通过对中学里的老师的一些采访,了解到自控能力较差的青少年,加之缺少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他们容易受到电视以及网络传播的色情和暴力的内容和情节的影响。他们经常触犯校纪校规,在学校外面打架斗殴,学校也没法管住他们时,便勒令其退学。这样他们大多还未成年就走上了社会,一些人还因为缺乏管教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据当地的盘江二中学的信息,每年学校的升学率不高,25%的人能考上高中,36%的人考上专科,其余的人40%回家种地,60%外出打工。这样当地的教育水平整体不高。常年在外打工,子女跟随自己生活在异地
子女常年跟随父母在外地生活的,他们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见证了父母讨生活的艰辛,因而也更加疼惜父母。但因为生活在城市里,贫富差距很大,跟随着父母四处漂泊,体味了其中各种艰辛。通过走访这些孩子的亲友以及电话采访,调查得知他们多表现为以下的特征:
(1)心理敏感脆弱,自卑心理较强
心理方面,依然有35%左右的农民工子女有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和父 母在外的孩子,由于居住房屋经常上涨房租等费用以及父母工作的关系,他们没 有一处固定的居所,通常需要经常搬家,这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许多不安。同时租住的房屋狭小,孩子们没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在城市有许多很好的吸引人的东西,孩子们向家长要,父母会强调自己与别人的身份不一样地位不一样,买不起那些东西。这会给孩子心理暗示,暗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平等,会给孩子带来自卑感。从而也缩小了孩子们交友的范围,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均不利。同时这类孩子也更加敏感,很在乎别人的眼神。
(2)学习成绩不佳
这类孩子的父母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希望孩子以后考个好点的大学,不要想自己一样四处奔忙”。但因为孩子在家中的学习环境较差,以及父母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对孩子进行很好的辅导,再者也请不起家教。这样一来孩子们的教育就落后于城里的孩子们。还有就是这类孩子在城市里上学,多要交不少的借读费,这对于父母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在孩子的心理上也产生不小的学习负担,这势必会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不小的影响。还有就是家中可能不止自己一个小孩,还需要照顾其他孩子以及分担家里大部分家务活,这也会占据一定的学习时间。这类孩子因为父母的工作不稳定,超龄学习现象较普遍。
三 解决的办法
农村务工人员子女都很勤快,刻苦,比城里的孩子能吃苦,很早就承担家里的家务活。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通过学习改变穷困的命运。他们需要的是良好的机会以及条件。派出心理医生志愿者到学校对孩子们进行干预,最好是能设立一个心理拓展课课程
这希望政府和学校予以重视,大学提供志愿者,政府负责志愿者的食宿,乡村学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良好的教育环境。这将可以帮助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解决自己的烦恼,更快的放下心理包袱。同时也能提早预防其他孩子出现这些方面的问题。政府向农村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更多实惠的发展身心的活动
提倡各界人士关心农村务工人员子女,组织更多有益于孩子们身心发展的活动。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孩子们打开梦想之门,鼓励他们自我向着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发展。乡村学校完善软硬件设施,让学校提供给孩子们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
父母不在身边,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靠学校的的帮助来培养。放学后为学生提供自习课以完成作业,同时安排老师辅导。允许同学们在假日期间到学校图书馆看书,利用学校体育设施活动。这样减少了孩子们在家的孤独以及有效引导孩子们的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吸纳更多的教育人才到农村。给父母提供心理老师援助,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能有效缓解孩子们的各种心理问题,促进相互的了解,加强父母的正确引导作用。这也能有效及时的预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对课程进行改革,确保初级的学习能够提供实用的知识
调查发现10%的农村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升学的压力以及学习成绩不好初中还未毕业就有辍学的。初中毕业出门打工的孩子们由于不懂技术和法律,辛辛苦苦赚的钱最后还拿不到;在家种田也因为不懂技术不能养家糊口。这样一来这些孩子还是不能摆脱父辈的命运。建议初高中开设必修和选修课,针对学生的需求加以引导,能把学习的东西真正应用于生活中。同样专科类学校应该有政府以
及企业的资助。降低学费,吸纳更多的需要学习的学生。改革属地管理的教育体制,采取常住人口管理取代属地管理的教育体制
这一条主要是针对在城市的农村务工人员子女,从根本上讲,要认识到他们将成为城市的主人,他们的发展与成长将关系到城市长远的整体发展。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以常住人口为依据的的户籍管理体制,不仅为户籍人口服务,也为非户籍人口服务。在基础教育方面,应将农村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纳入城市公办学校招生计划中,纳入城市“普九”工作的评估,监测及规划中。
参考文献:【1】冯艾,范冰主编,《大学生社会实践导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8
【2】李培林主编,《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社会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出版,2003
【3】李树茁,《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3
【4】李辉主编,《心理健康教育》,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8
【5】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
育政策的重大命题》,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第二篇:关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的调查报告
**大学
题目:关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的调查报告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2012
社会调查报告年1 月21日
关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的调查报告 前言:
调查时间:2012年1月8日——2012年1月18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的各个村庄的外出务工子弟及家长,**乡三个大型学校的老师。
调查主题: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
调查人员: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以及资料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走访相关人员,在相关网站查阅这三种方法收集资料。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家长问卷与老师问卷三种。分别去这三个学校请学校的老师帮忙随机选择出12名外出务工子弟.由这些学生及他们的家长和所在班级的老师做这次的调查。
学生问卷由18个问题构成,询问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条件和环境、子女和家长的沟通交流情况。学生问卷实际发放36份,回收问卷36份。家长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是否监督和检查学生的作业,学生在家的自觉表现性以及家长的学历、对孩子的了解、对孩子的满意度、希望孩子有个什么样的老师等共16个问题。实际发放36份,回收问卷36份。
老师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该学生在学校的作业完成情况,在学校与别的同学们的交流情况以及学习成绩等共10个问题。实际发放36份,回收问卷36份。
走访调查法包括走访**乡其他学校或班级一部分资深老师,以及一部分的学生与家长,问题与问卷调查内容相仿,以此来扩大调查范围,增强结果的可信度。同时走访相关村镇的村子领导,大概了解外出务工人员比重及年龄分布情况。
通过查阅相关的网站,了解到关于外出务工子弟相关政府部门给及的一些特殊政策。
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得出了以下的结果:**乡三个学校所在村庄在外务工人员比重约占3%。外出务工人员中:父亲在外务工人员比重约为90%,母亲在外务工人员比重约为10%。在留守儿童中,由父母一方照顾的约占80%。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亲属照顾的约占20%,三、理性思考
从调查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状况,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的锻炼。但同时,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情况令人堪忧。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帮助不够。调查中发现,85%以上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2%的监护人偶尔辅导孩子学习,仅有3%的监护人和老师联系。从而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成为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
(二)双亲关爱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孤独感增强。“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0——16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而隔代监护型和亲友代管的孩子,爷爷奶奶或亲友通常是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教育管理方法比较简单,孩子思想波动且出现心理障碍时,不懂得及时沟通,常常使留守儿童因缺少心理慰籍而产生较强的孤单感。在问卷中显示,65%的留守儿童表示缺乏安全感,希望父母留在身边,35%的儿童表示理解父母,但希望父母能经常回家看看。
(三)性格行为存在缺陷。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集中表现为:任性、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等。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在学校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而且由于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使其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
惑和影响,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面临拐骗、打架、斗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儿童年幼无知,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五)政府、社会关注不够。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需要家庭、社会的关爱和引导。目前他们尚处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缺乏对社会生活事物的准确判断,没有父母在身边交流、教育和疏导,让他们面临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目前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调研发现,教育、民政、关工委、团委、妇联等部门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开展了一些关爱工作,但覆盖面还是很小。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村委会也没设立外出务工人员花名册,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四、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教育、生活、安全等问题的产生,除了留守儿童自身的因素,还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原因。
1、社会原因。城乡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大部分外来民工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偏低,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
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来民工在外打工,生活的艰辛、经济的拮据,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又限于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过于疏忽,更没有设置目标。比如说教育子女努力学习,树立远大崇高理想;要求他们对人有礼貌,珍惜时间与生命等。他们认为自己只有养育孩子的责任,只要让他们吃好、穿好、住好就行了,而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树大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原则。对子女的学习、品德等方面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这样容易助长孩子的歪风邪气,使孩子常犯小错误,养成许多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很少有时间对孩子进行管理,孩子出现不良的习惯,没有及时的制止,就会导致孩子以后犯错误越来越严重。例如:有的学生由于家长给的零花钱过少,首先想到的是偷家里的钱,家长对此也没有加以制止或惩罚,最后导致敲诈勒索同学,甚至开始抢钱,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
3、学校原因。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忽视了留守儿童的心里问题。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二)对策和建议
“留守孩子”是当今我国青少年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特别需要呵护和关爱的群体;关爱留守儿童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稳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种种迹象都已表明,他们的身心健康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这对我们要将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宏伟目标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因此,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各相关部门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纳入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之中逐
步加以解决,逐步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
1、从社会职能上,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切实担负起责任。要提高认识,把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形成多部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政策,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利;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新闻宣传,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引起全社会重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解决。并且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宣传部和精神文明办要加大力度,引导和教育人们提高关爱留守儿童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和教育外出务工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强化监管责任;教育部门要形成教育保护合力,出台相应的关爱和保护政策与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教育力度;公安部门要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合法权益行为的打击,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司法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民政部门要关心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把贫困留守儿童列入救济对象;关工委、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在向留守儿童开展献爱心及“一对一”帮扶、“手拉手”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创办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代养人家长学校,开展志愿者服务、结对子互帮、亲情热线等活动,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还要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村委会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从调查资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一人在家,则影响相对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打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甚至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隔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
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办法,做到挣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
3、从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一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地区,试办寄宿制学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形成合力。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籍他们残缺的感情。在课程上大胆创新,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知法、守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成立心理咨询室,专设心理老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五、经验体会: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深刻的认识到。对于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教育虽然主要责任在家长。但是孩子们在学校学习深造,在社会上逐步成长。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与逐步发展的社会都有相当重要的责任来帮助家长培育祖国的未来。而我们大学生更有责任与义务主动地去做一些我们这个年龄与能力所能做的事情,比如:
(一)在周六周日或者是寒暑假义务做一些留守孩子的家教,监督并帮助完成作业;
(二)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提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意见与建议;
(三)在大学生之间推广这种针对留守儿童的帮扶行动,让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地参加到这项活动中,以此来帮助学校与社会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有利的健康的成长环境,保证空巢里的子女也能健康全面发展。
第三篇:调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
社会调查报告基本格式:
关于XXX的调查
姓名:XXX班级:XXX 学号:XXX
一、调查背景
二、调查目的三、调查时间、对象
四、调查方法
五、调查内容
六、调查结论
七、结论分析
八、心得体会
九、附录(问卷、照片等等)
各部分撰写指南:
一、调查背景
调查对象/现象所处的时代特点、社会特征、当前状态等
二、调查目的你希望通过本调查得到/实现/完成什么
三、调查时间、对象
1、具体调查的时间
2、对象(调查对象的数量及其主要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教育程度、地理处所等)
四、调查方法
调查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常见的有焦点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五、调查内容
以调查方法为主线,做哪些工作
六、调查结论
总结调查中获得的数据、资料,形成客观的结论
七、结论分析
针对调查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预期有哪些差异,如何解释这些差异
八、心得体会
在假期社会调查实践中的感想
九、附录
在本次调查中所使用的问卷样本、在调查地点的照片等
这是我们学校给的模板,应该差不多也可以用吧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结构、生活方式以及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调查问卷
你的性别是()
A 男 B 女
2.你目前的工作是()
A 在家务农 B 外出务工 C 其它
3.文化程度
A.小学文化 B.初中文化 C.高中(中专)文化D.大专文化及以上
4.是否接受过劳动职业技能培训
A.是B.否
4.请问你家人或你是去什么地方务工()
A 内省 B 外省 C 家乡
5.你每月的收入是多少()
A 4000元以上 B3000—4000元 C 2000—3000元 D 2000元以下
6.请问你或你家人在外务工多久回家一次()
A 一年 B 半年 C 两个月 C 一个月 D 不定
6.你家孩子在家是谁来照顾()
A 父亲 B 母亲 C 爷爷和奶奶 D 其它
7.你家是有几口人()
A 6 B 5 C 4 D 3 E 2
8.你家在生活上面临的困难是(多选)()
A就医问题 B养老保险问题 C教育子女问题D子女上学问题 E收入问题 F其它困难 G基本没有
9.你家每天生活营养搭配是()
A鱼肉多 B蔬菜多 C搭配均衡 D全是蔬菜
10.和过去相比较,你是否认为你的物质生活有较大的改善()A有 B没有
11.最近五年你家添了什么电子产品或电器(多选)()
A空调 B 电脑 C微波炉 D电磁炉 E冰箱 F数码相机 G什么也没有添置
12.你关于自身健康关爱,符合你的情况的有()
A定期体检 B大病才看医生 C小病买点药就行了 D花费较多钱的病不治
13.你现在最想改变的是什么()
A身体健康 B经济收入 C文化素质 D业余生活 E其它
14.你每天有多余的业余时间吗()
A有 B没有
15.你的业余时间有多长/小时()
A 5 B 4 C 3 D 2 E 1 F不定 G 没有
16.你每天业余生活一般会从事什么活动()
A看电视 B上网 C逛街 D休息 E学习F打牌 G其它 H没有
17.你是否有外出旅游()
A经常有 B偶尔有 C 很少 D几乎没有 E完全没有
18.你家附近有没有什么可以供业余时间活动的场所()
A有 B没有
19.你对你的业余生活是否感到满意()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满意 D不满意 E比较不满意 F很不满意
20.如果给你现在的生活打分你会打多少分()
A 100 B 95 C 85 D 80 E 75 F 60 G 60以下
第四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对全市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深入了解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生活等情况,春节后,我们对全市四县一区的外出务工人员开展了调查,重点调查了外出人口较多的灵璧县尹集、高楼、冯庙镇;萧县龙城镇和张庄寨镇;砀山县关帝庙镇;埇桥区符离镇、时村镇等10多个乡镇,向300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外出务工情况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市外出农民工就业情况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和新情况,结合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用工问题,如何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已是关系我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状:
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规模逐年扩大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外出半年以上人口为132.4万人,比2000年多85.6万人,增长了2.8倍。其中流向外省人口为96万人,比2000年多74.6万人,增长3.5倍。从以上数据看出,我市外出人口的规模是逐年不断扩大的。根据300名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问卷汇总情况来看,我市外出人口逐年增加这一趋势在“十二五”期间内是不会改变的。外出人口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从年龄构成看,以26-35岁农民为主体。调查数据显示,在外出就业的人员中,26-35岁的占38.6%,其余年龄组的构成分别为:18-25岁的比重为27.7%,36-45岁的比重为30.6%,46-55岁的比重为4.1%。80-90年代的农民已经是现代农民工的主流群体,这也进一步说明现代年轻农民不愿呆在农村,不愿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从受教育程度看,外出务工农民文化程度有所提高。小学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6.9%,初中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59.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2.7%,比2000年提高13.9个百分点。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初中学历的在外务工人员基本上都是年龄在36-45岁左右的男性,对接受再教育的兴趣和意向不高。
●从就业的行业看,制造业成为农民工就业的主要行业。在调查的人员中从事制造业的占36.6%,建筑业占19.8%;从事服务业的占41.6%,其中:饮食业的占22.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占18.8%。从产业划分看,外出农民工从业仍以第二产业为主,占56.4%。从事第一产业的外出农民工仅占2%。
●从流向看,到省外就业人员增加。在调查的外出农民工中,选择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城市就业的占外出务工人数的80%,每100名外出务工人口中,就有80人去省外,比2000年提高48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我市外出务工人员仍主要选择省外发达城市打工,与过去相比,所占比重在不断提高,这与我市收入水平和农民工就业环境密切相关。此外,通过调查显示,在我市外出务工的人员中有45%的人不愿回家就业。主要原因是认为当地的收入太低,本地用人单位少,找工作较为困难。
●从社会保障情况看,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问卷调查显示,有44.6%的外出务工人员没签订劳动合同,另外在签订合同的务工人员中有9%的人不清楚合同形式。这些外出农民工外出方式基本上是以亲朋好友介绍和自发外出找工为主,所从事的行业基本都在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
●外出农民工就业形势相对稳定。2011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年末返乡人员占打工人数的10%。在返乡农民工中,因回家过年和家庭原因而返乡的占返乡人员总数的80%;因其他原因而返乡的占20%;从收入情况看,外出务工人员月人均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的占43.6%,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占27.5%。据被调查者反映,打工收入可占家庭收入的五成以上,对当前的收入和就业环境相对也基本满意,就业形势相对稳定。
●外出务工人员中新增了一批无地农民。据调查,在外出农民工中,拥有承包的土地的农民工占90%,没有承包的土地的占10%。在十年前这种现象是没有的。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大部分外出农民工在外从事二、三产业的同时,在家里都有土地。这种现象短期上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长期来看,不利于农业、工业现代化进程。第二是已出现无地可种的农民。无地可种的大多是年轻人,因为土地承包实行的是“三十年不动地”政策,这项政策成了期间新增人口无地可分的情况。另外还有一部分人是耕地被征用。这部分人构成了无地农民,也加入了外出务工的队伍。#p#分页标题#e# 利弊:
农民外出务工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11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720元,增长20%;其中工资性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1%,增长24.5%。据对300名外出务工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每人年均收入在30000元左右,是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2倍。一些农民经过几年的在外务工生涯,积累了资金、技术和经验,积极回乡创业,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其次,外出务工有利于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稳定。农民工常年在城市生活,接受了城市文明的熏陶,眼界逐步拓宽,无论生活习惯还是文明程度、教育子女及生育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打工不仅带回了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推动了乡风文明。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改变了过去农忙之余很多农民利用闲暇时间聚众打牌、赌博、打架斗殴的现象,对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起到了稳定作用。同时,有效缓解农业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我市是农业大市,更是农业人口大市,2010年全市耕地面积是484.1千公顷,农业人口为539万人,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为1.3亩,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没有好的生存去向,必然会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可以有效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并使耕地逐步向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扩大了土地的经营规模,调动了农户投资农业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以此解决农业劳动生产率问题。
●不利方面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流失过度不利于我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市目前已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初期。随着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全面铺开,全市加大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力求工业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质的飞跃。因此,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是推进宿州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我市面临着结构性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按照宿州市“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测算,城镇化率要在2015年达到45%,未来五年,宿州市二、三产业新增就业岗位至少超过50万。而据普查数据测算,从2011-2020年10年内全市劳动力总量将呈现减少的趋势,对我市工业化发展的需求是不利的。其次,农村留守老人、儿童问题堪忧,家庭生活受到影响。一些留守在家里的多是老人或小孩,没有生产经营能力,使土地出现撂荒或变相撂荒现象。老人长期无人照料,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让人担忧。另外,农村外出务工人口中非婚生育、重婚、违法生育多孩等现象时有发生,计生政策也难以落实到位。此外,我市大量的农村青壮年人口常年在外务工,从农业生产技术改革创新需要来看,这些留守在农村的人员基本都是文化水平较低,年龄偏大的老人,对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十分不利。
建议:
“两难”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根据我市劳动力用工需要,建立高效的用工机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首先政府要进一步提供优惠、实效的农民创业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出人员回乡创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和出台一系列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返乡农民工创业人数近9000人,累计创办经济实体6174个,带动近80000人就业。但据调查显示,在愿意回家创业的人员中,有45%的担心资金不足;有36%的人担心没有合适的就业行业和创业项目,有19%的人担心缺乏销售渠道和社会关系等。因此,当前各级政府应当为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农民创办经济实体,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其次,加快城镇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目前多数农民是在搞好土地承包经营的同时兼营二、三产业,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还不完全具备离开土地进入离家很远的大、中城市的条件。城镇具有与农村联系紧密的区位优势,便于直接发挥辐射和带动功能,促进水利、道路、环保、通讯等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目标,到2015年,全市将有近300万人生活在城镇。因此,加快城镇建设,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经商,对提高我市城市化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工业化和城镇化规模的提升必然会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同时,适度提高用工企业的工资待遇,解决当地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55%的外出务工人员愿意回家创业,另外还有45%的人员不愿意回家创业。其主要原因是有60%的人认为本地用人单位待遇较低。作为用工企业,应通过适当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待遇,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外出人员回家就业。#p#分页标题#e# ●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拓宽就业面,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对农民工素质、劳动力培训和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只是填补了一些低技术的劳动密集产业,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村转移的劳动力根本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从长远角度出发,在农村应积极开展基础教育,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就近而言,对外出的农民工应加强技能培训,使之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据调查,在外出务工的人员中有69.3%的人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这部分人多是工厂工人,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目前我市劳动力市场出现缺工现象,有些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在众多的求职者当中无人适应。解决这种现状的方法,就是培训机构应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的要求,适时对有就业需求的剩余劳动力实行定向培训。同时,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积极承担起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任务,以提高农村进城就业者的职业技能水平。
●加快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免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按照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从我市外出务工人员所从事的行业和职业特点看,外出民工多从事脏、苦、累、险的工种,劳动强度较大,有些人还无法享受到正式职工的保险待遇,一些工伤事故得不到合理的处理,这都不同程度的挫伤了民工外出的积极性。据调查,我市外出务工人员有44.6%的人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协议,维权意识相对薄弱,在出现各种事故以后,有些社会保障就无法享受。因此,政府在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之余,还要对组织外出的民工建立跟踪服务,帮助外出民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劳务纠纷和安全保障等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另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采取国家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解除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第五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问卷
附件省县编号:-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问卷
为了帮助政府了解农村劳动者外出就业情况,耽误你一点时间,请帮忙回答几个问题。你的回答越真实,越能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你的回答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不利影响。
填写说明请在问题前面的[]中填写选项代码,或在上填写相应内容。
A1.你2009年在哪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请填写]省(自治区/直辖市)A2.你2009年在外就业的累计时间是:[请填写]__________个月
[] A3.你2009年就业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属于:[限选一项]
1.省会城市2.地级市3.县级市 4.乡镇5.乡村
A4.你2009年就业时间最长的工作是:[请填写](职业名称)
[] A5.这份工作属于下列哪个行业? [限选一项]
1.农、林、牧、渔业2.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8.批发和零售业9.住宿和餐饮业 10.金融业 11.房地产业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6.教育 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9.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20.国际组织
A6.这份工作你2009年干了多久? [请填写]__________个月
平均一个月工作天,一天工作小时
[] A7.这份工作是否是自我经营?[限选一项]
1.是 [请直接问A10]2.否
[] A8.这份工作你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限选一项]
1.签订个人劳动合同;2.签订集体劳动合同;3.签订了,但不清楚合同形式;
4.不清楚是否签订;5.没有签订。
[] A9.2009年你的工资都能拿到手吗? [限选一项]
1.都拿到了 2.大部分拿到了 3.大部分没拿到 4.都没拿到
A10.平均算起来你2009年每个月的收入是多少? [请填写]__________元/月
A11.平均算起来你2009年每个月的日常生活开支大约是多少?[请填写]_______元/月 其中,用于食物支出_______元/月,住房支出_______元/月,交通支出_______元/月,通讯支出_______元/月,其他支出_______元/月
[] A12.2008年你外出就业了吗?
1.是2.否 [请直接问B1]
[] A13.平均算起来你2008年每个月的收入是多少? [请填写]__________元/月
A14.2008年你外出就业时间最长的工作是:[请填写](职业名称)
[] B1.你2010年还打算外出就业吗? [限选一项]
1.是 [请直接问B3]2.还没想好 [请直接问C1] 3.否
[] B2.为什么不想出去就业了呢? [此题可多选,答后请直接问C1]
1.收入太低 2.加班太多吃不消 3.工作太危险 4.城里人不好相处1
5.身体不好 6.想学些技能再出去 7.想在家乡做生意 8.家里有事离不开
9.其他原因 [请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3.你打算去哪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呢? [限选一项]
1.回2009年就业的地方[请直接问B5] 2.去其他地方[请填写]省(自治区/直辖市)
[] B4.你打算去就业的地点属于:[限选一项;回答完后,请直接问B6]
1.省会城市2.地级市3.县级市 4.乡镇5.乡村
[] B5.你还打算在原来的企业继续干吗?[限选一项]
1.是 [请直接问C1] 2.否
[] B6.为什么不想在原来的企业继续干了呢? [此题可多选]
1.收入太低 2.加班太多吃不消 3.工作太危险 4.老板不好
5.技能不行 6.同事不好相处 7.学不到技术 8.没什么前途
9.其他原因 [请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7.那么你想去干什么工作呢?[请填写](职业名称)
[] B8.你想去干的工作属于下列哪个行业? [限选一项]
1.农、林、牧、渔业2.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8.批发和零售业9.住宿和餐饮业 10.金融业 11.房地产业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6.教育 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9.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20.国际组织
[] B9.你工作找好了吗? [限选一项]
1.已经找好了[请直接问B11] 2.还没找好3.联系了,没落实
[] B10.你打算如何找工作呢? [此题可多选]
1.托亲戚朋友找 2.等单位来招工 3.自己去职业中介找 4.看招工广告找
5.通过政府部门有组织的劳务输出6.还没想好
[] B11.你觉得每个月的收入至少要达到多少才会去干? [请填写] __________元/月
[] C1.调查对象性别 [限选一项]1.男2.女
[] C2.你的年龄 [请填写] _________ 周岁
[] C3.你的文化程度[限选一项]
1.小学及以下 2.初中3.高中/职高4.中专/技校5.大专及以上
[] C4.你的技术等级 [限选一项]
1.初级工;2.中级工;3.高级工;
4.技师;5.高级技师;6.没有技术等级
[] C5.你接受过技能培训吗? [限选一项]
1.没接受过培训 2.接受过不超过15天的简单培训
3.接受过15-90天的短期培训 4.接受过90天以上的正规培训
感谢你接受我们的访问。如果你愿意,可以留下你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姓名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信地址和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员:____________ 调查时间:2010年_____月_____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