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副局长在精品城市创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副局长在精品城市创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自去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精品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我市的城市环境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城市内涵不断拓宽。为了认真落实市精品城市创建工作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措施,根据会议安排,现结合我局牵头负责的物业小区精品城市创
建工作,将今后的物业小区精品城市创建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物业小区精品城市创建工作
我们将继续严格遵循“三高、三化、三精”要求,强抓整治,以铁的管理手段营造创建氛围。创建精品城市,营造环境是基础,综合整治是关键,规范、高效的管理是保证。要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永久保洁”的要求,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要从物业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入手,集中利用每月督查、不定期检查等方式,围绕治脏、治乱、治差、治丑、治暗,突出违章建设、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美化亮化、市民素质等五个方面的综合整治,全面提高小区管理的档次和水平,打好创建活动第一仗。在物业小区管理上,责任到人,到岗,本着“谁的辖区谁管理,谁的问题谁负责,谁的问题谁治理”的原则,进一步落实“棋盘式”管理,继续推行分片(社区)制度,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模式,实现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
二、建立奖惩机制,促进精品城市创建工作力度
按照我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企业考核管理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强对物业企业监管力度,对在精品城市创建检查中,小区环境得到整体提高,小区排名提高幅度较在的,给予在考核总分基础上加10分的奖励;小区环境无整体改变,小区排名没有提高或下降的给予在考核总分基础上减10分的处罚;连续两次排名靠后、被定为黄旗单位的物业管理企业将给予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取消物业管理资质的处罚,对该小区从业的物业管理人员,将吊销其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岗位证书。
三、加强日常监管,建立不定期专项检查机制。
在每月牵头组织市园林、规划、城管等部门对市区各物业小区进行精品城市创建工作检查基础上,还专门制定对物业小区不定期专项检查管理方案,每月不低于2次深入物业小区检查环境卫生、收费管理、各项创建工作开展等情况,对存在问题下发限期整改交办单,对未按规定整改到位的,将采以媒体曝光、行业通报、记入《建设市场信用手册》等措施。
四、理顺物业关系,推进精品城市创建
11月20日,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理顺市区物业管理体制促进社区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理顺市区物业管理体制,实行属地化物业管理。这对于促进我市物业管理发展是一个有利契机,更坚定了我们打造物业小区精品城市的信心和决心。我将联合各部门积极落实相关责任,全力推进物业新体制工作开展,在各区、街道、居委会的配合支持下,理顺小区管理体制,要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化解矛盾。努力把社区物业管理工作与实施属地化管理和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解决物业管理中的顽症难题,为老百姓创造和保持一个安全、整洁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第二篇:在文化大市创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根系,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激励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民族和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是文化力的比拼。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与后劲。胡锦
涛总书记指出,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顺利完成了第二步战略目标,现在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小康社会需要小康经济,同时也需要小康文化。宁波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理应成为小康文化、小康经济的先导者。市委九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繁荣大文化,建设文化大市”的要求。象山县委、县政府继2000年8月全市文化工作会议后,及时召开了全县文化工作会议,会上顺势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文化大县的奋斗目标。我们认为,建设先进文化,创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涵;是顺应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城市品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举措。
象山文化大县建设应该是宁波创建文化大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是文化大市建设的题中之义。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大县,所涉范围宽泛,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社会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体育、科普和旅游文化、城建文化等诸多领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光荣使命,它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齐抓共管,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协作,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文化大市、文化大县建设,必须着眼于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必须着眼于人的文化视野的开拓,这是前提,这是关键,因为思想意识上的提高是付诸行动的先决条件。因而,我们只有切实认识到文化是民族灵魂和血脉;切实认识到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切实认识到文化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切实认识到文化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及象山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才不会“一纸空文”,才不会纸上谈兵。也只有这样,创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才会变“要我创”为“我要创”,变为主动、自觉行为。
创建文化大市,从我县角度来看,当前要着重抓好滨海特色文化(渔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下面,我结合本县文化工作实际,就如何挖掘开发滨海特色文化和做强做大文化产业,积极促进文化大县建设这两个方面谈些初浅看法。
我县的滨海特色文化,即就是海洋文化、渔文化。象山渔文化溯源于境内的塔山文化,距今已有7000余年历史。从塔山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看,居住在今县城东侧沙溪边上的先民以海为伴,以渔为生,大量的陶制品留下了他们亲手描绘的水波纹以及贝壳印痕。他们是地道的象山渔文化最早的播种者和建设者。在长期与海共舞的实践中,我们的先祖学会了打船、织网,掌握了劳动禁忌、服饰要求等等。同时,以这种物质性的文化现象为出发,逐渐形成的渔区风俗、信仰崇拜和劳动伴生的号子、歌谣、传说、故事等精神品质的要素开始逐渐丰富,几经沧海桑田,从而形成了底蕴丰厚的象山渔文化,成为了象山人的一种符号。
开发挖掘滨海特色文化(渔文化),首先是要确定发展目标。2000年底,我县在集思广益、充分论证基础上,研究制订了《象山县“十五”文化发展规划》,确定了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全面推进文化大县建设,到2020年建成滨海特色鲜明、文化设施先进、市民素质优良、社会文明进步的文化大县总体目标。这个总体目标定位准确,突出了我县滨海文化特色,有利于发挥我县的地域文化优势;又强调分步实施,符合我县县情实际。我们将围绕既定目标,通过三个阶段的努力,逐渐把象山建设成一个开发与保护并重,传统与现代融合,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滨海文化大县。
其次是要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弘扬特色民间艺术。我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海资源丰饶,文化积淀深厚,这为“文化大县”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当务之急是要继续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提炼历史文化特色,打造独特的现代化滨海旅游城市品牌。一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历史文物对于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激发人们爱国爱乡的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在尊重科学、充分论证基础上,切实做好塔山古文化遗址、古陶窑、古沉船等文物的保护和发掘工作,进一步做好文物普查资料整理建档工作,申报一批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同时将加快博物馆建设,开辟塔山文物、象山史迹、古书画、渔文化、象山名人等常设陈列馆和二至三个机动陈列馆,做深做透历史遗产文章。二要积极研究、发掘名人生平事迹。历史名
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几处供人瞻仰的故居和几本古籍,更重要的是他们所承载的历史底蕴和他们身上所散发的人格魅力。我县已发掘出一批有着丰厚人文价值的历史资源,今后将进一步利用各新闻媒体,全力打造几位具代表性的“品牌名人”,如“大赢海客”俞士吉,“东南一学者”姜炳璋,国学大师陈汉章,左联五烈士之一红色诗人殷夫等,重现他们昔日的风采。三要加
强方志、典故、传说的编纂工作。文艺工作者的辛勤编修和精心雕琢,将进一步丰富象山历史文化。尤其是自80年代中期编纂《象山县志》以来,已近20年。这20年象山变化巨大,“十五”期末应加紧续编或修编《象山县志》。四要保护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高妙兰农民画、谢才华剪纸、张德和竹根雕,在省市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也是我县宝贵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下步我们将启动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将竹根雕、农民画、剪纸等列入县、市、省三级保护项目,同时筹建谢才华剪纸艺术书苑,使我县的特色民间艺术更好地得到继承和嫡传。
再次是要精心打造滨海特色文化。我县渔文化风情独特,建设文化大县必须精心打造滨海特色文化品牌。一是节庆文化要成为海洋文化的最佳展台。1998年以来,我县已连续六届成功举办了“中国开渔节”,赋予传统渔区文化以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开渔节”已成为宁波市三大地方特色节庆活动和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体育健身游”重点项目,“三月
三、踏沙滩”也成为极富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游乐活动。我们将继续以民俗为基础,以节日为载体,办好开渔节、海鲜节、“三月三”海洋旅游周等节庆文化活动,使象山深厚的特色文化绵延不绝并不断创新。二是海洋文化、渔文化要为海洋旅游业增色添彩。目前,我县已成为浙江省海洋旅游重点开发地区之一,是宁波市旅游“一圈四带”中的滨海旅游带。我县将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加强妈祖文化开发与研究,注重挖掘和提炼海洋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构筑一条具有浓郁海洋风情的百里黄金海岸旅游带,形成象山旅游文化的独特情境和意境,从而更好地吸引中外游客。同时,我们将创新文艺作品,为地域文化建设添砖加瓦。立足象山,面向全国,内引外调,精心组织,大力倡导和鼓励广大群文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重点在曲艺、音舞、美术、摄影等门类上下功夫,努力创出一批生活气息浓郁、滨海特色鲜明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适时举办一些笔会、采风、作品展览等文学艺术活动,吸引四方文人墨客,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象山、描绘象山、宣传象山。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能够为社会提高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也能够涵养税源、解决就业,同时也是促进文化大县建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从目前来说,我县的文化产业尚处于初创阶段,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积极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建设服务。
首先是加强文化产业规划,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十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创新拓展边缘文化产业,初步形成行业门类齐全、内部结构合理、地域特色鲜明、整体效益显著的梯度文化产业体系。着力做好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文章,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半岛海洋资源,推出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活动和文化旅游产品。改造提升影视娱乐业、演出业、体育健身业、图书音像发行业传统文化产业,使之成为象山文化产业中的支柱型产业。
其次是深化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借鉴经济领域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有益做法,加大改革力度,激发内在动力。切实转变文化行政部门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事分离、政企分开,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区分性质,分类指导,积极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向文化市场主体转变,造就一批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管理科学的文化企业。将充分发挥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民间资金充裕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放手吸引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和境外资金等社会民间力量参与兴办文化产业。
再次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经营秩序。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出版管理、文物保护、著作权、专利、版权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法规。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斗争,坚决扫除文化垃圾,净化文化市场,做到“以管理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同时加强对文化经营户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积极推进我县文化市场依法管理工作。
第三篇:在文化大市创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根系,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激励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民族和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是文化力的比拼。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与后劲。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顺利完成了第二步战略目标,现在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小康社会需要小康经济,同时也需要小康文化。宁波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理应成为小康文化、小康经济的先导者。市委九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繁荣大文化,建设文化大市”的要求。象山县委、县政府继2000年8月全市文化工作会议后,及时召开了全县文化工作会议,会上顺势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文化大县的奋斗目标。我们认为,建设先进文化,创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涵;是顺应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城市品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举措。
象山文化大县建设应该是宁波创建文化大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是文化大市建设的题中之义。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大县,所涉范围宽泛,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社会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体育、科普和旅游文化、城建文化等诸多领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光荣使命,它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齐抓共管,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协作,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文化大市、文化大县建设,必须着眼于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必须着眼于人的文化视野的开拓,这是前提,这是关键,因为思想意识上的提高是付诸行动的先决条件。因而,我们只有切实认识到文化是民族灵魂和血脉;切实认识到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切实认识到文化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切实认识到文化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及象山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才不会“一纸空文”,才不会纸上谈兵。也只有这样,创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才会变“要我创”为“我要创”,变为主动、自觉行为。
创建文化大市,从我县角度来看,当前要着重抓好滨海特色文化(渔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下面,我结合本县文化工作实际,就如何挖掘开发滨海特色文化和做强做大文化产业,积极促进文化大县建设这两个方面谈些初浅看法。
我县的滨海特色文化,即就是海洋文化、渔文化。象山渔文化溯源于境内的塔山文化,距今已有7000余年历史。从塔山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看,居住在今县城东侧沙溪边上的先民以海为伴,以渔为生,大量的陶制品留下了他们亲手描绘的水波纹以及贝壳印痕。他们是地道的象山渔文化最早的播种者和建设者。在长期与海共舞的实践中,我们的先祖学会了打船、织网,掌握了劳动禁忌、服饰要求等等。同时,以这种物质性的文化现象为出发,逐渐形成的渔区风俗、信仰崇拜和劳动伴生的号子、歌谣、传说、故事等精神品质的要素开始逐渐丰富,几经沧海桑田,从而形成了底蕴丰厚的象山渔文化,成为了象山人的一种符号。
开发挖掘滨海特色文化(渔文化),首先是要确定发展目标。2000年底,我县在集思广益、充分论证基础上,研究制订了《象山县“十五”文化发展规划》,确定了以邓**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全面推进文化大县建设,到2020年建成滨海特色鲜明、文化设施先进、市民素质优良、社会文明进步的文化大县总体目标。这个总体目标定位准确,突出了我县滨海文化特色,有利于发挥我县的地域文化优势;又强调分步实施,符合我县县情实际。我们将围绕既定目标,通过三个阶段的努力,逐渐把象山建设成一个开发与保护并重,传统与现代融合,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滨海文化大县。
其次是要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弘扬特色民间艺术。我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海资源丰饶,文化积淀深厚,这为“文化大县”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当务之急是要继续充分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提炼历史文化特色,打造独特的现代化滨海旅游城市品牌。一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历史文物对于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激发人们爱国爱乡的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在尊重科学、充分论证基础上,切实做好塔山古文化遗址、古陶窑、古沉船等文物的保护和发掘工作,进一步做好文物普查资料整理建档工作,申报一批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同时将加快博物馆建设,开辟塔山文物、象山史迹、古书画、渔文化、象山名人等常设陈列馆和二至三个机动陈列馆,做深做透历史遗产/article/dangtuan/“ target=”_blank“>事迹。历史名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几处供人瞻仰的故居和几本古籍,更重要的是他们所承载的历史底蕴和他们身上所散发的人格魅力。我县已发掘出一批有着丰厚人文价值的历史资源,今后将进一步利用各新闻媒体,全力打造几位具代表性的“品牌名人”,如“大赢海客”俞士吉,“东南一学者”姜炳璋,国学大师陈汉章,左联五烈士之一红色诗人殷夫等,重现他们昔日的风采。三要加强方志、典故、传说的编纂工作。文艺工作者的辛勤编修和精心雕琢,将进一步丰富象山历史文化。尤其是自80年代中期编纂《象山县志》以来,已近20年。这20年象山变化巨大,“十五”期末应加紧续编或修编《象山县志》。四要保护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高妙兰农民画、谢才华剪纸、张德和竹根雕,在省市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也是我县宝贵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下步我们将启动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将竹根雕、农民画、剪纸等列入县、市、省三级保护项目,同时筹建谢才华剪纸艺术书苑,使我县的特色民间艺术更好地得到继承和嫡传。
再次是要精心打造滨海特色文化。我县渔文化风情独特,建设文化大县必须精心打造滨海特色文化品牌。一是节庆文化要成为海洋文化的最佳展台。1998年以来,我县已连续六届成功举办了“中国开渔节”,赋予传统渔区文化以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开渔节”已成为宁波市三大地方特色节庆活动和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体育健身游”重点项目,“三月
三、踏沙滩”也成为极富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游乐活动。我们将继续以民俗为基础,以节日为载体,办好开渔节、海鲜节、“三月三”海洋旅游周等节庆文化活动,使象山深厚的特色文化绵延不绝并不断创新。二是海洋文化、渔文化要为海洋旅游业增色添彩。目前,我县已成为浙江省海洋旅游重点开发地区之一,是宁波市旅游“一圈四带”中的滨海旅游带。我县将抓住这一发展良机,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加强妈祖文化开发与研究,注重挖掘和提炼海洋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构筑一条具有浓郁海洋风情的百里黄金海岸旅游带,形成象山旅游文化的独特情境和意境,从而更好地吸引中外游客。同时,我们将创新文艺作品,为地域文化建设添砖加瓦。立足象山,面向全国,内引外调,精心组织,大力倡导和鼓励广大群文工作者深入基层
、深入生活,重点在曲艺、音舞、美术、摄影等门类上下功夫,努力创出一批生活气息浓郁、滨海特色鲜明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适时举办一些笔会、采风、作品展览等文学艺术活动,吸引四方文人墨客,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象山、描绘象山、宣传象山。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能够为社会提高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也能够涵养税源、解决就业,同时也是促进文化大县建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从目前来说,我县的文化产业尚处于初创阶段,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积极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建设服务。
首先是加强文化产业规划,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十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创新拓展边缘文化产业,初步形成行业门类齐全、内部结构合理、地域特色鲜明、整体效益显著的梯度文化产业体系。着力做好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E src=”/article/ding.asp?articleid=40146" frameBorder=0 width=55 scrolling=no height=65>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在文化大市创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能够为社会提高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也能够涵养税源、解决就业,同时也是促进文化大县建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从目前来说,我县的文化产业尚处于初创阶段,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积极为文化大市、文化大县建设服务。
首先是加强文化产业规划,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十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创新拓展边缘文化产业,初步形成行业门类齐全、内部结构合理、地域特色鲜明、整体效益显著的梯度文化产业体系。着力做好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文章,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半岛海洋资源,推出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活动和文化旅游产品。改造提升影视娱乐业、演出业、体育健身业、图书音像发行业传统文化产业,使之成为象山文化产业中的支柱型产业。
其次是深化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借鉴经济领域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有益做法,加大改革力度,激发内在动力。切实转变文化行政部门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事分离、政企分开,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区分性质,分类指导,积极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向文化市场主体转变,造就一批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管理科学的文化企业。将充分发挥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民间资金充裕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放手吸引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和境外资金等社会民间力量参与兴办文化产业。
再次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经营秩序。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出版管理、文物保护、著作权、专利、版权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法规。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斗争,坚决扫除文化垃圾,净化文化市场,做到“以管理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同时加强对文化经营户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积极推进我县文化市场依法管理工作。
第五篇:在2021年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在2021年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随着体制改革向深入推进,机构设置更加优化,加强党的建设是街道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作为街道的领导核心,街道党工委只有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着力提高为民服务质量效益,着力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才能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思想政治基础。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发挥核心作用,建强党的组织。
在基层党建工作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省、市、区三级党委指示精神落到实处。一是政治生活严起来。持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重点促进党员干部在常学常新系列讲话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严格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确保人员全覆盖。运用好移动媒体功能,灵活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党课”,增强党课时代感和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创新在外党员管理方法,认真组织党员进行汇报,确保思想不断线。二是组织体系强起来。把支部建在小区,构建城市基层“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切实织密党组织网络,把党建纵向抓到底。紧盯街道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互联网、律师行业,巩固“两新”组织“两个覆盖”建设成果;及时跟进“X国际”项目建设情况,指导X社区建立“X国际”非公企业党支部,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三是创先争优搞起来。以“五星支部”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强支部分类管理;年底前建成X个“五星支部”,同时将X社区党委打造成为“市级标杆式示范点”,不断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制定党员积分管理具体考核细则,并根据形式任务的变化及时调整、补充完善,引导党员紧贴时代、与时俱进,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中当先锋、做表率,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践行宗旨意识,提高服务品质。
坚定不移“改善民生、决胜小康”,以高质量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用好“三张清单”。紧盯服务群众的“需求侧”,激活“供给侧”。坚持问题导向,多渠道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建立“需求清单”;展开“地毯式”摸底排查,梳理人、才、物等方面的优势,盘活“资源清单”;综合各方意见建议,形成惠民“项目清单”,制定任务图,做到挂账销号。指导社区全力打造开放融合、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高效便捷的区域化党建服务体系。二是建好“邻里中心”。针对社区居民休闲场地不足、文化生活匮乏、沟通互动较少等制约发展的问题,协调空闲场地,打造X处邻里中心。发挥邻里中心“生态花园”、培训中心、积分驿站和党建阵地等功能,切实把党建工作成效显示在群众的脸上,有效服务辖区居民。三是办好“道德银行”。结合赴四川自贡、成都学习“道德银行”经验做法,克服以往“红红黄黄一大片,规章制度挂满墙”的做法,坚持亲民原则,指导X社区党委依托X国际建设“道德银行”。结合“三张清单”工作实效,采用“共享式”“赞助式”“自购式”等办法,丰富储备银行的人财物资源,切实让“道德银行”成为服务群众的有利平台,使“道德币”在辖区成为除人民币之外的服务型货币。四是深化“三社联动”。以街道购买的形式,依托邻里中心引进X家建立有党支部的专业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基层治理,提高社区治理服务水平。指导X社区探索“1+N”党建模式,推广区域化共建模式经验。依托X社区引入枢纽型社会组织,针对居民所需,自主孵化X个本土化社会组织,让专业的人用专业化的服务惠民利民。
三、聚力创新驱动,增强治理实效。
持续落实各级组工会议精神,积极构建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进”的基层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一是共商共建强自治。用好街道和社区“两个工作法”,在两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以辖区内的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为主体,发挥“两代表一委员”的参政议政和联系群众作用,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育先进文化,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不断调动广大群众和驻区单位参与街道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自治能力。二是传承家风强德治。开展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X好家风活动”,通过制定社规民约、分享家风寄语、宣讲家风故事等,深入挖掘优秀家风,用传统美德促进社会治理。结合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干部群众编排家风题材文艺节目,润物无声推动优秀家风根植家庭、融入群众,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区和谐。三是多措并举强法治。依托“三新”大讲堂,组建固定的师资团队(外聘+居民),按照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团队接单流程,为居民开展法治讲座。用“微信+”开展法治宣传,将法治融入群众生活中。依托党代表工作室,建立“第三调解室”,完善由“社区法官+社区调解员+调解志愿者”(1+1+N)的调解团队,主要通过志愿者调解较小的邻里纠纷,社区调解员调解一般的邻里矛盾,社区法官调解较大的民事纠纷,让居民依法维权意识内化于心。
各位领导,同志们,新时代蓝图已经展开,党建工作就是其中一幅让党的执政根基更加巩固,让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细、让X辖区居民更加幸福的时代工笔画。X街道党工委将锚定工作目标,全力推动各项党建工作任务按期完工、取得实效,为这幅工笔画添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