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牛鞭效应问题研究5篇

时间:2019-05-14 05:3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牛鞭效应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牛鞭效应问题研究》。

第一篇: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牛鞭效应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牛鞭效应问题研究 作者:程祉霞 刘红丽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1期

[摘 要]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文章在分析牛鞭效应的基本思想、对供应链的影响的基础上,对其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进行了简单综述,认为信息共享是解决牛鞭效应的基本途径,并提出了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共享系统。

[关键词]牛鞭效应;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第二篇: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消除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消除 作者:杜 宏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6年第04期

摘 要:“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存在会使企业难于把握市场需求,致使库存积压严重,使得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低下。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解决“牛鞭效应”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电子商务 供应链 牛鞭效应

供应链管理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对所有节点企业的资源进行集成和协调,强调战略伙伴协同、信息资源集成、快速市场响应及为用户创造价值等。

供应链由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原材料依次通过“链”中的每个企业,逐步变成产品,产品再通过一系列流通环节,最后送到最终用户手中,这一系列活动就构成了一个完整供应链的全部活动。

在供应链上,常常存在着如预测不准确、需求不明确、供给不稳定、企业间合作性与协调性差,造成供应缺乏、生产与运输作业不均衡、库存居高不下、成本过高等现象。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源有许多,但主要原因之一是“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

一、“牛鞭效应”概述

“牛鞭效应”,又称为“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是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Hau L.Lee教授对需求信息扭曲在供应链中传递的一种形象描述。其基本思想是: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得多。由于这种需求放大效应的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比下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牛鞭效应”的形成如图1所示。

“牛鞭效应”反映出供应链上需求的不同步现象,它揭示了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看到的是非实际的”。

“牛鞭效应”对供应链管理是不利的,它造成批发商、零售商的订单和生产商产量峰值远远高于实际客户需求量,进而造成产品积压,占用资金,使得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低下。随着供应链运作的企业越多,这种效应越加明显,整个供应链的管理会变得十分复杂、困难。

二、“牛鞭效应”对企业造成的危害

1、增加了生产成本。公司及其供应商为了满足由于“牛鞭效应”而产生的具有变动性的订单流,公司要么扩大生产能力,要么增加库存量。但这两种做法都会加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2、增加了库存成本。为了应付增大了的需求变动性,公司不得不保有比“牛鞭效应”不存在时还要高的库存水平。同时,高水平的库存还增加了必备的仓储空间,从而导致了库存成本的增加。

3、延长了供应链的补给供货期。由于“牛鞭效应”增加了需求的变动性,与一般需求相比,公司及其供应商的生产计划更加难以安排,往往会出现当前生产能力和库存不能满足订单需求的情况,从而导致供应链内公司及其供应商的补给供货期延长。

4、提高了供应链的运输成本。公司及其供应商在不同时期的运输需求与订单的完成密切相关。由于“牛鞭效应”的存在,运输需求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剧烈波动。因此,需要保持剩余的动力来满足高峰的需求,从而增加了劳动力总成本。

5、提高了供应链和送货与进货相关的劳动力成本。公司及其供应商送货的劳动力需求将随着订单的波动而波动,分销商和零售商进货的劳动力需求也存在类似的波动,为了应付这种订单的波动,供应链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选择,或者保有剩余劳动力,或者实行变动劳动力,但是无论是哪种选择,都会增加劳动力总成本。

6、降低了供应链内产品的供给水平,导致更多的货物源不足现象发生。订单的大幅波动使得公司无法及时向所有的分销商和零售商供货,从而导致零售商出现货源不足的频率加大,供应链销售额减少。

7、给供应链每个结点企业的运营都带来负面影响,从而损害了供应链不同结点企业之间的关系,供应链内的每个结点企业都认为自己做得尽善尽美,而将这一责任归咎于其他结点企业。于是,“牛鞭效应”就导致供应链不同结点企业之间的互不信任,从而使潜在的协调努力变得更加困难。

三、“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

1、需求预测修正。需求预测修正是指当供应链的成员采用其直接的下游订货数据作为市场需求信号时,即产生需求放大。在传统的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总是以其直接下游的需求资讯作为自己需求预测的依据,对未来的掌握度极差,因而常在预测值上加上一个修正增量作为订货数量,产生了需求的虚增。“牛鞭效应”随之产生。

2、价格波动。零售商和分销商面对价格波动剧烈、促销与打折活动、供不应求、通货膨胀、自然灾害等情况,往往会采取加大库存量的做法,使订货量远远大于实际的需求量。供应链中的上游企业经常采用一些促销策略,比如价格折扣、数量折扣等。对下游企业来说,如果库存成本小于由于折扣所获得的利益,那么在促销期间,他们为了获得大量含有折扣的商品,就会虚报商品的销售量,然后将虚报的商品拿到其他市场销售或者推迟到促销结束后再销售,也有的将这一部分商品再转卖给其他经营者,这样就引起了需求极大的不确定性。而对消费者来说,在价格波动期间,他们会改变购买,但这并不能反映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因为他们会延迟或提前部分需求。所以,价格波动会产生“牛鞭效应”。

3、订货批量。在供应链中,每个企业都会向其上游订货,一般情况下,销售商并不会来一个订单就向上级供应商订货一次,而是在考虑库存和运输费用的基础上,在一个周期或者汇总到一定数量后再向供应商订货;为了减少订货频率,降低成本和规避断货风险,销售商往往会按照最佳经济规模加量订货。同时频繁的订货也会增加供应商的工作量和成本,供应商也往往要求销售商在一定数量或一定周期订货,此时销售商为了尽早得到货物或全额得到货物,或者为备不时之需,往往会人为提高订货量,这样,由于订货策略导致了“牛鞭效应”。

4、短缺博弈。当需求大于供应时,理性的决策是按照订货量比例分配现有供应量。此时,销售商为了获得更大份额的配给量,故意夸大其订货需求是在所难免的,当需求降温时,订货又突然消失,这种由于短缺博弈导致的需求资讯的扭曲最终导致“牛鞭效应”。

5、库存失衡。传统的营销一般是由供应商将商品送交销售商,其库存责任仍然归供应商,待销售完成后再进行结算,但商品却由分销商掌握和调度。这就导致了销售商普遍倾向于加大订货量掌握库存控制权,因而加剧了订货需求加大,导致了“牛鞭效应”。

6、缺少协作。由于缺少信息交流和共享,企业无法掌握下游的真正需求和上游的供货能力,只好自行多储货物。同时,供应链上无法实现存货互通有无和转运调拨,只能各自持有高额库存,这也会导致“牛鞭效应”。

7、提前期。需求的变动随提前期的增长而增大,且提前期越长,需求变动引起的订货量就越大,企业由于对交货的准确时间心中无数,往往希望对交货日期留有一定的余地,因而持有较长的提前期,因此逐级的提前期拉长也造成了“牛鞭效应”。

四、“牛鞭效应”产生的博弈分析

这说明大多数零售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选择了订货量大于市场实际需求的采购策略。由于批发商对市场的需求预测是建立在零售商的订货总量基础之上的,而零售商的订货总量大于市场的实际需求,这就使得批发商对市场的需求预测大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因为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企业或大多数节点企业都基于这种模式运作,随着需求信息向上游节点企业的传递,需求信息就会被一步步地放大,最终,最上游节点企业所得到的需求信息必然远远大于市场的实际需求。这就形成了“牛鞭效应”。显然,供应链越长,“牛鞭效应”表现也就越明显。

五、电子商务环境下解决“牛鞭效应”的对策

1、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缩短供应链的长度

传统商务模式中,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大多数生产者都无法将产品直接出售给最终用户,被迫把部分销售工作委托给诸如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之类的营销中间机构,组成一条包括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等多个环节在内的供应链。由于各环节都各自为政,都想把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致使这条链越长,“牛鞭效应”表现也就越明显。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互联网打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为生产商和最终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沟通平台,生产商可以建立一个以产品营销为主的电子商务平台,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支付、电子订货、E-mail、传真等手段,实现商品交易过程中了解商情、询价、报价、发送订单、支付汇总等环节的无纸化。生产商将虚拟产品以及相关服务展示在网上,供消费者在网上浏览,订购、支付,通过互联网与最终消费者直接进行商品交易(如图2所示),绕过了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等环节,跨越了地理位置的时空限制,有效地缩短了供应链的长度,从而克服了信息失控的问题,大幅度地降低了“牛鞭效应”。

2、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电子商务不仅包括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购买、销售和交换产品,服务和信息的过程,还包括客户服务、与商业伙伴之间的协作,以及在企业内部进行的电子交易,电子商务是一种存在于企业与客户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联系网络。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企业可以通过高速数据专用线连接到Internet骨干网中,通过路由器与自己的Intranet相连,再由Intranet内主机或服务器为其内部各部门提供存取服务,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系统(如图3所示)。在供应链系统中,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可以既是Internet的节点,又是Intranet的节点,它们之间范围的界定由服务范围和防火墙限定。

通过建立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系统,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信息传递由原来的线形结构变为网状结构。分销商可以方便地查看零售商的库存情况,制定购销计划,而不必根据零售商的订单来预测需求情况;制造商也可以访问分销商甚至零售商的库存数据,了解更准确的需求信息,有效地避免了由于多重预测所带来的信息失真。同时,通过互联网,供应链下游成员也可以了解上游成员的生产能力和库存信息,有效缓解客户的焦虑,避免夸大订单所带来的波动。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系统,使企业内外部信息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平台,使供应链中的信息得到充分共享,避免了企业决策中信息不确切和不及时问题的发生,从而缓解了“牛鞭效应”。(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

第三篇:供应链中“牛鞭效应”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法研究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法研究

随着市场全球化和竞争的不断加剧,有人曾在20世纪就预言了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我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于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由此可见,供应链是一个集成了多家企业的价值增值链。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作为一种跨企业的协作,供应链包含了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不仅是一条联结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和价值链,而是一条增值链。提高整条供应链的增值能力,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成为各节点企业共同的目标。

尽管如此,在供应链的实际运作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如预测的不准确,导致对需求的难以把握;信息的不透明,导致供给不稳定;因为企业之间的诚信还没有完全建立,企业之间的合作性与协调性差,供应链中的主导企业很难发挥作用;供应的缺乏,生产与运输作业的不均衡、库存居高不下,成本过高等现象。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由于牛鞭效应是从下游客户端逐级向上游转嫁风险的结果,因而它会危害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导致总库存增加、生产无序和失衡,业务流程阻塞,资源浪费、市场混乱和风险增大。由此可见,牛鞭效应的存在,已经成为削弱供应链的增值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负面因素。因此,研究牛鞭效应,并消除它对于供应链的负面影响就是本论文要研究的内容。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分析

1.1 何谓“牛鞭效应”

1995年,宝洁公司(P&G)管理人员在考察婴儿一次性纸尿裤的订单分布规律时,发现一定地区的婴儿对该产品的消费比较稳定,零售商那里的销售量的波动也不大,但厂家经销商那里得到的订货量却出现大幅度波动,同一时期厂家向原材料供应商的订货量波动幅度更大,这一现象与我们挥动鞭子时手腕稍稍用力,鞭梢就会出现大幅动摆动的现象相类似。于是,人们将这种现象叫做“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类似的现象也在惠普、IBM等跨国企业中得到了印证。另外,麻省理工学院的Sterman教授通过著名的啤酒试验,也证明了牛便效应这一现实中大量存在的现象。

可见,牛鞭效应就是指供应链下游消费需求轻微变动而导致的上游企业生产、经营安排的剧烈波动。当市场上一种商品的消费需求发生细微变动时,这种波动会沿着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直至制造商逆流而上,并逐级扩大,在达到最终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很大的偏差,需求信息严重扭曲或失真,这就是牛鞭效应。

供应链战略经常可划分为推动型系统和拉动型系统,这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制造业革命。在一个推动型供应链中,制造商利用从零售商仓库接到订单来预测顾客需求,各个节点企业是根据预测来进行决策,因此无法真实地反应市场需求,容易形成牛鞭效应。一个推动型供应链如图2所示:

1.2 “牛鞭效应”放大现象的计算案例分析

例:假定在一个简单的供应链中,每个节点企业在仓库中都存放着7天所需的货物,即:每个节点企业从其上游供应商那里购买足够的材料以使得它的存货满足7天的需求,对某种产品的需求一直稳定在每7天100单位,如果某一个7天最终客户的需求比平时多了5单位,假设配送非常迅速,我们可以见证“牛鞭效应”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

给定条件:每7天供应链的需求为100单位;

需求:等于下一环节客户购买的数量;

每个7天开始时的初期库存:必定等于前一个周期的期末库存; 每个周期的期末库存:必定等于本周的需求; 购买的单位数:等于需求加上库存中的任何变化;

购买量=净需求+(期末库存—初期库存);

具体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分析以上计算案例,在第二周客户的需求增加5个单位时,由于“牛鞭效应”,信息的扭曲和放大,导致生产商生产产量提高到了180个单位,而当第三周客户的需求恢复正常时,生产商的产量变为0单位;当客户需求在第三周恢复到原来的100单位时,要使得生产商恢复到100单位的生产量,一直要持续到第七周,“牛鞭效应”才会消失。2 “牛鞭效应”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2.1 “牛鞭效应”的危害

从“1.2(牛鞭效应)放大现象的计算分析”案例计算可以看出,“牛鞭效应”产生的后果,不仅仅是各个节点企业的库存增大,利润下降,占用资金,同时也导致了企业经营风险增大以及整个供应链运作的低效率。资源的无效率利用,使得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的计划和管理难度增大。除此之外,还可能造成以下的一些危害,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1)从分销商到生产商接到的订单的变动性要比顾客需求的变动性大得多,使得生产企业进入无序状态,无法了解市场真正的需求量;

(2)当某种产品大量销售时,供应链的库存却无法做到迅速减少,造成流动资金的大量占用和固定资产利润率低下;

(3)各个节点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是从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考虑,因此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利益很难维护;

(4)由于“牛鞭效应”而导致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不信任增加,合作最终变成短期行为,不利于供应链联盟的形成和发展。

2.2 “牛鞭效应”的成因分析

根据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一些实际案例,通过分析研究,一般认为,“牛鞭效应”的成因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需求预测更正。如表1中的计算数据一样,由于客户对于需求的修订,而使得上游各个节点企业相应地修订需求,最终导致实际需求远远高于生产量。

(2)订单批量决策。出于库存和运输费用的考虑,下游企业会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订货,而且考虑最佳定购批量,同时减少定购次数,以降低成本。

(3)价格波动。上游企业为了刺激订货,采用促销策略,实施价格折扣、价格折让等方法,由此引起需求的不稳定性,无法确定市场的真正需求量。

(4)短缺博弈。产品在市场上的供应大于需求时,订货量减少或消失;而当需求大于供应时,订货量会剧烈增加,让生产企业无法确切掌握市场的实际需求。

(5)提前期。下游企业的定购提前期也是影响各个节点企业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提前期越长,对企业的定购点和安全库存的影响越大,同时也降低了需求信息的时效性。

(6)供应链的结构。供应链越长,供应商离消费者越远,对需求的预测越不准确,同时需求信息的扭曲程度越大,“牛鞭效应”越明显。

以上是主要的六个方面,这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决策者的主观因素,还可能存在着其他一些不为人们发现的潜在因素,所有这些都造成了“牛鞭效应”。如何减弱及至消除它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许多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专家及实际操作中的节点企业关注的问题。3 解决“牛鞭效应”的方法研究

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供应商不确定性、生产者不确定性和顾客不确定性;而供应链上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衔接不确定性和运作不确定性。从已经寻找到的“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中,来寻找解决“牛鞭效应”的答案,是对本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一,针对需求预测的不准确性,应该从供应链联盟的组建及节点企业之间信息互通两个方面考虑: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首先考虑到的是需求预测如何做到更加的准确,从图1中已经看到一般供应链的结构,其中包含了一个重要的流——信息流,如果上下游节点企业的信息对称并且互通,形成比较稳定的供应链战略联盟,那么预测的准确性会很大程度的提高,这样,供应链的结构就会是如下的结构。具体见图3所示:

即企业之间采用供应链管理(SCM)系统,通过联合预测、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利用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联合管理库存、EOS电子定购系统和准时生产(JIT)技术,实时地获得下游节点企业真实的需求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订货,并通过与下游客户的真实沟通。消除预测不准造成的“牛鞭效应”。联合库存管理的供应链系统模型如图4所示:第二,由于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问题,直接面对客户的下游企业自然会按照批量大小,或定时、或定量进行采购;同样,下游企业根据市场供需、价格波动决定其采购量大小的问题,由此使得下游客户端的风险最终转嫁给上游企业,从表1就可以得到证明。采用拉动型的供应链战略(具体见图5),让生产由外部需求驱动,并采用现代供应链管理技术,是可以抵御三种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的。

企业应用Internet/EDI技术,开展电子商务和企业应用集成EDI技术,实现业务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共享及上下游企业之间业务流程的整合,共同协作开展业务。充分利用精益生产(LP)和敏捷制造(AM)的方法,建立快速响应(QR)系统。例如:以直销著称的DELL公司,通过Internet网、电话、传真等组成了一个高效的信息网络,客户可以直接向公司下订单要求进行组装、供应,实现了客户与供应商的直接贸易,有效地防止了“牛鞭效应”的产生。

第三,下游企业在采购时,由于考虑到缺货风险,对于定购提前期一般都慎重决定,因为提前期的不确定性,下游企业很大程度上的预测误差,等到产品季节到来时,导致库存周期波动,导致“牛鞭效应”产生。Wal-mart的实践表明,采用信息技术支持(商品条形码技术、物流条形码技术、电子订货系统、POS数据读取技术、预先发货清单技术、电子支付系统、连续补充库存方式)的快速响应(QR)系统,将会使预测误差大幅度减少,减弱“牛鞭效应”的负面影响。根据库存周期长短和预测误差的关系如图6所示:

由图6可以看出,随着定购提前期的缩短,预测误差会大幅度的下降,从而影响到库存量的大小,对于整个供应链节点企业都是有利的。

第四,从“牛鞭效应”产生的6大因素分析,防范“牛鞭效应”的产生,应该建立供应链效率模型,将效率模型的目标函数确定为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大化。其中A表示将各个节点企业各自的条件因素转化为具体的参数,用矩阵表示;b代表各个节点企业的综合限制因素的上限。

运用管理运筹学中的知识对效率模型函数求解,确定在变动因素影响下,供应链要获得最佳的效率,各个节点企业应该具备的条件,从而削弱“牛鞭效应”的负面影响。4 结束语

“牛鞭效应”的存在,使得供应链在理论上容易形成,而在实践中却无法高效率地运作,尽管人们已经看到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供应链的形成,以至单个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步地被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取代。然而在供应链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的情况下,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于市场进行不确切的预测,导致供应链上的物流不确定性增大,产生“牛鞭效应”。本文分析了“牛鞭效应”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应用示例说明它对上游企业的危害,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牛鞭效应”的措施,特别提出了通过建立供应链效率模型来削减及消除“牛鞭效应”的负面影响,量化“牛鞭效应”带来的危害,将对未来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四篇: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配送问题研究

2011-03-15 来源:中国市场 作者:

标签: 电子商务 企业物流配送 问题研究 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问题的解决策略。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问题的解决策略。

1基于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发展现状分析

1.1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问题

在电子工具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下,信息流、商流、资金流通过点击鼠标瞬间就可完成,而对于物流,只有少数商品和服务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如电子出版物、软件等,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物流过程必须通过物理活动才能完成。而没有一个高效率的企业或社会物流配送系统对商品的转移提供低成本、适时、适量的转移服务,成了物流配送的最大问题,而且配送成本过高、速度过慢是参与电子商务的买方最为不满的问题。

1.2电子商务中物流瓶颈问题的解决途径

解决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提高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服务质量,最终促使电子商务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必然有一段持久而漫长的发展过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模式,在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的同时,灵活运用自营物流、物流联盟模式或者多种模式共同发展,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物流模式

2.1企业自营物流模式

企业自营物流就是企业自身经营物流业务,建设全资或控股物流子公司,完成企业物流配送业务。由企业直接支配物流资产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保证对顾客服务的质量,维护了企业和顾客的长期关系。特别是在本城市内的配送上,网站组织自己的配送队伍可以减少向其他配送公司下达配送要求的手续。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必要、有能力自己组织商品配送。对于已开展普通商务的公司,可以建立基于Internet的电子销售商务系统,同时可以利用原有的物资资源承担电子商务的物流业务,建立整个销售区域的物流配送网。这样相对于企业使用全新的系统,大大降低了成本。而对于一些规模较大、资金雄厚、货物配送量巨大的企业来说,投入资金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统,掌握物流配送的主动权,是一种战略选择。

2.2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需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它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将企业一定期限内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

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是物流社会化、合理化的有效途径。

(1)电子商务下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企业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将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于核心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其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利用规模经营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的利用率,节省费用,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节省费用;再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借助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实时运送手段,能为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降低库存成本,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实现成本优势;最后,能够提升企业形象。不同的物流消费者存在不同的物流服务要求,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物流消费者在企业形象、业务流程、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特征、竞争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物流公司为客户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

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与企业,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战略伙伴,他们为顾客着想,通过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使顾客的供应链完全透明化,顾客可通过Internet随时了解供应链的情况;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物流专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他们利用完备的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员工,对整个供应链实现完全地控制,减少物流的复杂性,通过遍布全球的运送网络和服务提供者(分承包方)大大缩短了交货期,实现规模经济所带来的高效率。通过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物流需求,提高了企业为顾客服务的水平,使得企业形象得到提升。

(2)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第三方物流是一个只有十几年历史的行业,但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经占据了相当可观的比例。美国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58%,欧洲约为76%,而社会化配送发展得最好的日本,第三方物流业占整个物流市场的份额已高达80%。在我国的企业中,将一部分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去完成的情况比较普遍。但是,对外委托的范围还相当窄,只是局限在一部分作业活动上。以汽车为货运手段的中短距离运输、保管、配送等物流活动领域,仍然以自营物流为主。

这一方面反映出企业物流水平还比较落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物流业还不具备提供高质量的综合物流服务的能力,与电子商务下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我国传统的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往往局限于仓库存货代理、运输代理、托运代办、通关代理等局部业务,而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代理则是全部物流活动系统的全程代理。专业人士普遍认为,第三方物流通过其掌握的物流系统开发设计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企业间物流网络的组织者,完成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所无法实现的工作,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削减成本,并显著减少劳动力。有迹象表明,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利用率会越来越高,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据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年初对全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45%的企业将在未来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并且60%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的物流企业。由此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巨大。

中国仓储协会秘书长沈绍基认为,中国的物流市场需求有多大,不取决于工商企业本身,而取决于第三方物流商的专业水平、提供能力及其运作质量。可以说,第三方物流商的服务能力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广阔的物流市场为发展第三方物流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中,会极大地

促进物流事业的发展。但是,作为从事第三方物流事业的企业,要站在货主企业的角度提供有利于物流合理化的服务,必须熟悉货主企业物流活动的发展规律,具有从物流计划、系统设计、物流管理到实施的一整套物流服务能力。

显然,这与只是受货主委托从事简单的运输、保管作业或管理活动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国的传统物流企业必须突破现有的经营模式,从人才入手掌握从事第三方物流事业的技术、活动方法,并建立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以此促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是促进企业物流合理化、效率化,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模式。根据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数量多,但个体规模较小、综合服务能力偏低、服务质量满足不了需求,物流网络资源丰富,但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等实际情况,物流企业可以采取横向整合、委托代理的形式,壮大企业规模,优化物流系统,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我们将这种方式概括为以综合物流代理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鉴于国内物流业在第三方物流上存在着很大的空白,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景气的现状,为这种物流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低成本、高扩张的坚实基础。大力推广和发展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正逢其时。国内的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中国储运公司、天地快运、大通、中远集团等,在近年来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的探索实践。我国物流业正在蓬勃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一体化正在引起我国物流界和理论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模式,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2.3物流一体化

物流一体化是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由生产企业经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在第三方物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物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物流企业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广泛的代理或买断关系,与销售企业形成较为稳定的契约关系,从而将生产企业的商品或信息进行统一处理后,按部门订单要求配送到店铺。这种模式还表现为用户之间广泛交流供应信息,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共享资源的作用。在电子商务时代,这是一种比较完整意义上的物流配送模式,国内海尔集团的物流配送模式基本上达到了物流一体化的标准。

2.4物流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Logistics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其目的是实现联盟参与方的“共赢”。物流联盟具有相互依赖、核心专业化及强调合作的特点,是一种介于自营和外包之间的物流模式,可以降低前两种模式的风险。物流联盟是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更好的效果而使企业间形成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企业之间不完全采取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不完全采取导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只是在物流方面通过契约形式形成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中间组织。联盟是动态的,只要合同结束,双方又变成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单独个体。

3结论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模式,我国应在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同时,灵活运用自营物流、物流联盟或者多种模式共同发展,充分利用物流服务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一体化的特点,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第五篇: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研究与对策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研究与对策

摘要

“牛鞭效应”是市场营销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是销售商与供应商在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等方面博弈的结果,增大了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不稳定性。企业可以从6个方面规避或化解需求放大变异的影响:即订货分级管理;加强入库管理,合理分担库存责任;缩短提前期,实行外包服务;规避短缺情况下的博弈行为。

关键字:牛鞭效应;需求放大变异;库存管理 ;

前言

宝洁公司(P&G)在研究“尿不湿”的市场需求时发现,该产品的零售数量是相当稳定的,波动性并不大。但在考察分销中心向它的订货情况时,吃惊地发现波动性明显增大了,其分销中心说,他们是根据汇总的销售商的订货需求量向它订货的。它进一步研究后发现,零售商往往根据对历史销量及现实销售情况的预测,确定一个较客观的订货量,但为了保证这个订货量是及时可得的,并且能够适应顾客需求增量的变化,他们通常会将预测订货量作一定放大后向批发商订货,批发商出于同样的考虑,也会在汇总零售商订货量的基础上再作一定的放大后向销售中心订货。这样,虽然顾客需求量并没有大的波动,但经过零售商和批发商的订货放大后,订货量就一级一级地放大了。在考察向其供应商,如3M公司的订货情况时,她也惊奇地发现订货的变化更大,而且越往供应链上游其订货偏差越大。这就出现营销活动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也就是“牛鞭效应”。

1.定义

在一条供应链中,消费市场需求的一点点变化都会被一级级放大到制造商、首级供应商、次级供应商那里。简单来说,当经营者接到消费者发出的订单后,会根据本期从下游经销商收到的订单发出货物,并以此为依据参考销售记录预测未来需求的变化,结合本期期末库存量向上游供应商发出订单。订单的传递和货

物的运送都需要两个经营周期,那么每个经营者从发出订单到得到该计单的订货需要四个经营周期。当消费者需求出现变化,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的订单及库存量自发出现波动,并且,越是处于供应链的后端,需求变化幅度越是会正数级放大。以形状而言,这就像西部牛仔挥舞的牛鞭,鞭轻轻一抖,鞭梢便会大幅度抖动,划出一道美丽的圆弧,这就是所谓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

2.影响

“牛鞭效应”其实是在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传导信息的过程中发生信息失真,而这种失真被逐级放大的结果,从而波及到企业的营销、物流、生产等领域。牛鞭效应成因于系统原因和管理原因,它们的共同作用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对产品供应链造成消极影响,导致对市场变化的过激反应。当市场需求增加时,整个供应链的产能增加幅度超过市场需求增加幅度,超出部分则以库存形式积压在供应链不同节点。一旦需求放缓或负增长,大量资金和产品将以库存形式积压,整个供应链可能资金周转不良,严重影响供应链的良好运作,甚至导致企业倒闭,尤其是处于供应链末端的小企业。

对市场的响应速度而言,牛鞭效应表明,越是处于供应链后端,企业响应速度越慢。其结果是,当市场需求增加的时候,供应商往往无法支持制造商;而当市场需求放缓时,供应商则往往继续过量生产,造成库存积压。由于牛鞭效应,伴随着过量生产的是整个供应链的生产能力过度膨胀。一旦经济不景气,整个供应链被迫大幅削减人员,关、停、并、转设备。

对整个宏观经济而言,牛鞭效应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行业比另一些行业提前衰退,或滞后复苏。拿半导体行业而言,供应链前端的芯片制造业先于后端的设备制造业衰退;而后者则滞后于前者复苏。而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当经济复苏的时候,不但要动员自身的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动员各级供应商。这是因为由于牛鞭效应,后端供应商往往受到更大的经济影响,面临更大的财政压力,从而更难也更不情愿扩张生产能力。在行业腾飞、经济景气时,往往由于后端供应商没法及时扩张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销售业绩。

3.成因

鉴于牛鞭效应的重大影响,多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在积极研究。根据斯坦福大学李效良教授及其同事的研究,牛鞭效应有以下四大成因:

1)多重需求预测

当处于不同供应链位置的企业预测需求时,都会包括一定的安全库存,以对付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和供应商可能的供货中断。当供货周期长时,这种安全库存的数量将会非常显著。此外,有些预测方法也会系统地扭曲需求。拿移动平均法为例,前三个月的趋势是每月递增10%,那第四个月的预测也将在前三月的平均值上递增10%。但市场增长不是无限的,总有一天实际需求会降低,其间的差额就成了多余库存。如果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采用同样的预测方法,并且根据上级客户的预测需求来更新预测,这种系统性的放大将会非常明显。

2)批量生产/订购

为了达到生产、运输上的规模效应,厂家往往批量生产或购货,以积压一定库存的代价换取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成本。在市场需求减缓或产品升级换代时,代价往往巨大,导致库存积压,库存品过期,或二者兼具。例如笔者所管理的一家加工设备机箱的小供应商,直到宣布关门停业数月后还没有用掉生产积压下的数种机箱,主要是因为大批量生产。

3)价格浮动和促销

厂家为促销往往会推出各种促销措施,其结果是买方大批量买进而导致部分积压。这在零售业尤为显著,使市场需求更加不规则、人为加剧需求变化幅度,严重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作。研究表明,价格浮动和促销只能把未来的需求提前实现,到头来整个供应链中谁也无法从中获利。

4)非理性预期

如果某种产品的需求大于供给,且这种情况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厂家给供应商的订单可能大于其实际需求,以期供应商能多分配一些产品给它,但同时也传递虚假需求信息,导致供应商错误地解读市场需求,从而过量生产。随着市场供需渐趋平衡,有些订单会消失或被取消,导致供应商多余库存,也使供应商更难判断需求趋势。等到供应商搞清实际需求已经为时过晚,成为又一个“计划跟不上变化”。

4.对策

从供应商的角度看,“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上的各层级销售商(总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转嫁风险和进行投机的结果,它会导致生产无序,库存增加,成本加重,通路阻塞,市场混乱,风险增大,因此妥善解决就能规避风险,减量增效。企业可以从如下6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1)订货分级管理

从供应商的角度看,并不是所有销售商(批发商、零售商)的地位和作用都是相同的。按照帕累托定律,他们有的是一般销售商,有的是重要销售商,有的是关键销售商,而且关键销售商的比例大约占20%,却实现了80%的销量。因此供应商应根据一定标准将销售商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的销售商划分不同的等级,对他们的订货实行分级管理,如对于一般销售商的订货实行满足管理,对于重要销售商的订货进行充分管理,对于关键销售商的订货实现完美管理,这样就可以通过管住关键销售商和重要销售商来减少变异概率;在供应短缺时,可以优先确保关键销售商的订货;供应商还可以通过分级管理策略,在合适时机剔除不合格销售商,维护销售商的统一性和渠道管理的规范性。

2)加强出入库管理

避免人为处理供应链上的有关数据的一个方法是使上游企业可以获得其下游企业的真实需求信息,这样,上下游企业都可以根据相同的原始资料来制定供需计划。使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现代信息技术对销售情况进行适时跟踪也是解决“牛鞭效应”的重要方法。此外,联合库存管理策略是合理分担库存责任、防止需求变异放大的先进方法。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环境下,销售商的大库存并不需要预付款,不会增加资金周转压力,相反地,大库存还会起到融资作用,提高资本收益率,甚至大库存还能起到制约供应商的作用,因此它实质上加剧了订货需求放大,使供应商的风险异常加大。联合库存管理则是对此进行修正,使供应商与销售商权利责任平衡的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在供应商与销售商之间建立起了合理的库存成本、运输成本与竞争性库存损失的分担机制,将供应商全责转化为各销售商的部分责任,从而使双方成本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利于形成成本、风险与效益平衡,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牛鞭效应”的产生和加剧。

3)实行外包服务

一般来说,订货提前期越短,订量越准确,因此鼓励缩短订货期是破解“牛鞭效应”的一个好办法。使用外包服务,如第三方物流也可以缩短提前期和使小批订货实现规模经营,这样销售商就无须从同一个供应商那里一次性大批订货。虽然这样会增加额外的处理费用和管理费用,但只要所节省的费用比额外的费用大,这种方法还是值得应用的。

4)避短缺情况下博弈行为

面临供应不足时,供应商可以根据顾客以前的销售记录来进行限额供应,而不是根据订购的数量,这样就可以防止销售商为了获得更多的供应而夸大订购量。通用汽车公司长期以来都是这样做的,现在很多大公司,在供不应求时,销售商对供应商的供应情况缺乏了解,博弈的程度就很容易加剧。与销售商共享供应能力和库存状况的有关信息能减轻销售商的忧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他们参与博弈。但是,共享这些信息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如果供应商在销售旺季来临之前帮助销售商做好订货工作,他们就能更好的设计生产能力和安排生产进度以满足产品的需求,从而降低产生“牛鞭效应”的机会。

5)参考历史资料适当修正

供应商根据历史资料和当前环境分析,适当削减订货量,同时为保证需求,供应商可使用联合库存和联合运输方式多批次发送,这样,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也能够保证订货的满足。

6)提前回款期限

提前回款期限、根据回款比例安排物流配送是消除订货量虚高的一个好办法,因为这种方法只是将期初预订数作为一种参考,具体的供应与回款挂钩,从而保证了订购和配送的双回路管理。提前回款期的具体方法是将会计核算期分为若干期间,在每个期间(假如说一个月分为三个期间或者四个期间,每个期间10天或者7天)末就应当回款一次;对于在期间末之前多少天积极回款者给予价格优惠,等等,会有利于该项计划推进。

参考资料

[1] 马士发,林勇主编:供应链管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2] 供应链中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http://baike.baidu.com

下载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牛鞭效应问题研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牛鞭效应问题研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问题研究(最终版)

    摘要:电子商务的出现,对适用于传统贸易方式的现行税制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这不仅仅表现为电子商务税收的征管极难操作,还表现为其税收管辖权难以确定。世界各国对于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流失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流失问题研究[摘要] 信息革命在推进税收征管现代化,提高征税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使传统的税收理论、税收原则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针对电子商务这种新兴的......

    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辽宁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 I 页 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摘要 当今世界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使得现代商业在供货能力、客户需求和全球......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凸现。本文综述了供应链管理的定义、目标和目的,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

    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安全策略的研究(最终定稿)

    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安全策略的研究[摘要]计算机仿真是指通过实验模型去研究一个已经存在的或者正在设计的系统的过程。仿真实验不仅是对实验原型的再现,而且是按照实验的侧......

    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征管问题探讨毕业论文

    电子商务环境下税收征管问题探讨【摘要】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对传统的税收征收、管理和稽查产生了强烈冲击,由此引发税收征管稽查难度加大。针对......

    关于电子商务中避税及反避税问题研究

    关于电子商务中避税及反避税问题研究 11财管(6)班 滕慧敏 3211005442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形成了一个高效便捷的全球性电子虚拟市场,电......

    “互联网 ”环境下广东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广东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摘要]广东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电子商务的领先地区,其农村电子商务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法对于农村在“互联网+”环境下发展电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