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会落实《弟子规》中的孝道活动心得
体会落实《弟子规》中的孝道活动心得
星期天我们来到可园,由魏队长带领我们入园。这是第二次走进可园,不管大家是冲着免门票参观可园,还是学习,魏队长都希望大家有所收获,最好学习为主游玩为辅这样相辅相成就太好了。
园内集合好魏队长给我们讲解了一下映山红国学组的发展,以后会走进学校、工厂、社区、博物馆、图书馆推广国学传统文化,大家努力学习后帮助别人也成长自己。可园这地方前几期不限人数,但带朋友来的希望报上人数,咨询一下组织者,还有穿志愿服,最好穿长裤(虫子爱新人血,喜嘻)。
我们在园中走着,找到处湖边休闲场合。魏队长让我们一起朗读完《弟子规》,后给我们一同分解“入则孝”篇的大义。孝排在弟子规首位,从父母“呼、命、教、责”中学习了孝的第一步要培训的是敬,这是一切人伦之道的基础。“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对父母没有恭敬心,那养父母跟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冬则温、出必告、事勿擅为,、物勿私藏、力为亲好、柔谏亲的过、亲疾昼夜侍”里讲了对父母身体的关心,杜绝自己生活中给父母带来的担心,永远温和对待父母错,全力服侍病中父母。
最后大家讨论了自己出门在家怎样对父母的关爱?一个问候的电话一句温暖祝福的话语。也反省了我们对父母的不奈烦,和父母吵架对骂,孔子说:“色难。”对待父母,难在永远保持和颜悦色。麦当劳听到这里脸有点红(大家都红吧,不红都是脸皮厚表演不到位,呵!),嗯,愧疚。父母有病,我们有过小时候父母所对待自己的痛爱、照顾吗?感恩,父母!
《弟子规》我们以为是小孩子的读物,“我们错了”总结时大家都同感地说:“《弟子规》是全天下人的第一读书经典范本!”
下周日,在可园学习《弟子规》“出者剃”文化。出门在外,平安快乐。
第二篇:弟子规-孝道演讲稿
弟子规读后感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是读弟子规给我们留下的感悟,学终身知识。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最近我又通读了弟子规,这次使我自身真正的得到了升华,感悟了《弟子规》的真正价值和内涵,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则孝》百事孝为先,一个不懂得孝顺父母的人,谁还相信他会认真干好自己的事业,一个不懂得孝顺父母的人,那老总还敢要他忠诚于自己。一个不懂得孝顺人,那个公司单位还敢奢望他到来的发展。
我也一直不理解自己的父母,总以为她为我付出的是应该的,谁叫她生下我呢?当我去年第一次远走故乡来学校时,母亲送我到车站我看到了母亲的泪在眼里着转,我拉住她的手安慰她时才发现她的双手青经裸露,骨瘦如柴,脸上的皱纹一丝丝显露。虽一直在母亲身边却不曾想起母亲生活的愁苦、艰辛。然而前次暑假回去看到父母的身影更小了,年不过五十的她也有了几缕花白的头发。我就想难道我要离开她许久才能发现她得变化吗?父母为了我们可以放弃安逸的生活;为了我们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为了我们放弃了青春年少的追求。然而更多的是换来责备,换来抱怨。想想我们都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 母的? 以前总觉得自己还小,孝顺父母是将来的事,将来会给父母多少多少,现在长大了我们又做了多少?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算是给父母亲少了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因此我们要和我们的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才使父母感到高兴,当看到兄弟姐妹和睦之时何尝不是给父母的一份孝?我们父母需要的不是我们给他们多少钱,给他们多少安逸,将来向我们索取多少?他们只需要我们给他们一点细微的温馨,每天能陪他们几分钟,能和他们说说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父母的孝顺其实我 们都知道,但我们都真正做到了吗?当有一天我们回头一看发现自己 在炎热的夏天从未给父母沏过一杯茶,在寒冷的冬天从未给父母披过
一件衣,在劳累的工作后从未给父母问一声。那我们就是太失败了,是我们终身的可悲。父母为我们操劳了这么多,含辛茹苦的养育我们,他们图啥呢?都是为了我们将来能够有点成就,不再像他们一样再过
苦日子,而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弟子规中所说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呼唤时,要一听 到就立刻回答,不能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
动,不要拖延或推辞偷懒。想想我们是怎么做的,自己的事随时要父
母叫,为了多玩一分钟的游戏,跟父母吵得面红耳赤;为了多睡一分 钟的觉闹得跟父母几天都不说话; 为了父母的一小点错怪,就和父母 闹着离家出走。
物质条件只能满足人们更大的欲望,不能使一个人真正成 熟、进步、懂事。“家贫出孝子”,比尔.盖茨说过这样一句话: “给孩
子留下能够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但不能给他留下无法生存的包袱”,还有林则徐这样说过: 孩子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有何用?孩子没有 本事,给他留下财富又有何用?物质财富总会有用尽的一天,常言到: 富不过三辈。
能让自己的孩子自食其力才是最大的财富。儿孙自有儿
孙福,随他们自己去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如果能把这
些问题想清楚,对每个人来说也是一种释怀。
不管你的父母是高官还是平民,不管你的父母富有还是贫穷,不管你的父母在别人眼里高贵还是卑微。在我们心理永远只有自己的 父母,我们要永远爱着他们,在他们活着之时大声的对他们说我爱你!
谢谢
第三篇:弟子规体会
三、开展多彩实践活动,让经典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经典诵读的最终目的,不应该只停留在学生背多少,或者以背得多向世人炫耀,而应该是通过经典来滋养学生,立君子品、行君子事、树君子风,使孩子达到知行合一,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为此人民路小学搞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经典诵读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学习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活动一:践行《弟子规》,培养好习惯
《弟子规》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习惯养成方面具有宝贵的经验。结合《弟子规》和学生实际情况,该校制定出具体的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如:干干净净每一天,学会问好,戴好红领巾,做好课前准备,珍惜每一张纸,文明课间十分钟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事例,使该校的全体教师深切感受到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践行经典才是对孩子最真最好的教育。
活动二:践行“慎独”,开设“诚信屋”
“君子必慎其独也”,为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好习惯,该校开设了具有童趣的“皮诺曹诚信屋”,诚信屋内设四大板块:失物招领--文具超市--互换空间--友情援助。诚信屋有各种文具,同学们根据需要自行购买,按价投币找零无人监督。在这里学生受到了考验,培养了诚实守信的品质,体会到了传统文化中“慎独”的人格魅力。
活动三:践行孝道,爱在家庭
百善孝为先,《论语》及许多国学经典都阐述了为孝之道,如何使经典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真正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该校号召全体学生“善待父母,动真情;善待亲人,动真心”。该校的具体做法是:节假日布置亲情作业,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恩,学会回报,通过开展“三八献花给妈妈”、“九九重阳敬老人”“今天我当家”、“节约每一分钱,争做理财小明星”、“走进父母,亲情调查”,“小手牵大手,朝着文明走”等活动,使队员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感。
活动四:践行 “博爱之为仁”,爱在社会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多是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在国学经典中随处可见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崇高志向,如何使经典文化穿透几千年的时空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该校号召全体少先队员“善待自然、善待社会、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在08年汶川大地震这次特大灾难中,该校密切关注时事,在第一时间策划并组织开展了“地震灾情牵我心,我为灾区献爱心”系列活动,共捐款34729.77元,衣物6000余件,使全校少先队员和祖国同呼吸共患难。作为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六一节前学校还通过河南省邮政厅,向灾区的儿童寄去了214封慰问信,向灾区小伙伴们坚强、勇敢、懂事的表现致敬,并企盼他们节日快乐、早日重建家园,健康的成长。六二班的四十一位同学,带来了四十一颗棒棒糖,为灾区小朋友送去了四十一颗真诚的心,表示灾难一定会很快过去。目前该校已收到来自四川安县桑枣镇飞龙村红星帐篷小学十余名学生的来信,其中陈星同学在给范姗汕的回信中这样写道:虽然我们不曾相见,不曾相识,但从你的一词一句中,我感受到了你的善良。一封信是一份祝福,收到你的祝福,使我重拾站起来的信心,谢谢你,这份真诚的爱会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无所畏惧”!
知之切而行之笃, 通过以上活动,经典名句滋养了学生的心灵,改变了他们的行为。正像六一班赵雨薇的爸爸说的那样:经典诵读活动让孩子一天天懂事起来,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真心希望学校能将这一活动坚持下来,推广出去。那样,受益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一个城市。
第四篇:从《弟子规》看中华孝道
从《弟子规》看中华孝道
前段时间,笔者关注到这样一条新闻——《英国高官羡慕中国式养老》,文章谈到“成千上万的英国老人被人忽视,无人关心,娶了一位中国太太的英国卫生大臣亨特向公众表示,应该学习中国和日本的‘养老文化’,这些国家的老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他看到了东
方文化中对老人的善待与尊重。”
让老人从“养老院”搬进子女家庭,这是中国人熟知的“养儿防老”,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品质,是儒家“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众爱,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经典智慧。这就是中华文化,就是是中国人内化的民族特性,就是传承悠远的阅读承载。20世纪是国人觉醒的时代,却也是传统文化遭受巨大冲击的一个世纪,日趋娱乐化的大众文化记忆、信息化浪潮让传统文化面临真正的危机,所以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评出“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时,《红楼梦》高居榜首就显得既无奈又合理了。
经典阅读遇此境遇,不免尴尬。笔者在闲暇之余偶尔会看看《百家讲坛》,讲一本好书、品一段文化。当钱文忠先生讲到《弟子规》时,我不由地感慨,为什么老外会开始羡慕中国养老呢?这确实一种内化的文化品格。可惜,现在的国人却渐渐淡忘,当央视记者记者在街头采访大家对于“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属于违法”持什么观点,本来笑呵呵的大爷情绪突然失控,咆哮着“不回家看我们违什么法?30岁了还不结婚才违法,该判刑”的时候,真替中华孝道心酸。
“常回家看看”的中华“孝”文化和“死活读不下去”的经典名著有什么样的联系?当今时代我们又需要怎样的“孝”文化?我想不妨从《弟子规》中找找答案吧。
“百善孝为先”。究竟什么才算尽孝呢?《弟子规》中曰:“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24字就告诉我们在日常起居生活中该怎样做才算尽孝。大意是说,为人子女,冬天的时候要留意父母是否穿得暖和,居所是否温暖;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天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先去拜见父母,向父母请安;傍晚回家也同样要向父母问候;外出时要告诉父母自己的行踪,去做什么了,回家时也要看望父母,向他们禀告自己的情况,以求得父母的安心;日常的起居要有秩序和规律,而且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或是职业,不要随便改换,以免父母跟着担惊受怕。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如果我们认真践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岂是有形的东西可以媲美的。
其实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少之又少。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七年在外求学,只逢寒暑假才能回家小聚,虽然时间不长,但是相聚的时光却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在家的日子里,陪父亲看看电视,陪他出门照照相,就把他乐得像孩子似的。母亲呢,只要陪她说说聊聊生活家常;她在厨房忙碌的时候,帮她洗菜淘米,饭毕帮她收收碗筷,她就满足了。母亲逢人便说:“还是女儿窝心啊!”这话让我倍感汗颜!所以,父母是最容易满足的人了,做子女的又何必吝啬那丁点时间和温情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多抽出时间陪陪父母,在寒冷的冬天寄上两件毛衣或是羽绒服,炎热的盛夏送上几句爽心的话语未尝不可。
有人说尽孝很简单,无非是事业上求上进,让父母少惦记;婚姻稳定、家庭和睦,让父母少操心;常打电话向父母报平安,让他们少挂念……帮父母捶捶背、揉揉肩、刷刷筷、洗洗碗就是在尽孝道,的确尽孝就是如此简单但却并不容易,简单的事长久为之,难免会心生厌烦,而那份坚持才是大孝之道。“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亦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渐渐成为主流,我们真不妨放慢自己的脚步,常回家看看。
第五篇:《弟子规》心得体会 孝道与企业文化
《弟子规》心得体会孝道与企业文化我接受了单位组织的关于孝道与企业文化的专题学习,使我大彻大悟。孝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它既是纵贯天、地、人,祖先、父辈、己身、子孙,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纵向链条,也是中国一切人际与社会关系得以形成的精神基础。孝是民族认同的文化根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天下为公的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也被儒家学说视为人最重要的品质。然而现代社会人们步履匆匆、一头扎进喧嚣的世界忙碌,常忘记家中独守空巢的老人。孝道,作为传统文化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在当今面临着尴尬的处境。但不管时代怎么变,有些宝贵的品质始终具有普世价值。一旦我们丢失了这些亘古不变的精神文化,则往往会令自己迷失。人们需要在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上寻找平衡点。物质追求,我们力争现代化;而精神追求则需要回归传统。回归传统,首先应该重新审视如何尽孝。那么孝道与企业文化又有何关系呢?一开始我也费解,但是听完这次学习后,让我不得不承认企业文化与孝道不可分割。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招牌,企业培训不是过场,孝道文化就是一切企业文化的动机。在培训界的狼道与领导力理念横行一时的时代。我们倡导让更多企业团队更多的家庭回归人性,回归人性中最质朴的部分———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