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内家电物流模式比较
国内家电物流模式比较
物流模式:组建物流网络,自营物流
代表企业:海尔
1999年海尔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之后多次对物流系统进行调整,如创造出了充分体现现代物流特征的“一流三网”,从而使海尔物流成为了国内自营物流的典范。尤其是在企业内部物流和整合采购资源方面成绩斐然,基本实现了其希望的零库存、零距离、零运营资本的三零目标。
特色点评:海尔为其他家电企业树立了榜样,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海尔这种自建物流网的自营物流模式并不一定适合于其他家电企业。毕竟其庞大的网络建设费用和网络维护运营费用是一般企业无法承受的。适合自己的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
物流模式:剥离物流业务,组建第三方物流公司
代表企业:美的2000年1月,美的集团把物流业务剥离出来,成了安得物流公司。公司作为美的集团的一个独立的事业部,成为美的其他产品事业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时也作为专业物流公司对外发展业务,美的可以使用安得物流也可以选择其他物流公司。为满足美的物流需求并适应公司对外物流业务发展所需,安得也建成了全国一体化的仓储体系。
2000年1月,美的集团把物流业务剥离出来,成了安得物流公司。公司作为美的集团的一个独立的事业部,成为美的其他产品事业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时也作为专业物流公司对外发展业务,美的可以使用安得物流也可以选择其他物流公司。为满足美的物流需求并适应公司对外物流业务发展所需,安得也建成了全国一体化的仓储体系。
特色点评:美的通过剥离物流业务,自己专心于产品生产和研发主业,由安得或社会其他第三方物流公司为其生产、制造、销售提供专业化、信息化的最快捷的物流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物流模式:与大型物流企业共组家电物流平台
代表企业:科龙、小天鹅
2001年7月,中国远洋物流公司、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共同投资了安泰达物流有限公司,这是国内首家由大型物流企业和多家著名家电企业联合成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2001年7月,中国远洋物流公司、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共同投资了安泰达物流有限公司,这是国内首家由大型物流企业和多家著名家电企业联合成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特色点评:安泰达不同于传统的运输企业,而是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主要通过管理来创造和体现它的价值。如今已逐步引入
了惠尔普、海信等其它家电企业。安泰达这种有一家专业的物流公司主导,多家家电公司加入的合作模式,十分有利于各方优势的补助和资源的整合,也是目前我国值得推崇的一种家电物流模式。
物流模式:自营+外包
代表企业:长虹
2005年2月,长虹成立了整合内部物流管理职能的新物流公司,确定了新的物流组织框架,从仓储、运输、信息化三处着手实施了其物流改革。与国内家电同行相比,长虹销售物流的仓储点数量明显过高,于是当年6月,长虹对这些库房进行了整合,其基本形成了仓储、配送的一体化运作框架。随后,长虹还对采购模式、物流系统进行了改革。
特色点评:长虹除整合自身物流资源外,还加强了与国内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除了将四川省内业务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外,长虹物流公司讲四川以外的物流业务均外包给其他物流公司,实施“省内自营,省外外包”的物流策略。
物流特点: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全面外包物流业务
代表企业:伊莱克斯
1995年伊莱克斯与长沙中意电冰箱厂合资并组建了伊莱克斯-中意电冰箱有限公司,经过全面考虑,公司决定采用物流外包策略,将公司业务全部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去做,伊莱克斯只负责产品生产,而中意冰箱厂也只全权负责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工作,从而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专业市场知识、网络和信息技术,拥有的规模经济和灵活性,适应企业对物流环节的各种需求。
特色点评:为了避免将物流业务交给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做有可能使业务受到牵制,伊莱克斯将其物流业务分别包给了多家物流公司,并让他们之间相互竞争,优胜劣汰,而伊莱克斯只需负责全面统筹,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篇:国内现代服装行业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国内现代服装行业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毕 康 张东亮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现代服装行业物流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服装行业物流发展的瓶颈所在,并展望了我国服装行业物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服装业;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第三篇:家电物流模式 海尔与安泰达的比较
很多人对家电企业自己做物流持怀疑的态度,认为是“肥水不留外人田”的做法。其实情况并非如此简单。据笔者多年的观察这些企业对自身的核心定位都非常清楚,而且很多业务都已经外包。为什么在推行“第三方物流”的今天开始自己尝试做物流呢我想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像海尔、科龙这样的大型家电企业,在其发展史中历经磨难,企业心态都比较成熟。将其原因简单地归结为怕被别人挣钱,是不对的。而真正的原因是中国物流市场服务方不成熟,没有达到企业的需求,所以才自己来做。
本文通过对由海尔物流公司和广州安泰达物流公司的操作模式的对比,对家电物流的运营模式进行探讨。由于两者在家电物流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两者的对比分析,使读者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帮助。
组建背景
2000年前后,家电企业的规模效应已充分显现,国内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企业承受着原材料涨价和价格战的双重压力生产领域可挖掘的降低成本的潜力已不大而在产品流通环节的竞争中却出现了最后一公里不能到位的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形象。由于国内物流服务市场不完善,因此国内家电企业从自身的发展战略出发,尝试组建物流公司。海尔物流与安泰达物流公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
海尔物流是海尔集团顺应市场需求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海尔物流成立后陆续推出了“一流三网”、“流程再造”的理念,被国家经贸委评为“现代物流工作重点联系单位”;被中物联评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海尔物流的一举一动无不引起物流业的关注。
广州安泰达物流有限公司是由中远物流、广州科龙、无锡小天鹅三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专注于为家电及消费电子类客户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其中中远物流占股60%,其它两家家电企业各占股20%。
公司定位
海尔物流的定位是“立足海尔,放眼社会”。安泰达物流的定位是“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确保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通过对二者的定位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科龙公司与小天鹅公司参股安泰达物流公司,但在安泰达物流公司成立之初,就已确立了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的地位,使其在社会化运作方面较海尔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公司组成海尔物流是以海尔集团为主体成立的一家物流企业。其经营、决策人是从原企业的销售、仓储、运输等部门抽调的。从建立之初,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就受到一定的限制。事实证明,由于对社会化物流不了解,使海尔物流在社会化运作方面没有建树。同时由于海尔集团独家掌控海尔物流,业内企业不敢与其合作,导致海尔物流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安泰达物流的主体是三家企业,中远物流是大股东,在经营管理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拥有专业化人才,社会化物流的经验也较丰富。科龙和小天鹅的加盟,使内部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这就使安泰达物流在家电物流方面驾轻就熟。
公司规模
海尔物流在全国建立了12个配送中心,1550个专卖店和9000多个网点。成品分拨物流体系、备件配送体系与返回物流体系相当完备.但是除经营自身业务外,至今只是操作一些食品行业的物流,对于其他家电企业物流基本没有涉足。安泰达物流在全国近40城市设有分公司、办事处,管理运作着全国各地55个城市,70多个中转仓/配送中心(RDC),已与科龙、小天鹅、惠而浦、夏普、伊莱克斯、海信、万和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业务涉及从生产基地本部成品仓库管理、装卸搬运、干线运输(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全国各地中转仓/配送中心的仓库管理业务、各地配送管理的全过程。
服务手段
基础设施:海尔物流与安泰达物流都是由知名企业投资建立的,基础设施非常完备,尤其是在信息系统方面,都基本实现了全程跟踪、可视化,条形码等信息化管理手段也非常完备。在基础设施,如车辆、大型仓储等方面,则一般采取外包的方式。信息平台:海尔物流的信息化系统是基本镶嵌在企业ERP功能块上,使得海尔产品从销售订单到生产排单、成品出库单、运单都实现了同步的功能,所以在安排车辆、集约产品方面达到了非常精细的地步。安泰达物流直接启用的是中远物流信息事业部的5156信息系统,这是一套完全社会化物流企业的信息软件,通过物流网站实现对信息进行实时传递和处理,可以满足多物流服务商、多服务网点、多物流客户网点的协同工作,实现对物流业务全程的控制和管理。同时这套系统还可以与物流服务需求客户实现对接,具有很强的扩展性。通过对于信息运作的比较,我们也能够得出海尔物流注重的是企业内部物流,而安泰达物流则更重视社会物流。整体运作
以海尔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的运作实例说明其特点。某日某百货公司通过海尔网站的电子商务平台下达了 55 台商用空调的定单。海尔物流计算机系统上显示出商用空调事业部缺料的情况。采购部门向空压机供应商发布网上定单;配送部门四小时送料到工位。海尔五日内完成定单的生产,并在当天配送给用户。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海尔物流对提高内部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水平具有巨大的贡献。引以为豪的是设在青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和采用了现代化物流模式(供应链的概念)取得的降低销售采购费用近7亿元人民币的业绩。虽然海尔物流也面对市场进行成品物流业务招标,但是其优势还是在产品下线之前的物流操作,所以我认为海尔物流虽然挂着物流的牌子,其操作基本上是供应链模式的延伸,近期工作的重点还是在企业内部。安泰达物流从建立之初就定位在现代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它的着眼点基本上是面对社会进行物流操作,据悉安泰达物流在 2002 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 2.5 亿元。
以上关于海尔物流和安泰达物流的一些基本情况是从大的方面对比了二者的不同之处,虽然说海尔物流更重视内部物流体系,但是它毕竟也操作和管理了自身成品的物流和一些外部社会的物流,所以我们下面将对两者外部物流功能进行对比,从而对于家电物流的操作得到更全面的认识。
依靠资源
不论是海尔物流还是安泰达物流,在建立之初都是利用现有的销售资源,尤其是在物流区域规划、线路规划方面更是与销售区域的规划达到了一致性。而仓储资源基本上是沿用了以前租用的仓储或者是自有仓储,分公司的建立更是将当地销售分公司或者是办事处直接改成物流公司的分公司,所以二者真正投入在物流资源建设上面的费用不是很高。海尔物流除兴建大型自动化物流中心投资较大以外,其他的建设费用很少,这充分证明家电物流和家电销售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这样对于后期的回收物流也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业务方针
由于二者的主体都是国内乃至世界的知名企业,其商业操作知识非常全面,所以不管是以内部物流为主的海尔物流,还是以社会物流为主的安泰达物流在建立之初都采取了高起点、高速度的策略。高起点是指海尔物流在成立之初就开始兴建现代化物流中心,获得“中国物流示范基地”的称号;安泰达物流更是引进先进的物流理念,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了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团队。高速度是指利用现有业务资源迅速向其他的需求客户和行业渗透,充分利用母体的名牌效应,使其物流运作迅速成熟。
模式创新
海尔物流并非是“学院派”所定义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定位,而是融入了供应链的概念,从而使海尔物流成为业界尤其是家电行业的关注焦点。安泰达物流则更是采取 “脑力外包,借梯登高,业务外包,深入挖掘”的操作手法。通过对中远核心物流技术的应用有利
于科龙、小天鹅业务的整合。而在实操方面则先采取外包的方式,而后进行向下整合,进入VMI 的管理区域,对整个行业进行深入挖掘,从而使安泰达物流的品牌在行业内深入人心。
实务操作
在物流实务操作方面,海尔物流与安泰达物流具有一定的相同性,二者都非常重视信息平台的建设,操作平台基本上采取外包整合的运作模式;二者真正的所为之处均在操作的监控、管理和协调上;外包整合基本上是仓储系统和运输系统的整合。海尔物流每年都要对其运输系统进行招标。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于运输服务供应商进行筛选、评估,保证每年都有优秀承运商进入。随着物流服务的相对稳定,其物流供应商也基本稳定。而安泰达物流的主体是中远物流,其最大的整合主要是对科龙、小天鹅原有仓储系统的整合和对运输系统的梳理。对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整合是二者共同的重视点。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两个发展方向 第一,完善规范化的物流运作体系逐步与世界接轨。通过对实践的不断总结,物流体系运行的延误一般都是在中转过程中出现的,其实问题的核心是业务流程不明晰。所以海尔物流以及安泰达物流在成立之初就将“业务流程再造提到了一个相当高的位置。有标准化的运行体系,才有标准化的操作结果。海尔物流对于采购物流、分拨物流、配送物流、回收物流的操作都有严格的流程提示,对于服务标准也非常切合实际,这对海尔物流的服务效果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安泰达物流更是借助中远物流的专业经验对信息传递流程、资源采购流程,甚至资金流的运作流程都提出了相当规范的要求,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安泰达物流运作的清晰化、可视化和全程跟踪。
第二,配合供应链整合,拓展物流空间。物流发展的下一个方向就是供应链的发展和整合。对于这一点,无论是海尔物流还是安泰达物流都有充分的认识。尤其是海尔物流,在其成立之初就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供应链的烙印。而安泰达物流也充分地认识到,物流的发展绝不
仅局限在成品物流这一范畴,还包括采购、生产、分拨、销售、回收等流通环节,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只有将公司本身融入到供应链中去,才能使合作关系更加成熟,也更加稳固。在这方面海尔物流就充分显示出其功能的作用,而安泰达物流则有些难度。但是借助科龙、小天鹅的实力,安泰达物流进入供应链管理也为时不晚。
以上通过对海尔物流、安泰达物流的比较,可以看出家电物流操作模式的多样性,而且不同的模式之间相互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外界的挑战。虽然当前国内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表现出渐进性和高增长率的特征。但是由于整体物流行业的服务不够规范,其业务水平亟待提高。海尔物流、安泰达物流的业务状态也并非十分优秀。随着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的进入,国内大型的家电企业必然是他们重点发展的对象,势必要影响到国内家电物流模式的变化,其竞争将更加激烈。希望国内家电物流业能够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建立更加良好的家电物流平台,逐步发挥其社会化的功能,真正融入到社会化物流竞争的大潮中去。
第四篇:国内物流市场调研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国内物流市场发展调研
一、国内物流市场发展综述
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起步。近几年来,特别是加入 WTO 以来,我国经济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物流产业作为服务经济中一个新兴的产业,也一同步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1,我国物流需求市场不断增长
2,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处于粗放式扩张阶段且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3,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类型(一是经改造转型的传统仓储运输企业;二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三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四是民营物流企业)
4,物流业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国内物流市场的竞争形式及策略
目前,国际企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手段主要有贸易式进入、契约式进入和投资式进入三种。(1)贸易式进入是通过向目标国家出口产品或服务而进入该市场,是非资本性进入。采取贸易式进入方式是国际企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早期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提供物流设备及装备,包括通讯、网络、计算机等软硬件的供给。这类进入方式的特点是形式简单,竞争对手明确,但由于产品的价值增量较小而缺乏持久的竞争力。(2)契约式进入。契约式进入是国际企业通过与目标国家的法人之间订立长期的、非投资性的无形资产转让合同而进入目标国家,是一种“非股权安排”。契约式进入的主要方式包括授权经营、技术协议、服务合同、管理合同、分包合同等。契约式进入在宾馆、餐饮等服务性行业十分普遍,但在物流业,契约式进入方式尚未成为国际企业开拓中国市场的重要手段。(3)投资式进入。即通过直接投资进入目标国家,将资本连带本企业的管理技术、销售、财务以及其他技能转移到目标国家,建立受本企业控制的分公司或子公司。投资式进入是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所面临的主要竞争方式。
具体来说,我国物流业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其一,以退为进的发展策略。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整体规划缺乏战略意识、管理理念和方式落后、专业化程度不高、粗放式经营等多种原因,中国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还显得比较稚嫩。面对强大的国际物流企业,就实力与规模均处于绝对劣势的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如果效仿跨国公司的市场经营策略来保护自己原本就不大的市场份额则会力不从心,并且无论是采取提高结构壁垒、增加可预期的报复还是降低竞争诱惑力的市场防御策略,其代价和成本均难以得到有效的弥补。
其二,主动出击的策略。对于具备了一定的与跨国公司竞争实力的少数大型物流企业来说,可以适时地有针对性地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来发展自己,并在国际竞争中谋求发展和壮大。大型物流企业不仅是我国民族工业的中流砥柱,更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国门的希望。主动出击的策略的主旨是“技术+品牌”。技术创新的重点应集中在发现全新的市场机会和组织与管理的流程再造方面。我国的大型物流企业不能只通过为跨国公司提供 OEM 或 ODM来谋求生存,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必然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所以,大型物流企业应大力进行
品牌建设,通过品牌获取产品溢价。
其三,韬光养晦的策略。客观地说,目前的物流业整体上还不具备与与国际跨国企业一争高低的实力,韬光养晦,苦练内功,凝练优势,乃是明智之举。中国物流企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本土优势,具体来说:①我国的物流设施设备尽管并不十分先进,但却拥有丰富的资源,并且价格低廉,具有较强的竞争力;②我国的物流企业经过长期的运作,业务网络初具规模,且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这无疑提高了外资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的门槛;③文化底蕴优势。国内物流企业更易于了解顾客的需求、行为方式与习惯,更容易形成供需双方的良好沟通,国外企业在这方面则要需付出更多的“进入成本”。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我国物流企业还应改变经营管理理念,树立现代物流观;积极寻求资本市场支持,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物流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完善;政府部门应尽快建立、健全物流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同时,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组织,加强物流行业的协调与自律,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保护主义,坚决消除地区封锁和有碍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建立完善的人才使用与激励机制也刻不容缓。经过不懈的努力,当我国的物流企业在市场上拥有相当的品牌知名度,同时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时,可以考虑凭借自己的核心能力开拓国际市场,与跨国公司展开有效率的竞争,在获取尽可能多的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同时,逐渐取得与跨国公司竞争的相对比较优势。
三、国内物流市场存在的主要不足
我国物流产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相比较,我国物流产业还相对落后,一些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 以来,物流产业明显暴露出落后和不适应的劣势。
(一)我国物流产业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现代物流产业涉及内贸、外贸、铁道、交通、民航、邮政、海关、质检等多个部门,横跨运输、仓储、装卸等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这就必然要求通过建立政府部门间的综合协调机制,构建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然而,受计划经济以及物流产业起步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实际上处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物流产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割在若干个部门和地区,各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相互重叠,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在现代物流体系缺位的背景下,物流资源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阻碍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物流产业增长方式仍然属于粗放式经营模式
体水平弱,物流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并不理想。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推行现代物流精细化经营,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毛额的比重已经降低到 10%左右,而我国 2005 年这一指标仍为 18.5%,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这就意味着我国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多,物流产业效率偏低。另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务附加值低,增值服务少。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提供单一运输和仓储服务,缺乏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导致物流活动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粗放阶段。
(三)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上呈现区域梯级发展模式,明显存在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
我国物流产业空间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表现
为物流基础设施和规模大的物流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据统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54%分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呈现明显梯级递减模式。物流基础设施“鸿沟”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在 2005 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东部地区有 87 家,而中西部地区仅有 13 家。另外,我国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发展严重失衡,农产品物流与农资物流发展滞后,城乡物流“二元鸿沟”现象显著。目前,农村交通网络还不够发达,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落后,农产品现代物流企业几乎是空白,造成我,国农产品物流低效率。据资料显示,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 25%~30%。
四、国内物流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全球物流服务业加速发展,延伸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我国自加入 WTO 以来,国内物流产业先后经历了从保护到全面开放的过渡阶段,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融合,推动国内物流产业朝着协同化、信息化、服务优质化、绿色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
(一)物流产业协同化
21世纪是一个物流全球化的时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一体化,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费使得经济中的物流规模日趋庞大和复杂,传统的、分散的物流活动正逐步拓展,整个供应链向集约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成为物流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角度来看,物流产业重组、并购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层面上,而是转移到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上,经过服务功能、行业资源及市场的一系列重新整合,形成以利益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化的物流系统;从物流市场竞争角度看,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发达国家一些大型物流企业跨越国境展开连横合纵式的并购,大力拓展物流市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物流行业已经从企业内部的竞争拓展为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从物流技术角度看,信息技术把单个物流企业连成一个网络,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多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
(二)物流信息化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普及,推动传统物流方式向物流信息化转变。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并且成为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系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一般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随着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二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促进企业流程改造,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法,例如仓储优化、运输路径优化等;三是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提高上下游企业信息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三)物流绿色化
伴随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绿色物流正在这一背景下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体系的净化和优化,从而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我国,由于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绿色消费理念的提高,绿色物流正日益受到广泛和高度的重视,初步搭建起企业绿色物流的平台。不少企业使用“绿色”运输工具,采用小型货车等低排放运输工具,降低运输车辆尾气排放量;采用绿色包装,使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开展绿色流通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到 2005 年底,全国已有 12000 多家企业获得了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800 多个企业、18000 多种规格型号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物流绿色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在得到普遍认同。
(四)物流服务优质化
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使得社会和客户对现代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物流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进而使得物流发展出现服务优质化的发展趋势。物流服务优质化努力实现“5 Right”的服务,即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物流服务优质化趋势代表了现代物流向服务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延伸,表明物流服务的质量正在取代物流成本,成为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
(五)物流产业全球化与国际化
近些年,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走进来”和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推动国内物流产业融入全球经济。在我国承诺国内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全面开放之后,USP、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日本中央仓库等跨国企业不断通过独资形式或控股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为基地,分别向东北和中西部扩展的态势。同时,伴随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我国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资、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的进出口运输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正在发生较大变化。这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五篇:家电物流调研报告
家电物流调研报告
摘要:中国家电业的规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走过了暴利时代的家电行业由于规模的盲目扩大,造成了产能严重的过剩。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大,外国的家电企业也纷纷抢滩中国,更加加剧了该行业的竞争程度,传统家电行业进入了名副其实的微利时代,而且从卖方市场逐渐过渡到了买方市场。传统的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扩大利润的竞争方式已经无法帮助企业在经济中找到坦途了,家电企业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把目光投向过去并不为人注意的物流环节。本文从中国家电物流的发展现状出发,进一步进行了中国家电物流运作模式的分析,最后是对中国家电物流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家电物流;调研;现状;展望
一、中国家电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物流业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物流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传统上的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的经济部门,不同的企业以及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使得经济中的物流规模日趋庞大和复杂,分散进行的物流活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
而物流需求的总量规模与全社会商品交易总量,国内生产总值等宏观指标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各种商品、服务和信息的流通数量急剧增长,为物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特点,使得处于困境中的传统家电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国内各大厂商纷纷寻找适合于自己的物流运作模式,以期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提高竞争能力。
(二)中国家电物流运作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家电销售渠道构成比例为:电器专营店46.2%,百货商场20.1%,家电专业连锁17.8%,品牌专卖11.6%,综合性连锁0.3%,其他4%。不同的销售业态,要求具有不同的物流服务,多元化的流通渠道导致产品流量、流向的复杂性,进而使得物流规划和运作难度增加。
客观的说,中国家电物流有着良好的基础。家电生产企业中78%的企业拥有汽车车队,74%的企业拥有仓库,35%的企业拥有机械化的装卸设备,这些既成为家电行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但是又会成为家电行业物流走向社会化、集成化的障碍。
中国家电业的供应链和物流运作管理水平不容乐观。中国家电企业迫切需要学习借鉴国际家电企业的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供应链的整合和形成,从整体上改善家电行业的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能力,并尽快融入国际家电市场。
二、中国家电物流的主要运作模式分析
模式一:自营物流——“海尔物流模式”
海尔作为国内最大的家电生产企业,2000年在国内市场份额中,彩电占10.4%,冰箱占33.4%洗衣机占30.5%,空调占30.6%。在国际市场上,海尔占领了美国冷柜市场的12%,200升以下冰箱市场的30%,小型酒柜市场50%的市场份额,占领了欧洲空调市场的10%,中东洗衣机市场的10%。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海尔把物流业务的重组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在2000年,海尔进行了业务流程再造,建立起先进的物流系统。
海尔物流的起点是订单。企业把订单作为企业运行的驱动力,作为业务流程的源头,完全按订单组织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从接到订单起,就开始了采购,配送和分拨物流的同步流程,现代物流过程也就同时开始。由于物流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管理的支持,海尔物流通过三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JIT分拨物流来实现同步流程这样的运行速度为海尔赢得源源不断的订单。由于所有的采购基于订单,采购周期减到3天;所有的生产基于订单,生产过程降到一周以内;所有的配送基于订单,产品一下线,中心城市8小时以内,辐射区域在24小时以内,全国在4天之内就能送达。所以说,海尔落实订单的全过程仅为10天左右,资金回笼一年15次,呆滞物资降低73.8%。
海尔物流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改变了传统仓库的“蓄水池”功能,使之成为了一条流动的“河”,把实现零库存作为提高物流作为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的目的。整个仓库实现了对物料的统一编码,使用了条形码技术、自动扫描技术和标准化的包装。
海尔物流明显的是在向发达国家的中央物流化靠拢。在实施的初期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从库存占用资金和采购资金上明显的反映出物流成本的降低。在取得收益的同时,海尔努力想使物流运作在自己的控制掌握之中。但是由于中国国情、物流基础、实际运作等方面与海尔原来的设想出现了偏差,使海尔在运行两年后出现了成本、速度、收益等众多问题。
模式二:完全意义的社会化物流
完全意义上的社会化物流是指将企业的物流业务大部分外包给社会上的第三方物流。这样做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把资源集中在核心竞争力上,以便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那些不属于核心能力的功能应该被弱化或者外包,而物流通常不被大多数的制造企业视为他们的核心能力。第二,企业单靠自己的力量降低物流费用存在很大困难。尽管近年来家电企业在提高物流销路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要更进一步发展是许多企业所不能承受的。因此,以伊莱克斯为代表的家电企业便采取了将大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的方式。
第三方物流企业通常拥有市场知识、网络和信息技术,拥有规模经济,拥有第三方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家电企业的物流环节的需要。但是第三方物流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说其实际方案不具有广泛性和适应性。此外,企业把物流交给外部企业做,容易使自己企业受到牵制。再者,由于我国目前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数量并不多,第三方物流市场尚不成熟,所以不少家电企业对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仍然持谨慎态度。
模式三:家电物流剥离物流业务,成立独立运营的子公司
这种模式从具体的运作上又可分为以多家家电企业联手组建物流平台的“安泰达模式”和以资本为纽带的“安得模式”。
“安泰达模式”可以归结为依托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中远集团属下的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香港远洋网络有限公司,结合家电企业——科龙集团、小天鹅集团的物流需求,成立了具有独立营运能力的广州安泰达物流有限公司,解决自营物流的巨大资金投入以及完全依靠社会化物流的信息安全问题。安泰达采取国际流行的物流资源重组办法,让物流社会化,给企业腾出精力改善自己主业的经营和管理。
“安得模式”是跟原公司以资本为纽带的,比较接近海尔物流模式。它是以家电生产企业为先导,从美的集团的物流需要出发,通过控股成立了安得物流公司,把物流业务剥离出来。安得物流公司作为美的集团的一个独立的事业部,成为美的其他产品事业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同时也作为第三方物流公司向外发展业务。美的可以用安得物流,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物流公司。安得目前在全国建设了四大仓储中心,全部实行信息化管理。实行“一票到底”的管理模式。管理遍布全国的100多个仓库,建立了顺德、南京、西安、北京、上海等十个物流中心。
三、中国家电物流的展望
我国家电业目前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家电业刚刚起步的时候,由于整个家电市场属于卖方市场,而且利润丰厚,所以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家电企业也大量的涌现出来,家电生产线大量的上马。但是随着近几年家电市场的饱和,逐步变成了买方的市场,大量的家电企业被破产清算、兼并、收购或者资产重组,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企业具有了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实施大公司、集团化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家电企业的主要趋势。
中国家电物流师家电企业价值链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各家企业都把物流作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战略,因此,探索先进的物流运作模式对于家电行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家电物流有四大发展趋势:
一是要求物流供应商提供全国性的服务。由于家电的消费是全国性的,必须提供全国性的服务。
二是家电渠道朝多元化发展。以前主要是批发商到经销商的销售渠道,现在转变成专业连锁店、综合性的连锁超市,要求物流供应商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物流服务要求,以批发商为主的销售商,以大批量、小批次为主,而现在的零售终端多样化,一般是小批量、大批次为主。
三是家电的技术更新非常快,家电行业对库存管理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一个家电企业要发展,必须处理好库存情况,这样对物流网服务供应商的要求也非常高,走向集中化、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四是消费者对家电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说送货上门、退换货等要求越来越多。物流企业要获得业务,必须满足消费者不同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翟学魂.《探索中国家电业物流之路》.家电科技.2004(5).
[2] 刘小华.《中国家电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中国科技产业月刊.1997(6).
[3]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各年版.
[4] 王常胜主编.《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 冯耕中.《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6] 骆温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7] 夏玉春.《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8] 关涛.《中国家电产业恶性竞争成因与对策》.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