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在实务中的可行性及操作风险分析(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5:4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流金融在实务中的可行性及操作风险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流金融在实务中的可行性及操作风险分析》。

第一篇:物流金融在实务中的可行性及操作风险分析

物流金融在实务中的可行性及操作风险分析

2011-06-17[点击 677]

物流金融起源于1803年,在国外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而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内对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比较短,对物流金融的名称、概念、涵义等还未统一。从广义上讲,物流金融是指面向物流运营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物流金融是指企业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要求的产品向银行抵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进行结合,向公司提供融资、结算等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一、物流金融凸显出较高的活跃指数

(一)物流金融为交易各方提供了紧密合作平台

在物流过程中开展金融服务,对于中小企业、银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物流企业作为监管方,通过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可以及时了解库存的变动,掌握充分的客户信息。银行通过扩展对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服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与物流企业连接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和物流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大力推广物流金融,不仅能有效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使资金流和物流结合更加紧密,物流环节更加畅通,而且有利于物流业、金融业、制造业的健康发展,使物流金融的合作方都达到“共赢”的效果。在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前提下,物流与资金流整合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物流金融将中小企业纳入“体制内”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一直鼓励银行和保险机构针对中小企业进行金融创新与服务创新。物流金融服务使中小企业有机会进入信用体系。信用是物流金融业务运作的基础。物流企业作为联结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综合服务平台,具有整合和再造企业信用的重要功能。物流金融突破了银行对企业的传统贷款模式,金融服务不再是仅仅针对单独的某个企业,而是在供应链中寻找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为整个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物流金融将资金有效注入供应链上处于相对弱势的为核心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中小企业,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增强中小企业的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

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总体竞争力。

(三)重塑安全而又健康的企业资金链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利于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将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围绕核心企业的资金链,拓展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形成一条风险控制链,有效促进供应链的良性发展。按照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企业向银行申请融资必须提供担保,而担保包括信誉担保和实物担保。实物担保中,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流动资产,但固定资产变现能力比较差。物流金融的目的是重新打造一个资金链。用企业拥有所有权的处于物流过程中的货物作为融资担保,扩大中小企业流动资产担保的种类,从而加固了企业的资金链,并使银行融资的安全度提高。

(四)中资银行新的业务隆起带

贷款利差作为银行传统的收入来源,利润空间正在逐渐缩小,商业银行急需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于银行而言,加大中小贷款力度,是降低银行业风险过于集中、实现收入多元化的自身需要。中外资银行竞争的主要对象已延伸到中低端客户,渣打银行等外资银行也正在积极争取中小企业。因此,应鼓励中资银行机构大胆创新管理方式和信贷机制,不断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未来几年,中外资银行可能在物流金融上掀起一场市场争夺战。

(五)助推物流行业合规竞争

物流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迫使物流企业进行服务创新,从物流服务向物流金融服务延伸。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出于零库存的需求,一般要求上下游中小企业保留一定的库存,从而提高了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成本;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贸易一般采用赊销方式,造成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不完全同步,引发资金缺口。因企业物流一般是外包给物流企业的,货主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货主企业担忧货物运输是否安全与及时,而物流企业担忧物流费用能否安全收回,物流分包商是否尽职等。在信息流、物流与资金流不能有效整合的前提下,企业出现资金紧张,物流金融应运而生。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物流中介机构和供应链企业可通过签署多方战略合作协议来进行物流金融合作,降低经营风险。

(六)促进保险业、租赁业共同发展

传统物流保险的各环节投保相对独立,保险公司不提供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环节的保险服务。在物流业发达的欧美国家,物流综合保险已经被广泛接受。保险公司可与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根据物流企业的具体情况开发适应企业物流的保险产品。为降低供应链企业的融资

风险,银行可与租赁企业、信用保险公司合作。

二、物流金融模式及其实务

物流金融服务包括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两大类。物流服务包括采购、配送、运输、装卸、信息服务和监管;金融服务包括结算服务、融资服务、物流保险以及供应链风险管理等。国外金融机构通过与物流企业长期合作与探索,逐步开发出一些同时适合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物流金融产品。物流金融服务的当事人主要有供应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借款单位和金融机构等。主要有以下几种业务模式:

动产管理融资模式。该模式要求企业以金融机构认可的货物为质押申请融资。企业将合法拥有的货物交付融资机构认定的仓储监管公司监管,但不转移货物所有权。企业既可以取得融资,又不影响正常经营周转。动产质押可采用逐批质押、逐批融资的方式,企业需要销售时可以交付保证金提取货物,也可以采用以货易货的方式。具体业务形式有:

融通仓模式。融通仓是一种以质押物资仓管与监管、价值评估、公共仓储、物流配送、拍卖为核心的综合性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是银行与企业的合作桥梁。融通仓不仅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可信赖的质押物监管,还帮助质押贷款主体双方良好地解决质押物价值评估、拍卖等难题。在该模式下,金融机构根据融通仓物流企业的仓储中心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以及信用程度,授予融通仓仓储中心一定的信贷额度。融通仓仓储中心可以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融通仓直接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

仓单质押业务模式。这种模式以市场畅销、价格波相对稳定、贸易流转正常的货物作为抵押,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进行结合,为货主企业提供融资、结算一条龙的银行综合服务。其作法是规定物流费用通过银行来结算,货主企业将物流过程中的货物抵押给银行进行融资,并由物流企业进行监管。货物运抵目的地时,银行根据货主企业的指示支付物流费用给物流企业,而物流企业凭银行款项到达指令或指示卸装货物。

保兑仓模式。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企业、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反担保。银行对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目前,国外该项业务已经流行,国内企业开展此项业务的还比较少见。

垫付货款模式。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发货人将货物所有权(物权单据)

抵押给银行,银行根据市场情况按一定比例提供融资。当提货人向银行偿还货款后,银行向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发出放货指示,将货物所有权释放给提货人。

资金管理融资模式。物流企业在为客户服务的同时,代替客户付款或代替客户收款(不包括银行的结算业务)。具体业务形式有“代收货款模式”。这种模式已在发达地区的邮政系统和很多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中广泛开展。物流企业与其合作企业相互信任。委托收款的企业对物流费用提供信用保证,而物流企业提供代为收款业务。物流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利用代收货款的时间差,降低物流费用回收风险,合理调度资金。

当前,我国物流金融模式发展面临三个转变:(1)从静态质押监管向动态质押监管发展。静态质押监管一定要到质押期结束才可放货,而动态质押则可配合企业不断进行生产、采购原材料、出货的要求而不断提货;(2)从流通型客户向生产型客户发展。物流金融的最初客户主要是流通型企业(贸易商),现在是生产型企业逐渐增加,而且从事物流金融的主体逐渐从第三方发展到第四方,发展成为贸易商、供应商、监管方、银行四方合作的业务模式;(3)自有仓库发展向库外仓库发展。目前中储系统库外监管的比例已经超过库内监管比例;(4)从单一环节向供应链全过程发展。因有了供货企业的参与,从而从供应链最上游供货企业直至最终销售用户,可开展全程物流监管来开展物流金融业务。

三、物流金融的风险及其规避

经过几年的发展,物流金融在运作程序、风险规避等方面有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和探索。但总体看来,国内物流金融开展的广度和业务规范还不够,和银行、客户企业的战略联盟有待加强,对风险的规避、物流结算技术、物流保险、信用问题、仓单流通等具体方法和理论基础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发展物流金融业务虽然能给金融机构、供应链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共赢”效果,但是物流金融业务却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有效地分析和规避这些风险是物流金融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物流面临的风险。在物流金融的融资业务中,银行、制造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等风险承担主体之间收益不对等。由于流动资金的评估体系尚未建立,各种评估方法和标准的不统一,存货价值也难以和信贷资金相一致,贷款回收的隐性风险非常大。银行从事物流金融信贷业务经验不足,风险管理方法技术相对落后。在贷款工具设计、资金筹集、风险管理方法和内部监控方面经验积累不足,又受到各种制度、的瓶颈制约,操作疏漏和失误在所难免。信用制度、质押制度、担保保险制度等本来是转移风险的手段,但是因制度安排本身的缺陷和运行环境的问题,弱化了其防范风险效果,甚至可能增大风险。担保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规范性;我国现阶段质押制度的功能十分有限,标准仓单设置难、质押登记制度不

健全、质押物处置难,而虚假仓单、虚假入库单、伪造批货单等,都有可能造成银行、监管方、货主的损失;保险业务实际运作中存在着标准不统一、操作不规范、利益不均衡,物流保险理赔范围小、费率高、赔偿几率小、保险除外责任过多等问题。

(二)物流金融风险的规避。

1、对于物流金融业务中存在的信用风险,可以通过建立中小信用数据库、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等方法,完善风险预警的基础条件;建立和健全物流市场体系,完善防范物流金融融资风险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健全与完善物流金融市场,有力保障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开展;

2、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政府应完善贷款政策、质押及质押权让渡政策,提高法律可操作性,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物流金融的利益相关各方应该做好各自的风险防范工作,如各方必须签订完善的法律合同文件,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商业银行贷款制度创新应与操作环节规范并重,以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规范物流金融信贷的操作环节,进一步健全完善物流金融市场,严密防范操作过程中由于交割手续不完善、不认真而造成的风险。

3、金融物流中要控制质押物产品的风险。银行与物流企业必须考虑选取产品销售趋势好、市场占有率高、实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生产商合作。要对质押货物品种选择、质押货物市场价格的稳定性以及质押货物是否投保等方面入手,尤其要考虑到质押物变现风险。银行与物流企业应建立对质押商品销售情况、价格变化趋势的监控机制,并设定合理的质押率。

4、要控制质押物所有权的法律风险。因为业务涉及多方主体,质物的所有权在各主体间进行流动,很可能产生所有权纠纷;另外,目前我国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与物流银行相关的条款尚不完善,也没有行业性指导文件可以依据。因此,物流企业与银行在开展此类业务时,必须尽可能地完善相关的法律合同文本,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为控制该风险,银行必须选择仓库管理水平和仓库管理信息化水平较高、资产规模大、具有在全国范围内对质物进行严格监管能力和一定偿付能力的大型专业物流公司合作,并制订完善的办理质物入库、发货的风险控制方案。

5、物流企业与银行要仔细甄选融资对象。银行与物流公司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程序从事客户评估,从事监管工作的物流企业要承担更深入的客户风险调查工作,并及时与银行沟通,所以选择客户要谨慎,要考察其业务能力、业务量及货物来源的合法性。(解加强)

第二篇:可行性研究报告风险分析

可行性研究报告风险进行分析

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对可行性报告 58jihua.com/风险进行分析:

一、划分可行性研究报告风险等级--即按照风险因素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影响程度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

其中:

灾难性风险--即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发生将产生灾难性后果使项目无法进行;

严重风险--即风险发生的坑农性大,风险造成的碎石大,使项目由可行变成不可行;或是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严重,但其发生的概率较小,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项目仍然可以正常实施的情况;

较大风险--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或发生后造成的损失较大,但造成的损失程度是项目可承受的情况;

一般风险--指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大,或即使发生造成的损失也较小,不会影响项目可行性的情况。

二、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风险评价估算,在实际分析时安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具体情况和要求的不同,常选用的评估方法有简单估计法(含专家评估法、风险因素取值评估法和概率分析法三种)。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风险防范对策--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自担四种规避措施。

四、注意风险对策中的几个具体问题--注入对策研究应贯穿决策分析与评价的全过程、市项目有关各方面的共同任务,风险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经济性。

可行性报告

第三篇:操作风险案例集锦及分析

一、研究背景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规模不断扩张、经营范围不断拓展、金融产品日趋复杂,操作风险发生的几率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近期国内一系列金融大案的频繁曝光,操作风险受到普遍关注。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提升自身全面风险管理水平,迎接国际化挑战是当务之急。本文将首先分析SG及UBS违规交易案例,然后再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商业银行前台交易部门如何规避此类风险。

1、SG交易员违规操作事件:  事件回放:

一心想成为明星交易员的法国兴业银行负责对冲欧洲股市的股指期货交易员——热罗姆•盖维耶尔利用银行漏洞,通过侵入数据信息系统、滥用信用、伪造及使用虚假文书等多种欺诈手段,擅自投资欧洲股指期货,造成该行税前损失49亿欧元(约560亿人民币)。该行股票当天下跌4.1%。这次案件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波及全球股市,引发暴跌。

早在2005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2007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更致命的是,该名员工利用其在兴业银行工作的经验,轻而易举骗过了该行的安保系统。

事后,法国兴业银行公布的一份关于“巨额欺诈案”的内部调查报告说,在涉嫌欺诈的兴业银行前交易员热罗姆·凯维埃尔工作的部门,存在大量突破风险限额的违规操作,为风险提供了温床。

调查报告指出,凯维埃尔工作的部门业绩增长很快,但伴随着大量越权行为。交易员经常未经授权就动用超过风险控制的规定限额,并不时“互相帮忙”,分担业绩或对业绩作假。这种“大环境”阻碍了一些职能的实施,为巨额欺诈案埋下祸根。

 反映的主要问题:

(1)高级管理层责任不明,监督不力,在银行内部未能创造有影响力的内控文化,交易员凯维埃尔长时间、多次违规操作,没有有效监督。

(2)对经营中的风险缺乏充分的认识和衡量,没有进行持续的监控,甚至对凯维埃尔初期违规操作“带来”的利润表示赞赏,进一步助长了他铤而走险。

(3)各级管理层之间没有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向上级报告制度,凯维埃尔违规操作导致内控报警系统报警75次之多,竟然没有向上成功反映。

(4)问题整改机制无效,凯维埃尔用6封邮件就把问题整改搪塞过去了。(5)银行交易员的薪酬问题。在欧洲银行,交易员是收入最高的群体,为丰厚的奖金所驱动,凯维埃尔以身犯险。

 原因探究:

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是一起典型的银行业操作风险失控事件,其漏洞与成因包括:

(一)风险控制不力

国内外众多银行巨额亏损事件表明操作风险仍是导致衍生工具损失的重要原因。法兴事件中,法兴银行在限额控制、职责分离等方面的漏洞,无疑成为违规行为滋生的“温床”。

首先,限额控制上的缺陷。法兴银行将风险监控重点置于交易员的净额头寸上,忽视全部交易的规模与单边交易数额。为此科维尔利用虚构的卖出交易数据,造成净头寸得以对冲的假象,逃过了这一监控措施。此外,欧洲交易所向法兴银行提供的是汇总后的数据,并未具体细分至每位交易员。由于法兴银行在衍生商品交易上素来额度巨大,所以科维尔的巨额交易数量并未引起过多怀疑。

其次,职责分离上的失策。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实行一种类似于暗箱操作的授权机制,表现为不同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行为,授予交易员不同的权利。科维尔在进入法兴银行工作后,曾供职于中后台监控部门,对于法兴银行的监控流程了如指掌。这为其日后作为交易员的违规行为提供了职责上的便利。因此,企业在面临内部职位调动时,应妥善考虑职责兼容问题。

再次,对内外部警示信息的忽视。调查资料表明,法兴银行对于来自内外部的警示信息并未仔细核查,如2007年11月欧洲期货交易所曾质疑科维尔交易仓位,以及2006年6月到2008年1月间风险控制系统发出了74次警报,直到第75次警报的拉响,才使科维尔的违规行为得以曝光。

第四,没用以正确客观的姿态看待金融衍生品,特别是股指期货,只看到它带来的巨额利润,而忽视了它存在的巨大风险。法国兴银行股指期货投机失败表明,股指期货既有积极一面,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由此可见,衍生期货市场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第五,银行监控部门的失职。法兴银行的内部报告坦陈“交易部门职员没有系统地执行更为详尽的稽核”,另外该部门也缺乏“确定不良交易存在的手段以及能迅速予以控制的机制。”银行发言人也在事后承认,银行早已发现科维尔在交易中存在的问题,但并未做深入调查。此外,法兴银行因没有投入足够资源防范交易丑闻已经受到法国央行的警告。

就此看来,法兴银行备受赞誉的风控系统也仅是徒有盛名。而对风险的控制不力,究竟是缘于巨大金融利益带来的疏于监管还是控制系统本身的错漏,则值得我们深思。

(二)人性控制失败 可以说,人的因素是导致法兴银行巨亏的直接原因。科维尔利用其对内部控制流程的熟悉,精心设计虚假交易,从而逃避内部控制系统的监控。但个人认为,事件的深层原因应归咎于法兴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对人性的控制失效。

案发之后,科维尔的辩词耐人寻味:“我没有犯错,我只是为了给银行多赚钱”。显然,他将违规行为定位成追求自身与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只是这种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已远远超出正当范围。

此外,科维尔的工作经历使他对内部控制流程极为熟悉,从而成功逃避监控体系进行违规操作。然而,在法兴银行内部,熟悉整个内部控制流程的远不止科维尔一人,如何保证他们的行为守规、防止第二个科维尔出现?除了在职责分离上的控制措施外,如何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培养组织的风险控制文化、加强人性控制也至关重要。据科维尔的辩护律师称,在法兴银行内部,不止一个人在从事违规交易。管理人员的利欲熏心、风险管理意识淡化。有分析人士也指出,如果没有银行高层的默许,任何一个交易员都不会有那么大的能量,酿成如此巨大的案件。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加强对人性控制、消除道德风险的负面影响,才是防止违规再次发生的治本之举。

(三)IT控制薄弱

事件发生后,科维尔被戏称为“计算机天才”,法国央行行长称其至少突破了银行五个级别的监控才获得巨额投资权限。在“计算机天才”与IT监控系统的较量中,后者败下阵来,原因何在?据法兴银行披露,其内控系统要在交易三天后才会对交易进行核查,法兴银行系统的开发人员、验收人员与IT管理人员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对内控和技术漏洞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这些漏洞则被科维尔利用了。同时,为了规避后台监控,他还盗用多个系统密码进行数据篡改。

众所周知,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开始与企业的各项流程广泛结合。所以,防范计算机技术风险、保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控制的关键。事实上,法兴银行的风险管理团队中拥有IT专家与相关技术人员,面对科维尔的违规及篡改行为却迟迟未能察觉,除了风险管理流程存在缺陷外,法兴事件也表明,再严密的电子监控程序,也难免存在漏洞。计算机控制只是一种手段,其应用无法替代业务流程的整体控制。过多依赖高科技手段,忽视基本的流程控制,可能带来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因此,只有实现IT控制与业务流程控制的整合,才能真正应对新环境下出现的各类风险。

(四)内部审计失效

法兴事件还证明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只能为实现企业目标、控制企业风险提供合理而非绝对保证。它存在局限,例外事项、人为操纵或系统故障等因素时刻威胁着内控系统的运行。所以,对内控系统的反馈与再监控至关重要。

传统意义上,从事衍生品交易的银行往往利用内部审计系统来评估与监控风险管理系统的运行,防范可能出现的违规情况。然而,由于衍生品交易部门给法兴银行创造的利润大约占到整个银行利润的三分之一,这种高高在上的地位可能使内部审计系统在审查合约时难以提出质疑。一些银行业人士曾表示,在法兴银行,衍生品交易部门面对审计部门监管时享有的自由度,远远大于英美等国的同类银行。法兴银行的这种监管制度暴露出其风险控制系统与内部审计系统之间在协调方面还存在漏洞,使得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再监控作用大打折扣,这也为科维尔的违规提供了可乘之机。就此,如何发挥内部审计对内控系统的再监控效用,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五)外部监管缺陷

法兴事件曝光后,法国银行业监管机构受到了质疑。公众指责银行监管机构未能有效防范该案的发生。政府官员也纷纷表示法国银行业监管不充分,要求对银行业进行“额外”监控。法国金融监督委员会更是呼吁,应加强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法兴事件暴露出了长期以来欧洲银行业自律监管模式的缺陷。与美国以交易所、美国期货业协会以及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为主体的三层严密监管架构不同,欧洲衍生品市场监管相对比较宽松,基本上以自律为主。自律监管模式无形中将监管责任推向企业本身,而在追逐利益最大化或是控制体系出现重大缺陷之时,企业难以对违规事件产生有效制约。

此外,信用制度的滥用也是造成法兴事件的潜在原因。信用制度虽是西方自由市场制度的基石,但欧洲的一些交易所基于传统的理念及竞争需要,将信用制度过度地滥用于高杠杆效应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甚至未要求交易员交足交易保证金。法兴事件中,科维尔刻意选择未有保证金追缴要求的衍生工具,无疑是利用了外部监管体系的缺陷。

2、UBS交易员违规操作事件:  事件经过:

2011年9月16日,瑞银爆出的交易员违规操作丑闻,一名员工进行了未授权交易,可能造成的损失约为23亿美元。瑞银还表示,该行第三季度可能因此出现亏损。在这桩丑闻宣布的当天,瑞银股价大幅下挫11%至9.75瑞郎,创下自2009年3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市场普遍揣测,当前欧元区经济不景气,致使瑞士法郎急剧升值,UBS交易员阿多博利很可能未经允许便投下巨额赌注,打赌瑞士法郎对欧元继续升值,然而他没料到,瑞士央行为了保护本国的出口业务,突然在9月6日干预市场,令瑞士法郎迅速贬值,由此引发阿多博利的交易出现巨亏。事实上,本月初瑞士中央银行曾出面干预汇率,大笔购进外汇,将瑞士法郎对欧元的汇价固定在1欧元对1.2瑞士法郎。市场当时便有传言,不少外汇交易员遭受极大损失。

 发生原因: 事件目前正在调查当中尚无定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分析师的话说,造成巨额损失有三大可能性,一是蓄意诈骗,二是交易战略很愚蠢,三是银行界俗称的“肥手指”,也就是一不留神打错了交易数字,也许交易员“多打了一个零,一下买进1000万,而非100万”。

 总结评估:

尽管有关这桩丑闻的细节尚不得而知,但值得深思的是,作为一个成熟的大型金融机构,为什么在交易员进行违规操作时,没有出现及时的风险提示以及自动产生止损性操作,以至于亏损额如此之大。按照常理,交易如果出现亏损,其银行内部会出现自动止损中止交易的环节。

从其他银行引以为鉴的角度来说,包括瑞银在内的银行高管应当反思其内部监控风险管理,特别是市场投资授权等方面的监控和应对机制。与信贷存在审批以及相互牵制的过程不同,银行的市场交易行为往往较为迅速,其决策过程较短,所以银行应当对从事交易的人员以及相关操作保持较好的监管,尤其是在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背景下,银行对其内部的市场交易行为应当保持高度警惕。

从银行监管者的角度来看,瑞银丑闻也再度敲响了加强金融监管的警钟。客观地说,银行操作风险的监管较为复杂和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任何一个管理流程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漏洞,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二是银行内部人员对整个银行体系、流程都较为熟悉,所以常常会绕过内部监管;三是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可以用数量等先进方法进行评估和监测,但在操作风险方面,由于发生的次数较少,统计上的意义较弱,所以很难用特别的方法去管理和估测操作风险。此外,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所蕴涵的损失可以得到较好的事先估计相比,操作风险将带来的损失更难以提前评估和管理。因银行性质和业务不同,操作风险涉及的主要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一般来说,一个科学合理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应该包括:战略、组织、流程、基础设施、环境等几方面。通过对多家国际活跃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及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操作风险管理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自我评估、数据收集、资本计算三项。

1、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操作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主要包括流程梳理与评估、关键风险指标确立、评估报告等内容。自我评估的目的是找出与目标、业务有关的重大风险并进行分类和排序;明确风险责任人;对风险、剩余风险的影响及可能性进行评价;根据设计及操作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找出并记录相应的改进措施并为此分配时间和责任人;向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进行报告,并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的评估信息。自我评估是一个动态持续的协调反馈过程。随着时间的不断演变,业务部门需要将风险评估与损失/突发事件及重要指标数据进行比较,找出业务环境的变化并确认相应风险及控制措施。(1)流程梳理与评估。流程梳理是自我评估的关键步骤。流程梳理的主要目标是让每位员工都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即流程的风险点是什么、如何监测和控制、潜在缺陷及改进措施、谁来负责、谁来检查、如何报告等。通过梳理,明确了工作流程的具体环节、操作方式、规章制度和面临风险。

(2)确立关键风险指标。流程梳理的结果是产生了一些关键指标。这些关键指标是对业务活动和控制环境进行监控的指标体系,主要有关键业绩指标(KPI)和关键控制指标(KCI)。

(3)评估报告。操作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有效的报告机制。自我评估的工具和结果主要是一些制度文件、检查表格、以及一些直观图表、分数等级等。

(4)监督协调机制。自我评估是以业务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的一项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协调机制来保证自我评估的真实有效。

2、数据收集。数据是风险量化的前提,只有高质量的数据才能得出可靠的量化分析结果。否则只能是垃圾进,垃圾出。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相比,操作风险的数据散落在各个业务条线和部门,收集难度相对较大,而且数据普遍偏少。

目前应用于操作风险计量分析的数据主要包括:内部损失数据、外部损失数据、情景分析数据、自我评估数据、关键风险指标数据以及风险缓释数据。

3、资本计算。资本配置是操作风险的第二道防线。巴塞尔委员会所提出的基本指标法和标准法都将总收入作为操作风险暴露的指标,但是总收入与操作风险暴露之间不一定存在对应关系。因此,普遍认为这两种方法对风险并不敏感,不能反映真实的操作风险水平。而对于高级计量法,人们也未能对目前存在的众多方法达成共识,最终巴塞尔委员会放弃了征询意见稿中的做法。不再具体规定用于操作风险计量和计算监管资本所需的具体方法和统计分布假设。但要求银行必须表明所采用的方法考虑了潜在严重的概率分布“尾部”损失事件。

目前,损失分布法是较常见的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不过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如对各项操作风险损失之间相关系数的确定等。所以,目前对于操作风险资本金的最终确定都要结合多种方法的结果并根据对自身实际的评估进行调整。

三、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启示

1、重视流程梳理,降服细节中的魔鬼。“流程标准化”是加强内部控制、确保制度落实的基础。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加强流程梳理是重中之重。只有通过梳理流程,将各个部门职责贯穿起来,强调部门在流程中的职责,才能为实现“流程银行”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奠定基础。流程梳理中,要强调以事实为依据,强化量化标准,做好自我评估数据、关键风险指标数据的收集工作,建立数据基础。一要对流程中的重要环节设置各种记录要求,将操作事实定量化,有迹可循;二要将定量化的记录整理成数据,为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三要在流程梳理的过程中建立相应的监督协调机制。

2、确立关键风险指标,建立预警机制。关键操作风险指标是对操作风险评估和监测的重要工具,用来表示操作风险或风险框架的变动,不仅可以起到预警作用,而且通过对某一特定程序的一系列关键风险指标的分析,还会揭示出指标在过去的变动情况是否与专家的风险评估结果相一致。各商业银行要在流程梳理的过程中积极确立关键风险指标。确立关键风险指标时要注意,指标必须具有风险敏感性,能快速反映损失组合变动,而且容易识别,并在业务环境下容易理解。另外,风险指标要有参考系,要设置最低限度,超过限度时管理层要采取相应措施。

3、规范数据采集标准,提早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是实施高级计量法的基础。根据统一标准,对损失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业务条线以及损失事件类型的划分比较混乱,不利于数据的统一和共享。各银行应积极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提供的业务条线和损失事件类型划分方法,加强对8条业务条线和7种损失事件类型所确定的56个具体项目的跟踪监测,提前做好风险损失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共享,为先进操作风险管理方法的使用以及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好基础性工作。

4、根据自身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进操作风险管理进程。操作风险计量是操作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核心。由于目前尚无国际同业公认的成熟计量方法,国内商业银行可以先将工作重点放在前两个技术环节上,即在加强自我评估和数据收集的同时,进行相应的计量模型研究。时机成熟时,将定性分析、风险指标、损失数据与计量模型相结合,建立用于资本配置的模型。这也是许多国际活跃银行的普遍做法。另外,新资本协议中提到,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银行可以就部分业务使用高级计量法,对于其余业务使用基本指标法或标准法。因此,各银行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计量操作风险的方法。

5、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引进或开发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积极引进或开发基于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是提高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尽管目前国际上关于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并不成熟,但许多银行、咨询公司和专业软件公司还是推出了一些操作风险管理系统,较常见的有摩根大通的Horizon系统、Algo公司的OpVantage系统、Comit公司的OpRiskSuite系统、SAS公司的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等。引进这些管理系统需要注意系统设计是否符合银行自身的业务特点,系统所采用模型技术的权威性、可验证性以及可扩展性等。另外,各银行也可通过外包或聘请咨询公司等方式,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操作风险管理系统。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始终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充分考虑操作风险管理与市场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注意各种风险管理系统的整合性。

第四篇:物流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用途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作方案(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该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研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银行在贷款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若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研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但工商注册的可行性报告不需要编写单位有资格。

(4)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

(5)用于企业上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经略智成为多家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服务(包括已经上市和正准备上市的),积累的丰富的编写经验。公司拥有行业内最为丰富的数据库、一流的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及丰富的上市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经验。

(6)用于申请政府资金(发改委资金、科技部资金、农业部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这类可行性报告通常需要出具国家发改委的甲级工程咨询资格.【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项目总论

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第三部分 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 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第五部分 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第六部分 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第七部分 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部分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部分 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第十部分 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部分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第十二部分 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

第一部分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筹措、项目的

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

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二)……

(三)……

(四)……

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国际市场调查

(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国内市场调查

(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价格调查

(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市场竞争调查

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

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

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国际市场预测

(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国内市场预测

(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价格预测

(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

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详细研究。

1、投资者分成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地

(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

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实施时期亦称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期,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每个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剂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

图:项目总投资估算体系

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 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

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

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部分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

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

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

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

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

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

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

回收期为例:

(l)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

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

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

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

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

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

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

(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

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

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

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

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

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

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

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一部分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粉线及防控措施

第十二部分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工艺流程图

4、主要车间布置方案简图

5、其它

第五篇:操作风险监测分析报告 修订

操作风险监测分析报告

单位名称(公章)

签发人: 主要内容:

一. 基本情况

(一)操作风险定义

银行办理业务或内部管理出了差错,必须做出补偿或赔偿;法律文书有漏洞,被人钻了空子;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外部人员欺诈得手;电子系统硬件软件发生故障,网络遭到黑客侵袭;通信、电力中断;地震、水灾、火灾、恐怖袭击;等等,所有这些,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这一类的银行风险,被统称为操作风险。

(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权限和责任

组织架构: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

权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责任: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将操作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一项主要风险,并承担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主要包括:

(1)制定与本行战略目标相一致且适用于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总体政策;

(2)通过审批及检查高级管理层有关操作风险的职责、权限及报告制度,确保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决策体系的有效性,并尽可能地确保将本行从事的各项业务面临的操作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3)定期审阅高级管理层提交的操作风险报告,充分了解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情况、高级管理层处理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的有效性以及监控和评价日常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4)确保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

(5)确保本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接受内审部门的有效审查与监督;(6)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在全行范围有效地推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地建设。

(三)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 根据董事会制定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及总体政策,负责制定、定期审查和监督执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并定期向董事会提交操作风险总体情况的报告;

(1)全面掌握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特别是各项重大的操作风险事件或项目;

(2)明确界定各部门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以及操作风险报告的路径、频率、内容,督促各部门切实履行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以确保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3)为操作风险管理配备适当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必要的经费、设置必要的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为操作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赋予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履行职务所必需的权限等;

(4)及时对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检查和修订,以便有效地应对内部程序、产品、业务活动、信息科技系统、员工及外部事件和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

具体的方法可包括:评估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损失事件的报告和数据收集、关键风险指标的监测、新产品和新业务的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的测试和审查以及操作风险的报告。

商业银行应当制定有效的程序,定期监测并报告操作风险状况和重大损失情况。应针对潜在损失不断增大的风险,建立早期的操作风险预警机制,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降低风险,降低损失事件的发生频率及损失程度

(四)监测和报告操作风险的方法

商业银行应当将加强内部控制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与此相关的内部措施至少应当包括:

(1)部门之间具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以及相关职能的适当分离,以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

(2)密切监测遵守指定风险限额或权限的情况;(3)对接触和使用银行资产的记录进行安全监控;

(4)员工具有与其从事业务相适应的业务能力并接受相关培训;(5)识别与合理预期收益不符及存在隐患的业务或产品;(6)定期对交易和账户进行复核和对账;

(7)主管及关键岗位轮岗轮调、强制性休假制度和离岗审计制度;(8)重要岗位或敏感环节员工八小时内外行为规范;

(9)建立基层员工署名揭发违法违规问题的激励和保护制度;(10)查案、破案与处分适时、到位的双重考核制度;

(五)处理操作风险事件和薄弱环节的措施

商业银行应及时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下列重大操作风险事件:(1)抢劫商业银行或运钞车、盗窃银行业金融机构现金30万元以上的案件,诈骗商业银行或其他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的案件;

(2)造成商业银行重要数据、账册、重要空白凭证严重损毁、丢失,造成在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中断业务3小时以上,在涉及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中断业务6小时以上,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的事件;

(3)盗窃、出卖、泄漏或丢失涉密资料,可能影响金融稳定,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的事件;

(4)高管人员严重违规;

(5)发生不可抗力导致严重损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自然灾害;

(6)其他涉及损失金额可能超过商业银行资本净额1‰的操作风险事件;(7)银监会规定其他需要报告的重大事件。

(六)操作风险管理程序中的内控,检查和内审程序

为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和报告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并逐步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至少应当记录和存储与操作风险损失相关的数据和操作风险事件信息,支持操作风险和控制措施的自我评估,监测关键风险指标,并可提供操作风险报告的有关内容。

(七)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方案的安排

业银行应当制定与其业务规模和复杂性相适应的应急和业务连续方案,建立恢复服务和保证业务连续运行的备用机制,并应当定期检查、测试其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机制,确保在出现灾难和业务严重中断时这些方案和机制的正常执行。

(八)计提操作风险所需资本的规定

商业银行初次计量操作风险监管资本,必须事先向银监会申请使用标准法(含标准法替代形式)或高低计量法,经批准后方可实施。经银监会审查不符合高级计量法资格标准的,应采用标准法(含标准法替代形式)计量操作风险监管资本,不符合标准法(含标准法替代形式)资格标准的,应采用基本指标法计量操作风险监管资本。

(九)操作风险管理的其他情况

于银监会在监管中发现的有关操作风险管理的问题,商业银行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整改方案并采取整改措施。

对于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而未在规定时限内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的商业银行,银监会将依法采取相关监管措施 一. 操作风险的特点及主要表现

(一)操作风险的特点(1)操作风险中的风险因素很大比例上来源于银行的业务操作,属于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单个操作风险因素与操作损失之间并不存在清晰的、可以界定的数量关系。

(2)从覆盖范围看,操作风险管理几乎覆盖了银行经营管理所有方面的不同风险。既包括发生频率高、但损失相对较低的日常业务流程处理上的小纰漏,也包括发生频率低、但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极大损失,甚至危及到银行存亡的自然灾害、大规模舞弊等。因此,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覆盖操作风险的所有领域几乎是不可能的。

(3)对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而言,风险与报酬存在一一映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一定适用于操作风险。

(4)业务规模大、交易量大、结构变化迅速的业务领域,受操作风险冲击的可能性最大。

(5)操作风险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范畴,操作风险管理几乎涉及银行内部的所有部门。因此,操作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事情。

(二)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

(1)损失事件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主要可以归因于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占到损失事件比例最大的是商业银行业务中的内部欺诈。

(2)单笔损失金额的均值相差很大,在度量操作风险时,应该分别考虑每个业务部门和每个风险事件组合下的损失分布情况。

(3)损失事件的多少与银行的总资产规模成正相关,但损失金额多少与总资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4)从损失事件数目和损失金额的地区分布看,操作风险不一定发生在经济发达的分支机构,但是肯定会发生在管理薄弱、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的地区

三,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一是所有者虚位,导致对代理人监督不够。二是内部制衡机制不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三是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

1.内控制度建设尚不完备。一是没有形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不足与控制分散并存,业务开拓与内控制度建设缺乏同步性,特别是新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风险较大。二是内控制度的整体性不够。对所属分支机构控制不力,对决策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对业务人员监督得多,而对各级管理人员监督得较少、制约力不强。三是内控制度的权威性不强。审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稽核审计职能和权威性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完全起到查错防漏、控制操作风险的作用

2.风险管理方法落后,信息技术的运用严重滞后。

4、员工队伍管理不到位。银行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重业务开拓,轻队伍建设;重员工使用,轻员工管理,对员工思想动态掌握不够,加之举报机制不健全,使本来可以超前防范的操作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5、与风险控制有冲突的考核激励政策容易诱导操作风险。

6、社会转型及银行变革容易引发操作风险。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仍然严峻,针对银行的抢劫、诈骗、盗窃等犯罪时有发生。从银行内部来看,国有银行正在进行股改,伴随机构撤并,也带来了大量富余人员消化问题,并导致各种矛盾的尖锐化。

四,下一步工作部署安排 加大改革力度

1、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我国商业银行要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设立独立董事,构建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行长经营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权力制衡有效结构,通过高级管理层权力制衡,抑制“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2、按照“机构扁平化、业务垂直化”的要求,推进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从根本上解决操作风险的控制问题。

3、改革考核考评办法。正确引导分支机构在调整结构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提高经营效益,防止重规模轻效益。要合理确定任务指标,把风险及内控管理纳入考核体系,切实加强和改善银行审慎经营和管理,严防操作风险。不能制定容易引发偏离既定经营目标或违规经营的激励机制。

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商业银行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要把握形势,紧贴业务,不断研究新的操作风险控制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有效地评估并控制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把各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当前,重点要在以下七个方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建立相应的授权体系,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法人授权;二是建立必要的职责分离,以及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关系的制度;三是明确关键岗位、特殊岗位、不相容岗位及其控制要求;四是对于重要活动应实施连续记录和监督检查;五是对于产品、组织结构、流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过程,应建立有效的控制程序;六是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数据和操作环境,以及设计、采购、安全和使用实施控制;七是建立并保持应急预案和程序,确保业务持续开展。

全面落实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制

首先,要通过层层签订防范操作风险责任合同,使风险防范责任目标与员工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形成各级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线员工积极参与的大防范工作格局。其次,要真正落实问责制。要明确各级管理者及每位操作人员在防范操作风险中的权力与责任,并进行责任公示。今后银行发生大案,既要有人及时问责,又要深入追查事件责任人。对出现大案、要案,或措施不得力的,要从严追究高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相应追究检查部门、审计部门及人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整改不力的责任。

切实改进操作风险管理方法

1、不断摸索,逐步完善操作风险计量方法。虽然对操作风险的计量还没有一个十分完善的方法,但是随着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深入开展,准确计量操作风险并计提准备金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在数据大集中的进程中,要加强业务系统操作平台建设,全面查找设计上的漏洞,完善系统软件。

3、建立健全操作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类别操作风险的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识别和评估所有当前和未来潜在的操作风险及其性质。

4、建立和完善内部信息交流制度。针对多发的管理人员带头实施违规,强迫命令下属违规操作,形成案件和资金风险的问题,银行要建立和完善员工举报制度,依靠和发动一线员工,鼓励检举违法违规问题,坚决遏制各类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的高发势头。

加强人员管理

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员工抓好操作风险管理工作。

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多方面、多层次将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化解在单位内部和萌芽状态。三是加强风险意识教育。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安全角势教育、典型案例教育、规章制度教育,提高全行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

四是要及时、深入了解重要岗位人员工作、生活情况,掌握思想和行为变化动态,对行为失范的员工要及时进行教育疏导和诫免谈话,情节严重的,要严肃处理。

五,针对本机构及监管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

(1)加快修改和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乘这次机构调整,对原有银行业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对于已经过时和不适用的及时废止,对于存在的法律空白、短缺、模糊和相互矛盾的地方,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

(2)完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

一是完善非现场监管数据基础,实现数据的真实全面。监管当局应制定统一完善的非现场监管数据体系,这些数据应全面反映银行的表内外资产风险、信贷与非信贷资产风险、盈利状况、资本充足性、市场风险状况、股东及关系人贷款情况及管理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和审慎会计准则,数据口径要真实反映银行的经营及风险状况;要求银行提供给监管部门的报表资料应当和公开披露的数据信息一致,银行的董事会要对此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法律责任,同时要加强对数据真实性的检查核实和责任处理

二是完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补充完善非现场监管指标和指标生成口径,充分反映银行各方面风险状况;要对法人和分支机构建立分层次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和标准;针对不同银行机构的业务特点设定合理的监管标准值区间,允许银行自主寻找“三性”的平衡点;研究并建立对银行机构和体系的风险评价体系及模型,实现对风险的早期预警。

(3)尽快建立监管信息系统一是建立网络化的监管信息处理系统,实现对银行机构管理、业务管理、高级管理人员管理、风险监控和市场退出等监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实现监管人员通过该系统对金融机构的连续监控和动态分析。

二是建立多渠道的监管信息采集系统,除现场与非现场监管数据外,监管当局应通过一切可能的渠道收集有关被监管金融机构的有用信息,对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作出早期预警和防范,这些渠道包括:建立与监事会、审计署、财政部等其他外部管理部门、银行内部审计稽核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与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定期会晤制度,收集来自中介机构、评级机构、国际金融组织、媒体及其他渠道的信息。

三是要求商业银行尽快建立和完善履盖境内外全部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与人民银行监管信息系统的联结,从而实现对商业银行部分业务的实时监控。„

(4)提高现场检查的效率

一是加强现场检查的连续性。现场检查计划应在充分利用非现场监管信息和以往现场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制定,现场检查结束后,对银行的整改情况应进行后续跟踪检查。

二是加强现场检查的针对性。检查计划要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机构的业务及风险特征来确定检查重点、检查频率和检查深度,实行差别化监管和监管资源的有效配置。

(5)加强监管合作,提升监管合力

一是要与各内外部监管部门之间应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实现信息共享,如建立联席会议,通报检查计划、情况和结果,采用统一的数据指标标准及建立统一的信息库等。

二是进一步规范和严格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充分发挥市场约束作用,促使商业银行加强经营管理和提高经营效率;同时规范中介机构在银行领域运作的规则,培育一批有资格的外部中介机构,充分利用其专业资源优势来提高监管当局的监管效率。

三是要按监管强度有效配置基层监管人力资源,避免人员的平均分配;要明确基层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和重点,充分调动基层监管力量,形成对判断法人的整体风险及地区风险特征有充分利用价值的监管信息。

(6)建立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监管队伍

监管当局要创造良好的人材机制,以适应风险监管对高素质、专业化人材的需求。一是要合理配置监管人员的专业结构;二是制定全面系统持续的培训计划和资格考核标准,对监管人员进行分层次的培训和考核,使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及时跟上银行业的发展;三是要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承办部门: 主办人: 联系电话:

2016年7月

下载物流金融在实务中的可行性及操作风险分析(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流金融在实务中的可行性及操作风险分析(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物流风险管理分析

    xx期末课程作业xx大学 xx学院题目:现代物流风险管理分析学生姓名_ xx_ 学 号 xx专业 xx班 级 _xx__2014年 x 月x 日 现代物流风险管理分析 前言: 在当今社会,物流已经成为人民......

    2014签订、履行合同的实务操作和风险防范

    签订、履行合同的实务操作和风险防范我们前段时间在对公司以前签订的合同进行全面审查时发现了不少的问题,而且有些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付款时间不明确、履行期限不明确、......

    关于经济性裁员与实务操作分析

    本资料由三茅人力资源网 整理关于经济性裁员与实务操作分析 一、基本案情 申诉人李某、张某、王某系广东某电器公司市场营销人员,三人均于2000年12月份入职,公司每年均与该三......

    关于成立物流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成立XXXXXX有限公司 可行性报告现代物流的目的是实现物流的时空效应,同时也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正常高效进行的前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是保证物资的有序流通,推动城市经济......

    仓储物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仓储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仓储物流管理】 2010-08-04 11:21:26 来源:网络 作者:iyouyou 鉴于仓储物流项目研究需要研究报告,笔者就精选了一份针对所有仓储物流项目都通......

    内部审计在操作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操作风险防范中的作用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由于点多面广,各地发展的不平衡,在管理上难度很大,加上内部管理相对薄弱、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的等多面的因素,潜在的操作风险......

    客户经理的操作风险分析及对策

    客户经理的操作风险分析及对策 风险就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高,风险就越大。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风险可能随时存在,特别对于我们经办岗位的客户经理来说,三大风险(信......

    银行柜员个人操作风险分析

    银行柜员个人操作风险分析 (2009-02-13 21:41:54)标签:操作风险 财经 这几年银行的各类案件层出不穷,这既有陈年老案,也有不少新的案件,分析这些案件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