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犹太人赚钱的哲学一书读后感
犹太人赚钱的哲学是一本很不错值得学习思考的书籍,犹太人赚钱的哲学一书读后感。以前也看过这类有关的书籍,但最看好就是这本书了。反复的看了几遍,总结了一下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这本书讲述的不单单是金钱有关的还涉及到理财,信仰,交友及商业道德和个人尊严。里面讲述了许多经典案例值得我去借鉴。
比如一位孩子父亲有十个儿子,跟他10个儿子说过死后每个孩子可分到1000美元钱的财产,但现在只有9500美元.最小的儿子只能得到500美元,还要花掉200美元的安葬费,最后只剩下300美元。父亲对小儿子说,但我有10为很好的朋友留给你这远比1000美元 价值高的多,小儿子就答应了父亲的嘱咐。200美元用来安葬父亲,剩下300美元招代父亲给他说的十位朋友。在朋友的教导下最后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有大大小小50场演讲帮助,安利,波音公司等著名企业起死回生,读后感《犹太人赚钱的哲学一书读后感》。成为受人瞩目尊敬的著名演说家。这点也充分说明犹太人认为可以失去所有但绝不能失去最信任朋友。他们才是你最宝贵的财富。还有个故事也能充分体现犹太人聪明。故事是这样的有3个人在监狱服刑,监狱长答应他们每人可以提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烟,希望得到3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希望能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在狱中陪伴他。而犹太人却说,他希望得到一部可以随时同外界联系的电话3年很快就过去了。美国人率先从监狱里出来,他忘记要火了,着急着要抽雪茄。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拥着美女,手里各抱着一个小孩。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握着监狱长的手说:“这3年来我每天都与外界联系,遥控我的公司,生意不仅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300%,现在我已是10亿美元的身价了。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可见犹太人生意在任何角落都可以实现自己的做生意本领。案例太多就讲这两则故事吧。
犹太人还比较会理财,他们认为近期是花在自己需要的地方。即使在便宜的东西我不需要我就会买,在贵的东西只要我需要我就会去购买。即使在穷也不会卖掉自己喜欢的书籍。因为他们相信只有知识才能引领他们费的更高。他们会每周定期在家里带一些饭菜去公司上班。会把节约下来的变成投资基金。有以为很有钱犹太企业家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节约也可以说是很吝啬。每当朋友聚餐结账时候他就走在最后面把手放在口袋里,直到其他人买单其他才把手从口袋里掏出来。最后他也成为很有钱的人。这就是犹太人赚钱智慧上所说,吝啬和节约一样也是一种美德。很多人不不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其实我也不理解。太晚了就说到这里了,,
第二篇:犹太人读后感
《犹太人》读书笔记
刘娅昕
作为一名老师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用知识武装自己的思想。读书是一个不错选择,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不仅要读好书而且要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读完之后一定要有收获,要有总结。
我最近在读一本名叫《犹太人》的书,犹太人将智慧和知识当做最宝贵的财富,而物质的财富不过是生存和生活的一种手段,只有掌握了知识,拥有了智慧,才能使财富以精神的形式永远在于头脑中。犹太人的历史,就是移民的历史。他们经历了34次大移民。1881年大量的犹太人移民美洲,犹太人对美国怀有很高的期望,美国也有反犹主义,但是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实力和地位的提高,已足以遏制任何反犹浪潮。当今的犹太人对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控制,远远超过任何别的族裔。美国犹太人群星灿烂,爱因斯坦是犹太人,巴菲特是犹太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大媒体由犹太人创办。美国几乎所有大电影公司都是由犹太人创建,如派拉蒙,米高梅(创建了奥斯卡)。100多名诺贝尔奖美国得主中,半数是犹太人。他的得奖人数是各族平均数的28倍,咱们华人却连各族平均数都达不到。我所叙述的这些只是本人在书中看到的一部分。犹太人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其实我刚读到这里的时候也很纳闷犹太人是怎么取得今天的成就的? 犹太人有自己的民族特征与信仰。我要说犹太人的人生目的是“吃”,你会信吗?没错他们的人生目的就是为了吃。犹太人用餐时绝对不谈不愉快的事情,有关政治及战争,宗教迫害的话题是决口不提的。他们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把赚来的钱毫不吝啬的花在吃上。为了吃好他们必须拼命地赚钱。犹太人学习方式是自我挖潜。事实上每个人都存在着潜能和经验,每个人都有其可发挥作用之处。拿破仑有句名言“世上没有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经验自己可以去积累也可以学习别人的。知识不一定从课本来,也可从生活里磨练出来。但是他们的内在动机是一样的是宝贵的。孙中山先生说过“人不是生而知之,乃是教而后知”。犹太人有着有孜孜不倦,不断求知的精神。犹太人非常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其中又以教育上的投资为第一。知识是特殊形式的资本它往往起到放大其它资本的作用。我们知道以色列是一个小国,资源贫乏且沙漠比重大。但是它却有丰富的人才,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移民到自己的祖国,他们带来财富,知识,技术,以色列迅速崛起。这个国家有世界上最高的教育水平,拥有最好的人才培养基地。以色列独创了举世闻名的农业技术,拥有世界一流的工业技术,特别是在通信电子方面,位居世界前列。犹太人散居在世界各地,苦难的历史铸就了他们独特的信仰。在大散流的历史中,犹太民族熬过了一个个充满辛酸和屈辱的漫漫长夜,但是犹太民族又经历摧残而不变,成为一只振翅于黎明中的经历更生的凤凰。
通过读此书,我从中感受到了犹太民族的智慧。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大环境里,我们难免有些浮躁,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找到我们的人生目标,可以获得一些行走人生的方法,也可以汲取一些精神上的营养,给予我们一些启示和触动。
刘娅昕 2105--2016上学期十月份教学反思
第三篇:犹太人的早期教育哲学
犹太人的早期教育哲学
感受《学习象蜂蜜一样甜美》
学习真的很没有意思吗? 在以色列教给孩子们的是 学习是有趣的.所以想把学校当成比什么地方都有趣而开心的地方.刚入小学的第一天让孩子们认识<学习的甜美>.教师在新入生前用蜂蜜写字的话,孩子们会将它舔吃掉.随之孩子就感受到学习是如此甜美的.教育不是用身体,而是用脑
仔细观察犹太式幼教法的话,可发现不是天生聪明,而是能培养出更智慧的脑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他们使孩子只要不动脑就无法忍受.传授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象犹太人一样成长的关键不是身体,而是动脑.但不是为了动脑,阅读多种书,或者算数学题.取而代之的是为了启发孩子对什么关心和感兴趣,有哪种特别的创意性,有哪种潜在能力而不解努力.将孩子们及至而自然的解放,同时尽可能的让孩子直接感受多一些,思考多一些, 以此形成思维构造.不是给一条鱼,而是教怎么钓鱼
犹太人不是将教给孩子学问作为目的, 而是坚信教育是将学到学问变成自己的学问.所以找出不是注入式的原理, 同时选择培养应用力的教育.不断的对话
犹太人教育的核心是对话法.如果说用对话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话, 看上去孩子好象会听大人的话, 可事实不是如此.以色列的孩子非常吵闹,而且话多.以我国的观点看的话, 有接大人话尾习惯的没有教养的孩子才是犹太人孩子.这就是说不是把孩子当成所要教的对象, 而因为是在同等的人格地位上与大人一样讨论和得出结论的对话式教育法.这样的对话式教育法要求父母有足够的人情味和忍耐性.举例而言, 孩子在玩具柜台前嚷着要那玩具时, 以色列父母会不惜花上几小时给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给孩子买.而且父母也听孩子的话.所以在以色列的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不难看到妈妈和孩子在争论.学校授课也是同样.无法想象老师讲解是孩子们静静地听讲的情景.还不等老师的讲解结束,孩子们就不断的提问和对话.这就是犹太人教育法的核心---对话法.游戏和学习同步
以色列的孩子们无论去哪里, 都组成4~5名活动.就象这样,比起自己游戏,孩子们更熟练于多人游戏.出生后3个月开始在家过共同生活.以色列的孩子们从婴儿时起就和同龄们一起按照制定的规矩和根据时间表吃和睡, 很自然的获得和他人一起时应遵守的纪律.以游戏式教材驰名的“诺未门教程”是犹太人以小集体活动,广泛使用的教材.游戏是社会的缩小版.孩子们在游戏中可学到遵守指定的规则, 承认胜败和寻找其他解决方案方法, 合力取胜法.代替体罚, 给予反省的时间
犹太人父母从不打孩子.我们的观点上讲, 应该是体罚的情况下妈妈也不高声, 只是和孩子对话.看着为自己的立场考虑的妈妈, 丝毫没有冤屈,而是通过对话过程中真心领悟到自己的过错.为了在应体罚的情况下不高声责骂, 需要父母有足够的人情味和忍耐性.每晚都给孩子讲(故事)书
犹太人父母总是为床上的孩子讲(故事)书.为躺在床上的孩子用温柔的声音悄悄地讲故事期间孩子就会睡着.在床边讲的枕边故事比什么都对语言发达有帮助.每天给学话的孩子讲(故事)书的话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犹太人的早期教育
世界上犹太人的数量大约有一千六百万人。如果以世界人口六十亿来计算的话,他们只不过占了0.27%而已。然而犹太人当中却生成了很多的天才,像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柏格森、卡夫卡、海涅、肖邦、门德尔松、梅纽因、夏卡尔、卓别林等,不胜枚举。在一八九二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这个奖可以说是由犹太人所独占,因为有32%的得奖人是犹太人,其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为什么犹太人有这么多天才呢?答案很简单,因为犹太人的幼儿教育进行的非常好。
1。丰厚的文化底蕴
犹太人在长期的民族灾难中,背井离乡,流散于世界各地。他们顽强的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吸引了所在国的文化精华。犹太民族杰出的科学创造力,源于这个民族特有的开放式社会文化生态。他们喜欢古典音乐,所以有非常深厚的人文素养。像爱因斯坦、海涅、肖邦、门德尔松,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心理学家弗洛姆等,都是在这种复合型文化生态下破土而出的科学人才。2。执着的教育追求
国外一位作家写道:犹太人家庭在学问方面应受到高度评价,在这方面非犹太人的家庭相形见拙。这个因素,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爱因斯坦的成就,也与他在童年时代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关。这得益于他母亲的音乐熏陶,得益于叔父的数学启蒙,得益于父亲在他做出了蹩脚的小板凳后仍以鼓励的情感教育。联合固教科文组织199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450万人,就有100万人办有图书证。3。理性的思维方式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朗说:我的祖父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我认为,这一点是犹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胜一筹的地方。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这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知道是什么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犹太人一心追求知识,并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来谋生的特点代代相传。4。永恒的探求心境
犹太家庭不但重视知识,而且重视才能。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的驴子”。他们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知道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许多犹太人家庭里碰到放学的孩子,第一句话就是:你又提问题了吗?有人称犹太民族是一个企图揭示自然和人类秘密的哲学家民族。喜欢思考宏观的、深层次的问题,喜欢抽象,喜欢逻辑,铸成了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核心。5。感受学习像蜂蜜一样甜美
学习真的很没有意思吗?在以色列教给孩子的是学些是有趣的。所以孩子们把学校当成比什么地方都有趣而开心的地方,刚入小学的第一天让孩子们认识学习的甜美。教师在新生入校时,在一块干净的圣经板用蜂蜜写字,老师带领孩子认这些字后会让孩子们把这些字舔吃掉,而后还会给孩子们一些糖果。孩子本来不知道学习是个什么东西,学校是个什么所在,而通过老师的行为,让孩子在第一步感受到原来学习是这么好的事,是这么有意思的事,从心理上真正感受到学习像蜂蜜一样甜。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学习产生恐惧了。6。教授动脑的习惯
仔细观察犹太人的教育方式不难发现犹太人并非天生聪明,而是努力在开发孩子的智力,使孩子们更加聪明。他们在学校或家庭形成一个让孩子动脑的氛围。教育孩子动脑,并不意味着让孩子看各种各样的书和解各样的题,而是根据自己观察孩子所关心的问题和兴趣、特长及潜在能力,并为开发这些潜在的能力做出相对应的指导。同时,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在优美古典音乐环境里,展开各种联想,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了解幷体验更多的事物和现象,培养孩子开放式的思维方式。7。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不是给一条鱼而是教怎么钓鱼)
犹太人不以教孩子学问作为目的,他们认为学习学问、并教孩子把学问变成自己的过程才是教育。所以他们选择的是找出原理、培养应用能力的教育模式。8。不断进行的对话
犹太人的教育的核心是对话法,以色列的孩子非常吵闹,而且话多。如果以我国的观点看,孩子如果接大人话尾是没有教养,没有礼貌的。但是犹太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没有把孩子作为教育的对象,而是和大人同等对待,和大人一起讨论的对话式的教育方法。此种教育方式就需要父母和老师要有相当的耐心和忍耐力。例如:以色列的孩子闹着要玩具,他们的父母可能会用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买的道理,当然父母也会听取孩子的想法。所以,在以色列教师讲课,孩子在那里静静地听老师讲课的学习方式是无法想象的。老师的话音未落,孩子们便会争先恐后的提问、讨论。而老师成了旁听者,等孩子讨论结束后收集并整理每个意见后确定结论。如在讨论中孩子各执己见争吵起来的话,教师会给孩子们各种辩论的机会,之后给予指出错误。这过程不是判决过程,而是让孩子自我检讨和以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就这样孩子和教师围坐在一起讨论的样子就像小型国会的情景。这就是以色列教育的核心方法——对话法 9。游戏和学习同步,寓教于乐
以色列的孩子不管去哪里都会三五成群,孩子们更喜欢多人一起玩耍。游戏是社会的缩小版,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遵守规则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齐心协力获胜的方法等。10。用反省代替体罚
犹太人父母从不打孩子。即使是体罚的情况下,妈妈也不高声,只是和孩子对话,看着为自己的立场考虑的妈妈,丝毫没有冤屈,而是通过对话过程中真心领悟到自己的过错,为了在体罚的情况下不高声责骂,需要父母有足够的人情味和忍耐性。
11。每晚给孩子讲故事
犹太人父母总是为床上的孩子讲故事。给要入睡的孩子念书听,孩子听着听着就会入睡。在孩子的枕头边讲故事,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给学话的孩子念书可以提高孩子的词汇能力。通过爸爸妈妈给孩子讲故事,可以培养孩子的丰富的情感、想象力和对父母的爱以及信赖感。
第四篇:《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心得体会
学好哲学 终身受益--浅谈李瑞环同志的哲学思维 我喜欢看李瑞环同志的文章,爱听李瑞环同志的讲话。所以爱听爱看,不只是因为李瑞环同志在天津工作过,讲的许多事是我们身边的或亲历过的,听起来亲切,看起来熟悉,更因为李瑞环同志的文章、讲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用心琢磨出来的,既来自实践、来自群众,又语言生动、哲理深刻,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他的文章、讲话只要是公开发表,我都注意看,每次都能从中收获新意,受益匪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李瑞环同志的《为人民办实事随谈》出版,里面充满了哲学思维的精华,当时我就认真读过,有些篇目还多次重读。最近,他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出版,比
第五篇:《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心得体会
学好哲学 终身受益--浅谈李瑞环同志的哲学思维
我喜欢看李瑞环同志的文章,爱听李瑞环同志的讲话。所以爱听爱看,不只是因为李瑞环同志在天津工作过,讲的许多事是我们身边的或亲历过的,听起来亲切,看起来熟悉,更因为李瑞环同志的文章、讲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用心琢磨出来的,既来自实践、来自群众,又语言生动、哲理深刻,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他的文章、讲话只要是公开发表,我都注意看,每次都能从中收获新意,受益匪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李瑞环同志的《为人民办实事随谈》出版,里面充满了哲学思维的精华,当时我就认真读过,有些篇目还多次重读。最近,他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出版,比《随谈》的内容又丰富了许多,在编排上突出了哲学的主题,分为“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观点”、“重视总结经验”、“掌握辩证分析方法”、“注意研究特殊性”、“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生产力决定论”、“坚持群众观点”、“弘扬中华民族‘和’的思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十章,再加上首尾两章:“提倡大家学点哲学”和“学哲学要学原理,用哲学也要用原理”。由于我曾经搞过哲学教学和哲学研究,所以对《学哲学用哲学》的出版尤其倍感兴奋。[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xiexiebang.com]
读这部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李瑞环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厚感情。他说:“我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功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李瑞环同志的哲学情结。学哲学首先要信哲学。这是李瑞环同志的一条非常深刻的体会。他认为,这是一个立场问题、感情问题、信仰问题,也就是为什么学的问题。他说:“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理性的选择”。信仰不是迷信,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都不要迷信,但却可以信可以迷。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信了才能迷,只有迷了才能钻,只有钻了才能懂,只有懂了才能用,只有用了,在用中尝到了甜头,才会更加信、更加迷、更加钻,这里关键是个“信”字。李瑞环同志把学、懂、用、信的顺序做了调整,把“信”提到了第一位,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要说根本不信、就是半信半疑的人,也是决不会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们还发现,有些搞哲学的人,违背了唯物论、辩证法,走入了歧途,究其原因,恐怕是把哲学当成了自己的职业,而没有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终身信仰的缘故。
为用而学,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是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他从二十几岁开始学哲学,一直坚持在工作中学,边干边学,几十年从未间断。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学哲学,主要是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他的切身体会是,如果把学习与自己熟悉的工作结合起来,拿实践的经验同理论印证,就容易懂;把基本的观点与具体的形象的东西相联系,印象会比较深刻,就容易记;把书本的东西融入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干什么就从什么里头学,就在什么里头用,就容易活。这“三个容易”,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是他对学哲学这一理论武装过程中规律性现象的深刻揭示,从而为哲学的解放提供了一条可信、可靠的道路。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学以致用,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我们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毛泽东同志曾
经把学风问题作为党性的第一表现,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有必要把端正学风、搞好理论武装(不是包装),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我们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善于把哲学上的方法论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用哲学的又一鲜明特色。李瑞环同志多次谈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他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我这一生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回忆说:“1965年从工人转为干部,从一个工厂的总支书记到中央最高领导集体的成员,中间多次转换工作岗位,有时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变化很大,但都能很快适应、很快熟悉,并有所作为、有所创新。这都是哲学帮了我的忙。”他的体会是,一个人要成长进步,要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离不开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这三条,这是无法代替的。重要的是学了哲学,掌握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养成了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习惯。在一次会议上,他还总结了做好领导工作的三句话,就是:学习理论,总结经验,研究工作。从李瑞环同志的成长和工作实践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在他手里运用得非常自如、自然,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位。比如,讲总结经验。他认为,总结经验的整个过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总结经验要应用理论,学习理论要结合总结经验。并强调总结经验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有材料,第二要有武器,第三要有加工的本事。他把唯物论、辩证法和主观能动性运用于总结经验,用活了,用神了。在李瑞环同志的工作实践中,占主导的是哲学思维。哲学思维成就了李瑞环同志,成就了他所从事的事业。我们从中也更加感悟到一个真理:“学好哲学,终身受益”。
《学哲学用哲学》的出版,无论是对哲学的普及,还是对干部的成长,都是不可多得的极好教材。愿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这本书,一定会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