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实施方
案》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环保局:
根据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5号),我省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省。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工作规范、程序、制度,扎实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我厅制定了《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我厅。联系人:建设项目管理处 刘建芬,联系电话:28869176。
附件: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二○一二年五月十日
附件
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建设期间的环境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规范、程序、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原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8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内涵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指环境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环评及其批复文件、环境监理合同等,对建设项目实施专业化的环境保护咨询和技术服务,协助和指导建设单位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各项环保措施。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全面核实设计文件与环评及其批复文件的相符性任务;依据环评及其批复文件,督查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组织建设期环保宣传和培训,指导施工单位落实好施工期各项
环保措施,确保环保“三同时”的有效执行,以驻场、旁站或巡查方式实行监理;发挥环境监理单位在环保技术及环境管理方面的业务优势,搭建环保信息交流平台,建立环保沟通、协调、会商机制;协助建设单位配合好环保部门的“三同时”监督检查、建设项目环保试生产审查和竣工环保验收工作。
二、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类型
对下列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应按照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
(一)涉及饮用水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
(二)环境风险高或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包括石化、化工、火力发电、农药、医药、染料(含颜料)、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水泥、造纸、电镀、印染、皮革、酿造、钢铁、有色及其他涉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
(三)施工期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包括水利水电、煤矿、矿山开发、石油天然气开采及集输管网、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码头、港口等建设项目;
(四)其它需要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
在现有省级审批的建设项目施行环境监理的基础上,市、县级环保部门负责审批的上述项目,在环评审批文件中明确环境监理的要求;对已经环评审批和建设中的环境风险高或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建议引导建设单位引入环境监理。
三、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重点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除按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要求开展外,还应对如下内容予以高度关注:
(一)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项目的性质、规模、选址、平面布置、工艺及环保措施是否发生重大变动;
(二)主要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步性;
(三)环境风险防范与事故应急设施与措施的落实,如事故池;
(四)与环保相关的重要隐蔽工程,如防腐防渗工程;
(五)项目建成后难以或不可补救的环保措施和设施,如鱼类洄游通道;
(六)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可逆转的环境影响的防范措施和要求,如施工作业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
(七)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与公众环境权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环保措施和要求,如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
(八)“以新带老”、落后产能淘汰等环保措施和要求。
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一)编制环境监理方案。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及批复的要求,在施工开始前委托环境监理单位实施环境监理。环境监理单位应在环境监理合同签订后的 1个月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及批复的要求,编制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方案,报送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和环评文件审批部门备案。
(二)设计阶段环境监理。环境监理单位在项目设计阶段应当根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初步设计等工程基础资料,承担全面核实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与环评的相符性任务;如项目设计与环评报告及其批复存在较大变动的,由环境监理单位协助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修改设计方案或完善相应的手续。
(三)施工阶段环境监理。环境监理单位在项目施工阶段应重点调查建设项目的地点、内容、规模、总平布置与环评文件及批复的相符性;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监测的落实情况;污染治理和环境风险防范设施的落实情况,特别是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情况,“以新带老”及落后产能淘汰等环保措施和要求;建设过程中生态恢复措施,以及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实施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是否存在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等。同时,协助企业建立各项环保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体系。
(四)试生产阶段环境监理。环境监理单位在项目试生产阶段应关注项目主体工程试运行情况,环保设施调试运行情况,生态恢复情况,协助企业提升环境保护管理意识和水平,检查环保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和事故应急体系落实情况,检查遗留问题的整改落实。
(五)参与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环境监理单位参加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现场检查会,就环境监理工作开展情况、项目建设情况及“三同时”落实情况向验收检查组进行汇报,项目环境监理总结报告的审查结果作为环境监理单位和人员日常考核的指标。
五、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的管理
(一)环境监理单位的要求。根据《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288号)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在浙江省范围内开展环境保护设施监理工作的监理单位应该具有环境保护设施监理能力。对环境保护设施监理能力的确认并推荐,由该行业组织自律管理的方式予以规范。
(二)环境监理单位的管理。省有关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可以采取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环境监理单位和从业人员进行行业管理。日常考核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情况实行现场巡查抽查,监督环境监理单位切实开展现场工作;同时采取环境监理报告日常审查,环境监理季报、年报和总结报告抽查等考核手段。年度考核可以采取单位自查、行业抽查、专家审查、行政指导等方式进行。建立环境监理单位和人员考核奖惩制度,环境监理单位和人员的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六、完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制度
注重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和工作质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制度。
(一)制定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规范。制定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规范,明确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技术要求,完善环境监理报告编制要求,制定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相关工作制度等,真正发挥环境监理工作的作用。
(二)实施环境监理工作报告制度。环境监理单位在开展环境监理工作后,应及时整理项目进展和环境监理开展情况,编制环境监理季报、年报,定期向当地及审批项目的环保主管部门报告,发现项目建设存在重大环保问题的,应及时进行专题报告。项目施工结束后,环境监理单位应及时编制完成环境监理阶段报告,作为批准项目试生产的重要依据。环境监理阶段报告和总结报告分别作为批准项目试生产和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项目试生产结束后,环境监理单位应及时编制完成环境监理总结报告,作为项目申请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三)强化环境监理质量控制。环境监理阶段报告由批准试生产的环保主管部门进行审查;环境监理总结报告由负责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的环保部门和验收现场检查组进行审查,审查结果作为环境监理单位和人员日常考核的依据。
(四)建立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信息平台。为切实解决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滞后的实际,建设项目经环评审批后,各级环保部门应将需要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在门户网站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信息公开平台上予以公开,由相应具有环境监理能力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项目环境监理工作方案,参与项目环境监理的公开、公平竞争。我厅将在省环保厅门户网站建立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信息公开平台。
(五)实施区域环境监理情况信息通报制度。为及时掌握全省环境监理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各设区市环保部门应每季度向省环保厅上报辖区内市县级审批环评、需要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名称,正在开展环境监理的项目进展情况,本季完成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等情况,以及环境监理工作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等。
第二篇:安徽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实施办法
环建函〔2012〕329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市环保局,省直管县环保局:
为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建设期间环境管理,保证各项环保措施得以实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环保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省厅制定了《安徽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四月一日
安徽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实施办法
为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建设期间环境管理,保证各项环保措施得以落实,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5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定位和主要功能
定位: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指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及其批复文件、环境监理合同等,对建设项目实施专业化的环境工程监理和技术服务,协助和指导建设单位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各项环保措施。
主要功能:环境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全面核实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与环评的相符性任务;依据环评文件及其批复文件,督查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项环保措施和设施的落实情况;组织建设期环保宣传和培训,指导施工单位落实好施工期各项环保措施,确保环保“三同时”的有效执行,以驻场、旁站或巡查等方式实行监理;发挥环境监理单位在环保技术及环境管理方面的业务优势,搭建环保信息交流平台,建立环保沟通、协调、会商机制;协助建设单位配合好环保部门的“三同时”监督检查、建设项目环保试生产审查和竣工环保验收工作。
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适用范围
1.环境敏感区域的建设项目,包括涉及饮用水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
2.环境风险高或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包括石化、化工、火力发电、农药、医药、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水泥、造纸、电镀、印染、钢铁、有色及其他涉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
3.施工期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包括水利水电、煤矿、火电、矿山开发、石油天然气开采及集输管网、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码头、港口、航道、风电等建设项目;
4.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批复中,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项目。
三、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机构与人员管理
1.申请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机构,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从事环境保护工程监理业务的企业法人,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固定资产不少于200万元,工商注册资金不少于200万元;
(2)具有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生态、土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具备8名以上具有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培训合格证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有2名以上注册环保工程师和2名以上工程监理工程师;
(3)配备与环境监理工作范围一致的专项仪器设备及车辆,具备文件和图档的数字化处理能力,有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
环境监理工程师须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具有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培训合格证,(3)具有3 年以上环境保护或工程监理相关专业从业经验。
项目总监还应具备具有注册环保工程师或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
具备以上条件的机构,按照自愿的原则向安徽省环保厅提出申请。省环保厅委托安徽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进行资格审查和考核。符合条件的可以在安徽省境内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省环保厅在其官方网站上予以公布。
2.环境监理机构与人员的管理
以日常考核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环境监理机构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环境监理单位,取消在我省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的资格。
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1.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公示。按照本办法规定,应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该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后,在门户网站进行公示。
2.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遴选。应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自主委托或者招标选定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机构。
3.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合同签订。遴选工作结束后,建设单位与遴选出的环境监理单位签订环境监理合同。环境监理单位根据合同约定的工作范围内开展监理。
环境监理单位向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合同副本。
4.环境监理工作方案编制与设计阶段环境监理。环境监理单位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性质及建设单位对环境监理的要求,委派投标文件中约定的项目总监主持编写环境监理工作方案,并同步开展设计阶段环境监理工作。
5.施工期环境监理。在环境监理方案的指导下,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并编制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是申请建设项目试生产(运营)的必备材料。
6. 试生产(运营)阶段环境监理。需试生产(运营)的建设项目,应按照本《办法》和《安徽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指南(试行)》,规范开展试生产(运营)阶段环境监理工作,并编制环境监理总报告。对于不需要试生产(运营)的建设项目,可以施工期环境监理结束后直接编制环境监理总报告。
环境监理总报告是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必备材料。
环境监理单位应向建设单位移交全部环境监理档案资料。
五、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内容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应按照《安徽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指南(试行)》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监理工作应关注以下方面:
1.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项目的性质、规模、选址或选线、平面布置、工艺及环保措施是否发生重大变更;
2.主要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步性;
3.环境风险防范与事故应急设施与措施的落实,如事故池等;
4.与环保相关的重要隐蔽工程,如防腐防渗工程、管线工程等;
5.项目建成后难以或不可补救的环保措施和设施,如过鱼通道等;
6.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可逆转的环境影响的防范措施和要求,如施工作业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等;
7.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生态保护、恢复和补偿措施落实情况;
8.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与公众环境权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环保措施和要求,如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等;
9.“以新带老”、落实淘汰落后产能等环保措施和要求。
六、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通报和报告制度
在实施建设项目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下列问题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应当及时通知建设单位进行整改,拒不整改的,应及时报告负责审批该项目环评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属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1.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更,未履行报批手续的;
2.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污染扰民情况的;
3.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生态破坏,或未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实施生态恢复的;
4.项目施工过程中未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实施有效保护的;
5.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能力未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建设的;
6.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其他环境违法行为的。
七、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费用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收费参照国家发改委《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执行,具体收费由建设单位与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协商确定。
八、法律责任
环境监理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环境监理机构提供的监理与相关服务,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满足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和质量等要求。环境监理机构不得违反合同约定,通过降低服务质量、减少服务内容等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机构和人员应按照本办法和《安徽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指南(试行)》开展环境监理工作,不得转借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资质,不得转包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业务,不得以个人名义承揽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业务,不得弄虚作假等。如有上述不正当行为,我厅将予以警告、通报批评或者取消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资格等处罚;在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中存在违规违法行为的,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由于环境监理机构工作失误给建设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监理机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九、环保部如有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新规定,从其规定。
十、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同安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草稿)
厦门市环保局同安分局
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各科、市环境监察支队同安大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第一分站:
为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建设期间环境管理,保证各项环保措施得以实施,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5号)以及《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同安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报告作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试生产审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定义及内容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指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及其批复文件、环境监理合同等,对建设项目实施专业化的环境工程监理和技术服务,协助和指导建设单位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各项环保措施,配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检查。
环境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全面核实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与环评的相符性任务;依据环评文件及其批复文件,督查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项环保措施和设施的落实情况;组织建设期环保宣传和培训,指导施工单位落实好施工期各项环保措施,确保环保“三同时”的有效执行,以驻场、旁站或巡查等方式实行监理;发挥环境监理单位在环保技术及环境管理方面的业务优势,搭建环保信息交流平台,建立环保沟通、协调、会商机制;协助建设单位配合好环保部门的“三同时”监督检查、建设项目环保试生产审查和竣工环保验收工作。
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适用范围
1.环境敏感区域的建设项目,包括涉及饮用水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
2.环境风险高或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包括电镀、化工、热电、农药、医药、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集中处置、造纸及其他涉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
3.施工期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如:水利水电、采矿、公路等建设项目;
4.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批复中,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项目。
5.需要开展环境监理的其他项目。
三、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机构
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机构,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从事环境保护工程监理业务的企业法人,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2)具有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生态、土建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具备有环境监理培训合格证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注册环保工程师、工程监理工程师;(3)配备与环境监理工作范围一致的专项仪器设备及车辆,具备文件和图档的数字化处理能力,有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
(4)具备省、市政府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的准入条件。对环境监理机构及有关人员以日常考核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环境监理机构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环境监理单位,予以通报。
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1.选择监理单位。应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自主委托或者招标选定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机构。
2.签订环境监理合同。监理单位选择结束后,建设单位与环境监理单位签订环境监理合同。环境监理单位根据合同约定的工作范围内开展监理。
环境监理单位向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合同副本。
3.编制环境监理工作方案。环境监理单位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性质及建设单位对环境监理的要求,委派投标文件中约定的项目总监主持编写环境监理工作方案,并同步开展设计阶段环境监理工作。
4.施工期环境监理。在环境监理方案的指导下,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并编制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是申请建设项目试生产(运营)的必备材料。
5. 试生产(运营)阶段环境监理。需试生产(运营)的建设项目,应按照本《方案》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指南(试行)》,规范开展试生产(运营)阶段环境监理工作,并编制环境监理总报告。对于不需要试生产(运营)的建设项目,可以施工期环境监理结束后直接编制环境监理总报告。
环境监理总报告是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必备材料。环境监理单位应向建设单位移交全部环境监理档案资料。
五、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内容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应按照《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指南(试行)》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监理工作应关注以下方面:
1.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项目的性质、规模、选址或选线、平面布置、工艺及环保措施是否发生重大变更;
2.主要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步性;
3.环境风险防范与事故应急设施与措施的落实,如事故池等; 4.与环保相关的重要隐蔽工程,如防腐防渗工程、管线工程等; 5.项目建成后难以或不可补救的环保措施和设施,如过鱼通道等; 6.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可逆转的环境影响的防范措施和要求,如施工作业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等;
7.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生态保护、恢复和补偿措施落实情况; 8.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与公众环境权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环保措施和要求,如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等;
9.“以新带老”、落实淘汰落后产能等环保措施和要求。
六、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通报和报告制度
在实施建设项目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下列问题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应当及时通知建设单位进行整改,拒不整改的,应及时报告负责审批该项目环评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属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1.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更,未履行报批手续的;
2.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污染扰民情况的;
3.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生态破坏,或未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实施生态恢复的;
4.项目施工过程中未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实施有效保护的;
5.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能力未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建设的;
6.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其他环境违法行为的。
七、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费用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收费参照国家发改委《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执行,具体收费由建设单位与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协商确定。
八、法律责任
环境监理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环境监理机构提供的监理与相关服务,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满足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和质量等要求。环境监理机构不得违反合同约定,通过降低服务质量、减少服务内容等。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机构和人员应按照本方案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指南(试行)》开展环境监理工作,不得转包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业务,不得以个人名义承揽建设项目环境监理业务,不得弄虚作假等。如有上述不正当行为,将予以警告、通报批评等;在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中存在违规违法行为的,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由于环境监理机构工作失误给建设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监理机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九、国家、省、市政府如有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新规定,按新规定执行。
第四篇:建设项目环境监理
`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指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项目影响评价及其批复文件,环境监理合同等,对建设项目实施专业化的环境保护咨询和技术服务,协助和指导建设单位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各项环保措施。
环境监理是一种第三方的咨询服务活动
特点: 服务性 科学性 公正性 独立性 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
环境监理功能;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全面核实设计文件与环评及其批复文件的相符性任务 2 依据环评及其批复文件,督查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 组织建设期环保宣传和培训,指导施工单位落实好施工期各项环保措施,确保环保“三同 时”的有效执行。以驻场,旁站,或巡查方式实施监理。4 发挥监理单位在环保技术及环境管理方面的业务优势,搭建环保信息交流平台,建立环保沟通,协调,会商制度 协助建设单位配合好环保部门的“三同时”监督检查,建设项目环保试生产审查和竣工环保验收工作。
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类型: 涉及饮用水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 环境风险高或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石化 化工 火力发电 农药 生活垃圾集中处置)以及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 施工期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水利水电 煤矿 矿山开发 石油天然气开采 码头港口)4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开展环境监理的其他建设项目
工作对象:工程中的环境保护设施生态恢复措施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及受工程影响的外部环境
环境监理工作内容:
三控制 二管理 一协调
质量 进度投资控制
合同管理和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反馈及储存的管理
对建设单位和承包商之间 业主与设计单位之间及工程建设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组织工作
名词解释: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试生产:(三个月左右)环境保护阶段验收:指工程建设达到一定关键时段的环境保护的专项验收。由建设单位申请,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或者委托组织开展验收工作,各相关责任单位准备相应的验收材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阶段工况稳定,负荷达75%以上(特殊项目除外。
“三同时”制度:是指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
收集材料 现场勘探编制监理方案
签订环境监理合同组建环境监理部
——
环评及环评批复 工程设计文件及批复 其他工程基础资料
编制监理细则
——
工程建设内容及变化情况 环保“三同时”措施落实情况 施工污染达标控制 生态保护措施执行情况 事故应急体系环境管理制度
环境监理阶段报告
——
主体工程试生产情况 环保设施调试运行情况 生态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事故应急体系落实情况
环境监理总结报告
有组织工艺废气:
含挥发性的有机物
湿法吸收 干法吸附 冷凝法 膜分离法 生物法 催化焚烧 热力焚烧
含粉尘类的工艺废气
机械除尘
湿式除尘 布袋除尘 静电除尘 含卤化物的工艺废气
干法吸附 湿法吸收 化学氧化脱卤法 生物法
含恶臭污染物工艺废气
水洗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氧化吸收 酸碱吸收 燃烧 稀释 掩蔽法
加热炉 锅炉 和焚烧炉烟气:
加热炉 锅炉通常采用燃料脱硫措施以控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指标,采用低氮燃烧措施控制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指标
焚烧炉烟气根据其源强特点采取相应的脱硫 脱硝和除尘措施 危险废物焚烧炉还应采取急冷等控制二噁英排放的措施
二氧化硫的治理工艺分为湿法 干法 半干法 主要包括 石灰石/石灰-石膏法 烟气循环流化床法 氨法等
氮氧化物的控制措施包括低氮燃烧技术及选择性催化还原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炼油 煤化工生产系统中需配套建设硫磺回收联合装置回收系统中的硫减少硫的排放。包括干气脱硫 酸性水汽提 溶剂再生和硫磺回收等装置
无组织废气:
生产装置区 配套气体收集管网 回收及处理设施如火炬及火炬气回收设施 储存区 首先应选择合适的储罐类型和装卸车方式控制无组织污染物排放量 如易挥发或有毒液体化学品采用内浮顶储罐及密闭液下装车方式等。其次采用管网收集及配套油气回收设施以控制无组织污染物排放
污水处理区的恶臭气体 采用加盖密封 统一收集后处理措施
地面水环境:
污水处理总处理流程中生物处理单元是关键设计时应多方案比选 选择投资少运行成本低 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如果废水中含有油类或者大分子等难降解的有机物,还需在生化处理前增加除油 水解酸化 催化氧化等预处理措施
基于总量控制和节水的需要应配套建设污水深度处理或中水回用处理装置
达标污水:进一步采取过滤 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活性炭吸附 高效反渗透等技术
声环境:
施工场地设置隔声墙 禁止夜间施工 降低车辆运行速度 加强机械维修等措施
大型动力设备:选择低噪声设备 大型设备选择隔声间 加装消音器和减震器等设施 噪声较高的设备和单元尽量远离厂界布置
还可以设置隔声屏障
火炬的降噪措施主要为消音器 火炬放空和蒸汽放空应在白天进行
工业固体废物:
可回收垃圾统一收集处理
不可回收垃圾统一收集后送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垃圾厂处理 固体废弃物应首先按照《国家危险废物鉴别名录》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鉴别是否属于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废物分为一类和二类工业固体废物
化工石化类 采用综合利用 焚烧 填埋 等措施做到“资源化 无害化 减量化”
可综合利用废弃物主要包括含贵重金属的废催化剂 具有一定热值的有机废液 可回收提纯化工原料和化工废物
化工废物中 有机废渣 脱水污泥 活性炭 废树脂 废碱液均可采用焚烧措施
危险废物焚烧处置系统应包括预处理及进料系统,焚烧炉,热能利用系统 烟气净化系统 残渣处理系统 自动控制和在线检测系统及其他辅助装置
对于焚烧化工废物的危险焚烧炉应采取严格的二噁英控制措施包括严格控制燃烧室烟气的温度停留时间和流动工况使危险废物完全焚烧焚烧废物产生的高温烟气应采取急冷处理式烟气温度一秒内降到200度以下减少烟气在200度到500度的滞留时间。
在中和反应器和布袋除尘器之间可喷入活性炭或多孔性吸附剂。焚烧炉的设计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应满足《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和《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要求
地下水环境:
化工石化类建设项目地下水污染防治主要遵循“源头控制,防止渗漏 污染检测 事故应急处理”的主动以及被动防渗相结合以及地上污染地上防治,地下污染地下防治的设计原则
污染防治区应采取防治污染物流出边界的措施。
防渗层基层应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防止因基层不均沉降等引起防渗层开裂 撕裂 必要时应对基层进行处理。
施工时应加强防渗层的缩缝 变形缝及与建筑构筑物基础间缝隙密封的质量控制
试生产及正常过程中应加强巡检,及时处理污染物 跑 冒 滴 漏 同时加强对防渗工程的检查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防渗设计通则》的要求,将装置区分为污染区和非污染区
污染区进一步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 特殊污染防治区和一般污染防治区
防渗结构有四种:
天然防渗结构
由粘土 粉质粘土或者膨润土等天然材料或对上述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后所构成的防渗结构
刚性防渗结构
是指抗渗混凝土结构
柔性防渗结构
采用人工合成有机材料(土工膜)所构成的防渗结构
复合防渗结构
是指由天然防渗结构刚性防渗结构和柔性防渗结构组合而成的防渗结构
建设项目应设置完善的泄漏监控和渗漏检测设施
渗透监测设施有 渗漏液收集井 土工膜电气室渗漏检测设施 液体渗漏传感电缆监测设施等
工作程序 方式
工作程序
一般监理工程
重点监理工程 1设计监理程序
符合“三同时”要求
2施工监理及验收程序
一般工程审批 施工期监督管理 验收流程 重点环境工程审批流程
重点环境工程施工期监督管理流程 重点环境工程施工期监督管理
流程 环境施工问题整改流程
3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a 编制环境监理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向所有参见单位发布
b要求所有参见单位建立HSE管理体系,指定一名生态环境保护负责人,与环境监理机构建立起常态化沟通机制
c对可预见性或在监理过程中发现的环境风险,由环境监理单位协助施工单位制定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编入HSE管理体系或环境监理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d定期巡查现场,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处理并向建设单位通报
4环境保护措施核查程序
落实“三同时”动态管理
定期核查并形成核查资料 审查流程:
A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制核查方案
B环境监理总工程师主持对核查方案进行评审
C核查方案合格后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相关参建单位进行现场核查 D专业监理工程师笔录记载核查实际内容填入《环境保护措施核查表》
E参建各相关方对《环境保护措施核查表》的实际录入内容进行核对并签字确认 F环境监理总工程师对核查内容复核无误后交问控存档
工作方式
1定期例会 2现场巡视督导 3联合发布行政通知 4环境监理书面函件 5例行检查和考核
6组织开展综合性联合大检查
环境监理内容及效果
1生产装置设计监理设计监理 审查工作两部分:一是依照项目环评及其批复中对于环保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检查总体设计和分项设计
对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将审查或整改意见反馈给建设单位并由建设单位反馈给设计单位
二是在施工过程中因特殊情况而需要对设计文件进行修改或变更的,应报环境监理进行环保审核后方可变更设计文件
2施工期生态环境监理
A施工场地与运输车辆的扬尘控制
B 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尾气噪声震动的控制措施、C 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期管理
D 施工期生活垃圾 建筑垃圾 废弃包装物 酸碱清洗废液的存放与处置
E 工程厂址水土保持,植被恢复 农作物复垦
F 防护绿化带的建设
试生产阶段环境工程运行情况的监督
试生产阶段环境监理负责组织协调项目的环境检测,检查主动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被动污染防止措施的运转情况
编制本阶段环境监理报告
本项目重点环境监理对象: 1地下水污染防渗工程
2综合污水处理厂 中水回用装置 外排污水管线 排水口等废水治理设施、、3硫磺回收联合装置,含硫磺回收 酸性水汽提 溶剂再生装置
4装置围堰 罐区围堤 事故池等风险防控设施 5火炬和火炬气回收系统
6储运区的油气收集和油气回收设施
7各主体生产装置的工艺废气治理设施 和废水预处理设施 8热电站锅炉烟气达标控制与治理措施 9危险废物焚烧炉 10在线监测设施
对于厂外排污管线 在监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排污管线的路由及沿线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2排污管线的管径 管材 连接方式 焊接工艺 防腐等相关设计与指标 3排污管线的敷设方式
4排污管线穿越河流的施工方式
5排污管线的河流穿越点位置 涉及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措施 6排污管线沿途所占农田林地的生态保护措施
境保护验收
环境监理工作内容:
1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项目的性质,规模 选址平面布置 工艺及环保措施是否发生重大变动
2主要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步性
3环境风险防范与事故应急设施与措施的落实,如事故池 4与环保相关的的重要隐蔽工程,如防腐防渗工程
5项目建成后难以或不可补救的环保措施和设施,如过鱼通道
6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可逆转的环境影响的防范措施和要求,如施工作业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措施。
7建设项目和运行过程中与公众环境权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环保措施和要求,如防护距离内居民搬迁。8“以新带老”,落后产能淘汰等环保措施和要求
现场工作: 巡视:环境监理单位在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频次对项目的建设现场开展巡视检查。巡视检查主要的工作内容是掌握项目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和进度,根据建设情况和和进度对建设项目的批建符合性,环保“三同时”,施工环保达标生态保护措施等方面现场查找问题,提出建议并做好现场巡视记录。旁站:是指在某些施工工序涉及环境敏感区域,可能对周围环境生态造成较大影响或隐蔽工程等关键工程进行时,环境监理单位应对该施工工序和关键工程采取全程现场跟班监督活动
对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认识
环境监理是一个新兴的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行业,社会经济的发展间接地促进了环境保护行业的发展。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家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使工农业管理体系丶设备体系以及结构丶理念处于一个快速的更新换代的阶段。从追求产量到追求质量再到追求含金量,与此同时对环境生态的保护也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共通目标。
从《环保法》到《环评法》国家通过立法来规范其秩序以及标准,大量专项法的实施更加细化了行业环保法律法规,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环保相关法律体系,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法》等
第五篇:浙江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浙江省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工作,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机制,最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4〕12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分级诊疗推进合理有序就医的试点意见》(浙政办发[2014]57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以病人利益为导向,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等手段,形成有效的医疗分流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就医制度;构建长期稳定的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城市医院分工协作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机制,提升医疗服务便捷性和可及性;建立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控制县外转诊比例,力争2015年底前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的目标。
(二)工作原则
——科学引导。以为病人提供合理、有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为导向,运用医保差别化支付、拉开价格差距、强化医疗机构间转诊服务平台建设等手段,引导病人合理有序就医。
——分级管理。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病人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为主,急危重症、疑难疾病病人在医院诊疗,康复期的病人回基层医疗机构诊疗。
——专病专治。充分考虑医院专科、专病特色,提高转诊患者疾病诊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资源共享。建立有效、畅通的转诊程序,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和无缝衔接,并原则上实行检查结果通用。
二、试点对象
当地医院已经与省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的县(市、区)先行先试;鼓励有条件、有积极性的设区市开展试点,温州、绍兴市为省级试点联系城市。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以病人利益为导向的分级诊疗工作机制
实行当地医疗机构首诊制,除危急患者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及手术病人复诊、急诊和特殊情况(如在外地工作等)外,参保人员未经转诊,自行到常住的县(市、区)域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其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要在原有基础上明显下降。健全差别化支付制度,拉大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和跨统筹区域医疗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全面执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不同起付标准的住院起付线政策,转诊病人采用累计起付线政策。合理设定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使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保持适当差距,引导患者分流就诊。
(二)加强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工作管理
各级医疗机构要确定双向转诊管理部门并指定专人负责,制订合理的转诊流程和相关制度,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可追踪、可调控、可监管的双向转诊平台。实行转诊前医院负责制,对于需要转诊的患者,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通过转诊平台将患者的病史、病历、诊治等情况传送到相应医院,并负责联系转诊事宜,转诊患者优先获得转入医院的门诊与住院服务。患者需要后续治疗、康复治疗时,经转诊平台转下级医疗机构。开展资源下沉、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城市医院分院的地区,要积极开展对口转诊,严格控制患者未经分院转诊直接到城市医院就诊。避免盲目转诊,县级医院转诊率不超过10%。
(三)推进健康守门人制度的形成
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研究制订全科医生按服务人口、服务质量获取报酬的相关制度,收入分配向基层责任医生倾斜。加快建立责任医生与城乡居民之间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程健康管理。强化基层医疗机构院前、院后服务,院前服务主要提供预约、转诊服务,通过健康档案的流转快速确定患者的相关情况,让有需要的患者得到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院后服务主要为群众提供下转、社区随访及居家健康管理等服务。
(四)不断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
深化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县级医院龙头学科建设,加快建设培育区域专病中心,提升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进程,加强人才、中医药技术、适宜技术、仪器设备、信息化平台等要素配置,为群众提供较强的住院医疗服务。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供应保障制度,让慢性病患者在基层用到常用、有效的药品,让下转患者能够不出社区就能够得到等同于大医院的住院康复服务。加强基层全科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适应行业特点和激励约束并重的人事薪酬制度,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积极性。
(五)探索医疗机构纵向联合协同机制
建立双向转诊协议制度,形成相对稳定、紧密衔接的双向转诊渠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预约诊疗、上下转诊、检查结果查询和费用结算等集约化服务。加强省、市与县(市)的紧密合作,推进与经济利益适当挂钩的合作办医,实现城市医院的管理、人才、资源、技术和信息的向下延伸。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的医院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双向转诊通道,探索医疗联合体或集团内的分级诊疗模式。推进县、乡、村卫生一体化建设,建立长期的结对帮扶机制,结合医师多点执业,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提升,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的同质化医疗服务。
四、试点时间和步骤
(一)试点时间
2014年9月底前,淳安县、宁波市北仑区、宁海县、文成县、永嘉县、乐清市、平阳县、海盐县启动试点; 2014年12月底前,温州市、绍兴市作为市级试点对象,在全市范围内启动试点;义乌市启动试点;
2015年3月底前,建德市、安吉县、平湖市、海宁市、兰溪市、武义县、永康市、磐安县、衢州市柯城区、衢江区、三门县、玉环县、松阳县、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龙泉市启动试点;
其他设区市在总结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启动。
(二)试点步骤
1、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的县(市、区)
2014年7月-2014年9月:准备阶段。试点地区做好制定试点方案、宣传发动、教育培训、组织建设、流程制定等工作,同时开展双向转诊平台前期建设。
2014年10月-2015年9月:运行阶段。试点地区按标准和流程开展分级诊疗工作并完成双向转诊平台建设。其他试点对象运行时间顺延。
2015年10月-2015年12月:评估阶段。各设区市及省卫生计生委对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开展评估。
2016年1月-2016年3月:完善阶段。针对分级诊疗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修正及改进措施,进一步优化方案。
2、其他有条件、有积极性的设区市或县(市、区)试点步骤由当地自行确定。
五、组织保障
(一)政府重视,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力度。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90%左右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从关注民生的高度加大主导推进力度,发改、财政、社保、卫生、物价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合力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监管,持续改进分级诊疗举措。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督促其严格实行首诊责任制和转诊审批责任制,切实加强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管理,促使医疗行为更加规范,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整体提升,医药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宣传,保证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采取各种形式,加强“首诊在社区(基层)、小病进社区(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基层)”就医秩序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知晓率,积极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同时,加强培训教育,让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意识,引导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
附:浙江省分级诊疗服务规范(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