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级培养方案首页(环境)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制:四年
专业:环境工程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水、气、渣污染防治与水处理工程领域的规划设计与管理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科研设计单位、工矿企业、大、中专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工作。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类、力学类、工程流体力学、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等基础理论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工程制图、污染检测分析、工程设计和科研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污染治理和市政工程领域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管理规划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化学、工程力学、制图、微生物学、流体力学、环境监测和环境和给排水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了解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噪声控制的基本方法;
3.具有污染物检测分析、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4.具有熟练的工程设计技能和初步科研能力;
5.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
水质工程、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工程
相近专业
给水排水专业、环境科学专业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制:四年
专业:环境科学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
通过文、理、工、管相互渗透,并与全球环境及21世纪国际型人才培养接轨的培养模式,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很好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国内外环境科学发展状况、熟悉国内外环境立法、执法机制及其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决策中的作用的文、理、工、管兼备的复合型环境科学人才。
毕业生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环境管理、政策制定等工作。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微生物学、流体力学、环境人文社会学等方面基础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的要求强化各自方向课的教学,使学生既受到较宽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又在不同的专业方向上有所侧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微生物学、流体力学、环境科学、人文社会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2.具有环境污染物监测、环境质量评价及预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的专业知识;
3.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动态,掌握大气、水污染防治与处理基本原理和方法;
4.具有从事环境科学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主干学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
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管理学、环境影响评价
相近专业
环境工程、城市规划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制:四年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领域的工作,具有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的能力,具有制定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
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在哲学、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对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等若干方面进行一定的学习;掌握一门外语。
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高等数学和本专业所必需的工程数学;掌握普通物理的基本理论和与本专业有关的化学原理及分析方法;了解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
3.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建筑环境学等方面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电工学及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测量与自动控制的有关基本知识;掌握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及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专业知识:掌握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方法以及安装调试的基本方法;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规、规范和标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相关知识:了解一般建筑构造及建筑设计基本知识。
主干学科
土木工程
核心课程
供热工程、暖通空调、自控原理与建筑设备自动化
相近专业
工程热物理专业
第二篇: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2.具备高度的环境意识和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事业赋予的责任感,在“知识”、“能力”、“做人”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能够为新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环境保护专门人才。
3.具备环境科学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进程和学术动态;具备独立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方案设计、污染防治与修复原理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的能力。进入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相关的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了解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且要更加具有创新和独立工作能力。
4.具备高度综合的、有扎实宽广的环境知识及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和能力。了解该学科的发展、现实和动态,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选题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
5.掌握一至二门外语,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和健康的身体。
二、学科介绍
南京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并与同济大学共建“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本学科是教育部环境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单位和第二届副主任单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单位。本学科是南京大学“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 重点发展新兴学科之一。
研究方向
1.环境化学
·有机污染化学
·无机污染化学
·污染防治化学
·环境分析化学
·污染生态化学
·理论环境化学
2.环境生物学
·生态毒理学与风险评价
·环境生物技术
·环境生物化学
·环境遗传毒理学
·环境微生物学
·生物修复
师资力量
本学科环境化学方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6人,博导11人。并有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科研水平
自1996年以来,本学科点主持了国家、省部等研究课题 7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2项,科研经费共 2700万(包括国际合作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76 篇,其中中文核心刊物298篇,外文刊物182篇,SCI源刊物论文 180篇,SCI源论文数在全国环境类单位中名列前茅。出版专著 7部,参编专著 5部,出版教材5本。获国家、省部奖 10项,鉴定成果 15项。开展国际合作项目10项,举办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7次。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和国内学术影响。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具有大学本科文凭及同等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参加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2.硕博连读研究生:具有大学本科文凭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
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和面试合格者,入学后前二年完成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通过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合格后,参加全国博士入学考试合格者,经系学术委员会审核和校研究生院批准直接转入博士生学习。
3.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在职人员,经博士生入学
考和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1.2.
3.4.
硕士研究生:二年/三年 硕博连读:五年 博士研究生:三年 在职博士生:三/五年
五、课程设置
(一)硕士生阶段
A类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2. 自然辩证法(2学分)
3. 硕士英语(4学分)
B类
1. 环境科学研究进展(2学分)
2. 环境工程技术进展(2学分)
C类
1. 有机污染化学(2学分)
2. 生物修复技术(2学分)
3. 仪器分析进展(2学分)
4. 污染生态化学(2学分)
5. 环境规划与管理进展(2学分)
D类
1.大气污染化学(2学分)
2.环境科学高级建模方法(2学分)
3.遗传毒理学 2学分)
4.环境过程动力学(2学分)
5.生态毒理学与环境质量(2学分)
6.环境生物无机化学(2学分)
7.环境微生物学进展(2学分)
8.环境生化毒理学(2学分)
9.新型工业分离与技术(2学分)
10.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工艺技术(2学分)
11.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2学分)
12.第二外语(2学分)
补修课程:
本科阶段不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学生及在本学科上欠缺本科层次知识的硕士研究生,应根据学校要求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补修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一般为32个学分,非本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为36个学分。
(二)博士生阶段
1、公共基础课
2、专业学位课
有机污染化学进展
环境生态毒理学进展
环境修复
环境基因组学
六.培养方式
(一)硕士生培养
建立研究生分流培养的机制,配合多规格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阶段性考核,如中期考核进行评优分流,开题报告或文献综述,选拔培养对象,重点扶持。改变课程考核的单一的考试形式,代之以面试、论文答辩等多种考查方式。
中期考核时间由系考核小组统一规定,不迟于第三学期第十周,基本完成课程学习和开题报告的研究生可向系里提出申请,接受考核。考核小组由本系五位专家组成,另设一名秘书。考核内容包括:
(1)检查是否完成了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要完成的课程学习,特别是必修课和学
位课;
(2)看课程考试成绩、试卷难易程度,看专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报告的完
成情况和学术水平;
(3)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案、进度安排、预期成果和可行性;
(4)研究生是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5)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
硕士生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本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要与导师的科研任务相结合,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鼓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自主选题。学位论文要有开题报告,进展检查,预答辩等过程,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在论文工作期间,研究生至少应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及通过省部级鉴定一项或申请专利一项。
论文在答辩前要请两位在环境工程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外校专家。论文答辩应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
(二)硕博连读和直读博士生
1.选拔办法
由研究生根据中期考核的具体情况,经博士点和导师同意,向研究生院提出申请硕博连读。直博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表现突出者中进行选拔,必须再经过一次综合考核。这两者经资格考核并通过后均可取得博士生资格,享受博士生待遇,由学校作为新录取的博士生上报国家教委备案。
2.培养方案
第一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一般为一年半,第二阶段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学位论文为主,时间一般为三年半。直博生课程学习的总分不低于40学分。在课程学习阶段除完成学位课程外,应根据学科拓宽知识面的要求和本人特点,选读5-6门选修课。进入博士论文阶段的半年内要完成开题报告。
(三)博士生的培养方式
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内容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阅读、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
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
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体课题一般在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含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开题报告在二级学科或跨部分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由博士导师为主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开题报告应吸收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选题报告,以保证课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评审通过的选题报告,应以书面形式交研究生院备案。
学科综合考试按专业统一组织,考试内容包含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两部分,对同专业的博士生试题要有一定比例的共同要求。还要有一定比例的跨二级学科的内容,博士生指导教师负责命题部分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考试由笔试和口试两部分组成。考试内容覆盖3~4门基础理论和专业课,考试委员会应提前1个月通知参加考试的博士生。博士生入学后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进行学科综合考试。
实行博士生学术报告制度。博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每学期至少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做1次学术报告,在学期间至少有1次在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撰写的学术论文,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8次以上学术报告,其中两次以上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报告。
博士生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按二级学科或跨部分二级学科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状况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全方位的考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论文中期检查可与学术报告统筹安排。
获得学位要求为基础研究A类。
在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以后,最迟应于正式申请答辩前3个月,做1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的能力。
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评阅前止)以上。论文在答辩前要请5-7位在环境工程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二位是外校专家。论文答辩应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
(四).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经系学位委员会讨论,上报校学位委员会,经批准可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理学硕士或理学博士。
1.重点期刊)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
3)环境科学
4)环境化学
5)环境保护
6)水处理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10)Water Research
11)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2)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3)Wate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4)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5)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16)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17)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8)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Chemosphere
20)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1)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2)Ecotoxicology & Environmental Safety
23)SAR & QSAR
第三篇:培养跨世纪的新一代 - 首页 - 天河部落
培养跨世纪的新一代
广州市天河区五一小学 瞿璐
内容提要:构建体现现代教育观的新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要实现发展,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基本能力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仅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而且要使学生具有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不仅要发展智力,而且要发展非智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自我管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鼓励再创造、探究、自主、合作。
正文:
从教九年来,我总觉得“教育”是个永远新鲜的主题。这八年来,随着教材一再更新,素质教育的进程不断深化,教育的目的也逐渐明确。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进步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新创造能力跟不上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能力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所以说,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便是如何培养具有高度自觉能动性和创造型的新型人才。因此,我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在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方面主要做了如下探索:
一、建立班干部竞选机制,责任到人,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众所周知,要管理好一个班,关键是看班干部的管理。在选拔班干部时,我除了“知人善任”,更注重“自愿、自觉、自律”的原则,所以,在提出要竞选班干部之前,我做了热情洋溢的动员:以当今活跃在各界的优秀人物为例,说明一个人如果不甘于平庸,将来想要有所作为的话,那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经受锻炼,才能够培养出卓越的能力。而作为一名小学生,首先要胜任“班干部”这个角色,把当好班干部作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然后我又耐心地教给学生写演讲稿的方法,以及演讲的要领。帮助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结果,参与班干部竞选的人数达到了70%以上。最后再根据民主投票的方式来确定班干部的成员。由于是自愿的,班干部们都格外珍惜这次机会,工作起来干劲十足,平时也能够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在班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班主任就给予明确分工,将班干部岗位名单与责任划分打印成表格张贴在班里,这样既利于同学们监督也利于老师检查班里的工作,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班主任还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总结近期工作的得失。
二、把班会课真正还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
以前,班会课常常被上成一周工作总结或自修课,其实这样做剥夺了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扼杀了他们的天性。自从接手这个班起,我就把这节课真正还给了学生。以中队长为核心,全班学生出谋献策,怎样让这宝贵的一节课过得既轻松、愉快又有意义。孩子们的模仿与创造力是无穷的,于是在每周的班会课上,“成语接龙、知识竞赛、有奖猜谜、露一手......”一幕幕上演。从幕后的策划到前台的组织,都由学生唱主角,老师成了参与者。孩子们在班会课上充分地亮出真我,展现了自我的创造才能。活动气氛热烈而有序,班级的凝聚力也增强了,而师生的感情也在这里升华。
三、设立“班级优秀作文选”使每个同学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
来过我们班的人,一定能看到我们班的“图书角”里不仅有各种优秀的儿童读物,还有一册册装订整齐,封面设计新颖美观的作文选---《水滴集》,这在调动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为了避免重复枯燥的练习,有利于拓展知识面,我的家庭作业是一本“小练笔”,用于布置一些日记、读后感、自由命题作文等,再加上教材规定要写的大作文,凡是得“优”的作文就要求学生用电脑打印下来,向《水滴集》投稿。就连封面的设计也出自学生那一双双稚嫩的手,有手绘的,也有电脑绘制的。《水滴集》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出刊一到两期,把它放到“图书角”里供大家传阅、学习。这样有作文入选者自然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成就感以及竞争意识,人人都会努力争取这块实现自我价值的阵地。而没能入选的学生看到“水滴集”的作品完全出自朝夕相处的同学之手,只要认真写好作文就可能入选。“水滴集”的诞生,为同学们提高作文兴趣,树立作文信心,注入了一剂清新的活力,那一篇篇入选作文写的就是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自然伸手可及,呼之欲出。
四、办好手抄报,鼓励再创造。
除了课本知识,课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也相当重要。那么应该以什么方式去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呢?我想到了“手抄报”,手抄报对内容、排版、美编都有一定的要求,可以体现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对知识的再创造。因此,我举行了手抄报的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参考学习手头订阅的《岭南少年报》之类报刊的排版设计,然后定期进行手抄报比赛。对于优胜者及时表扬奖励,将优秀作品随时张贴在教室里以供大家观摩。
五、建立“探究、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
改革后的教材又作了较大的改动,内容更加丰富,时代感强,更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循序渐进,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在听了区教研室的教材分析之后,通过对教材的反复钻研和思索,我开始着手在班上建立“探究、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并设计了一份表格形式的报告书(附后)。报告书中除了对字词句的掌握作了要求之外,更注重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确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我就谈谈具体的操作事项:
每一篇阅读课文,我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报告,乍一看,内容似乎偏重了,其实不然。我把它分为“预习、课内、课后”三个阶段来进行。
1、预习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我要求学生先通过各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尽可能的了解文章的社会背景、作者的写作风格,再根据预习提示将这篇课文反复读通,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揣摩作者意图,思考“预习提示”提出的问题,然后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自学,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意思,仍然不懂的打上“?”留待课堂上解决。这时,报告书上的生字表以及字词部分就能完成了。
2、课内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将班上42名学生按学业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点、性别的比例等合理搭配,分成9个学习小组。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人数少,学生心理压力也小,学生感到有安全感,能够充分表现自我。
课堂上首先小组内交流预习心得,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1)通读,读准字音,理清思路。(2)品读,品词析句,解决课后思考题。(3)赏读,有感情朗读或背诵,积累好词句。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由一两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则补充发言。此时,报告书上关于课文理解方面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而质疑的环节亦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报告书上有一栏“我所能提出的建设性问题”,学会提问也体现出了一种创造能力,这时,应该求异,对学生闪现的每一点智慧的火花都要热情表扬并加以引导:什么样的问题是有建设性的?鼓励他们从各个角度来思考,提出问题。
3、课外 报告书上剩下的两栏“文中我最欣赏的好词佳句”和“心得体会”可在课后通过自己的感受、领悟去完成,这是留给学生自己发挥的空间,是独立完成还是小组合作,可由学生自由选择。
整个学习活动人人参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情绪很高,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性的尊严。
新世纪已经到来,“科教兴国”的战略口号将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教育者,只要真正把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还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的新一代做出更大贡献!
2003年9月15日
第四篇:镇级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中卫市汪园小学(镇级)骨干教师 培养计划及措施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镇汪园小学
中卫市汪园小学(镇级)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及措施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为了进一步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根据学校教师培养的要求,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制定本学期(镇级)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1.建设一支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队伍。
2.使本来确定的学校骨干教师向高层次发展,如镇级骨干教师或名教师,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
二、培养方式:
1、任职资格:
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工作5年以上(含5年)具备专科学历和中级以上教师职称。
学校教坛新秀:从事教师工作1—4年(含4年)的年轻教师中评选并培养。
2、工作职责:
⑴ 贯彻“十八大”重要思想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勇于创新,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
⑵ 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形成个人风格,成为学科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带头人。
⑶ 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承担示范课、观摩课等公开教学任务,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⑷ 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开展教改和课题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⑸ 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承担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参加各类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承担支援教育相对落后地区或薄弱学校等工作任务。
三、培养措施及管理办法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与师德教育,教育并督促教师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鼓励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形成过硬的思想作风和师德修养。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安排他们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增长才干。
2.加强校本培训学习。学校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阵地。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受训面大等特点。因此,校本研修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专题活动及常规教研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3.在分配教学任务、承担科研课题、安排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方面,应优先考虑重点培养对象,为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
4.结对带徒,促进成长
为了加快学校培养骨干教师的力度,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选派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参加工作的教师结对,指导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听课学习、观摩研讨、反思总结等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5.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物色、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及时提升相应教师职称或提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来,以适应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6.学校在骨干教师的培养期间,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积极鼓励他们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
7.学校定期召开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并对做出较大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
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镇汪园小学
第五篇:2006-2008级浙江大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专业培养方案
2006-2008级浙江大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专业培养方案(仅供参考,应以正式印刷版为准;方案在实施时可能会有调整,请在网上关注更新信息)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厚实的人文科学素养、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宽厚、扎实公共卫生理论知识,有较强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实践技能,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公共卫生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识、大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类五大模块课程。毕业时,学生应在知识、技能和品德等方面达到如下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立志于人类健康事业以及具备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2、具有宽厚人文、科学和社会知识以及较好的英语水平;
3、掌握基础医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掌握临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5、熟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具有较强科学研究创新思维和科研动手能力;
6、掌握扎实的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独立处理常见公共卫生事件或问题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含人体解剖学 组织胚胎学 医学生理学 药理学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学 卫生毒理学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环境卫生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儿少卫生学 卫生事业管理
教学特色课程
全英文教育课程:医学生理学 全科医学
双语教学课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 外科学总论 内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传染性疾病 原版外文教材课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
研究型课程:生理科学实验
公共卫生现场调查方法与技术 自学型课程:医学综合课程I 临床实习综合课程 讨论型课程:人体形态学实验
心身医学
计划学制
5+2年
最低毕业学分
270(本科228)+4+5.5+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硕士学位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一.本科阶段课程
228+4+5.5学分
1. 通识课程
48+5.5学分
(1)思政类
5门
11.5+2学分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秋冬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春夏 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秋冬、春夏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秋冬、春夏 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
(2)军体类
5.5+ 3.5学分
第1、2学年的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学生每年的体育达标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合计+1.5学分。
031E0020
体育I 1 1 1
1.5
秋冬、春夏 秋冬、春夏 秋冬、春夏 秋冬、春夏
第1学年短学期 031E0030
体育II 031E0040
体育III 031E0050
体育IV 031E0010
军事理论 031100军训(3)外语类
9学分
+2
体育达标
+1.5学分
第3、4、5学年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计算机类
5学分
1)在以下课程中选修3学分
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211G002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211G0030
Java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211G0040
VB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3 3
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
2)在其他课程号含“G”的课程中选2学分
(5)导论类
2学分
学生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学分。
(6)其他通识课程
15学分
学生在历史与文化(3学分)、文学与艺术(3学分)、经济与社会(3学分)、沟通与领导(1.5学分)、科学与研究(1.5学分)、技术与设计(3学分)等6个课程组中选择修读。
2.大类课程 42学分
(1)自然科学类 36学分
1)必修课程:11门 31学分
061B0170
微积分Ⅰ 061B0180
微积分Ⅱ
061B0030
概率论
4.5 2 1.5 1.5 5 2 1.5 4 4 1 4
秋冬 春 春 夏 秋冬 春夏 秋冬 春夏 秋冬 秋冬 秋冬 061B0100
数理统计
061B0230
大学物理及实验
061B0370
大学化学实验(G)061B0380
大学化学实验(O)061B0450
无机及分析化学
061B0570
有机化学(丙)
061B0523
仪器分析(丙)
071B0020
普通生物学及实验
2)选修课程:5学分
学生可在课程号含“B”的自然科学类课程中选择修读。(2)其他大类
6学分
学生可在课程号含“A”或“C” 或 “D”的课程中选择修读,本专业建议选修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3.专业课程
107学分
(1)基础医学类
18门
50.5学分
医学生物化学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
春夏 夏 秋冬 秋 春夏 医学细胞生物学
18120740
医学遗传学(甲)18121490
病原生物学(甲)
1.5 3
18121500
医学免疫学(甲)
神经与行为科学
18120470
生理科学实验(甲)
医学综合课程Ⅰ
18121200
基础医学导论
18121050
基础医学各论1 18121060 基础医学各论2 18121210
基础医学各论3 18121230
基础医学各论4 人体形态学实验1 人体形态学实验2 人体形态学实验3 人体形态学实验4
(2)临床医学类
8门
20学分
诊断学(乙)
外科学总论(乙)
医学影像学(乙)
内科学(乙)
妇产科学(乙)
儿科学(乙)
传染性疾病
临床实习综合课程
(3)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类
36.5学分
1)必修课程:13门
33.5学分
医患沟通学基础
18120730 医学心理学
卫生事业管理
18520060 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
医学信息学
卫生统计学
社会医学
卫生毒理学
流行病学
环境卫生学
儿少卫生学
2.5
4.5
1.5
1.5
1.5
1.5
4.5
1.5
2.5
3.5
2.5
2.5
1.5
1.5
1.5
3.5
2.5
秋 冬 秋冬 冬
秋冬 春夏 秋冬 春夏 秋冬 秋冬 春夏 秋冬
春夏
春夏
春 秋 秋冬 秋 冬
春
春
冬
春
冬
冬
秋冬
秋
春
秋冬
秋冬
秋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3.5
秋冬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3.5
秋冬
2)选修课程:3学分(在以下课程中选择修读)
全科医学
1.5
18190350 循证医学
1.5
健康教育
1.5
卫生监督
1.5 4.临床实习与实践教学环节 21学分
临床实习 9
18周毕业论文设计
10周专业实习
早期接触专业
18181940 社会实践
5.个性课程
10学分
全校公共选修课除外的课程均可修读。6.第二课堂
+4学分
二.研究生阶段课程与实践 42+2学分
1.必修课程:3门 5学分
02520011
自然辩证法
18520020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05520010
研究生英语
2.限修课程:根据专业方向在以下课程中选择修读6学分
现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分子生物学高级流行病学高级医学统计学高级免疫学毒理学原理与方法公共卫生现场调查方法与技术网络生物医学信息获取及应用现代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现代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卫生服务研究卫生经济学医院管理学3.选修课程:根据专业方向在以下课程中选修6学分
临床科研设计医学实验动物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医学统计软件的应用
生理学实验技术
医学人文学
生物医学研究伦理
健康心理学
周
第二短学期 第三短学期
秋
秋
秋
细胞培养
生物医学英文论著写作生物医学科研导论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免疫学实验技术行为医学心身医学生物电磁学4.科研实践
25学分
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
5.读书报告
+2学分 4次读书报告累计2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