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群租现象的思考
关于群租现象的思考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群租现象非常普遍。所谓群租,就是由于租房费用较高,多人群租、共同承担租金、分付房租的现象。这些房子多是由一套房子改造成若干独立的小间,然后按间或按床位分别出租。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则成为群租现象的主体。因为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较低,为了降低生活成本,不得已选择群租。此外,随着房价的日益飙升,一些“白领”也加入群租的行列。
群租现象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首先,群租房由一间房屋改造成若干小间,会使房屋承重结构受到破坏。其次,群租人员的财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一些资源或设施由于多人使用却缺乏相应的维护而带来安全隐患。再次,群租现象也会带来物业、相邻业主、小区等各方的利益纷争等等。群租现象目前已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对群租房进行整治和规范。但是对群租现象的整治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工作。
第一,加强对群租房的规范化管理。群租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与管理有很大关系。对群租房应该设定一个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管,通过社区工作协调物业、相邻业主、承租人等之间的利益纷争,使利益各方相互体谅,通过对群租房的规范化管理,来维护社区的和谐。
第二,提供足够的廉租房。对群租现象不能一味的打压,在治理群租的同时应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衣食住行是人们的基本需求,群租市场的繁荣,证明了市场需求的真正所在。对于那些低收入群体来说,群租是降低生活成本的无奈之举,一味的打压,只会让这部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雪上加霜。单独租房或租用一个面积更大的房子意味着他们在住房上要有更多的支出,这就需要政府进行极积引导,多建设保障性廉租房,要让低收入群体有房可住。第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群租现象不只存在于中国,其它国家也存在群居现象。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一些做法,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群租市场,一是约束规范房东,比如要求要租房的房主要取得政颁发的出租许可证,二是房东要对房客进行监督,同时也要对房客负责,如果出现问题,二房东要承担相应责任等。
第四,加大调控力度。群租房问题的根源在于房价。高房价使廉租房成为低收入人群的首选。针对目前房市,中央政府已出台政策调控房价,但是房价仍处于悬疑状态,廉租房仍然是低收入人群的选择。所以政府仍需加强房价的调控力度,直至房价回归理性。
第二篇:群租现象背后的隐患与治理思考
群租现象背后的隐患与治理思考
学号 2013010162 姓名 X X X 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 城市经济学 时间 2015 年 6 月 1 日
目 录
一、群租及合租的概念界定 „„„„„„„„„„„„„„„„„„„„„3
二、群租的出现及危害 „„„„„„„„„„„„„„„„„„„„„„„3
(一)历史上的群租 „„„„„„„„„„„„„„„„„„„„„„3
(二)群租的危害 „„„„„„„„„„„„„„„„„„„„„„„4
三、群租现象产生的原因探究 „„„„„„„„„„„„„„„„„„„„5
(一)根本原因 „„„„„„„„„„„„„„„„„„„„„„„„5
(二)直接原因 „„„„„„„„„„„„„„„„„„„„„„„„6
(三)政府公共管理原因 „„„„„„„„„„„„„„„„„„„„6
(四)法律地位的缺失 „„„„„„„„„„„„„„„„„„„„„7
(五)其他个人需求 „„„„„„„„„„„„„„„„„„„„„„7
四、群租治理的思考 „„„„„„„„„„„„„„„„„„„„„„„„8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出现了一种“群租”现象。作为切实存在的居住方式之一,它显得极为特别,并引发了业主、租客、中介、邻里等种种社会利益群体矛盾的激化。政府也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并已在一定程度上予以缓解,逐步“消灭”群租现象。然而问题是否彻底地得到解决,在群租现象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社会矛盾?以及如何在现有治理上进一步加强对群租现象的管理?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在此作一讨论。
一、群租及合租的概念界定
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群租及合租概念有明确的界定和说明,新区房管局在执行过程中判断是否属于群租的标准,主要是参考住建部《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第八条之规定:出租住房的,应当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积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不得出租供人员居住。但凡改变房屋结构的,常见的形式是将客厅分隔为若干房间用于出租,则被视为群租。
合租是一种与群租相似的租赁方式,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家庭)租住于一套房屋内。而群租区别于合租的主要标准是群租改变了原房屋结构,如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屋,三个房间分别有三个承租者居住,即使客厅还有第四个承租者居住,只要不采用物理设施对客厅进行分割形成密闭房间,也可以认定为合租。如果对客厅或者房间进行了分割,则一般认定为群租。
二、群租的出现及危害
(一)历史上的群租
事实上,群租并非当代才出现的新事物。早在上海开埠之初,由于太平军1853年攻克南京,又于1862年进军上海,致使上海公共租界的人口迅速增加。1855年的英租界和美租界仅2万余人,至1865年增加至9万余人。法租界也从1万余人增加至5万余人,租界人口合计增加11万余人。至1893年,上海公共租界及法租界的人口增加至30万人以上。人口的暴涨,自然而然地带来了居住问题。外国房地产商看准了获取利益的机会,建造多层高密度的石库门里弄卖给为躲避战乱由外地迁来的平民。
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大量下层居民根本买不起或租不起当时市场上提供的那些
整栋或整套的住房,只能租住其中的一部分,有的人就趁机当起了二房东,以出租住房为生。“根据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于1937年提出的一份报告,租界内的房屋,每栋住4家的计22700多家,住6家的计14000多家,住9家以上的计1300多家,最多的,一栋房屋曾住过15家。”
到1937年,工部局的一份居住状况调查报告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群租”现象之普遍,“为使所住人数可以增加,原有里弄房屋几乎没有未经添改的”。抗战爆发之后,大部分居民的收入降低,支付房租的能力下降,所以多户家庭合住一栋住宅的现象比比皆是,住房更加拥挤。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经济处于恢复期,旧城区中的居住功能主要由旧式里弄提供,由于旧房所有权尚未完成公有制的转化,私房出租的租金较高,通常也由几家人家共同租住。1952-1957年“一五”建设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模式也影响了我国的住宅建设。居住标准设定过高,出现了“合理设计,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标准过高的住宅“暂时”由几家合住,产生了严重的家庭间和家庭内的相互干扰问题。
1958-1965年间,上海住宅存量增加了442.3万平方米,然而由于普遍存在的搭建、插建、几家合住与几代同堂,居住水平总体仍然较低。
改革开放之后,尽管上海城市住宅有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事实上平民阶层的居住状况只是在缓慢地得到改善,旧城区内的里弄、尚未动迁整治的棚户区,居住状况差、居住拥挤的情况仍然存在。
从对“群住”历史的简短回顾可以看出,从近代开始的每个时代,几乎都有群住或群租的现象发生,从未断绝,这些现象背后是有其社会根源的。
(二)群租的危害
“群租”不仅改变了房屋的使用功能,更存在着多方面的安全和治安隐患:
第一,影响生命安全。分隔墙所使用的材料多为可燃易燃性材料,且存在占用消防通道、破坏消防设施的现象,一旦发生火灾,易引发群死群伤事件。同时承租人安全意识淡薄,私接电、气现象严重,且屋内通风不畅,易造成火灾和燃气中毒。此外,由于住房质量低下,条件简陋,乱拉电线、乱接水管、偷电偷水现象比比皆是,烧饭、睡觉共居一室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些出租房屋和租赁者的生活方式,概言之,群租的火灾隐患主要表现为:擅自改变建筑结构,疏散通道堵塞,违章用火、用电、用气现象普遍,人员情况复杂、安全意识淡薄。
第二,影响社会治安。群组屋内人员成分复杂,作息时间也不尽相同,有些人员半夜回家声音嘈杂,不仅影响室友,也影响到邻居的休息,时有室友或邻里冲突的发生,小区内其
他业主的投诉也连续不断。严重的容易引发偷窃、吸毒等治安问题。在郊区私房租赁的外来人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为突出。各种民事纠纷、经济矛盾往往不采取正当的法律手段解决,违反计划生育、发生刑事案件的概率居高不下。国这种状况如不能有效地加以改变,发展下去,将会形成尾大不掉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一旦风吹草动,群体纠纷和骚乱的事件就有可能发生。
第三,影响小区卫生。由于房屋设计时是按照一宅一户设计,当人员过多时,容易造成卫生间的堵塞甚至污水外流。且承租人多为外来务工人员,部分人员素质不高,垃圾随意堆放甚至“从天而降”,给小区的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第四,对相邻业主权益的侵犯。群租现象的危害性在于出租主体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滥用,影响了相邻业主的合法居住权和物权。群租现象有的严重干扰了相邻业主的日常生活,比如乱倒垃圾、深夜进出、噪声等。比如:有的小区居民因为群租的存在,担心电动自行车被盗,每天只能搬着助动车乘电梯上下,引发邻里矛盾;会有无聊的租客把电梯从上到下全部按一遍,增加无谓用电和电梯维护的成本。但这些租客又不交物业管理费,造成全体业主的损失。
第五,加大了物业管理的难度。群租给小区物业管理中的保洁、保绿、保安以及公用设施管理等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大了管理难度。这主要是因为,群租房客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一旦某人有不文明的行为,其他的人员很容易效仿,而且结果往往是管理者很难准确找到实施不文明行为的人,因此在管理上造成了被动。比如:乱扔垃圾、楼道等公共部位乱涂乱画等,给小区的保洁增加困难;由于使用人员增加,小区公共设施(健身器材等)变得容易坏,增加了维护成本;进出小区人员多而杂,给小区的安保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群租现象产生的原因探究
群租体现了一个主要发生在普通平民阶层的人口数量增多,居住密度随之增大的现象。而现状的大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与吸引是外来人口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群租”?
(一)根本原因
收入水平与房屋价格不匹配。近年来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房屋价格也不断上升,工资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房屋价格的上涨速度。而我们可以看到,选择群租的大多是低收入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无法负担高昂的房价或房租,但为了满足基本的居住要求,他们不得不寻求更廉价的居住方式——群租的方式应运而生。这正说明了在房地产市场呈现高价位 5 的现实情况下低收入群体对居住的客观需求,是供求矛盾的体现。尽管部分企业也提供了员工宿舍,但很多年轻人都需要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合租或群租就成为必然选择。
(二)直接原因
信息不对称导致职业二房东的产生。业主出租闲置房屋时一般都是整套出租,而收入水平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只有能力承租其中的一间,部分中介在分析市场供需矛盾后,先将整套房屋承租下来然后分间出租给承租人。部分非法中介为赚取差价,将房屋进行分割,如以1200元/月的价格将一套120㎡三室一厅的房屋承租后,将客厅分隔为2个房间,加上原有的3个房间,以300、350和400元的价格分别出租,可以收取1500-1800元的租金,每月赚取300-600元的差价,客厅大一点的则会隔成3个甚至更多房间,有的厨房也作为一个房间使用,从而赚取更多差价。对于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讲,房租价格是首要考虑因素。对于房屋业主来说,尽管房屋被分割且弄的较为破乱,但考虑到既不需要装修等资金投入,又不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招租,不会出现租期空挡,只需定期向中介收取房租即可,因此这部分非法中介的出现迎合了业主和入住人员双方的需求。这些非法中介尝到甜头后逐渐转为“职业二房东”,既不需要营业场所和执照,也不需要投入多少资金,从中介机构获取出租房源信息,并逐渐垄断业主个人在小区内发布的房源信息,承租若干套房屋并进行分割出租,每年获取不菲收益。同时职业二房东逐渐形成一个群体,相互间调剂房源和承租人信息。
(三)政府公共管理原因
第一,城市政府对外来人口管理没有形成有效思路。群租的本质是外来人员的管理问题和住房供给问题。目前,我国城市政府大都注重招商引资,而由于招商引资所产生的外来人口就业、居住等问题,缺乏系统的考虑,比如有些城市为了招商引资,把廉价劳动力作为一个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进行宣传。然而当外资进入城市后,没有履行相应的住房责任,有的甚至以压缩用工成本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城市政府对外来人口涌入城市的后果也并没有做过多考虑,估计不足,管理措施不到位i,相应的指责没有承担起来,例如没有将改善外来人员的居住问题纳入住宅建设发展规划当中,对于收入较低的外来人员也没有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这便使得外来人员的居住问题统统推向了市场和社会,然而,单纯的依靠市场并不能解决城市住房这一问题。
第二,房屋租赁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尽管我国的住房租赁体系已经初显成效,但仍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其一,管理体系无序,这是制约当前住房租赁市场的主要障碍。许多地方的房屋管理部门因为工作难度大、困难多,对当地房屋租赁市场,情况不明,监管不严,违规行为查处不力。有些城市的房管、公安、工商、税务、计生等部门之前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协调,不能形成合力,登记备案、租赁税率等涉房政策不能根据市场行情做出调整。同时,缺乏规范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住房租赁,目前个人出租的居住房屋无论是自行出租还是委托房地产经纪机构代理出租,基本都处于零星的、分散的、无序的状态,缺乏专业化、集约化的管理。再次,有关部门及房地产企业对此仍然缺乏发展意识,由于有关部门及企业对住房租赁市场的认识不足或者重视不够,很大程度上仅仅是把住房租赁市场看做是解决人们住房问题的权宜之计,而不是将其看做是落实相关政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房地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只着重强调了房屋买卖市场,忽视了房屋租赁市场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四)法律地位的缺失
目前,规范房屋租赁管理的法规主要是建设部出台的《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批房屋租赁市场管理的法规制度,如《上海市房屋租赁管理条例》,但关于房屋转租市场管理的详细规定却不多。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城市没有制定公房使用权有偿转让和转租的管理规章,有的虽然制定了,但只是房管部门的内部文件或操作规程,且立法层次不高,法律效力不大。建设部《办法》对房屋转租也只是作了原则性规定,语焉不详,不便于操作,适应不了当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房屋转租市场管理工作的需要。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虽然对出租房屋的条件进行了设定,但却没有对违反规定而设置的处罚条款。这一“缺失”在房屋租赁条例中同样存在。如此,使得很多群租房东或二房东,对法规和规章置若罔闻,根本就无视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和制约性。前述群租所涉及的问题,尽管现有的法律(规章)在房屋租赁、物业管理和治安、消防、卫生等方面都有所规定,但由于法规对群租行为缺乏规范和明确制约措施,从而增加了治理的难度。此外,传统计划经济遗留的国家对社会劳动力的垄断性安排、固化的城乡用工制度、偏于城市人口的福利保障等,不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力流动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也通过城市民工居住条件的恶化折射出我国相关立法制度的缺失。
(五)其他个人需求
诸如出于便利的考虑等。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颁布的《雅典宪章》中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活动的正常进行。其中认为工作的主要问题便是“从居住地点到工作的场所距离很远,造成交通拥挤,有害身心,时间、经济都受损失”。外来务工人员需要在适当的地点找到通勤成本与居住成本都低廉的合适的居所,而恰恰由于城市功能的深化,在大房型、高房租的高尚社区周边希望降低居住成本,只有通过“群租”这一特殊的方式实现。这事实上反映了城市功能统筹的不足。
四、群租治理的思考
如何对群租现象进行治理实际上是一个难题,无论是自住居民还是群租人群,实际上所寻求的都是自身基本权利的保障,而现在中国社会往往将这二者放在对立面上,但是以基本权利对抗基本权利,是没有真正的胜利的。城市面临的治理困境时:深受群租困扰的城市政府和城市居民们联合采取的“运动式取缔”,往往治标不治本。要解决群组的问题,就要缩小收入差距、抑制房价、优化保障型住房政策以及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但是目前来看,缩小收入差距与抑制房价并非朝夕可以完成,也不是简单的提出就可以做到,是一个漫长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而我们目前户籍制度改革也处在起步阶段,一些地区开始试水,这里重点针对保障型住房政策提出一点思考。
一,基本思路是大力发展公共住房国外住房供应体系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市场商品化交易部分和政府保障部分。由于住房具有社会保障性质,几乎所有的国家政府都会为保障公民基本的居住权,而为中低收入阶层解决住房问题提供帮助。所谓公共住房,指的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居住问题,由政府直接投资建造或以一定方式对建房机构提供补助、由建房机构建设,并以较低价格、租金向中低收入者迸行出售、出租的住房。它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其一,政府的干预性,公共住房是政府进行再分配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二,需求对象的有限性,主要是中低收入者:其三,经营目的的非营利性;其四,分配标准的复杂性;其五,价格的低廉性,公共住房的出售或出租的价格低于一般的市场价,差价主要来源于政府在土地供应、房租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性补贴。例如,新加坡实行“居者有其屋”政策时,土地价格是倒过来算的,即先把老百姓能承受的价格算出来.比如普通家庭4~6年的收入是多少,如果平均是25万,那么房价就定在25万。从25万里扣除建筑成本、房地产商一定比例的利润(非暴利)后,剩下的就是土地价格,然后按照这个价格卖给房地产商。房地产商不拿暴利,政府卖土地也不要暴利,这样百姓就能买得起房了。
二,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共住房专业管理体系。在公共住房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专业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系由不同的机构组成,这些机构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决策层和执行层。决策层指为公共住房专门成立的决策协调机构,负责制定政策和长期发展计划,整体负责与计划、财政、金融、土地、法律、建设等部门的协调运作。执行层具体落实公共住房建设和运行。例如。韩国设立了国家住房政策审议委员会,作为公共住房的决策协调机构。执行层为建设交通部,下设韩国住房住宅公社和大韩土地开发公社,专门负责建造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出租公房。
三,通过完善的制度确保公共住房分配的公平。公共住房属于政府福利,能否公平合理地分配,直接关系到公共住房政策实施的效果,国外在公共住房分配方面有两点很重要的经验:第一,要明确“公共住房是为最需要的人提供住房保障”这一原则:第二,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才能保证公共住房分配的公平性。以新加坡的组屋政策为例,这一政策成功解决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目前,有85%左右的新加坡公民住进了政府建造的组屋,其中,93%的居民拥有房屋产权,7%的低收入家庭是向政府廉价租赁。除了政府大力发展的因素,其完善的分配制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群租总结
整治“群租”行为,维护群众利益
专项工作总结
2013年,根据X综治办《关于深入做好2013年市、区平安建设实事项目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深入做好住宅小区“群租”的整治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群租”整治专项活动。
我镇由社稳办、派出所、城管、房管部门、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整治小组,对XX社区“XX小区和XX新村”开展“群租”专项整治。经过几个月认真、努力、积极、有效的工作,截至2013年11月中旬,“群租”整治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下面就开展的“群租”整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XX小区和XX新村“群租”基本情况
XX社区管辖范围内的XX小区和XX新村,建筑户数为186户,其中群租户9户。大部分群租人员属于外来务工人员,年龄在30岁以下,主要工作在辖区的几个大型企业,如:XXXX、XXXX、XXX等,而且流动性较强。
二、“群租”整治工作主要成效
由XX社区及社区居委会牵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社区两个小区的“群租”整治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主要包括:
1、“群租”整治工作,基本消除 “群租”扰民现象
自3月份开始,经过试点整治和全面整治两个阶段大量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原有的15户“群租”户已经大部分整治完毕。通过给育龄妇女免费体检及外来人口信息登记等契机,我们对出租户进行教育、帮助,其中自行整改7户,原来居民反映扰民的群租户现在已没有发现居民再次投诉的现象,基本完成“群租”整治目标任务。
2、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在整治“群租”工作中,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如在小区宣传栏刊登“群租”宣传资料;制定并入户下发的“群租”整治通告;制作的“群租”整治相关宣传标语,发出整改通知书200余份,组织工作人员上门谈话等等,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到了“群租”的危害性及整治“群租”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纷纷表示愿意配合社区进行整治“群租”工作,并要自觉抵制“群租”行为,以创造一个和谐、安全、卫生的居住环境。
3、新“群租”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在整治现有“群租”户工作的同时,新“群租”行为也得到了有效遏制。如2013年8月10日,XX小区一居民预将房屋出租给一家酒店10多个员工作为集体宿舍,被本楼的居民投诉到社区,经过社区和全楼居民的劝阻和妥善处理,制止了“群租”行为的再次发生。
4、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立
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长效管理机制的探索及初步建立,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加强对房地产中介公司的宣传和监管。如要求各中介公司规范租赁合同,不得添加相关违反租赁管理的条款,尤其是不能对房屋擅自进行分隔;同时,中介公司要向租赁双方发放统一印制的《“群租”整治告知书》,明确告知租赁双方不能进行“群租”,并将告知执行情况列为中介机构的日常检查内容之一。
二是强化物业公司对“群租”行为的发现和制止机制。如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加强安全防范工作,严格加强对非本小区人员的出入管理,一旦发现“群租”现象,及时劝阻并报告社区。
三是强化居民的自我管理作用,加强政策宣传工作,通过印发、张贴宣传材料,向居民宣传居住房屋租赁管理的有关规定以及本市开展“群租”整治的有关政策举措,规范房屋租赁行为。
三、“群租”整治工作具体做法及主要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责任
为了更好的发挥社区、居委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合力,组建整治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依托楼长、业主委、物业公司等基层力量,切实落实各项整治措施。
2、细致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全面掌握“群租”情况
联合物业公司,阶段性开展 “群租”摸底调查,为制定详细的整治工作计划打下扎实的基础。
3、开展试点整治,积累成功经验
通过前期的调查、摸底、宣传、教育,其中包括与二房东、承租人谈话、下发《整改告知书》,这两次“群租”整治联合行动的成功,为下一步整治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今后即将开展并完成整治任务目标有了更为坚定的信心。
四、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XX社区的“群租”专项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是,要彻底消除“群租”现象,防止回潮,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工作建议:
1、开展“群租”整治工作是阶段性的工作,经过整治后要将它纳入日常性的管理工作,要从现有的社区专项管理工作转入日常的物业管理工作,一方面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建立相应的小区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物业专管员加强日常巡查、从源头解决“群租”这一社会问题。
2、建立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这需要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将“群租”禁止事项列入《业主规约》,成为全体业主必须共同遵守的约定,形成自我管理机制。同时,业主的权利遭到侵权时,鼓励和支持业主通过司法途径按物权法来解决“群租”这一社会现象。
3、从分发动群众及协管员的监督作用,遇到或发现群租行为立即报告,并予以劝告,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外来人员居住证人房关联,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杜绝一户多人,群租等现象发生。
XXXXXXXXXXXXXXXX
2013年11月18日
第四篇:整治群租总结
广宣传 细排摸
加大整治力度 规范出租房秩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我沧海社区开展 “群租”整治的工作。对我来说,这也是向大家学习的一次机会。“群租”工作是目前社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难题,“群租”行为所引发的物业纠纷、消防安全隐患、治安安全隐患,给社区良性有序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影响了小区居民的和谐安宁。为此我社区根据区、街道两级政府要求,大力开展 “群租”整治工作。现将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沧海社区地处新成路街道东南部,东至泥家浜,南至嘉戬公路,西至茹水路,北至颐康家园,共三个自然小区,分别是沧海绿苑小区、鸿达嘉苑小区和嘉泉别墅小区,共计住宅1740套。初步统计社区居民房屋出租率约30%,特别是沧海小区作为纯动迁配套商品房小区,居民出租现象更为普遍。加之我社区紧邻方舟时代广场商圈、附近又有仓场路、墅沟路商业街,小区租赁供需两旺,其中不少商家租赁房屋用于员工宿舍,群租行为引发矛盾频频出现。
二、主要做法:
(一)多层次、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对“群租”行为的危害性认识度。从去年6月开始,根据街道综治办统一部署,居委在小区出入口、主干道旁悬挂“共同抵制“群租”行为,共创和谐平安新成”宣传横幅。发动居民楼组长在每户居民信报箱中发放群租相关文件法规告知单,并且在6月下旬,协调相关部门在沧海小区活动广场开展便民主题活动,制作群租问答展板、发放宣传折页,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居民对群租的危害性认识。同时利用社区居民宣传栏,实时更新本市、本区关于政府对群租整治的新闻报道、典型案例、处罚新规等信息。
(二)多人员、多方法,有效整合人力资源、全面彻底地排摸群租涉嫌对象。
一是排查实行常态化。为切实推进专项工作开展,我社区坚持做到“两个必须”即每月重点必须回头查,每季度必须开展一轮普查,建立了定期上门排查和日常走访的发现机制。居委干部带头充分调动综治协管员、房屋协管员、物业管理维修等多人员,按门幢对辖区所有出租屋入室核查,统一登记制表,存档备案。居委工作人员日常与居民的工作联系中,每个人都注意对居民反馈信息的收集汇总核查,对于12345热线、来信转办件即知即查,及时跟踪反馈。
二是方法实行多样化。我们在工作态度上坚持严谨踏实作风,对于白天不在的,安排人员晚上入门;对于不肯开门,不配合检查的,联系房东,邀请社区民警共同上门核实;对于群租特
征把握不准的,邀请房管办共同认定。通过不断更新梳理,对社区内群租嫌疑对象做到排摸准、底数清。
(三)多部门,多方位,理和法双管齐下、积极推动 “群租”整治工作。
一是整治有力。对于先期排摸的涉嫌群租名单,社区统一上报至街道综治办。居委干部做好配合协调工作,由街道综治办牵头街道房管办、派出所分期分批在街道综治调解室约谈群租房东、二房东或酒店、美容店等商业负责人,耐心解读相关租赁管理法律法规,明确告知其行为存在的各类隐患,送达群租整改告知单,规定其整改的内容和时限要求。居委工作贯穿始终,对锁定对象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对于自愿整改完毕的,进行拍照存档,对于未按要求履行整改义务的,请求街道联合执法,综合整治,通过理与法的双管齐下,今年来沧海社区的“群租”行为得到了明显的遏制,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自年初至今,相关职能部门共发放整改通知15家,其中强制整改5家,自行整改9家,有1家正在督促整改中。整改中,我们要求承租人员签订《出租居住房屋安全承诺书》,按照相关法规要求,正确使用出租房屋。经过街道多策并举,以及多部门紧密配合,辖区内“群租”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有效遏制了辖区内“群租”的现象,进一步保障居民区的良好生活环境。
二是管理长效。沧海社区通过自身所承担的相关居务工作,把对外来人员来社区办理《上海市居住证》和《上海市临时居住证》开具居住证明工作与小区内规范房屋租赁行为工作有效对接,要求房东、房客签订好《出租居住房屋安全承诺书》。居委通过定期召开社区管理委员会议,及时通报小区“群租”新的动
态,督促物业公司从源头控制,加强门卫对涉嫌“群租”物资装备、人员进出的管理。对出租房经常性开展治安、消防安全复查,一经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整改。为努力创造和谐、安全、健康的居住生活环境,作出社区应有的奉献。
以上汇报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和指正。谢谢!
2014年8月
第五篇:关于“群租”问题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群租”问题的调研与思考——以月浦镇为例
一、背景与意义
近几年,随着房价的直线上升与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上海的租房成本也急剧增大。所以,很多人想通过合租的形式来减轻经济负担。为了迎合这一需求并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房东们开始将手上的房子分割成尽可能多的小间,当每个小间少于5平方米的时候,“群租”也就随之产生。当“群租”越来越普遍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时,就会对其周边的环境、治安等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本文以宝山区月浦镇为主要的调研对象,就“群租”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可以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
二、月浦镇“群租”的现状
“群租”现象在上海是非常普遍的,既存在于市中心的小区里,又存在于城郊接合部的工业区周边,还存在于部分农村地区。
月浦镇处于城郊结合部,位置上紧临宝钢厂区,集聚了大量的建筑、维修、餐饮等延伸产业,外来人员相对集中。来自月浦外口办的一组数据显示,2008年月浦的外来人口达到58825人,其中承租者为49418人,自购房者为3667人,冶建房者为4442人,婚嫁房者为1298人,承租者占到了84.01%,2012年月浦外来人口达到80034人,其中,承租者64418人,自购房者为4868人,冶建房者1965人,婚嫁房8883人,承租者占的比例变为80.49%。虽然2012年承租者所占比例与2008年相比有所减少,但是由于2012年外来人口基数变大,其实际的承租者还是只增不减。所以,月浦房屋租赁的市场依旧很大,在此进行“群租”的调研是有实际意义的。
婚嫁, 2.21%冶建, 7.55%自购, 6.23%婚嫁, 11.10%冶建, 2.33%自购, 6.08%承租, 84.01%承租自购冶建婚嫁承租, 80.49%承租自购冶建婚嫁图一 2008月浦镇外来人口住房状况
图二 2012月浦镇外来人口住房状况
2008年与2012年各项外来人口住房状况比较(单位:人)
三、对“群租”的态度
为了探究不同人群对“群租”房的看法,我们制作了一份“群租”房调查问卷,考虑到自购人与承租人不同的心理,我们的调查问卷分为两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所有人都要填写的,包括“月收入”、“房屋类型”、“群租房区域”、“对群租房整治的态度”、“群租房的影响”等五个调查项目,第二个板块是针对承租者设计的,包括“职业”、“承租面积”、“租金”、“承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选择租房的原因”等六个调查项目。
我们通过去镇、村承租房和居民小区进行走访和调查,共发放了100份问卷。通过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后发现,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40%是自购房者,有60%是承租者。在谈到对政府整治群租房的态度时有91%受访者表示支持,但当问及群租房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时,自购房者与承租房者呈现出不同的观点。95%自购者认为“房子被过度利用,带来治安、消防隐患,降低了群租房小区升值空间”、85%自购者认为“租客流动频繁,易产生物业纠纷”,17.5%自购者认为 “租金便宜,解决了部分低收入的住户问题”、7.5%自购者认为“居住人数较多,适当缓解了租房市场供需紧张状况”。而承租者在回答这一问题时稍有犹豫,85%承租者认为“房子被过度利用,带来治安、消防隐患,降低了群
租房小区升值空间”、83.3%承租者认为“租客流动频繁,易产生物业纠纷”,65%承租者认为“租金便宜,解决了部分低收入的住户问题”、65%承租者认为“居住人数较多,适当缓解了租房市场供需紧张状况”。具体统计结果见下图。
100%90%80%70%60%50%40%30%20%10%0%95%85%85%83.30%65%65%房子被过度利用,带来治安、消防隐患,降低了群租房小区升值空间租客流动频繁,易产生物业纠纷租金便宜,解决了部分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居住人数较多,适当缓解了租房市场供需紧张状况承租者17.50%7.50%自购者图三
自购者与承租者对“群租”现象的看法
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自购者还是承租者,绝大多数人都认同群租房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对于其正面影响,只有承租者中有较多数人表示认同,这点差异可以理解为与承租者的切身经历有关。虽然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群租”的负面影响,但是考虑到租金以及租房难度的问题,他们还是选择承受“群租”带来的不良影响。
在针对承租者的问卷中,我们发现,他们100%是打工族,其中30%的承租者的承租面积是5-10平方米,70%的承租者的承租面积在10-15平方米,没有5平方米以下的承租者。如果只从表面数据来看,群租房现象已经不存在了,但实际上,我们把承租面积为5-10平方米的这部分受调查者划分到可疑“群租”范围,因为如果受调查者不是单独居住的话,那么,他们也可以算作为群租。
在这些承租者中,有高达88.3%的人认为公共卫生差,另外还有21.7%的人认为生活水平低。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们还会选择租房呢?问卷显示,有95%的人认为交通便利,有98.3%的人认为租金便宜,还有23%是因为单位安排的缘故。由此可见,对于承租者来说,交通因素和租金因素是他们最主要的两个衡量因素。
四、“群租”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调查者对“群租”存在负面影响持认同态度,那么,“群租”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进行了走访调查后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治安压力
由于“群租”区域的人员成分复杂,不同人员的作息时间也不尽相同,所以很容易引发各种问题,具体表现为:
1.盗窃。当与室友作息制度错开时,往往会发生顺手牵羊,趁机盗窃的行为。
2.扰邻。有些人员半夜回家,且声音嘈杂,严重影响到邻里的休息,严重时极有可能会引发邻里冲突。
3.人身伤害。这类现象多发生于男女混租的房屋内,受害者多为女方。
(二)卫生压力
1.出租屋内。由于房屋设计时是按照一户设计,所以,当人 员过多时,容易造成卫生间的堵塞甚至污水外流。
2.小区内。由于人员复杂,素质参差不齐,经常会出现垃圾随意堆放甚至从天而降的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三)公共设施压力
1.门禁设施。很多小区有门禁设施,一般一户三张门禁卡,当出入人员过多,便会出现门禁卡不够用的情况,这时便会有人将门禁的点电线剪断,既危害到其他居民的权益,又破坏了公共设施。
2.健身设施。每个小区都有健身器材,调查显示,在“群租”区域,健身器材的损坏程度相比于其他小区更为严重。
(四)安全隐患
该部分隐患主要是由于在群租房内私拉电线,滥用电器,导致火灾,同时房内人员集中,房间出口唯一,容易发生重大事故。
五、解决“群租”问题的建议
月浦镇在治理“群租”问题上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组建了整治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依托楼门长、业主委、物业公司等基层力量,切实落实各项整治措施,还与房屋中介公司进行了沟通,要求他们规范租赁合同,不得添加相关违反租赁管理的条款,尤其是不能对房屋擅自进行分割,要明确告知租赁双方不能进行“群租”等。此外,强化物业公司对“群租”行为的发现和制止机制,严格加强对非本小区人员的出入管理,一旦发现“群租”现象,及时劝阻并报告社区,除了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治理“群租”现象外,还初步建立了遏制“群租”现象出现的长效机制。
上述的措施概括起来,可以用一个“不”字来概括,即负责部门规定有关单位或者有关个人“不得”进行哪些行为,而且这些
“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们小组认为,这些措施虽然治理了“群租”问题,解决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却忽视了群租房承租者的情况,上面的调查结果显示,承租者租房最看重的是交通与租金两个因素,当交通便利,租金便宜的群租房消失了,他们的生活压力是不是加大了呢?考虑到这点,我们小组提出了一下几点意见,与上文的“不”对应,我们称为“要”:
(一)政府要帮助。
政府可以在一些大型工业区的周边建立集体宿舍,然后出租给企业,用以解决员工的住宿问题。
(二)企业要负责。
有关部门可以制定法规,强制某些类型的企业或者外来员工超过一定数量的企业要为员工安排住宿,住宿条件要接受审查,严格把关。
企业也可以通过租房补贴的形式,使员工在自己开销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物业要评比。
将“群租”纳入评比指标,对一定区域的小区进行评比打分,营造出建设文明小区的良好氛围,促使物业主动对小区进行监督。
六、整治“群租”房现象反思
2008年起,在区房地局的垂直管理下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全力推进整治工作。本着“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月浦镇制定了2008“群租”整治工作计划。首先摸清底数,严格按照“群租”标准统计群租户数,对“群租”现象严重的小区进行集中整治;
其次为减少联合执法带来的负面影响,认真做好群租户的思想工作,选择合理的整治时间;最后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防止“群租”回潮,遏制新的“群租”现象产生。月浦镇不仅将“群租”整治的绩效纳入相关部门领导和社区干部的考核指标,作为物业管理工作考核和小区经理评比的重要内容,还通过全面梳理形成了“六个要”的工作机制。即:一要充分发挥镇住宅小区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及时解决“群租”整治中出现的难点、热点;二要优化业主自我管理模式,及时将有关禁止“群租”的条款列入业主公约;三要加强整治后小区的日常管理;四要加大对房地产经纪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五要坚决制止新的“群租”行为,切实做到接报一件处理一件;六要各物业企业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宣传工作,减少“租赁户”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月浦镇的群租房的整治工作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根据走访现在本镇的群租房基本没有,百姓对此非常满意,但是市中心仍存在“群租”房问题,这就给我们一个思考,怎样看待眼下仍健在的“群租”现象。
首先,“群租”现象的出现一般来说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紧密相联。它只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多方面的社会原因导致的。无论是相应的业主、物业公司、社区还是政府不应该一味的恐慌、一味的喊打,而要冷静面对,看到问题的本质,然后从源头上进行解决,房客与其他业主在同一个蓝天下生活,不应是一种剑拔弩张的关系。“群租”现象不能简单取缔,否则只会加剧社会不同阶层的对立。对于一些反对“群租”的小区业主,他们的利益保护可以通过制定小区物业公约,在公约中明确规定房屋出租不得分
割、不得转租来解决,而不是必须通过公法的强制介入来否定。
其次,当按照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需要,整顿“群租”以后,为公益服务的政府一定要考虑“群租”现象中的弱势一方——“群租”的承租人的安顿问题。他们大多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为了本地的发展早起晚归奔波于各个岗位,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奉献我们的经济发展都能更上一层楼,所以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生活质量。现在上海实行了廉租房制度,可是申报条件中有拥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限制,使其不得不住在单位提供的相对便宜却简陋的小隔间内,本地区可利用现有的空置房屋进行统一改建,让有资质且有经验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租给还没有能力购置房产或能够承担民宅租金的外来建设者,让劳动者有所居。廉租房可以参照大学宿舍的形式改建和管理,有多人间、双人间和单人间等多种形式,租金价格不同,居住的舒适度也不同,积极开展申报工作,最大限度解决外来建设者的后顾之忧。
最后,对还没有出现“群租”房现象的地方,当地政府应该以民生为本,注意解决当地的住房问题或者低端房地产租赁市场供给问题。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在审批开发商建房申请的时候应该限制大户型房屋的数量,以便从实际上扼杀“群租”行为。也可将城市配套建设或者将整幢存量房、空置厂房改造成公寓,满足社会需求。上海市开展住宅小区整治“群租”工作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将坚持“堵疏”结合,妥善解决“群租”房客的居住问题。待上海市《关于闲置非居住房屋临时改建宿舍的暂行规定》正式下发后,将集中审核一批闲置的非居住房屋,改建为宿舍,以遏制“群租”现象出现。
七、结语
“群租”现象从产生至今经历了形成期——兴盛期——衰退期,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付出了艰辛的汗水,最后得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结果,“群租”现象在近几年有所收敛,给广大居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一个可喜的结果。但深究“群租”根源后发现现今的贫富差距急速加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社会使更多的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没有安身立命之所。这是一种社会问题,不能光靠公权力来解决。要消除这一现象关键在于缩小贫富差距,政府制定适用于中低层购房者的房型,减少大型房型的提供来迎合时下的需求,使“群租”需求降低,最终根治这一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