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地理专业设置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旅游管理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建筑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理信息系统、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北京联合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
天津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勘测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河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察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安全工程、石油工程
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
太原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绘工程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科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城市规划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理信息系统、资源与环境
沈阳大学:地理科学、旅游管理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
吉林大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资源勘查工程、土地资源管理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地理科学、生态学
吉林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科学、旅游管理
东北林业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
佳木斯大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
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旅游管理
东南大学:环境工程、地理信息系统
河海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水务工程
南通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科学、旅游管理、环境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徐州师范大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城市规划
宁波大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城市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工程、地理科学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淮阴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方向),、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科学
集美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方向)、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遥感与空间信息工程方向)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生态学
东华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测绘工程、地球化学
江西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
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旅游管理、环境科学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旅游管理
河南大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
信阳师范学院:地理信息系统
武汉大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第四纪地质学)、地质学基地班、地质学(地质调查与开发)
武汉理工大学:矿物资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旅游管理
湖北大学:地理科学、旅游管理、导游、地理信息系统
湖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
湖南师大: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中南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工程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地理(师范)、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绘工程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国土资源与环境、水资源与环境、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
华南师大: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含“不动产与国土资源管理”和“区域物流规划”两个专业方向)
桂林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质学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方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地球物理学专业、宝石与材料工艺学专业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科学
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工程、环境工程
海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旅游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西南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重庆师大:地理科学、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系统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长安大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工程(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矿物加工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旅游管理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旅游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
西北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球化学、地理科学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城市与资源学、地理信息学、环境科学
宁夏大学:地理科学(师范)、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石河子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旅游管理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旅游管理
第二篇:国内开设房地产专业高校及其课程设置
国内开设房地产专业高校及其课程设置
上海财经大学
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中外合作)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房地产理论功底、熟悉国内与国际房地产法规制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投资、房地产策划及房地产评估等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专业课:房地产金融、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估价、房地产营销、项目评估与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概预算、抵押市场、城市规划等。毕业生适合在房地产领域的项目论证、可行性分析、中介咨询等相关领域的工作,能在房地产行政管理机关、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公司、银行、投资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房地产估价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外企事业单位工作。
重庆大学
建设管理及房地产学院:房地产系(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
房地产系开设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建设与房地产法规、现代企业管理、房地产经济、市场营销、资本运作,财务管理、房地产经营、项目管理等方面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全面接受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的专业基本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房地产领域从事项目开发、市场研究、战略策划、产品研发、项目融资、项目评估、建设管理、营销推广、企业管理及物业管理的复合型高级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适合于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工作。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房地产经济理论问题及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评估,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项目投资与融资、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和房地产行政管理的能力。
主要课程:城市土地管理、房地产法规、房地产经济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设计、技术经济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工程估价与成本控制、工程施工、房地产开发项目合同管理、财务管理、房地产项目全程策划、房地产项目投资与融资、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评估、物业管理、区域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运营与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消费心理学、住宅产品开发与设计、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
毕业生主要从业领域:建筑、房地产、工程设计、工程咨询、房地产咨询、工程造价管理、金融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科研、教学和行政管理等部门。
沈阳建筑大学
管理学院: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
1、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基本知识和土木工程技术,在房地产领域从事项目策划与决策,在工程投融资领域、在工程项目建设领域、在工程造价领域以及在房地产项目全过程管理领域中从事具体操作和进行管理的复合性人才。
2、培养规格:
专业采取“三明治”教学模式(即:校内教学3+校外实践0.5+毕业设计0.5)。学生通过系统学习,系统掌握房地产领域、工程建设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专业软件操作能力,系统掌握房地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并具备房地产项目开发、房地产经
营管理、房地产营销策划、房地产投资咨询、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并具备从事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设计与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3、主要课程:
管理学、财务管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土力学及地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工程估价、会计学、统计学、工程经济学、运筹学、工程结构、经济法、房屋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工程识图、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房地产法规及工程项目融资等
4、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房地产企业从事房地产投资策划、房地产营销、房地产项目管理、物业管理;可在中介结构从事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房地产咨询及工程造价咨询等工作;可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施工管理;可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管理、教学及研究工作;也可在国内外工程承包企业及房地产企业等从事工程造价相关业务。
5、其他说明:
本专业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外特色专业。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本专业的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中央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
主要课程:房地产经营管理、土地经济学、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城市经济学等。
北师大珠海分校
不动产学院: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不动产经营管理、不动产建设管理方向)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经济学、管理学、法律与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有房地产企业战略规划、项目全程策划、项目投资分析与评价、项目融资、资产管理、物业运营与管理、房地产评估、房地产金融、房地产税收、房地产保险、房地产市场调查与研究、房地产市场营销及社区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房地产企业管理、房地产策划、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估价、资产评估、房地产经纪、物业管理等领域的工作,以及政府土地与房地产管理等相关领域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专业主干课程
房地产政策与法律、工程建设法律、房屋建筑学、居住区规划、建筑工程概预算、房地产测量、建筑CAD(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建筑材料、土地利用规划学、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开发、房地产营销、房地产估价、房地产项目策划、房地产项目管理、商业地产、财务管理学、房地产企业会计、不动产税收、房地产金融、房地产经纪理论与实务、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室内设计与装修管理、区域房地产市场分析、海外房地产等。
3、就业领域
可以在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管理咨询机构、房地产策划机构、房地产评估机构、房地产中介代理机构、物业管理公司、与房地产业务相关联的金融机构、保险机构、传媒机构等从事相关工作;可以在毕业一定年限后报考国家的有关执业资格,如房地产估价师、资产评估师、土地估价师、咨询工程师、建造师等;也可选择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区域经济、社会学、土地资源管理等方向进行深造。
华中师范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
商学院:房地产系(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建筑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具有房地产投资、开发、营销、评估、项目管理等各项理论知识和策划能力,适应房地产经营管理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与投资、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法、物业管理、建筑识图、建筑概论、高等数学、商务与经济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原理、金融学、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专业英语等。
3、就业流向
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企业;物业管理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金融行业房地产研究部门;等等。
兰州商学院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房地产经营管理(四年制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房地产经营和土木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能够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和房地产投资开发领域从事项目全程策划、项目投资与融资、房地产工程造价全过程工作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建筑工程概论、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市场、房地产经纪、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投资与分析、房地产金融、物业管理、城市经济与城市规划等。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宁夏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
1、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学生“基础扎实、人格健全,具备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具有房地产经营管理理论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方法,适应现代社会人才需求,具备在房地产管理部门、房地产及建筑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以及金融等行业从事房地产行政管理,政策研究与信息咨询、房地产开发管理、房地产估价,中介服务、建筑工程管理、销售代理、项目策划、营销策划、项目投融资、物业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的现代化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2、培养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熟悉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的有关制度、政策和法规;系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房地产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经济、金融和管理知识;掌握较强的实际专业基本技能,具有依法处理房地产有关问题及科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3、主干课程: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制图与CAD辅助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制度与法规、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评估理论与方法、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项目策划、物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等。
4、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福建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工程建设与管理服务的需要,掌握与房地产经营管理相关的经济、管理、法律和工程技术等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接受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土地估价师和物业管理师的基本训练,能从事房地产策划、开发、营销、评估、咨询、经纪和物业管理等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专业培养特色:
本专业在以土木工程为背景、工程管理为依托的学科优势下,通过严谨的教学和丰富的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懂建筑、会经济、善经营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本专业设置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两个专业方向。
3、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房地产投资咨询机构、房地产金融机构、房地产评估公司、房地产经纪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建筑业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及其相关房地产企事业单位服务,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房地产金融、房地产项目营销策划、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评估、房地产经纪、物业管理、社区管理、房地产交易管理、房地产项目管理以及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等工作。
4、主要课程:
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经济学、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概论、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估价、房地产法律法规、房地产融资、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策划、房地产合同管理、房地产经纪、物业管理概论、物业设备管理、建筑智能化管理、社区服务与管理等。
5、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香港大学
建筑学院:房地产及建筑系
测量专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的有效管理。培养学生了解专业测量师的具体工作,包括房地产估价、项目发展及推销、工程管理、成本控制及设施管理。
四个核心课程,第一是建筑技术;第二是项目的管理;第三是法律,包括土地法律,经济方面的法律; 第四就是房地产的经济。我们系的课程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专业个案的分析(Surveying Studio).这个是什么呢?我们用一些真的案例,也有些老师出的题目,学生分成不同的组,然后每个星期见老师,我们把这些核心的课程放到专业个案里面,让每一个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充分实践毕业后工作的场景,积累经验。还有每个学生要做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很重要,这个题目都是学生自己选的,当然跟测量学有关系的。
我们课程里面有一个测量工作坊(Surveying Studio)的课,他是研究案例的,可以把自己当做公司的经理或者怎么样,教授会给我们一些案例,这些案例就是平时工作遇到的问题,比如说上海有一座很旧的楼,我们去发展他,我们怎么样去发展,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整个过程是什么样的,从一开始制定这个计划,到后来慢慢怎么施行,解决融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感觉自己身临其境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犯错误,但是你学到的东西不是简单以分数估计的。我们测量坊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第二年会和建筑系,和工程系有一个很大的项目,大家模拟,建一个房产这样一个案例,我们会和真正读建筑的同学,假设他们是建筑师,他们一起合作,就好象把一个项目建起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学到很多,你真的会很享受这个过程,你看到自己的成果出来,我们最终会做一个模型或者方案出来,你真的会觉得很开心。
广东商学院
资源与环境学院: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系统学习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房地产营销、房地产评估、建筑学、城市规划和物业管理等基础知识,接受房地产开发、营销、评估和物业管理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房地产投资开发、房地产营销与管理、房地产估价及其他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在房地产相关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项目开发、市场研究、战略策划、产品研发、项目融资、项目评估、建设管理、营销推广、企业管理及物业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人才。
培养规格:本科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基础、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营销策划、房地产金融与投资、房地产测量与制图、房地产信息系统、房地产政策与法规、城市经济学、土地管理学、城市规划原理、房地产开发、财务管理、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制图、不动产估价、投资项目评估、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物业管理、建筑CAD、房地产经纪实务、房地产经营管理专题。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筑CAD、建筑项目评估、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等课程实验(上机)教学、房地产专业实训、社会调查与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就业方向:房地产行政管理机关、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公司、银行、投资咨询公司、房地产估价师事务所和中介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房地产相关工作的中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
第三篇:论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及课程设置
论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及课程设置
刘健
(西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我国在推进改革开放、改革管理体系和提高管理水平的进程中,公共事业管理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强公共事业管理可以促进政府转变职能,进一步缩小政府规模,提高政府效率,把大量过去由政府统管统揽的社会公共事业“转移”或“承包”给社会非营利机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位教育,对于培养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公共事业管理内涵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
所谓公共事业,就是指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以社会公共事务为基本内容并包含必须的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事务的活动及其结果。公共事业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社会公共事务、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人口、资源与环境保护,以及通讯、邮电和公共交通、水、电、煤气组成的公共事业等。公共事业的最大特点是公共性。其公共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公共事业的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公众,具有公众性;
第二,它的服务内容涉及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所以带有公用性;
第三,第四,它的服务目标是实现公众的共同利益,因而带有公益性; 一般情况下,社会公众在享受公共事务所提供的服务时是不需要交费的,有时为了弥补公共事业的经费不足,或者为了平衡在享受公共事业所提供的服务方面实际存在的差异,也会采用收费的办法。因此,公共事业以非营利性为主,并在某些规定范围或空间内具有特定的营利性。
我们可以据此给公共事业管理作出如下的定义:所谓公共事业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为了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依法对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以及具有一定社会公共性的经济事务的活动及结果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在国外多称为非营利机构(简称NOP),即不以盈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组织性、民间性、非盈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是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五大基本特征,其中无利润分配机制是关键。即公共事业组织所强调的是这些组织的宗旨不是为了盈利,但它们的存在目的不是为了盈利并不等于说它们不可能盈利。事实上它们往往收入大于支出,但它们赚取的利润必须服务于组织的基本使命,用于扩大向社会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而不是将利润进行分配,充分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性特征。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地培养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项比较新颖的管理类学科,而在国外。。。。。。。。资料表明,近20多年来,美国高层管理人员中具有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的比例。。。。。。。人员中约有10%~20%获得了公共事业管理或相近专业学位。政府在招聘公。。。。。。。。有公共事业管理硕士学位。我们应当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兴办公共事业管理学。。。。。。。。部门培养大批高级管理人才,满足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公共事业管理的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共同需要和协调发展,采取各种形式,对社会的公共事务进行生产、调节和控制,所以公共事业管理是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在比较高层次上交叉、综合运用的一个管理学科。因此,公共事业专业旨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专业特色明显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该专业的人才应具有一下特征:
(1)具有为公共事业服务的意识。社会的发展、公众的整体利益的实现、协调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宗旨。这要求从事公共事业工作的管理者要具有为公共事业服务的意识,将服务公众与社会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核心。
(2)具有社会化的管理责任。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行为与公众整体利益之间存在着目标的一致性与实现方式的矛盾与冲突,个人利益在实现的过程中主观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客观上又是要求从社会及公众利益整体上为其提供保证、支持与协调,对有损于社会及公众利益整体的行为予以约束和限制,这就要求公共事业管理工作既要立足于整个社会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又要从整体的角度保证个体的正当利益的实现。因此公共事业的管理者必须具有社会化的管理责任,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体察民情民意,保证社会正常运行与公众整体利益的实现。
(3)具备综合知识结构和全面的管理能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涉及多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科,如经济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统计学等。而且公共事业管理面对的问题涉及社会发展、公众利益、个人利益、三个不同的层次,涵盖广泛的领域,服务对象涉及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及各类公众,其操作具有复杂性,这就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思维敏捷,善于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与把握大局,具有开拓与创新能力,具有全面管理才能。
三、公共事业管理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国家教育部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其具体要求是:通过学习与训练,毕业生能“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具有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与写作能力”等。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能力,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构造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公共事业管理的知识与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传统学科知识与新兴学科知识有机结合,知识、素质、智慧、技能有机结合,理论和应用有机结合,善于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有利于人才全面成长的科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确立明确的专业培养方向。确立明确的专业方向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方向涉及社会公共经济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文化管理、保险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社会劳动管理以及城市事务管理、农村事务管理等,高等学校。。。。。。。。。个作为其专业培养方向。
(2)明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构造合理的教学。。。。。。。。上强调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体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其它课程有机配置,突出主办单位的专业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构成。。。。。。。群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技术基础课群组和专业课及专业特色课群组三大类。
(3)强调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培养公共事业管理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①公共事业管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突出公共事业的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必须是以公共事业管理课为核心、各门专业管理和其。。。配置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在人才培养中,要合理搭配素质、能力、方法、知识培养的比例。②强调课程设计的创新与发展,培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过去的课程内容从整体上说缺乏或比较缺乏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机制,通过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完成素质教育目标。③处理好课程体系、内容的厚与薄的关系,培养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人才。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生社会适应性的专业业务基础,在教学内容有增无减的情况下,加强专业基础的建设应该立足于解决好课程内容的容量和含量之间的矛盾,提高这类课程教学的质量、效率和效益。④加大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的比重,使学生及时了解专业前沿和热点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不断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设想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用的高校教学资源,解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办出自己的特色。其课程设置分为:
(1)基础课及公共课群组。它包括:
第一,基础理论和政治素质课群。它由高等数学、外语、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课程组成。这部分课时约占总课时的15%左右。
第二,人文基础和能力素质基础课群。它可由法学概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原理、公共关系学、管理秘书、计算机文化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组成。这部分课时约占总课时的20%左右。
(2)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技术基础课群组。它包括行政管理原理、公共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公共关系学、行政法学、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定量分析、管理经济学等课程。这部分课时约占总课时的35%左右。
(3)专业课及专业特色课群组。它包括:
第一、公共管理学、制度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公共预算管理、公共政策及分析、经济预测、公共预算管理、公共管理案例、社会调查方法等课程。这部分课时约占总课时的20%左右。
第二、精干的专业特色课程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一定是精干的,一定是突出特色,在反映公共事业管理与其它管理专业的不同特点的基础上,还反映出主办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并以此为核心,围绕社会公共经济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文化管理、社区管理、保险业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社会劳动管理以及城市事务管理、农村事务管理等方面来进行专业特色课程群的安排。这部分课时约占总课时的10%左右。
2.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加强文理渗透,打通专业壁垒。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我们的人才培养上应采取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淡化文理界限,加强纹理渗透,明确文理课程比例。
(2)抓好核心课程建设,立足自身专业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核心课程不同于各专业的必修课。。。。。。修课和主干课相辅相成。因此,选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业管
理学科体系的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②核心课应该较宽泛的包括公共事业。。。。。。,体现宽厚的基础性;③核心课应该要求精华,讲求实效,反映出公共事业管理。。。。。。。应该充分体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结合自身特点可以。。。。。。: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或公共事业管理学)、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公共组织学、制度经济学、公共预算管理、公共政策与分析、经济数学(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共管理定量分析等。
(3)努力探索,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新兴课程。如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中介组织探究、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教学课程以及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基本概念和普遍规律对传统的教育管理、科技管理、体育管理、卫生管理、文化管理等课程进行改造,积极开发这类新兴课程,是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教学效率和效益的需要,将会给面向21世纪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注入新的生命力,促进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
(4)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加强技能训练。高年级大学生可采取导师制方式,通过社会调查、科研能力培养和研究论文撰写,使大学生社会调查实际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实际科研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5)强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优化,办出专业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有与本校自身的优势学科相结合,在可供选择的专业方向中,如社会公共经济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文化管理、社区管理、保险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社会劳动管理以及城市事务管理、农村事务管理等方向,选择其一、二个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力争在这一、二个专业方向上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第四篇:高校摄影院系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
高校摄影院系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
2009.6.2一、中国摄影教育发展
中国摄影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3年上海复旦大学最早在新闻系开设了新闻摄影课。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也开办了新闻摄影课,并在1964年正式设置了新闻摄影专业。此后的60年代南方一些大学也相继设置了新闻摄影课。电影摄影专业在五六十年代也正式开始。1952年当时的北京电影学院专科学校中开设了摄影专业课,1956年正式成立了北京电影学院,开设了摄影系(包括图片摄影课)。1960年,长春电影学院也开办了电影摄影课。新时期十年,随着摄影事业的迅速发展,摄影教学进入了全盛时期。1983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分校开办摄影专科。1984年鲁迅美术学院成立了摄影系。1985年武汉大学成立了摄影专业后,摄影高等教育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了,全国许多高校都先后开办了摄影专业教育。
二、与摄影教育相关的系科成立的趋势
最近几年,在各方面的支持以及社会的极大的影像需求下,出现了形式多样、教学方向多样的摄影教学。在这些以各种层次招生的学校中,有几所高校是以独特院校专业特色为招生标准的,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招收电视摄影和电视照明专业,北京电影学院除了图片摄影方向以外,还招收电影摄影。另外,部分院校明确他们的专业方向是商业或广告摄影,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摄影系,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这些院校有相对明确的专业方向,在市场需求的指引下,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有部分学院把平面的摄影教育向影视和数字及多媒体教学方向发展,这无疑增加了传统的摄影教学的科技含量,把传统摄影教学推向更广泛的领域。但是,绝大部分院校是在大的摄影专业的背景下进行自己特色的摄影教学,延展摄影的各种可能性,让学生拥有多种选择的权利,并且也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的摄影人才,但不知是否会因为教学方向的模糊性而有失自己的办学特色。当然,社会力量办学,也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人才,但必须要有办学条件以及相应水平和知识结构的专业教师队伍,方可以大规模的办学。
三、部分院校的教学理念及主要课程设置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
建立以摄影光学、化学为基础,摄影史、艺术理论为基本的研究对象,以及实习拍摄为主的课程体系。以培养拥有丰富的艺术修养和知识结构完整的摄影家为目的。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应新摄影时代的要求,把影像和时代密切结合。
教学宗旨为“专业”二字,即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迅速培养起具有专业素养、实际动手能力以及专业尊严的摄影家。
课程设置:基础部分、摄影专业部分、艺术学部分、DV短片、多媒体技术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商业摄影专业:
培养我国新一代既会商业摄影又会美术设计、电脑制作等全方位的高级摄影、设计人才。
课程设置:摄影基础理论、摄影技术基础、商业设计基础、创意摄影、广告摄影、CI设计、数码摄影、电脑美术等主要课程。
大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摄影系:
造型艺术语言和摄影技法为教学基础,以广告设计和广告教学为中心,使学生逐步完成由绘画基础向实用设计的过渡;由艺术摄影向广告摄影的过渡和由传统图像处理向电脑图像处理的过渡,从而具备当代实用美术特色的广告摄影能力。
课程设置:绘画基础、设计基础、艺术摄影基础、摄影史与摄影美学、计算机图像处理、产品与商业摄影、时装摄影与建筑摄影。
大连医科大学摄影系:
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专业方向明确的未来人才的同时,扩大相关专业的知识面和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使毕业生更具有创造力和竞争力。
课程设置:艺术理论、专业基础、专业技术等50门课,根据社会需求还曾设了纪实与报道摄影、印刷与数码摄影、多媒体与网页制作。
鲁迅美术学院:
从造型艺术的绘画基础向摄影基础的自然性过渡;从摄影的基本技能向摄影的艺术观察、思维和表现的强化性过渡;从造型艺术规律和表现拓宽艺术风格、培养艺术个性的升华性过渡。以艺术摄影和商业摄影为主题,发挥高等美术院校造型艺术教学的优势,建立体系而科学的教学大纲,形成独具特色的摄影高等教学体系。
课程设置:素描、色彩、摄影史论、摄影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摄影表现技巧、纪实摄影、创意设计摄影、广告摄影、数码影像基础、传播学、影视摄影等。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
建立一门属视觉艺术类的、平面的、依靠专门造型工具进行形象创作的、含有传媒特征的一门学科。
课程设置:基础图形感知训练(包括:速写、素描、色彩、图案、构成设计、视觉表现手法等)、摄影基础知识和技巧(包括:感光材料、相机与镜头、摄影图形构成、光的造型、摄影控制技巧、影像语言训练、黑白彩色暗房、数码影像等)、审美理论基础(包括:美学、外国美术史、摄影史、艺术概论、广告概论、设计史)、图文设计及应用(包括高级平面设计、印刷学、计算机辅助图像处理、企业CI策划)、摄影与实践(包括:静物摄影、广告摄影、艺术摄影、风光摄影、新闻摄影、人像摄影、影视广告)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影像艺术系:
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广告和营销知识及美术设计基础的摄影、摄像人才的摄影专业。
课程设置:市场学、大众传播学、广告创意与策划、美术基础、平面设计软件、立体图、电视摄制、数码影像基础、广告摄影、风光建筑摄影、人物人像摄影、新闻摄影、专题摄影、电视广告等。四川美术学院影视艺术系摄影专业:
针对社会对摄影人才的需求,以及西南地区人文地理、自然风光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摄影资源优势,该专业的办学方向是以商业摄影和人文地理摄影为主,同时也重视对新闻摄影、纪实摄影和观念摄影的研究。为新闻单位、杂志社、商业摄影公司和图片公司等文化单位输送专门摄影人才,也为其他高校摄影专业提供师资。
课程设置:素描、色彩、透视学、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摄影基础、摄影构图、摄影用光、中外摄影史、摄影美学、黑白摄影、黑白彩色暗房、计算机基础、数字影像摄录编技术、人像摄影、风光摄影、商业摄影、纪实摄影、新闻摄影、观念摄影、社会调研与实习等。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摄影专业:
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摄影艺术创作、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文化艺术及科学领域、教育、设计、研究、新闻出版、商业、管理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摄影器材原理、感光材料、摄影用光、摄影、新闻摄影、创意摄影、广告摄影、影视摄影、数码影像基础等。
中央民族大学图像研究所现代图像艺术学院:
在党的教育方针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下,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体教育与精英教育、高新科技与人文传统并重,强化培养技艺精湛、一专多能(能拍照、能摄像、能写作、能编辑、能设计、能运用计算机),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既具有动手能力,又富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复合型高级图像艺术人才。
课程设置:数字化图像技术和艺术、新闻摄影、纪实摄影、报道摄影、广告摄影、人像摄影、风景摄影、创意摄影、摄像技术与摄像艺术、图像历史、图像理论、图像评论与图像编辑等。郑州大学新闻系摄影专业:
课程设置:基础摄影、摄影构图、暗房技术、新闻摄影、广告摄影、艺术摄影、摄影创作、广播电视、新闻采、写、编等。
中国招收摄影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寥寥无几,摄影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培养同样也有职业化的倾向。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
面向全国招收三年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摄影创作及理论研究。每年面向世界招收留学生,硕士研究生三年。
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
以辽宁省为主,面向全国招收三年制硕士研究生。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
招收三年制硕士研究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商业摄影专业:
面向全国招收三年制硕士研究生。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摄影专业:
面向全国招收三年制硕士研究生。
中国的摄影教育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以教授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如何使用摄影器材及对传统感光材料为主要训练手段,注重培养他们对取景器中所见进行思考及创作能力为宗旨。加强数字化的教学课程,全方位的摄影教育对于中国的教育界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和挑战,一方面,我们的摄影教育并没有为如此庞大的摄影人才的需求做好硬件(如:摄影器材、设备以及摄影场地)和软件(如:师资、教材)上的准备;另一方面社会快餐式的需求和教学积淀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与完善。
第五篇:高校素质教育课程设置
2012年4月11日学工会议发言稿
素质教育,是指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以人个性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人的生理、心理、文化、能力和道德为内容,以激发人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手段,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文件《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将未来南开大学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核心观点定义为“公能”。“公能”一词最早见于晋代袁宏所著《后汉纪·顺帝纪》:“ 峻(任峻)以公能,召拜选。文武吏各尽其用,发剔奸盗,不得旋踵,民间皆畏之。”
结合目前我院现状,所谓“公能”,即“公正能干”。“公正”是指要培养“明事理,辨是非,懂大体,晓全局”的学生,而“能干”则是指要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实用型学生,这也将是我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文件中提到了新时期学生素质教育的三个转变:
——在办学观念上,从“学科为本”转变为“学生为本”,即真正实现“一切以学生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科是集教学、科研、队伍、基地等于一体的育人综合平台,学科建设要为“育人”服务。
——在教育内容上,从侧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提升素质”,即要超越知识教育,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知识是提升素质的必要内涵和重要载体,既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培养模式上,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教学相长”,努力形成学生自觉学习的生动局面。既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也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教学互动。
在这三个转变的思想指导下,本系同仁经讨论,对于学生素质教育教学体系有一些想法,愿与诸位分享。
大学生的基础素质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即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四者是相互促进。美国各高校相当重视“通识”教育,创立了一整套明确的通识教育目标。1945年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领导的委员会发表了《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提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即能有效地思考、清晰地交流、明确地判断和正确地辨别普遍性价值的人。20世纪50——70年代,哈佛校长德理克·博克指定文理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主持改革通识教育,提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教养的人。在以后的时间里哥伦比亚、哈佛、迪堡等许多大学都创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通识课程。他们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具体职业做准备,而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和“公民”。一个大学生不论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和工作,他们首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学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应该将视角放在学生的“通识”教育上。并且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也不应该仅仅限于通过学生工作,学生活动以及有限的几门思想政治教育课,而应该在课堂授课领域内增加比重,强化目前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且增加新的以培养学生基本道德情操和基础素质能力为目标的课程。
哈佛大学的罗索夫斯基于1978年提出了((哈佛核心课程报告》,把哈佛通识课程分为五大领域:文学与艺术、科学与数学、历史研究、社会与哲学分析和外国语文与文化。到1985年有所变动,课程分为六大领域:文学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和外国文化。哈佛大学创立的核心课程可以说是美国本科教育课程的典型代表,它不仅体现了对学生的一种要求,而且也蕴涵着一种教育哲学,即:哈佛的学生既要进行某一特定学术性专业的训练,又必须接受广博的教育。它假定学生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一些指导,而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在知识、技能和思维习惯方面给予指导,使他们成为有教养的人。从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可以看出,他们在内容上不仅强调基础性、全面性,而且更加强调课程的整合性和融通性;既强调课程的知识层面,更重视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在课程设置与安排方面,人文素质教育在内容上应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审美教育、传统与文化教育、科技与社会教育、政治、法律、经济基础知识教育,文史哲基础知识教育,心理与人格教育等
(1)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处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位置。核心课程以介绍综合性、基础性的知识为主,是学校在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学生应当掌握的人文知识。可以分为思想政治、哲学、历史系列课程(如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政治学原理、中国哲学简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古代史、中国革命史、世界宗教史等),经济、管理、法律系列课程(如经济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法律基础、法律的原理与应用等),语言、文学系列课程(如大学语文、公共语言艺术、商务英语、中西文化比较、中外文学名著赏析等),艺术审美系列课程(如艺术概论、影视艺术欣赏、音乐鉴赏、美学概论、美术基础等),教育、心理系列课程(如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等)。
(2)技能课程。技能课程主要培养、锻炼学生走上社会后为人处事的能力。社交礼仪方面的,有商务谈判与口才技巧、交际与礼仪等;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有面试的艺术、公文写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恋爱家庭方面的,有婚姻与家庭、现代家庭教育等。
(3)特色课程。各理工科专业为主的独立学院应结合本校的发展历史、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学科建设的特点、师资力量的具体情况等,开设一些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特色课程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已有的专业知识为背景,使学生在学习特色课程的同时,能加深对专业课程的理解,拓展知识面。
我们建议在我院的必修课中加大速度与程度开设培育学生基本道德观及基础素质的课程。除目前开设的课程外,建议将上述的技能课程这部分的课程加入到必修课中,用以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在于无专业对口限制,这一点即由于我国目前就业市场的总体特征,也源于毕业生个人的家庭因素及个人喜好因素。所以,在高校教育中,通识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能力,是学生将来在任何工作岗位上均能受益的教学内容。至于专业技能课程,可以适当的转移一部分至选修课中,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本身兴趣,就业期盼而选择授课内容。以上就是我系同仁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点想法,由于我们年龄年轻,资历较浅,学识有限,不成熟的地方还望领导同事批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