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县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06:1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武县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武县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成武县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成武县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作为当前农机化发展的一项新技术,通过近几年的大力推广,已逐渐为农民所接受。为摸清当前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走访了一部分农机户及群众,作了深入调查。

一、我县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成武县每年玉米种植面积约40万亩左右,自2002年开始引进玉米联合收获机械。近几年,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推动和市场的拉动下,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全县保有量已达280余台。但由于大部分农民还停留在传统的玉米收获意识上,再加上机具性能、作业价格等还不能令农民满意,因此,目前广大农民对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认识程度还不够高,限制了玉米联合收获大面积推广,全县玉米联合收获率仅40%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

从近几年的推广情况看,市场上推广的背负式2行、3行玉米联合收获机技术性能已基本成熟,可靠性、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但售货机的设计水平、工艺水平、适应性等方面与国 外产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许多技术参数还需要优化,生产工艺和工装设备还需要加快改造。

(一)对行的适应性问题。

近几年,随着小麦的联合收获和玉米免耕播种机械的推广,玉米的对行收获问题虽然不是太突出,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套种、点播的地块,由于行距不均匀,影响到机械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对于行距50CM的玉米,虽然玉米联合收获机也能收获,但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作业效率大大降低,对于50CM和30CM大小行套种的玉米,收获玉米时一个割道收1行,一个割道收2行,收两行的割道,物料太多,影响收获速度,对行收获与不对行收获各有利弊,对于玉米几乎没有破损现象,是农民朋友最需的效果,但对驾驶员的要求较高,而不对行收获能适应各种不同的行距,但还是效果不是很好。

(二)玉米秸秆的回收问题。

现有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以实现玉米穗的收获和秸秆还田为目的,但是,由于近几年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玉米秸秆作为饲料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不少的农民要求在玉米果穗收获的时候,将秸秆粉碎回收,现有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大部分无法实现玉米秸秆的回收。

(三)玉米联合收获的标准化问题。

目前,玉米收获机械化生产的标准化的问题尤显突出,现在各个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在设计和生产中考虑通用性不够,不同企业生产的玉米收获机械、工作部件和零配件的互换率很低,售后维修服务和零配件供应成本高,难度大,时间长。机具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维修,影响了机手的作业收入。

另外,部分机器本身的设计制造缺陷,使用可靠性差,损失率大,清洁率低,质量部过关,也限制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四)作业效率低

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每天收获15-30亩,生产效率普遍偏低,投资回收期长。按每天作业20亩,每季作业20天,每亩作业价格50元,每亩的成本费用30元计算,每年的收入是8000元,每台机器的回收期5-6年。效率偏低的原因:一是地块较小,影响作业速度。二是机手操作不熟练。三是机械设计上的因素,如拖拉机“开锅”影响作业。背负式收获机在主机配套设计时,未考虑到主机散热问题,在收获玉米时,尘土及秸秆碎末将主机水箱堵塞,造成主机水箱内水温过高。拔禾链和摘穗辊工作性能不够稳定,有时造成秸秆堵塞,因而影响作业的效率。四是粮仓小,卸粮太勤,往拖拉机斗和三轮车车斗中卸粮补方便,影响工效。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和财政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政策的引导,调动农民积极性,激励农民购买玉米收获机械,从而促进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推广,提高玉米联合收获率。

(二)积极探索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机制。行距的适应性是玉米联合收获机设计的一大难题,既然是难题,现在又不能很好地解决,就寻找一条适合于机械收获的路径,要农艺适应于农机,尽管某些企业对外宣称自己所生产的机械能实现不对行收获,但大部分机具还是对行收获的效率较高,农机推广部门在引导农民种植时,鼓励农民尽量采用机播,以提高玉米种植的标准化水平,以加速实现农艺规范化、农艺相互适应,共同发展。引导农民在选购玉米播种机时也要注意播种机的行数和行距与收获机的行数和行距一致性,如果收获机是2行的,播种机也要选购2行的,收获机是3行的,播种机也要选购3行的。这样就解决了对行收获的问题。

(三)针对玉米秸秆的回收问题,农民在购买机具时可选择装有秸秆粉碎回收装置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厂家在设计回收装置时要保证所收秸秆的纯净度,减少秸秆饲料的含杂率。

(四)解决玉米联合收获机生产标准化的问题。玉米联合收获机在使用过程中,机具的故障和因驾驶员技术问题损害机具零部件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厂家必须有健全的服务网络,目前成批量生产的厂家还不多,大部分企业2006年玉米联合收割机销售仅几百台,这种状况下,在各地建立服务网点,就增加了厂家的成本。在玉米联合收获机具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及所需的零部件不能及时到位,这就需要从厂家调拨延误时间,对机手来说很可能错过了最佳作业期,因此,国家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对企业强制行使标准化生产,督促机具生产企业加大售后服务力度,缩短抢收时间。

(五)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由生产厂家和农机部门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机手的操作水平,厂方在设计玉米联合收获机具时,充分考虑与拖拉机相配套,已购买了玉米联合收获机具的,可在拖拉机上安装副水箱,以解决拖拉机散热问题。改进拔禾链和摘穗辊,增加机具的可靠性,解决秸秆堵塞问题。加大粮箱或改进卸粮方式,将玉米穗方便地倒入三轮车或拖拉机斗中,进一步提高机械工作的可靠性,对易损部件和零件及时排查和改进。

第二篇:郓城县玉米机械化收获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郓城县玉米机械化收获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为了加快推进全县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有的放矢地做好今年全县玉米机械化收获工作,郓城县农机局组织专门班子,深入乡村农户,对玉米机械化收获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郓城县地处菏泽市北部,玉米每年种植面积都在60万亩以上。近年来,郓城县农机局通过采取政策拉动、技术培训、现场演示、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辐射带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玉米机械化收获不但可以减少玉米损失率,减轻劳动强度,节本增效,增加收入,还可以秸秆粉碎还田改善土壤条件,增加腐基质含量,培肥地力。以此提高农民对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认识,提高农民购买和使用玉米收获机械的热情。经过不懈努力,玉米机械化收获越来越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和认可。截止到今年8月份,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了420台,玉米收获机械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玉米机收率达到了50%,通过机械化收获的玉米秸杆也基本实现了全部还田。

二、存在的问题

1、对玉米机械化收获认识不够。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玉米收获适应期长,晚收几天一般影响不大。另一方面,农民只需手工掰下玉米棒即可,无需人工镰割镐刨玉米秸秆,所以玉米机械收获的需求不如小麦那么迫切。

2、农业技术与农机技术不相匹配。目前,郓城县玉米种植有平作、畦作、间作套种等多种行距,有用2行、3行播种机播种的,也有用1行简易播种机播种的,还有人工点播的,行距有600~700mm和300~400mm等多种规格,而推广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一般适应600mm--700mm的规格,在多种行距条件下玉米收获机械难以适应。另外,玉米果穗的脱皮难易程度、在秸秆上所处位置,以及秸秆粗细、高矮等都直接影响着玉米联合收获的机械作业,严重制约了该县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3、行距适应性较差。玉米收获机械的适宜行距一般为600~700mm,而我县玉米大部分为套种,行距不均匀。联合收获作业时,不可避免地将部分玉米株推倒而无法进入割台,结果被收获机连同植株上的玉米穗一起被粉碎,地里成片地撒落着玉米粒,损失率大。

4、机具价格偏高,投资回收期长。目前1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需要10多万元,1台2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也在3万元左右,加上拖拉机不低于10万元,与小麦联合收割机相比其结构简单,价格却高出许多,很多机手觉得风险大,担心自己难以收回成本。由于玉米的收获期季节性较强,再加上农民整体支付经济能力低下,购机户的盈利空间较小,资金回收期较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5、土地分散,经营规模小。目前,该县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主要是一家一户经营土地,地块过于零碎,种植品种、收割期也不同,不便于规模化作业。这从根本上制约了玉米机收的生产效率,导致作业费用相对偏高,农民用机积极性不高。

6、地块小,80马力以上的收割机机身长,转弯半径大,相对于一家一户小地块难以作业,而50马力的收割机虽适合小地块作业,但由于其作业速度低,动力不足,发动机易发热,导致了效益低,不理想。

7、机械性能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制造质量虽然较以往有很大提高,但对作业质量满意率仍不高。作业效率较低,经济收入不高。不论是自走式还是背负式的收获机,生产效率都达不到农民要求。

8、玉米收获机械质量低劣,作业可靠性差。当前,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科研能力、设备精度、工人技术素质及与之相配套的行业技术很难保证机具的质量要求。从而抑止了农民对玉米收获机械的需求热情,形成强烈的负面影响。玉米收获机械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已成为制约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瓶颈。

9、机械收获费用高。受柴油涨价影响,农机作业成本大幅度提高,玉米收获价格为50—60元/亩,而且玉米机收只能做到摘穗和秸秆切碎,一般没有剥皮工序。因此,玉米收获后还需剥皮脱粒,需要投入劳动力,收获成本增加。

10、自然条件影响。由于天气条件的影响,常使玉米出现倒伏、果穗下垂等现象,而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作业要求玉米秸秆倒伏程度≤5%,果穗下垂率≤15%,致使宜机械收割面积减少。

三、对策及措施

⒈继续加大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要充分利用补贴资金的导向性能,把玉米收获机械在购机补贴范围内予以倾斜,加大玉米收获机械的补贴力度,同时引导农民多渠道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力量抓好技术培训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示范推广,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强化示范宣传,开展社会化服务,示范、带动玉米生产机械化大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应用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通过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现场会,让农民深入了解这项技术带来的好处,进一步提高农民应用这项技术的能力。

3、完善整机结构,优化部件设计,确保产品质量。如今生产收获机械的厂家很多,生产的机械也是五花八门,机械性能也是各有千秋。建议科研和生产企业,提高关键部件的质量、通用性、互换性,提高机具配套方便性和作业的使用可靠性。减小机身长度、高度。与小面积种植相适应,增强玉米收获机械田间作业通过性能和灵活性,增加机手作业操作舒适性。同时大多数机型均存在着作业过程中容易发生小故障,如:掉链子或链条断,多处脱焊等,从而影响作业效率。其关键是个别部件质量不过关,有些还存在设计的缺陷,缺乏实践的检验。

4、加强技术培训和全面服务。农机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在培训农民技术上下功夫。精心准备,因地制宜,即有理论又能实际操作,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农民技术课堂,使农民有理论、会使用、能维修、保安全。实施全面服务跟踪服务。从机具选型、效率测定、配件供应、质量考核等都要周到而细致的服务到位。让农民购机放心、用机顺心、维修省心、收益称心。

5、大力推广以玉米保护性耕作为核心的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玉米收获机械化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瓶茎。实现玉米机械收获,首先要实现玉米机械化播种。当前,种植玉米有条播、平播、穴播,株距不等、行距不一。加上收获机械通用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不足,给玉米收获机械化带来了很大困难。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玉米保护性耕作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才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其效果也得到农民的认可和赞同。

第三篇:平泉县玉米生产现状 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平泉县玉米生产现状 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作者:崔艳君,袁德华,周云峰来源:《河北农业科技》2008[15]文章加入时间:2008-8-1

5摘要: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平泉县玉米产量及品质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农民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但生产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为了确保玉米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本文针对目前平泉县玉米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对策,以期实现玉米生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完整统一。

平泉县是个农业大县,地处燕山东端沉陷带,是冷凉山区玉米一年一作种植区,无霜期100 ~ 145 d,≥10℃积温2 560 ℃ ~ 3 350 ℃,种植区海拔450 ~ 800 m,降雨量平均为523 mm,形成了县北高寒冷凉、县中温和、县南温暖的三个不同生态类型气候区。全县年平均玉米播种面积2.67万 hm2左右,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5%,耕地大部分为丘陵旱地。十年九旱,气候冷凉,无霜期短,土壤瘠薄,是制约该县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面对玉米生产共性限产因素,经不断研究、探索实践,总结出了适合平泉玉米生产发展的组装配套栽培技术,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安全稳步发展。玉米生产的现状及特点

1.1 玉米生产的区划布局与主推技术。平泉县的玉米生产按气候类型可划分县北冷凉区,县中温和区和县南温暖区。北部气候冷凉,无霜期100 ~ 125 d,≥10℃积温2 650 ℃ ~ 2 850 ℃,同时受春旱的影响,使有限的热量不能充分利用,使近0.67 hm2玉米产量低而不稳,因此,在这一区域重点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早播促熟技术。中部气候温和,无霜期125 ~ 135 d,≥10 ℃积温2 850 ℃ ~ 3 200 ℃,土壤肥沃播种期大风干旱制约着玉米产量的提高,重点推广旱地玉米机械播种保苗技术。南部气候温暖,无霜期135 ~ 145 d,≥10 ℃积温3 200 ℃ ~ 3 350 ℃,地势平坦,热量充足,农田水利条件较好,重点推广玉米、小麦间作技术。针对以上三类不同生态类型气候区,不断建立试验示范区,采取试验、示范、推广滚动式前进的方式,抓好中心试验、广泛布点,点面结合,在试验、示范区中获得信息反馈,以不断完善组装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1.2 玉米种植规模、产量及效益。平泉县从1990年至今一直是河北省地膜玉米面积最大的县,年平均种植500 hm2,平均每667 m2(亩)增产285 kg,出现了万亩地膜玉米万亩超吨,十万亩玉米亩产超850 kg的典型,2003年创下了0.15 hm2地膜玉米产量达1150 kg/667

m2 的全省最高单产纪录。从2001年始玉米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由2001年2.18万hm2增加到2007年2.82万 hm2,年平均玉米总产占粮食总产的75%。近年来,由于各种增产、增收、提质技术的普及推广与创新,玉米单产有了显著提高,平均单产突破540 kg,比90年代平均每667 m2增产130 kg,增幅32%,每667 m2增效益近200元。

1.3 推广组装配套实用技术。从70年代推广玉米杂交种开始,经历了5次品种的更新换代,单产稳步提高,总产不断提升,品质不断优化,平均单产由过去的200多kg提高到目前的540多kg,每667 m2 产量翻了一番多。从80年代起,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杂交种的普及推广,玉米地膜的覆盖(1986年北部冷凉区大面积推广地膜玉米,有效积温增加250 ℃ ~ 300 ℃,使作物的生育期普遍延长),单产和总产显著提高。到了20世纪90年代,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不断涌现与推广,针对县域三个类型气候区的不同生态立体条件,通过多年的研究,探索与实践,组装了适宜本地推广的五大生态类型区的玉米高产配套技术:一是冷凉区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配套方案为选用生育期128 ~ 130 d的紧凑型品种,播期4月15 ~ 20日,密度4 000 ~ 4 500株/667 m2;二是春旱区玉米机械化耕作综合栽培技术,采取以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深施肥为核心的综合增产技术,机械播种要在5 cm地温稳定在7℃ ~ 8 ℃时抢墒进行;三是水浇地玉米集约化栽培技术,技术措施概括为“一优二改三度”。一优:选用生育期130 ~ 140 d的紧凑型优良品种,二改:一改不合理施肥为配方施肥,二改大水漫灌为节水灌溉。三度:提高种植密度、提高整齐度和提高农机化作业程度;四是间(套)作玉米模式化栽培技术,栽培技术基本等同于井灌区玉米集约化栽培技术外,重点推广“玉米小麦1.5 ~ 1.8 m一带间作套种大豆”模式,充分利用行带、边行优势,提高产量;五是涝洼地玉米增温改土综合高产栽培技术,在春玉米区分布着成方连片的洼地,地下水位深于2 m的地块可种植玉米应用秋耕冻垡,春耕晾墒,修小型台田,掺施沙子等技术改选,可提高产量300 ~ 500 kg。

1.4 政策扶持与技术创新,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推进玉米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的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再加上国家、省、市商品粮食基地建设、粮食丰收工程、沃土工程、旱作农业工程、坡改梯工程、植保工程、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和扩展,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使农业生产的外部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全县玉米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 298元,比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 931元增加367元,增幅12.5%。

1.5 龙头企业的壮大发展,带动了玉米产业的快速攀升。近几年,平泉县粮食商品率不断提高,由1990年的30%提高到2007年的85%。粮食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粮食生产形成了基地+公司+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平泉境内国有大型企业 —— 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由原来年生产酒精3万t,DDGS蛋白饲料1万t提高到年生产酒精10万t,DDGS蛋白饲料10万t,由年转化玉米10万t增加30余万t,再加上畜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县域及

周边地区专用玉米基地稳步扩大,品种的更新步伐大大加快,高淀粉和饲用专用玉米区域化种植已逐步形成,2008年县域播种高淀粉玉米达1.67万hm2,饲用玉米2 000 hm2,玉米调优面积达66.7%,通过龙头企业的拉动,为玉米吸纳先进技术创造了条件,从而大大加速了玉米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耕地面积减少,人口增加,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根据统计资料的详实数字显示,1995年末全县耕地面积为4.76万hm2,到2007年已减少到4.31万hm2,与此同时平泉县农业总人口由39.2万人增加到41.4万人。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导致人地关系紧张,全县人均耕地由1995年的0.12 hm2下降到2007年的0.104 hm2。今后随着人口增加,资源开发,经济基础发展的速度加快,以及农业内部结构的不断调整,工矿、交通、水利、城乡建设等各类非农用地的需求不断增长,耕地面积将会持续减少。

2.2 农业科技含量低,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投入产出比有待提高。

2.2.1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由于体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推广网络线断网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主要表现在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转行搞行政,农技队伍知识老化陈旧,继续再教育发展缓慢,服务手段严重滞后,缺乏必要的推广经费和试验、示范基地,工作效率低,无法应对现阶段各种农作物发生的疑难病症,影响了玉米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2.2.2 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率不高,制约了玉米生产发展。县北冷凉区地膜覆盖,县中温和区机械化栽培,县南温暖区间种套作技术虽然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但还有大部分耕地属传统栽培模式,靠天吃饭现象严重;在施肥上还不能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重无机、轻有机,重氮磷肥、轻钾锌肥,病虫害防治上该防时不防,重症才治的现象普遍存在。

2.3 种子市场多、乱、杂,骨干品种不突出。近几年来,由于种子行业的进一步改革,种子企业为了抢占各自的市场,纷纷打造自己的种子品牌,在市场上各自为战,甚至未审定品种进行公开宣传推广,导致品种多乱混杂。

2.4 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的再发展。由于平泉县的特殊自然条件,全县大部分为丘陵旱地,并且土壤瘠薄,十年九旱,气候冷凉,无霜期短,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差,对全县玉米生产极为不利,虽然平泉经过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河北省旱作农业、粮食自给工程的建设,使玉米生产能力有所改善,但资金少,投入不足,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5 机械化程度低,比较效益低下,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平泉县的绝大部分乡镇农民仍然处在手工劳作、畜力耕作或小型机械播种的传统方式中,劳动生产力低下,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难以形成,再加上农业生产资料等一系列农用物资价格的上涨,造成了农民投入增加,产出较低,种田积极性受到了影响。

2.6 粮食品质次,优质粮种植布局分散,生产不规范。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但由于农田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农民缺乏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重产量、轻质量,生产粗放,种植分散,播种、施肥、管理、收获不规范,优质粮种植混打混收,导致市场竞争力弱,难以发挥粮食优质优价增效的目的。对策

3.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玉米生产的综合能力。

3.1.1 要以提高农业抗旱能力为重点,突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集中力量保护好原有水利配套设施,加强中小型水利工程后续建设,发展节水农业;以旱井集雨为主攻方向,抓好节水渗灌、滴灌、喷灌等重点工程。

3.1.2 抓好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工程,针对平泉县丘陵旱地地块小的特点,一方面要引进中小型的机械设备,用于耕地、耙耢、化肥深施、铺膜、播种等项作业;另一方面,要让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剩余的土地采取租赁承包的方式,把小地改造成大地,机械化作业,提高效率。同时,要利用大型机械强化坡改梯田地及涝洼地改土等项农田作业,为玉米生产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3.1.3 种养结合,组建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地力培肥体系,采取雨养地耕作,合理轮作,作物搭配间套作等种养结合方法,提高地力,达到增产、增收、增效、提质的目的。

3.2 强化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形成多元化种植格局。玉米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良,关键在于优良新品种的引进和示范推广力度,在积极引进新品种加强试验、示范的同时,对筛选出适宜于当地种植的新品种要加大力度推广,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在加快新品种引进的同时,由目前单一种植普通玉米转变为高油、高蛋白、高淀粉及特用(专用)玉米齐头并进的多元化玉米种植格局。如鲜食甜玉米、糯玉米,食品原料及饲料用高油和高蛋白玉米、工业用高淀粉玉米,蔬菜食用笋玉米,爆裂食品玉米、青贮饮料的青贮玉米。

3.3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整体科技水平。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技术培训体系,病虫预测预报防治体系,农业气象体系等建设,完善科技成果通向农业生产的桥梁和纽带,在试验、示范工作中县、乡两级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落实专用土地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管理上由县乡村三级科技人员统一管理,同时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特定的品种生理特性及所需的生态、土壤条件,研究制定相应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做到良种和良法有机结合,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高种植的比较效益。

3.4 坚持依法行政,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要根据国家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同时加强对土地开发项目的严格管理,禁止一切乱征滥用耕地行为,形成严格的政策体系,同时开展玉米“丰产杯”竞赛活动,对开展竞赛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进行奖励,带动产业及资源的合理利用。

3.5 强化质量监测体系,加快玉米无公害生产进程。完善和实施优质无公害玉米地方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立玉米无公害生产监测中心,为农户和企业提供公正、权威的质量标准。选择一些条件好的乡镇率先进入无公害生产试点,逐步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动全县玉米无公害生产的发展。2008年平泉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0.67万hm2,建设国家级玉米高产示范区66.7 hm2,以此带动了全县玉米产业的发展。

3.6 健全玉米产销信息网络,促进订单生产发展。建立健全玉米产销信息网络,加强玉米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避免产业盲目无序发展。逐步实现各品牌营销对路网络链条,有效解决农民“卖粮难”和“优质不优价”的销售问题,促进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3.7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农业大县,农民收入相当一部分来自种粮收入,因此各级政府要把粮食生产作为重点支持的产业来抓。目前,虽然粮食价格有所提升,但我们应清醒认识到中国9亿农民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上所做的贡献,政府应在粮食生产上继续加大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直补”、“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出台一些激励优质专用玉米生产的相应政策,如设立农业新技术,专、优、特玉米生产基地建设专项基金等,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玉米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最近一个时期,虽然粮价有所上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生产资料的价格长速过快,对发展玉米生产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得种粮效益差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再加上粮竞争地的矛盾仍然突出,加强玉米生产,保护粮食生产安全刻不容缓。因此,对于平泉县来说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狠抓专、优、特玉米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有力地推动玉米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战略

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与发展战略

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 董佑福

提要:本文通过对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意义进行分析,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诣在探索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途径。

关键词:玉米收获 机械化 可持续发展

玉米是世界三大谷物之一,我国年种植面积3.67亿亩。目前我国已形成三大玉米生产区。一是北方玉米区,包括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市,播种面积占全国40%;二是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包括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市;播种面积占25%;三是西南丘陵玉米区,包括云贵等省,约占播种面积15%。三大玉米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80%以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玉米收获已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玉米机械收获是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关键一环。机械收获是指通过机械手段,完成摘穗、输送、装箱和秸秆还田等工序,这些工序一次完成称为联合收获。世界上第一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是由澳大利亚昆士兰文巴的艾伦(George Hand)于1921年设计出来,又经过多次完善和改进,随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便逐步开始生产和使用,至50-60年代已完成玉米收获机械化。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比世界发达国家至少滞后三十年,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制起始于1960年,先后进行了长达6年,“文革”期间被迫中断,197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以后,玉米收获机械化掀起高潮,经历了从引进、使用、仿制、改进国外样机到基础理论研究和自行设计两个阶段。截止到1983年,通过省级鉴定的玉米收获机械有14种,地市级鉴定的有5种,其中仅有一种进行了小批量生产。从1961年开始研制,到1988年28年来,累计生产的各种类型的玉米收获机1143台,其中只有两种机型生产量超过了100台;中国农机院与佳木斯农机厂研制的牵引式三行立辊玉米摘穗机,累计生产178台。中国农机院与赵光机械厂研制的4YW-2型牵引式卧辊玉米摘穗机在1975年研制成功,这种机型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首台玉米收获机械,填补了我国的空白。80年代开始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营农场兴办家庭农场,因玉米生产规模过小,曾一度使玉米生产机械化进入低潮。90年代初全国再次掀起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高潮,到目前为止,玉米收获机械已生产几千台,主要机型是黑龙江省赵光机械厂生产的丰收牌4YW-2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天津、新疆、石家庄、邯郸等地生产的4YZ-3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北京生产的4YZ-4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山东兖州、淄博、潍坊生产的4YW-2型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和郑州农具厂生产的单行玉米联合收获机。但全国市场上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并不多,玉米收获基本上仍靠人畜力完成,国家农机化统计指标中还没有列入玉米机械收获这个指标。远远落后于小麦75%,水稻15%的机械化水平。山东从80年代初开始引进示范黑龙江赵光机械厂生产的丰收牌4YW-2型牵引式玉米联合收获机,通过十几年的推广应用,到目前仅100余台,加上近几年引进原苏联生产的赫尔松人玉米联合收获机,以及兖州、淄博、潍坊等地生产的4YW-2型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仍不到3000台,全省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仅为6%左右,而小麦收获机械化程度已达91.4%以上,由此可见,玉米收获机械化与小麦收获机械化水平相差甚远。

二、玉米收获机械开发生产的现状

随着小麦收获机械逐步成熟,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开发已成为新的开发热点,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高潮已经来临。据调查,我国目前从事玉米联合收获机研究和制造的单位有30多家,已开发研制出样机或小批量生产的有14个企业约20个产品。

从型式上看,有自走式、悬挂式(前悬挂和侧悬挂)、牵引式3种。配套主机包括四轮拖拉机和东方红-75及802履带式拖拉机。收割行数分为单行、2行、3行、4行。单行机一般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能完成摘穗、集箱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多行收获机既有与上海-50、铁牛-55及东方红-75等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2行、3行机型,也有自走式的2行、3行及4行的机型。这些机型均能完成摘穗、输送、集箱和秸秆粉碎还田等项作业。

从开发情况看,目前单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已初步定型,已有一些企业小批量生产,但由于作业效率低,推广速度并不快。而多行玉米联合收获机,除黑龙江赵光联合收割机厂生产的4YW-2型牵引式联合收获机外,山东兖州、淄博、潍坊产的悬挂式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已进入示范推广阶段。三行以上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虽已生产,但由于价格和适应性问题,还未形成生产批量。

目前从事该项产品研究的有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学院、河北省农科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中国农机院、山东理工大学、天津市农机所、上海市农机所、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山东农机所、淄博市农机所等单位。另外,一些企业也在加紧进行该产品的开发研制。

现已出样机或小批量生产的单位有:单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天津市玉米收割机厂、天津市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张家口探矿机械厂、郑州农具厂、陕西宝鸡渭滨农机厂、天津宁河水泵厂、天津蓟县下仓脱粒机厂、河北大厂县农机局等单位。

2行玉米联合收获机:黑龙江赵光机械厂(4YW-2系列牵引式)、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配东方红-75拖拉机)、河北赵县农机修造厂(自走式)、山东兖州国丰机械厂和玉丰厂(配上海-50拖拉机,前悬挂)、淄博第二轻工机械厂(配上海-50拖拉机)、北汽福田潍坊农业装备公司(配欧豹-70)。

3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北京机械设备厂(自走式)、新疆联合收获机总厂(自走式)、黑龙江佳木斯联合收获机厂(配802拖拉机前悬挂、JL3060型小麦联合收割更换玉米割台)、北京永乐店机械总厂(配铁牛拖拉机)、石家庄农业机械厂(自走式)、邯郸纺织机械厂(自走式)等单位。

4行玉米联合收获机:黑龙江赵光机械厂(自走式)、北京联合收获机厂(自走式)等。就其价格而言,单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在0.85-1万元,而悬挂式2行收获机在2.5-3万元。3行自走式在10-13万元,4行自走式在18-20万元。

单行玉米联合收获机,由于其收获行数少,因此拖拉机反复在地里行走,易压实土地。2行玉米联合收获机有发展前途,一是减少对土地的压实,二是生产效率较高,三是完成的工序多,并且也有可能形成类似小麦机收“南征北战”的局面。三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价格如果下降到8万以下,玉米机收市场将十分火爆。但是,目前的价格偏高,将对其推广应用形成制约。因此,生产企业必须上批量,降成本,使其下调到8万元左右,这样才能使用户很快的予以接受。

从应用范围来看,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销售使用的主战场与小麦联合收获机的基本相同。还是以河南、河北、山东、京、津及东北地区为主。

三、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意义

1、解决粮食自给,是加快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一项国策。我国有13亿人口,7亿多是农民,由于每年人口纯增1000多万,耕地每年减少,形势十分严峻。有人甚至预言21世纪中国的粮食难以自给,为了使外国某些人的预言破产,我国采取了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和提高玉米单产两项措施,提高单产主要靠选用高产优良品种、紧凑型玉米种植模式、覆盖、移栽、机械收获等措施。我国粮食问题从长远看不是口粮问题,主要是饲料问题,其中更主要的是玉米问题。因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变化,人均口量不断下降,需要更多的饲料粮,而饲料粮首选作物是玉米。玉米面积不断扩大,单产不断提高,是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2、对玉米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是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动力。玉米是高产之王。玉米最高单产达1548公斤/亩(23.2吨/公顷),其潜在理论单产可达3765公斤/亩(56.34吨/公顷),增产潜力极大。我国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二,但单产比美国低56%,列居世界第28位,是粮食增产希望之所在。粮食的增产,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必将推动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玉米收获作为玉米生产的主要环节,也是玉米生产实现机械化的牛鼻子。基于以上认识,玉米收获机械化必将成为玉米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的突破口。

3、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必然,也是农机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解决玉米收获的机械化问题是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要求,是农业生产的急需,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已成为制约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瓶颈。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玉米收获的机械化。山东省玉米种植面积一般在3700万亩左右,是山东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山东省小麦生产各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玉米从种到收机械化水平都比较低,特别是收获,秸秆还田机械化程度更低。由于收获基本靠人工和旧式工具进行,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三秋”时间拖得很长,有些地区影响适时种麦。特别是由于秸秆不能粉碎还田,不少地方焚烧秸秆现象屡禁不止,既污染环境又造成很大浪费。因此做好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工作,已迫在眉捷。

4、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由于联合收获同时解决了玉米的秸秆还田问题,减少了秸秆占地和环境污染。增肥了地力,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收获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解决了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的难点,对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整体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和向承包大户集中,有利于规模经营的形成和发展,可以使农村的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解放出来,对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整个农村经济的振兴以及农业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可利用玉米成熟 的时间差,进行跨区作业,既提高机具利用率,也增加机手的收入。

四、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对策

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农作物中,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最为缓慢,已经成为玉米生产乃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提出以下对策:

1、以适用性强、可靠性高、成本低为主攻方向。针对我国农村经济总体水平不高,农民人均收入仍较低的状况,研制开发玉米联合收获机时,应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正在生产的几种机型,适用性和可靠性较低,一般是性能检测时能达到国家的有关标准,而批量生产时,制造质量和工艺水平下降,使用中可靠性较差,故障率较高,阻碍了推广的步伐。为此,建议国家应加大对农机新产品开发的投入,组织农机科研、生产、推广部门联合攻关,强化中间试验,考核机具整体性能,开发出既性能先进,而使用性又强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

2、坚持大中小结合,分层次研究开发与推广。在研究开发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的经营体制、生产规模、种植制度等。从目前情况看,中小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市场最好。利用现有的农机动力开发与50-60马力拖拉机配套的双行玉米联合收获机,其性能一次完成摘穗、输送、集箱、还田、破茬等工序。三行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整体结构可采取优化设计,功率在80马力左右,以自走式为最好。四行以上的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应消化国外技术,走组装生产之路。在示范推广过程中,京津郊区、东北国营农场,地块相对集中,可优先示范推广三、四行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在经济发达地区应以三行自走式为主,二行悬挂式作补充;经济一般地区,以二行悬挂式为主,以适应当前我国农村的不同的需要。

3、换装割台,一机多用,提高机具利用率。利用现有的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将割台换装玉米收获割台,既可收获小麦也可收获玉米。本着互换容易、作业时互不影响的原则,将动力系统、行走驾驶系统及部分动力系统共用。这样做可以提高收获机的利用率,缩短投资回收期,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目前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厂、新疆联合收获机厂正在开发试验两用机型。从试验情况看,还需要进一步减化结构,提高使用可靠性。如果换装割台成功,必将加快我国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销售与推广。

4、探索玉米生产机械化模式。我国玉米种植制度采用直播和套种两种模式。直播玉米一般是等行距种植,而套种玉米多采用小麦行间人工种植,种植方式大小行者较多,不利于实行机械收获。根据我国气候特点,东北地区一年一作,不需要间套作,易实现机械化作业;京津地区已实行机械化直播多年,也便于机械化收获;黄河流域也已试验出玉米机械化直播的模式,但由于某些原因,一直末推广开。为此,应对玉米生产从整地、播种(移栽)、育秧、追肥、收获进行机具配备,搞好定点示范,总结出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栽培模式,扩大宣传,提高认识,以加快玉米机械收获的实现。

5、大力推广玉米青贮收获机械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竞争力。随着农村经济的深入发展,全国各地出现畜牧乡、畜牧县、甚致畜牧地区,这些地区迫切需要青贮机械。据山东一些地区调查,目前最需要穗茎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和中型玉米青贮机械。

第五篇:安阳市玉米机械化收获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安阳市玉米机械化收获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王海丽 安阳市农业科学院)

摘要:安阳是一个农业大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为194万公顷,但机械化收获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本文分析了当地玉米机收发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为推进当地的玉米机械化收获提供参考。关键词:安阳;玉米机收;问题;对策

玉米是安阳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玉米这种种植管理简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逐年上升,目前已经达到194万公顷。在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推广下,玉米半精量机械化播种和秸秆还田等技术广泛使用,为玉米生产节本增效和提高效率做出了贡献。尽管如此,相比于小麦90%以上的机械化收割水平,玉米收获基本还是依靠手工操作,生产效率极低,有数据表明2008年安阳市玉米机收面积仅有6.5万公顷,仅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3.45%(数据偏旧)。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低,已经成为制约安阳市玉米生产农机化水平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成为该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已经成为全市农业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成为该市农机化发展的重要任务。

1.安阳市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

1.1农机与农艺不适应

农农艺角度来看,安阳市虽然是一个玉米种植大市,玉米种植模式却不尽相同,有宽窄行种植,也有等行距种植,即使是相同的种植方式,行距大小也不尽相同。在玉米品种选择上,当地的主要种植品种,品种间及品种内部成熟期一致性差,茎干机械强度弱,在成熟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现象,以上的这些因素增加了玉米机械化收割的难度。

从农机的角度来看,目前市面上的部分玉米收获机械,无法与当前的玉米生产水平相适应,普遍存在“质次价高”的问题,在收获过程中,损耗大,费用高,加之玉米收获没有小麦收获时那么紧迫的节令限制,多数农户在权衡投入产出之后,仍然选择人工收割。

1.2农民购机能力差

当前市场销售的玉米收获机械普遍存在功能单一,且价格偏高的问题。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玉米收获机械价格多在20—30万元,而且耗能高,投资大,效益低,回收期长,已经完全超出了农户的实际购买能力。加之玉米机械化收获尚未获得农民的广泛认可,尽管有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有购机意愿的农户仍然会保持观望态度。

1.3土地种植规模小

安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市,户均耕地仅为?亩(查阅数据),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仍然以单家独户的小农生产为主。这种生产方式具有规模小、效率低的特

点,由于人均耕地面积的限制,土地种植规模也相对较小,非常不利于机械化收获的开展,特别是大型农业机械的生产作业。

1.4收获机损失大,机械效率低

近年,尽管国家出台了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农业优惠政策,但是随着农用物资价格的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使农民的实际种地收益并没有实现明显增长。加之目前的玉米收获机设计尚不完善,效率低,收获过程中损耗严重,无法实现跨区收获作业,致使玉米的机械化收获迟迟没有实现较快增长。

1.5推广力度小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国家连续多年出台关于农业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发展力度可谓空前。国家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作为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来抓,通过高产示范样板来集中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但是在农业机械化应用上的推广力度则相对较小,还不能够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2.提高玉米机收水平的对策

2.1加大农机农艺的配套研发

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需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专家加强与农机研发领域的专家交流与合作,结合安阳市的农业生产特性,推广农机农艺相互配套的种植模式和收获机械。通过种植模式的改变,实现种植规格、种植品种的统一,为统一机械化收获

提供前提和条件,通过统一农机生产企业的设计规格,使生产出来的玉米收获机械能够相互适应不同地区的玉米种植情况,降低维修费用,提高机收效率,为农机的跨区联合作业提供可能。此外,由于我国农村经济总体水平不高、农民人均收入低的状况,在研制开发新型玉米联合收割机时应注重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开发适合我市实情的玉米联合收割机械,争取实现一机多用。

2.2加快新品种研发

有证据表明,品种对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0%。在大力推广玉米机收的同时离不开与玉米机械化收获相配套的玉米新品种研发。玉米茎干的机械强度,直接关系到玉米品种的抗倒性,只有抗倒性优异的品种才可能降低机械化收获时的损耗率。因此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离不开向先玉335这样的,适应机械化收获的新品种的研发。

2.3加大单粒播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玉米的单粒播种技术作为当前重要的玉米种植新技术,具有用种少、管理方便、出苗整齐以及适应机械化收获等多种优势,值得我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积极推广。与单粒播种相对应的是玉米种子质量的整体提升,只有保证生产的玉米种子纯度高、净度好才能够顺利的实现玉米单粒播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这也就对在我市开展玉米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动,成为当下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与之相伴随的是农村劳动力的不足和部分土地的闲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通过加强农村的土地有序流转来实现土地利用率的提升。需要大力的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通过良种补贴、农机购机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和保护广大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提高种植效率。

2.5 加强政策引导,坚持高位推进

玉米机械化收获由于前期的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需要品种研发、农艺改进、机械设计等多个领域的专家相互合作,方能实现较快增长。这就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加强政策引导,持续进行高位推进,从政策层面为实现机械化收获提供便利,对农户购机进行资金补贴和技能培训,完善农机的配套服务体系,争取早日使我市的玉米机械化收获率跻身全国前列。

3参考文献

下载成武县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武县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制约莱芜市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制约莱芜市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因素与对策玉米收获环节程序多、劳动强度高、作业量大。目前莱芜市玉米种植面积近50万亩,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但是在玉米生产的收获环节......

    关于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几个问题

    关于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几个问题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 张天佐 地区保护性耕作问题和南方地区水稻机械化问题,可以说在这两个问题上,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机械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五篇范文)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机械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伊犁州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发展状况,解决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畜牧......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与分析对策研究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与分析对策研究 [摘 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劳动中逐渐以普遍使用机器来代替手工工具、畜力农业。我国进入农......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横空出世”已经5年多了,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大规模的发展村镇银行,势必会面临政策监管、风险防控、业务发展等......

    关于玉米收获机械化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玉米收获机械化情况的调研报告高陵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位于西安市辖域北部,全县辖4镇4乡,2个管委会,88个行政村,74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94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其中非农......

    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现状经过建国以来六十多年的建设,物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快速成长,我国流通业呈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体和业态多样......

    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市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在政策扶持、市场拉动下,畜禽养殖专业化和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