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猪场设计与建设技术指导咨询方案
猪场设计与建设技术指导咨询方案
一、指导内容: 场址选择
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场址地势高燥、平坦。2、猪场水源充足,取用方便,水质符合饮用水规定。
3、交通便利,电力可靠,粪尿污水能就地处理或利用。
4、场址根据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向处。
5、场界距离交通干线不少于1000米;距居民居住区和其它畜牧场不少于2000米。
指导时间:全年
二、指导内容:建筑与用地
猪舍总建筑面积按每饲养一头基础母猪需15~20平方米计算,猪场的其它辅助建筑总面积按每饲养一头基础母猪需2 ~3平方米计算。猪场的场区占地总面积按每饲养一头基础母猪需60~70平方米计算。
指导时间:全年
三、指导内容: 规划与布局
猪场建筑设施应按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三个功能区分区布置,各功能区之间界限分明,联系方便。管理区应位于生产区主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隔离区应位于场区主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管理区内包括工作人员的生活设施、猪场办公设施、与外界接触密切的生产辅助设施(饲料库、车库等);生产区内主要包括种公猪舍、母猪舍、产房、保育舍、生长舍、育成舍、测定舍及
有关生产辅助设施;隔离区包括兽医室、隔离猪舍、病猪焚烧处理和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猪场与外界应有专门道路相连通。场内道路分净道和污道,两者应严格分开,不得交叉与混用。
指导时间:全年
四、指导内容: 工艺与设施
1、工艺种猪饲养应根据全年生产出栏情况计划种猪头数,母猪以周为节律进行配种分娩,对猪群按不同阶段分批饲养,做到全进全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猪栏利用率。其工艺流程见下图1:
后备母猪断奶母猪
配种阶段6周妊娠阶段 12周分娩哺乳阶段仔猪保育阶段生长肥育阶段
(配种2周,早孕(妊娠11周,产4周6周15周及诊断4周)前1周转入产房)
繁殖周期22周猪出栏日龄25周2、饲养设施
(1)配种母猪采用小群饲养,怀孕母猪采用限位饲养,分娩母猪采用产床限位饲养。保育猪应采用网床饲养设施。母猪金属限位栏尺寸:长2.2米,宽0.6米,高1.0米;产床尺寸规格:长2.2米,宽1.8米;仔猪围栏高0.6米,母猪限位架高1米,宽0.65~0.70米。保育栏规格尺寸长1.8米,宽1.7米;围栏高0.7米。
(2)采用人工或机械饲喂设施,自动饮水设备。
3、猪舍建筑各类猪舍应采用轻钢、砖混或砖木结构。
(1)猪舍形式 猪舍建筑应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半开放式或封闭式猪舍。猪舍的屋顶形式应采用双坡式屋顶。猪舍净高度不低于2.7米。产仔舍和保育舍采用有窗式封闭猪舍,舍内吊定,产仔舍垮度7.4米,中间走道宽1.4米,墙高2.8米。保育舍垮度6.8米,中间走道宽1.2米,墙高2.8米。配种怀孕舍垮度6.8米,中间走道宽1.2米,墙高2.8米。产仔舍和保育舍地面处理见下图。
左道中间走道右道左道中间走道右道
0.82.11.40.8
1.71.4墙坡度10%沟宽0.2坡度10%沟宽0.2
产仔舍地面图(单位:米)图4 仔猪保育舍地面图(单位:米)
(2)猪舍地面 猪舍内应采用硬化地面,地面应向粪尿沟处作1%-3%的倾料斜,地面结实、易于冲刷,能耐受各种形式的消毒。
(3)猪舍方位 猪舍朝向和间距须满足日照、通风、防火、防疫的要求,猪舍长轴朝向以南向或南偏东15度以内为宜;猪舍间距控制在10~15米为宜。猪舍距离围墙8~10米。
4、给水排水
(1)供水设施应符合GB/T17824.1-1999的规定。
(2)场区内设暗管排放产生的污水,设明沟排放雨水。
5、卫生防疫设施
(1)猪场四周建有围墙或防疫沟,并有绿化隔离带,猪场大门入口处设消毒池。
(2)生产区入口处设人员更衣淋浴消毒室,在猪舍入口处设地面消毒池。
(3)种猪展示厅和装猪台设置在生产区靠近围墙处,出售的种猪只允许经展示厅后从装猪台装车外运,不可返回。
6、环境保护
(1)粪便污水处理 猪场粪污宜采用污染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2)新建猪场必须与养猪场同步建设相应的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
(3)固体粪污以高温堆肥处理为主,处理后粪肥应符合GB7959-87的规定,方可运出场外。
(4)污水必须经过厌氧发酵和好氧处理,处理后应符合GB5084或GB11607的规定。
(5)场区绿化 场区绿化应结合场区与猪舍之间的隔离、遮阴及防风的需要进行。可根据当地实际种植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树种和花草,树木应选高大落叶乔木为宜。场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
指导时间:全年
第二篇:猪场设计与建设总结方案
猪场设计与建设总结方案
1.选址原则:
①节约用地,尽量选用不宜耕作地土地,并为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
②禁止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古建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畜禽疫病多发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地区建场。
③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和相关法规。④场址应选择在城镇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避免气味、废水及粪肥堆置而影响居民区环境。
⑤应尽量靠近饲料供应和商品销售地区,并且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⑥选址还应注意各地小气候特点,趋利避害。
2.场址选择
①地势地形
地势应高燥,地下水应在2米以下。地势应避风向阳,猪场不宜建于山坳和谷地以防止在猪场上空形成空气涡流,还要避开西北方向的山口和长形谷地以减少冬春风雪侵袭。
地形要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一般按可繁殖母猪每头40~50平方米、商品猪3~4平方米考虑。地面应平坦而稍有缓坡,以利排水,一般坡度在1%~3%为宜,最大不超过25%。
②土质
要求土壤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且未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沙土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小,但导热性强,易增温和降温,对猪不利。
粘土透气透水性弱,吸湿性强,毛细管作用明显,抗压性低不利于建筑物的稳固,导热性小。
沙壤土兼具沙土和粘土的优点,是理想的建场土壤。但不必苛求。③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猪场需水量见下表。
猪别
饮用量(升/头·天)
总需要量(升/头·天)
种 公 猪
妊娠母猪
带仔母猪
断乳仔猪
生 长 猪
育 肥 猪
?④电力交通
电力供应对猪场至关重要,选址时必须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并要有备用电源。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环境保护的考虑,不能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
⑤防疫和环保
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一般距铁路与一二级公路不应少于300~400米,最好在1000米以上,距三级公路不少于150~200米,距四级公路不少于50~100米。同时,要距离居民点、工厂500~10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距其他养殖场应在500~1500米以上,距屠宰场和兽医院宜在1000~2000米以上。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⑥周围环境
建场还应考虑周边环境的各种因素,如水电、排污等。
(3)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①总体布局
主要分四个功能区:
A.生活区? 包括食堂、职工宿舍、文娱和运动场所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一般设在地势较高的上风向或偏风向。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
B.生产管理区此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会议室、技术室、化验分析室、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车库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且与外界联系频繁,应严格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C.生产区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禁止一切外来车辆与人员进入。
D.隔离区? 隔离区包括兽医室、病猪隔离间、尸体剖检和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区等。该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兽医室可靠近生产区,病猪隔离间等其他设施应远离生产区。
E.其他设施
水塔? 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证,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最高处。供水条件好的可不考虑。
道路? 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生产区一般不设通向外界的道路,管理区和隔离区分别设路通向场外。
排水? 场区地势宜有1%~3%的坡度,路旁设排水沟,以利于雨雪水的排出。
猪场废物、污水处理是猪场疫病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猪场应结合本场特点,建立完整的废物、污水处理系统。
绿化? 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②生产区的规划
根据不同年龄、类别猪群的生理特定和其对环境的要求,生产区猪舍可有:配种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和生长育肥舍。规划时应考虑有利于防疫、方便管理和节约用地地原则。
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或偏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保育猪舍。保育舍和生长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或偏风向,两区之间最好保持一定距离或采取一定的隔离防疫措施,生长育肥猪应离出猪台较近。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风条件。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第三篇:2013技术指导方案
2013技术指导方案
一、指导目标
宣传种桑养蚕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着力推广种桑养蚕管理的模式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程序。调动和激励种桑养蚕示范户科学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辐射带动周边种桑养蚕户提高科学养殖水平,促进我镇桑蚕业的发展,推动我县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指导产业
桑蚕产业。
三、指导方式
1、集中培训学习:与县蚕业站密切配合,不定期的组织科技示范户进行种桑养蚕技术培训,及与种桑养蚕相关的技术讲座等。
2、入户指导:与科技示范户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服务,解决相关的技术难题。
3、电话咨询:开展电话咨询,为科技示范户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技术指导。
四、对科技示范户的要求
1、积极参加科技培训班和接受技术指导,带头应用科技推广技术。
2、做好宣、帮、带,辐射带动周边10户以上奶牛养殖户。
3、认真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中的相关内容,并及时做好养殖活动中的各项记录。
4、有问题及时与技术指导员联系。
第四篇:2011技术指导方案
2011技术指导方案
6月:中旬开始准备播茄子砧木种子,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7月:中旬至下旬进行播种育苗,苗情要注意蹲苗,防止幼苗徒长,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8月:进行嫁接,做好嫁接苗的管理工作。
9月:嫁接苗在9月中旬前定植,做好棚室消毒和土壤消毒工作,进行整地施肥。定植前浇透底水,栽苗时嫁接口不要接触土壤,防止嫁接口生须根染病。
10月:定植后注意温度管理,中耕培土,防治茄子病害。外界气温逐渐降低增加草苫夜间防寒,放风口设置防虫网,及时采收门茄。
11月:防止茄子落花落果,加强外界保温,张挂反光幕增加棚内光照和温度,茄子大量采收后,进行追肥,防治灰霉病。
12月:此时已进入寒冬,如遇到连续几天阴雪天气,只要温度不低每天应揭开草苫一会。在室内张挂黄板诱杀潜叶蝇、白粉虱。
1月:增光保温,茄子出现歇秧想象,要以叶面喷肥为主,一般不用土壤施肥,如茄秧不健壮可考虑再生栽培。
2月—3月:灾害性天气已过茄秧开始旺盛生长,此时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打掉老叶进行植株调整,防治病虫害。
4月:管理同2、3月份,大量采收后要施一次肥浇一次水。
5月:加强管理,防止茄秧早衰,要少留果勤摘果。拔秧时及时清除残株病叶不为病虫提供生存和寄生条件。
2011技术员分户技术指导方案
计划入户指导农户达10次以上
2011指导员入户技术指导项目记载
1.19 发放物化补助
3.2讲解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4.8蔬菜名优新品种介绍
4.20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5.16下乡送科技资料
6.9设施农业秸秆反应堆技术
6.28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
7.15设施农业地力培肥技术
7.29设施农业高效种植栽培技术
8.16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农事活动与技术操作记事栏
1月:灾害性天气,注意增光保温,室内张挂黄板诱杀潜叶蝇,蚜虫,中下旬施尿素15kg,硫酸钾10kg。
2月:茄秧开始旺盛生长,应加强肥水管理,温度白天25—30℃,夜间15—17℃,室温超过25℃时适量防风,及时打掉老叶,进行植株调整,注意防治病虫害,覆盖防虫网。
3月:进行植株调整,改善通风条件,经常擦洗棚膜,加强病虫害防治。
4月:大量采收后要施一次肥一次水。
5月:加强管理,防止茄秧早衰,要少留果,勤摘果。
6月:准备播茄子砧木种子,做好播前准备,清除残株病叶,做好苗床,配好营养土。
7月:播接穗种子,苗期注意蹲苗,防止幼苗徒长,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8月:进行嫁接,一般采用劈接法。嫁接后注意遮光并控制好温湿度,做好通风,防治苗期病害。9月:秧苗定植,进行整地施肥,棚室消毒。定植前浇透底水,进行土壤消毒,防治病虫害。
10月:进行定植后的管理,中耕培土,采用双杆整枝,及时摘除多余枝杈,及时吊枝,防治茄子褐纹病,外界温度低时注意增加草苫。
11月:防止落花落果加强外保温,张挂反光幕,继续整枝吊蔓,防治病虫害。
12月: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及时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工作。
第五篇:2013技术指导方案
2013技术指导方案
继2012年之后,2013年技术指导方案如下:
1、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分户指导方案,根据示范户的需要和农业局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目标,使指导员与示范户能够互动进来,更好地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2、开展指导服务和培训工作,一是与示范户面对面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一是积极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开展电话咨询和发送短信等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三是广泛开展技术资料发放工作。积极参加指导员技术培训。
3、积极参加指导员技术培训。积极参加省农业厅组织的技术指导员培训,专心听课,认真做好笔记。平时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加强知识积累。
4、落实项目物化补贴政策,扶持生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