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的意见[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06:4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的意见》。

第一篇:江西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的意见

江西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的意见

赣农字[2012]72号

日期:2012-08-

21各市、县(区)农业局,厅机关各部门、厅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现场交流会精神和《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以市场经济的思维、工业化的办法、系统推进的理念,更好更快地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现就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领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点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省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抓好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对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引领我省现代农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就是要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产品附加值,从而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和农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点正是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其实质就是立足各地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和突出产业特色,通过政策倾斜、资金集聚和机制创新,重点打造一批发展理念超前、物质装备完善、科技水平先进、经营方式创新、新型农民培养成效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样板,从而为促进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开辟新途径、积累新经验,为探索发展现代农业搭建重要载体和平台。

(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点是转变农业工作思路,实现农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省各地对现代农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还存在着重争取命名、轻踏实建设,重面面俱到、轻重点突破等问题,发展模式单一,亮点精品不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思路,以市场经济的思维、工业化的办法、系统推进的理念,坚持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相结合,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示范点,发挥标杆榜样功能,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点是转变工作作风,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今年出台了《关于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并即将出台《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上来,以抓机遇、打基础、保增长为首要任务,以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发展振兴,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目标,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工作,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

二、扎实做好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各项重点工作

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坚持立足优势产业、突出重点建设、支持先行先试、强化政府引导、鼓励各方参与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批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的“田园场区”现代农业示范点,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推动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明确发展方向。各级现代农业示范点必须以发展粮食、畜禽、水产、蔬菜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为战略重点,以突出特色、聚焦主导产业为基本要求,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动力,以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做到可学、可用、可推广。

(二)把握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期,全省建成各级各类现代农业示范点500个左右,使区域内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业物质装备、科技进步、经营管理、支持保护、产出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升,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民增收步伐持续加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稳步协调发展。

(三)突出建设重点。各级现代农业示范点都要建立相对集中的核心区,突出建设 “田园场区”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高标准农田。要深入推进粮棉油高产创建,推动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向示范点倾斜。因地制宜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促进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有机结合,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现代化生产基地。建设高效特色产业园。要积极发展蔬菜、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依托资源禀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地建设一批高效特色产业园,广泛开展标准园创建活动,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水平。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要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控污减排的发展方式,提升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能力和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要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优势企业为主体,依托现有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要积极引导加工物流企业向园区集聚,配套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发展现代流通业态,推进产销衔接、农超对接,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四)增强科技支撑。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建试验示范基地、科研推广项目,构建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快新品种展示、新技术推广。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全面落实“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放活经营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聘任农业科技人员,采取兼职、任职或技术入股等形式,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激励机制,促进新品种新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五)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农超对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主导产业跨区域组建合作联社。积极探索建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激励机制,建立县、乡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或设立中介机构,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加大对示范点工厂化育秧、烘干仓储、加工营销等薄弱环节服务扶持力度,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

三、切实保障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目标落到实处

(一)强化组织领导。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采取省、市、县分级抓点、优势互补、梯次推进的方式,省农业厅重点抓好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井冈山农业科技示范园两个示范点建设,各市、县、区农业主管部门分别抓好1个现代农业示范点。要充分利用“十百千万”农业服务平台,各包片厅领导督促、指导有关设区市农业部门抓好1个示范点建设;各挂点处长集中时间和精力,督促各县抓好1个县级示范点建设。厅各有关部门、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构建分工协作、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争取在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努力实现县县有亮点、市市出精品。

(二)注重规划引导。各现代农业示范点要结合本地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围绕主导产业、主要产品和主推技术,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落实任务、细化措施,认真编制现代农业示范区点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建设规划引领发展和规范建设的作用。各示范点建设规划示意图要牢固安放在醒目位置,便于学习借鉴。

(三)加强政策扶持。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用于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以示范点建设为平台,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利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不断提升示范点建设水平。

(四)加强监督管理。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现代农业示范点的日常监督管理,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制度,把示范点建设责任层层分解,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实行年终绩效考核,建立比学赶超的发展机制。省农业厅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监督检查,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扬,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

(五)搞好总结宣传。各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示范点发展的有关情况,不断探索和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介,加强典型宣传与推广,为示范点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篇: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

鲁政办发〔2012〕25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提升我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的重要载体,是逐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及展示和推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发展成果的良好平台,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以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创造经验,积极探索,进一步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指导思想,认真落实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进步和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质量安全和生态环保为重点,着眼全省现有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选择一批示范带动效应显著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提升我省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按照“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原则,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覆盖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发展层次的较为完善的现代农业示范体系。争取到“十二五”末,全省建成30个左右的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使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生态环保水平、农业科

技进步贡献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民增收步伐持续加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三、突出工作重点,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正确方向

(一)进一步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首要任务,统筹协调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大规模建设高产稳产标准粮田,大范围推进大宗农产品高产创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突出粮食、棉花、油料、畜牧、水产、果菜等优势农产品生产,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种植面积,大力提高农产品和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附加值,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产业安全。

(二)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认真落实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向高层次发展,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高度重视品牌培育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驰名商标和名牌农产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扩大品牌农产品生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好品牌对农业效益的提升和拉动作用。大力发展节约型和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的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提高农业附加值。

(三)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提升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拓展新兴产业”的思路,加快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农业产业体系框架。根据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优化示范区产业布局,促进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和有效集聚,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区和经济隆起带。进一步做大做强粮、棉、油、菜、果等我省传统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优势产业的发展质量、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茶叶、中药材、食用菌、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进一步突出特色,提升规模、档次和效益。积极拓

展农业的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新型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努力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四)进一步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项目合作,使示范区成为产学研、农科教结合的示范基地,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基地,成为高科技农业人才创业的孵化基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尽快实现产业技术体系覆盖全部主要农产品的目标。切实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农业企业在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配备和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良种统供、肥料统配统施以及机械化耕种收获,大力提升农业科技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区的技术集成、设施装备先进、组织管理高效的优势,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培训等方式,对示范区内的农民和服务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多层次、经常性的文化、科技、管理知识培训,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培育新型农民的基地,尽快形成一支具有专业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队伍和适应示范区管理服务要求的人才队伍。

(五)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尽快形成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加快研究和推广适合当地特点的各种节水灌溉措施、节约用水技术和耐旱节水品种,全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始终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加快推进“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积极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不断提升农机档次、丰富农机种类、提高配套水平,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加快提升农机化水平,发挥好农业机械化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加大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推广力度,加快传感、通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步伐,大力发展智能农业、精准农业。

(六)进一步增强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途径和模式,不断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积极发展多层次的农民联合与合作,提高

农民的组织化水平;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发展,不断壮大龙头企业总体规模,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切实强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强化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激发公共服务的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从事农村各类经营性服务活动,不断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推动建立合理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切实加大对农村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小额信贷的支持力度,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四、选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精心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亮点和增长极

(一)示范园建设工程。立足资源优势及产业布局,按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农业在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多种功能,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集技术研发、生产示范、加工流通、科普展示、旅游观光、餐饮服务、休闲体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健康渔业养殖示范园、规模化畜禽养殖示范园,打造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农业示范高地。

(二)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发挥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坚持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打造一批标准高、质量优、品牌亮、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农林牧渔种养示范基地,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和集约化种苗生产基地。重点支持种业企业建设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作物品种的科研育种平台、良种繁育基地等。

(三)示范企业建设工程。发挥龙头企业资本集成优势,引导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建设高标准、紧密型原料生产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关系,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发展。重点扶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贮藏、运输业,打造知名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

(四)示范市场建设工程。建设和改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其流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质量追溯、环保节能、信息系统等设施。支持开展信息服务、电子交易、储藏物流、质量安全检测、环境卫生处理等业务。

(五)示范农技服务组织建设工程。加强和完善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扶持企业、合作社和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建设跨区域、综合性服务组织,开展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良种统供和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统配统施以及机械化作业服务,全面提升农业科技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五、强化保障措施,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卓有成效

(一)加强领导,扎实推进。省政府建立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省委农工办、省政府办公厅以及省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商务、水利、科技、国土资源、海洋与渔业、林业、供销社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研究解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与管理的重大问题与事项。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负责协调处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考评认定、规划评审、指导督查和建设管理等日常工作。市、县(市、区)政府也要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级要切实强化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做到高点定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充分体现未来农业农村的发展方向。注重示范区建设规划与本地区“十二五”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切实发挥规划引领发展和规范建设的作用。各市、县(市、区)可以适当选择一批县(市、区)或乡(镇)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省级、市级、县级示范区梯次建设的格局。

(三)完善政策,强化扶持。各级要认真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示范区建设的投入,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和项目,统筹用于示范区建设。以示范区建设为平台,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利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不断提升示范区建设水平。在用水、用电、用地、信贷、保险、税收等方面提供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

(四)多方协同,形成合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确保任务、措施、责任落实到位。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完善工作方案,加大推进力度,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具体指导、管理和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发展改革部门要牵头编制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将示范区建设内容纳入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计划;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加投入,统筹安排和优先落实建设资金;商务部门要加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示范区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农业用地政策;科技部门要积极支持示范区的科技开发;金融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示范区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促进示范区发展的金融产品,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正确把握政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好农民利益,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的积极性。

(五)鼓励创新,动态管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实行“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退”的动态管理机制,优进劣汰。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各市政府要加强对示范区建设进度、建设质量、运行管理以及示范带动功能发挥等方面的跟踪监督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示范区升级、奖惩的主要依据。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五月八日

主题词:农业 建设 意见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5月8日印发

第三篇: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

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派出机构、各部门:

为加快我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科技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做大产业规模,做强农业品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省、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高起点谋划、高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打造一批万亩以上的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做到“五有”,即“布局有总体规划、管理有专门机构、运行有动力机制、生产有原料基地、经营有多元主体”,打造成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要素的聚集区,先进技术的示范区,产业融合、精准扶贫的试验区,全面加快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引导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生产经营。

(二)坚持与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相结合。坚持机制创新,鼓励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科研推广机构参与农业园区建设。

(三)坚持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利用好节水工程、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使之成为节水农业的样板区、生态农业的示范区。

(四)坚持因地制宜与引导发展相结合。挖掘当地农民的种植习惯并加以引导,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

(五)坚持广泛参与利益联结相结合。推进以股份为纽带的紧密联结方式,鼓励农村变资源为股权、变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股民,组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主体,扩大农民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的增值利益收益。

三、任务目标

XXXX年打造X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X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XXXX年规划建设X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X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X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到XXXX年规划建设X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X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X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XX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努力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农业新技术展示窗口、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带动农民增收的典范,加快推动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再上新水平,园区“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占园区农产品总量的XX%以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园区比重达XX%以上,单位面积产值、农民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XX%以上,园区规模化、设施化、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明显提升,经营效益和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显著提高。

四、重点工作

(一)制定发展规划。结合全县“十三五”规划,科学制定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明确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功能定位、重点内容、建设期限、实施步骤和组织领导、扶持政策、保障措施。园区规划编制要确保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统一,要与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城镇建设、旅游开发等规划相衔接,符合省、市、县三级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和结构布局,XXXX年完成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重点抓好万亩以上园区规划建设。要按照省市县有关要求,高标准制定各自的具体可行的园区规划。

(二)培育特色产业。瞄准市场需求,发挥我县产业优势,因势利导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林果、中药材、苗木、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夯实园区发展的基础。优化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发展高端精品农产品生产,加强加工、包装、储运、冷链物流、质检等配套建设,推进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产加销游一体化水平。

(三)加快品牌建设。实施园区品牌提升战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园区“三品一标”认证率达到XX%。支持园区争创市级、省级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整合特色产业品牌资源,培育一批具有X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品牌。

(四)提高科技水平。一是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增产增效并重、生产生态协调;二是加大现代种业,畜禽良种,绿色增产,蔬菜、水果、食用菌标准园,畜禽健康养殖,疫病防控,质量安全,信息化,机械化,农村沼气,农村能源清洁利用等重大工程实施力度;三是推广水肥药“三节”技术,开展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残膜回收,构建园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四是实现“三品一标”认证全覆盖、节水技术全应用、废弃物利用全循环、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五是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对园区经营主体、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示范,把园区打造成为实训基地。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XX%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XX%以上,产业化经营率达到XX%以上;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XX%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XX%以上,产业化经营率达到XX%以上。各相关涉农部门技术推广重点工程和项目,优先安排现代农业园区承担。到XXXX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达XXXX人,为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提供支撑。

(五)创新工作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出租、托管、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快园区土地向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重点支持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推动园区规模经营。推进园区股份合作,支持农户以土地经营权、资金、大型农机具、收益权等入股组成股份合作制企业,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合体,共同参与园区建设。搞好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和纠纷调处机制建设,盘活农村各类资产。XXXX年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建设。

(六)推动产业融合。一是推进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统筹衔接、紧密联结、复合发展,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若干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二是重点推进与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土地整治、储运物流基地建设、打造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公益扶贫事业等方面的合作;三是以沿黄滩区规划为依托,加大投资力度,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民俗风情等作为园区发展的突破点,建设农林种植、农副产品经营和度假旅游等为一体的多业态农业园区;四是以全县X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建设经济林果基地、现代农业设施大棚、生猪产业化规模养殖、食用菌基地、观光采摘长廊、特种养殖观光园等为内容为重点,推动高科技农业种植、产品加工销售和观光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流通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园区。

(七)夯实基础设施。一是统筹规划生产设施,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建成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农田林网健全的现代化园区;二是整合农林畜牧、水务、国土、扶贫、农开、城建、网通、电力、交通、文教等方面的资金,全面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高标准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提高设施和环境承载能力,满足生产需要;三是对万亩以上的园区基本实现通水、通电、通网、通讯、通暖、通气,建设排污和雨水收集管网,实施土地平整;四是结合现代设施农业的需要和现有水利设施,紧扣园区水利现代化的目标,科学制定水利设施建设专题规划,全面配套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全域水系贯通,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五是在县内和园内主要交通节点,制作安装园区引导标识牌和园内道路识别指示牌。标识牌和指示牌进行统一设计制作,具有园区特色和一定文化底蕴;六是对园内道路两侧实施绿化工程,按照“树种适宜、统一标准、整齐美观”的标准要求,形成绿化带。

五、政策支持

(一)多渠道增加投入。积极争取省市农业发展资金,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重大技术措施在园区推广示范。各部门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重点项目投资、政策性奖励补贴补助资金,向现代农业园区倾斜。发改、农业、水务、科技、交通运输、农开、扶贫、旅游、电力等涉农系统的重点项目和扶持资金要优先向现代农业园区投放。国家和省安排的有关改革试点示范项目,适合现代农业园区承担的优先予以安排。搞好对现代农业园区及入园企业的税收服务,确保国家规定的农业及相关领域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奖补政策,扩大“银行+担保”、“政银保”“银行+风险保障金”等多种财政金融支农模式推广范围。

(二)扶持龙头企业。入园企业符合条件的,优先申报入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推荐参评国家级龙头企业,享受国家和省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帮助依法注册运营的现代农业园区内符合条件的公司,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基地)、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加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资金、各级支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对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三)推进涉农项目整合。以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统筹规划,整合土地治理、农田水利、扶贫开发、农村道路、生态环保、循环发展等方面的项目资源,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用地支持。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加快土地流转纠纷仲裁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化解土地流转中的矛盾和问题,维护好转让、受让双方的合法权利,促进农村土地向现代农业园区流转集中。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用地纳入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现代农业园区倾斜。现代农业园区优先安排实施土地整理项目。

(五)强化科技支撑。制定科技型农业企业认定标准及办法,落实税收减免、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扶持等政策,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园区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要加强对现代农业园区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大力扶持园区建设。要通过盘活资产、产权质押等途径,充分利用信贷资金,多渠道增加现代农业园区投入。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支持政策,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工作倾斜。加强与农发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力度,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按照渠道不变、使用方向不变、集中向重点区域投放的原则,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集中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

(七)强化政策扶持。鼓励创办各类农业园区。对被新认定为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经营主体,县财政分别奖励XXX万元、XXX万元和XXX万元;被新认定为国家、省、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区的经营主体,县财政分别奖励XXX万元、XXX万元、XX万元;鼓励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对被新认定为国家、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场区的经营主体,县财政分别奖励XX万元、X万元、X万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我县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工作,成立X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水务局、县国土局、县规划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街区的乡镇长、办事处主任、经济开发区主任等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统筹领导和综合协调,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指导流转土地、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项目把关布局、统一为入园企业提供服务,推动园区提档升级。进一步加强园区管理机构建设,健全县级领导包抓市级以上园区建设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园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园区建设顺利推进。

(二)完善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各乡镇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形成合力。要加大组织推动力度,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建立县、乡两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机制,组织开展现代农业园区观摩交流活动,建立沟通联系和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反映各单位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和好的经验、做法。

(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县政府将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制定科学实用的政策措施,综合各方资金和扶贫资金,多出真招实招。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银行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四)搞好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媒体、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加大宣传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好经验、好典型、好做法,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积极性,营造关心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浓厚氛围。要积极发现、培育一批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好典型,好例子,认真总结提升,加强观摩交流,多元参与,广泛宣传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四篇: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

为继续深入开展“重点项目攻坚年”活动,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支撑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努力提高项目建设质量,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立足我县实际,制订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项目是经济的载体、发展的关键,重点项目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大项目建设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保持较高的投资强度,对于积累发展后劲,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营造锲而不舍抓落实、雷厉风行干事业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谋发展、抓发展的强大工作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建立健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体制机制,以项目聚集生产要素,以项目拉动投资增长,以项目推动工作落实,为加快邯郸东部次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大、持续动力。

好项目、大项目有新突破,力争项目建设的要素保障、体制创新有新进展,力争在项目推进、项目服务水平上有新提高。

(三)工作重点

1、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项目。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点抓好产业带动力强、关联度大、能提升全县产业层次的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依托省级工业聚集区,精心谋划、建设一批拉动产业升级的龙头项目,促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优势产业项目集中布局、集约用地、资源共享、配套发展。以项目建设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路子,严格控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协调推进一、二、三产业重点项目的实施。

2、突出招商引资抓项目。牢固树立“外商内商都是客商,内资外资都是投资”的观念,进一步扩展招商视野,更加注重业主招商、专业招商和“回归”招商,提高招商的成功率。抓抢国际和沿海制造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积极主动地争取承接一批项目落户曲周。瞄准国际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抓招商,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鼓励和推动现有企业新上项目,鼓励推动现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采取项目融资、产权融资、股权融资等多种方式,吸引和聚集社会资金,投入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机制,对第一个提供招商信息、成功引进项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

前期项目,作为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和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分解和落实重点项目推进责任。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制度,做到每个重点项目都有一名县级领导分包、一个牵头单位服务。

(二)建立重大项目推进工作调度机制

实行重大项目月通报制度。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每月向县项目推进办报送重点项目情况,由项目推进办会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现场督查,按月汇总通报。建立重点项目季度观摩过堂制度。领导小组每季度组织县四套班子领导到项目现场进行观摩调度,分包县领导和牵头单位负责人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存在困难和问题、下步推进安排,县主要领导现场对项目建设情况点评,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并对下一步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三)建立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协调机制

纪检监察部门定期组织重点建设项目环境专项检查和整治活动,逐一解决影响重点项目审批和建设施工中的突出问题,对“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和“吃、拿、卡、要”的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理。政法部门定期开展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专项打击活动,对干扰破坏项目建设的市霸、街霸、地霸、村霸,强行买卖、强揽工程、强行装卸、强用水电、强占土地、强拿恶要等“四霸六强”分子坚决打击。有关职能部门要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服务、超前服务、全程服务,帮助项目业主

目工作考核中占70%权重。组织部门把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纳入县乡局级领导班子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未完成项目推进任务的乡镇和部门,年底须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报告情况,无正当理由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县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工作纳入年终述职考评内容。县委、县政府将制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奖励办法,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五篇: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意见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意见

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十二五”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水利建设进度。为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切实加快水利投资计划执行进度,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明确投资计划执行总体目标

对于当年安排的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在年底前,重大水利工程中央投资计划完成率要达到90%以上,其他水利工程中央投资计划完成率要达到80%以上。2015年要力争完成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124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600亿元左右(不含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各地、各单位要按照上述目标要求,狠抓投资计划执行,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二、推进各类水利工程前期工作

对于重大水利工程,要按照今年年初召开的加快推进2015年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座谈会和《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的安排意见》(办规计[2015]30号)要求,在今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2014年新开工项目初步设计审批;7月底前完成今年拟开工的27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可研一经批准,立即启动初步设计审批,力争4个月内完成概算核定和初步设计审批。同时,按照新开工项目动态管理的要求,加快2015年储备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条件具备的可在2015年开工建设,统筹推进“十三五”拟开工项目前期工作。

对于点多面广量大的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新建小型水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面上水利工程,要根据相关建设规划,提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提前2年做好项目储备,原则上按照上一落实投资规模的2倍全面完成当年项目前期工作,并于当年6月底前完成审批工作,改变投资计划下达后开始组织前期工作的情况,确保投资计划下达后能够立即组织实施。

对于地方立项并申请中央补助的项目,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完善前期工作,在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审批后,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相关部门报送资金申请报告。未批复初步设计的项目,不再列入当年中央投资计划。

各地、各单位要加强前期工作组织协调,抓紧制定前期工作进度方案,逐项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合理配置勘测设计及审查力量,保证前期工作进度和质量。

三、加快投资计划下达进度

水利部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尽早下达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力争中央财政专项水利资金5月底前全部下达,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6月底前下达90%以上;其他项目中央投资计划争取上半年基本下达完毕。积极商有关部门,落实好开发性金融支持水利的政策,通过专项过桥贷款等方式,为地方水利建设提供过渡性资金支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试点工作,选择一些地方积极性高、具有一定前期工作基础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作为国家层面试点,明确支持政策,加强跟踪指导,及时总结经验。

各地、各单位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化分解下达工作流程,缩短工作周期,在1个月内将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下达至具体项目。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地方建设资金需求和落实情况,研究提出利用过桥贷款的具体方案,及早落实配套资金,与中央投资同步到位,保证工程建设需要。各地要选择一批项目开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省级试点。

四、编制水利投资三年滚动规划

按照国务院部署,从今年起开展水利投资运营三年滚动规划试点,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水利资金和部门预算同步编制三年滚动规划,每执行完一个,向前滚动一年,超前储备项目,增强资金安排的预期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在年际之间、地区之间、项目之间进行动态调整,确保预算资金及时支付,避免资金沉淀,使水利投资执行进度始终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各地、各单位要科学谋划建设任务和资金需求,探索编制本地区、本部门水利投资三年滚动规划,超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具备实施条件的方可申报项目和资金,确保资金下达后能够及时支付。

五、实行投资计划执行月调度制度

自2015年3月起,每月10日左右,水利部将对水利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月调度,调度范围包括中央安排投资尚未执行完毕的所有水利建设项目,重点是近2年安排的中央水利投资项目。调度内容主要为项目前期工作、投资计划下达、配套资金到位、投资计划完成、资金支付等情况。调度单元按省级行政区、工程类型和重大工程三种类别进行调度,检查当月工程建设情况和投资计划执行进度。

调度会商会由分管部领导主持,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和流域机构参加会商,根据会议议题和工作需要,可邀请有关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调度会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议定事项,通报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及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和流域机构,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及时上报有关事项落实情况。

对于存在问题较多、投资计划执行较慢的省份,水利部部将约谈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必要时下发督办函,要求10日内提出分析报告和整改方案,部领导将根据有关情况赴相关省份开展约谈和专项督办。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和调度情况,商国家有关部门开展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调整。

各地、各单位要相应建立调度会商制度,落实分级监管职责。要按具体项目或打捆项目类型制订本地区、本单位水利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逐月明确当月完成的工作任务,其中,对重大工程要逐项制定实施方案和月进度计划。要以统计月报数据为基础,编制投资计划执行月度分析报告,按照实施方案目标,对投资计划执行进度慢的项目逐项分析原因,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下一个月的工作措施和有关建议。

六、加强投资计划执行监督检查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和投资计划执行督导检查工作制度,健全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三级监督检查机制,覆盖所有工程类型和所有有建设任务的地区。水利部在常规监督检查和稽察的基础上,重点根据调度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挂牌督办,重点对工程前期工作、计划下达、资金到位、计划执行、资金使用、统计数据等进行监督检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投资计划执行动态监管。

修改完善中央水利投资计划执行考核办法,将投资计划考核节点由9月、12月和次年3月提前到6月、9月和12月,水利部将进一步强化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对考核不合格的地区和项目落实惩处措施,并向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提出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的建议。

各地、各单位要积极开展自查,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强化对市、县负责实施水利工程的指导和监督,加强统计监督,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展督导检查、稽察、审计、第三方评估等有关工作,同时建立问责制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七、延伸水利审计免疫系统

近年来,水利部与审计署共同构建了覆盖水利部直属单位的水利审计免疫系统,对各单位财政资金进行全年不间断动态监督检查。水利部将会同审计署等有关部门推动水利审计免疫系统向省市县三级拓展和延伸,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水利审计免疫体系,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监督,最大程度堵塞资金监管漏洞,切实管好用好水利资金,全面提高水利资金监管水平。2015年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部分省(市)进行试点,2016年起全面推开。

各地要积极配合和推进水利审计免疫系统的拓展和延伸工作,充分利用免疫系统加强水利建设资金监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整改。

八、完善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保障机制

水利部成立以部长为组长的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水利工程建设和投资计划执行中的重大问题,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商国家有关部门与省级人民政府签订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责任书,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落实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部有关司局和单位组织开展前期工作、投资计划执行、工程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统计等重点工作环节的业务培训,不断扩大培训的覆盖范围,发挥培训实效。

各地、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组织协调机构,针对投资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明确责任部门、单位和人员,切实落实责任。要加大培训力度,向基层水利部门和工程参建单位延伸。

下载江西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的意见[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的意见[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