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班集体建设闪烁智慧的火花
让班集体建设闪烁智慧的火花
——在班集体建设总结研讨会上的讲话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兴则校盛,班衰则校衰。加强班集体建设旨在创设和谐、团结、向上的育人环境,激活学生乐学、善思、奋进和自主、自强、自立的内驱力,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旨在引领师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体谅、学会沟通、学会互相尊重、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旨在夯实学校育人基础、提升学校育人品次、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最直接、最主要的组织实施者,是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和参与者。“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定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已成共识。优秀的班主任除了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外,还需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工作,让班集体建设闪烁智慧的光芒。
一、重新审视班主任工作的地位和现状。
班主任工作是神圣的,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班主任的教育和培养。教育家王宝祥在他出版的《新时期班主任工作》这本书的自序中这样写道:“做一名中小学教师,如果没有当过班主任,或者做不好班主任工作,那么,他不能算一个完整的好的教师,只能算半个教师;他在育人事业中所做的贡献,就有了重要的欠缺;他所体尝到的教师职业的崇高与幸福,也会留下太多的遗憾。”所以,担任班主任,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忽缺的重要内容,是教师一生的光荣与骄傲。
班主任工作很辛苦,很劳累。据教育部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一位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量相当于任课教师工作量的2—2.5倍,而精神负担更重。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班主任这一角色负责的事情太多,正如教育专家任小艾老师所言“班主任是多种角色集于一身的工作。”于是,就形成了有目共睹的事实:来的早,走的迟;管学习,管纪律;管生活,管健康;管上课,管下课;管白天,管晚上,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长负责………有时,还得面对种种来自不同方面的责难。其二,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和管理水平还不高,对于工作中许多规律性的东西缺乏理性的思考,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工作的意识还相对缺乏,工作往往疲于应付,前瞻性和创新性不够,工作效果常常是事倍功半。全国知名的班主任,如任小艾,李镇西,魏书生等,他们工作其实也很累,只不过总是心态乐观、精神饱满,善于在探索班主任工作规律上下功夫,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减少了无效劳动,增添了班级管理的智慧。所以,班主任要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做到游刃有余,惟有学习,借助智慧的力量。
二、注重几种心理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1、运用“破窗效应”,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
“破窗效应”理论源自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的一项实验。在这项实验中,詹巴斗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摆在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街区,并且把这辆车的车牌摘掉,把顶棚打了个洞。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摆了一星期仍完好无损。然后,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好车的玻璃窗也敲了一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这辆车也被偷走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就“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窗户的玻璃,而这窗户又没有得到及时修理,人们就可能受到这一块破窗的暗示而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幢建筑物被打碎的窗户越来越多,最后整幢建筑物变得破烂不堪。
一个班级就像一辆汽车,当它完好无损时,同学、老师都会珍爱它,这个班的同学也在这充满肯定、赞扬的气氛中,产生了以班级为荣的思想,并自觉地维护班级荣誉,整个班级就会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相反,如果一个班级疏于管理,班主任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没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或认为这只是个别现象,不会影响全局而放任自流,各种坏风气、坏思想、坏习惯就会乘虚而人,久而久之,整个班级就会陷入混乱状态,问题层出不穷。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谨防“破窗效应”出现:要制订并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用规则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做到防患于未然;要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时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集体教育和个别谈心的方法,把不牢固的“窗”及时加固、扭紧,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后进生是班级最容易破损的“窗”,班主任应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给予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对改正错误的学生不吝惜表扬,在班里形成正确的舆论和宽松的氛围。
2、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培养学生对前途的期望。
罗森塔尔是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所普通中学的某个班里随便走了一圈,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来的学生真的成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这时才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其实一点儿也不了解。是暗示对他们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心理,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教育家的秘诀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前途的期望,让学生朝着老师的期望发展,让学生对前途产生美好的期望。正如心理学上的“确认放大原理”:把目光盯在哪儿,被盯的地方就会放大。如果把教师的目光比作阳光,把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比作土里的种子,当我们的目光盯在他们的优点上,就像阳光照在优点的种子上,使优点的种子发芽成长;反之,目光盯在缺点上,就像阳光盯在缺点的种子上,使缺点的种子发芽成长。目光盯住优点,就会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产生出自我完善的欲望,会让自己表现得更好。
(1)班主任既要善于为班级、学生制订可触的近期目标,又要善于描绘美好的远景蓝图,引领学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向着理想的目标迈进。
(2)班主任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成功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迈好第一步”主题活动,让学生对绚丽多彩的未来产生深切的期待。
(3)班主任宜采用正面引导方式,在学生心中产生积极的暗示。如在指出学生错误时,少用“你不应该……”而多用“你应该……”句式进行引导。
3、运用“共生效应”,建立互帮互助的学习“共生圈”
自然界有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而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充分利用“共生效应”,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帮助学生建立互帮互助的学习“共生圈”。
(1)开展小组互帮互学活动。班主任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课堂活动分解到各个小组中,要求他们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将小组的参与率和平均分作为评价的标准,因此,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对自己和组织内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不仅要自己获得成功,也要关心帮助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在“共生圈”内,一方面,班主任要引导探讨,互助提高,另一方面,要引导各“共生圈”小组之间竞赛,形成一个总的“共生圈”。这样,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2)开展帮扶结对活动。要求一名优等生结对帮助一名后进生,将后进生的进步和优等生的考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结伴成长。
总之,要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就要学习和研究一些心理效应,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提高管理实效,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三、班主任智慧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显山露水。
优秀班集体的形成需要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需要优美的班级物态环境,更离不开精神生活的引领,班级文化就是班级的精神和灵魂。我校广大班主任老师,对班级文化建设从感知、认同、心动到行动,迸发出一股空前的工作激情,师生探讨、集思广益、精雕细琢,智慧碰撞,充分发挥了班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大家的智慧和双手共同创设喜爱的、富有特色的文化环境。精彩纷呈、百花齐放、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班级文化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享受,也陶冶了师生情操,沟通了师生的心灵,浓郁的文化气息浸润在每个班级。
班级的文化建设包括了班名、班训、班规、班徽、班级励志歌曲等诸多内容,它们的设计展现出班主任独特的教学理念。比方说班训,我们见到的不仅仅是局限于团结、进取、自尊、自强一类的套话,而是很有个性特色,让人过目不忘。如:三(1)有理想就会有奇迹;三(5)让自己因我而自豪,让别人因我而幸福;三(6)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二(6)用进取书写成长,用辉煌记录青春;一(4)我们不是最好的,但我们会更好;……又如:三(3)班名:进取班,励志歌曲:奔跑; 三(5)班名:追梦班,励志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三(8)班相同; 一(1)班名:未来班,励志歌曲:明天会更好;一(4)班名:鹰之班,励志歌曲:飞的更高;二(1)班名:追梦少年班,励志歌曲:真心英雄……无不给人未来以无限的遐想和美丽的憧憬。
教育是激荡心智、彰显个性、关照心灵成长的活动,它特别需要用智慧去润泽,去激活。打造温馨的班集体,守望着学生健康成长,我们永远保持在路上。
第二篇:让“对话”燃起教学智慧的火花
让“对话”燃起教学智慧的火花
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只有在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开启心智、激发灵感、燃起思维创新的火花,才能触类旁通。新课程下的教师,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同时,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对话,并积极地做出评价。对学生而言,这样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意味着可以开放自己的心灵、张扬自己的个性、释放自己的潜能,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谈自己想谈的、论自己想论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
一、创设利于对话的情境
前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曾指出,教室座位的设置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教师应注重教室氛围的营造、学生座位的安排,创设有利于学生对话的环境场。
课堂的空间布局与对话教学自由、开放心理场的形成紧密相关。那么,如何安排座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话呢?在对话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其中的一员。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争论,面向全班学生慷慨陈词,不时利用肢体语言配合自己的演说,而且还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他人的见解,不时对同学的提问进行解答、质疑„„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不同于传统的教室,需要有适合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倾听的座位安排。
因此,教师应设置有利于对话氛围的多种座位模式。如:圆桌型,将教室空间分成几块,每块有一张比较大的课桌,每组学生围绕在一张大课桌周围,不分等级、不分先后的席位安排有利于轮流发言或自由发言,必要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移动座位共同面向讲台;马蹄型,将座位排列成马蹄形,教师可随时走到中央地带,从事沟通与课堂管理,学生也可以互相倾听,有助于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对阵型,面对面的两大阵营,适用于辩论;舞台型,相对集中的一片空间,适用于小组表演或中心发言。
在同一堂课上,教师也可以根据小组、全班讨论等情况及时变换座位排列,座位排列模式需要改变时就改变。当前教室的布局中,讲台一般都放在教室前面中央的位置,容易强化教师中心主义,不利于对话的充分展开。因此,讲台的位置最好处于教室前面偏离中心的位置,这样有助于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对话氛围,更有助于把较多的教学空间让给学生。
二、创设有效的对话资源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对话内容要时刻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使对话的内容富有新鲜味,引发学生对话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对话,这样会对感知对象产生巨大的影响。据有关专家调研,我国小学数学知识近80%缺乏生活内容来支持。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形成了矛盾,学生难以积极主动地投入足够的精力去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教材中只有几个分数算式,枯燥无味。我们可以讲述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引入分数,同时让学生自己提出话题,并围绕话题组织讨论。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同时在对话中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对话的话题要是学生乐于思考且易于产生联想的,要大部分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对话交流才能得出结果。对话的话题除了联系已有知识外,还要联系个人经验,这样学生不感到生疏,温故知新,容易开启思路、产生联想,逐渐形成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新知识从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三、创设有效对话的时空
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增加“等待时间”,给予学生思维的时空。“等待时间”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Rowe在1974年提出的。她在研究课堂提问时发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没能立即回答,那么一般教师都会组织语言加以引导,在提问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0.9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充分思考并构思答案的,他们的回答只能是长期学习积累下来的一种本能反应,或是从记忆库中调取知识片断进行应付。Rowe训练一些教师将其等待时间从不到1秒增加到3秒至5秒,在那些成功地增加了等待时间的教师们的课堂上,可以看到如下一些可喜的变化:学生回答失败的情况减少了,学生深思熟虑的回答增加了,学生之间在回答问题时的相互比较和借鉴增加了„„一些后继研究证明,增加等待时间导致了学生更长和更高质量的回答,而且参与回答问题的人数也增加了。
“等待时间”的增加,需要教师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同时,问题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学生答问时必然需要增加“等待时间”。例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们可以出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高是10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让学生“先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思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这样学生思考的空间大大增加。有学生列式:(5×5+5×10+5×10)×2或5×5×2+5×10×4;有学生认为上、下底面的面积有2个5×5,所以列式为:5×5×10;因为有4个5×10的面,而上、下底面的面积合起来也是5×10,因此共有5个5×10,所以还可以列式为5×10×5。这样的课堂,不仅仅在表面上活起来了,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对话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个人或小组围绕主题共同探讨问题、提呈观点、交流理论、大胆假说、进行辩论,通过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最终达成学习的共识。
教师要创设有效的对话场景、对话资源和对话时空,让学生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有效对话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于新娥 江苏省灌云县同兴中心小学)
第三篇: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对对子活动
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对对子活动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3、训练学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对联故事和根据教师的命题写出对联。
3、学生分组,选出小组长。
活动安排:
60分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场谈话
无论是皇宫大殿,还是农家小院;
无论是楼台馆所,还是商业小店;
无论是名胜古迹,还是寻常茶园;
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满十过年……
在中国大地上,时时处处都能看到它——对联。
(边放幻灯边说下面的话,幻灯片中的图片上皆有对联)
紫禁城有之,岳阳楼有之,武侯祠有之,盐业历史博物馆有之,王爷庙有之,富顺文庙有之,荣县大佛寺有之……
对联,就那么不起眼的两句话,却蕴含着历史的沧桑;
就那么不起眼的两句话,却蕴含着时代的变迁;
就那么不起眼的两句话,却蕴含着智慧的思考,美好的祝愿和永恒的纪念…… 今天我们就将试着走进对联的世界,让同学们敏捷的思维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对联小史简介
幻灯片展示老师讲的内容:
对联小史
对联就是通常所说的对子,它作为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雅俗共赏,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对联起源很早,可追溯到唐以后的五代时期。这是因为它是从律诗的对仗演化而来的。
最早的“对联”何时出现?据《宋史·世家·西蜀孟氏》载后蜀之主孟昶(chăng)“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清代,对联发展到纯熟的全盛阶段,它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方面。
三、对联故事欣赏
明清时,读书专门有“对课”即“对对子”一门学科;古代文人也喜欢吟诗作对,对对子成了读书人之间一件平常又高雅的活动。至今,在民间都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对联的故事,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三个组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对联故事,体会下对联在形式上和特点。
(三个组派代表上台讲对联故事)
小结:对联在形式上就是对偶句,字数相等,上下联节奏相同,相对词语的词性相同。
四、命题作对交流
幻灯片展示教师事先出的题,让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应对的情况。
命题作对交流
1、以“粉笔”和“墨水”为内容写一副教师节赠联。
2、母亲50岁生日,请你拟一副寿联。
五、集体口头应对
通过以上的展示,我们更加认识了对联,其实就是对偶句;同时,同学们灵活的大脑已经开始运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口头对对联,一者检阅一下同学们平时的积累,二者再次为同学们的大脑热热身。
老师念上联,学生口头齐答下联,幻灯展示内容如下:
牛刀初试
第一组
过五关 文可安邦 青山不老
锦上添花 福如东海 明枪易躲
第二组
儿不嫌母丑 要想人不知 路遥知马力
客路青山外 家贫出孝子 酒逢知己饮
海内存知己 开轩面场圃 谈笑有鸿儒
第三组
有心栽花花不开 酒逢知己千杯少 良药苦口利于病
近水楼台先得月 沉舟侧畔千帆过 春潮带雨晚来急
六、分组应对竞赛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力量是最大的”,下面我们将进行分组竞赛,看幻灯片上出的题,组内可商量,看哪一个组对得又多又快。幻灯内容如下:
分 组 竞 赛
1、高高兴兴出门
2、老师反反复复讲
3、明月松间照 明月松间夜夜照
4、海上升明月 海上升明月寄相思
5、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看风光
七、师生小结活动
1、每组推荐一个同学起来谈活动的感受,限时2分钟。
2、教师小结,幻灯展示:
小 结
对对子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一种智力大比拼,它让我们在娱乐中学会谴词造句,学会驾驭语言。当赋予对联这种形式以恰当的内容的时候,它就有了生命力,这是拼音文字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热爱我们的汉语言文字,认真地学习它,正确地使用它,努力去发掘它的无穷魅力。
八、布置课后作业
调查收集本市一处名胜古迹的对联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掌故,下一次上活动课时在班上交流。
第四篇:“新理念”擦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案例分析——
“新理念”擦出智慧的火花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八中 李富变(晋中市首席教师)
“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才能被得以释放。
2010年我有幸参加了晋中市教委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去介休市支教。其中的一天是去介休三中支教活动。支教内容安排的是出讲一节示范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三章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听课教师主要来自介休市初中物理教师。临上课,我向学生了解学习进度时,有学生说:《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已经听了N次了。我和在场听课许多教师的大脑里出现了一个大问号。原来,前几天晋中市教委组织的推荐出席省级教学能手授课活动就在介休三中进行的。许多学生听过了2-3次本节内容。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重点、难点,教材处理比较难,这次就安排的这节课。学生已经听了N次了?面对这么多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怎么办?是按自己原计划的内容做课,还是征求学生的意见来做课?若按原计划进行,将会展示一节有准备的示范课;若是征求学生的意见,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局面。这时,我脑海中瞬间闪现出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就是要发现和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和推动学生学习,创造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于是,我马上说:“同学们,既然这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N次,那么我们今天这节课,可以有四个选项 A:我们再次学习本节内容;B:改为学习下一节课新内容;C:学习有关生活中、身边的有关凸透镜的知识:D:你们想学习物理内容”。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把结果告诉老师。话音刚落,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说:“C:学习有关生活中、身边的有关凸透镜的知识”。看来他们很愿意学习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使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习物理更有意义。于是我短暂地调整了,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维,就开始授课。
我首先组织学生从能力的角度来梳理了一下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从中体会物理学探究的七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然后让学生从我们身边、生活中事例出了一组有关凸透镜的辨析题,要求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进行回答,回答不准确的或是不完善的可以同组的同学来补充,效果良好。之后的第二组题是拓宽思维的习题,由一个小组来答,其他组的可以纠正或是辨析-------第三组问题是比较综合的试题,同学们可以是及时抢答。第四组题是与下节《眼睛和眼镜》有关知识的习题-------。课堂上有同组的讨论补充、有同学间赞许争辩。最后练习题是“把一个圆柱型的橡皮放在凸透镜前,圆柱型的中点恰好在2F点上,那么它在凸透镜中将成什么像呢?”“它的像会变型的,如果把它立体的形状看成像的话,它的像应该是一个圆台形状”一位男生抢答到,并且这个学生还主动地把它的图像划在了黑板上。这个答案太好了。这么综合的题,学生竟然回答的如此好。随着他的话音刚落下全场响起了赞许的掌声。“掌声”是对他的表现的鼓励,也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肯定。没想到一节出人意料的、蕴涵着学生智慧一节成功的物理课就这样出炉了。
这节课这样的处理是比较成功的:
一、巩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因为这节课是光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特别需要巩固的。
二、学习了有关生活中的、身边的有关凸透镜的知识。
三、了解了下节《眼睛和眼镜》有关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这些的学生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结果。在下午的评课活动中,这节课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以学生为主体,民主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学生们意愿并努力引导实施”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
记得澳大利亚一位从事了30年物理教育的教师说过:“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的第一个10年,我认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个10年,我认识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学生如何进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到第三个10年,我认识到不是在“教”学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对学生的探索提供帮助”。他的话,让我们体会到教学的最高层次,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的、愉快的、有选择地学习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我也曾经听过我的一位学生跟我说起:老师,我们班的学生最发愁的是上数学课,一上课许多人就打瞌睡。我问他们原因时。他们说了很多,其中说道:在数学课上,本来一道几何题,有的同学已经看出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告知他们的老师。这位老师只是“嗯”一声之后,又一字一句地按他的解法,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直至他认为讲完。这样的以教师为主角,不顾及学生感受的课堂,怎能不让学生们在课堂打瞌睡呢?
当然,若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选择权,学生的情感、态度就不会得到最大的释放,是被动的学习。发现和满足学生的需要,要求教师有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做到课中备课,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需要,从大脑迅速提取相关信息给学生以帮助,及时地捕捉到课堂上学生的精彩瞬间,并给予适时适当的肯定和激励评价,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及时得到评价和引导,才能在课堂上擦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成才。
榆次八中
李富变
邮箱:yclfb@163.com 联系电话:***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第五篇:智慧的火花实践的升华
智慧的火花实践的升华
——盐城市盐都地方税务局推进创新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题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创造活力——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地方税务局针对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后,税收管理理念、思路、要求、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实际,在立足实践、夯实基础的前提下,确立服从改革、服务改革的工作创新思路,精心凝炼创新价值理念、全力推进创新制度建设、有效拓展创新文化功能、积极营造创新氛围,一项项创新成果破茧而出,犹如点点繁星,点亮了争创更高水平“三个一流”前进的征途,又如星星之火,推动着地税事业以燎原之势不断向前向前……
浪花:
硕果之一:亲民为民的最佳展示
——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
硕果之二:两个减免的先动实践
——建筑业项目管理新模式
硕果之三:服务改革的实用工具
——税收征管电子档案系统
硕果之四:改革潮头的管理利器
——风险管理内控机制
硕果之五:信息安全的守护使者
——信息化安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