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考试重点及解题方法

时间:2019-05-14 08:0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升初语文考试重点及解题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升初语文考试重点及解题方法》。

第一篇:小升初语文考试重点及解题方法

小升初语文考试重点及解题方法随着之间一天天的流逝,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迎来小升初考试了,作为小升初考试的三大科目之一——语文,大家复习的怎么样了吗?下面是整理的小升初语文考试内容及答题技巧,大家可以参考下。

小升初语文考查的内容与小学课内所学习知识完全不同,主要分为四大块:基础知识10%、文学常识35%、阅读理解35%、作文表达20%。

基础知识与小学语文课内所学知识基本一致,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文学常识以诗词和名著为主,也涉及一些成语典故、历史故事;阅读理解是小升初语文考查的重中之重,题型与中考接近;作文表达因为考试时间的限制,更多倾向于对学校语言概括和组织能力的考查,小作文的考查模式较多。小升初语文考试方式及答题思路

1、字、词、句的综合运用

小升初的语文考试,不再仅仅从单方面考察学生的能力,而是将字、词、句综合在一起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例如,在小升初的考试中,按要求写字、词、句在这方面最为典型。

例题:

1)写出含有“绿色”意思的词语

2)请根据《赤壁之战》一文的某些情节,概括出一个歇后语。

3)写出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4)写出含有夸张意思的成语。

5)根据词的感情色彩不同写一对成语,如:兴高采烈——垂头丧气

答题思路:这样的考察既全面又灵活,可以说完全考出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认真观察,不断积累,才可能得出。

2、文学修养的考察

在小升初的语文考试中文学常识的考察成为仅次于作文的第二大要点,通过一篇文章的阅读,回答几个问题,将学生的基本文学常识,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等杂糅在一起,立体式的进行评估,准确而到位。

例题:阅读《在生活中学写作》后做题。

我一直信奉“语文无处不在”,所以也就觉得学习写作的根本方法是学习生活。

我在看书时,最关心的并非作者表达了什么,而是体味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的,这样,我才能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脑袋去观察和感受生活。我厌恶刻意地背诵和套用中外名篇中的语句。但对于那些真正与我产生强烈共鸣的字词句,我也用在自己的文章里,因为它们已成为我生活感悟的一部分。正因为感受生活,我读名著,大报小报的副刊,流行歌曲的歌词等,只要它的某些东西能打动我,启发我,我是决不会排斥的。

我把与朋友聊天作为人生一大乐事,也喜欢在独处“胡思乱想”。前者,使我听到形形色色的故事,了解各种各样的心态;后者则给我深入思考的自由空间。我还乐于对那些引起争论的事物作一些换角度、换立场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也时常觉得有话可写。而我所有的失败之作,均由“为写而写”所致。

写作是让人喜欢让人忧的事。其感受也是一言难尽的。

(1)填空

①“我”学习写作的根本方法是。

②“我”看书时,关心。

③“我”从四个方面来写从生活中学写作,分别是。

(2)文中的“胡思乱想”指什么?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链接:怎样理解词义

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据词定义法。有些词有好几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统统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比较用哪个意思最合适就选哪一条解释。所以,勤查字典是理解词义的最好方法。

2、分解组合法。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

3、以旧带新法。有些新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

4、词义引申法。有些词有本来的意思,还可以引申其他方面的含义,对这类词的理解,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原来意思,再理解它的引申义。

5、联系语句法。结合句子的要表达的意思来针对性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

(3)读文中画“------”的句子,你有什么想法?写下来。

链接: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

理解句子有以下几种方法:

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3、联系实际,典型联想来理解。

4、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

5、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

(4)“写作是让人喜欢让人忧的事”,请从文中找出最恰当的语句回答其中的原因。

(5)文中说“语文无处不在”。你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语文?

答题思路:这样的扩展题,学生应该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多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同时也要对文学作品加以评价,而这种考题的重点是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学会总结和积累,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在考试中才能自如地运用,考出理想的分数。

3、语文能力的综合考察

在小升初的语文考试中,语文能力的综合考察既可以是传统的作文,也可以是谈谈自己对社会热点时事现象的一些见解。

4、面试考察

当紧张的考试过后,别放松,因为还有更关键的一轮选拔,那就是面试。

例题:

(1)(必考)自我介绍

分析:自我介绍直接反映出孩子对自身的了解以及反映能力,面试必考。

(2)提问:你喜欢旅游吗?描述一下你去过的某个地方?你参加什么公益活动?会不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分析:问孩子很多生活的琐事,从琐事中了解孩子的基本素质和情况。

希望以上提供的资料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后,祝大家在小升初中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进入理想中的学校。

第二篇:小升初典型的计算题及解题常用方法

专题训练一

专题一:典型的计算题及解题常用方法

在小学计算题中有好多题型方法新颖独特,在升重点中学考试和进入中学分班考试中,多有出现,有的学生因为没见过这种题型常常得分很少或得零分,其实这种题型只要

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一点都不难。下面老师跟你支支招:

一、熟记规律,常能化难为易。

① 25×4=100,②125×8=1000,③=0.25=25%,④=0.75=75%, ⑤=0.125=12.5%, ⑥=0.375=37.5%, ⑦5=0.625=62.5%, 87⑧=0.875=87.5% 834183814利用①12321=111×111,1234321=1111×1111,123454321=11111×11111 ②123123=123×1001,12341234=1234×10001 ③12345679×9=111111111等规律巧解题:

888888***252252525525525×108 ÷36

25225225252552566666***1

20102010×1999-2010×19991999 12345679×63 72×12345679

二、利用积不变、拆数和乘法分配率巧解计算题: 28.67×67+3.2×286.7+573.4×0.05

专题训练一

314×0.043+3.14×7.2-31.4×0.15 41.2×8.1+11×9.25+53.7×1.9

19931993×1993-19931992×1992-19931992

1.993×1993000+19.92×199200-199.3×19920-1992×1991

333×332332333-332×333333332

796976795363411362267123894

363411-48894124-627796976-180

专题训练一

1998111111-)+2 -)-2000×(+)+3 ***98

2135261039154122051525

12324636948125101

59999×2222+3333×3334 4444×2222+8888×8889

3003230230231++***456

三、牢记设字母代入法

专题训练一

(1+0.21+0.32)×(0.21+0.32+0.43)-(1+0.21+0.32+0.43)×(0.21+0.32)

(1+0.23+0.34)×(0.23+0.34+0.65)-(1+0.23+0.34+0.65)×(0.23+0.34)

1(1+211+3+41)×(211+3+411+5)-(1+211+3+411+5)×(211+3+4)

***1(11+21+31+41)×(21+31+41+51)-(11+21+31+41+51)×(21+31+41)

531579(135+357753579+975)×(***+975+531)-(135+357753135579+975+531)×(357753+975)

四、利用aa÷b=b巧解计算题:

5445①(6.4×480×33.3)÷(3.2×120×66.6)

②(41+51)÷(3+3)

专题训练一

五、利用裂项法巧解计算题

11111111+++ „+ +++„ + 122334991009111335572213355779911 +42+62+82+102

111111+++++2612203042

1×2+2×3+3×4+„„99×100

1×2×3+2×3×4+3×4×5+„„+9×10×11

1+311111111+5+7+9+11+13+15+17 ***

专题训练一

六、(递推法或补数法)1.*** 2.+++++„„++.******

234561+++++ 3121231234123451234561234567.4.1111111 + +++++3612244896192

七.循环小数必须化分数再计算:

920.129-1.291 +0.19756(2)2.830×0.186 2+0.3+0.52(1)0.2+29(3)0.3

八.斜着约分更简单

(1+)×(1+)(1+)ׄ„×(1+

(1-)×(1-)(1-)ׄ„×(1-1212131411)(1+)99100131411)(1-)99100 6

专题训练一

九.定义新运算,一点都不难。贵在理解透,符号是言何? 1.规定a☉b = ,则2☉(5☉3)之值为

.2.如果1※4=1234,2※3=234,7※2=78,那么4※5=

.3.[A]表示自然数A的约数的个数.例如,4有1,2,4三个约数,可以表示成[4]=3.计算: [120] =

.4.规定新运算a※b=3a-2b.若x※(4※1)=7,则x=

.5.两个整数a和b,a除以b的余数记为a☆b.例如,13☆5=3,5☆13=5,12☆4=0.根据这样定义的运算,(26☆9)☆4=

.6.规定:6※2=6+66=72,2※3=2+22+222=246, 1※4=1+11+111+1111=1234.7※5=

.7.规定:符号“△”为选择两数中较大数,“☉”为选择两数中较小数.例如:3△5=5,3☉5=3.那么,[(7☉3)△5]×[5☉(3△7)]=

.8.羊和狼在一起时,狼要吃掉羊,所以关于羊及狼,我们规定一种运算,用符号△表示羊△羊=羊;羊△狼=狼;狼△羊=狼;狼△狼=狼.运算意思是羊与羊在一起还是羊,狼与狼在一起还是狼,但是狼与羊在一起便只剩下狼了.小朋友总是希望羊能战胜狼,所以我们规定另一种运算,用符号☆表示为羊☆羊=羊;羊☆狼=羊;狼☆羊=羊;狼☆狼=狼.运算意思是羊与羊在一起还是羊,狼与狼在一起还是狼,由于羊能战胜狼,当狼与羊在一起时,它便被羊赶走而只剩下羊了.对羊或狼,可用上面规定的运算作混合运算,混合运算的法则是从左到右,括号内先算.运算的结果是羊,或是狼.求下式的结果:

羊△(狼☆羊)☆羊△(狼△狼)=().

第三篇:语文解题方法小结

语文解题方法小结 语言运用

一、扩展语句的方法:

1.抓关键:串词,抓词语间的联系;续写,分析文脉;丰富诗意、句意,找扩展点。2.运用合理想像,创设情境。

3.借助修辞、表现手法使其生动形象。4.注意显性或隐性要求。

二、压缩语段

1.拟标题(一句话新闻):内容上,抓主要人、事;形式上,主谓句。2.导语:抓时、地、人、事(原因或条件、经过(是重点)、结果或影响)。3.要点概括:分层概括(抓句号,描写性语段中的景物描写句子要删除),分点表述。

4.提取关键词:用一句话概括语段内容,按要求提取关键词,几个关键词尽量是字数相等、结构相似。

5.下定义:先找出要下定义的相邻的属概念,再找出种差,最后用“是什么样的属概念”。诗歌鉴赏

一、如何读懂诗歌:

1.抓题目:把握标题信息——对象、内容、类别、暗示手法、缘由、地点等;猜想为什么。2.读正文:

(1)明结构——诗,前段写景,后段抒情;词,上片写景(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片抒情。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乐景乐情、哀景哀情、乐景哀情等。(3)抓关键词、语:揭示情感、表明诗眼的词句。(4)抓住景事情。

3.挖掘暗示信息:注释、作者、题干等。

二、解题:

1.提炼情感主旨:相关诗句或整体内容的解说+表达什么情感 2.理解诗句意义:解说诗句的表层义,深层含义+情感主旨 3.评价观点态度:观点+诗句解说来说明理由

4.形象:景物形象——描绘画面+概括特征(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情感表达

事物形象——概述事物+揭示的品质(精神)

人物形象——处境+特征+身份

5.语言:炼字——字面义+语境义+围绕此字的内容+此字的作用

语言特色——用一两个词概括特色+解说诗句印证+表达的情感

特色用词: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 5.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指出手法+结合词句解说+作用(效果)+表达情感 散文阅读

一、读懂:初读,标节数、研标题、作者、时代背景、首尾议论句等;通读,抓中心人、事(线索)、物(景),抓角度——外在的形、声、色、味等,内在的品质、神韵、意蕴等。

二、解题:

1.思路概括:线索+分层概述 2.句段作用:

(1)内容上:解说句(段)含义(内容),联系本文的中心和作者的态度情感,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提示段意等。

(2)结构上:先确定句(段)的位置,首段——总结全文、点明题旨、奠定基调、开启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提供背景、渲染气氛;中间——过渡、扩展思路、丰富内容、深化主旨、照应前文;结尾——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照应),使结构完整。(具体作用见《三维设计》P197)

(3)答题模式:形式(结构、语言)的作用+内容或主旨或情感方面的作用 3.局部要点概括:分层(据分值),抓关键词来概括 4.主旨概括:内容+主旨(情感或道理)

5.词语含义:先释词语本义,再找隐含义(潜台词),从该词上下文找相关信息,用修辞的要分析修辞效果,要结合主旨情感的表达分析

6.句子含义:找准关键词(代词、特殊含义的词、修饰性词),判定类型(修辞句、含蓄句、结构句、指代句),分类分析——修辞句说效果,含蓄句说语外意,结构句说作用,指代句说指代的内容。7.分析形象:

(1)形象特点:外在特征——形态、声音、色彩、气味,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有的还要说明表达的思想感情。

(2)形象作用:内容方面——充实内容、深化或衬托主旨、揭示散文的“神”,形式方面——贯穿线索、照应过渡、伏笔悬念。8.鉴赏技巧:

(1)修辞角度:手法+效果

(2)结构角度:标题——说明范围、点明中心、揭示主旨,开头、结尾、中间段(见上),线索——贯穿全文、脉络清晰、结构完整(3)表现手法:说明手法+分析效果(4)表达方式:

记叙: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情感、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性;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反映现实。

顺序——插叙、倒叙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物、情景交融),回答时要先分析景或物,再联系主旨分析所抒之情。9.语言特色:句式——长短、整散、反问祈使句、双重否定句,语言特点——说明性语言(准确周密、简洁清楚、通俗生动)、叙述性语言(概括性、具体性、蕴含感情色彩)、描写性语言(具有描绘性、寓意性、富有感染力、具体生动富有形象性)、议论性语言(简洁、概括、准确、翔实、合乎逻辑)、抒情性语言(强烈的主观色彩、富有感染力),词语使用——叠词、俗语、口语、成语、文言词等,修辞。小说阅读 1.情节类

(1)概括情节:先分层(线索或场面),再概括,但要注意从同一个角度概述。(2)情节手法:叙述手法(人称手法,特别是人称的转换),结构手法——线索(双线)、悬念、铺垫、伏笔、照应、对比、烘托、深化、渲染、波澜、结尾出人意料等。

(3)情节作用:一是考虑与其他情节的关系,就全文一波三折说,作用有引人入胜、扣人心悬、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就开头结尾的呼应说,使结构紧凑、完整;就开头是倒叙时,造成悬念、引出下文、铺垫;就结尾说,出人意料、陡生波澜、与前文照应、耐人回味、引人思考、留下空白、表达欣慰愉悦之情、凸现美好的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愿望。二是与主题的关系,点题、突出主题、揭示主旨。三是与塑造人物的关系上。四是与读者感受的关系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引起读者兴趣、引发读者思考。2.人物:

(1)分析形象特点:是一个什么特点+什么地位或身份、职业的人。(注意性格特点指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价值观等较宽泛的内容。)(2)人物塑造手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侧面等。

(3)人物作用:主要人物——推进情节、凸现主题、启示作用;次要人物——牵线拱桥、推动情节、侧面烘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增强魅力。3.环境:

(1)环境特点:

(2)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地、暗示社会环境(如习俗、背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暗示人物命运、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情节作铺垫或制造悬念、是文章线索、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内涵等。

第四篇:《刑法学》期末考试重点及解题方法

《刑法学》期末考试重点及解题方法

总论部分:刑法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刑法概述 刑法的概念,刑法的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的溯及力

第四章:犯罪概念 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第五章: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第六章: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的概念和种类,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

第七章:犯罪客观方面 危害行为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危害结果的含义及其意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认定

第八章: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单位犯罪的特征和处罚原则

第九章: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故意的概念和类型,犯罪过失的概念和类型,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关系,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意义

第十章: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条件,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关系,防卫过当和避险过当的构成及其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犯罪停止形态的存在范围,犯罪既遂的概念和类型,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未遂的概念、特征和类型,犯罪中止的概念、类型和特征,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之间的相互区别

第十二章: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第十三章:罪数 罪数的判断标准,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第十四章: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第十五章:刑罚概说 刑罚的概念和特征,刑罚的目的

第十六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各种刑罚的概念、特征和适用

第十七章:刑罚裁量 刑罚裁量原则的概念和内容,刑罚裁量情节的种类及其适用

第十八章:刑罚裁量制度 累犯的种类和构成条件,自首的种类及其成立条件,立功的种类及其表现形式,数罪并罚的原则及方法,缓刑的适用条件与考验期限

第十九章:刑罚执行制度 减刑的条件、假释的条件及撤销假释的条件

第二十章:刑罚消灭制度 追诉时效的期限及计算方法(第一章

1、明确刑法的概念和性质、刑法的任务、刑法的解释: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的阶级性质在于刑法是统治阶级根据维护自己利益的需要而制定的;刑法的法律性质在于其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和最为严厉的强制性。

刑法的任务即刑法的作用或机能。我国刑法的任务是贯彻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的统一、保障人权机能与保护社会机能的统一。

刑法解释是指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刑法解释对正确理解和适用刑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按解释之效力,刑法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按解释之方法,刑法解释可分为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论理解释又可分为扩张解释与限制解释。

对于以上问题必须予以准确理解并且记忆。特别是对于刑法的解释问题,更要对照刑法典的规定进行理解和掌握。

2、了解刑法的创制和发展、刑法的制定根据、刑法的体系:

这些内容虽然不是重点,但也必须知道、明了。第二章

明确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界定标准和意义;掌握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这是很重要的一章。必须全面掌握以下内容: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全部刑法规范、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性质与基本精神、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意义的准则。刑法基本原则有助于促进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发展与完善。对我国刑法基本原则据以衡量和确立的标准有三方面:第一,刑法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的原则。第二,刑法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精神。第三,刑法基本原则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意义。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是:行为之定罪处刑,以行为时法律有明文规定者为限。其基本要求是:罪刑规范的法定化、实定化、明确化。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其基本要求是:无论是追究犯罪人还是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均应贯彻适用刑法上的平等与公正。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是: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其基本要求是:刑法立法上要依据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设置体现区别对待的刑法制度与轻重有别的具体犯罪的法定刑幅度;刑法司法中要重视量刑、纠正重刑主义实现执法和谐。第三章

掌握刑法效力范围的基本原理,以及我国刑法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和刑法的时间效力特别是溯及力的规定;了解各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和溯及力问题所采用的原则:

刑法的效力范围,即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以及对什么人具有效力。它不仅涉及国家主权,而且涉及国际关系和新旧法律的关系,是任何国家刑法都必须明确规定的内容。

对于我国刑法典第6条至第12条的具体规定以及有关司法解释的内容必须全面细致地学习、思考、理解并且记忆。同时,对于各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和溯及力问题所采用的各种原则的含义也必须知道而且明了。

第四章

犯罪概念是统一认定犯罪和划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总标准。一个行为究竟是犯罪或者不是犯罪,是犯罪还是其他违法行为,是犯罪还是错误,从总体上说,就看这个行为是不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并且是否达到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因此,学习本章时必须对犯罪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有一个全面准确的理解掌握:

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具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犯罪的这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结合的。其中,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属性,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的基础。社会危害性如果没有达到违反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也就不构成犯罪。因此,这三个基本特征都是必要的,是任何犯罪都必然具备的。

此外,学习本章还必须了解犯罪概念的类型:犯罪概念主要有三种类型:犯罪的形式概念、犯罪的实质概念和犯罪的实质与形式相统一的概念。第五章

掌握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明确犯罪构成的意义和共同要件: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三个特征: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有机统一的整体;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是由刑法加以规定的。

犯罪构成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正确认定罪与非罪,正确区分此罪与彼罪,正确量刑。

犯罪构成有四个方面的共同构成要件:(1)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2)犯罪客观方面,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某种客体造成侵害的客观事实特征;(3)犯罪主体,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4)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其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

第六章

明确犯罪客体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犯罪客体的种类,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它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某种行为,如果没有或者不可能危害任何一种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那就不可能构成犯罪。

研究犯罪客体具有三方面的意义:有助于认识犯罪的本质特征,提高人们与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有助于确定犯罪的性质,分清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有助于客观地评估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正确地量刑。

按照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把犯罪客体划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三个层次;犯罪直接客体按其所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又可划分为单一客体与复杂客体。

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具体物。犯罪对象与犯罪直接客体既有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学习本章时,必须逐一弄清犯罪客体、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单一客体、复杂客体、犯罪对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第七章

学习本章,首先必须明确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它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诸事实特征。研究犯罪客观方面对于正确定罪量刑有重要意义。

其次,必须逐一掌握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的含义、内容以及各自的作用:危害行为是指表现人的意志或意识并且对社会有害的行为,它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客观必备要件。危害行为有作为与不作为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危害结果有广义、狭义之分。学习本课程主要是掌握狭义的危害结果。所谓狭义的危害结果,是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通常也就是对直接客体所造成的损害。狭义的危害结果是定罪的主要根据之一。它又可以有物质性危害结果与非物质性危害结果之分。物质性危害结果是一些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或一些故意犯罪既遂的标志,法律对物质性危害结果有多种规定并有不同的意义。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使行为人对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必备要件。对于因果关系的客观性、相对性、时间序列性、条件性、复杂性等基本特征应当逐一加以理解,而且还要对因果关系的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问题、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问题以及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联系和区别等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是某些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同时对其他犯罪的危害程度和量刑也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学习本章还必须了解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本章是犯罪构成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学习本章还必须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第八章

明确犯罪主体的概念和犯罪主体特殊身分的意义;掌握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能力及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之规定;了解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和单位犯罪问题之内容: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其中,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有两个:其一,必须是自然人,即有生命存在的人类独立的个体;其二,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研究犯罪主体有助于正确定罪量刑。

刑事责任能力是刑法意义上的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其内容是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刑事责任能力从程度上可分为四种情况: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和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包括刑事责任年龄、精神障碍、生理功能丧失、生理醉酒等。我国刑法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不满14周岁),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和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6周岁)三个年龄阶段。此外,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实行从宽处罚和不适用死刑的原则。我国刑法把精神障碍人区分为完全无刑事责任、完全负刑事责任和限制刑事责任三种情况。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依法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醉酒的人犯罪,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分,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行为人人身方面特定的资格、地位或状态。犯罪主体的特殊身分对正确定罪量刑具有重要的意义。

单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对单位犯罪依法原则上实行双罚制。

学习本章必须学会运用刑事责任能力和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与理论分析实际案件。第九章

明确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犯罪故意及其类型、犯罪过失及其类型、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及意义;了解行为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认识的错误对解决刑事责任的影响: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罪过(即犯罪故意或犯罪过失)以及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等因素。研究犯罪主观方面有助于正确定罪量刑。

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犯罪故意包含有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按照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的不同,把犯罪故意区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两种类型。

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按照犯罪过失心理态度的不同内容,把犯罪过失区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

在认识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时,必须区分其与意外事件的界限。意外事件是指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无罪过的客观损害事件,对此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它对于区分罪与非罪及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犯罪动机是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它侧重于影响量刑,并对直接故意犯罪的定罪也有一定的意义。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包括法律认识错误与事实认识错误。法律认识错误不影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事实认识错误可能影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学习本章还必须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案件。第十章

排除犯罪性行为是指外表上似乎构成犯罪而实质上不具备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因而不构成犯罪的行为。正确认识和对待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法律价值和社会意义:有利于更清楚地认识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从而更好地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有利于鼓舞和支持人民群众积极地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有利于保障公民充分行使法定权利、履行法定义务,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两种典型的排除犯罪性的行为。学习本章不仅必须对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概念、特征、成立条件以及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含义及其刑事责任等问题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必须学会运用正当防卫理论和紧急避险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此外,对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以外的排除犯罪性的行为即履行职务的行为、正当业务行为、执行命令的行为、经权利人同意的行为的概念及成立条件等也应当有明确的了解。第十一章

明确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特征、种类及意义;掌握故意犯罪各种停止形态的概念、特征、类型、处罚原则及其相互区别: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犯罪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仅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包括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等几种形态。

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的故意犯罪行为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的犯罪完成形态。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学习本章时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这些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特征、类型、处罚原则及其相互之间的区别。

学习本章还必须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案例。

第十二章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主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共同犯罪的形式分为四类八种。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并规定了各种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学习本章,必须在了解共同犯罪的形式的基础上,理解掌握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以及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和各种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的规定,而且必须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案件。第十三章

掌握区分一罪与数罪的基本标准,把握各种罪数形态的概念、构成特征和处断原则:

罪数,即犯罪的个数,亦称一罪与数罪。普遍公认的罪数判断标准是犯罪构成标准说。一罪,包括实质的一罪与处断的一罪。数罪,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实质数罪和想象数罪、异种数罪和同种数罪、并罚的数罪和非并罚的数罪。学习本章应当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的概念、构成特征和处断原则,并且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案件。第十四章

了解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责任的规定概况以及刑事责任的开始和终结;掌握刑事责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明确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以及刑事责任的根据:

刑事责任是一个常见的法律术语。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责任的规定表明,刑事责任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具有重要地位。刑事责任是指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犯罪人应当承受而国家司法机关也强制犯罪人接受的否定评价和制裁标准。刑事责任具有非难谴责性、刑事法律性、严厉惩治性和人身专属性的基本特征。刑事责任与刑罚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研究刑事责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刑事责任的根据包括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即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和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即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刑事责任的开始时间分为应当承担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开始时间和实际承担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开始时间。刑事责任的终结,应区别不同情况加以确定。

第十五章

了解刑罚的概念、特征及其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掌握刑罚目的的概念,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刑罚,是刑法明文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刑罚具有其固有的特征,并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存在着诸多区别。刑罚目的,是指国家制定刑罚、适用刑罚和执行刑罚所预期达到的效果。我国刑罚的目的主要是预防犯罪,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所谓特殊预防,就是通过刑罚适用预防犯罪分子重新犯罪。所谓一般预防,就是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警戒社会上不稳定分子,防止他们走上犯罪道路。我国刑罚的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对任何一个犯罪人适用刑罚,都包含着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目的,决不能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第十六章

刑法体系,是指由刑法所规定的并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各种刑罚方法的总和。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分为主刑与附加刑。其中,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四种。学习本章必须具体准确地理解掌握各种刑罚方法的概念、内容及其适用,同时对于我国刑罚体系的特点和我国刑法规定的非刑罚的处理方法也应当了解明确。第十七章

了解刑罚裁量的概念、特征和意义;掌握刑罚裁量原则的内容以及刑罚裁量情节的种类和适用规则:

刑罚裁量,又称量刑,是指人民法院依据刑事法律,在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的基础上,确定对犯罪人员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以及判处多重的刑罚、并决定所判刑罚是否立即执行的刑事司法活动。刑罚裁量必须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刑罚裁量情节,又称量刑情节,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裁量刑罚时应当考虑的、据以决定量刑轻重或者免除刑罚处罚的各种情况。以刑法是否就刑罚裁量情节及其功能作出明确规定为标准,刑罚裁量情节可分为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

第十八章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裁量制度主要包括累犯、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以及缓刑等制度。学习本章应当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这些刑罚裁量制度的基本内容:

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我国刑法典规定的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两种,其构成条件各异。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自首分为一般自首和特别自首两种,它们的成立条件有所不同。

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行为。我国刑法中的立功分为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两种,其表现形式有所区别。

数罪并罚,是对一行为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的制度。我国刑法确立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补充的折衷原则。适用数罪并罚原则时应当根据不同的法律条件确定具体规则。

缓刑,属于刑罚暂缓执行,是对原判刑罚附条件不予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我国刑法典规定的缓刑包括一般缓刑和战时缓刑两种,其适用条件不尽相同。第十九章

明确刑罚执行的概念和特征,减刑、假释的概念和意义,减刑后刑期的计算,假释的法律后果;掌握减刑、假释的条件和假释的考验期限;了解刑罚执行的原则,减刑、假释的程序及对假释犯的监督:

刑罚执行,简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减刑和假释制度作为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两项具体刑罚执行制度,主要是对原量刑结果的修正和调整,对于实现刑罚目的特别是特殊预防的目的具有积极的作用。减刑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以后,由于其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制度。适用减刑和假释都必须符合法定条件。

第二十章

明确刑罚消灭、时效、赦免的概念和种类,我国刑法规定时效制度的意义;掌握我国刑法关于追诉期限及计算方法的规定;了解刑罚消灭的法定原因,追诉时效的具体适用,我国的特赦及其特点:

刑罚消灭是指由于一定的法定原因致使国家针对特定犯罪人的刑罚权归于消灭。时效和赦免制度作为我国刑法规定的两种刑罚消灭制度,是实现刑罚目的的重要手段。时效是指经过一定的期限,对刑事犯罪不得再追诉或者对所判刑罚不得再执行的一项法律制度,包括追诉时效和行刑时效两种。所谓追诉时效,就是指对犯罪分子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所谓行刑时效,就是指对被判处刑罚的犯罪人执行刑罚的有效期限,故又称为刑罚执行时效。我国刑法中的时效仅指追诉时效,有四个不同的档次。赦免是国家对于犯罪分子宣告免予追诉或者免除执行刑罚的全部或者部分的法律制度,包括大赦和特赦两种。我国刑法中的赦免仅指特赦。)

对于各种题型的答题要求,我以《考核说明》所附的试题类型为例,给大家作个简要说明: 1.名词解释题:只要你答出它的定义就行了,不用解释。例如“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2.填空题:就是要求你在题目中填写准确的内容,使题目意思完整并且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刑法理论。例如“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_____及其_____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______的总和”依序填入“社会危害性”“程度”“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这样,题目的意思就完整了,符合了教材关于犯罪构成的概念的表述。

3.选择题:就是要通过分析题目内容然后从备选答案中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个或者几个正确答案,并且将其序号填在题目空格内。例如“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刑法及其所规定的______。A.犯罪 B.犯罪和刑罚 C.犯罪和刑事责任 D.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根据题目的意思,本题的正确答案只能是D,那么你把它填写在题目中就行了。

4.简答题:就是要求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把问题回答清楚,不用长篇大论。例如“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你只要答“犯罪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二是具有刑事违法性;三是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就行了,不用解释什么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等等。

5.案例分析题:就是要综合运用你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且根据法律的规定,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案件中的问题。这可能是同学们最为发怵的一种题目了。这也很自然,因为这种题目是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且也是拉开成绩档次的。同学们可能最感困难的是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进行分析。这里我简要介绍一下怎么分析案例。第一步:看清题目要求,看是要求分析哪方面的问题。第二步:仔细阅读案情,把案情弄清楚,特别要注意事实细节。因为有时候就是细节决定了案件的性质。第三步:具体分析:首先,分析是否构成犯罪。其次,分析属于何种性质的犯罪。最后,分析应当怎样处罚(处罚原则)。分析完毕,就要将结论有条理地表述出来。怎么表述?第一,作出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什么罪、怎么处罚?第二,根据是什么?理论根据和法律根据。第三,案件事实有哪些方面符合这些根据?

第五篇:语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语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

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类别:默认分类 | 添加到搜藏 | 浏览(1548)| 评论(11)上一篇:天河行舟 `˙·雾世人菲...` 下一篇:现代文阅读考点点拨及训练 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侧重古诗...• 名师指导:2009年中考语文阅读题...•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之说...•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之议...• 2009中考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 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谈

• 名师指导: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名师指导:中考语文 议论文阅读...•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技巧

更多>>

一、要点概括类

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

3.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二、感想启迪类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三、词句品味类

1.词语品味:A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B.分析修辞手法,体会词语的含蓄意思2.句子品味: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某个生活事例提出论点(4)、从故事中引出问题,再提出论点(5)、用某种方法提出中心论点。比如,比喻、对比等等

论点的表达句式: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句子仿写类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我们通过审题可以知道:1.要保留“没有… …,可以有… …”2.可以考虑用” 大地、高山、海洋” 等来替换蓝天。3.得出答案“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五、文段结构类

(一)要求理解文章重要段落并且明了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类解题模式1.看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位置,选择它在文中的作用类别

如果用在文章的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总领全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点题、埋伏笔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如果用在文章的结尾,主要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题目),点明中心,深化文章的主旨等。2.概括内容(1)记叙文全文的主要内容:抓六要素。(2)议论文的文段:抓段首句和关键句。

六、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类

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七、论点的引入:1。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事物或问题所要发表的见解和主张。(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2)、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再提出中心论点。(3)、根据亲身经历的判断句的形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

2、论点位置。A、经常放在文章开头,B,放在文章中间C、防在文章结尾。D、标题直接提出

E、没在文章中直接表现,是要读者概括的3、论点的类型。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初中的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考试中常见题型:

1、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2、归纳和找出文章的论点或是中心论点

明确分析论点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要整体感知课文,采用逐段概括要点(抓住关键的词句),对文章的内容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注意论点的一般位置。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也就是文章要证明的观点。文章中论点提出的位置常因作者的议论需要而定,换言之,作者为了更好地证明论点,必须周密、合理、有效地考虑论点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

1、看标题,议论文标题有时是揭示论题的,有时揭示论点的,不管是揭示论题还是揭示论点,对我们寻找论点都有帮助。

2、看开头。为文之法,开篇点题。审察文章开头一段,抓住那些提挈全文内容的句子,往往可以得出论点。

3、看结尾。作者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常常对全文论述的内容加以归纳,有时回扣中心,有时到结尾才揭示中心。

(二)审察论题。通过阅读明确文章的论题是什么,对文章的论题还是能把握的,然后在这一论题中作者的看法、主张是什么,这样一问作者的观点就会比较明确。

(三)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议论文中作者为了能更好地阐明道理,常用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即抓住文中所运用的事实或道理论据用来证明什么,尤其要抓住的是作者对论据所阐述的话,这些话往往能帮肋你理解。

八、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1、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等。②道理论据——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警句,诗歌等。

2、论据的作用:不管是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它们在议论文中的作用都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这是大体的思路。常见的考题形式:

1、补充和论点内容一致的论据。(这就要求学生A、要掌握比较全面全面的论据,B、思考这个论据是否符合这个论点。)

2、判断某一个段落和句子是属于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4、论据的作用。

九、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论证手法及其作用类

1.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有力的论证了“……”的观点或论点。(观点从上下文找集中议论的句子,或原话或自己概括)2.道理论证: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的观点或论点3.比喻论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观点或论点。4.对比论证:鲜明地论证了“……”的观点或论点

注意:

十四、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类

塑造人物手法包括:语言、动作、外貌(神态、肖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

十,问论据是什么,只有两种:事例论据,道理论据。

十一.议论文开头作用的答题规律

一般有三个作用,但是要看具体怎样开头?(1)(列举生活中的现象或从生活中的情景或引用诗歌等)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吸引读者(2)引出下文的议论(思考,观点,论点,论题)(3)充当什么什么论据证明论点

十二、环境描写的作用类

1.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A、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B、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2.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A烘托、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孔乙己》“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悲凉气氛)B表现人物……的心情。(《我的叔叔于勒》)“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人物沮丧失望的心情。)C暗示社会环境。(《变色龙》“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暗示社会环境,反映沙皇统治的黑暗)D结合具体语境: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形象、生动、增强文章感染力。(例:《驿路梨花》中关于“梨花树林”的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十三、表达方式作用类

常见的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或升华主题

心理(正面、侧面、细节)描写。★答题方式:本段运用了… …的描写手法, 塑造了(如果是侧面描写用衬托)……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十五、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类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下载小升初语文考试重点及解题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升初语文考试重点及解题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校小升初考试重点考点汇总

    名校小升初考试重点考点知识汇集 一小升初英语考察的题型分为两大类型,客观题和主观题 客观题包括听力,辨音,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补全对话等题型。 主观题包括翻译句子,用......

    小升初英语听力解题方法及热点考察内容应对方法(精选合集)

    小升初英语听力解题方法及热点考察内容应对方法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小升初英语听力解题方法及热点考察内容应对方法》的内容,具体内容:小升初是孩子最重要......

    深圳小升初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深圳小升初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复合应用题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

    小升初数学四大类应用题解题方法技巧详解

    小升初数学四大类应用题解题方法技巧详解一、一般应用题一般应用题没有固定的结构,也没有解题规律可循,完全要依赖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的线索。要点:从条件入手?从问题入......

    小升初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步骤+实战训练

    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步骤一、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

    小升初重点

    《毛泽东诗词二首》 《忆秦娥·娄山关》写于1935年,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七律·长征》红军......

    小升初语文大集结重点复习内容

    小升初语文大集结重点复习内容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

    小升初语文大集结重点复习内容

    小升初语文大集结重点复习内容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