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升初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步骤+实战训练
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步骤
一、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实战训练:
《巨人的花园》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jinjin)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1、“噢!是这么回事呀!”句中的“这么”指
2、从巨人的话中,从这篇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写下来。
二、想像说话,联系生活
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最怕碰到回答问题和想像写话,例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文后的感受。或是: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几句话。这样的题目往往要先从课文中说起,你喜欢主人公的什么品质,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是怎样做的。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醒学生写答案时要答满线格。
实战练习:
《颐和园》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殿。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iji)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我会写出下面的近义词。耸立()葱郁()痕迹()
2、“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我认为句子中的“滑”字用错了,游船、画舫在水中行走应用“划船”的“划”字。聪明的你,请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三、句子分析
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可以这样回答: ⑴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⑵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⑶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⑷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
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⑸设问:开头出现设问时,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设问在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⑹借代:„„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
感情或特点。
⑺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 言更优美(或引用诗
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⑻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
于形象感。
⑼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实战练习: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fá)。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lóng)。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注音或写汉字 4分
弄()脏 单薄()蒸lóng()处fá()
2、写出近义词 2分
思忖()虔诚()
3、找出一个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 2分
4、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所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2分
5、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的亮晶晶的”表明了什么? 2分
6、对小乞丐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处境? 2分
7、小乞丐从卖花姑娘手中“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在风雨中“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这表现了小乞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分
8、文章最后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模糊”说明了什么?
第二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
如何做语文阅读理解题
(一)考点分类 具体题型 答题技巧 筛选信息: 1.考查文章的线索/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关键看文章标题,标题往往就是线索;其次看文章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就是线索。
2.概括文章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用“(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答题。或用“ 什么+怎么样”句式组织语言。
3.考查文章的表达方式的辨析/本文(文中某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识别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一般题目设置在议论句和描写句上,考试时从这两方面去辨别即可。
4.考查文章所描写对象的特征/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的特点(优点,作用)/答案往往不止一点,需要提取。注意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这些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几点特征,找到一点特征后还要看看下面几段的相同位置,找到隐含的答题点进行概括并加工合并,避免遗漏。
5.理解文章类题/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带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的附件,可以用文中相关语句作答,也可以用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审美鉴赏: 1.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注意,回答不能全部照搬,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分析文章重点字词的作用/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1.动词生动表现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形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事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赏析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和段落/(1)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对文中的划线句进行赏析;请说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1)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参见上面);分析修辞+修辞作用,每种修辞手法都见其固定的答题套路。(2)文章开头:引出下文;开头点名故事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照应文章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文章的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中用;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文章结尾:总结全文;解释全文主旨;照应前文;照应文章标题;引人深思。注意:并不是每个答案全部写上,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套用适用的答案。
4.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文中的**具体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
5.分析句子,段落,文章表达方式的作用/(1)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2)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文中划线句(某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首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1.人物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2.环境描写:烘托出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2)见固定的答题套路(3)见固定的答题套路
6.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文章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表现手法: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种表现手法都有其固定的答题套路。
深层含义:
1.分析文章标题的深层含义/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首先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得出其深层含义。
2.分析重点字词的深层含义/说说你对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首先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即可得出答案。
3.分析文章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含义的理解/理解句子含义一般有两种解答方法:(1)将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和具体语境或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2)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4.联系生活实践,对文中的主旨,观点,作者的情感发表见解,或提出看法,建议等延伸拓展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谈谈你对文章的理解)/只要符合题干要求,联系文章内容主旨,有具体的事例说明,用浅显的语言表述合理,语言流畅即可。
如何做语文阅读理解题
(二)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答题套路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一幅„„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夸张/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什么)代(什么),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1.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加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2.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表现手法 常见表现手法答题套路
对比/**和**形象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象征/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伏笔/对就俺要出现的**时间做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PS1:
(一)如果文章较短,可以先浏览文章,再读后面所设问题;如若文章较长,可先读所设问题,然后再回过头来阅读文章。
(二)读文章时,要掌握其大意并重视短文中开头和结尾的段落或句子的含义。因为它们往往是文章中心的概括和总结。同时还要注意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细节性的问题。这些信息对于你做测试文章事实、细节理解等测试题是必不可少的。
(三)做后面的题时,我们通常采用下面的方法:
①客观性试题可以直接选定。这类题往往比较简单,通读一下文章就可以解答出来。
②释义题。这类题要求对文中的个别词、词组或句子作出解释。做这类题一定要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判断词语在文中的确切含义,千万不能脱离原文进行解释。
③总结概括题。这类题要求在阅读和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作出总结、概括和评价。做这类题要对作者的论述意图、观点作进一步剖析,不能断章取义。
④推理判断题。这类题不能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须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分析事物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理判断:a.根据常识去推理;b.根据计算推理判断;c.根据文章的情节或细节进行判断。
(四)复读文章,核对答案。这是最后一步,千万不可忽视。重读文章,验证答案,确保无误。
PS2:
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要浏览一下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三、注意摘取原文
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第三篇:小升初语文考试重点及解题方法
小升初语文考试重点及解题方法随着之间一天天的流逝,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迎来小升初考试了,作为小升初考试的三大科目之一——语文,大家复习的怎么样了吗?下面是整理的小升初语文考试内容及答题技巧,大家可以参考下。
小升初语文考查的内容与小学课内所学习知识完全不同,主要分为四大块:基础知识10%、文学常识35%、阅读理解35%、作文表达20%。
基础知识与小学语文课内所学知识基本一致,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文学常识以诗词和名著为主,也涉及一些成语典故、历史故事;阅读理解是小升初语文考查的重中之重,题型与中考接近;作文表达因为考试时间的限制,更多倾向于对学校语言概括和组织能力的考查,小作文的考查模式较多。小升初语文考试方式及答题思路
1、字、词、句的综合运用
小升初的语文考试,不再仅仅从单方面考察学生的能力,而是将字、词、句综合在一起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例如,在小升初的考试中,按要求写字、词、句在这方面最为典型。
例题:
1)写出含有“绿色”意思的词语
2)请根据《赤壁之战》一文的某些情节,概括出一个歇后语。
3)写出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4)写出含有夸张意思的成语。
5)根据词的感情色彩不同写一对成语,如:兴高采烈——垂头丧气
答题思路:这样的考察既全面又灵活,可以说完全考出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认真观察,不断积累,才可能得出。
2、文学修养的考察
在小升初的语文考试中文学常识的考察成为仅次于作文的第二大要点,通过一篇文章的阅读,回答几个问题,将学生的基本文学常识,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等杂糅在一起,立体式的进行评估,准确而到位。
例题:阅读《在生活中学写作》后做题。
我一直信奉“语文无处不在”,所以也就觉得学习写作的根本方法是学习生活。
我在看书时,最关心的并非作者表达了什么,而是体味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的,这样,我才能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脑袋去观察和感受生活。我厌恶刻意地背诵和套用中外名篇中的语句。但对于那些真正与我产生强烈共鸣的字词句,我也用在自己的文章里,因为它们已成为我生活感悟的一部分。正因为感受生活,我读名著,大报小报的副刊,流行歌曲的歌词等,只要它的某些东西能打动我,启发我,我是决不会排斥的。
我把与朋友聊天作为人生一大乐事,也喜欢在独处“胡思乱想”。前者,使我听到形形色色的故事,了解各种各样的心态;后者则给我深入思考的自由空间。我还乐于对那些引起争论的事物作一些换角度、换立场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人人笔下皆无”的东西,也时常觉得有话可写。而我所有的失败之作,均由“为写而写”所致。
写作是让人喜欢让人忧的事。其感受也是一言难尽的。
(1)填空
①“我”学习写作的根本方法是。
②“我”看书时,关心。
③“我”从四个方面来写从生活中学写作,分别是。
(2)文中的“胡思乱想”指什么?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链接:怎样理解词义
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据词定义法。有些词有好几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统统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比较用哪个意思最合适就选哪一条解释。所以,勤查字典是理解词义的最好方法。
2、分解组合法。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
3、以旧带新法。有些新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
4、词义引申法。有些词有本来的意思,还可以引申其他方面的含义,对这类词的理解,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原来意思,再理解它的引申义。
5、联系语句法。结合句子的要表达的意思来针对性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
(3)读文中画“------”的句子,你有什么想法?写下来。
链接: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
理解句子有以下几种方法:
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3、联系实际,典型联想来理解。
4、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
5、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
(4)“写作是让人喜欢让人忧的事”,请从文中找出最恰当的语句回答其中的原因。
(5)文中说“语文无处不在”。你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语文?
答题思路:这样的扩展题,学生应该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多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同时也要对文学作品加以评价,而这种考题的重点是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学会总结和积累,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在考试中才能自如地运用,考出理想的分数。
3、语文能力的综合考察
在小升初的语文考试中,语文能力的综合考察既可以是传统的作文,也可以是谈谈自己对社会热点时事现象的一些见解。
4、面试考察
当紧张的考试过后,别放松,因为还有更关键的一轮选拔,那就是面试。
例题:
(1)(必考)自我介绍
分析:自我介绍直接反映出孩子对自身的了解以及反映能力,面试必考。
(2)提问:你喜欢旅游吗?描述一下你去过的某个地方?你参加什么公益活动?会不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分析:问孩子很多生活的琐事,从琐事中了解孩子的基本素质和情况。
希望以上提供的资料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后,祝大家在小升初中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进入理想中的学校。
第四篇:小升初典型的计算题及解题常用方法
专题训练一
专题一:典型的计算题及解题常用方法
在小学计算题中有好多题型方法新颖独特,在升重点中学考试和进入中学分班考试中,多有出现,有的学生因为没见过这种题型常常得分很少或得零分,其实这种题型只要
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一点都不难。下面老师跟你支支招:
一、熟记规律,常能化难为易。
① 25×4=100,②125×8=1000,③=0.25=25%,④=0.75=75%, ⑤=0.125=12.5%, ⑥=0.375=37.5%, ⑦5=0.625=62.5%, 87⑧=0.875=87.5% 834183814利用①12321=111×111,1234321=1111×1111,123454321=11111×11111 ②123123=123×1001,12341234=1234×10001 ③12345679×9=111111111等规律巧解题:
888888***252252525525525×108 ÷36
25225225252552566666***1
20102010×1999-2010×19991999 12345679×63 72×12345679
二、利用积不变、拆数和乘法分配率巧解计算题: 28.67×67+3.2×286.7+573.4×0.05
专题训练一
314×0.043+3.14×7.2-31.4×0.15 41.2×8.1+11×9.25+53.7×1.9
19931993×1993-19931992×1992-19931992
1.993×1993000+19.92×199200-199.3×19920-1992×1991
333×332332333-332×333333332
796976795363411362267123894
363411-48894124-627796976-180
专题训练一
1998111111-)+2 -)-2000×(+)+3 ***98
2135261039154122051525
12324636948125101
59999×2222+3333×3334 4444×2222+8888×8889
3003230230231++***456
三、牢记设字母代入法
专题训练一
(1+0.21+0.32)×(0.21+0.32+0.43)-(1+0.21+0.32+0.43)×(0.21+0.32)
(1+0.23+0.34)×(0.23+0.34+0.65)-(1+0.23+0.34+0.65)×(0.23+0.34)
1(1+211+3+41)×(211+3+411+5)-(1+211+3+411+5)×(211+3+4)
***1(11+21+31+41)×(21+31+41+51)-(11+21+31+41+51)×(21+31+41)
531579(135+357753579+975)×(***+975+531)-(135+357753135579+975+531)×(357753+975)
四、利用aa÷b=b巧解计算题:
5445①(6.4×480×33.3)÷(3.2×120×66.6)
②(41+51)÷(3+3)
专题训练一
五、利用裂项法巧解计算题
11111111+++ „+ +++„ + 122334991009111335572213355779911 +42+62+82+102
111111+++++2612203042
1×2+2×3+3×4+„„99×100
1×2×3+2×3×4+3×4×5+„„+9×10×11
1+311111111+5+7+9+11+13+15+17 ***
专题训练一
六、(递推法或补数法)1.*** 2.+++++„„++.******
234561+++++ 3121231234123451234561234567.4.1111111 + +++++3612244896192
七.循环小数必须化分数再计算:
920.129-1.291 +0.19756(2)2.830×0.186 2+0.3+0.52(1)0.2+29(3)0.3
八.斜着约分更简单
(1+)×(1+)(1+)ׄ„×(1+
(1-)×(1-)(1-)ׄ„×(1-1212131411)(1+)99100131411)(1-)99100 6
专题训练一
九.定义新运算,一点都不难。贵在理解透,符号是言何? 1.规定a☉b = ,则2☉(5☉3)之值为
.2.如果1※4=1234,2※3=234,7※2=78,那么4※5=
.3.[A]表示自然数A的约数的个数.例如,4有1,2,4三个约数,可以表示成[4]=3.计算: [120] =
.4.规定新运算a※b=3a-2b.若x※(4※1)=7,则x=
.5.两个整数a和b,a除以b的余数记为a☆b.例如,13☆5=3,5☆13=5,12☆4=0.根据这样定义的运算,(26☆9)☆4=
.6.规定:6※2=6+66=72,2※3=2+22+222=246, 1※4=1+11+111+1111=1234.7※5=
.7.规定:符号“△”为选择两数中较大数,“☉”为选择两数中较小数.例如:3△5=5,3☉5=3.那么,[(7☉3)△5]×[5☉(3△7)]=
.8.羊和狼在一起时,狼要吃掉羊,所以关于羊及狼,我们规定一种运算,用符号△表示羊△羊=羊;羊△狼=狼;狼△羊=狼;狼△狼=狼.运算意思是羊与羊在一起还是羊,狼与狼在一起还是狼,但是狼与羊在一起便只剩下狼了.小朋友总是希望羊能战胜狼,所以我们规定另一种运算,用符号☆表示为羊☆羊=羊;羊☆狼=羊;狼☆羊=羊;狼☆狼=狼.运算意思是羊与羊在一起还是羊,狼与狼在一起还是狼,由于羊能战胜狼,当狼与羊在一起时,它便被羊赶走而只剩下羊了.对羊或狼,可用上面规定的运算作混合运算,混合运算的法则是从左到右,括号内先算.运算的结果是羊,或是狼.求下式的结果:
羊△(狼☆羊)☆羊△(狼△狼)=().
第五篇: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方法
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方法
英语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紧扣主旨大意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主旨大意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运用概括、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方法对文章进行高度的概括或总结的能力。常见的设问方式有以下三类:
●标题类:What’s the best title/headline for the passage?
●大意类:The text is mainly about__.The topic/subject discussed in the passage is _.From the passage,we can conclude that _.●作者意图类:What’s the writer’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passage? 针对主旨大意类型的题,学生可以掌握以下解题策略:
一、把握文章逻辑结构,快速找出主题 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逻辑结构:
1、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说明某一事件、某一理论的发展过程,属于这种结构的文章主题通常在首段或末段。
2、“总说-分述”结构。首段做总的说明,其他段落分别说明或具体论述首段的观点,属于这种结构的文章主题在首段。最典型的是新闻报道类文章,此类体裁的文章在近年高考阅读中逐渐增多。一般这类文章都有固定格式:城市名称(新闻社)—新闻内容。掌握一些国际知名新闻社的英文名称是必要的,路透社Reuters,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法新社Agence France Presse。
3、“分述-总说”结构。前面几段分别说明,末段总结。属于这种结构的文章主题在末段。
二、寻找主题句,确定文章中心思想
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有主题句,对于大部分有主题句的文章来说,主题句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到了主题句,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大意。主题句呈现的形式有:
1、在文首。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主题,随后摆事实、讲道理来解释、支撑和发展主题句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在文中。通常前面只提出问题,随之陈述细节引出主题,而后做进一步的解释、支撑或发展。
3、在文尾。在表述细节后,归纳要点,得出结论,以概括主题。
三、将首段中心句和各段第一句话连接成一个整体,得出文章主题
通常有些文章会在首段提出一个重要论点,随后在各段分别进一步从不同角度继续阐述,这样我们可以找出首段的中心句,再将其和各段第一句串联在一起,就可以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2006北京卷D篇71题)
Which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Societal Conditions in Premodern Times
B.Practices of Reducing Maternal Attachment
C.Poor Health Service and High Infant Death Rate
D.Differences between Modern and Premodern Parents
第一段:Perhaps to prevent the sadness that infant death caused,a number of societal practices developed which worked against early attachment of mother and child.第二段:One of these premodern attachment-discouraging practices was to leave infants unnamed until they had survived into the second year.„
第三段:A third practice which had the same distancing effect was wet-nursing.„
从第一段的中心句和各段的第一句不难看出,这篇文章的标题应该是Practices of Reducing Maternal Attachment.四、逆向思维法解标题类问题
针对这类题型,考生不妨思考一下,“如果我是作者,遇到这样的标题,文章应该怎样写?”如:
(2005全国I卷B篇62题)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A Cross-country Trip
B.A Special Border Pass
C.An Unguarded Border
D.An Expensive Church Visit
如果标题是A Cross-country Trip,那么文章应该讲述一次出境旅行;如果标题是A Special Border Pass,那么文章应该着重讲一个特殊的边境通行证;如果标题是An Unguarded Border,那么文章应该侧重讲边境如何不设防;如果标题是An Expensive Church Visit,那么文章应该讲一次礼拜如何花费昂贵了。经过这样的逆向思维,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内容恰好与标题An Expensive Church Visit一致,因此应该选D。英语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二、把握作者意图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写作目的。那么作者是如何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呢?他通过哪些语言向读者传达了自己的感受呢?我们在阅读的同时怎样收集、综合各种信息,体会作者的情感呢?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把握作者思路,领会文章内涵,做出正确的选择。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二是把握出题的角度。下面我们就分别分析一下。
一、对于写作意图的把握
有的文章只是客观地介绍一件事或物,或各方观点,作者不发表自己个人的意见,如一些科技文,新闻事件报道等。这样的文章属于“广而告知型”。要根据客观事实答题,一是一,二是二,凡与事实不符的选项,或文中没有提到的事实,当然都是不能选的。这样的题目难度一般都不会很大。最难于驾驭的是一些故事性、情感经历性的文章。因为作者在行文时会用到一些写作手法,如倒叙、插叙等。往往还会有一些思想、情感的波动。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认真把握,细心体会。
1.注意连接词的使用:Near the end of the last year in middle school,my dad took me to the wildlife refuge.He needed to get some aligator blood to do the experiment.At first,I thought fishing for alligators was a bad idea.What if one tried to eat me?But we had a lot of help,and my dad knew a lot about alligators,so it was OK.通过第一句可知这是倒叙。我们知道了结果:作者去了野生动物保护区。接下来是作者当初由反感、害怕到最后打消顾虑同意去。都是通过连接词at first,but,so等展开的。所设题目是:
Why did the writer think that fishing for aligators was a bad idea at first?
A.Because the writer was afraid of the fierce alligators
B.Because we should protect alligators
C.Because the writer was not as brave as his father
D.Because the writer knew little about alligators
弄清了作者的思想波动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A了。
2.注意一些形容词及某些特定句式的使用:透过一些形容词可以看出作者的倾向,如:Isn’t that wonderful if we get there by air?(作者希望坐飞机去那里。)
某些句型表面看上去是比较级,而实际上是最高级含义。My mother decided to take me on the trip.It couldn’t be better.(It couldn't be better=It’s great.意为“太好了”)
某些否定形式的句子实际上是肯定含义:We cannot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too much.(再怎么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不过分。)作者以这样的句子体现自己的观点:必须加大力度保护环境。
注意虚拟语气的使用。How I wish I had passed the driving test.(我多么希望已通过了驾照考试呀!)此句暗含的事实是:并没通过考试。
3.将自己想象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体会其心理感受
有一篇文章,写一个老太太刚刚在海边买了一座别墅,打算在那里度过余生。因为那里的气候湿润温暖,更适合她的健康。此时她站在曾经生活了25年的房子里,最后环顾这曾经装载了她的大半生的房子。所给的问题是:How does the old lady feel at the last moment in her old house?正确答案是:Her feeling is complex.其他的选项如She is happy/She is sad等都片面。只要我们设身处地站在老太太的位置上想一想,就不难找到正确答案。
4.把握全篇文脉,仔细揣摩事情发生的背景
我们不仅要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还需要平时储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必要的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主旨或者其所渗透出的幽默感。请看下面这篇介绍父子关系的文章。第一句话就开门见山:My father and I were very close.He was always proud of my success.然后用一个事例说明:If I won a spelling contest at school,he was on top of the world.如果知道be on top of the world是“高兴至极”的意思,也只是理解了语言的表层含义。接下来:When I was named President of the Ford Motor Company,I didn't know which of us was more excited.正确理解了上文的铺垫,才会真正领会此句暗含的意味及幽默:实际上父亲比我还高兴。如果对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及习惯比较了解的话,也不难接受下面的句子:I hugged and kissed my dad at every opportunity———nothing could have felt more natural.我们再来继续欣赏一下父亲鲜明的个性:My father was a curious man who was always trying new things.He was the first person in my town to buy a motorcycle.Unfortunately,my father and his motorcycle didn't get along too well.He fell off it so often that he got rid of it just a month after buying it.As a result,he never again trusted any vehicle with less than four wheels.读懂了这些,就不难理解下文中为什么父亲不让“我”拥有一辆自行车,反而当“我”刚满16岁就让我开车了。正确理解了文章的来龙去脉及内涵,对于文后题目的处理也就会轻而易举了。
二、对于出题意图的把握
1.正确理解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有些题目不是直接照搬原文的话,而是用一些另外的语言表达出同样的意思,因此我们必须掌握用英文解释英文的技能。如一篇介绍辍学学生的文章,文章先后两次谈到学生辍学后的感想。第一次:Most students who dropped out of school in the United States admit they made a mistake by giving up and some say they might have stayed if classes were more chalenging.第二次:three out of four said if they could turn back the clock they would choose to stay.文后的题目是Which of the folowing is right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正确答案是:Most dropout students hope to go back to school if possible.虽然
原文没有像题目这样明确说明,但其实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对于辍学的后悔其实就是希望继续上学。通过正确推断这些文句的含义,即可找出正确答案。
2.以文章内容为基础进行判断
有些题目要根据短文的内容来判断正误,这就需要按作者的思路去考虑,站在作者或文章内容中出现的人物的立场上予以辨析,不能依据自己的喜好或认知判断。
英语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三、合理推理判断
推理判断题在高考中占很大的比重,学生在此类题型中也失分最多。推理判断题要求考生考虑文中信息并在通篇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做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一、理解定义。判断是对已知的事实仔细评价之后做出的合理决定。推理是对事实的内涵所做的陈述或以事实为依据对未知所做的陈述。注意无论是判断还是推理都是以已知事实为依据。
二、推理题常见的提问形式。常以infer,imply,indicate,suggest,conclude,learn,intend,mean,describe,purpose等词提问。
或含有表推测的情态动词,如can,could,might,would等和其他表示可能性的动词,如probably,mostlikely等。
三、具体策略
1.通过辨认细节的技巧,找到相关的事实或证据,对这些事实或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再作决定。切记:推断是以文章提供的事实为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更不是读者自己的意愿。
2.借助常识。在推理判断题中,我们平时积累的一些常识通常会派上用场。2006年陕西高考英语试卷中一篇关于通信发展史的阅读最为典型。A.The postal service has over the years become faster.B.The postal service has over the years become slower.大家都应知道交通越来越发达,邮电业当然是faster.此篇还涉及到有关发邮件的常识,如果同学们有这个common sense,就如鱼得水了。
3.务必要用排除法。排除法在此类题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根据在文章中找到的事实依据和常识排除错误信息,再排除和文章中一词不差的信息(文章里的原句不会是推理判断出来的结果,但通过同义词或句型转换过的选项有可能是正确答案),最后再排除无关或偏离信息,正确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4.词句段篇,相互交融。词的理解要放在句子里,句子的理解要靠段,段的理解也离不开篇。单独说floor谁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she was floored to see her own name and address inside the cover,in her own handwriting„这个语境里是surprised的意思。因此不能独立地看某个词或某句话。此外,学生对一词多义或一些习语的积累也是很有必要的,这就要靠同学们课下多下工夫了。
5.平时扩大词汇量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词的深刻内涵。从措辞去寻找文章的感情色彩,猜测作者的态度或写作意图。现仅举一简单的例子。When the phone finally rang,he leaped from the edge of his chair and grabbed for it.从这几个词我们能形象地看出他等电话之久,紧张迫不及待的心情,同时也说明电话之重要,这正是作者的真正意图。
例He is an old cobbler(修鞋匠)with a shop in the Marais,a historic area in Paris.When I took him my shoes,he at first told me:“I have no time.Take them to the other fellow on the main street;he'll fix them right away.”
But I’d had my eye on his shop for a long time.Just looking at his bench loaded with tolls and pieces of leather,I knew he was a skilled craftsman(手艺人).“No,”I replied,“the other fellow can’t do it well.”
“The other fellow”was one of those shopkeepers who fix shoes and make keys “while-u-wait”-without knowing much about mending shoes or making keys.They work carelessly,and when they have finished sewing back a sandal strap(鞋带)you might as well just throw away the pair.My man saw I wouldn't give in,and he smiled.He wiped his hands on his blue apron(围裙),looked at my shoes,had me write my name on one shoe with a piece of chalk and said,“Come back in a week.”I was about to leave when he took a pair of soft leather boots off a shelf.“See what I can do?”he said with a pride.“Only three of us in Paris can do this kind of work.”
When I got back out into the street,the world seemed brand-new to me.He was something out of an ancient legend(传说),this old craftsman with his way of speaking familiarly,his very strange,dusty felt hat,his funny accent from who-knows-where and,above all,his pride in his craft.These are times when nothing is important but the bottom line,when you can do things any old way as long as it “pays”,when,in short,people look on work as a path to ever-increasing consumption(消费)rather than a way to realize their own abilities.In such a period it is a rare comfort to find a cobbler who gets his greatest satisfaction from pride in a job well done.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old cobbler?
A.He was equipped with the best repairing tools.B.He was the only cobbler in the Marais.C.He was proud of his skils.D.He was a native Parisian.2.The sentence“he was something out of an ancient legend.”implied that___
A.nowadays you can hardly find anyone like him
B.it was difficult to communicate with this man
C.the man was very strange
D.the man was too old
解析:1.C文中多处提到关于自豪的字眼a cobbler who gets his greatest satisfaction from pride in a job well done.And he said with a pride.这正是C项的涵义。A,D是无关信息文中没有提及排除B是错误选项。依据:The other fellow还有Only three of us in Paris can do„
2.A说他像古代传奇中的人物。言行,打扮尤其对自己手艺的自豪,现代社会罕见。In such a period it is a rare comfort to find a cobbler who gets his greatest satisfaction from pride in a job well done.B,D在文章中没有任何依据,排除。C项的strange很有迷惑性但文中说到的是strange hat not the 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