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小升初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深圳小升初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与技巧 复合应用题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3、典型应用题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
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 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
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所用的时间为,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 60 千米,所用的时间是,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 ÷=75(千米)
第二篇:小升初数学四大类应用题解题方法技巧详解
小升初数学四大类应用题解题方法技巧详解一、一般应用题
一般应用题没有固定的结构,也没有解题规律可循,完全要依赖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的线索。
要点:从条件入手?从问题入手?
从条件入手分析时,要随时注意题目的问题
从问题入手分析时,要随时注意题目的已知条件。
例题如下:
某五金厂一车间要生产11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5天,平均每天生产130个。剩下的如果平均每天生产150个,还需几天完成?
思路分析:
已知“已经生产了5天,平均每天生产130个”,就可以求出已经生产的个数。
已知“要生产1100个机器零件”和已经生产的个数,已知“剩下的平均每天生产150个”,就可以求出还需几天完成。
二、典型应用题
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中,有的题目由于具有特殊的结构,因而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这样的应用题通常称为典型应用题。
(一)求平均数应用题
解答求平均数问题的规律是:
总数量÷对应总份数=平均数
注:
在这类应用题中,我们要抓住的是对应,可根据总数量来划分成不同的子数量,再一一地根据子数量找出各自的份数,最终得出对应关系。
例题如下:
一台碾米机,上午4小时碾米1360千克,下午3小时碾米1096千克,这天平均每小时碾米约多少千克?
思路分析:
要求这天平均每小时碾米约多少千克,需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这一天总共碾了多少米?(一天包括上午、下午)。
2、这一天总共工作了多少小时?(上午的4小时,下午的3小时)。
3、这一天的总数量是多少?这一天的总份数是多少?(从而找出了对应关系,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二)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的题目结构是:
题目的前部分是已知条件,是一组相关联的量;
题目的后半部分是问题,也是一组相关联的量,其中有一个量是未知的。
解题规律
先求出单一的量,然后再根据问题,或求单一量的几倍是多少,或求有几个单一量。
例题如下:
6台拖拉机4小时耕地300亩,照这样计数,8台拖拉机7小时可耕地多少亩?
思路分析:
先求出单一量,即1台拖拉机1小时耕地的亩数,再求8台拖拉机7小时耕地的亩数。
(三)相遇问题
指两运动物体从两地以不同的速度作相向运动。
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是:
1、相遇时间=相隔距离(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和。
例题如下:
两地相距500米,小红和小明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小红每分钟行60米,小明每分钟行65米,几分钟相遇?
2、相隔距离(两物体运动时)=速度之和×相遇时间
例题如下:
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10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货车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客车每小时的速度比货车快20﹪,求甲乙相距多少千米?
3、甲速=相隔距离(两个物体运动时)÷相遇时间-乙速
例题如下:
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相距648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4.5小时相遇。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相遇问题可以有不少变化。
如两个物体从两地相向而行,但不同时出发;
或者其中一个物体中途停顿了一下;
或两个运动的物体相遇后又各自继续走了一段距离等,都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另:
相遇问题可以引申为工程问题:即工效和×合做时间=工作总量
三、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
分数和百分数的基本应用题有三种,下面分别谈一谈每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的规律。
(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这类问题的结构特征是,已知两个数量,所求问题是这两个量间的百分率。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的实质是一样的,只不过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罢了,所以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时,要用除法计算。
解题的一般规律:
设a、b是两个数,当求a是b的百分之几时,列式是a÷b。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理解问题的含意。
例题如下:
养猪专业户李阿姨去年养猪350头,今年比去年多养猪60头,今年比去年多养猪百分之几?
思路分析:
问题的含义是:今年比去年多养猪的头数是去年养猪头数的百分之几。所以应用今年比去年多养猪的头数去÷去年养猪的头数,然后把所得的结果转化成百分数。
(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
解答这类问题时,要从反映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那个已知条件入手分析,先确定单位“1”,然后确定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这类应用题可以用方程来解,也可以用算术法来解。
用算术方法解时,要用除法计算。
解答这类应用题时,也要反映两个数的倍数关系的已知条件入手分析:
先确定单位“1”,再确定单位“1”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些稍难的应用题,可以画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四)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的问题。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
工作总量没有给出实际数量,把它看做“1”,工作效率用来表示,所求问题大多是合作时间。
例题如下:
一件工程,甲工程队修建需要8天,乙工程队修建需要12天,两队合修
4天后,剩下的任务,有乙工程队单独修,还需几天?
思路分析:
把一件工程的工作量看作“1”,则甲的工作效率是1/8,乙的工作效率是1/12。
已知两队合修了4天,就可求出合修的工作量,进而也就能求出剩下的工作量。
用剩下的工作量除以乙的工作效率,就是还需要几天完成。
四、比和比例应用题
比和比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中,比的应用题包括:比例尺应用题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
(一)比例尺应用题
这种应用题是研究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解答这类应用题时,最主要的是要清楚比例尺的意义,即: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根据这个关系式,已知三者之间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未知的量。
例题如下:
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城到B城的距离是8厘米,A城到B城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思路分析:
把比例尺写成分数的形式,把实际距离设为x,代入比例尺的关系式就可解答了。所设未知数的计量单位名称要与已知的计量单位名称相同。
(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分成两部分或几部分,求各部分的数量是多少。
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唯一接触到的不平均分问题。
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是:
先求出各部分的份数和,在确定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出各部分的数量。
按比例分配也可以用归一法来解。
例题如下:
一种农药溶液是用药粉加水配制而成的,药粉和水的重量比是1:100。2500千克水需要药粉多少千克?5.5千克药粉需加水多少千克?
思路分析:
已知药和水的份数,就可以知道药和水的总份数之和,也就可以知道药和水各自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知道了分率,相应地也就可以求出各自相对量。
(三)正、反比例应用题
解答这类应用题,关键是判断题目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里的量,还是成反比例的量。
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比值(一定),两种相向关联的量成正比例时,用下面的式子来表示:
kx=y(一定)。
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时,可用下面的式子来表示:
×y=K(一定)。
例题如下:
六一玩具厂要生产2080套儿童玩具。前6天生产了960套,照这样计算,完成全部任务共需要多少天?
思路分析:
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已知工作效率一定,所以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例。
第三篇:小升初英语考试解题方法与技巧(听力部分)
小升初英语试题听力部分解题方法与技巧 现在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试卷中可能会出现的题目类型及解题方法技巧:
【听力部分】 一般来说,听力部分的比重为30%--40%.题目类型有:听音选图片、听音选单词、听音看图判断、听音看图排序、听问句选答句、听答句选问句、听音为句子排序、听短文排序、听短文判断、听短文选择、听写类等等。
一、听音选单词或者与图片相关的听力题。
1、单词全认识,没有问题。
2、偶遇一个不认识的,其他几个全认识,用排除法。
3、倒霉了,四个中有两个不认识的,注意它们的开头第一个字母,听准开头和结尾的音。
4、倒大霉了,四个全不认识。认真听开头的音吧,如果你能听清开头和结尾的音,也差不多。
二、听问选答句或者听答句选问句。
1、听的句子都知道什么意思,备选项也全明白什么意思。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分数是你的。
2、偶尔一个不太明白的,其他都明白。用排除法。
3、似是而非,不敢确定。遇到一般疑问句,找相对应的标志性词语。如问句中有Do you…? 答句就一定有do或don’t.问句中有Can you / he / she …?答句中就一定会有can 或者can’t.问句中有Does,答句中就会有does 或doesn’t.问句中有Is …? 答句中就会有is 或isn’t.等等。
4、特殊疑问句要听清楚疑问词,根据疑问词选择答句。
三、听句子写单词补充短文或者补充句子。
1、一听就明白,单词全会写。这题是给你送分的。
2、能听明白句子的意思,单词有印象,但不敢确定。先把你想到的单词写下来,回头检查时再好好想。
3、有点蒙,不会写,但能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先把它的汉语意思写在一边。回头检查时,说不定试卷上哪个地方就有这个单词,或者做题的过程中你突然想起来了。到最后还不会,那就尽量根据单词拼读的规律去写。
四、听短文判断、排序或选择。
1、听之前一定要先把试卷上的几个句子认真看一遍,弄明白每个句子的意思。
2、听的过程中,要一边听一边和要判断的句子相对应。
3、让你判断的句子顺序不一定按听到的顺序排列,要注意跳读。
4、听短文的题目一般都是听三遍,第一遍时没有绝对把握的题别先忙着做,但第二遍时要尽量做完,第三遍边听边检查。
第四篇: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的十大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的十大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2.尝试法
解应用题时,按照自己认为可能的想法,通过尝试,探索规律,从而获得解题方法,叫做尝试法。尝试法也叫做“尝试探索法”。在尝试时可以提出假设、猜想,无论是假设还是猜想,都要目的明确,尽可能恰当、合理,都要知道在假设、猜想和尝试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什么,从而减少尝试的次数,提高解题的效率。
3.列举法
解应用题时,为了解题的方便,把问题分为不重复、不遗漏的有限情况,一一列举出来加以分析、解决,最终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这种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列举法。列举法也叫枚举法或穷举法。用列举法解应用题时,往往把题中的条件以列表的形式排列起来,有时也要画图。
4.综合法
从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的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间的关系,一起到求出未知数量的解题方法叫做综合方法。
以综合法解应用题时,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并通过这两个已知数量解出一个问题,然后将这个解出的问题作为一个新的已知条件,与其它已知条件配合,再解出一个问题„„一直到解出应用题所求解的未知数量。
运用综合法解应用题时,应明确通过两个已知条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才能从已知逐步推到未知,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思考方法适用于已知条件比较少,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应用题。
5.分析法
从求解的问题出发,正确选择所需要的两个条件,依次推导,一直到问题得到解决的解题方法,叫做分析法。用分析法解应用题时,如果解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或其中一个条件)是未知的,就要分别求解找出这两个(或一个)条件,一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是已知的为止。分析法适用于解答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应用题。
6.综合-分析法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解应用题时常用的两种基本方法。在解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时,由于单纯用综合法或分析法时,思维会出现障碍,所以要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把这一方
法叫做综合-分析法。
7.归一法
先求出单位数量(如单价、工效、单位面积的产量等),再以单位数量为标准,计算出所求数量的解题方法叫做归一法。
8.归总法
已知单位数量和单位数量的个数,先求出总数量,再按另一个单位数量或单位数量的个数求未知数量的解题方法叫妆总法。
解答这类问题的基本原理是:
(1)总数量=单位数量×单位数量的个数;
(2)另一单位数量(或个数)=总数量÷单位数量的个数(或单位数量)。
9.分解法
“由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整体”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一道多步复杂的应用题是由几道一步的基本应用题组成。在分析应用题时,可把一道复杂的应用题拆分成几道基本应用题,从中找到解题的线索。把这种解题的思考方法称作分解法。
10.假设法
当应用题用一般方法很难解答时,可假设题目中的情节发生了变化,假设题目中两个或几个数量相等、假设题目中某个数量增加了或减少了,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推理调整由于假设而引发的变化的数量的大小,题目中隐藏的数量关系就可能变得明显,从而找到解题方法。这种解题方法就叫做假设法。
当应用题中没有解题必须的具体数量,且已有数量间的关系很抽象,如果假设题中有个具体的数量,或假设题目中某个未知数的数量是单位1,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清晰明确,从而便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解题的方法叫做设数法。
在用设数法解答应用题设具体数量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所设数量要尽量小一些;二是所设的数量要便于分析数量关系和计算。
解决问题的四大策略
1. 画图 2. 列表
3. 猜想与尝试
4. 从简单处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
第五篇: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及例题:鸡兔问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方法及例题:鸡兔问题 所属专题:小升初数学复习资料 来源:互联网 要点:小学数学应用题 收藏
编辑点评:小学数学应用题一向是师生家长非常关注的一类题型,要做好应用题需要学生多思考多做练习。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汇总了典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附上例题,希望能助大家一臂之力。
鸡兔问题:已知“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腿数。求“鸡”和“兔”各多少只的一类应用题。通常称为“鸡兔问题”,又称鸡兔同笼问题。
解题关键:解答鸡兔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假设全是一种动物(如全是“鸡”或全是“兔”,然后根据出现的腿数差,可推算出某一种的头数。
解题规律:
(总腿数-鸡腿数×总头数)÷一只鸡兔腿数的差=兔子只数
兔子只数=(总腿数-2×总头数)÷2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腿数)÷2
兔的头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例题】 鸡兔同笼共 50 个头,170 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
兔子只数(170-2 × 50)÷ 2 =35(只)
鸡的只数 50-35=15(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