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人类生存方式的理论意蕴及阶段性特征分析
关于人类生存方式的理论意蕴及阶段性
特征分析
论文关键词:生存:生存方式:逻辑特征
生存问题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对人类生存的关注不是为了简单地描述人类的生存状况,而是通过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达到对人类和人自身的终极关怀。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核心范畴是人的实践,是活生生的生命形态的历史性展开,而不是抽象的、实体化的、在人的生存世界之上的存在范畴。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时代,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生活世界的自我理解发生断裂、困惑与焦虑,促使人们开始思考现代科技发展与人类的生存问题。研究生存问题应以马克思哲学思想为指导,针对工业社会人类生存面临的诸多困境,重建当代人的生存信念和生命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就要切实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以创造性生存方式的转向,消解技术生存条件中的技术异化现象,提升人的主体力量,回归人的本质,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解放。
一、生存与生存方式的内涵
(一)生存
生存是自然界一切存在的事物保持其存在和发展变化的总称。生存一词,在希腊语中是系动词存在“eimi”的不定式“einai”,英文中对称的含义很多,一般把它译作“tobe”,即汉语的“生存”。在哲学意义上,“生存”区别于最基本的生命存在与维持状态,即生命的“存活状
态”(surviving—condition),人之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的现实超越性。这不仅是因为人所具有的“理性”,更重要的是在于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
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正是依靠这种基本的能力——对自己和他人做出回答的能力,人成为一个有责任的存在物,成为一个道德主体”。
(二)生存方式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除具有事物存在方式的普遍性质外还有特殊性。人是有生命的存在物,人具有自我意识,不同于一般的生命存在。人类的生存方式就是生存样法,具体地说就是一定历史阶段上人类的生存方法。简言之,就是人是怎么活着的、活着的基础以及活着的状态,是生命价值的实现方式,也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日积月累、传承、沉积、内化而成的文化。人的生命活动的性质就在于活动的自由自觉。而正是这一人的活动的特性,决定了人的生存方式的独特性。国内学者敏华认为,人的生存方式具有三个明显的特性:对象性、主体性、意向性。对象性即人的生命活动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过程,人的生存方式的对象性根源于人的自我意识。主体性强调人的活动是能动的,主体是人自身,人的生命活动本身成为人的意识的对象。人的主体性也是根源于人的自我意识。意向性主要指人的生存活动中的自成目的性,即人们的生存活动是自觉的、是有目的的,而有目的的生活是有意义的生活。生活的目的性表现为对生活的无限可能性的发现、开掘和实现,因而表现为生活的创造性。人的生存方式的意向性本质上指的是人的生存活动的意义性,也就是说,人是追求意义的,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这种意向性无疑是建立在主体性和对象性基础上的,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一种延伸。
二、人类生存方式的阶段性逻辑特征
生存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它随着生产方式的发展发生变化。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生产活动、不同的社会条件、不同的生产方式,也必然有着不同的生存方式。一些学者从不
同的角度,对人类的生存方式进行分类研究。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文艺大师丰子岂先生在评价他的老师弘一法师李叔同时,把世人的生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物质生存,为了衣食住行;第二层,精神生存,坚韧不拔地追求着自己的精神天宇;第三种是宗教生存。丰子恺对生存方式的划分是从人类个体生存境界的角度进行的。
一些学者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研究出发,探讨人的生存方式问题。四川师范大学的邵丰认为,庄子的思想强调宇宙自然的圆融,体现了生命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平等对话。庄子的“游”标志着一种中国人对于人生的诗性感悟,是一种中国人的理想人生境界与审美生存方式。和其理论观点相近的是西北大学的时晓丽,结合先秦社会史和思想史,将人的存在模式分为认知、伦理和审美三大生存方式。榆林高专的白炜则认为,孔子的“仁学”是中国哲学的精髓。“仁境”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状态,即一种知、情、意统一融合的精神境界。“仁”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社会的存在方式。四川大学的余平赋予中国的“神仙观念”与“神仙信仰”以生存论意蕴。他认为,作为信仰的神仙不是思想观念而是人作为能在释放出来的,启示中临在的再生方式,即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
还有一些学者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生存方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衣俊卿教授对人类思想史上关于人对自己存在的各种界定做了详尽分析,以古希腊哲学为典型的理性主义传统把人界定为理性的存在;自然主义哲学则把人视作大自然的物种之一,认为是自然的存在;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或人本主义思潮倾向于把盲目的生存意志或权力意志理解为事物和人的存在的本质,即自为的存在;现代文化哲学坚持从人的文化创造和生活世界来理解人的存在,即人是文化的存在。:应届毕业生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南京大学的林德宏教授将生存划分限定在了人的物质生存上,以物质生存系统各要素所起到的不同作用,确定某个历史阶段人类生存
方式及特征。他认为,人类的生存分为自然生存和技术生存,自然生存是“人类主要依赖自然界所提供的自然物质资源和自身自然能力的生存方式”,技术生存即“人类主要依赖近代技术和技术物而生存的生存方式”。但这是传统技术生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必将进入新技术生存。林先生将新技术生存这一生存方式界定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阶段人的生存方式。陈彬和常立农先生把人类的生存方式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自然态生存、机械式生存、技术化生存。其分别对应着人类历经的农业经济社会、工业经济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自然态生存中人类处于农业经济社会,科学知识及干预自然的能力较低。这一阶段,人与自然均合乎各自目的而存在和发展,是和谐和统一的关系。机械式生存是指三次工业革命后开始的人类生存方式。人类在感受机器征服自然的胜利感的同时,陷入机器异化和大自然的报复之中。技术化生存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迅猛发展,技术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生产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之后的技术化社会中,现代人的生存新方式。来源:办大专文凭 http://
第二篇:人类生存危机
人类生存危机
土地荒漠化、水资源枯竭、能源危机、温室效应、白色污染----五大危机,正在唤起人们的惊醒!
现在人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有谁想过人类的未来?谁能够断言那些被人类破坏了的环境不会是人类自掘的坟墓呢?
听啊!罗布泊的痛哭,青海湖的呼救,不要再浪费水资源了!青海湖正以每年12.1厘米的速度急剧下降,平均每年减少4.36亿立方米水,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正在不停地告诫人们:你们很快就没有水喝了!4月22日—第40个世界地球日,有这样一组画面发人深省:6个大学生组成水资源雕塑,中间的蓝色人代表“水之女神”,肤色各异代表五大洲的众人或坐或卧或跪,向中间手捧半杯水的“水神”伸出手臂,作出渴求的姿态,令人惊愕的是水呈现的不是无色,而是红色!它预示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可能是人类的血液,难道这不是一种嘲讽吗?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我们的家园在渐渐变暖--冬天越来越暖和,夏天越来越炎热,如果我们不能善待地球,“温室效应”将一天天加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气温会升到50℃以上。
由于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世界自然基金会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这项活动被称为“地球一小时”,目的是让人们意识到一个小小的动作将会给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带来怎样巨大的影响。
无知贪婪的人类啊!不要再只顾自己享受,不要再无度的浪费、无度地开采、无度地狩猎,多少矿产、多少珍奇都毁在了人类之手!谁敢说下一个消失的不会是我们人类自己!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家是全球人共同的家!善待地球,从我做起!
第三篇: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
http:///WSBlog/userjxxy_lijinrui/default.as
px?pg=
4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
——德育主题教育课
主讲人顾维绮(一附中实验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自然环境问题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懂得一旦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也将受到威胁。学会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短片及对生活中的一些行为造成自然环境污染的讨论,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集体合作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明确保护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大意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行为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案例。
2、教师收集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
二、教学过程:
1、环境和人类的关系——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导入:播放《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短片
师: 刚才的片子引发我的思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我们依赖环境供给的一切生活着,空气、阳光、水、土地、动物、植被等都是环境整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肆意破坏环境,就犹如将一把利剑刺穿人类的咽喉,人类将自食其果,毁灭自身。
2、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
(1)环境污染的概念
(2)环境污染的表现
[媒体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看下列图片,然后指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有哪几类?
学生:①粉尘、烟尘污染②城市污水直接入河、入湖③工业废渣、城市垃圾④噪声⑤沙尘暴⑥乱伐森林
[媒体出示]环境污染的概念
环境污染是当人类向自然环境索取的物质和能量超过了环境所能提供的能力,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超越了环境所能承载的范围时,环境质量就会下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损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污染。
学生:朗读概念
师:解释概念
(3)生活中的环境污染
[媒体出示]学生小组讨论:在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会造成环境污染?
学生:(略)
师:森林造纸工业对环境污染、对地球的肺(绿色植物)造成损害(氧含量降低、空气自然净化能力降低)
水洗涤、日用化妆品(天然)
电磁辐射高能电磁辐射X射线对人体危害,忽略低能量电磁辐射大屏幕彩电、等离子彩电、电脑显示屏(屏闪伤眼)、手机(对脑)、微波炉漏磁(大量电子产品环保性回收利用、含铅、镉等有毒重金属)(微波炉在对食物加热时改变了食物的蛋白分子,造成有益营养流失,长期使用就会造成营养失衡。如婴儿如果长期喝用微波加热的奶,就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因为牛奶在加热过程中成分变性,使人体不易吸收。)
居住环境装潢家庭废气热水器、煤气、油烟、空调
噪声耳机(耳道受损、听力受损)
有毒有害气体损害人体呼吸道;水(生命之源)污染损害人体健康、电磁辐射损害人体微磁场造成人体神经系统受损。
(4)环境污染的危害
师:近年来,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比如为取暖、做饭、盖房子大量破坏森林,进而造成山洪爆发、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洪水泛滥(如:四川、湖南、湖北等);由于城市无力供应干净能源,直接烧煤、烧柴造成空气污染,工厂用煤发电、没有对二氧化硫进行回收,造成空气中弥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末,出现酸雨损坏庄稼和建筑物的现象(如:山西);由于盲目发展畜牧业,草原过度放牧,使得美丽草原变沙漠(如:罗布泊原来是湿地现在是无人区);由于汽车业的发展,使城市受到噪音污染、废气污染(如:登高远望视觉);由于城市垃圾、工厂废水来不及处理直接放入河道,使空气、水中及陆地上的生物受害造成生态不平衡,影响气候、影响人类健康生活条件(如:肿瘤高发)。从以上的问题来看,环境污染已经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3、人人为优美环境而努力
(1)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2)尽量延长物品的使用期
(3)减少影响环境的生活用品的使用
(4)保护人类有限的环境资源
[媒体出示]优美的环境得到优质生活,优质生活才能延长生命 师:我们现在了解了生活中一些行为造成环境污染,那么我们如何通过我们的行为减少环境污染?
[媒体出示]四人小组讨论:如何通过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媒体出示]环保歌
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师:我们可以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尽量延长物品的使用期,减少影响环境的生活用品的使用。还要号召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护人类有限的环境资源,有一位先辈曾说过:“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安慰、是快乐。”徐霞客也曾说,遍及高山大川,迎风沐雨,为的是“多识鸟兽虫鱼之名”。前辈先哲的体验,都告诉我们大自然环境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和抚慰人的心灵,而且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事业的成功。同学们,当你受到“白天寂寞”和“黑夜孤独”煎熬的时候,当你陷入挫折和失意的时候,当你烦恼至及痛不欲生的时候,那么,你就走向大自然吧!那个时候你就会真正知道保护自然环境是何等重要。拥抱蓝天绿水,吻一吻泥土的芳香,在静静的山林中坐一坐,在绿色的草丛中坐一坐,顺手摘下一粒果子放在嘴里尝一尝,看看地上的蚂蚁不知疲倦的忙碌,都能使心绪渐渐平和,得到抚慰。你就会在大自然的真善美中,认识到你有你年轻的生命,你拥有一段生命的里程,激发你以丰富的知识和坚强的毅力去开拓一个美好的世界。
地球是我们人类自己的,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象珍爱生命一样来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地球母亲。“珍爱生命,保护环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媒体出示] “心系地球,着眼身边,立足校园。”
第四篇:人类的生存危机
人类的生存危机
当世界只剩下:
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条河,最后一条鱼,我们该怎么办?
他们
他们是一排排坚实的大树,坚强,勇敢对任何恶劣的环境都不会屈服,沙漠上有它们,隔壁滩上用他们,道路旁有他们,凡是需要他们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他没的身影,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但是如今的他们已变得苍老,曾经的斗士变得不再勇敢。由于人类的需求,总是以为的索取,他们的数量逐渐减少,致使泥石流,沙尘暴等灾害频频发生。这代表着什么?是的他们已经快要支持不住了。
它们
它们是一群快乐的孩子,有父母的疼爱,朋友的关怀,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所有美好的事物仿佛都在这里汇聚。可是有一天,一切都变了,“坏人”的枪对准了它们,“坏人”德望捉住了它们,它们的数量在日益减少,幸福快乐也随之消失。
她们
她们是一条条清澈的溪流,她们欢快的唱着歌向前奔跑,谁是那样的清,以往即可到底,可是,好景不长当你再一次看到她们时,她们已变得浑浊不堪,散发出恶心的臭味,他们不在富有朝气由于人类的工业污水,她们富有弹性的肌肤一别侵蚀的粗糙不堪,周边的花草也已经死掉了,估计万物复苏的景象不会再次出现了吧!
它们是树木,他们是动物,它们是溪流,这一切的一切,都被人类无亲的破坏着。难道真的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条河,最后一条鱼,人们才会发现“钱”是不能吃的!
佳市郊区红旗中学初三:王冰洋
第五篇:人类生存的警钟
“创新杯”作文征文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根竹初中戴东琴
一望无际的海洋,广阔无边的森林,大自然把这个美丽而神奇的星球交给了我们人类。可是,人类有没有善待这个星球呢?
或许,只有当天不再蓝,水不再绿时人类才会悔悟。可到了那时,再多的语言已成空话,人类已深受其害。
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地球上的最后一抹绿色在电锯声中消失,随之而来的将是全球性沙暴。我们不希望未来有这一天,我们希望永远没有这一天。但我们得仔细反省一下,人类究竟干了什么。的确,核能发电使更多的地方告别了黑暗,先进的工业生产使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可是,你是否看见受诺贝利核泄漏危害的人们脸上痛苦而迷茫的表情?你是否看到两级的冰山迅速溶化崩塌?当你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你还在为人类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吗?我想不会,只会为人类的未来而担忧。
据统计,地球上的石油只够维持30年,煤和天然气也只够维持50年左右。一旦这些资源耗尽,我们该怎么办?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人类却用猎枪去‘招待’它们。旅鸽、渡渡鸟、巴厘虎……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名字,它们灭绝了,不会再出现了,可我们不希望在这份灭绝名单上添上‘人类’二字。
当春天来临时,再也听不到回家的候鸟为我们报信,早晨是一片陌生的寂静,没有了昔日吵闹的鸟叫声,怀念那被小鸟吵醒的感觉。难道人类希望这一切变为现实吗?
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由于海平面上升,科学家预计在50年内这个国家就会消失在浩渺的太平洋中。目前全国已有一半人口怀着沉痛的心情逃往异国他乡。
50年后,图瓦卢消失了,100年后、1000年后,人类将何去何从呢? 我希望,人类的生存危机将永远停留在纸上,因为地球,就目前来说是惟一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我希望人类不要干破坏地球生态环境这种慢性自杀的蠢事。
指导老师:岑丽芬 人类生存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