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靖远县乡镇企业发展调查报告
靖远县乡镇企业发展调查报告
甘肃长河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摘要]:靖远县地处甘肃省中部,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接壤,南与会宁县毗邻,西南、西北、东北分别与榆中县、景泰县,宁夏中卫县相连,西与白银区交界,平川区从中将县域一分为二,形成南北相对的两个部分。全县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耕地114万亩,其中旱地占60%。现辖18个乡镇,174个行政村,总人口46.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万人。有汉、回、藏、满、蒙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占1.1%。年均气温9.9℃,年均降水量 220 mm左右,蒸发量1900mm。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严酷,经济社会发展缓慢。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3亿元(现价),地方财政收入408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09元,综合实力位全省后列。农业是全县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靖远不仅是甘肃省最大的优质稻米生产区,被喻为“塞上小江南”,高效设施农业使反季节蔬菜生产形成规模优势,享有“陇原菜乡”的誉称,而且是甘肃省重要的羔羊肉产地和集散中心,陇上佳肴“靖远羊羔肉”美味可口,成为饮誉西北的地方美食品牌。
[关键词]:靖远县乡镇龙头企业发展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以靖远县乡镇企业甘肃长河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为主,对企业文化,企业规模,生产经营,人力资源,各方面进行了全方面的调查,希望各大乡镇企业以此作为借鉴,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企业介绍
甘肃长河食品饮料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87年。企业现有总资产2740万元,固定职工150人,其中技术人员26名,季节性劳动力1500余人,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促进了地方经济和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
企业法人:吴冠存先后获得了“第七届甘肃省乡镇企业家、甘肃省第二届十佳优秀残疾人、轻工行业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残疾人自强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他同时担任着白银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和白银市私营企业协会副会长一职。公司主要生产“脱水青刀豆(四季豆)、青红椒粒、茄子片、黄瓜片、番茄粒”等十多个系列产品,其中主导产品“靖绿”牌脱水青刀豆(四季豆),在全国同行业中产量大、质量优、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并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质量符合出口商品标准”;部分产品畅销日本、南韩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的喜睐。
靖远县是甘肃省蔬菜生产大县,2007年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2008年长河公司发展各类蔬菜订单面积达10000余亩,直接带动农户7200余户,使每亩收入平均为3000元以上;另外公司新建600吨脱水果蔬精深加工--膨化生产线一条,可直接带动分布在靖远县6个乡镇的10000余户农户的苹果种植,面积达40000余亩,使种植农户增收3800余万元。
目前,公司已建成投产的脱水蔬菜生产线有10条烘干线、3台干燥机、8台烘箱和引进的国内先进生产线一条、600吨果蔬--膨化精深加工生产线一条,已形成年加工脱水蔬菜2000吨的生产规模,年综合产值达亿元以上。
二、主要产品
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有脱水四季豆(青刀豆)、青红椒粒、茄子片、黄瓜片、番茄粒等十多个系列。其中“靖绿”牌脱水四季豆(青刀豆),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质量符合出口商品标准。公司拥有纯天然、无公害、无污染的特色果蔬原料基地,采用“企业+基地+农户”原料供应模式。
靖绿牌“苹果脆片”是引进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专利技术,以鲜食苹果为原材料,采用微波-压差独特工艺生产而成的纯天然绿色健康休闲“非油炸”食品。产品不含油,可保持水果的天然营养成分和生鲜风味,口感酥脆、形态饱满,酸甜适口,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浓缩了鲜苹果之天然成分,高果酸、高膳食纤维、低脂肪,富含维生素、钙、铁等,营养丰富。以其高品质,美味、营养、健康等特色,广泛销售于超市,航空、学校、军营、野外作业等领域,备受消费者欢迎。此外,其他果蔬脆片等新产品的开发,也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三、生产流程
1.选料:豆角、黄瓜、芹菜、青辣椒、蒜薹、萝卜、生姜、青刀豆、马铃薯、胡萝卜、洋葱、竹笋、黄花菜、食用菌等肉质肥厚、组织致密、粗纤维少的新鲜饱满蔬菜,都可以用来加工脱水蔬菜。
2.修整:脱水前,将选好的原料除瓜类去籽、瓤外,其它类蔬菜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并除除去柄、干叶和棍,放在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晾干。然后用锋利的刀具将萝卜、马铃薯、洋葱等根茎切成片状、丁状或条状,其余的分类捆把,做到整齐一致,便于煮烫。马铃薯及胡萝卜等,还要去除表皮,方法是:用1%—2%氢氧化钠常温或沸水处理5—10分钟即可。
3.煮烫:煮烫时间依据原料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菜叶变得透亮或原料略软为度。煮烫过度,养分损失大,且复水能力下降。煮烫过程应始终保持锅中的水处于沸腾状态,蔬菜下锅后要不断翻动,使之充分受热均匀。
4.水冷:煮烫好的蔬菜出锅后应立即放入冷水中浸渍散热,并不断冲入新的冷水,待盆中水温与冲入水的温度基本一致时,将蔬菜捞出,沥干水分后便可入房烘烤。
四、关键步骤
烘干:烘干时,将煮烫晾好的蔬菜均匀地摊放在烘盘里,然后放在事先设好的烘架上,温度控制在32℃—42℃,让其干燥,每隔30分钟进入烘房检查温度,同时不断翻动烘盘里的蔬菜,使之加快干燥速度,一般经过11—16小时,当蔬菜水分含量降至20%左右时,可在蔬菜表面上均匀地喷洒0.1%的山梨酸或碳酸氢钠、安息酸钠等防腐霉保鲜剂,喷完后即可封闷。
封闷:将烘干的蔬菜放入构造严密的大木柜(箱)中密封暂存10小时左右,才能使干制的蔬菜含水量保持均匀一致。
分装:烘干出房的干制蔬菜,冷却后就应装入塑料袋中密封,上市销售。
五、企业文化
遵循原则:客户第一
经营理念:顾客至上锐意进取
远景目标:做百年企业创绿色品牌
企业宗旨:诚信经营持续发展永不满足争创一流
企业理念:引领果蔬新时尚追求生活高品位
经营方针: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强
六、企业招聘培训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工厂招聘培训管理工作,特制定此制度。
第二条 基本政策
(一)厂部员工在被聘用及晋升方面享有均等的机会。
(二)职位或补空缺职位时,将在可能情况下首先考虑本厂在职员工,然后再向社会招聘。
(三)工作绩效是本厂晋升员工的最主要依据。
第二条 员工招聘
(一)用人部门根据部门用人需求填写《人才需求申请表》。
(二)《人才需求申请表》经部门经理及人事行政部经理审核,副总经理(总经理)批准后交由人事行政部制定招聘方案并实施。
(三)人员的招聘,可能由内部晋升或调职,出现下列情形时可进行对外招聘:
1、内部无合适人选时;
2、需求量大,内部人力不足;
3、需特殊技术或专业知识须对外招募人才时。
(四)应聘者必须完整、真实填写《入职申请表》,并提交免冠一寸彩照二张。
(五)初试:人事部门对应聘者进行初步审查,包括身份背景、入职资格、求职意向及待遇要求等方面。
(六)复试:经初步审查,符合录用条件者,由用人部门复试,包括工作经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等。
(七)结果:面试合格者,由人事部门报副总经理(总经理)审批并议定工资待遇后,通知报到;面试未通过者,资料转入人事行政部存档。
(八)面试合格并录用的员工,必须在人事部门通知时间内报到任职,逾期不到者,视为放弃;如因故不能按期前往或放弃,应与人事行政部取得联系,另行确定报到日期或申请除名,否则半年之内不予录用。
第三条 录用条件
(一)员工录用条件必须符合《职位说明书》。
(二)员工的任用以学识、能力、品德、体格及适合工作所需条件为准,必要时进行个人背景状况调查,并采用技能考核和面试两种方式,依实际需要任择其中一种实施或两种并用,经确认合格后,可被公司录用。
第四条 入职手续
(一)录用人员必须向人事部门提供以下证件缴检后,并上交复印件各一份:
1、居民身份证;
2、最高学历证书;
3、资历、资格证书或上岗证;
4、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明;
5、特殊岗位相关证照。
(二)录用人员由厂部统一组织到指定的医院体检合格后才进行培训试用。
(三)人事行政部对新录用人员建立档案;发放工作服;发放临时厂证,以作暂时出入厂区及宿舍证明,七个工作日后制发正式厂证。
(四)人事行政部对新录用人员进行《员工手册》培训,以使员工对工厂概况及相关规定有初步了解,并且考核合格后予以分配给用人部门。
第五条 试用规定
(一)新员工录用七个工作日内为培训、试工期间,七个工作日内因不适应环境自愿离职,或态度不端正,不服从管理及工作分配,顶撞上级等恶劣行为者,公司将立即停止聘用。
(二)用人部门根据新员工实际情况填写《新进员工培训试工考核跟踪表》,报部门经理(厂长)审查,人事行政部审核,副总经理(总经理)批准后交由人事行政部,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试用期,试用期时间为一至两个月(包括七天培训试工期在内)。
(三)试用期间,新员工会得到上级管理者的悉心指导及接受岗位培训,并对员工的表现及其对工作的适应程度进行考核;根据实际情况延长、缩短试用期或者辞退。
(四)试用期后经考核合格者,转为正式员工。
(五)员工转正后,除基本薪资将获得相应调整外,并可享受正式员工所有的一切福利待遇。
第六条 劳动合同
(一)试用期满转正后,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二)劳动合同期限为一至三年,并按劳动部门相关规定办理。
(三)合同期满,公司或劳动者都可自由选择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续签,合同续签实行双向选择的原则。
(四)劳动合同解除按员工正常离职程序办理。
长河公司多年来在省、市、县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被评为“甘肃省先进乡镇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白银市、靖远县先进乡镇企业”、“非公有制优秀企业”; 2004年--2006年连续两届被评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白银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被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连续评为“AA+信用企业”、2007年3月被农发行评为“AA级信用企业”、同年12月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即“QS”认证。
二零一一年 七月 二十五日
第二篇:家乡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家乡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乡镇企业聚集基本分布情况
目前,xx形成了特色产业群体有近百个,其中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群体42个左右。XX年,xx州的产业集群分布在:以兴义、顶效、安龙等县(市)为主的以农副产品加工、炼焦、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产业集聚发展区。
二、乡镇企业聚集规模情况
“十五”以来,xx州坚持把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有效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兴起,壮大了小城镇经济,促进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已经形成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格局,乡镇企业已经成
为xx州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xx市xx年就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xxxxxx万元,同比增长%: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xxxxxx万元,同比增长%;上交税金xxxx万元,同比增长%。全市共有乡镇企业xxxxx个,从业人员xx余人,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xxx元以上。其中龙头企业xx个,从业人员xxxx人,乡镇企业总产值xx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增加值xxx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开发区到xxx年底,全区建设园区x个,分别为建材工业园、冶金工业园、加工工业园、科技工业园,入园企业xx家,xxx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xx亿元;xx工业园目前已有电解锌、铁合金、农机制造、建材及化工生产等近二十家,总投资达xx亿元,其中,利用县境充裕的电力发展起来的锌冶炼业,生产能力x万吨,可创工业产值xx亿元,创税收xxxx万元以上,解决xxxx余人富裕劳动力就业。同时,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还拉动了当地第二、三产业 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县受地理环境、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制约,不具备乡镇企业集聚发展的条件,如xxx等。实践有力地说明,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中流程最短、农民最易接受的一条重要渠道。
三、乡镇企业聚集区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主导产业不突出,支柱产业特色不明显;产品结构中,名特优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规模小;出口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少;企业组织结构中,相当部分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资源结构中,未能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人才、市场、信息优势,资源浪费与闲置并存,人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工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近年引进的企业多为硅锰合金、炼焦等高能
耗的冶炼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容易受到市场干扰。
3、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实力较弱,带动性不强,较难实现农业产业化。
4、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市的市场化进程已明显滞后,健全的市场机制、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服务体系、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等方面与先进城市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
四、乡镇企业聚集发展的主要特征
1、形成模式多样化。分析xx州乡镇企业聚集的形成,其发展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资源优势型。主要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并进而汇聚形成的产业集群。二是企业带动型。由龙头企业扩张裂变或带动而成。如医药制造产业集群、汽车销售和配件产业集群等。同时一些与产业集群相配套的专业化市场正在兴建之中,主要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果蔬冷藏
保鲜、生姜系列产品深加工、芭蕉芋淀粉及系列产品加工等。三是“一乡一品”型。是在某个乡、镇或村出现某个产品的集中生产,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比较典型的有兴义的仓更、沧江、洛万板栗产业集群、册亨的桐油等。[1][2] 家乡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相关文章:经济作物种植的调查分析报告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节约用水的统计调查报告酒店考察报告纺织工业发展视察报告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视察情况的报告查看更多>> 考察报告首发公文范文
第三篇:家乡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一、乡镇企业聚集基本分布情况
目前,xx形成了特色产业群体有近百个,其中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产业群体42个左右。XX年,xx州的产业集群分布在:以兴义、顶效、安龙等县(市)为主的以农副产品加工、炼焦、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产业集聚发展区。
二、乡镇企业聚集规模情况
“十五”以来,xx州坚持把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乡镇企业集中连片发展,<莲山 课件 >有效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兴起,壮大了小城镇经济,促进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建设已经形成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格局,乡镇企业已经成为xx州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xx市xx年就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xxxxxx万元,同比增长xx.24%: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完成xxxxxx万元,同比增长xx.75%;上交税金xxxx万元,同比增长xx.69%。全市共有乡镇企业xxxxx个,从业人员xx余人,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xxx元以上。其中龙头企业xx个,从业人员xxxx人,乡镇企业总产值xx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23%;增加值xxx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02%;xx开发区到xxx年底,全区建设园区x个,分别为建材工业园、冶金工业园、加工工业园、科技工业园,入园企业xx家,xxx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xx亿元;xx工业园目前已有电解锌、铁合金、农机制造、建材及化工生产等近二十家,总投资达xx亿元,其中,利用县境充裕的电力发展起来的锌冶炼业,生产能力x万吨,可创工业产值xx亿元,创税收xxxx万元以上,解决xxxx余人富裕劳动力就业。同时,工业园的建设和发展还拉动了当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县受地理环境、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制约,不具备乡镇企业集聚发展的条件,如xxx等。实践有力地说明,发展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中流程最短、农民最易接受的一条重要渠道。
三、乡镇企业聚集区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主导产业不突出,支柱产业特色不明显;产品结构中,名特优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规模小;出口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少;企业组织结构中,相当部分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低;资源结构中,未能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人才、市场、信息优势,资源浪费与闲置并存,人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工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近年引进的企业多为硅锰合金、炼焦等高能耗的冶炼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容易受到市场干扰。
3、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实力较弱,带动性不强,较难实现农业产业化。
4、市场化进程相对滞后,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市的市场化进程已明显滞后,健全的市场机制、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服务体系、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等方面与先进城市相比均有较大的差距。
四、乡镇企业聚集发展的主要特征
1、形成模式多样化。分析xx州乡镇企业聚集的形成,其发展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资源优势型。主要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并进而汇聚形成的产业集群。二是企业带动型。由龙头企业扩张裂变或带动而成。如医药制造产业集群、汽车销售和配件产业集群等。同时一些与产业集群相配套的专业化市场正在兴建之中,主要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及果蔬冷藏保鲜、生姜系列产品深加工、芭蕉芋淀粉及系列产品加工等。三是“一乡一品”型。是在某个乡、镇或村出现某个产品的集中生产,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格局,比较典型的有兴义的仓更、沧江、洛万板栗产业集群、册亨的桐油等。
2、初步效应已形成。xx州乡镇企业聚集群已经有了合理的企业构成,涌现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牌产品,集群的效应初步显现。
五、乡镇企业聚集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1、培育要素市场,加快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规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有效地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城镇基础设施加快生产要素集聚,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土地投入方向,使土地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2、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3、创造区域品牌,引导产业集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
4、努力扩大开放,拓展产业集聚。大力推行以股份制为主的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进导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改进对民营经济的管理和服务,更多地把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大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
六、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要突出集聚乡镇企业发展的优势,突出连片发展乡镇企业的特色,培育新的成长型企业,必须从三方面采取措施:<莲山 课件 >
1、在产业上创新,就是要连片培养新型产业,成熟、成长型产业居首位:
2、在管理机制上创新,使连片乡镇企业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在集聚乡镇企业发展管理职能建设上创新,改善环境,强加服务。抓好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发挥我市民营经济优势,能启示范带动作用。
第四篇: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博野县坐落在河北保定南部的一个小县城。县域资源较为丰富,胶带、衬布、林业、油漆等是家乡的支柱产业,家乡人民比较富裕。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基于家乡的支柱产业发展了三、四家乡镇企业:衬布厂、饼干厂等并开始蓬勃发展,曾经一度引来日本和韩国人的购买投资。但是,这些都没能改变家乡企业没落的现实。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学校对及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和要求,2012年夏,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进行了一些调查,由于时间较短且调查范围较小,所以仅从我的角度谈谈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不成熟的见解。
二、调查过程
由于时间较为仓促,有些企业建厂较早倒闭也早且厂里的主要负责人也均举家搬迁,所以调查大多是访问一些原在职工人。我想在他们的嘴里应该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一)油漆厂
工厂概况:1989年基于家乡的油漆建厂,建厂是有工人43人。曾经因产品价格低廉一度引来韩国人的疯狂收购。94年,企业倒闭。调查过程:为调查企业的发展及最终倒闭的原因,我走访了原油漆厂的厂办主任和部分老工人。两位老人如是说:“刚开始建厂的时候我们干劲足,但干着干着就没人张罗了”。“刚开始最好的时候吧,职工基本隔几天就发东西”。“咱东西都卖给外国人了,当时就咱东西便宜”。“一开始挣钱的时候吧,大家都急着往兜里揣,后来厂里缺钱呢让大伙拿钱又没人干”。“后来污染太严重,部分村集体上告,没办法就得关了”。
调查结果:
1、建厂的原因
1)企业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所用厂房均为原村支部,仅需廉价购些淘汰设备,投资较少,并由政府和村支部共同承担。
2)当地有很好的油漆产业基础,原料易购得且廉价。
3)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和村支对建厂可谓大力支持,倾其全部。
4)建厂初农民心齐,热情高。
2、兴厂的原因
1)当时中国生活水平普遍还很低,生产的油漆产品有一定的市场。
2)劳动力廉价,生产过程简单,所以产品价格超低。
3)企业职工绝大多数都是临时工,没有企业保障,企业没什么负担。
3、亡厂的原因
1)企业没有严禁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一哄而来,一哄而去。
2)企业没有很好的财务制度,有钱就发,没钱就集资。
3)企业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过于平均主义。工厂效益差时,职工积极性几乎丧之殆尽。
4)企业在效益好时没有居安思危,考虑到更长远的发展。
5)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根本没考虑社会效益,导致污染严重。
三、调查思考
乡镇企业由兴而衰的原因:
经过调查,绝大多数乡镇企业均是依靠资源优势,在政府的一定量的投入兴建起来,加上农村劳动力低廉和改革开放初期及地域独特的市场优势,这些厂子开始兴盛。但是,由农民组成的企业群体缺乏知识、技术、安全意识、忧患意识,管理经营办法,导致“大锅饭”经营、失火、诚信、社会责任以及在企业发展上犯了致命的错误。我想这是乡镇企业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还有职工负担、领导观念以及改革开放引起的一些社会问题,如税收等也是企业没落的制约因素。
四、调查建议
1、在以农民为主要力量的企业里,学习应该成为企业的第一要务。其中基础诚信教育更是重中之中。
2、在管理经营上,乡镇企业更应该多学习、多借鉴。一方面切莫盲目自信,另一面一定要注意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在产品的技术质量上,如果抓的紧,乡镇产品的低成本将是其在市场上制胜的法宝。
3、乡镇企业福利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因富而多,因贫而无。
4、建立较完善的责任制度及激励制度。
5、乡镇企业多依靠当地资源建厂,所以更要注意当地的可持续
发展。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定要兼顾社会效益。
第五篇: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乡镇企业发展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和隆满族自治乡坐落在辽北的一个山区小镇。镇内资源较为丰富,林业、养殖业和烟草种植业是家乡的支柱产业,家乡人民比较富裕。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于家乡的支柱产业发展了三、四家乡镇企业:巢丝厂、地板块厂、鹿厂等并开始蓬勃发展,曾经一度引来日本和韩国人的购买和
投资。但是,这些都没能改变家乡企业没落的现实。现在,仅有鹿场尚在且效益低下。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学校对及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和要求,2003年夏,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进行了一些调查,由于时间较短且调查范围较小,所以仅从我的角度谈谈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不成熟的见解。
二、调查过程
由于时间较为仓促,有些企业建厂较早倒闭也早且厂里的主要负责人也均举家搬迁,所以调查大多是访问一些原在职工人。我想在他们的嘴里应该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一)巢丝厂
工厂概况:1989年基于家乡的养蚕业建厂,建厂是有工人43人。曾经因产品价格低廉一度引来韩国人的疯狂收购。94年,企业倒闭。
调查过程:为调查企业的发展及最终倒闭的原因,我走访了原巢丝厂的厂办主任李春明老人和原巢丝厂工人袁永义老人。两位老人如是说:“刚开始建厂的时候俺们一咕隆(方言,意思是干劲较足)干,但干着干着就没人张罗了”。“刚开始最好的时候吧,职工基本隔几天就发东西”。“咱东西都卖给韩国人了,当时就咱东西便宜”。“一开始挣钱的时候吧,大家都急着往兜里揣,后来厂里缺钱呢让大伙拿钱又没人干”。“后来污染太严重,下游大有村集体上告,没办法就得关了”。“就是不告也得关,东西都卖不出去。质量太差”
调查结果:
1、建厂的原因
1)企业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所用厂房均为原村支部,仅需廉价购些淘汰设备,投资较少,并由政府和村支部共同承担。
2)当地有很好的养蚕业基础,原料易购得且廉价。
3)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和村支对建厂可谓大力支持,倾其全部。
4)建厂初农民心齐,热情高。
2、兴厂的原因
1)当时中国生活水平普遍还很低,生产的低质纺织品有一定的市场。
2)劳动力廉价,生产过程简单,所以产品价格超低。
3)企业<优麦电子商务论文>职工绝大多数都是临时工,没有企业保障,企业没什么负担。
3、亡厂的原因
1)企业没有严禁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一哄而来,一哄而去。
2)企业没有很好的财务制度,有钱就发,没钱就集资。
3)企业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过于平均主义。工厂效益差时,职工积极性几乎丧之殆尽。
4)企业在效益好时没有居安思危,考虑到更长远的发展。
5)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根本没考虑社会效益,导致污染严重。
(二)地板块厂
工厂概况:工厂建于1993年,建厂第二年得到日本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工厂职工逾百人,98年在达成村建分厂,产品在抚顺、吉林和南方市场很走俏,曾一度被誉为和隆乡镇企业的希望。2001年分厂失火,厂长携款逃跑,工厂倒闭。调查过程:8月2日,我骑车来到原地板块厂总厂,由看厂房的大爷允许,我看了一下被荒弃的厂房和设备,厂房狼藉不堪,厂长办公室也较为简陋,剩余的账本,还有《共产党员》刊物尚在,灰尘落了桌子一面,可见自从厂子倒闭后就在也没人管过。我随便和看房的大爷攀谈一下,大爷说:“ 咱这啥都不多,就是山多,木头多。当时公社给钱,又有老连(原厂长)带头干,这厂子就干起来了。老连当时是厂长党委书记兼财务兼工人,大家都服他,连日本人都给咱投钱投技术了。后来着了火(据说是下班后炉子没灭,工厂职工用水一泼,起了火),人就都没了。加上找责任公社就换了领导,新领导一来就抓农业抓教育也没管这事,这不厂房一直扔着,我就在附近住,一个月给五六十块钱,没事我就过来看看。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找到了现在退休在家的原乡人大主席刘虎彪。他所叙述的和大爷所说基本相同。只是他说当时建厂的资金来源主要为92年和隆建满族自治乡的少数民族建设资金。还有后来,由于当时我们就这一个厂子,加上老连性格倔,和谁都所没什么来往,企业当时有很大的税务负担。
调查结果:
1、建厂原因
1)当地林业资源丰富,原料供应好,且只须花一些砍伐和运输费用。
2)政府申请到了少数民族建设资金,资金充足。
3)厂房原为和隆小学,后小学搬迁。厂房地不需要再投资,只需简单改造。
2、兴厂原因
1)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2)有国外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3、亡 厂原因 1)企业有较大的税务负担。2)工厂失火。厂长挟款逃走。3)上任新领导倾向农业和教育业,对工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4)企业权利集中,责任不明确。甚至连厂长拿了多少钱都不得而知。
(三)鹿场 工厂概况:很早就有该厂,也是我们现存的唯一企业。该厂的兴起主要来源
于我乡的养鹿资源(辽宁省有全国26%的鹿,其中的6%来源于我们西丰县-----原名逃鹿郡,而当时西丰的大部分鹿都集中在和隆)。该厂原有数百职工,现多已下岗。
调查过程:8月4日,我来到了和隆鹿厂,现在的鹿厂指的是鹿厂加上庞大的职工家属居住区。其职工众多,当时已申请建村,但没被批准。一进厂区,健全的运动设施和现在仍然不错的办公大楼映如眼帘,一排排红专的养鹿房更是稍现气派。我找到了鹿厂的厂长兼党委书记刘宇宏,他陈述了当时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他每2周就出一次差,可见当时鹿厂的兴盛。当我问他现在的情况时,他说:现在不好了,职工都用鹿买断了。鹿也没剩下多少了,现在厂房里的鹿有一半以上都是职工的,仅是鹿厂代养。当我问他原因时他只是笑了笑说:当时资金充裕时为了避免资金上缴注册职工太多,现在厂子负担不起。可是一买断,厂子没了鹿,现在鹿不值钱又卖不出去。再问他他就说有事要出去,我就不得不走了。由于时间还早,我就拐到鹿厂一同学家看看,没想到却有异想不到的收获。据同学所说,十年前,西丰是全国最大的参茸集贸市场,当时和隆鹿厂一时兴盛。后来没落职工多是真。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现在西丰是全国最大的假参茸集散地,不管是谁,只要是一听西丰的茸就闻风丧胆。直到现在鹿厂还是没有琢磨明白,还往鹿茸里打牛血。
调查结果:
1、建厂原因:当地鹿业发达。
2、兴厂原因:较发达的市场基础。
3、衰落原因
1)诚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2)职工成为企业的一大负担。
三、调查思考
乡镇企业由兴而衰的原因:
经过调查,绝大多数乡镇企业均是依靠资源优势,在政府的一定量<优麦电子商务论文>的投入兴建起来,加上农村劳动力低廉和改革开放初期及地域独特的市场优势,这些厂子开始兴盛。但是,由农民组成的企业群体缺乏知识、技术、安全意识、忧患意识,管理经营办法,导致“大锅饭”经营、失火、诚信、社会责任以及在企业发展上犯了致命的错误。我想这是乡镇企业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还有职工负担、领导观念以及改革开放引起的一些社会问题,如税收等也是企业没落的制约因素。
四、调查建议
1、在以农民为主要力量的企业里,学习应该成为企业的第一要务。其中基础诚信教育更是重中之中。
2、在管理经营上,乡镇企业更应该多学习、多借鉴。一方面切莫盲目自信,另 一面一定要注意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在产品的技术质量上,如果抓的紧,乡 镇产品的低成本将是其在市场上制胜的法宝。
3、乡镇企业福利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因富而多,因贫而无。
4、建立较完善的责任制度及激励制度。
5、乡镇企业多依靠当地资源建厂,所以更要注意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并在追求 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定要兼顾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