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产控制管理内容
生产型企业控制管理内容
管理学中有一条重要的格林斯特定理,他告诉我们:杰出的战略目标,还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力,方能获得成功。这是由美国企业家H-格林斯特提出的。他告诉我们:“好事办好更好,实事办好更实。”目标实现的结果如何?关键在于执行力的高低。没有杰出的执行力,再好的战略决策,也只是一句空话。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保持企业的持续、正常运转,除了领导者的把握机遇,制订正确的策略,明确阶段性的目标外,完美、坚决、杰出的执行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生产制造型企业更是至关重要。基于此结合我公司实际特编制了管理控制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生产控制管理的对象
基本对象:进度成本质量
支持对象:产能安全士气
工作对象:合理的工艺合理的工序
二、生产控制管理的要点
SOP(标准化)基础目视化管理异常问题的快速处理鼓励员工提问题各类数据的收集及登录经常召集下属开会加强沟通有一套科学、合理、快速动态相应的工作流程系统明确、协作、可考核的工作、权责分配系统适宜、通用熟悉的管理工具
三、高效的管理原则
注重成果有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关注重点发挥优势建立相互信
任体制权力和责任、效益对等有快速的反应机制有积极、创新的思维方法有原则,但还需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学会系统思考,找寻关键要点。
四、管理者必备技能
目标管理:决策、控制关键项目,有快速的反应、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沟通: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员工、下属要加强沟通。
人员培训:积极开展在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
公关能力:有效缓解压力,在第一时间内,及时解决冲突和矛盾,不定期的开展PDCA循环活动,持续改善质量(P计划 D执行 C检查 A改进)
五、有效生产力受制约的因素
成品的标准质量管理活动设备的维修保养技能水平和制作工艺材料因素工序间的配合物流的因素人的因素
六、生产技术准备
通用性再制造能力工艺流程物流能力工装、夹具的准备图纸、检验表式
七、质量观念及成本控制重点
市场观念――后工程是客户竞争观念――优胜劣汰
效率观念――高效优质
成本控制重点
综合成本20%――市场竞争、联动效益、时间价值观念、风险意识
物料/制造成本60%――设计、工艺、采购、制造、质量、物料
人工制造成本20%――工资、岗位尽可能合并合理的工艺流程
八、生产管理人员的工作原则
A牢记生产管理的实践活动均在现场(三现原则:现场、现实、现物)。
B安全第一,有效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C解决问题在现场,实事求是、全面、系统、根本的解决。
D第一时间到达问题现场。
E从降低成本的目的出发,根除各种浪费。
F质量第一,工作细致、严峻。
G敬业爱岗、谦虚诚实、积极热情、团队合作。
H具备技术特长,保持专业技术和专业能力的不断充实。
九、综合生产计划的成本内容
A正常的生产成本B加班的费用成本C外协,改变生产成本D库存的成本E缺货需求的补充成本
十、主生产计划的内容
根据交货的顺序编制主生产计划,因包括有效计划
A自制/外制的清单计划B物料的需求计划C销售需求计划
D设计的节点计划E制造的节点计划
十一、作业排序的建议
A设置切实可行的时间节点计划
B关注瓶颈作业工序
C 考虑对大批量的作业,进行批量分割。(特别适应时间差异较大的工序)
十二、现场管理的“三定”“三易”“三即”“三彻”“五统一”原则 三定:定品定位定标识
三易:易取易放易管理
三即:即时即刻即应
三彻:彻头彻尾彻底
五统一:意识目的标准定义活动
十三、生产管理工具及基本内容
A生产日报表B生产制作过程控制图
C生产作业计划D生产进度排行榜
E交接班记录F现场看板
G质量控制图H库存物料消耗记录
十四、生产控制基本内容
生产调度、生产进度控制、成台产品管理、在制品管理。
十五、生产调度三大制度
值班、会议、报告。
十六、良好工作环境的基本要素
S整理清理现场,区分有用无用和无用,把暂时无用的全部清场。S整顿要素:场所、方法、标识。三定:定品、定位、定标识
S清扫把现场的灰尘,油污,垃圾,清除干净。
S清洁整理,整顿,清扫这三项的坚持与深入,使现场保持清洁。
S素养通过前四项活动使人的素养不断提高,循规蹈矩,培养良好的道德
品质,养成对已决定的事情永远遵守的习惯。
S安全不断巡视现场,确保通道畅通,消除一切不安全的因素。
十七、现场管理内容
A良好的工作环境B消除不利因素
C现场解决问题D合理的组织机构
E计划、措施的现场实施F做好生产准备工作
十八、现场工作的准则
A后工序是客户B比达目标的生产计划
C彻底消除浪费D作业标准化
E持续的质量改进措施(PDCA)F积极和兄弟部门沟通
G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H制作必须的现场管理看板 I及时召开各种会议,解决实际问题
十九、在岗培训
A对员工技能,按照高、中、低差异,进行分类。
B编制完整的培训计划,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分批进行培训。
C工作的变换,对一定技能的员工进行多面手的培训。
D以老带新,在工作中进行传、帮、带。
E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行定向、单技能的培训。
二十、影响制造进度的因素
设备的正常运转、制作工艺的合理性、制作标准的高低、员工的技能素质、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工序间的相互配合、完工验收的及时性、运输的及时性、员工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等等。
二十一、生产管理之间的关系
营销(订单)――技术(研发新产品)――采购物流(各种材料)――质量(图纸、工艺)人事(员工管理)―――制造(需要技术部门的现场服务、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正常运转的相关设备、生产必须的材料、能源,有一定技能的员工)
二十二、国家的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二十三、团队价值准则
A基本的职业道德修养B有危机感
C肯学习,能够虚心求教
E懂得付出,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G能够坦诚相对,不搞小动作
D行动、执行、处理问题能力较强。F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编制:万小健
2011年2月21日
第二篇: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手册(内容)(最终版)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一、医院感染管理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感科)→科室感染管理小组。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名单 组 长:杨代昌 中心主任
副组长:黄万军
中心副主任
赵文校
中心副主任
组 员:住院部主任
护士长
门诊部主任
服务站主任
检验科主任 药剂科主任 预防保健科主任 慢性病科主任
后勤部主任
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感科)人员名单 组 长:黄万军
成 员:杨崇汉 黄庆玲 科室感染管理小组
住院部主任
护士长
门诊部主任
服务站主任 检验科主任 药剂科主任 预防保健科主任 慢性病科主任 后勤部主任
第一部分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职责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职责
l、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认真贯彻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相关的卫生行业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措施并监督实施。
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 审查并提出意见。
3、研究并确定本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4、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及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5、研究并制定本医院的医院发生医院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的控预案。
6、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7、根据本医院病原休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8、其它有关医院感要“符理的重要事宜。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职责
l、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措施等有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并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评价和反馈及持续改进。完成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目标监测、多重耐药菌监测。
2、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范》要求,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爆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对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院领导报告。
4、按相关规范和标准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反馈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对无菌操作技术、隔离技术、手卫生及医疗废物管理进行检查和指导。
5、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6、对医务人员有关预防医院感染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指导及监测。
7、参与抗感染药物应用管理,按照卫生部要求完成多重耐药菌监测、控制、反馈。
8、对消毒器槭、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相关证件进行审核。
9、对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导,防止传染病的院内感染。
10、组织开展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方面的专题研究。
11、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
12、做好医院感染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三)、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行责任制管理。科主任为科室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根据本科室特点制定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并组织实施。定期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相关法规及行业标准,参加医院组织的全员知识培训。
三、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自查工作,有总结分析 和持续改进,对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感染危险因素、感染环节进行监测控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每季度将持续整改意见反馈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四、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的登记上报工作,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24小时内填报医院感染病例卡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或暴发流行时,按照卫生部要求及时性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
五、指导和监督本科室传染病管理工作及传染病病人的正确处置,防止传染病的院内感染。
六、对疑似或确认医院感染的病例,监督进行病原检查和药敏试验。
七、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出本科室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措施,监督险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八、监督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及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负责本科室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九、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及探视人员的卫生学管理。
十、参加医院组织的有关感染管理监测的课题及各项专项调查等活动,负责完成其他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工作
(四)、医务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提供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资源保障,支持感染监测与控制计划的执行。
二、协助组织医师和医技部门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4 知识的培训。
三、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及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的制度、措施、规范。组织对医院感染疑难病例的会诊和讨论。
四、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规范》及报告流程,统筹协调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开展感染调查与控制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
五、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对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报告、预警报告进行处理,指导临床抗茵药物的合理应用,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造成的院内传播流行。
(五)、护理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提供医院感染管理有关的资源保障,支持感染监测与控制计划的执行。
二、协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三、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规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四、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根据需要进行护士人力调配。
五、对消毒供应中心、各临床科室、洗衣房等相关科室进行监督管理,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六)后勤及设备部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后勤管理科是负责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职能部门,具体职能是基建、设备维修、资产管理、生活服务和绿化环保。具体负责的工作如下:
1.负责动力、设备、基建、维修的运转和使用,使其经常处于最佳状态;负责每日巡视制度,及时的解决一线水、电、暖、设备出现的问题,保证医疗工作正常运转。
2.完善和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及技术标准;负责本科职工的调配、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检查监督各班组的正常工作,推行服务到位、维修到位、设备保养到位的制度。
3.加强医院资产的管理,严格报废、更新手续,充分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4.配合医院成本核算,做好全院的水、电、设备等抄表审核、登记、统计工作,努力降低成本,为医院节约资金。
5.全面掌握医院的地产情况,按照医院的规划做好基建项目的立项、论证、审报等有关工作,并组织和参加院内基建项目的招投标和实施工作。
6.负责全院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医院人、财、物安全,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
7.搞好与社会各相关部门及周边单位的关系。8.加强医院的环境卫生管理,搞好绿化、美化,做好环保、排污、修缮管理工作;配合感染科做好医疗垃圾的处理工作。
9.负责物业、配电室、氧气房、空压机房、机修室、中央空调、电梯、锅炉房、食堂和洗衣房等的管理工作。10.完成院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和任务
(七)、药剂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负责医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管理,定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应用情况。
二、向药事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提供抗菌素药物应用的总结报告和趋势。及时向药事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委员会、医务科等提交多重耐药菌预警报告。
三、及时为临床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指导临床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和应用原则。
四、在获取、储存和分配药物制剂的过程中避免病原菌污染。
五、获取、贮存菌苗或血清,确保其有效性。
六、购置和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灭菌剂及其它抗感染制剂的应用信息。
七、负责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处的管理。
八、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
二、开展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向全院公布。
三、负责耐药菌株监测,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向全院发布。
四、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验工作。
五、认真执行国家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生物安全。
九、消毒供应室人员职责
1、在业务所长和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医疗器械、敷料的制备、消毒、保管、供应和管理工作。
2、认真所内各项规章制度和消毒供应室的技术操作规程,严防过失事故。
3、定期检查高压灭菌器的效能和各种消毒液的浓度,经常
监测器材和敷料的消毒效果,发现异常,立即上报处理。
4、勤俭节约,做好器材的修旧利废工作。
5、检查所内供应器材、敷料的使用情况,征求意见,改进
工作。
6、认真做好领导分工的其他各项工作。
十、医院感染监控医师职责
一、负责督促、协助本科室医师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二、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加本科院感病例会诊,建议经管医师对患者作有关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三、积极配合院感科专‘职人员工作,反馈和上报有关信息。
四、向本科室人员宣传院感监控知识及有关院感管理规章制度,接受本科人员的技术咨询。
五、协助住院医师对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掌握抗生素使用情况,实施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六、与科室院感监控护士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积极配合,动员全科人员认真做好院感预防和监控工作。
十一、医院感染监控护士职责
一、积极协助院感专职人员开展各项工作,协调专职人8 员与医、护、患三者之间关系。
二、督促院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计划、措施的贯彻与落实,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三、负责协助院感微生物监测标本的采集,把好质量关,不弄虚作假。
四、负责监督管理和实施消毒隔离工作。
五、配合院感监控医师工作,共同做好院感病例的发现、报告,并负责按时向院感科报送院感病例登记表。
六、配合院感专职人员进行有关宣传教育工作,接受科内人员咨询。
七、保管和整理好本科有关院感资料,并负责保密。
十二、临床医师职责
一、采用尽可能减少感染的诊疗方法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规范》、《传染病防治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职责、措施。
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规范,遵守正确的卫生操作规范和流程(如洗手、标准预防、隔离等)。
三、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报告时限填报医院感染病例卡,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治疗病人并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配合相关职能科室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等工作。
四、对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进行报告和处置。
五、保护自己诊疗的每一位病人,使其不被其他感染病 人或疑似感染的医院工作人员感染。
六、严格执行国家及医院制定的医疗操作规范和流程。
七、发现感染或疑似感染时,及时送微生物标本检查。
八、严格执行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的相关规定。按照医院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隔离、监测、控制要求,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九、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十、发现自己患上感染类疾病时应积极接受治疗,并采取措施防止将自身感染传播给其他人。
十三、临床护士职责
一、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规范》、《传染病防治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职责、措施。
二、在护理病人的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熟练掌握预防医院感染发生和传播的工作方法,并在工作期间做到操作方法正确。
三、保持诊疗环境的卫生,使之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四、按照医院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的隔离、监测、控制要求,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五、监督和执行诊疗各个环节中的无菌操作技术及相关管理规范,包括洗手、标准预防、隔离等。
六、支持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配合参与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等。
七、在护理病人过程中,发现任何医院感染的征兆应立10 即报告管床医生。
八、限制病人与探视者、工作人员、其他病人或诊疗器械的接触时间。
九、保证和维护病房具备安全和充足的设备、药物、护理用品。
十、定期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十一、发现自己患上感染类疾病时应积极接受治疗,并采取措施防止将自身感染传播给其他人。
十四、医院感染管理科科主任工作职责
l、在院长、分管院长及医务科的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院感染业务、行政管理及业务教学培训工作。
2、掌握《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操作规范、及监测标准》等行业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制定全院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及计划,经院感委批准后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持续改进。
3、贯彻执行医院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制定本科工作规划、计划和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按期总结汇报。
4、领导本科人员做好全院的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多重耐药菌监测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做好全院各级各类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及技能培训工作,接受各科室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咨询。
5、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总结、汇报、反馈、及持续改进工作,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医院感染控制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措施。
6、协助相关科室做好医疗质量管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消毒药械及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管理及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7、领导并组织本科人员的专业技术学习、训练和考核。
8、组织本科人员的政治思想及职业道德学习,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9、承办医院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五、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师职责
l、具备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相关学历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熟悉临床专业诊疗环节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及工作能力。
2、掌握《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操作规范、及监测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等行业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医院感院病例监监测及目标性监测,正确判断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情况,设计和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制定初步控制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恶性事件的发生,保证院内感染监控工作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3、参与制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措施、及流程,并组织实施与评价。
4、掌握院内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参与组织多重耐药菌监测与控制,反馈栩关信息,提出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管理措施。
5、参加感染病人的临床会诊,必要时作感染超前监测。完成全院各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的查询、登记、汇总及各种比率的计算和上报。了解各种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掌握12 消毒灭菌措施质量控制技能。
6、根据工作需要设计各种表格,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做准备工作;定期向全院公布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结果及控制效果。
7、参与对全院各级各类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培训,接受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咨询。协助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
8、协助相关科室对消毒器材、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进行管理。
9、参与完成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总结、评价及反馈工作。完成医院和科内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10、各级医师应履行相应职称的有关职责。
十六、医院感染管理科护士职责
l、具备相应学历并取得相应技术职称及执业资格。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和相关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
2、掌握《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操作规范及监测标准》等行业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协助医院感染病例的查询、登记、汇总及各种比率的计算和上报。参与制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措施及流程,并组织实施与评价。
4、熟悉和掌握医院消毒隔离技术理论和方法,协助临床科室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并负责检查、监督和评价执行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5、了解各种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掌握消毒灭菌 措施质量控制技能,向相关科室反馈消毒灭菌监控信息。
6、协助相关科室对消毒器材、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进行管理。
7、当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参与流行病学调查及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8、参与完成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及多重耐药菌监测与控制。
9、参与对医院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和控制技术的培训,接受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咨询。协助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
10、完成医院和科内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11、履行相应职称的有关职责。
十七、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师职责
1、具备医学检验相关学历并取得执业资格。具有临床检验理论与操作能力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
2、掌握《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操作规范及监测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行业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3、负责医院感染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各种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和化学分析,掌握院内常见病原菌对抗菌素的敏感程度,对检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向医院反馈相关信息,并协助科室对存在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抗感染药物使用的改进措施。
4、负责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中微生物标本的采集与14 检验,为感染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5、协助和参与科室各种目标监测及科研项目工作,完成有关标本的检验。定期总结医院环境、临床标本中细菌分布的种类、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并向临床发布。
6、参与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接受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咨询。参与完成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
7、协助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
8、完成医院和科内交办的其他任务,履行相应职称的有关职责。
第二部份医院感染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在院长或业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
4、对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行评价考核。
5、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及时召开。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1、加强业务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2、负责拟定院感工作计划,提交主管院长审批后,组织实施;负责拟定科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并督促执行。
3、每月一次做好全院出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统计汇总全院感染率、漏报率。
4、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全院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5、每月对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16 考核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
6、每月不定期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协调科室间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7、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要求做好传染病的管理,督促科室做好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
8、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原因,积极提出控制措施,并向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9、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目标性检测,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10、对购入消毒药械、消毒剂、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严把准入关,不合格产品严禁进入医院。
11、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对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消毒隔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12、每年有计划地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和业务水平。
13、监督、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焚烧,按照国家要求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三、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各科室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科室每月定期召开监控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本科医院感染存在问题。
3、各科室要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执行“标准预防”,“手卫生制度”,“职业防护”等在职教育培训工 作,每月培训不少于一次,全院性培训参加人数不少于80%。
4、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在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如有流行暴发倾向及时报告。主要监测指标:
(1)医院感染发病率≤8%,漏报率≤10%。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95%,无菌物品合格率100%(3)紫外线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 uW/cm2。新进灯管≥90 uW/cm2
5、建立严格的科室清洁、消毒与隔离制度,对不同传染源引起的感染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6、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要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
7、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放、登记、交接、运送、焚烧等流程的管理,8污水污物排放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个管理环节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
四、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1、临床主管医生要认真学习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医院感染病例初步诊断。
2、明确诊断后,由经治医生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在出院病例首页院内感染名称栏内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
3、科室经治医生认真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感染管理科于每月定期到各临床科室调查和收集院感病倒报告18 及漏报情况。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除向感染管理科报告外,尚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5、对疑似医院感染的诊断,主管医生报告科主任,提交该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讨论,做好记录,6、小组讨论尚不能认定的,须将该病员的全部资料及讨论的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组织研究、分析,最后认定或否定。
7、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及时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每季度写出分析报告,并进行效果评价,提出预防措施。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五、抗生素应用管理制度
1、药剂科负责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咨询工作
2、临床医师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涂片、培养),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3、护士应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伍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配合医师准确留取各种标本及时送检。
4、药剂科对于细菌耐药性高的抗菌药物有权提出暂停使用的建议。
六、无菌技术操作制度
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2、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3、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4、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污染无菌区。
5、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过久。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快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超过24小时后必须重新灭菌,不得继续使用。
6、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过期物品重新消毒灭菌。
7、无菌溶液应根据要求避光保存或冷藏。
8、无菌盐水及酒精棉球罐每日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在取物时接触容器外部而污染。
9、消毒物品(如:呼吸机管道等)要有明显的标志,要写明消毒日期,一般消毒保存日期为3天(冬季不超过5天),每周消毒两次。灭菌物品要定期(1个月)进行一次细菌微生物监测。
10、治疗室、要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有条件进行细菌微生物监测。紫外线消毒有照射时间登记。
11、输液、输血一律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用后作为感染性医疗垃圾单独收集并由后勤部回收焚化处理。
12、抽血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巾一带,抽血后病人使用的止血棉球集中回收处理,防止病人随地乱20 扔或带出院外。
13、各种换药弯盘及小器械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后灭菌。器械浸泡时要打开关节,盒盖上要标有消毒时间以及保存时间。
七、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离开工作场所应脱去工作服;禁止穿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等非工作场所。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消毒。
3、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
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用1:100“84”消毒液湿擦、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
5、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污衣筐内,不得随地乱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严格消毒后备用。药杯、餐具、便器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随脏随换并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6、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
7、传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处理。
8、无菌物品每天检查一次,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签,严禁用过期物品。
9、各门诊病区等工作场所医务人员下班前,均应进行清洁或消毒。
10、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品按规定处理后,置专用容器内封闭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消毒药械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2、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提出改进措施。
3、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4、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使用;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5、禁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九、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统一采购,临床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临床应用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3、医院采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复印件应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即《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22 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制度。
4、在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进行验收,除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相一致,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
5、医院设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禁止与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
6、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有破损、过效期和产品不洁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详细记录现场情况,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7、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8、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处置。
十、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及相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医疗废物分类存放,警示、标识清楚。
2、医疗废物收集、存贮专人管理,交接责任明确。
3、医疗废物不得露天存放,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4、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地点应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工作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
5、存放地设置明显的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盗以及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6、暂存设施、设备每天定时消毒。
7、暂存处负责,转运,焚烧。
十一、医院感染管理培训教育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年初必须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制定该的培训学习计划
2、每半年对全院医务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工勤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活动;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与考核,培训时间不少3学时。
3、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的业务学习,经常参加省、市以及国家级的培训及学术研讨会,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4、临床科室每月必须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根据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特点,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措施,降低本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率。
5、感染管理科每年对全院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6、积极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学术活动,鼓励全院医护人员撰写医院感染方面的学术论文踊跃投稿,加强我院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十二、消毒灭菌效果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1、高压锅消毒灭菌监测: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并有记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
2、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监测:含氯消毒剂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3、紫外线强度及日常监测:凡使用紫外线灯的科室,(1)按标准按装,(2)坚持日常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3)每3-6个月对照射强度监测一次(强度高于90uW/c㎡,6个月监测一次;70 uW/c㎡-90uW/c㎡3个月监测一次;(4)对合格灯管发“紫外线灯强度监测评价卡,不合格灯管及时更换。
4、、环境卫生学监测: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治疗环境,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卫生等微生物监测,保障医疗卫生环境安全。
5、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总结分析和反馈:院感科对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做到月汇总,季分析,总结评价。
十三、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 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6、医务人员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局部处理措施(在发生科室完成):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十四、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1、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当医护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2、医护人员洗手的方法是: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六步洗手法)为:
A.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B.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C.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D.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E.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F.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G.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或自动凉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3、医护人员洗手时应当彻底清洗容易污染微生物的部位,如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及配戴饰物的部位等。
4、医护人员洗手使用皂液、在更换皂液时,应当在清洁取液器后,重新更换皂液或者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禁止将皂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
5、医护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具体方法是: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2)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6、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2)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7、医护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8、医护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当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后应当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第三部份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中心,特制定本制度。
l、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心主任是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切实履行职责,严防医院感染暴发。分管主任是医院感染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剂科、后勤管理部门等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中心主任担任。
3、医院感染管理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各科室主任及服务站主任兼职监控医师组、护士长监控护士组,小组长由科主任或护士长担任”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4、加强感染病例管理,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检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杜绝医院感染暴发恶性事件的发生。
5.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监 测与报告制度》及时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病例。一旦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应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及时报告和正确处理,并协助和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完成相关工作。发现法定传染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疫情。
6、认真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坚持门、急诊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保证传染病人就诊流程合理安全,严防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
7、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防止造成经空气、飞沫、接触等传播的感染性疾病院内感染。
8、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原则,做到合理用药。按照卫生部关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规定,做好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工作。
9、按照《医院感染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度》定期完成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及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工作。各科室应密切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完成全院有关医院感染的监测与调查工作。
10、各科室应配备适合的洗手设施,医务人员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11、医院应对各级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院职工应接受培训并达到规定学时。
12,根据《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做好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监测、预防与控制工作。
13、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医院废物30 管理办法》等要求,正确处置医疗废物。
14、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监测规范》,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质量管理工作。
15、积极开展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l、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每年至少召开2-4次会议或工作例会,讨论研究医院感染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着重落实解决1_2项重点或难点问题,遇到紧急情况随时组织召开。
2、会议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主持:主任委员不能出席时,由主任委员委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或院感科主任主持。
3、每位参加会议的委员必须签到,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须提前向委员会主任或办公室主任请假。
4、出席人员不得少于委员总数的3/4。
5、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实行表决制,表决通过的决议经院长办公会通过后,相关科室遵照执行。
6、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负责进行会议记录,会后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编写会议纪要,并向有关部门通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三、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l、根据国家和贵州省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的法律、法规、标准,组织制定全院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经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2、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培训和考核。
3、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4、对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5、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的管理。
6、对购入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和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7、及时向中心领导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医院感染控制动态,并向相关部门和科室反馈及通报。
8、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l、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
2、在院感科和科室院感小组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3、甲类、拟为甲类管理或特殊传染病患者不充许收治,应立即上报并转上级医院。其他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与管理,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的规定上报,同时作好登记;院感监控小32 组定期对散发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检查讨论诊断、治疗和科室消毒隔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发现危险因素和隐患,提出有效防范措施,不断改进工作。
5、出现医院感染聚集性发生或有感染暴发倾向时应及时报告科室院感监控小组,经核实后立即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制度》进行处置和报告院感科,并配合调查和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控制其蔓延。发现法定传染病,须按相关法规报告疫情。
6、病室的空气、物品、设施、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按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及相关操作规范执行。
7、抗菌药物的使用按照卫生部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用药,预防和减少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的医院感染。按照卫生部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监测控制,预防多重耐药菌造成院内传播流行。
8、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我院《手卫生制度》加强手卫生管理,以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危险性,保证病人及医务人员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9、加强职业防护,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当出现职业暴露时,按照《平溪镇卫生服务中心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和流程进行处理。
10、认真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根据有关”预防和控制经空气、飞沫及接触传播等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做好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防止造成院内传播流行。
1l、重视医疗废物的管理,按《平溪镇卫生服务中心疗
废物管理制度》要示正确分类,有效封口,有交接登记并执行人签名。
五、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手段,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及法规的要求,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医院工作人员应提高认识,认真执行。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求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2、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诊疗、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和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每天检测定期更换,确保其使用浓度和效果。
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地面湿式清扫,床头、桌、椅子等每日湿擦,扫床巾及抹布一床一用一换;当地面或物体表面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后,立即使用有效消毒剂进行清扫擦拭;各房各室清洁工具应分开使用和存放,并有明显标记,用后立即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5、定期更换病人被褥,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 得随地乱丢,不在病房内清点;病人出院后,对其使用的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6、治疗室,换药室、检查室应每日通风换气,保持洁
净,定期监测;进入时应衣帽整洁,私人物品不得带入室内,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室内。医务人员操作行为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室内物品摆放确序、洁污分开,标识明显;灭菌物品存放与使用符合要求,不允许使用过期的消毒及灭菌物品;各种医疗用具:如体温表、湿化瓶、药杯、压脉带等,使用后均须消毒清洗,晾干备用。
7、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按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隔离。
8、认真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原则上不得收治甲类、拟为甲类管理或特殊传染病患者;其他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收治则应按传染病人隔离措施执行,床旁应有标识;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或手消毒,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洗手或手消毒。
9、加强传染病区管理,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到其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应设预检分诊处,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得在门诊四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10、传染病室、隔离观察室、传染病诊疗室内所有物品,要进行随时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进行清洗。
11、凡耐药菌及特殊病原体感染或传染源不明的疑似传染病人,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隔离(标准预防加额外预防)。病人用过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进行消毒,不需要的物品按感染性医疗垃圾处置。
12、各类实验室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实验室生
物安全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等要求,合理设置区域、正确处理各种标本及医疗废物。
13、工作人员在进行清洁、消毒、灭菌等工作时,要加强自身防护。
14、重点科室应在医院消毒隔离的基础上制定符合要求的工作流程及处理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15、按照《医院感染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根据医院有关预防和控制经空气、飞沫及接触传播等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对所有病人都必须采取标准措施,严格做好经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一般要求在病历牌上有颜色标识(空气传播预防用黄色;飞沫传播预防用粉色;接触传播预防用蓝色),防止造成院内传播流行。
16、严格执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原则上各临床科室消毒(如:湿化瓶)、灭菌物品(如:手术器械)等统一送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处理,把好器械清洗质量关,定期监测,认真执行追溯制度。加强院外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的管理。
17、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及处置制度,规范处理医疗废物、防止锐器伤。
六、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
为及时掌握医院感染发病率和可能发生的感染流行与暴发因素,更好地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制定本制度。
一、常规监测与报告
l、各科应以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监控护士等组成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主任或护士长为监控组长,负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2、每日交班时应将本科有尤医院感染病人做为交班内容之一,在查房和护理病人时,应对易感病人进行重点观察,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完善相关感染的检查,由管床医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经上级医生确认后,于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记录在“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本”上;诊断符合率应≥90%。
3、临床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每月底将本科室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其他需要获取的统计数据,为本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资料。
4、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临床报告后,对病例诊断进行复核,每季度进行感染病例统计。计算出医院感染率、例次感染率及诊断符合率。定期对全院医院感染病例进行汇总,并对医院感染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征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写出分析报告,交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查讨论,并向全院各科室反馈。
5、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医院感染病例漏报调查,调查病例不少于同期监测病人数的20%,漏报率应≤20%
6、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病例诊断符合率及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按照《医防感染管理监测规范》直接纳入医疗质量评分系统,与科室质量评比分配挂钩。
七、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监测与报告制度
l、病区出现医院感染淹行趋势时,临床科室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经核实后立即报告医务科及分管院长,37 同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
2、已调查证实为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启动”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并进行相关处置,医院应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规范》逐级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3、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
4、发生医院感染流行的科室在对病人救治的同时,应协助医院管理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及时计算罹患率以掌握事态变化;事件结束后写出总结分析,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相关职能部门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5、医院感染各项监测资料应妥善保存。
八、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年)》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实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责任制,中心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领导管理。
二、各科室主任是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的科室责任人,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履行本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职责。
三、医务人员应当掌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定义、报告时限、处置工作及质量管理等要求。一旦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及时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监测、38 检验和干预,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启动《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四、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分级报告的原则。医院内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玉屏县CDC、玉屏县卫生局、铜仁地区卫生局、省卫生厅逐级上报。
(一)、发生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二)、发生特殊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五、医院内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在12小时内向玉屏县CDC、玉屏县卫生局、铜仁地区卫生局、省卫生厅逐级上报。
(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六、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相关科室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七、各科室应当对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置工作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八、违反本制度规定,因未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而导致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或其他严重后果的,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由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
九、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九)医院感染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
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按卫生部规定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细菌数不能超过国家标准,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监测与质量改进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消毒灭菌器监测,凡有消毒灭菌器械的科室或部门(如供应室、手术室等)必须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的三个规范和标准,对消毒、灭菌的物品进行定期监测,并做好记录备查。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1.1高压蒸汽灭菌器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需进行B-D试验,合格后方进行正常灭菌。
①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②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器械、布类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指示卡监测。
③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新引进灭菌器使用前或维修后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1.2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器必须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和生物监测(应每天至少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1.3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必须严格按照其说明书进行工艺监测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1.4临床电热熏蒸消毒器消毒效果监测,院感科根据需40 要负责对其消毒物品进行不定期监测。
2、临床科室使用中各种化学消毒剂、灭菌剂监测要求。生物学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原则上每季度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原则上每月监测一次。化学浓度监测由临床科室完成,使用中含氯或含溴、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浓度每日监测一次,使用中戊二醛浓度每周监测两次。如不合格,及时更换。
3、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和辐照强度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新灯管的辐照强度不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使用中灯管辐照强度一般应每监测1次,不合格及时更换。
4、消毒级内镜生物学监测:各科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钎镜、喉镜等)及其他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细菌总数<20cuf/件,不得检出致病菌。
5、灭菌级内镜生物学监测:各科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宫腔镜等)、活检钳及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为合格。
6、医疗用品的监测: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规定: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必须无菌;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细菌菌落总数≤20cfu/件或lOO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根据需要进行抽样监测。
二、环境卫生学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l、医院应每季度对全院I、II类环境如手术室、口腔
科、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监测日期一般为监测月的15日左右,遇节假日顺延。IlI类环境根据需要采样监测。
2、标本采集必须规范,检验单项目填写齐全,字迹清楚。遇特殊情况必须及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及实验室联系,确保监测质量。
三、结果反馈与质量改进
l、监控专职人员负责将医院感染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及时收集,妥善保存备查。
2、当监测项目超标,科室监控护士要立即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复查,专职监控人员追踪整改情况,有持续改进记录。
3、医院感染管理科将医院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纳入医疗质量检查,每季度汇总上报院领导、医务科和护理部,主管领导负责在医疗质量检查会议上通报,每季度通过《医疗质量检查(医院感染部分)》反馈到临床,使各科室吸取经验教训,以持续改进工作。
4、各科消毒及灭菌的各类器械或物品根据需要,院感科应该进行采样监测。如:发生可疑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随时现场采样监测。
5、凡临床科室采样的相关项目操作必须规范,院感科负责不定期进行抽查,以逐步提高采样质量,以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执行标准:
1、卫生部2006年《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卫生部2002年《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3、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
4、卫生部2005年《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5、卫生部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6、卫生部《 VYS310-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三个规范和标准
十、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为提升各级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院感染培训,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监测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各级人员接受培训学时要求:
l、医院感染管理科专(兼)职人员参加省内外有关医院感染的学习班。每年不少于15学时
2、医院感染管理科与医务科、护理部、后勤保障处等相关部门一同组织全院各级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并考核,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每年不少于6学时。
3、各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3学时。
4、对新上岗人员,包括实习生、进修生进行医院感染方面有关知识的岗前培训,每年不少于3学时。
二、每年常规培训中的必备内容
l、对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监控技术。
2、对全院医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与医院感染监控制
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
三、培训管理制度
l、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初提出当年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执行,于年终写出总结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2、各科室应督促接受培训对象应准时参加到会,不迟到、不早退。
3、每位参加培训的学员必须签到,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须提前向有关部门或医院感染控制科请假。
4、培训结束后将培训内容、签到及考卷归档保存。
十一、手卫生制度
为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部门,各部门应对职工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学习和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及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2、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3、各部门应配备合适的洗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必须用流动水和皂液洗手。
4、医院重点部门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内镜室、检验科等应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
5、洗手液的容器定期清洁和消毒。禁止将洗手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出液器中,必须在清洁、消毒取液器后添加洗手液,防止二次污染。
6、手消毒剂的包装和沈手后的干手物品(消毒毛巾)或设施(烘手机)或合格的:卫生纸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7、医院应该不定期对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监测,当怀疑流行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8、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1类和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细菌数≤5cfu/cm2、无致病菌生长;包括普通手术室、供应室洁净区、重症监护病房等。
(2)111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细菌数≤lOcfu/cm2,无致病菌生长;包括妇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门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其他工作室等。
(3)IY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细菌lOcfu/cm2,无致病菌生长;如发热门诊。
9、手卫生指征及方法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玉屏县人民医院手卫生指南》执行。
十二、经血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制度
为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使医务人员在发生暴露后能及时处理,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守则》和《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制订本工作制度。
一、医院设立经血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小组。小组成员由中心主任、中心副主任、医务科负责人、护理部负责
人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人、以及检验科、药剂科等工作人员组成。
二、经血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小组办公室设在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负责经血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预防的技术指导和相关知识培训,处理经血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有关工作,开展与职业暴露有关的日常1作。
三、医院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经血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需求,提供必须的合格防护用品。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避免发生经血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
四、本制度所称的暴露指医务人员对经血液或其它体液传播病原体的暴露,包括两种情况:
(1)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血液或体液;
(2)被污染的针或其它锐器刺/割伤皮肤或粘膜。
五、本制度所称经血传播疾病监测主要针对HIV、HBV,HCV_种病原体的暴露进行的监测。六、一旦发生经血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按照《玉屏县人民医院经血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防护处理原则》进行处置。十三、一次性医疗用品及消毒灭菌药械管理制度 为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本制度。
一、医院必须使用有卫生部卫生许可批准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消毒药。
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全院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46 及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
三、感染管理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具体负责对全院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存在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四、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及消毒灭菌药械选购的审定意见进行采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查验必要证件,监督进货产品的质量,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登记建档。
五、设备科应对临床使用的大型消毒器械进行定期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医院自配消毒药剂,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准确配制,并按要求登记配制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等,以备查验。
七、使用部门应准确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予以解决。
八、临床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应对产品的有效性及包装进行检查,发现可疑问题和不合格产品应停止使用,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设备处。九、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医疗器械、一次性卫生用品等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医疗器械、一次性卫生用品严格按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置。
十四、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为规范医疗废物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制定本制度。’
l、医疗废物监督管理部门和专门责任人
1.1医院感染管理科为全院医疗废物管理的监督部门,负责对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各项工作及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医疗废物流失、遗漏等突发事件进行协凋处理及调查工作。
1.2护理部、各临床医技科室、后勤所属单位为具体执行部门,负责全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存放、运输和对外相关部门联络等工作。
1.3各科室行政主任为本部门医疗废物管理第一责任人,院感小组及护士长为本部门医疗废物管理具体负责人。
1.4全院职工均具有对医疗废物管理的监督职责,医院支持和鼓励职工对医疗废物管理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
1.5医疗废物实行责任追究制。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各级医护人员医疗废物的管理意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后勤部门分别对临床医技科室、医院保洁人员和垃圾清运人员等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以增强各级人员对医疗陂物危险性的认识,强化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及社会的意识。
3、医疗废物管理措施:
3.1各科室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要求分类处置产生的医疗废物。医疗废物要与生活垃圾分开收集、暂存、密闭运输。
3.2盛装医疗废物至包装物的3/4时应及时封口;锐器盒满314时必须及时更换。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负责废物袋的扎口和贴标签,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护士负责监督。
3.3产生医疗废物的科室必须建立医疗废物登记制度,专人负责。
3.4医疗废物清运员清运时实行交接制度,双方签字;签字记录保存至少3年。
3.5运送医疗废物的人员要有防护措施,将分类分装的医疗废物按指定路线运送到医院规定的暂存场所,统一处理。
3.6医疗废物暂存处应防潮、防湿、防四害、防渗漏。3.7对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应及时清洁和消毒。3.8各类人员在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医疗废物的过程中,必须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一但发生刺伤、擦伤等意外事故时按我院职工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进行处理。
3.9禁止任何科室、个人转让和买卖医疗废物。3.10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等意外事故时按我中心《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处理。
3.11各部门医疗废物管理纳入医疗质量检查进行考核。
4、医疗废物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4.1感染性废物:
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它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等)、符种废弃的医学标本、血液、血清等。
处理方法:
1)以上废物产生后放人有明显标识的医用垃圾袋内,由专人定时、定路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垃圾桶收集到医院医疗垃圾暂存点,再由专人负责送到特种垃圾处理场进行焚烧处理,并有记录和签名。
2)各种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其它消毒方法消毒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3)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4.2损伤性废物:
能够剌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学锐器,包括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及一次性使用空针、输液器、输血器的针头部分等。,处理方法:
产生后立即放人防刺、防渗漏的硬质容器中。由专人定时收集到医院医疗垃圾中转站,后由专人负责运往特种垃圾处理场进行焚烧处理。
4.3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医学试验动物尸体等,50
第三篇:管理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探讨
一、前言
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的生命线,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杜绝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及《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对于促进建筑业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基本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安全管理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大大减少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建筑业属于事故发生率较高的行业,有着高处作业多、露天作业多、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立体交叉作业多、临时员工多等施工特点。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固有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个危险性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
二、当前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弊病
高层建筑工程由于投资大、参与主体多、组织关系复杂,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很大。当前,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主要表现在触电事故、高处坠落事故、物体打击事故、坍塌事故、起重机械伤害事故等五个方面。根据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特点和事故发生原因的数理统计分析,删除某些次要因素,确定主要的安全事故影响因素,包括安全管理、施工工艺、设备设施和施工环境。
(一)安全管理方面的弊病
1.新进场工人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没有真正落实,即使有这方面的书面记录也多是流于形式,工人的安全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2.项目部虽然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是没有真正落实。
3.管理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存在侥幸心理。
4.工地上虽配备专职安全员,但是有的安全员责任心不强,没有履行职责,没有起到巡查纠错的作用。
5.承包单位不合理低价中标,必要的安全资金投入捉襟见肘,安全防护设施大打折扣,甚至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
6.安全检查重形式,轻整改。
(二)施工工艺方面的弊病
1.新材料、新工艺施工时无指导方案,蛮干、瞎干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2.垂直面交叉施工安排不合理,无隔离防护措施,物体打击事故时有发生。
3.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实际施工中仍然在采用。
(三)工人操作方面的弊病
1.特殊工种无证上岗现象严重。
2.面对新工艺按老方法做,存在安全隐患。
3.作业前无安全技术交底,工人蛮干现象严重。
(四)机械设备方面的弊病
1.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无专项方案,即使有方案但是没有按照方案实施。
2.塔式起重机超载现象严重,导致倾翻事故。
3.起重吊装无指挥或瞎指挥,物体打击事故时有发生。
4.物料井字架上料平台无防护,上料口成了“老虎口”。
5.对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不重视,管理无序,重使用轻维修的思想普遍存在。
6.机械设备陈旧、老化加快,不少机械设备已到了甚至超过了报废年限,机械设备的事故隐患不断。
(五)现场作业环境方面的弊病
1.作业现场不具备施工条件,但承包单位为了赶工期强令工人冒险作业。
2.现场自然环境复杂,还未探明就开工,埋下安全隐患。
三、高层建筑安全防护措施
(一)触电安全防护措施
1.施工现场电工应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执行。
2.实行TN-S用电线路和三级配电系统。施工现场配电箱及用电设施设备应可靠接零接地,加强配电箱责任管理。
3.实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电,严禁一箱多机。
4.实行二级漏电保护系统。配电箱和开关箱漏电保护开关选型应与用电负荷相匹配,严禁使用铜丝代替。
5.电工每天认真记录《电工巡视记录》,不能记流水账。大型用电设备应不少于每一周一次保养检查,小型施工机具应不少于每一月一次保养检查。
6.高空作业前必须由电工先确定周围外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及隔离防护设施的安全性。
(二)高空坠落安全防护措施
1.高空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患有恐高症、心脏病、高血压的不得登高作业。
2.高空作业、悬空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正确使用。
3.高空作业、临边作业、悬空作业时施工现场应具备安全可靠的脚手架、操作平台等安全防护设施。
4.夜间高空作业时必须具备足够的照明措施,确保高空行走和作业安全。
5.遇到6级及以上大风或雷电暴雨等恶劣天气应禁止高空作业。
(三)物体打击安全防护措施
1.施工时所用的小型工具应随手携带或放在安全的地方,不得随意乱放,以防坠落伤人。
2.施工过程中所用工具、材料不得随意抛掷,应使用工具包传递。
3.外脚手架上不得堆放材料,并按时清理外脚手架上的杂物。
4.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加强施工组织协调,减少垂直面交叉作业。
5.楼层模板拆除时,临边应有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模板、方木等坠落伤人。
(四)外脚手架安全防护措施
1.根据工程特点编制脚手架搭设、拆除方案,经审批后实施。
2.严禁使用弯曲变形、锈蚀严重的杆件、扣件。
3.立杆基础、扫地杆的设置,架体与建筑物的拉接的位置、数量、连接方式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4.脚手板必须满铺,离墙面不大于20cm,不得有探头板。
5.卸料平台要经设计计算,科学搭设,并在醒目位置标明允许载重值。
6.脚手架搭设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搭设完毕后要进行量化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起重吊装安全防护措施
1.严格按审批后的施工方案施工。
2.特种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体检。
3.起重吊装前必须检查机械保险、限位装置是否有效,并做试吊。
4.严格遵守高空作业的有关规定。
5.根据工程特点对参加吊装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四、高层建筑安全管理经验总结
(一)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落实建设工程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和安全生产专项经费
通过行政手段,单列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专项经费,独立于招投标之外,设立独立资金账户,在报建时统一收取,并通过施工安全监督机构,视其安全评价的达标情况,分阶段拨付,确保专项费用的正常实施使用,避免违规挪用或不投入。实施建设工程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将项目参加安全保险作为施工安全受监和工程开工的必备条件;并视项目的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达标度,给予灵活的上下浮动投保,充分调动项目经理抓好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在建筑工地实行“平安卡”管理制度
平安卡是一张内含芯片的卡片,形状和普通居民身份证差不多。芯片里面涵盖了施工人员的基本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籍贯、工种、所属单位、安全培训机构、安全培训时间等。凡在珠海市工地进行一线作业和现场管理的人员,包括建筑工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等,均应当经考核合格并取得“平安卡”,凭“平安卡”打卡进入建筑工地。未取得“平安卡”的,不得进入建筑工地。建筑业企业、监理企业不得在建筑工地雇用未取得“平安卡”的人员。“平安卡”制度实施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到了“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编制“重大危险源专项整治方案”
包括:施工用电、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临边及洞口工程、起重吊装、施工井字架。明确各个项目的检查监督部门和责任人,制作“重大危险源公示牌”,牌上列明潜在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控制措施等内容,在每次安全检查过程中针对这些项目逐项检查。
(四)组织编制《建筑工人安全小手册》,定期出版安全知识黑板报
企业质量安全部编制一些《建筑工人安全小手册》发放到各个项目部,组织一些有关安全知识的VCD影碟安排晚间不加班的班组观看并做好签到表,保证进场工人都看过。同时在工人食堂不间断播放安全知识光碟。
项目部定期出版安全黑板报,讲解一些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工地安全先进事迹、安全罚款单等,保证工作中不忘学习安全知识。
五、结语
建筑施工安全关系到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严格管理、明确责任、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切实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维护广大用户利益。要通过抓重点、抓要害,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使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水平上一个台
第四篇:风险控制培训内容
一、什么是风险和风险管理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换句话说,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段里,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
1、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区别和联系
基于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比较:
内部控制是由一个企业董事会、管理人员和其他职员实施的一个过程。其目的是为提高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促使与可适应的法律相符合提供的一种合理的保证。
——COSO《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1992
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主体的潜在事件,管理风险以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偏好之内,并为主题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4
1.1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
(1)企业的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COSO框架中明确地指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包括内控,将之作为一个子系统。
(2)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部分运营风险,或者说对于在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之中的风险,内控系统是必要的、高效的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同时,维持充分的内控系统也是国内外许多法律法规的合规要求。因此,满足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也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应该达到的基本状态。
1.2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
(1)两者的范畴不一致。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企业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制订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而且,在两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上,风险管理多于内部控制。
(2)两者的活动不一致。企业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活动并不都是内部控制要做的。目前所提倡的企业风险管理包含了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管理人员的聘用、有关的预算和行政管理、以及报告程序等活动。而内部控制所负责的是风险管理过程中间及其以后的重要活动,如对风险的评估和由此实施的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活动和监督评审与缺陷的纠正等工作。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特别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当中的风险进行评估。
(3)两者对风险的对策不一致。企业的风险管理框架引入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对策、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概念和方法,因此,该框架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等,从而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实现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四项目标。这些内容都是现行的内部控制框架所不能做到的。从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变得更加全面,它们之间必然相互交叉、融合,直至统一。
二、全面风险管理
1、定义: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6
2、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简单的案例)
(1)在一般企业的应用
霍尼韦尔公司和米德(Mead)公司通过使用ART产品,即把保险保障与金融风险防范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把各种风险捆绑在一起,使风险转移方面的费用节省了大约20%~30%
(2)在银行业的应用
已有的成果有:将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的管理与其他金融风险的管理相整合;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与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相整合。例如,早在1999年,Piraeu银行集团就开发和使用了整体风险管理方案,将资产负债管理与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整合为一个部门,使用整合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融合资产负债管理与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报告。该集团又于2001年将资产负债管理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管理相整合。另外,一些金融服务机构正在开发和利用IRM这巨大的潜在市场;许多保险公司也在开发和使用将负债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信息系统软件;更多的保险公司对IRM及其软件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使用愿望。
信用风险是银行的最重要风险之一,也是一种可保风险。现在越来越多的银行放弃传统的信用保险而转向使用IRM的方式将信用风险与金融衍生工具相结合,将信用风险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分散和转移。
(3)在保险业的应用
现在保险公司新发行的许多保单都是将多种可保风险甚至是传统不可保风险如利率风险等金融风险捆绑在一起,提供更大范围的保障而且保费更为低廉。例如,综合型保单、组合型保单、一揽子保单就是将许多不同的风险类型集中在同一张保单里,为所承保的每类风险损失的自留额之上提供一个总保障额。1997年Honeywell公司开创的一种保单同时为四种风险(财产、责任、董事和高级职员责任和汇率波动)提供保障,其中包含一种金融风险——汇率风险。这是一种将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相结合的保单例子。这是保险业在负债业务方面运用整体风险管理思想,另外还有许多在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以及设计保单方面的应用。
(4)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
根据SAS软件公司在2006年7月对全世界339家金融机构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SAS,2006)结果显示,改善企业经营成果并满足监管条件是推动金融机构实施ERM的主要推动力;除此以外,就是改善企业管理绩效、能基于风险进行合理定价、节省分配资本并减少信用风险损失。分析者从所获得的调查结果判断,平均而言,应用ERM系统可以减少资本要求10%。更具体地说,对于一个需要100亿美元资本分配的银行,其中60亿美元被分配给信用风险,那么进行先进的、系统化的ERM管理将可以减少6亿美元的资本分配;按照10%的资本回报率计算,银行因此可在一年中净增收益6000美元。
(5)在政府宏观管理中的应用
早在1997年,加拿大政府就已经将政府部门的整体风险管理呈上了政府议事日程,并开始了在政府各级服务机构推行整体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加拿大政府报告“theReportoftheIndependentReviewPanelonModernizationofComptrollershipintheGovernmentofCanada(1997)”中,政府强调在政府公共服务部门推行现代化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为响应政府的号召,加拿大内阁秘书处的财政部牵头组建了一个关于公共服务部门整体风险管理的研究团队。该团队由联邦机构、教育机构和一些个体研究者构成和参与,开发了一个适应公共服务机构风险管理的整体风险管理框架IRMF,并将其应用于“千年虫”的风险控制问题,如今,这些方法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政府在线业务和规划整合管理。
3、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沿革
以KentD.Miller(1992)提出了整合风险管理(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的概念为标志,随后的十多年,其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多学派百家争鸣的阶段(1992~2001)
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自己熟悉的学科出发,讨论和探索类似于整体风险管理的概念,具有代表性的学派如下:
1.整合风险管理(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工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学者,从控制和组织的角度提出了整合风险管理,认为企业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识别、评价企业面对的所有风险并实施相应的管理策略。其主要观点在于企业可以根据具体的风险状况,对多种风险管理方式进行整合,强调风险研究范围的扩展。
2.完全风险管理(Total Risk Management)。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者认为,风险管理活动应该涉及三个要素:价格、偏好和概率。价格用来确定因预防各种风险所必须支付的成本;概率用来估计这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偏好用来确定承受风险的能力和意愿及信心度。风险管理必须将三要素综合起来,进行系统和动态的理性决策。
3.综合风险管理(Global Risk Management)。金融机构的学者在对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中,提出了综合风险管理的理论。强调对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做出连惯一致、准确和及时的度量;试图建立一种严密的程序,用来分析总的风险在交易过程、资产组合及其他经营活动范围内的分布情况,以及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应该怎样进行定价和合理配置资本。同时,在金融机构内部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致力于防范和化解风险并且消化由此带来的成本。
(二)整体风险管理思想的融合阶段(2001-)
随着对风险和风险管理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以上理论不再限于各自的原有范畴,各种学说逐渐趋向内涵的融合与统一。北美非寿险精算师协会(CAS)将整体风险管
定义为:一个对各种来源的风险进行评价、控制、研发、融资、监测的过程,任何行业的企业都可以通过这一过程提升短期或长期的利益相关者价值[5]。这一概念不仅明确了风险管理的价值取向,而且首次将风险管理措施扩展到“研发”、“融资”,反映了风险管理理念的最新成果和较高水平。随后,在内部控制领域具有权威影响的COSO 委员会,于2004 年9月颁布了《整体风险管理——总体框架》报告。报告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整体风险管理的过程以及实施的要点,是整体风险管理理念在运用上的重大突破。
4、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发展趋势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已从制度安排上着手建立以风险容量控制为中枢的相关风险全面管理框架。如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实施。对在美上市公司的治理和管理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法案404条款(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规定了内部控制方面的要求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这对美国企业内部流程梳理、加强财务投资监管、提高管理透明度等方面产生相当大的影响。2004年,美国著名的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赞助委员会COSO在内部控制框架概念基础上,提出一个概念全新的COSO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简称EBM),使内部控制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COSO委员会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项经营活动,用于确定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从而对企业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从国内来看,中央政府已越来越重视风险控制,将风险管理提高到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2006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中央企业如何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总体原则,并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组织体系、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引导。该《指引》的出台,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为我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内外风险,提供了指南。2007年3月全国工商联发布《关于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危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民营企业增强危机意识,建立防范风险的危机预警机制和用于解决危机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危机防范与危机化解的能力和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方面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已经从初始的意识教育发展阶段上升到具体策划实施的实质性阶段。但是,全面风险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中还属于相对薄弱的环节。许多企业缺乏经验,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手段相对匮乏。因此。广泛开展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积极借鉴国际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技术和经验,努力提高我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将是我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的日益紧迫的重要任务。
5、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与要求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不同于企业个别风险管理。它需要对企业各种风险进行统一、集中的识别、排序和控制,需要建立科学的全面风险管理流程,保证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为了更好地指导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第五条详细提出了我国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的主要工作,具体包括:
(1)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
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为企业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不同的风险,源于企业内外不同方面,而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因此,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应该贯穿于企业所有的业务单位,并且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它要求企业有效地建立风险信息收集与管理系统,广泛、持续地收集与企业各种风险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初始信息。主要包括与企业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相关的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经济运行情况、产业政策、技术进步与技术政策、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对手有关情况、本企业战略与内部条件、有关法律法规等。
(2)进行风险评估
企业风险评估,是对所收集的风险管理初始信息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的风险评估,具体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其目的在于查找和描述企业风险,评价所识别出的各种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和风险价值,给出风险控制的优先次序等。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是一项专业性和组织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可以由企业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进行,也可以聘请外部专家乃至有资质、信誉好、专业能力强的中介机构协助进行。但无论如何,都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管理层访谈、集体讨论、情景分析、统计分析、模拟分析等。为了提高风险评估的质量与效率,还要统一制定各种风险度量单位和风险评估模型,要保证风险评估的前提假设、数据来源和评估程序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对各类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进行必要的相关分析,以便对各种风险进行集中管理。此外,风险评估也是一项经常性工作,需要进行动态管理。
(3)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就是根据内外条件,对所识别出的各种风险,按照所给出的优先次序。围绕企业目标与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和风险管理有效性标准,选择适当的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和风险控制等风险管理工具,确定风险管理所需要的人力与物力资源的配置原则。这是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决定着企业风险控制的成本与效率。企业应该定期总结和分析所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不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及时的修正或调整。
(4)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就是根据所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各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解决方案。这是对风险管理策略的具体落实。一般包括:提出和确定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要的组织领导、所涉及的管理与业务流程、所需要的条件、手段以及各种内控制度等,以及风险事件发生之前、之中和之后应该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包括外包方案)以及风险管理工具。
所制定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应该满足合规性要求,同时要注重成本、质量与效率的平衡,坚持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风险控制与运行效率的统一,保护自身商业秘密,防止自身对外包解决方案产生依赖性风险。
(5)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对事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风险的识别、分析与控制。因此,企业应该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大决策和重要管理与业务流程为重点,对上述各项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且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其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监督和检验结果,对所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加以改进。
为了加强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工作,企业应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工作自查制度、监督评价制度(包括外部评价制度)、报告制度和信息反馈系统,为改进和有效落实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提供保证。
全面风险管理基本步骤 建立综合信息框架 风险评估; 制定风险战略;
构造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监控改进风险管理的过程;
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沟通。
三、私募股权投资项目风险管理
1、私募股权投资定义:
私募股权投资(PE)是指通过私募基金对非上市公司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PE会附带考虑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兼并与收购(M&A)或管理层回购(MBO)等方式退出获利。简单的讲,PE投资就是PE投资者寻找优秀的高成长性的未上市公司,注资其中,获得其一定比例的股份,推动公司发展、上市,此后通过转让股权获利。
私募股权投资是一项长期投资,从发现项目、投资项目、到最后实现盈利并退出项目需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如价值评估风险、委托代理风险和退出机制风险等,投资机构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私募股权投资特点:
(1)在资金募集上,主要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它的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的。另外在投资方式上也是以私募形式进行,绝少涉及公开市场的操作,一般无需披露交易细节。
(2)多采取权益型投资方式,绝少涉及债权投资。PE投资机构也因此对被投资企业的决策管理享有一定的表决权。反映在投资工具上,多采用普通股或者可转让优先股,以及可转债的工具形式。
(3)一般投资于私有公司即非上市企业,绝少投资已公开发行公司,不会涉及到要约收购义务。
(4)比较偏向于已形成一定规模和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形企业,这一点与VC有明显区别。
(5)投资期限较长,一般可达3至5年或更长,属于中长期投资。
(6)流动性差,没有现成的市场供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出让方与购买方直接达成交易。
(7)资金来源广泛,如富有的个人、风险基金、杠杆并购基金、战略投资者、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
(8)PE投资机构多采取有限合伙制,这种企业组织形式有很好的投资管理效率,并避免了双重征税的弊端。
(9)投资退出渠道多样化,有IPO、售出(TRADE SALE)、兼并收购(M&A)、标的公司管理层回购等等。
3、私募股权投资的操作流程
私募股权投资活动总的来说可分为四个阶段:
(1)项目寻找与项目评估
(2)投资决策
(3)投资管理
(4)投资退出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有细化到许多操作实务,比如第一个阶段项目寻找与项目评估具体又包括项目来源、项目初步筛选、尽职调查、价值评估等内容。
不同于大多数其他形式的资本,也不同于借贷或上市公司股票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理或管理人为企业带来资本投资的同时,还提供管理技术、企业发展战略以及其他的增值服务,是一项带着战略投资初衷的长期投资,当然其运作流程也会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海外的创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方式基本一致,即基金经理通过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后,将资金投于非上市企业的股权,并且管理和控制所投资的公司使该公司最大限度地增值,待公司上市或被收购后撤出资金,收回本金及获取收益。其投资运作基本都是按照一系列的步骤完成的,从发现和确定项目开始,然后经历谈判和尽职调查,确定最终的合同条款、投资和完成交易,并通过后续的项目管理,直到投资退出获得收益。当然,不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特点不同,在工作流程上会稍有差异,但基本大同小异。
(1)寻找项目
私募股权投资成功的重要基础是如何获得好的项目,这也是对基金管理人能力的最直接的考验,每个经理人均有其专业研究的行业,而对行业企业的更为细致的调查是发现好项目的一种方式。另外,与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联系以及广大的社会人际网络也是优秀项目的来源之一,如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各类专业的服务机构,都可能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当然,通常最直接的方式是获得由项目方直接递交上来的商业计划书。在获得相关的信息之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会联系目标企业表达投资兴趣,如果对方也有兴趣,就可进行初步评估。
(2)初步评估
项目经理认领到项目后,正常情况下应在较短期内完成项目的初步判断工作。项目经理在初步判断阶段会重点了解以下方面:注册资本及大致股权结构(种子期未成立公司可忽略)、所处行业发展情况、主要产品竞争力或盈利模式特点、前一大致经营情况、初步融资意向和其他有助于项目经理判断项目投资价值的企业情况。初步判断是进一步开展与公司管理层商谈以及尽职调查的基础。在初步评估过程中,需要与目标企业的客户、供货商甚至竞争对手进行沟通,并且要尽可能地参考其他公司的研究报告。通过这些工作,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会对行业趋势、投资对象所在的业务增长点等主要关注点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3)尽职调查
通过初步评估之后,投资经理会提交《立项建议书》,项目流程也进入了尽职调查阶段。因为投资活动的成败会直接影响投资和融资双方公司今后的发展,故投资方在决策时一定要清晰地了解目标公司的详细情况,包括目标公司的营运状况、法律状况及财务状况。尽职调查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发现问题,发现价值,核实融资企业提供的信息。在这一阶段,投资经理除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来验证目标公司的财务数据、检查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开展审计工作外,还会对目标企业的技术、市场潜力和规模以及管理队伍进行仔细的评估,这一程序包括与潜在的客户接触,向业内专家咨询并与管理队伍举行会谈,对资产进行审计评估。它还可能包括与企业债权人、客户、相关人员如以前的雇员进行交谈,这些人的意见会有助于投资机构作出关于企业风险的结论。
(4)设计投资方案
尽职调查后,项目经理应形成调研报告及投资方案建议书,提供财务意见及审计报告。投资方案包括估值定价、董事会席位、否决权和其他公司治理问题、退出策略、确定合同条款清单等内容。由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项目企业的出发点和利益不同,双方经常在估值和合同条款清单的谈判中产生分歧,解决分歧的技术要求很高,需要谈判技巧以及会计师和律师的协助。
(5)交易构造和管理
投资者一般不会一次性注入所有投资,而是采取分期投资方式,每次投资以企业达到事先设定的目标为前提,这就构成了对企业的一种协议方式的监管。这是降低风险的必要手段,但也增加了投资者的成本。在此过程中不同投资者选择不同的监管方式,包括采取报告制度、监控制度、参与重大决策和进行战略指导等,另外,投资者还会利用其网络和渠道帮助企业进入新市场、寻找战略伙伴以发挥协同效应和降低成本等方式来提高收益。
(6)项目退出
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是指基金管理人将其持有的所投资企业的股权在市场上出售以收回投资并实现投资的收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是私募股权投资环节中的最后一环,该环节关系到其投资的收回以及增值的实现。私募股权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收益,而退出渠道是否畅通是关系到私募股权投资是否成功的重要问题。因此,退出策略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者在开始筛选企业时就需要注意的因素。
从寻找项目开始到退出项目结束,完成私募股权投资的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投资机构可能同时运作几个项目,但基本上每个项目都要经过以上几个流程。
4、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因素
在私募股权投资中,由于存在较高的委托代理成本和企业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使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具有较高的风险。其风险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价值评估带来的风险
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过程中,对被投资项目进行的价值评估决定了投资方在被投资企业中最终的股权比重,过高的评估价值将导致投资收益率的下降。但由于私募股权投资的流动性差、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不规则、投资成本高以及未来市场、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的价值评估风险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直接风险之一。
(2)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风险
这一点对科技型企业具有特殊意义,私募股权投资尤其是创业风险投资看重的是被投资企业的核心技术,若其对核心技术的所有权上存在瑕疵(如该技术属于创业人员在原用人单位的职务发明),显然会影响风险资本的进入,甚至承担违约责任或缔约过失责任。对于这一风险,企业一定要通过专业人士的评估,确认核心技术的权利归属。
(3)委托代理带来的风险
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主要有两层委托代理关系:第一层是投资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委托代理,第二层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
第一层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信息披露要求低,这就不能排除部分不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或基金经理暗箱操作、过度交易、对倒操作等侵权、违约或者违背善良管理人义务的行为,这将严重侵害投资人的利益。
第二层委托代理问题主要是“道德风险”问题,由于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被投资方作为代理人与投资人之间存在利益不一致的情况,这就产生了委托代理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可能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这一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制作规范的投融资合同并在其中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来进行防范,如对投资工具的选择、投资阶段的安排、投资企业董事会席位的分配等内容作出明确约定。
(4)退出过程中的风险
我国境内主板市场上市标准严格,对上市公司的股本总额、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数额、企业经营业绩和无形资产比例都有严格的要求;中小企业难于登陆主板市场,而新设立的创业板市场“僧多粥少”,难于满足企业上市的需求;产权交易市场性质功能定位不清,缺乏统一、透明、科学的交易模式以及统一的监管,这无疑又为特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者增加了退出风险。
5、私募股权投资风险应对措施
私募股权投资是一种高收益的投资方式,伴随着高收益的是高风险。随着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
(1)合同约束机制
事前约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是所有商业活动都会采取的具有法律效力的风险规避措施。为防止企业不利于投资方的行为,保障投资方利益,投资方会在合同中详细制定各种条款,如肯定性和否定性条款、股份比例的调整条件条款、违约补救条款和追加投资的优先权条款等。
(2)分段投资
分段投资是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有效控制风险,避免企业浪费资金,对投资进度进行分段控制,只提供确保企业发展到下一阶段所必需的资金,并保留放弃追加投资的权利和优先购买企业追加融资时发行股票的权利。如果企业未能达到预期的盈利水平,下一阶段投资比例就会被调整,这是监督企业经营和降低经营风险的一种方式。
(3)股份调整条款
与其他商业活动相同的是,私募股权投资在合同中可以约定股份调整条款来控制风险。股份调整是私募股权投资中重要的控制风险的方法,通过优先股和普通股转换比例的调整来相应改变投资方和企业之间的股权比例,以约束被投资企业作出客观的盈利预测、制定现实的业绩目标,同时也激励企业管理者勤勉尽责,追求企业最大限度的成长,从而控制投资风险。
(4)复合式证券工具
复合式证券工具通常包括可转换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可认股债券等,它结合了债务投资和普通股股权投资的优点,可以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分享企业成长。
第五篇:生产质量控制
生产质量控制
对于目前的生产质量问题,提出了以下措施。
一、施行首件检验制度,全员参与,每位员工都发放一本首件检验记录表(车间按照生产线划分,每条生产线一本,由班组长负责,部分辅助加工岗位以员工为单位),在首件产品生产后进行自检,并将数据记录下来,自检合格方可继续生产。(当班第一件产品、每批次的第一件产品、不同种类产品的第一件),要求关键岗位员工对产品的所有要求(以文件规范为准)都进行检验,不能只检验自己负责的工序。
二、施行封样制度,每位员工在首件检验自检之后确认产品无误的情况下进行封样,采用直接保存在工作台上,等待质检员核实,经质检员核实无误后可继续生产,同时将封样产品放回周转箱。相反如果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停止生产进行整改,整改过后的产品从新报检验,直到合格后方可批量生产。同时不合格产品由质检人员收集,判断问题出在何处,如有不法 判断或重大质量隐患的及时填写质量异常报告书。
三、施行自检制度,全员参与,每位员工都发放一本自检记录表,在当天的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自检,频次设定为3次/天,每次自检要求将检验内容、时间、数量等内容作好记录,以备查阅,个别工序生产频次较高的可以另行设置,如果自检中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通知车间负责人及质检员,排查前期做的产品,由生产部及质量部共同解决,同时车间负责尽快对该产品加工工艺进行确认,保证产品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同时继续执行首件检验,自检等规范。
四、实施巡检制度,巡检制度由班组长、质检员、工艺员三人负责,填写巡检记录表,记录产品要求,检验时间、检验数量、该产品操作人员。每天限定最少对全车间各道工序巡检3次。要求对产品的所有要求都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