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课作业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代特征的重要意义及基本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当今时代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显著的时代特征。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都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本质规定性和重要内涵,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只有同时抓住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才能完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真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基本涵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是指这个理论体系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今时代条件相结合,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从根本上科学地回答了在当今时代条件和世界形势下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凸现的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时代精神、现代价值、世界眼光和开放气度,突出的是这个理论体系的时间性和价值的全球性,表明这个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不同的时代存在不同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并产生不同的理论。时代性是衡量理论正误优劣的根本尺度之一。落后于时代、不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必然是陈腐的有害的理论;偏离时代发展轨迹、缺乏时代特征的理论,注定是苍白无力的理论。而科学的理论总是适应时代需要,富有时代特征,成为时代变革和进步的先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秉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立足当今时代条件,把握当今时代脉搏,着眼当今时代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时代气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和人权,在中国特色之中确认和追求普世价值,吸收和借鉴人类先进文明,体现了现代精神和时代潮流,因而具有很强的整合力和生命力;等等。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是这个理论体系极其重要的内涵,是这个理论体系科学性、先进性和效用性的内在根据,是这个理论体系生命力的不竭源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它的时代特征的形成,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的。概略地说,有如下三大基本依据:第一,时代条件。首先,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和 1
平与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历史时代,逐渐取代了以战争与革命为中心的历史时代。邓小平综观天下大势,敏锐地把握了时代潮流的新变化,作出了和平与发展即时代主题的理论概括。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构建这个理论体系的重要依据。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经济建设中心论、构建和谐世界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命题,就是建立在时代主题论的基础之上的。其次,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现代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国家关系等各个方面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对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对时代新课题和新挑战的积极回应, 由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对外开放政策等等顺应世界潮流的重要理论观点和战略决策应运而生。第二,历史教训。国际上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遭受最严重、最深刻的危机;国内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和挫折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都促使人们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进行批判性反思,积极探寻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于是异军突起。第三,实践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大地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党和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力空前高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探索、新经验、新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及其新鲜经验的理论升华和科学总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时代特征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从思想内涵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站在时代和全局高度,顺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潮流,汲取了世界发展的经验和文明成果,以宽广眼界探索和回答了现代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条件。以高新技术革命为基础的信息化、全球化、多极化的蓬勃发展,使当今时代特征不断呈现出新态势,对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发展模式提出了创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赋予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使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优越性富有时代精神。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宽广的眼界。这主要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密切注视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变化,认清时代发展趋势,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邓小平指出,中国谋求发展,主要靠自己的力量,还必须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经验。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密切关注世界的变化,重视研究和借鉴苏联、东欧和非洲一些国家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注重发达国家搞现代化的经验,为我国指出了新的发展道路。江泽民强调要以宽广眼界,深入研究世界的发展变化,借鉴别国别党的经验教训,搞好我国的事业。他指出: 全党同志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所谓宽广的眼界,一是要有历史的深远眼光,一是要有世界的全局眼光。这样来观察问题,我们就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更加清醒、主动地掌握我们自己发展的命运。他回顾世界发展和中国历史兴衰,深刻地说明对外开放、树立世界眼光的重要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世纪之交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有清醒认识,尤其是汲取了苏联共产党、印度国大党、日本自民党等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垮台的教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同样有宽广的眼界。胡锦涛指出,要切实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的能力,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努力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吸收了当代人类文明成果,尤其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以宽广的眼界研究世界的新变化,借鉴外国经验,说到底是为了吸收和利用当今人类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
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江泽民指出,在我国搞社会主,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必须大胆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一切进步的东西,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把坚持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积极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把开拓国内市场、利用国内资源同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结合起来,把对内搞活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这样就能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他还指出: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管理市场经济,操作现代金融,在一些具体方面我们需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为了大胆自觉地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改革开放刚开始,邓小平就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资本家拿来为资本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国家拿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后来,他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在理论上突破了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信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江泽民指出: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该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胡锦涛指出: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趋利避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对外开放。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和促进共同发展,不仅使我国找到了全球化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而且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更大的包容性和解释力,扭转了在封闭状态下脱离人类文明大势,被动坚守阵地的局面。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明时代特征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并产生了世界性影响。
第二篇:政治课作业
十九大政治报告心得体会
2017年10月 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十九大报告对过去五年做了历史性回顾,指出这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其中,有一句话特别振聋发聩,这就是: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事实确实如此。
第一:脱贫工作。广西作为西部落后省份之一,经济发展水平确实比不上东部省份,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可支付收入各项指标都落后,特别是广西西部少数民族更是落后。如何让广西贫困地区脱贫成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政府应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和“准、实、严”的总要求,力求资源整合再优化、资金利用最大化、管理水平再升华、农户收益最多化。
首先,认真建档立卡,信息掌握精准。以“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按照“准确、清楚、动态”的要求,建立扶贫对象就业、培训台帐。对登记建档的贫困户逐一进行普查,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其次,分类施策,提供精准帮扶和精细服务。根据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需求,分类施策,提供精准帮扶和精细服务。再者,提高贫困人口社会保障水平。(1)养老保险优惠政策。(2)医疗保险优惠政策。通过政府的努力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2016年广西减贫111万人,减贫人数排全国第一位,比上年增加23万人;减贫速度25%,排全国第二位。实现943个贫困村、4个贫困县(邕宁区、龙圩区、陆川县、合山市)脱贫摘帽。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中西部22个省(区)2015精准扶贫成效第三方评估中,广西综合得分97.37分,居全国第一位,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99.76%,居全国第一位,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97.21%,居全国第二位。在中央对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广西综合得分位居一等(精准扶贫成效综合评估全国第二名),是全国综合评价好的8个省区市之一。①
第二:反腐工作。反腐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现代行政管理的研究课题内容。广西主要聚居了11个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间特性,思想等相互交叉影响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下,加之传统腐朽思想(官字两个口,裙带关系等)一直存在于人们脑海里,这个地区的反腐工作十分紧要。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坚持反腐无禁区,坚持零容忍。为了响应党中央,广西自治区党委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五人小组”会议,听取巡视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巡视工作。巡视机构全面落实中央巡视工作方针,拓展内容,加强力量,部署开展3轮巡视,共巡视122个单位党组织,实现了对设区市、县(市)和区直政府部门、区管企业巡视全覆盖。巡视共发现问题线索1520条,涉及区管干部的126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对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实行分类处置、优先办理。②
政府在反腐过程中,要推进制度全面高效运转。制度的精髓在于让人规范行事,符合法律。“老虎”“苍蝇”一起打,才能发挥出惩治和威慑作用。其次,将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律框架内。不管大官小官,哪个民族,少数民族地区不是少数民族腐败分子的庇护所,一切违法贪腐行为,都要严格按法律制度进行处理。再者,“老虎”“苍蝇”一起打,意在惩治,重在警示和防范。法律的主要作用是警示和防范作用,其次才是惩治。这几年来,不少官员纷纷落马,这些人的犯罪行为成为一部部生动的反面教材,对公职人员和党员干部产生强烈的心灵冲击和震撼。因此,“老虎”“苍蝇”一起打,“打”是手段,通过“打”发挥惩治功效、彰显警示作用,进而达到减少和遏制腐败的目的。从“打”中引申出的教育和预防功能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营造不敢腐的气氛和环境。
第三: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他的民族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广西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各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孕育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同生共存的灿烂民族文化;广西是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的发祥地,是红七军、红八军的诞生地,是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在这片红土地上孕育的特色鲜明的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随着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消费结构出现新的变化,文化消费已步入快速增长期。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确立的重要战略目标,是八桂儿女对文化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因此,广西在 ② 广西自治区纪检监察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建设文化强区的过程中,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党员、教育群众,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价值认同,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统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各行业各部门全方位全覆盖,特别要注意发挥好党员、干部、文艺名家、体育明星、知名企业家等重点人群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传统文化传承工程,使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成为鼓舞人民前行的精神力量;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区各地、各行业推出一批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要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食粮。
第三篇:政治课作业
文件一:
2011/2012学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作业要求
一、作业内容:
请在以下范围内,任选一题展开论述,撰写论文一篇,论文题目可自拟: 1.现代“公民”观念与儒家“修齐治平”理想的互动性讨论; 2.1900年后,大国外交与各国GDP总量变化的关联性研究; 3.如何理解列强侵华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4.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关系的变化及其现代启示; 5.“中国发展模式”对于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影响;
6.在中国现代化路径的探索中,精英阶层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
7.英国人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曾在其著述《现代性及其后果》中指出:“现代性是指一种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17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这将现代性与一个时间段和一个最初的地理位置联系起来,但是到目前为止,它的那些主要特性却还仍然在黑箱之中藏而不露”。请结合这句话,谈谈关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性问题”的看法;
8.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中国在其中的作用,丘吉尔(Churchill)曾说:“中国一崩溃,至少可使日本十五个师团、也许会有二十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攻印度,就确实可能了。”如何理解之?
二、作业字数及格式:
1、作业正文字数不低于2500字;标题下注明班级、学号、姓名。
2、论文中所用引文,需在页脚按通用标准格式注明引文出处。论文文末,需单页 列明参考书目。
3、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三、作业递交:
1、作业完成后,统一将电子版交至各行政班班长处。
2、请各班班长以班级为单位,于2012年5月20日之前将同学作业电子版拷给徐老师(SEB332)。
3、各行政班成员名单将发至班长邮箱,请妥为保存,并作为最后上交数量和名单依据。附:
一、课程评分标准:
1、课程总成绩以5分整数制计算(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总成绩为考勤成绩与作业成绩之和。
2、考勤成绩:以负值显示,抽查考勤无故缺席一次扣1分,考勤扣分极限值为—5分。
3、作业成绩:卷面以5分整数制评定。
4、逾期交作业者,作业卷面成绩,降一档起评定分,并需附上含有逾期理由证明的书面材料;无故逾期一周以上递交作业,该课程总成绩以0分计。
二、课程补考相关细则:
1、课程总成绩低于2分者,该课程作“不及格”记录。学生被告知课程成绩“不及格”后,需按要求及时申请课程补考。
2、补考时间为本课程授课时间的下一学年开学一个月内,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
3、补考方式:笔试与面试结合。
4、补考成绩以通过、不通过两档记录。笔试与面试成绩有一项“不通过”者,补考成绩即为“不通过”。具体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以通知为准。
5、本课程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限申请补考一次。未申请补考或补考成绩为“不通过”者,视为未完成本课程。
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国文化课程教研组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温馨提示:如有任何问题,可发邮件至may.xu@nottingham.edu.cn咨询。
文件二:
2011/2012学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作业要求
一、作业内容:
请在以下范围内,任选一题展开论述,撰写论文一篇,论文题目可自拟: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如何理解“认识你自己”这句话。
3、大学生应以怎样的姿态对待自己的人生。
4、大学生掌握中国法律知识的重要意义。
二、作业字数及格式:
1、作业正文字数不低于2500字;标题下注明班级、学号、姓名。
2、论文中所用引文,需在页脚按通用标准格式注明引文出处。论文文末,需单页 列明参考书目。
3、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三、作业递交:
1、作业完成后,统一将电子版交至各行政班班长处。
2、请各班班长以班级为单位,于2012年5月20日之前将同学作业电子版拷给徐老师(SEB332)。
3、各行政班成员名单将发至班长邮箱,请妥为保存,并作为最后上交数量和名单依据。附:
一、课程评分标准:
1、课程总成绩以5分整数制计算(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总成绩为考勤成绩与作业成绩之和。
2、考勤成绩:以负值显示,抽查考勤无故缺席一次扣1分,考勤扣分极限值为—5分。
3、作业成绩:卷面以5分整数制评定。
4、逾期交作业者,作业卷面成绩,降一档起评定分,并需附上含有逾期理由证明的书面材料;无故逾期一周以上递交作业,该课程总成绩以0分计。
二、课程补考相关细则:
1、课程总成绩低于2分者,该课程作“不及格”记录。学生被告知课程成绩“不及格”后,需按要求及时申请课程补考。
2、补考时间为本课程授课时间的下一学年开学一个月内,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
3、补考方式:笔试与面试结合。
4、补考成绩以通过、不通过两档记录。笔试与面试成绩有一项“不通过”者,补考成绩即为“不通过”。具体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以通知为准。
5、本课程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限申请补考一次。未申请补考或补考成绩为“不通过”者,视为未完成本课程。
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国文化课程教研组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温馨提示:如有任何问题,可发邮件至may.xu@nottingham.edu.cn咨询。
第四篇:研究生政治课心得作业
政治课程心得
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开始上这门课之前,我一直认为政治课就代表着索然无味,就是去重复的听听过无数次的马克思主义,从小到大政治课永远围绕着要爱国,要爱国的主题来展开,当然,我并不是说爱国就不对,但无数次从书本上得到这种知识性的灌输,确实让人觉得无聊;而且不论考什么都要考政治,考上了研究生,我发现竟然还要上政治,刚开始我是拒绝的,我认为这门课对我的研究生生活没有任何帮助,对我的专业,对我的学术没有任何的作用。
但是慢慢的我发现我的观点是错误的,作为一名研究生,首先要慢慢适应研究生这个角色,再也不是简单的老师教,我学的过程,而是老师引导,自己探索,自我发现问题的过程。每次课上老师会在PPT的基础上拓展很多新的内容,并且总是用幽默的语言将身边发生的实例讲述出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些观点和思想。在学了老师的课后,我慢慢懂得政治是一辈子要学的东西,它对自己的做人看物、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都有巨大的帮助,而且老师也在中间为我们带来了红岩联线活动,这是我原来上政治课从来没有过的体验。红岩活动不仅使我们这些外省学生有一个了解重庆、在重庆旅游的机会,而且红岩联线具备丰厚的、独有的革命文化底蕴,这种极其特殊的人文环境也为我们开拓了视野。红岩联线活动完全打破了以前政治课总在课堂中进行、总在书本上进行、总是由老师进行的固定模式,不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这门课中的实践之名,这无疑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它势必成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这将有效地突破既有“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教育模式的局限,从而更为全面地形塑造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通过红岩联线这个活动,不仅让我欣赏到重庆的美景,更让我身临其境,深刻体验红色教育。
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离我们很近,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们能够结合实际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关于政治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本学期政治课的学习,我收获很多。对于一个研究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关心国家大事,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理论基础,因为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不仅让我了解到政治学习在生活工作中方面的应用,更让我认识到了研究生加强政治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学习政治既是研究生增长才能、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方式,同时也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让我们政治方向更加明确,思想更为活跃,使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更加敏锐,面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但不会束手无策,反而使我游刃有余,灵活自如因此,政治学习对于研究生来说也是工作也是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气质、谈吐、学识和风貌,更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努力成为群众路线的积极先行者和忠实实践者,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印象较为深刻的是,老师在课堂上提到一国的硬实力与软实力,提到西方国家对我国在软实力上的侵蚀,我认为在软实力中,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知识”这一要素在软实力提升中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判断需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必须有着坚实的哲学根基。知识应该成为美德的基础,不仅美德需要知识为基础,艺术、信仰、法律等也需要学理化、知识化。细究西方国家硬实力的真正源泉,我们也能够看清,西方人有着将一切经验上升为知识体系的能力,擅长分析与说理。应该说,西方文化中综合实力的发动机正是其软实力,或者所谓的纯学理研究。从古希腊起,西方的纯学理研究历史已有两千五百多年。许多人文社科的思想都是源自西方,我的学科教育学也不例外。
我们可以说,所谓的硬实力其实属于术,而软实力则是学或学理。学与术的关系既如上所述,那么要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当务之急是在发展学问,而不应过度地倚重术,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的。而学术独立的核心是学理的独立,只有在纯粹学理的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才谈得上中国学术的独立,才谈得上综合国力的提升。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独立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所谓“礼乐之所兴,百年积德而后成”。如果我们没有做纯学理研究的思想倾向,而认为,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当下引进西方的术。这种思路只能导致我们跟着西方人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所以,我的看法是要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必须径直从基础学科入手。要在学理研究的基础上,将学与术结合起来,从现在做起,脚踏踏实地走下去,切忌急功近利,或许终有一日,我们的综合国力将会居于世界的首位。
作为研究生,我们应该积极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把握好学与术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当代新青年。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是通过接受的教育及其生活、成长环境等方面体现在其行为举止上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比其他人优秀的地方,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从内到外都能有最大程度的提升,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应当勤奋刻苦学习,永葆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标准。为此,要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以勤奋学习为先导,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创造性开展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结合个人的实际和专业的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完善学习计划,充实学习内容,持之以恒地学习政治理和业务知识。不仅向书本学,更要向实践学,向老师学、向同学;不仅要学得进,还要拿得出,注重学以致用,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学业成果。也应当勇于开拓创新,永葆学习中的生机和活力。研究生学习生活中,担负着专业学习的重任,面临的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勇于开拓创新,勇于大胆实践,不断总结以往学习的经验,谋划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开创新局面。今后的学习中,自己要进一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专业上如何更好地、较深层次地、更广领域地摄取知识,把学习这“第一要务”体现在业绩中,使研究生的生活更有意义和活力
最后再次向老师表示感谢,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老师通过自己身边的大量实例来为我们的课堂增添趣味性,组织我们进行调研报告的完成以及红岩活动的开展,用心良苦。其实我深知,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理解绝对不仅仅是一学期的课程而已,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应该作为我一生学习的内容,更是将来做好研究的根基和前提,所以将来我一定会继续关注和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第五篇:博士政治课作业——钱学森之问
关于“钱学森之问”的几点思考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培养创造发明型人才的模式,二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脱颖而出的机制。
钱学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可见,中国崛起太慢的根本原因主要在教育。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国家崛起就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教育学中有一种说法,天才和教育也不成之才处于教育之外,教育培养可造就的社会主体人才,杰出人才冒不出来,还有人才评估、管理与激励等诸多原因。中国教育界广泛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应试教育、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已有数不清的批评性和建设性的文章,然而,问题始终不见真正得到解决。归根结底就在于教育系统的改革始终如“老牛爬坡”,导致学校行政化趋势加剧,教师功利化趋势加剧。这样的学校和教师有可能培养出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大师吗?
真正让“钱学森之问”成为舆论的焦点,源于2009年11月11日的一封公开信。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发出公开信的沈正赋等11位教授认为,“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钱学森之问”振聋发聩,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满足虚假的数字繁荣中惊醒过来,促使我们从更深的层次去去思考教育发展、考察人才培养。面对“钱学森之问”,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急着去寻找方案,这样很可能会抓错药方;而是应静心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原因找到了,破解之道自然而然就会出来。本文就是对问题原因的几点思考。
一、官僚化、行政化色彩日愈浓厚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西方国家又对我国进行经济和政治封锁,所以我国开始了全盘向苏联学习,也就是将苏联的计划体制照搬过来。在政府与大学的关系上没有采取“院士治院,教授治校”这一通行理念,而是由政府直接管理大学,如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变更和取消,必须经过教育部批准,学校必须按照教育部制定或批准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工作。高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要稳定,不得轻易变动。
课程和学科体系的重大改变,必须经过教育部的批准。这样大学成为了不折不扣的行政制度的执行者,庞大的行政队伍成为支配和支撑大学的真正主体,单位和人员被固定在行政系统的不同等级框架中,权力是大学运行的根本价值信号,权力价值标准成为评价广大教职
工贡献和价值的基本依据和标准。这种用管理机关的方式来管理大学的做法一直沿袭至今,且不断被强化,大学的行政化和官僚化日趋严重。这几年将“大学行政化、官僚化”这一现象推向风口浪尖的就是大学校长的行政级别,校长有副部级、厅级等行政级别之分,有校长说没有行政级别就没办法开展工作。由于政府行政权力的行使,大学自主办学的权力受到过多侵损和干预,政府主导性过强,学校没有真正的自主权,大学管理模式是行政化的管理模式,科层结构的等级分明,形成了校长、院长、系主任之间的依附关系。学校里的行政官员对学校事务有最高发言权,学术话语权越来越小,行政权力越来越大。“学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越来越明显,每次选拔处级干部,每个岗位都有数十个教授、副教授去竞聘;假如某位中年教授一旦被选为院士,很可能不久就被任命为大学校长。在大学内,经常看到的是人们互称官衔,某校长、某处长、某院长、某主任、某科长等等。大学的官本位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随意指挥一个教授的场景在大学已屡见不鲜。行政力量的渗透,已经严重侵害了学术自主性,在大学内甚至出现了独特的“学官”这一群体,评奖一个不缺,课题一个不落。
二、浮躁之风蔓延
钱学森的弟子之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认为,普遍存在于社会的浮躁情绪,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最大敌人。现在的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太浮躁,重钱不重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冒不出”国际一流科学家,更出不了实绩和政绩。
教学和科研是大学的两大任务,这样才能为国家各方面建设培养所需合格人才。现在许多大学都把做课题和发表论文放到第一位,为了鞭策大家积极去搞“科研”,规定评定职称必须有主持和参与各级课题并发表多篇科研论文,其中核心期刊不少于两篇,评定时主要看科研课题和论文发表方面是否符合要求。而教师本来就低的工资又是与职称挂钩的,讲师和教授的工资相差一倍,这就使得教师们不遗余力去钻科研课题,想方设法去发表论文。而且职称评定都是有年限要求、课题论文数目要求,哪怕像孔子那样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没有课题和论文是不可能评上教授的。于是乎纷纷开始做“短、平、快”的科研,总是浮在表面,追求论文、课题的数量,真正静下心来搞研究的很少。而且现在每年都有考核指标的要求,不达标就会影响职称、收入等等,所以论文的高产就成为现实的需要。
而且很多科研项目像工程项目一样有年限要求,“板凳需坐十年冷”越来越乏人问津。也许我们的学校还要学习如何养懒人,让教师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提供静心科研的机会。同时由于教学难以出成绩,在考核中大多为定性而非定量要求,在教学中所投的精力自然有限,这样一来,教学质量自然就不用说了。大学不等于研究所,大学是以教大学生学习实践为主、培养高级人才的地方。现在许多大学看到其他高校提出建设研究型大学或研究教学型大学,纷纷跟进不甘落后,没有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没有考虑社会的实际需要。都是研究型大学了,那教学哪个来做呢。
钱学森先生对大学教师要求很高,1978年8月,在全国力学规划会议上说:“教书的一
定要做研究,只教书不研究,不好;但做研究的也要教书,只研究不教书,也不好,因为科学研究上的好多启发是从学生中来的。教基础课、教专业课和科学研究,这三件事情轮流干,不能如此就不能叫世界水平。” 大学校园曾经是令人憧憬的散发着阵阵书香的象牙塔,现在俨然已经同化成了一个世俗小社会。学生入学时以物质利益为导向扎堆报考热门专业,兴趣在选专业时无足轻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学生有什么动力在专业上奋斗呢。学生入学后有的以在各种组织团体中谋得一官半职为目标,参加各种活动比上课更重要,考前找老师要课件划重点,更有甚者入学后就以考上公务员为目标,学业上得过。1917年蔡元培先生接任北大校长职务,他在就职演说中阐明了办学宗旨:“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王国维先生在清华任教时也一再强调不能以功用性作为大学设科的标准。学生求学应远离浮躁,思想单一,抱负远大;要明确求学并不是为了高官厚禄、并不是为了飞黄腾达,而纯粹是对于自己研究学科的一腔挚爱。
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失衡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都是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单一专业学科的办学格局,专业设置狭窄单一,学科之间划地为牢,老死不相往来,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失衡,文化底蕴近浅,缺乏驾驭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思路闭锁,科学敏感性差,思维活动空间狭小,学术视野短浅,学生缺少知识文化的宽度、厚度、广度、深度,难以成为学贯古今、中西融合、学科纵横、学人哲人溶为一身的博大精深人才。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承,追求的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强调的是大一统的共性教育,以记忆能力代替了学习能力,以学习能力代替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意能力,使培养的学生工具化、格式化、同一化。在对知识单元和理论系统性传授时,往往只重视知识的吸收,缺少对知识背后蕴藏着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的深入发掘,使得学生疏于独立思考、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
由于文理分科,使得在理工科大学教育中,重科学,轻人文,只注意对学生工具理性的培养,忽视了价值理性的教育。而缺少丰厚的人文素养。即使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很难成为胸怀宽广、视野开阔、学养充沛的大家大师。丰厚的人文素养与人的优秀的思维智能的关系极为密切。对人进行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具有广泛内容的人文艺术陶冶,能够成为促进其思维智能发展的有力杠杆,能够为思维智能的发展开辟多种有利的途径,并且积极而持续地影响人的整个人生过程。钱学森先生在谈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时曾说过,科学的创新往往不是靠科学里面的这点逻辑推理得出来的,科学创新的萌芽在于形象思维,在于大跨度地联想会突然给你一个启发,产生了灵感,你才有创新。灵感出来以后,再按照科学的逻辑思维,去推导,去计算,或者设计严密的实验去加以证实。所以科学家既要有逻辑思维也要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是科学领域的规律,很严密。但形象思维是创新的起点。钱学森先生本人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同时他也热爱音乐,能吹小号,文化艺术修养相当高。他还是其夫人、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女士的忠实听众。他夫人每次公开演出他必定出席聆听欣
赏,如因事缺席则必补听其现场录音。1956年夏天一个周末晚上,钱学森先生在其研究所文娱室,给正在室内的1O多名年轻人还做了关于《如何欣赏音乐》的小报告。
四、创新气氛淡薄
大学追求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创新应该是大学的一种独特气质。钱学森先生曾回顾他上个世纪3O年代去美国留学,在加州理工学院所受到的创新教育和创新学风的熏陶:“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在那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可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在民主而又活跃的学术氛围中,年轻人大受教益、大开眼界,激发了他们的科技创新精神和能力。他也希望我国大学能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但我们的教育导向主要是记、背标准答案,课堂上不能有“奇思怪想”,发言时也不敢“随心所欲”。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曾有一位教授上课时在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让班上同学回答是什么,三四分钟没有一个人回答,后来让班长回答,班长怯怯地回答说像是个圆。这样的场景在一个创新气氛浓厚的校园是很难想象的,在我国教育的身体里非常缺少创新这种激情奔涌的血液。
我们的学校在推进创新教育时,往往在学术层面和管理技术层面上考虑得比较多,常常忽视了学校的文化精神、文化传统和校园文化环境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影响。其实,学校尤其是大学正是因为有不同学术思想的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断交锋,学术才获得发展的条件,学生才能激发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钱学森先生在加州理工学院求学的时候就参加其导师冯·卡门组织的各种讨论会,在讨论会上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观点都可以发表,学生们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不同的学术见解,甚至可以向权威挑战。正是这样学术氛围浓厚、气氛活跃的学术讨论会使得参会者能够互相启发、互相促进。杰出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离不开这样良好的学术环境,而不应讨论时大家客客气气,讨论会气氛活跃不起来,学术权威发表意见后就一致鼓掌同意。
五、教育方式个性化欠缺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我们现在的高校教育模式愈发像生产工业产品一样,标准统一、流程一致,基本上也把施教的对象看成是有待加工的产品,学校类同于工厂。尤其在我们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应试教育风生水起,而且成为学校教育的潮流。它以传授知识为主业,以知识多寡为标准而一考定终身,高等院校的选拔均采用这种方式。这种模式绝不是完美的,有它先天的弊端。主要的弊端就在于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不能根据每个学生不同情况施以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助其成才;不能使具有不同才能的同学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孔子的私学之所以能成就“贤者七十二”,西方的常青藤大学之所以培育精英人才的概率要高得多,盖由“因材施教”,使不同禀赋的学生都得
以最大程度的发展。
我们的教育主要依智商取材,甚至单凭知识权衡,以此为主要尺度,在培育一种类型的人才时,却封杀了其他各类人才。李白幼时读书时常逃学并顽皮无度,按照现在的评价方式没有人会相信他会成为中国诗坛的耀眼巨星;爱因斯坦上小学时常问些让老师难以回答问题,所以老被罚去坐“红椅子”,按照是否听话来衡量他同成为科学伟人是无缘的。高校不应用同一种方式去教育所有的同学,而应因材施教,顺应其才性,既不能旱涝由之,也不能拔苗助长,要紧的是为其创造适合成长的条件与环境。我国已有19所大学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个项目在制度设计上都共同聚焦于拔尖学生的精心甄选和重点培养,但是如何培养尚没有明确的说法,我们希望这个计划能成为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