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生态旅游标准建设研讨会纪要(推荐)
中国生态旅游标准建设研讨会纪要
由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连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生态旅游标准建设研讨会”于2006年9月16日~19日在连州市隆重召开。这次大会针对我国生态旅游标准建设理论与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积极发挥专业委员会专家智利人才的作用,进行生态旅游标准与规范,以及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建设工作,更好实施生态旅游推进行动计划。会议与广东省连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清远市旅游局、连州地下河风景区共同承办。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水利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林业局、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有关领导和专家9人,来自全国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以及生态旅游企业专家共27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等14家新闻媒体单位也参加了这次盛会。
开幕式上,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韩也良教授致开幕词。连州市市委书记、人大主任杨秋光先生出席大会,连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林文钊先生致欢迎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金鉴明教授做专题报告。他认为发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生态旅游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丰富旅游产品的重要措施。发展生态旅游对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生态旅游发展也出现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缺乏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科学规划,或者实施不到位;(2)开发无序或者管理不到位,导致生态破坏;(3)对生态旅游科学内涵和规范研究不够,缺乏技术标准指导,导致精品不精;(4)缺乏战略思想的实施;(5)生态旅游科研、科普及科技含量,以及学科体系建设都有待于加强。最近,国家有关部委共同呼吁加强合作,加快生态旅游发展,争取颁布生态旅游规范和标准,开展生态旅游认证工作,规范生态旅游经营方式和活动。因而这次大会开得十分及时,会议主题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生态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刘全友研究员代表中国生态学会作了重要讲话,他说生态旅游发展需要生态学家共同致力于生态旅游的学科发展。中国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有责任和义务为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生态旅游标准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也是中国继续教育学院的分支机构,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为生态旅游科技普及与人才培养发挥更大的作用。清远市旅游局温国伟局长向与会专家汇报了清远市旅游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难题,恳切希望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专家为清远旅游业发展贡献才智。开幕式由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李文埕秘书长主持。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中国生态旅游标准和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研讨。韩也良教授指出本次会议不设主席台、不确定主题报告专家,采取实实在在研究问题、自由讨论的方式进行。他同时强调制定生态旅游标准是需要时间过程的,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标准是对重复事物所做的统一的规定,以科学技术与实践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经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推进生态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从这里正式起步,切实推进。目前看来,首要的是界定生态旅游等基本概念与确定基本进程。我专业委员会有方方面面的专家,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尹泽生研究员就《景区AAAA标准》和《旅游资源普查标准》的制定过程与经验,提出我们要制定的生态旅游标准应该是国家推荐性、引导性标准。同时他指出,由学术团体发挥优势集中各种资源,研究和拟定生态旅游标准问题,这是一个创新。既然是旅游标准,就存在一个协调问题,应该与国家旅游局旅游标准委员会取得联系。建议制定一个《景区生态旅游建设技术规程》以便指导景区建设工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等单位在分头制定的生态旅游或者生态旅游区标准方案,在大会上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谢婷博士、国家林
业局湿地与野生动植物监测中心王志臣副总工程师以及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院的李树信博士分别进行了汇报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宋瑞博士还专门介绍了国际生态旅游标准。提出生态旅游标准需要有负责机构(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者生态旅游标准委员会),需要配套出台《生态旅游管理条例》。
本次大会上,金华大学旅游学院张跃西教授提出:(1)生态旅游的概念,应该包括自然生态旅游、人文生态旅游与产业生态旅游。纯自然生态旅游是西方发达国家基于其生态本底和旅游产业发展特点而兴起和成功发展起来的。现阶段中国国情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纯自然生态旅游。在中国发展生态旅游,只有通过大众化才能实现产业化。(2)生态旅游作为旅游方式应该是旅游系统的生态化。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旅游,就应该将发展生态旅游与发展生态产业、循环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产业生态旅游是当今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3)我们进行生态旅游标准制定应该注重旅游生态示范工程与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标准建设,而不是生态旅游(区)标准建设。(4)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要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实验示范区建设工作,依托中国继续教育学院在制定《生态旅游示范区导则》基础上积极开展专项培训,大力推行“中国生态旅游推进行动计划”。浙江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旅游规划研究所所长严力蛟教授提出生态旅游应该坚持大生态的观点,可以学习和借鉴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经验先“大众化”再“高层次”逐步提高。云南大学旅游学院杨桂华教授认为生态旅游标准化工作有认识、技术、认证三个瓶颈;西方生态旅游必须在中国本土化;中国的文化生态旅游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需要将本次大会的成果及时上报有关部委以便发挥效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与技术局生态处周桔博士提出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要继续深化生态旅游标准工作,围绕生态旅游标准开展相关科研工作,争取在国家立项,并积极争取得到有关部委认可,同时尽量明确执行标准操作程序。华东师范大学符全胜博士提出生态旅游标准要体现对旅游者的要求,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并提出景区环境容量科学性问题。浙江工商大学旅游规划院常务副院长王国新博士认为可以借鉴“绿色饭店”标准与实施认证的经验,生态旅游要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中国水利学会郑连第教授特别强调生态旅游中国本土化的重要性,并坚持以人为本,满足旅游者需要。
海南陵水猴岛旅业代国夫董事长认为保护与开发可以实现统一,而保护的标准在某些方面应该是刚性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陈田研究员认为生态旅游业十年发展应该予以认真总结;生态旅游需要吸收先进理念确立地区发展模式,不适合套用国外模式;积极创建中国生态旅游示范模式;积极进行生态旅游认证与评定;制定生态旅游标准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献溥研究员认为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区的标准需要严格区分,生态旅游要坚持保护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与产业多样性。山东五莲山旅游风景管理委员会安榕平主任提出,生态旅游标准一定要能够指导旅游经营者的实际工作,生态旅游概念和科学内涵必须明确与准确。生态旅游标准必须具备两项功能:(1)实用操作规范功能;(2)超前性或者引导性功能。华南农业大学章家恩教授提出生态旅游应该包括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生态旅游需要具备食品卫生标准;生态旅游行为需要规范;生态旅游标准可以按照旅游系统生态化来制定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旅游标准定量化,增强可操作性,生态旅游需要深入进行科学研究。
韩也良教授提出生态旅游标准尽管有难度,我们需要组织专家进行探索,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也同时需要研究探索。我们可以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实验示范区建设工作,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举办研讨与培训班,为生态旅游提供科技与智力支持,切实实施中国生态旅游推进行动计划。
金鉴明院士表示,这次大会有政府部门、专家教授、旅游企业的代表参加,应该说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次大会的意见可以明确制定生态旅游标准的四个原则:(1)生物、文化与景
观多样性结合;(2)环境、资源与产业相结合;(3)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4)政府、学会与旅游行业相结合。生态旅游标准体系框架可以在这些原则下确立。他赞同生态旅游分级分类的做法,并希望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在生态旅游标准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大会一致认为,生态旅游需要结合国情本土化,生态旅游概念和科学内涵需要创新与发展;生态旅游发展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与发展生态产业与循环经济密切结合起来;生态旅游发展必须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生态旅游标准体系可以按照旅游系统生态化的要求构建。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要积极配合政府和行业推动生态旅游科学研究,积极创建生态旅游标准;并配合生态旅游示范区与旅游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实施生态旅游人才培训计划与生态旅游推进计划。
与会专家还对清远连州地下河国家4A景区等四个旅游区进行了旅游考察,并专门组织召开连州市旅游发展研讨会,专家们盛赞连州地下河等景区开发精品、走生态旅游开发之路的先进理念,同时列举了诸多成功地开发经验和特色;与此同时,也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对连州地下河景区,乃至连州市旅游的迅速、健康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会议期间,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接受了广东连州地下河景区的申请,同意在连州地下河景区联手共同建立“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试验基地”;并由专业委员会顾问金鉴明院士和专业委员会主任韩也良教授向连州地下河景区授牌和揭牌。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胜利闭幕。
第二篇:爱国卫生工作研讨会纪要
文章标题:爱国卫生工作研讨会纪要
为召开*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作准备工作。2006年*月*日,省爱卫委召开了全省爱国卫生工作研讨会,各市爱卫委专职副主任、爱卫办主任和驻省大企业爱卫办主任及省疾控中心、省卫生监督所、省健康教育所的分管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各市“十五”期间爱国卫生工作总结和“十一五”工
作规划的专题汇报,讨论研究了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内爱国卫生运动发展问题。省爱卫委委员、爱卫办主任、省卫生厅厅长助理王天宇同志主持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会议认为,“十五”期间我省各项爱国卫生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委员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极大地改善了全省城乡卫生面貌,提高了群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在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找材料到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和蔓延,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会议强调:科学发展观跟我们的工作密切相连,息息相关。科学的发展观一要以人为本,二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十一五”期间,全省爱国卫生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将以人为本落实到爱国卫生工作中
(一)爱国卫生工作的最终目的和工作实质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落脚点是健康。要处理好创卫和健康之间的关系问题,创卫只是我们一个阶段性目标,不是最终目标,创卫只是一个载体,一种手段,一种促进健康、保证健康的方式方法。
(二)爱国卫生工作需要最大限度的、最广泛的调动起一切有利于爱国卫生运动开展的因素,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调动每个单位、每个人积极参与到爱国卫生工作中来。
(三)要充分调动起爱国卫生战线全体工作者的积极性。要做到这几个方面,最重要的是为老百姓健康服务,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健康需求,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是以人为本的问题,也是首要问题。
二、爱国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是爱国卫生工作的四大任务(创卫、除四害、健康教育、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农村卫生)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二是爱卫委各委员部门的工作要得到全面发展,认真履行好各自的爱国卫生工作职责。
三是社会各领域、各单位、每个人都应该通过支持和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并在健康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爱国卫生工作的协调发展,各地应该考虑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爱国卫生工作要和整个经济发展大环境相协调一致。要自觉地把爱国卫生工作融入到发展的大环境中,我们要为发展服务。在*,要为建设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在各市,要为各地工作的全面发展服务。
第二,爱国卫生的各项工作要协调发展。工作要分出轻重缓急、重点和非重点。
第三,城市和农村工作要协调发展。
第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要协调发展。第五,各部门之间也要协调发展。
四、要逐步实现爱国卫生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组织机构、工作机构的建设。要形成一个覆盖省、市、县、乡、村,包括城市的街道、社区,五个层面的爱国卫生工作完整健全的网络。
第二,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爱国卫生工作队伍。这个队伍包括三个方面的人员组成,一是专职人员,也就是我们爱国卫生工作的行政监督人员。二是专家队伍,省爱卫办已经开始着手建立*省爱卫委爱国卫生工作专家库。三是爱国卫生社会工作者,包括兼职人员和志愿者。建立起一支高素质、覆盖社会各个网络、各个体系、各个角落的爱国卫生工作队伍,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了相应的保证。
第三,建立起全社会积极参与广泛支持的爱国卫生工作氛围和活动意识。
第四,要有相应的保障和支持体系。包括资金投入、法律法规,相应的政策、办法。《*省爱国卫生工作条例》内涵十分丰富。配套的规章有《*省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办法》。各市也有自己的行政规章。另外我们有一整套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现在的工作重点是贯彻落实,我们目前抓的还不实,抓的还不够,执行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用一句话来概括,爱国卫生工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工作能力就是把所有的爱国卫生工作的政策、法规、规范、标准落实到位的能力。
会议强调指出:今后全省爱国卫生工作的大事就是以提高能力为中心,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依法行政来加强爱国卫生工作,以此作为我们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工作主线。为建设和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整个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保障和提高*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会议议定,建议省爱卫委在适当时机召开*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全体委员扩大会议。
*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
室
二○○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爱国卫生工作研讨会纪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爱国卫生工作研讨会纪要。
第三篇:EVA绩效考核研讨会纪要3
EVA绩效考核研讨会纪要
(有删节)
……(各自的自我介绍)
a:目前,我们公司建立起一套以合同为中心,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体系,从业务流程的最终管理者这个概念上来说,我们公司基本上没有业务流程的最终管理者,实际上讲,老总是最终的管理者,而就有可能出现各个部门之间出现相互扯皮的现象。怎么样实现以合同为中心,以财务管理以核心?大体上来说,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深入下去的话,也是很复杂的,缺乏一种可操作性,对一些行为化的东西很模糊,在提取绩效考核指标的基础数据很难。
b:这里需要讲的是,投入多少时间,有多大的收益,对人力资源部来说,这是应该的,而且是一次性的投入,而对各个业务部门来说,首要考虑的是什么呢?企业在制定规范来规范他的行为的时候,他没有这概念,对他来讲,不知道努力的方向,而我们建立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努力的方向,这就是难点。
第二个角度,是求质还是求量。举个例子,丽都花园的保安在拒绝非业主进入时,怎么样才能够有礼貌的拒绝?在培训过程,让保安清楚努力的方向,该怎么做,而取消了一些量化的东西,这就是一个求质还是求量的问题。在很多岗位上,它体现的不是量,而是一些行为化的东西。
a:有些还应该侧重于数量化的考核。比如说在车间,在工期、成本、质量应用数量化来考核。
b:我们并不否认数量化考核,但强调数量化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忽略质量的东西。在工期、进度本身设计的合不合理,如何界定,在考核的过程中加入一些行为化的东西,这里有一个基本原则,行为化的东西不应占大多数,在关键的时候作为辅助性的东西。a:在考核合理性时,很难认定,比如说,要保证最好,那么材料要最好,那么成就高,合理性就很难保证。
b:对一些指标的提取,对人力资源部来说是很难的,但对于在这岗位上操作的人来说,并不难。因为很熟悉整个过程,知道该怎么做,而我们不应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穷人有穷人过日子的方法,富人有富人过日子的方法,而富人站在富人角度来看穷人是怎么过,那不行,穷人还是一样的过。
a:人力资源管理中弹性很大,细又细得不得了,粗糙一点也可以做。
b: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系统性非常的关键,比如今天考核的东西,收集回来要做什么处理,如果我这一次认真填了,你没有看,下一次肯定会认为这东西是水的,这不敢再做了!
c: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涉及到很多东西。第一步,就是考核,还有一步就是反馈。在考核中就有很多的东西,我们一步到位,就可以一次引进一些新的东西,逐步考核。
还有一个,就是业务流程,目前在中国的企业很难推进,为什么?因为很多企业连制度都没有健全,还要把流程理出来,单靠人力资源的力量不够!
b:你们现在宣传册上做的那流程还可以吗!你们公司在接待客户方面、销售门路、客户服务部和和万科相比,那也不是很清楚!
c:那不是我们的重点,重点的还是在技术、工程、销售,人力资源部有自己的流程,而各个部门有自己的流程,如果要统一起来,目前还做不到。如果通过分析、总结起码要一年的时间,这个绩效管理不可能推迟一年来做。
每个职位考核的指标是不是一样的?
b:不一定。比如说考勤,有的公司管理层和员工都定为超过5分钟为迟到,有的则不统一规定,这与公司的文化以及各岗位的性质等有关,行政部的负责前台接待,1分钟都算迟到,而营销可能5分钟,有的根本就没有这指标。
a:在实施的时候,很困难。
d:建立了绩效管理的制度,但是有些东西很难量化,比如说查帐、工程预算、审批等。e: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比较重要的几点:
1、公司的领导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观念上接受;
2、公司的企业文化很关键。不管是行为化也好,还是量化的也好,第一线的量化的指标比 较好做,但对于管理部门的指标很难量化。公司的企业文化起着很大的作用,你要让你的员工认同你的企业,一些软性的东西很关键,这比制定一些比较具体效果要好一些。
3、EVA有些是相同的,也有些值得借鉴,但有些过于的细。
4、沟通方面,每天有工作总结,月报告,季度和的考核,月总结和月报告作为非正式的考核,而季度和的作为正式的考核。主要从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数量等方面来考核。
5、采用多角度的考核方法。以前,打算推行360的考核,觉得不太现实,而采用多角度的考核方法。主要是上对下,平级之间,客户的评价,而下对上采用的比较少。
6、根据企业发展阶段不同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逐级推行,根据企业的需要,有的可以单项目的推行。
f:在制定绩效考核的过程中,由于对业务部门的业务不太熟悉,是否更应该与业务部+
经理更多的沟通,更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在执行的过程中,如何判定其合理性?
b:EVA为中心,是一个公司的整体行为。需要各部门的合作和推动,在收集指标过程中,听听业务部门的意见,但不能完全听他们的。
f: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头绪,有可能陷入下去了,可以采用逐步推行的方法。b:一定确保有响应。
f:你收集那么多,而执行的时候困难了啦!
b:一定要知道你收集考核干什么用!
c:考核的目的不一样设计指标也不一样。考核不一定定期进行考核,随时都应的进行,比如说销售部,不一定半年或一年进行,你卖了房子,多少钱,多少套,提多少成,那这就是对你的考核。那么过程,也有一些标准,比如说接待客户怎么接待,如果违反了当场就按哪一条来处罚,这就达到了考核的目的,可以沿用这种方法;假如说我们公司的房子好卖了,只要销售员的态度好一点,不需要做太大的努力,这时整个工资体系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用提成,只要工资稍高一点,那对过程的考核会相当的严格,进行定期考核,但是没有绩效工资,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考核的结果一定要拿来用,怎么用好考核的结果也是个难题,指标的设计和怎么用是两个难题。平时我们公司偏重于业绩考核,但是综合能力要不要考核?我们要考,要考长期的、持续的。你自己的能力把工作完成得很好,但是你没有与同事协作好,就会影响整体业绩的提升。我们主要是以业绩考核和综合能力这两方面,其中就会涉及到权重的设计,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根据公司的情况而定。在对财务部、工程部、技术部指标的设计是令我最头疼的问题。在固定的指标,如综合素质方面很好做,但对业绩考核就难做。EVA为中心的绩效考核有一定的优点,它实质上是一种价值树的分析方法,便做出来太难了,它需要领导、员工所有人的支持。这种方法是很好的,但是怎么分析,这个过程很难。
b:我们进在做,下一步到一些公司实践,最终会拿给大家共享。
f:理论方面对大家来说,不是难题,拿一个实例来让大家讨论该怎么做,这样会更有意思。
b:下一期,我们就会这么做。
c:应该给员工灌输一个概念,绩效考核不是监督,而是帮助你提高。让他们知道在人力资源管理这个过程中承担什么角色。
c: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中,在提拔一个很重要的人时,人力资源中心的意见占了多少?
a:执行!执行!我们是拓荒者!
c:我们怎样制定一些制度来保证人力资源部在公司中的地位?
a:中国的社会氛围,传统的思维习惯的影响!
g霞:公司的领导没有看到人力资源部创造的直接效益,往往忽略了人力资源作好了,能够给公司带来多大的效益。
a:国外是把人力资源和财务放在首要的地位,而中国是把它和总经办,行政部混为一潭,甚至是和综合办混在一起。
g霞:很多企业在初级阶段的时候,只要你给我找到合适的人,创造效益就行了,而没有看到给员工什么发展的机会。
c:公司的领导还是比较支持我们,但是我们口口声声需要支持,到底我们需要什么支持?
……(沉默)
c:我曾经读过一本汉密尔顿的员工手册用于车间管理,可以共享给大家。
a:如果把绩效做成麦当劳的那么细是不可能的,而且时间太长了。
h:我们职位评估分很好,绩效的分配有相应的分配方案,有季奖和季考,因此涉及的工作量很大。
h:我们全公司现在实行排队打分的标准,这个标准客观合理的。
a:绩效考核就像杯子和盒子的权重考核一样,有的认为杯子重要,有的认为盒子重要,而有的认为杯子和盒子都重要。
b:制定绩效考核时,职位对口和市场定位这两个因素要考虑,拿着钱才能好好运行。h:我从中得到一个启示: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要求,但不应过分。
a:绩效管理是一种激励手段,而不是一种惩罚手段。
h:对员工来说,好的可以干得更好,80分都能不满足,我要求公司对员工进行排队,运行之前对每个人都公平,关键是要得到员工的认同。
f:公司能够为我们提供多少交流,这样沟通对公司有什么好处,对各公司有什么好处呢?
b:人力资源经理俱乐部一个月举办一次活动,对于公司公司为什么要成立这个俱乐部,这与我们的主营业务有关,我们的主营业务是人力资源信息化,有利于我们公司开发EVA系统信息的收集,现在EVA还没有经过实践,通过这方面的活动发展我们的核心业务。
h:EVA以后会受到重视。老板们最关心和是利润,这就是为什么他要你为他工作,EVA
很好。关键是怎样分析,怎样用。
(注:以上内容据录相整理而成,某些地方有删改,未经参与人确认。)
第四篇: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纪要
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
纪要
(南京大学 2007年7月23日)
由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主办,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十届全国语用学
研讨会暨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于2005年7月20日至23日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国内学者、研究生一共有280余人,境外学者12人,分别来自美国、法国、日本、葡萄牙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大会收到论文摘要300余篇,获得邀请的正式代表238人,列席代表34人,会议期间参与论文发言的代表有200余人,列席60余人。中国修辞学会会长王德春教授出席了本次会议。
7月21日上午,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
在南京大学科技馆会议厅隆重开幕。开幕式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陈新仁教授主持,南京大学副校长张异宾教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守仁教授代表东道主致欢迎辞、日本语用学学会会长泽田治美(Harumi Sawada)教授代
表该国协会对本次大会致贺词、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会长何自然教授致开幕辞。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语用、认知与习得”。具体论题包括:认知语用学研
究的最新进展;语用学与语言学相邻学科之间的界面研究;语际语用学/二语习得语用学:语用习得理论与方法、语用学与外语教学、语用习得对民族认同的影响等;语用与社会的关系的宏观与微观研究;语用专题的跨语言、跨文化对比研究。
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的语际语用学先驱和代表人物卡斯勃(Gabriele
Kasper)教授做了题为Pragmatic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urrent developments的主题报告,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关联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斯波伯(Dan Sperber)教授做了题为The Pragmatics of Verbal Metaphor的主题发言,日本语用学学会会长泽田治美教授做了题为 Epistemic Modality的主题演讲。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何自然教授做了题为“语言模因的修辞效应”的大会发言、东北师范大学张绍杰教授做了题为“后格赖斯语用学:语义学/语用学的分界之争”的大会发言、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做了题为“转喻指称的认知语用研究”的大会发言。来自海内外的著名学者Hongyin Tao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冉永平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牛保义教授(河南大学)、俞东明、曲政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张辉教授(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外语研究》编辑部)、魏在江教授(西安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编辑部)、谢朝群博士(福建师范大学)、丁言仁教授(南京大学)、Takuo Hayashi教授(日本桃山大学)、熊
学亮教授(复旦大学)、姜望琪教授(北京大学)、曲卫国教授(复旦大学)、向明友教授(同济大学)、何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苗兴伟教授(山东大学)、张克定教授(河南大学)、Caroline Hwang博士(台湾科技大学)、余维教授(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廖美珍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李洪儒教授(黑龙江大学、《外语学刊》编辑部)、徐大明教授(南京大学)、胡庚申教授(清华大学、澳门理工学院)等做了重点发言。此外,组委会另设了十四个分会场,170余位代表做了论文发言。整个会议交流气氛热烈而和谐。
本届研讨会充分展示了我国学者在语用学理论和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相当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许多博士生、硕士生列席了会议,部分同学还参与了论文交流。
本次大会的代表有12人分别来自美国、法国、日本、葡萄牙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境外地区。国内会议国际化成为本届大会的一个特色。
本次大会除了主旨发言、小组讨论、专题沙龙外,还开辟了语用学教学交流会、语用学高层论坛、语用学成果展等,拓宽了学术会议的交流空间。
本次大会首次采用了网络平台、电子信箱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全天候的服务确保了各方面信息的畅通。
本次大会得到了卡西欧(上海)贸易有限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的积极响应,他们不仅给予了物质支持,还提升了大会的服务质量,营造了国外学术会议常有的会议文化,而且为广大学仁提供了丰富的图书和产品信息。
研讨会的闭幕式由冉永平教授主持。会议主要组织者陈新仁教授代表组委会对整个会议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并对会议代表等给予了答谢,研究会秘书长张新红博士宣布了新一届常务理事会并通报了一些重要决议。张绍杰副会长首先宣读了本届大会会议纪要,然后代表中国语用学研究会致闭幕词,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组织工作,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研讨会,同时对承办会议的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表示由衷的感谢。
经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投票表决,第十一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将于2009年由武汉大学外语学院承办。
第五篇: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摘要: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为此,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消费潮应运而生。在旅游业,生态旅游也逐渐发展起来。从传统的大众旅游到生态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大发展,是各国面临环境质量恶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时间较短,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在生态旅游实施过程中有种种问题,这需要我们正确的应对并解决。
关键词:概念、背景、特征、内容、发展目的、危害、措施、研究、分类和分布、产品类型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一是生态旅游首先要保护旅游资源,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二是在生态旅游过程中身心得以解脱,并促进生态意识的提高。但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即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生态旅游的背景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多,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生态旅游所阐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国古代先哲们那里找到思想的源泉,但是,作为明确的“生态旅游”这一提法,却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目前仍处于理论界研究发展,我国各地实际行为较少。
三、生态旅游的特征
(1)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3)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四、生态旅游的内容
由于生态系统的对象主要是相对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所以自然生态系统的可
持续发展必然成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生态旅游系统主要有生物和非生物的环境两大部分组成。系统内的生物群落即生命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即非生命的系统,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和无机物等等,他们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成为组成生态旅游的主要吸引物。良好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的目的地。自然生态系统容不得任何耗竭性的消费,因此,无论是经营开发者、管理决策者,还是旅游者,对保护自然生态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都必须在生态旅游实践中认识自然、保护自然。这种生态环境保护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发展、循环稳定的维护,同时也包括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系统的维护,即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这种对旅游对象尊重与保护的责任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
五、生态旅游的发展目的促进生态旅游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具体表现在旅游地居民个体层和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整体层次两个层次上。旅游地居民是旅游地社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维护自身良好发展的权利,因此,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让当地居民直接参与到管理和服务中去。从经济方面,这样的参与使得他们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能有效的促进旅游地经济的发展;从社会方面,旅游业在当地的发展与渗透使得当地居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可以更快的融入现代文明;从环境方面,当地居民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与影响比旅游者更为直接。总之,生态旅游的发展使得当地居民在科学、经济、技术上对资源实施保护又了客观的可能。在整体层上,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在经济上有利于促进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不断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发展资金;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给予资金的支持,提高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社会效益方面促进公平分配,有利于居民就业机会的增加等,这一切将有效地促进生态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
六、生态旅游带来的危害
人类社会在过去的数百年的发展中一直表现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减少、海洋资源的破坏、能源的急剧消耗、自然灾害频繁、化学物质的滥用、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
七、生态旅游措施
面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与矛盾,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必须继承传统的发展模式和重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之间做出选择。论战在拥护经济增长派和反对经济增长派之间展开,最终人们在深刻认识了环境与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作用之后,将论战归结为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1)立法保护生态环境;(2)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
(3)进行旅游环保宣传;(4)重视当地人利益;(5)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
八、生态旅游的研究
早在70年代初,旅游与环境这个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问题就引起了旅游界的注意,但是“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经由国外传入我国并逐渐被动接受的。直到1993年9月份,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会议”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的文件,才标志着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确认,在政策的操作面上得到了支持。
由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与有关单位共同组织的,1995年在西双版纳召开了“中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与会专家也只是就生态旅游的定义、内涵;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保护的关系;如何在生态旅游中开展环境教育;中国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持续利用的总体战略;生态旅游线路的优选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层面上的研讨,虽然会上还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并被誉为标志着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和生态旅游研究的起点。但是并没有被专家和生态旅游景区所接受,恰恰相反,国内出现的“生态旅游”的定义达几十种之多,有些概念和定义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是争议,一时间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众说纷纭。对于中国实际的生态旅游的开展并没有多大的帮助。而2007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的举办,正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景区与线路相结合、普及生态旅游与发展会奖旅游相结合的新型展会。她将给近期关注中国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尤其是对我国开展生态旅游条件的判断和注意问题的研究和针对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
九、生态旅游的分类和分布地域
我国的生态旅游是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的。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这时候开发的森林旅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但是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我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
99昆明世博会和1999年国家旅游局的“99生态环境旅游”主题活动虽然大幅度推进了我国的生态旅游实践,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在2001年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10万元以上的保护区已达12 个。但是在具有众多生态旅游资源的县级城市,生态旅游由于受到旅游市场的冷落、缺少推介和宣传,并没有提升旅游经济,更没有把具体的资源展示的机会。2007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用于展示国内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并把它与会奖旅游结合起来,走一条独特的展示之路、目前,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开发较早、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双版纳、长白山、澜沧江流域、鼎湖山、广东肇庆、新疆哈纳斯等地区。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我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1)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2)湖泊生态景区 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3)森林生态景区 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4)草原生态景区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5)海洋生态景区 以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等为代表。6)观鸟生态景区 以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等为代表。
7)冰雪生态旅游区 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代表。8)漂流生态景区 以湖北神农架等为代表。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 以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
十、生态旅游产品的主要类型
早在99生态环境旅游年的时候,当时推出的生态旅游的类型主要包括了观鸟、野生动物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沙漠探险、保护环境、自然生态考察、滑雪旅游、登山探险、香格里拉探秘游、海洋之旅等十大类专项产品,共193项,向世界推荐开展生态旅游的森林公园119个,《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风景名胜区7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个,中国植物园11个。1999年,国家旅游局同有关部门逐步规划开发,建设了一批生态旅游区,主要类型包括了海洋、山地、沙漠、草原、热带动植物等。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形式已从原生的自然景观发展到半人工生态景观,旅游对象包括原野、冰川、自然保护区、农村田园景观等,生态旅游形式包括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主体活动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最后,旅游专家和2007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专家告诉我们:虽然生态旅游的实践在不断地进行,但是针对我国目前的生态旅游开发,许多专家和学者仍存有异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应当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的前提,把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知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首先,在开发经营上,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密切参与下运作,要求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要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非常了解,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知识。其次,在市场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因此,参加生态旅游的旅游者需要旅游者具有一定环保意识,这也是与大众旅游的明显反差。而目前我国很多生态旅游实践并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着重强调了生态旅游“认识自然、走进自然”的一面,而忽略了生态旅游“保护自然”的目标,各地开展的生态旅游产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产品,而是自然旅游或者是观光旅游的另一种形式。
2007中国国际生态旅游博览会是一次促进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化的产物,她的出现,不光是中国旅游新形势的需要发展,更是世界格局下旅游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各地在旅游资源匮乏的时候,刺激各地旅游发展,提升旅游经济的新起点。
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虽然生态旅游所阐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国古代先哲们那里找到思想的源泉,但是,作为明确的“生态旅游”这一提法,却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可以从理论界的研究发展和我国各地实践两个方面来概括:
(一)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 虽然旅游与环境这个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问题早在70年代初就引起了旅游界的注意,但是“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经由国外传入我国并逐渐被接受的。直到1993年9月份,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会议”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的文件,才标志着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确认。1995年在西双版纳召开了“中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此次大会是由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与有关单位共同组织的,有118位学者出席研讨。会议就生态旅游的定义、内涵;生态旅游与自然旅游保护的关系;如何在生态旅游中开展环境教育;中国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持续利用的总体战略;生态旅游线路的优选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会上还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标志着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和生态旅游研究的起点。研讨会后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文
章在各个刊物上频频发表,使“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迅速在国内被普遍地接受。此后,在近十年中,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大量文献和资料都集中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特征的描述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很多的专家和学者根据中国国情,赋予“生态旅游”概念以中国特色。国内出现的“生态旅游”的定义达几十种之多,有些概念和定义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是争议,一时间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众说纷纭。近期更多的关注中国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在对实践的研究上,大致形成了两个热点,一个是对我国开展生态旅游条件的判断和注意问题的研究,一个是针对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研究。参考文献:
(1)大学选修课学习生态旅游的论文();
(2)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出路
();
(3)生态旅游(http://baike.baidu.com/view/46782.htm#1)